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4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4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4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4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沂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历史2024.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子产、老子和孔子先后倡导人道要遵循天道和顺应自然的“则天说”,子思和孟子相继阐明了人类要参与并帮助自然演化的“助天说”,荀子则提出人类要依据自然规律驾驭自然的“制天说”。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征服自然成为共识 B.成熟宇宙观形成C.敬天保民思想发展 D.社会生产力提升2.秦汉时期,北方的边郡在区划形状上都呈现南北狭长、东西向窄的特点。这主要是基于()A.山川形变的制约 B.人口分布的密度C.前代制度的沿袭 D.军事攻防的需要3.唐德宗建中元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据唐时人说法,此制与租庸调制最显著的不同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据此可知,两税法()A.限制了土地兼并 B.有利于人口自由流徙C.保证了生产时间 D.减轻了农民徭役负担4.据《松江府志》记载,嘉靖时期“邑人以布缕为业,农氓之困籍以稍济……乡村纺织尤尚精美,农暇之时,所出布匹以万计,以织助耕”。这说明当地()A.自然经济解体 B.商业气氛浓厚C.社会分工加强 D.市民阶层扩大5.表1是晚清《申报》部分体育版块评论标题。这体现出当时()表1日期评论标题1873.4.26龙舟竞渡说1873.10.27论西人猎纸及驰马堕涧事1879.5.13论西人赛马之盛1879.12.1操练营兵末谈1880.1.2论武员偏见1880.3.7论日人教战会1880.11.3论跑马1881.3.20中西文武轻重不同说1881.3.29原重文轻武之俗1882.2.10论学习西法水师可以选用武员1882.3.3观打弹记1882.10.23论武试略为变通A.强兵御侮的体育观 B.西式教育的发展C.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D.军事体制的改革6.图1为中国近代某革命形势发展示意图。此次革命()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动了民族复兴C.获得了民众支持 D.建立了现代国家7.1932年5月,毛泽东提出:“在三次反‘围剿’战争以后,我们的军事战略,大规模上决不应再采取防御式的内线作战战略……在现时敌我形势和我军给养条件下,均必须跳出敌人的圆围之外,采取进攻的外线作战,才能达到目的。”这一策略()A.坚持了城市中心革命道路 B.旨在指引红军进行长征C.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8.1956年底,一个西方记者在中国游历8000公里后,发表报道:“中国就像一部由6亿个零件组装的超级机器,以最快的速度运转着。……6亿中国人忘我地埋头苦干,要把他们落后贫穷的祖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体现出当时()A.中国人民建设热情高涨 B.西方对社会主义的初步认同C.国际关系逐步趋向缓和 D.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9.1985年1月,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放活农村金融,扩大城乡交流。该政策的出台旨在()A.进一步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0.111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明确授予以教授罗马法而名震四方的博洛尼亚大学师生特权,并保护其人身安全与迁徙自由。后来各国国王纷纷效仿,大学在13、14世纪迅速壮大。这说明中世纪大学是()A.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培养法律人才的主要基地C.王权教权争取的重要对象 D.保存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11.图2到图3圈定位置的变化可以用来说明()A.资产阶级革命转移 B.文艺复兴的发展C.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D.食物物种的交流12.工业化在吸收劳动力的同时也在排斥一部分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由于其劳动密集型和普及性的特点,吸收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仍大量存在。这表明工场手工业是()A.工业时代的需求 B.机器工业的有益补充C.传统文明的延续 D.工业发展的初始阶段13.“幻想出种种工人联合体来建设社会主义是一回事;学会实际建设这个社会主义,则是另一回事,我们现在达到的就是这台阶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A.大量建立集体农庄 B.取得国内战争胜利C.允许发展多种经济 D.优先发展了重工业14.1947年2月至1949年1月,德国美占区的民意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二的被访者首先希望有一个能保证经济发展和高收入的政府,而不是自由选举权、新闻自由和经济自由,更有高达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准备放弃基本自由权利,以换取经济保证。这反映了()A.战争创伤的持续影响 B.美德经济矛盾凸显C.自由主义出现新变化 D.德国深陷冷战漩涡15.图4是20世纪50-90年代世界钢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主要转移方向示意图。影响此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政策调整 B.市场扩大 C.原料采购 D.生产成本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北宋政治地理结构如图6所示,北宋的政治地理结构,是由首都(点A)向外辐射的模式,由京畿核心区(内圆1)至东南供馈区(半圆环2)和北方防御区(半圆环3),再到南方边远区(半圆环4)如果在3之外补上半圆环5,这个模式,就比较符合上古以来理想中“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荒服”的均匀辐射的圈层式的政治地理结构。但是北宋的这一模式的重心偏向北方,实际上并不存在半圆环5,区域3也不能与区域2直接联系。——据余蔚《两宋政治地理格局比较》(1)概括指出图5中各分区形成的主要因素。(8分)(2)结合材料说明北宋政治地理结构分区的特点。(6分)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北海银行时间日在华金融侵略北海银行发展历程1938-1940年日伪势力成立华北伪联合准备银行,发行大量伪联银券,利用强制收兑的大量法币购买军需物资。成立招远矿业所,对金矿资源大规模掠夺。利用伪币和法币高价骗取根据地金银硬币。1938年北海银行在胶东建立,第一批北海币开始发行。同年,中共胶东区特委开始领导群众开展黄金生产运动,成立采金管理委员会,组织矿工抗日救国。1940年成立玲珑采金局,统一管理根据地内金矿,与日伪势力展开灵活的反黄金掠夺战争。1940-1941年日伪伪造北海币。1941年1月,日伪势力开始伪造抗日根据地地方流通券,造成了流通券信用降低。抗日根据地政府对市面上流通的假币进行甄别并发布公告。于1941年5月将货币市场中的流通券收回。1941-1942年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动疯狂连续的“清乡”“扫荡”和“治安强化运动”禁止根据地发行的货币流通。北海银行生存艰难,北海币发行量多用于财政性支出以保存抗战军事力量。1942-1943年日伪势力改变金融侵略方式,将大量法币倾销到山东抗日根据地内抢夺物资。根据地内物资大量减少,货币供给量激增,造成根据地物价暴涨。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领导北海银行开展对敌货币战争,创立“物资本位制”历经中日货币战以及两次“排法”战争,最终在各地普遍停用伪币和法币巩固了北海币信用。1944-1945年1944年春,日本发行伪联银券53亿元,到1944年底伪联银券增发至182亿元。1945年日伪势力更加肆无忌惮发行大额伪联银券,伪币迅速贬值。法币和北海币币值迅速提高。北海银行采用货币兑换方式推行本币,还发放了大量的低利贷款,帮助贫苦群众发展生产。到1944年北海币相对于法币已取得压倒性优势。1948年北海银行与西北农民银行、华北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据尹秀秀《红色金融发展与国家能力提升》概括北海银行在抗战时期的作用并加以说明。(12分)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蓝田新乡约》《蓝田新乡约》生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制定者不仅在本土陕西几地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乡风研究,而且跨省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调研,最后回归《吕氏乡约》的诞生地蓝田县进行调查走访,经反复斟酌考量,在2017年形成了《蓝田新乡约》文本。内容摘录如下!一、德业相劝爱国爱乡: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和美夫妻:友爱兄弟:敦教子女:勤劳致富:节俭持家二、过失相规远离赌毒;不得酗殴;杜绝假劣;不得诬讼;不涉邪教;爱护公物:保护环境三、礼俗相交友善礼让;婚丧从简;诸事循礼四、患难相恤扶危济困:赈贫恤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平等相待村民自愿入约。由入约村民公推(选举)产生乡约理事会及相应组织机构。理事会由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热心公益并具有一定能力的乡贤或村民担任理事长。理事会应建立宣讲、表彰和奖惩机制,定期对模范践行乡约和有善行义举者给予表彰奖励,对违犯乡约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必要的惩戒。乡约的解释权归乡约理事会。——据刘学智《〈吕氏乡约〉与〈蓝田新乡约〉》结合材料,以“新时代的《蓝田新乡约》”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3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9.(16分)以欧洲为中心的近代历史,始终是一个关于“发现”的叙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492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颁布诏令,授予西班牙对发现或将发现的不属于任何基督教国家的土地、岛屿享有占取的权利。哥伦布于加勒比岛树立十字碑,升起西班牙皇家旗帜,改瓜纳哈尼岛为圣萨尔瓦多。1494年,西、葡订立《托德西利亚斯条约》,西班牙取得美洲“新发现”的土地,葡萄牙取得非洲、亚洲大部分“新发现”土地。1529年,两国续订《萨拉戈萨条约》。这两个条约在上述教皇诏令支持下,赋予西、葡对非基督教土地的财产权,并排除其他欧洲国家基于“发现论”的主张。——摘编自万立《近代早期的国际法理论与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的“财产化”》材料二作为法律概念的“发现”其含义必须诉诸:发现者比被发现者有更高的历史地位……若站在被发现者的立场,这种发现从来都不合法。不论是哥伦布还是其他发现者,都未得到被发现的王公的准许便不请自来。这些发现事先未获批准。所以,发现的法理依据必来自更高的合法性。只有当发现者在思想和历史上足够先进,能以更优越的知识和意识理解被发现者,此发现才合法。套用布鲁诺:鲍威尔的一句格言:发现者比其对象更了解他自身,并能够以更优越的教育和知识来驯服之。”——摘编自卡尔·施米特《地球规治》(1)两则材料对“发现”的解释有何不同?(8分)(2)谈谈你对材料中“发现论”本质的认识。(8分)临沂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历史2024.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子产、老子和孔子先后倡导人道要遵循天道和顺应自然的“则天说”,子思和孟子相继阐明了人类要参与并帮助自然演化的“助天说”,荀子则提出人类要依据自然规律驾驭自然的“制天说”。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征服自然成为共识 B.成熟宇宙观形成C.敬天保民思想发展 D.社会生产力提升【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材料中“则天说”“助天说”“制天说”都是强调人类要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征服自然,故A错误;B.材料中“则天说”“助天说”“制天说”都是强调人类要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能体现成熟宇宙观的形成,故B错误;C.材料中“则天说”“助天说”“制天说”都是强调人类要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能体现敬天保民思想,故C错误;D.根据材料“则天说”“助天说”“制天说”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类要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升,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增强,故D正确。2.秦汉时期,北方的边郡在区划形状上都呈现南北狭长、东西向窄的特点。这主要是基于()A.山川形变的制约 B.人口分布的密度C.前代制度的沿袭 D.军事攻防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北方的边郡相关知识。A.秦汉时期,北方的边郡在区划形状上都呈现南北狭长、东西向窄的特点,主要是军事攻防的需要,与山川形变无关,故A错误;秦汉时期,北方的边郡在区划形状上都呈现南北狭长、东西向窄的特点,主要是军事攻防的需要,与人口分布的密度无关,故B错误;C.秦汉时期,北方的边郡在区划形状上都呈现南北狭长、东西向窄的特点,主要是军事攻防的需要,与前代制度的沿袭无关,故C错误;D.秦汉时期,北方的边郡在区划形状上都呈现南北狭长、东西向窄的特点,主要是军事攻防的需要,便于防御匈奴的进攻,故D正确。3.唐德宗建中元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征税。据唐时人说法,此制与租庸调制最显著的不同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据此可知,两税法()A.限制了土地兼并 B.有利于人口自由流徙C.保证了生产时间 D.减轻了农民徭役负担【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税法相关知识。A.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土地兼并的问题,而且两税法实行后,土地兼并更加严重,故A错误;B.根据材料“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可知,两税法征收的标准是财产,而不是人丁,这有利于人口自由流徙,故B正确;C.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两税法对生产时间的影响,故C错误;D.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农民徭役负担问题,故D错误。4.据《松江府志》记载,嘉靖时期“邑人以布缕为业,农氓之困籍以稍济……乡村纺织尤尚精美,农暇之时,所出布匹以万计,以织助耕”。这说明当地()A.自然经济解体 B.商业气氛浓厚C.社会分工加强 D.市民阶层扩大【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A.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与题干中“嘉靖时期”不符,故A错误;B.题干中“邑人以布缕为业,农氓之困籍以稍济....….乡村纺丝精美,农暇之时,所出布匹以万计,以织助耕”表明当地以纺织业为主,商业气氛浓厚,故B正确;C.题干中“邑人以布缕为业,农氓之困籍以稍济......乡村纺丝精美,农暇之时,所出布匹以万计,以织助耕”说明当地以纺织业为主,没有涉及社会分工,故C错误;D.题干中“邑人以布缕为业,农氓之困籍以稍济......乡村纺丝精美,农暇之时,所出布匹以万计,以织助耕”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没有涉及市民阶层的扩大,故D错误。5.表1是晚清《申报》部分体育版块评论标题。这体现出当时()表1日期评论标题1873.4.26龙舟竞渡说1873.10.27论西人猎纸及驰马堕涧事1879.5.13论西人赛马之盛1879.12.1操练营兵末谈1880.1.2论武员偏见1880.3.7论日人教战会1880.11.3论跑马1881.3.20中西文武轻重不同说1881.3.29原重文轻武之俗1882.2.10论学习西法水师可以选用武员1882.3.3观打弹记1882.10.23论武试略为变通A.强兵御侮的体育观 B.西式教育的发展C.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D.军事体制的改革【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体育发展与社会关系。根据表格可知,晚清时期《申报》的体育版块的部分评论标题内容主要涉及龙舟竞渡、西方体育竞技、军事操练、武员偏见、日本教战会、中西文武观念对比、学习西方水师、观看打弹等多个方面。这些评论标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体育和军事的关注和讨论。A.强兵御份的体育观:从标题中可以看出,许多评论都涉及到了西方的体育竞技、军事操练、学习西方水师等内容,这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通过体育和军事训练来增强国家力量的认识。这与“强兵御份”的体育观相符,即体育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增强国家军事实力、抵御外侮的重要手段。B.西式教育的发展:虽然标题中提到了西方的一些体育和军事内容,但并未直接涉及到西式教育的发展,因此B选项不完全符合题意。C.新闻报道的时效性:题目中的表格主要展示了评论标题,而非新闻报道的具体内容或时间,因此无法直接体现新闻报道的时效性。C选项与题目内容不符。D.军事体制的改革:虽然标题中涉及到了军事操练、学习西方水师等内容,但并未直接涉及到军事体制的改革,因此D选项不完全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A“强兵御份的体育观”最能体现表格中评论标题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的观念。因此,正确答案是A。6.图1为中国近代某革命形势发展示意图。此次革命()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动了民族复兴C.获得了民众支持 D.建立了现代国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A.根据材料中“武昌、广州、贵阳”等城市以及台湾由日本占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非封建制度,故A错误。B.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故B正确。C.材料并未体现获得了民众支持,故排除。D.材料并未体现建立了现代国家,故排除。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B。7.1932年5月,毛泽东提出:“在三次反‘围剿’战争以后,我们的军事战略,大规模上决不应再采取防御式的内线作战战略……在现时敌我形势和我军给养条件下,均必须跳出敌人的圆围之外,采取进攻的外线作战,才能达到目的。”这一策略()A.坚持了城市中心革命道路 B.旨在指引红军进行长征C.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根据材料“在三次反‘围剿’战争以后,我们的军事战略,大规模应再采取防御式的内线作战战略.…...在现时敌我形势和我军给养条件下,均必须人的圆围之外,采取进攻的外线作战,才能达到目的”,可得出,毛泽东主张在反“围剿”战争后,采取防御式的内线作战战略,在敌我形势和我军给养条件下,采取进攻的外线作战,这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坚持了城市中心革命道路”,故A项错误;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故B项错误;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D项错误8.1956年底,一个西方记者在中国游历8000公里后,发表报道:“中国就像一部由6亿个零件组装的超级机器,以最快的速度运转着。……6亿中国人忘我地埋头苦干,要把他们落后贫穷的祖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体现出当时()A.中国人民建设热情高涨 B.西方对社会主义的初步认同C.国际关系逐步趋向缓和 D.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相关内容。根据材料“1956年底”“6亿中国人忘我地埋头苦干,要把落后贫穷的祖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这时期中国人民建设热情高涨,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中国人民建设热情高涨,没有体现西方对社会主义的初步认同,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中国人民建设热情高涨,没有体现国际关系趋向缓和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1956年底”“6亿中国人忘我地埋头苦干,要把落后贫穷的祖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中国人民建设热情高涨,没有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9.1985年1月,中央出台《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放活农村金融,扩大城乡交流。该政策的出台旨在()A.进一步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B.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A,根据材料“1985年”“收消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村政策,放活农村金融,扩大城乡交流”可知,该政策旨在进一步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故A正确。B,材料没有涉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B错误。C,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错误。D,材料没有涉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D错误。10.111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明确授予以教授罗马法而名震四方的博洛尼亚大学师生特权,并保护其人身安全与迁徙自由。后来各国国王纷纷效仿,大学在13、14世纪迅速壮大。这说明中世纪大学是()A.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培养法律人才的主要基地C.王权教权争取的重要对象 D.保存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欧洲教权和王权的斗争。根据材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明确授予以教授罗马法而名震四方的博洛尼亚大学师生特权,并保护其人身安全与迁徙自由。后来各国国王纷纷效仿,大学在13、14世纪迅速壮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国王对大学师生给予特权,大学迅速壮大,因为大学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中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因此中世纪大学成为王权教权争取的重要对象。故选项C符合题意;虽然在中世纪的大背景下有其合理性,但材料中并没有直接提到商品经济与大学发展的直接关系。题目中主要强调的是皇帝和国王对大学的支持和保护,与商品经济无直接联系,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虽然提到了博洛尼亚大学因教授罗马法而名震四方,但这并不足以证明中世纪大学是培养法律人才的主要基地。事实上,中世纪大学的教育内容远不止法律,还包括其他学科。没有体现培养法律人才的主要基地,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虽然大学确实起到了保存和传承文化的作用,但题目中主要强调的是皇帝和国王对大学的支持,而不是大学的文化功能,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11.图2到图3圈定位置的变化可以用来说明()A.资产阶级革命转移 B.文艺复兴的发展C.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D.食物物种的交流【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通过材料可之从“图2”到“图3”的变化,圈定位置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新航路开辟之后带来的商业革命的表现之一。A.资产阶级革命转移:虽然资产阶级革命与商业革命有一定的联系,但图2和图3的变化并没有直接体现资产阶级革命的转移。这一选项与题目描述的变化不直接相关。B.文艺复兴的发展:文艺复兴是一个文化和艺术运动,与商业革命虽然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联系,但图2和图3的变化并不直接反映文艺复兴的发展。这一选项同样与题目描述的变化不直接相关。C.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图2显示了一个相对集中的商业区域(可能是地中海地区),而图3则显示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种变化正是商业革命的一个显著特征,即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和全球贸易网络的建立。这一选项与题目描述的变化高度相关。D.食物物种的交流:虽然食物物种的交流是全球化的一部分,但它并不是图2到图3变化的主要体现。食物物种的交流更多是文化交流或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商业革命的主要特征。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定,从“图2”到“图3”的变化最能够用来说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这是商业革命的一个核心特征。因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12.工业化在吸收劳动力的同时也在排斥一部分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由于其劳动密集型和普及性的特点,吸收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仍大量存在。这表明工场手工业是()A.工业时代的需求 B.机器工业的有益补充C.传统文明的延续 D.工业发展的初始阶段【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根据材料“工场手工业由于其劳动密集型和普及性的特点,吸收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仍大量存在”可知,工场手工业在工业革命后仍然大量存在,说明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工业的有益补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工业的有益补充,而不是工业时代的需求,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工业的有益补充,而不是传统文明的延续,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工业的有益补充,而不是工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排除D项。故选B项。13.“幻想出种种工人联合体来建设社会主义是一回事;学会实际建设这个社会主义,则是另一回事,我们现在达到的就是这台阶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A.大量建立集体农庄 B.取得国内战争胜利C.允许发展多种经济 D.优先发展了重工业【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俄(联)经济政策。A.根据材料“幻想出种种工人联合体来建设社会主义是一回事;学会实际建设这个社会主义另一回事,我们现在达到的就是这台阶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而大量建立集体农庄是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故A错误;B.取得国内战争胜利与材料“幻想出种种工人联合体来建设社会主义是一回事;学会实际建设这个社会主义另一回事,我们现在达到的就是这台阶梯”不符,故B错误;C.根据材料“幻想出种种工人联合体来建设社会主义是一回事;学会实际建设这个社会主义另一回事,我们现在达到的就是这台阶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发展多种经济,故C正确;D.优先发展了重工业是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故D错误。14.1947年2月至1949年1月,德国美占区的民意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二的被访者首先希望有一个能保证经济发展和高收入的政府,而不是自由选举权、新闻自由和经济自由,更有高达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准备放弃基本自由权利,以换取经济保证。这反映了()A.战争创伤的持续影响 B.美德经济矛盾凸显C.自由主义出现新变化 D.德国深陷冷战漩涡【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德国的发展。材料“约三分之二的被访者首先希望有一个能保证经济发展和高收入的政府,而不是自由选举权、新闻自由和经济自由,更有高达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准备放弃基本自由权利,以换取经济保证”体现的是德国民众对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的追求,这主要和战争创伤的持续影响有关,A正确;美德经济矛盾凸显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排除;材料与自由主义的新变化无关,C排除;德国深陷冷战游况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排除。故选A。15.图4是20世纪50-90年代世界钢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主要转移方向示意图。影响此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政策调整 B.市场扩大 C.原料采购 D.生产成本【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德国的发展。A.政策调整:虽然政策调整可能会影响某些产业的布局,但图中显示的转移方向更偏向于经济因素,而非单纯的政策因素。因此,A选项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市场扩大:虽然市场扩大是一个因素,但图中的转移方向更多地反映了生产成本的变化,而不是市场容量的直接扩大。因此,B选项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C.原料采购:钢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对原料的依赖程度因技术进步而降低,且图中未明确显示原料采购作为转移的主要驱动力。因此,C选项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生产成本:从图中可以看出,产业转移的方向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这通常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具有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因此,D选项是符合图中转移方向的主要影响因素。综上所述,影响20世纪50-90年代世界传统产业主要转移方向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所以,正确答案是D.生产成本。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北宋政治地理结构如图6所示,北宋的政治地理结构,是由首都(点A)向外辐射的模式,由京畿核心区(内圆1)至东南供馈区(半圆环2)和北方防御区(半圆环3),再到南方边远区(半圆环4)如果在3之外补上半圆环5,这个模式,就比较符合上古以来理想中“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荒服”的均匀辐射的圈层式的政治地理结构。但是北宋的这一模式的重心偏向北方,实际上并不存在半圆环5,区域3也不能与区域2直接联系。——据余蔚《两宋政治地理格局比较》(1)概括指出图5中各分区形成的主要因素。(8分)(2)结合材料说明北宋政治地理结构分区的特点。(6分)【答案】(1)北方防御区:北宋在北方面临着辽、西夏的军事威胁等现实因素;京畿核心区:北宋都城在开封,巩固统治需要等政治因素;南方边远区:距离都城远,交通不便等自然地理因素;东南供馈区:经济重心南移,江淮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粮食丰盈,工商业发达等综合因素。(8分)(2)各区域功能分工明确,差异明显;重心偏向北方;呈环状(半环状)分布,体现中央集权特征;与理想政治地理结构有差距,如缺失半环边远区,防御区与供馈区不能直接联系。(6分,答出三个要点即可)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北海银行时间日在华金融侵略北海银行发展历程1938-1940年日伪势力成立华北伪联合准备银行,发行大量伪联银券,利用强制收兑的大量法币购买军需物资。成立招远矿业所,对金矿资源大规模掠夺。利用伪币和法币高价骗取根据地金银硬币。1938年北海银行在胶东建立,第一批北海币开始发行。同年,中共胶东区特委开始领导群众开展黄金生产运动,成立采金管理委员会,组织矿工抗日救国。1940年成立玲珑采金局,统一管理根据地内金矿,与日伪势力展开灵活的反黄金掠夺战争。1940-1941年日伪伪造北海币。1941年1月,日伪势力开始伪造抗日根据地地方流通券,造成了流通券信用降低。抗日根据地政府对市面上流通的假币进行甄别并发布公告。于1941年5月将货币市场中的流通券收回。1941-1942年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动疯狂连续的“清乡”“扫荡”和“治安强化运动”禁止根据地发行的货币流通。北海银行生存艰难,北海币发行量多用于财政性支出以保存抗战军事力量。1942-1943年日伪势力改变金融侵略方式,将大量法币倾销到山东抗日根据地内抢夺物资。根据地内物资大量减少,货币供给量激增,造成根据地物价暴涨。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领导北海银行开展对敌货币战争,创立“物资本位制”历经中日货币战以及两次“排法”战争,最终在各地普遍停用伪币和法币巩固了北海币信用。1944-1945年1944年春,日本发行伪联银券53亿元,到1944年底伪联银券增发至182亿元。1945年日伪势力更加肆无忌惮发行大额伪联银券,伪币迅速贬值。法币和北海币币值迅速提高。北海银行采用货币兑换方式推行本币,还发放了大量的低利贷款,帮助贫苦群众发展生产。到1944年北海币相对于法币已取得压倒性优势。1948年北海银行与西北农民银行、华北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据尹秀秀《红色金融发展与国家能力提升》概括北海银行在抗战时期的作用并加以说明。(12分)【答案】可从北海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本身的作用、北海银行在抗日救亡中的作用和北海银行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能力等角度作答,每个角度4分。如:金融作用。发行货币、稳定物价、开展存贷款业务,对于稳定市场、改善民生、发展生产等建设起到积极作用。支援抗战。北海银行对敌货币斗争捍卫了中国的货币主权,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促进生产等系列措施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治理探索。北海银行的金融建设有利于保卫抗日民主政权,也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经验,培养了金融人才,是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能力的有益探索。(若从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角度作答亦可)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蓝田新乡约》《蓝田新乡约》生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制定者不仅在本土陕西几地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乡风研究,而且跨省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调研,最后回归《吕氏乡约》的诞生地蓝田县进行调查走访,经反复斟酌考量,在2017年形成了《蓝田新乡约》文本。内容摘录如下!一、德业相劝爱国爱乡: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和美夫妻:友爱兄弟:敦教子女:勤劳致富:节俭持家二、过失相规远离赌毒;不得酗殴;杜绝假劣;不得诬讼;不涉邪教;爱护公物:保护环境三、礼俗相交友善礼让;婚丧从简;诸事循礼四、患难相恤扶危济困:赈贫恤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平等相待村民自愿入约。由入约村民公推(选举)产生乡约理事会及相应组织机构。理事会由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热心公益并具有一定能力的乡贤或村民担任理事长。理事会应建立宣讲、表彰和奖惩机制,定期对模范践行乡约和有善行义举者给予表彰奖励,对违犯乡约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必要的惩戒。乡约的解释权归乡约理事会。——据刘学智《〈吕氏乡约〉与〈蓝田新乡约〉》结合材料,以“新时代的《蓝田新乡约》”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3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一)史事将《蓝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