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一中学分校中考历史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一中学分校中考历史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一中学分校中考历史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一中学分校中考历史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一中学分校中考历史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一中学分校中考历史适应性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现代化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2.某国际组织自1948年至今,总共采取了60次维持和平行动。目前,它在全球共有15维和行动特派团和阿富汗政治特派团。这个国际组织指的是A.世界贸易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C.欧洲联盟D.联合国3.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德国闪击波兰 D.日本偷袭珍珠港4.“农奴要获得法律上的自由,必然要付出巨额的代价,当他们刚刚跳出牢笼.面临的将是无形的枷锁。”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价的是()A.美国南北战争 B.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1861年改革5.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

1840年

1870年

1900年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A.海外殖民活动的影响 B.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C.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恶果6.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下列四幅示意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图一、图三、图二、图四 B.图四、图二、图一、图三C.图一、图三、图四、图二 D.图四、图一、图二、图三7.2019年4月23日主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讲话中说:海洋不是把世界分割成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成了命运共同体。使世界开始连结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A.手工工场的出现 B.新航路的开辟C.文艺复兴运动 D.“三角贸易”8.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C明朝戚继光抗倭维护了东南边境的稳定D清朝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了中央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管辖A.AB.BC.CD.D9.学会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小华同学围绕“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这一主题搜集了如下材料,从中提取到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与以往斗争的不同之处是A.斗争依靠的群体不同 B.斗争的对象不同C.以抵制英货为主要目标 D.斗争的方式不同10.下面的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某种经济现象,与图中的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A.唐朝B.南宋C.明朝D.清朝11.流域的文明古国都有着自己灿烂的文明。下面大河流域与之相对应的文明中,不正确的是A.B.C.D.12.宋太祖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宋哲宗时大臣刘挚说:“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该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安史之乱的结果B.澶渊之盟的影响C.重文轻武的政策D.南宋偏安的屈辱1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4.下图是一幅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世界主要国家(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在生产制造业中份额曲线图。你认为最有可能代表英国生产制造业份额曲线的是A.AB.BC.CD.D15.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下列民族精神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五四精神②抗战精神③小岗精神④长征精神⑤井冈山精神A.①⑤④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①④②③16.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下列诗词所评述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③“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赵嘏《韵府》④“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杜甫《有感五首》之一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④①③②17.在《告同胞书》40周年大会上指出:“70年来,我们把握两岸关系发展时代变化,提出和平解决问题的政策主张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一国两制”的前提和核心是()A.尊重两岸制度差异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D.加强两岸经贸往来18.“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总书记这首词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共产主义战士雷锋B.“铁人”王进喜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D.敬爱的总理周恩来19.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事件是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C.四五运动D.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20.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攻占巴士底狱B.热月政变C.雾月政变D.巴黎公社成立21.“九成云外凭栏眺,万福灯火水连天”,2015年在扬州建成的我国首座塔梁古建相结合的城市地标性大桥是A.润扬长江大桥B.新万福大桥C.扬州文昌大桥D.五亭桥22.文化古籍中蕴含着中华文化精髓,故宫馆藏的《丝路山水地图》是幅以青绿山水风格绘面的组本手卷地图,道该画作绘制于16世纪上半叶,早于利玛窦的(坤與万国全图)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具有实际科学意义的最早地图,和此图产生处于同一世纪的是下列哪部典籍A.《天工开物》B.《齐民要术》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23.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肯定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战略战术,在中共历史上首次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民主革命面对的问题。这次会议A.纠正了党内存在的右倾主义错误B.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C.提出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D.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24.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及作用搭配正确的是A.隋文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写成《大唐西域记》D.赵匡胤﹣﹣统一全国,重文轻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上图是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________,它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领域的两项发明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26.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最早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________中共十八大以后进行的强军改革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改组成火箭军,作为我军的独立军种。第二炮兵部队创建于________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有一位县委书记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是________27.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了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45年8月,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________”。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情况统计时间参战国涉及人口动员军队仿亡战鲁时产战争费用财产损失1914~1918年33个15亿6540万3000多万2084亿美元3400多亿美元材料二:这次战争摧垮了德国、奥匈帝国、沙俄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同时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在大战中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材料三: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有如下两种观点:观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观点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一定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因为,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民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分析上述两个观点中哪个更有道理,请阐明理由。结合村料与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启示。29.(6分)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目标,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①处探索中国近代化事件的名称是什么?你认为这一事件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的理由是什么?②处发生的事件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之一。请问这件事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③处探索中国近代化历程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有了哪些改变?请任意写出二项。材料二材料二图中①处的历史事件的核心思潮是什么?图中②处的历史事件后,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了哪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都颁布了法律性文件,这些法律性文件的颁布有何共同作用?30.(7分)从鸦片战争开始,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阅读下列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两例)材料二:对于辛亥革命的百年庆典,很多人主张在武汉举行,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请依据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说说两个的选择理由。结合所学,说说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过程具有怎样的特征?材料三:“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认为)“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范文澜《中国近代史》(3)与材料三相关的这两场农民阶级进行的反抗斗争失败的相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何感悟?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B【解析】

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B项正确。中共八大对中国国内的矛盾做出了正确的判断,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D【解析】

根据“采取了60次维持和平行动”、“在全球共有15维和行动特派团和阿富汗政治特派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宗旨。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3、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4、D【解析】根据题干“劳动者获得法律上的自由,必须付出巨额代价”,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为自由付出巨额代价是俄国1861年改革,其内容规定农奴在获得自由,必须出钱赎买一块高额的份地,这是对农奴的盘剥,所以说是刚跳出牢笼又将面临无形的枷锁,故D项正确;美国南北战争中解放黑人奴隶是没有付出代价的;彼得一世改革没有题干相关规定;日本明治维新改革内容也与题干不符。由此分析可知ABC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5、B【解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765年-1840年,根据表格可知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下降,是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出外务工,故答案选B。6、B【解析】

注意总结每幅图的典型特征。如图一中有“岭北行省”,行省制为元朝时期;图二有西域都护府,结合所学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新疆正式归中央管辖;图三的疆域与现今相似但又辽阔许多,为清朝前期疆域;图四出现了匈奴、长城、咸阳,故为秦朝。所以按朝代排序选B项。7、B【解析】

依据题干“使世界开始连结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手工工场的出现表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与发展,但是与题干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15、16世纪之交,新航路的开辟打破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B符合题意。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欧洲资产阶级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但是与题干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三角贸易”是新航路开辟之后的早期殖民扩张的表现,与题干“开始”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C【解析】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推翻秦朝的统治,A不符合题意。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出现,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是历史的进步。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社会较之前稳定,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B不符合题意。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戚继光抗倭打击了倭寇势力,维护了东南沿海的稳定;促进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维护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C符合题意。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重大作用。D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9、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圣雄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其斗争方式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这和以往的暴力革命是不同的,故D符合题意;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与以往的斗争,依靠的群体均是印度人民,斗争的对象均是英国殖民者,均以争取独立为主要目标,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10、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宋朝时,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由此可以看出,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1、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其对应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所以不正确的是C,C项符合题意。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诞生了古代印度文明,种姓制度是印度文明的象征,黄河和长江流域诞生了古代中国文明,甲骨文是中国文明的象征,两河流域诞生了古代巴比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出现在两河流域。由此分析ABD均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2、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来的宋太宗继位后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宋朝形成重文轻武的政策,C符合题意吧,AB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13、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的特征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统治者在这一时期制定很多措施来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符合题意;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指夏商周时期,A不符合题意;政权分离与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B不符合题意;繁荣与开放是隋唐时期,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4、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在1840年前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成为世界工厂;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不再是一支独秀,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乎同时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其中美国和德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一些主要的发明都是由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完成的,科学技术充分应用到生产上使经济快速发展,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依靠国外殖民地的利润,在利用改进新设备上迟缓了,就落后了,结合题文折线,19世纪80年代后,英国的曲线开始下降,上升的是美国和德国的曲线,故B符合题意;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15、A【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五四精神形成于1919年;②抗战精神形成于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③小岗精神形成于1978年;④长征精神形成于1934年到1936年长征时期;⑤井冈山精神形成于1927年,因此排列顺序应是①⑤④②③,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6、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是唐玄宗时期,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是秦朝时期,③“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赵嘏《韵府》是唐太宗时期,④“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杜甫《有感五首》之一是西汉时期,由此可知,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③①,C项不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17、B【解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前提和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B项正确。AD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说法错误,大陆实行和平统一政策,但不承诺放弃武力统一。排除ACD,故选B。18、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后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最后因病去世被誉为“党的好干部”,C正确;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王进喜是著名石油工人,和为官一任无关,AB排除;周恩来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是造福一方,D排除。故选C。19、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76年10月6日晚,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对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及其在北京的帮派骨干实行隔离审查,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故B项正确。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A项发生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前,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四五运动为后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伟大的群众基础,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D项错误。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0、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开始,故A不合题意;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故B符合题意;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掌握政权,故C不合题意;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与题干无关,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结束的标志”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21、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万福大桥的设计传承了扬州建筑的文化底蕴并作创新,建筑以城门、阁楼及鼎的原型为基调,以结构支架为基础,赋予景观桥梁更多的文化地域性与可辨识度,设计在大量的古典建筑中,将传统符号抽象化,并引用了现代技术的玻璃钢架等,使之又充满现代气息,上下呼应的双拱,既起到观光作用,又点缀了“月亮城”的湖光倒影,夜色下更能体验宜居城市的江南雅韵,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22、D【解析】

《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因此A不符合。《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因此B不符合。《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因此C不符合。《本草纲目》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成书于16世纪中期,与材料中《丝路山水图》绘制时间相近,故D正确;因此本题选D。【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16世纪上半叶”,可根据时间来排除选项。23、D【解析】

从题干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D符合题意;遵义会议是纠正左倾错误而不是右倾错误。A不符合题意。决定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应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B不符合题意;提出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是中共八大的内容。C不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4、B【解析】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符合题意;开凿大运河的是隋炀帝,不是隋文帝;玄奘西游天竺,写成《大唐西域记》是事迹,不是作用;赵匡胤没有统一全国。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珍妮机火车汽船【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图是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1765年英国的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开始。(2)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第一次工业革命交通领域的两项发明分别是火车、汽船。26、中共七大1966年焦裕禄【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党的七大的预备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七大”工作方针》的讲话,指出“七大”的方针是:“团结一致,争取胜利”,是最早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八大以后进行的强军改革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改组成火箭军,作为我军的独立军种。第二炮兵部队创建于1966年。(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是兰考县委书记,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他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被称为“党的好干部”。27、南昌起义双十协定【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45年8月,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故填:南昌起义、双十协定。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虽然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民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但是不能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实质。(3)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严重灾难,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应该学会用非军事手段解决国际事务中的纷争,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这才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解析】

(1)据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是给全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虽然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民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但是不能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实质。(3)本题为启示类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来了严重灾难,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应该学会用非军事手段解决国际事务中的纷争,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这才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需要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性质,启示等知识点。29、(1)①: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只学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封建制度,治标不治本。(2)②: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3)③:男子剪发辫,废除女子缠足等。(4)人文主义。(5)大西洋沿岸。(6)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经济、19世纪60﹣90年代”可知,①是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迈出了经济近代化的步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洋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