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_第1页
2024年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_第2页
2024年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_第3页
2024年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_第4页
2024年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4年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抓特征、有顺序,调动多种感官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2.仿照课文第二段,描写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抓特征、有顺序,调动多种感官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教学难点:

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描写一处景物。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充分熟悉课文第二段,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简要分析这一段的景物描写方法,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本文写法,让学生觉得写作不难,发现身边的美景,展现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有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写,你能找到吗?对,是第二段,请大家用心朗读这一段。

(二)写法探究

1.关键词语──景物描写有顺序。

(1)圈出这个语段中结构上的关键词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2)这组关键词语,哪个是内容强调的重点?

预设:“单是”后边的内容是强调的重点,突出了儿时百草园的趣味无穷。

(3)景物描写有顺序: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4)读读背背这段景物描写的文字,关注都写了什么景物。

(5)你还关注到这段景物描写中的其他顺序了吗?

高低相间:第一个“不必说”从低到高写,第二个“不必说”从高到低写;

动静结合:低处写静物,高处写动物;

远近结合:第一个“不必说”写近处,第二个“不必说”写远处。

从形式到内容的`学习本段描写,熟悉语言材料,为简要分析景物描写的方法做准备。

2.修饰词语──景物描写抓特征。

(1)作者笔下的景物,各自有特征。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当然是离不开修饰词语的运用。找出第二段中的修饰词,体会景物的特征。

预设:石井栏“光滑”,是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而且鲁迅小时候在百草园玩耍的时候,一定用手触摸过,才有了这么具体的感受,写出了石井栏的特征。

叫天子“轻捷”,其实不单是写这种鸟的轻快敏捷,还写出了一个孩子轻轻地从背后想去捉到这种鸟,不料这种鸟永远是那么机灵,很让孩子羡慕地高飞了。

(2)读读背背这段景物描写的文字:关注景物的特征。

3.色形味声──景物描写多角度。

(1)调动起我们的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

(2)用“我看见……”“我听见……”来梳理本段的景物描写。

预设:

我看见(颜色)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

我看见(形状)皂荚树的高大,黄蜂的肥胖,何首乌的臃肿,覆盆子的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我听见(声音)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

我吃到覆盆子又酸又甜。

我触摸到石井栏的光滑。

(3)读读背背这段景物描写的文字:关注这是一个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百草园。

在读读背背中,逐层深入,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如何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为运用此种方法进行仿写做准备。

(三)仿写练习

仿照第二段文字,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二百字左右。

(四)当堂点评

预设:

(1)是否用上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用上了是为了突出“单是”后边的内容,要注意前后语意的重点。

(2)是否调动了多种感官来描写一处景物?比如,描写校园的某个角落,看见了什么颜色,听见了什么声音等。

(3)有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比如写校园里的树木,突出其高大、枝繁叶茂等。

(4)在景物的描写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喜欢、热爱。

(五)课堂小结

景物描写要抓特征、有顺序,调动多种感官。我们不妨就先仿照名家的作品去写,写出我们的精彩作品。

(六)布置作业

1.修改课堂上仿写的一段景物描写。

2.背诵课文第二段。

3.请同学们以《难忘的童年故事》为题,写一写自己童年的故事。

1.注意读写结合,关注作文的讲评与修改。2.从名家名篇中积累语言素材,养成背诵的好习惯。3.愿意将自己的童年往事与老师同学分享。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

一、导入语:

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和一些大师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和品格。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童年生活,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会带给每位同学对童年一词的全新注解。

二、教师出示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三、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浏览目录和课文。

四、学生活动:

说说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篇文章,并选取一个角度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五、组建学习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并和自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组建专题研究小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的探究;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单元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小论文。优秀作品编辑成册。

2.开展一次“说说我的童年生活”的主题交流活动,与作品产生共鸣。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3

学习重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3、理解结尾的话。

4、理解行文中叙述口吻的变化。

1、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朗读法、感悟、品味、交流。

1、读准“读一读”中的字音。

2、自看并理解注释中的词语。

3、阅读课文,质疑。

4、思考:探究与练习。

新授课。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学生已学过回忆鲁迅的作品《一面》,可以用提问回忆的方法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2、导语:

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里面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感情,阅读时要细心品味;文章写景状物、叙事写人真切具体,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

三、学习文章结构

1、提问: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

⑴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⑵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

⑶过渡段:第9自然段。

3、提问: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讨论并归纳: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四、学习景物描写

1、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老师提示引导并归纳)

⑴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⑵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

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

声:长吟、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⑶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地写动物;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

2、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写景的妙处。

五、学习民间故事和冬天的百草园

1、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的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让学生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

2、问: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下面一段写的是什么?

写的是冬天的百草园。

4、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5、捕鸟。

6、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讨论并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六、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七、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段。

2、“百草园”里,作者学到了不少东西,也是“学校生活”。“三味书屋”直接写了“学校生活”。试预习“三味书屋”部分,分别找出两部分中“学习的环境、教课的先生、学习的内容”,并加以对比,结合完成文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二、阅读课文过渡段和三味书屋部分

1、学生齐读过渡段。

2、问:“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并归纳: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3、问:“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讨论并归纳: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4、问: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问: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讨论并归纳: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5、问: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6、问:“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7、问: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写得有趣味?

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合理就行。主要让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8、问: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有理就行。

9、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让学生讨论“研讨与练习”:一题的3小题)

三、小结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生活。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2、自主检测。

第三课时

一、让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讨论课文中的问题

二、订正作业

三、自主检测上的课外练习

要求:当堂练习,集体评讲。

四、积累

鲁迅先生刻“早”字的故事。

五、作业

你知道鲁迅先生的经历吗,请同学们查找课外资料,写一篇介绍鲁迅先生的练笔,下节课上课时给大家介绍。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4

一、设计理念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目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材料:(1)范读录音;(2)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五、科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3.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作者。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生活。2.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味: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参考:从看的听的吃的玩的角度或植物动物角度或季节等)

2.延伸:利用多媒体展示:

(1)有关百草园图片;

(2)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

3.齐读第二节,思考: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4.拓展:

(1)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鲁迅,两人演小鸟;要求模拟出以下动作,鲁迅: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捉拿;小鸟:飞翔、落下、啄食、飞走、罩住。)

(2)观察表演者动作,要求用上系列动词描述。

(七)作业:

1.抄录课后所列字词并用两个成语造句;

2.比较所搜集的童年生活材料。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1.理解主题

2.运用联系比较法,加深对生活对学习的认识

3.比较对照手法的仿写

二、教学步骤

(一)检查:

1.听写并用画线词造句:菜畦鉴赏确凿臃肿轻捷人迹罕至人声鼎沸

2.为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口答有关鲁迅知识

(二)指名读过渡段

1.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2.思考:练习二(2)推测原因之多,说明了什么?(明确:衬托对百草园的难舍之情。)

(三)细读写三味书屋生活的部分

1.讨论:哪些内容形成了对比,说明了什么?如:(1)玩耍时与读书时不同气氛;(2)师生读书时不同态度。

2.质疑问难:为何写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先生读的加了标点?(明确:学生没读懂,说明所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3.延伸:有无独到发现或新的感悟?

(四)总结:归纳中心,完成练习一,交流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

1.比较所掌握的不同人的童年生活,说说有何感触。

2.对照自身的学习、生活,有何新的认识?

提示:

(1)与百草园比照: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2)与三味书屋比照: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寻找并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3)结合自身经历与体验,仿照本文结构,用“从……到……”作题,写两个生活片段。

提示:可从空间或时间的变化上选材,以场景描述为主,体现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附: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

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无限趣味乐园:色彩形状声音趣事

写景: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

第二课时

对比:

1.百草园:自由丰富有趣──热爱

三味书屋:束缚单调乏味──不满

2.玩耍时:静悄悄

读书时:人声鼎沸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的一段经历;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3理解对比过渡的作用。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音乐《小小少年》,学生闭目欣赏。

“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成长过程中,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板书课题和作者。

2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呢?

3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二、范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新词。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及中间的过渡段。试着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四、学习“百草园”部分。

1、自读思考:

(1)作者对百草园的'描写,重点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

(2)作者在百草园中的生活感受是什么?(自由快乐)

2、研读赏析。

(1)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景物描写)

问:“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2)美女蛇的故事和雪地捕鸟的情节,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五、本课时小结。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让我们拭目以待,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明白鲁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感情。

3、学习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4、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要求内容充实,增进记叙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的方法。:

2、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3、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三、学法指导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4、“四步教学法”:第一步:预习质疑;第二步:讨论释疑;第三步:审美鉴赏;第四步:练习巩固。

四、教学时数:3课时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一、鲁迅图片,解题导入

(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鲁迅?

(投影)鲁迅简介(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下列练习。

1、请你给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

确凿()菜畦()桑椹()攒()成小球

积攒()宿()儒星宿()蝉()蜕()

盔()甲斑蝥()执拗()拗()过去

叵()测人声dǐng()沸jiàn()赏收liǎn()

锡bó()脑suǐ()bǐ()谷

tìtǎng()人迹hǎn()至

2、填空

选自《》,作者是。从标题可以看出,写了和这两个地方,主要是按照顺序来写的。

3、从文章题目可看出它有二个部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那么第二部分的过渡段在哪里呢?(我不知道┉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4、熟读课文第二段,看看作者写了百草园里的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学习研讨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感情。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快速阅读课文,回想课文内容,限时7分钟(大约3500字)

⑴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⑵文中传递了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

百草园:依恋,留恋;三味书屋:害怕

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是自己动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许多知识)

二、合作探究,揣摩乐趣

1、提供话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请文中找出你以为作者最为留恋的内容。(朗读、分析)

2、班级交流。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第二课时

学习研讨

一、品读赏析,景物描写

1、百草园的景物很美,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又是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呢?(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

“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鸣蝉、叫天子、黄蜂。长吟、伏在菜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写的都是动物。)

2、品味词语

A、()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

鸣蝉()、()叫天子()向云霄里去、()黄蜂()在菜花上

B、()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支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二、朗读第二段,划出能准确表达事物特点的词语并分析,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三、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用“单是就”突出后者

四、合作探究,蛇的故事

1、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2、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其他方面不必涉及。)

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延伸拓展

1、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造一组句子,并说说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不必说数学12道题要做,也不必说英语20个单词得默,单是语文的一篇作文就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您想,我得什么时候睡觉呀!”此句是说学生的家庭作业太多。由此看出这个句式的特点是形容某种事物非常之多。)

2、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教师可找几位同学看谁说得好;也可以做为书面作业。还可以边说边表演。)

第三课时

学习研讨

1、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否满意?

不满意?(①拘束人的礼节:拜鹿——拜孔子,拜先生;②问“怪哉虫”老师不予回答;③读的内容大多不懂。)

2、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3、学生认真研读课文,领会课文运用对比突出文章中心的写法特点。

4、谈谈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5、组织学生说说:你认为作者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6、说一说自己童年时代的乐趣是什么。

延伸拓展

1、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写一段童年有趣的生活。

2、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语言、动作,让同班同学一看就知道写的是哪位老师。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7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把握作品主题。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联系自我实际,思考自己如何走好成长途中的每一步。

教学重点:

1.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内容的理解困难;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46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

二、了解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1、解题:

我们一起来看到这个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家想一想,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明确: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

2、理清结构:

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3、口语表达:形式:一个的童年(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形容词,并阐明理由)

4、思考与交流:

⑴、百草园在我心中是什么地位呢?最关键的是哪一个句子?(“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那时”指什么时候?(在百草园学习的时候)

⑵、“乐园”乐在何处呢?

明确:A、有趣的景物;B、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

C、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品味感悟:

㈠、有趣的景物:

⒈、我们共同来朗读第二段,请大家思考:你认为百草园里哪些景物写得最生动?为什么?

⒉、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示要点:词语方面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角度方面形、声、色俱全;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

⒊、分析:

⑴.这一段写了这么多的景物,重点是写哪个地方的景物?(泥墙根一带)

⑵.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⑶.“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都是静物)

⑷.“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鸣蝉、叫天子、黄蜂;写的都是动物)

⑸.“不必说……也不必说……”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景物到动物)大家再仔细观察观察,从菜畦到桑葚,在空间高度上有什么变化呢(从低到高)“也不必说”后,鸣蝉到叫天子呢(从高到低)

⑹.“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中,哪个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单是……就有……”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我们来看,泥墙根一带依次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呢?(从动物到静物)

⑺.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有什么好处呢?(体现有趣的景物很多)

⑻.能否模仿课文,用这个句式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呢?

⑼.百草园中还有什么值得“我”“乐”的呢?

明确:冬天雪地捕鸟、美女蛇的故事

⑽.齐读课文第7节,划出生动形象写出捕鸟方法的一连串动词,并讨论:这些动词的位置可否调换或可删去部分?

⑾.大家想想,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好处?(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总结: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这么有声、有色、有趣、有味,而实际上百草园只是一个只有野草的荒园,作者把它看作是“乐园”,很怀念在百草园的生活,这是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回忆是美好

四、拓展:(口语表达)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童年时美好的记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肯定也勾起了同学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能否说说你心中的那个“百草园“那些趣事呢?(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作业布置:写一篇随笔《童年趣事》

板书设计:

景物

百草园捕鸟乐园

美女蛇的故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那么在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又如何呢?这节课我们来研讨三味书屋的部分。

二、默读10-24段,思考:

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点拨:第10段的描写。第17段的描写。)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

三、讨论交流:

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

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三、讨论文章的主题

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拓展延伸:你喜欢百草园还是更喜欢三味书屋?说明理由。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用实在的笔调详尽生动的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那是一个孩子眼里的世界,有百草园里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有神奇惊险的传说,有雪天里捕鸟的乐趣,也有离开百草园的失落和疑惑,三味书屋里新奇的追问,单调的学习和课余时偷乐的兴奋。一切都是那样的天真,那样的美好,而这些才是此文的终极目的,那就是一个年已不惑的男人对自己童年最甜蜜,最温暖的回忆。

当然,做为一个中年男人,尤其是一个有着深刻思想和犀利笔触的作家,他的作品中不可能不带有自己的思想和风格。那些不加修饰而自然天成的描写,沉稳凝重的叙述,深刻诙谐的议论,张弛自如的抒情无不显示着一代文学大师老道的功力。或许这些就是被许多人认为的“檄文,战斗”的.特征吧!

在新教参中再看不到“扣帽子”“喊号子”“贴条子”式的课文简析了,鲁迅先生也终于可以从那个凄冷的圣坛上回到温暖的“故乡”,美丽的“百草园”里了,相信这种以人为本的分析不仅让先生含笑九泉,也让一代代的读者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文学大师。而这些不正是我们多年来所苦苦寻求的语文的真谛吗?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鲁迅。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3、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写景)

4、记叙的感情色彩。

5、两相比照的结构。

6、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叙事)

学习要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教学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教学课时:3

自学内容:

1、查找作者简介。

2、朗读课文,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语。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学生交流查找的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因而被诬陷,被通缉。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在厦大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里,鲁迅一方面为革命风暴在南方的兴起而欢欣鼓舞,可是,另一方面,鲁迅不久就发现,厦门也骨子里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沉沉如死”。厦大校长兼国学院院长林文庆,是个顽固守旧分子,他使厦大弥散着尊孔复古的空气,令人窒息。林文庆与跟踪鲁迅而来的“现代评论派”分子串通起来,以种种卑劣手段排挤鲁迅。鲁迅此时又陷入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之中,于是,对于往事的回忆便开始在他心中酝酿了,“朝花”,即清晨带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整体感知,理清写作思路。

从课文题目大家读出了什么?依此如何理清课文写作思路?

明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全文是按空间转移顺序写的。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请大家理清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三、学习写景方法,体会作者情感。

1、朗读第一段,找出关键句。

作者写道:“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里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请认真阅读下文,说说百草园哪里体现出是“乐园”的特点?

活动形式:学生速读,小组交流明确。

(1)百草园的景物好看,好玩的多。

(2)百草园有神秘的传说。

(3)百草园冬天可以捕鸟。

2、学习写景手法。

活动形式:学生边读边勾画第二段,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总结写景方法:

(1)抓住事物特点,符合儿童心理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

(4)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鸣蝉,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用“单是就”突出后者

3、朗读美女蛇一段,学生复述,分析作用。

——运用了联想手法,增添神秘气氛,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乐趣。

4、冬天的百草园有哪些趣味?

——拍雪人和塑雪罗汉,人迹罕至,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费字不多,写出儿童爱玩心理。

划出捕鸟动词,分析作用。

——作者对捕鸟经过的记叙,虽然仅仅用了两个句子共100个字,但写得很细致,很有层次。第一句,简洁交代了冬季捕鸟的条件。第二句,着重写捕鸟经过。这之中,又是先写捕前必要的准备,创造招鸟环境和确保来鸟落网的可能,强调要先露出一块地面再撒些秕谷,支棒要短,竹筛大而多孔,绳长,人远远牵着,看鸟雀下来后再猛然一拉。最后说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领,罩住鸟是不成问题的'。这一小段记叙,语序顺正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对比闰土父亲的描写,则写出闰土父亲的善良,沉静,捕鸟经验丰富。

总结:通过描写百草园是一个绚丽明快、充满生气的乐园,充分表达了“我”对自由自在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好奇、求知的性格特点。

四、分析三味书屋的生活,探讨主题。

1、你认为三味书屋有趣吗?

活动形式:学生各抒己见,从文中充分找依据。

2、先生是一位宿儒形象,写出我对先生的敬意。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呢?

引导学生认识:提问本是鲁迅出于好奇和求知,但先生有此反应,是当时私塾制度所规定的。只要学生读自己的书,不应多问不必要的问题,反映了先生的迂腐,也指出这种教育制度不可取,会大大挫伤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寿镜吾先生学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仍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对罚跪,戒尺等到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态度,因面鲁迅一直对他保持深深的敬意。

3、三味书屋的生活也是比较有意思的:可以折花、寻蝉蜕,做戏,画画儿,喂蚂蚁。还可以偷偷描绣像。

结合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来理解,当鲁迅先生在年已不惑的时候,在他忧国忧民内心忧愤的同时,他更加怀恋那些快乐甜蜜温暖的童年时光,于是一篇文笔优美的回忆性散文便诞生了。作者通过对儿童时代美好生活的回忆,来传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欢乐的心理。

五、揣摩运用

1、文章描绘百草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并试着模仿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

2、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70个字,连用9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的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不超过100字。

教学反思: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文中描写精彩的段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发掘文中的童真童趣,并且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去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走近作者。

但是,在学习时,还是有不少学生对本文的写作主旨提出了质疑,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回忆他一段快乐的童年生活吗?没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吗?我知道学生之所以会这么问,就是因为他们联系到了作者的身份、作者生活的历史背景还有一直以来,各种资料和教本里所以提到的本文是一篇“批判腐朽的封建礼教,和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檄文”,“回忆童年美好生活,表达自己对三味书屋那种教学方式的厌恶和摒弃”等说法,可以说诸如“批判”,“揭露”,“不满”等此类字眼几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随处可见。诚然,鲁迅先生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有先觉者的敏锐,有思想家的责任,也有革命家的勇敢,对于黑暗的社会现实,对于国家的贫弱,对于民众的愚昧非常的痛恨。可是,首先来说,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他也有属于自己的回忆以及回忆中的快乐和忧伤。因此,当他在年已不惑的时候,在他忧国忧民内心忧愤的同时,他更加怀恋那些快乐甜蜜温暖的童年时光,于是一篇文笔优美的回忆性散文便诞生了。

因此,面对学生的问题,我给他们讲出了我自己的想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再结合课文内容去理解作者的写作主旨。最后,学生们基本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踊跃发言,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认为作者通过对儿童时代美好生活的回忆,来传达他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欢乐的心理。此时,我感觉学生们真的走进了文章,走近了童年的作者。我想,也许这才是我们可敬的鲁迅先生写此文的初衷吧??

总之,当我和学生一起再读这篇经典文章的时候,我非常感谢鲁迅先生能留给我们后人这么优美的文章,不但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语文知识,而且让我们了解到了他作为一个伟人性格中的另一面,同时让我们能再次回忆自己童年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快乐。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9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朝花夕拾》

3.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4.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5.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教学难点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一定会由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你能讲一讲你的童年趣事吗?(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早晨,童年)“夕”本来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晚上,成年或老年)

二、展示目标:

①介绍鲁迅,走进课文。

②速读探究标题、朗读评说乐趣,感知文章。

三、自主学习

1.鲁迅生平:1892年2月—1898年断续在三味书屋;1898年入南京水师学堂;1902年到日本;1918年《狂人日记》:1926年《朝花夕拾》;30年代,“左联”;1936年病逝。

详细介绍见附录一。

2.或者选读《阿长与〈山海经〉》、《五倡会》等反映作者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走进鲁迅的童年世界,导入课文。

鲁迅一向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日里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3.《朝花夕拾》,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散文。“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是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写成的,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即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这组散文,正是浸透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因此鲁迅把它比做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

四、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

怎样快速理清本文思路?怎样由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方法是:

抓文题——明确思路

寻过渡段——理清结构

扣“乐趣”——把握内容

具体分析如下:

从标题看出,全文以地点为中心,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两部分内容。1~8段写百草园的生活;9段为过渡段;10~24段写三味书屋生活。“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点明童年的快乐和美好;全文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五、合作探究

问题

读1~8段,说说百草园的乐趣

读10~24段,思考:百草园是乐园,是不是三味书屋就没有乐趣了呢?

小组讨论

点拨

1、学生读、圈、议,教师侧重训练学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的能力: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轻读“似乎确凿”,淡化“现在”的回忆,重读“乐园”,强化“那时的感受”。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一段,“不必说”“也不必说”轻读,这是“抑”的部分,它们所引领的部分在朗读时要语速稍缓,语调柔和,体现作者回忆时的喜爱赞叹之情,同时给读者回味遐想的余地;“单是”“短短”“无限”重读,这是作者描绘的重点,带强调意味,它引领的内容要通过甜美的语气和略带夸张而多变的语调,表现出儿童或惊喜或羡慕或有情或失望的情趣。(可以让学生逐句揣摩和练习)

美女蛇故事部分,可进行讲故事式演读,读出故事味。前半部分以叙述语气,娓娓道来,后半部分读出故事的玄妙之感。故事前后的文字是往事与回忆的衔接性的语言,要读出作者宽慰反讽的的叙述语调。

雪地捕鸟部分,可进行想象性诵读,想象孩子们捕鸟时的紧张等待、充满希望以及小心谨慎的情景,读出欢乐的情趣和迷恋之情。

不必说色彩斑斓、明艳美丽的植物,也不必说体态可爱、生龙活虎的动物。单是神秘、奇异的美女蛇传说,就有无限乐趣。

不必说泥墙根一带的自由玩耍,也不必说夏夜乘凉听到的美女蛇故事。单是冬天里雪地捕鸟,就有无限乐趣。

……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三味书屋的苦与乐。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的说法有:

虽有读书、对课不断增加的事实,却也有三味书屋后园无声的“偷乐”;

虽有先生拒答“怪哉”的面有愠色,却也有不常用“戒尺”“罚跪”的开明宽容;

虽有课堂上先生枯燥乏味的唱读,却也有“做戏”“描绣像”的“相宜”之乐。

……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鲁迅,两人演小鸟;要求模拟出以下动作,鲁迅: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捉拿;小鸟:飞翔、落下、啄食、飞走、罩住。)

2、观察表演者动作,要求用上系列动词描述。

七、自我检测

1、确凿()菜畦()桑葚()缠络()人迹罕至()蝉蜕()

人生鼎沸()宿儒()盔甲()倜傥()拗断()执拗()

2.句式仿写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例:不必说放假的轻松,也不必说周末的一天,三五好友的促膝长谈,听音乐时的惬意心情和逛街时的悠闲自在。单是看着书桌上摆满的辅导书,层层叠叠的练习卷,宛如一座座小山般的草稿纸,一支支用完的油笔芯,就有一种满足的快感。

不必说那怪模怪样的英语单词,也不必说那些抽象难懂的定理公式,单是那些艰涩拗口的文言文,就有无穷的烦恼。

第二课时

一、展示目标:

1、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美妙

2、体味文章圆熟的表达技巧

二、自主学习

以第2段为例,品评优美的语言

三、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

品评角度是:

1、用词美:准确的色彩词、贴切的修饰词、拟人化的词、形象的动词

2、句式美:长句、短句

3、层次美:

百草园

整体局部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泥墙根一带:

菜畦、石井栏、鸣蝉、黄蜂、油蛉、蟋蟀、何首乌、木莲

皂荚树、桑葚叫天子蜈蚣、斑蝥覆盆子

(静物)(动物)(动物)(植物)

低高高低

(4)修辞美(5)动静美(6)画面美(7)音乐美:摹声手法

(8)情味美

形:肥胖、高大、臃肿

视觉色:碧绿、紫红

俱听觉声:长吟、低唱、弹琴(夏、秋)

全味觉又酸又甜(春)

触觉光滑

四、合作探究

问题

对比默读课文两个部分,比较百草园是之乐和三味书屋之乐的异同。

小组讨论

点拨

说“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有本事的人的单纯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等等。

说“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和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是约束儿童天性的私塾教育的片刻“偷乐”;百草园里有朴素自然的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等。

寻找美点,自由圈点品读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童年是美好的,请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说说自己的快乐的童年,好吗?

学生畅所欲言。

六、自我检测

1.模仿上述的(3)一组精彩的句式(4)一组精彩的抒情句(5)一组精妙的抒情句。

2.背诵第二段。

第三课时

一、展示目标

结合文本信息和学生自己体验,合作探究,感悟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

结合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自己成长的经历、

三、合作探究

问题

①这个故事充满充满迷信色彩,是为了吓唬孩子,因此,这里有批判迷信的意思。

②这个故事威逼利诱孩子“有志于学”,造成了儿童迷信、恐惧的思想。

③美女蛇是专门扮演善良面貌骗人害人的恶人,飞蜈蚣是制服恶人的力量。

④故事颂扬糟粕,寓意是与人民为敌的妖魔鬼怪会披上漂亮的伪装害人。

⑤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情趣。

小组讨论

分四个小组,每一组选一个话题,结合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自己成长的经历、体验,合作探究:成长中的小插曲——谈谈美女蛇的故事

成长中的启蒙者——评评文中的私塾先生

成长中的学堂——议议私塾教育下的三味书屋

成长中的启示——说说作者成长故事给我的启迪

找出写先生的文字,你对先生有什么看法?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对他什么态度?

点拨

①“一个迂腐的老学究”,用自己深受其害的那一套“加害于儿童”。

②一个被批判的、被讽刺的、可憎又可笑的反面人物。

③先生即寿镜吾,“知识渊博”,“具有反帝爱国思想”,对鲁迅也很关心,鲁迅对他也很尊敬。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思,在百草园(节选)

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渴望已久的鲁迅故居——百草园。

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升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椹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

尽管我来得不是时候,没能听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没有看到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的情景。可单是那一堵还是当年的短短的泥墙,就给我以无限的情趣。

(节选自《中学生阅读》作者:刘绍棠)

[评析]历史的久远的鲁迅生活过的百草园现在成了人们游玩、瞻仰的地方,成了人们凭吊先贤、抒发感受的地方。教师如果将这种扩读所得介绍给自己的学生,他们也许就有穿越时光的隧道、看到历史与现实碰撞的感觉,他们将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的学习感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作者用实在的笔调详尽生动的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那是一个孩子眼里的世界,有百草园里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有神奇惊险的传说,有雪天里捕鸟的乐趣,也有离开百草园的失落和疑惑,三味书屋里新奇的追问,单调的学习和课余时偷乐的兴奋。一切都是那样的天真,那样的美好,而这些才是此文的终极目的,那就是一个年已不惑的男人对自己童年最甜蜜,最温暖的回忆。

当然,做为一个中年男人,尤其是一个有着深刻思想和犀利笔触的作家,他的作品中不可能不带有自己的思想和风格。那些不加修饰而自然天成的描写,沉稳凝重的叙述,深刻诙谐的议论,张弛自如的抒情无不显示着一代文学大师老道的功力。或许这些就是被许多人认为的“檄文,战斗”的特征吧!

在新教参中再看不到“扣帽子”“喊号子”“贴条子”式的课文简析了,鲁迅先生也终于可以从那个凄冷的圣坛上回到温暖的“故乡”,美丽的“百草园”里了,相信这种以人为本的分析不仅让先生含笑九泉,也让一代代的读者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文学大师。而这些不正是我们多年来所苦苦寻求的语文的真谛吗?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采用默读的方式,一气读完文章,了解课文大意,能够用表格的形式归纳内容要点。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味关键语句,感受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之乐。

3.试着站在小鲁迅和大鲁迅的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字里行间去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试着采用默读的方式,不分心,不停顿,一气读完文章,了解课文大意。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感受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笔下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不是枯燥无味,而是快乐的。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默读法、朗读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课文解读中,教师要设置好问题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