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_第1页
第五讲 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_第2页
第五讲 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_第3页
第五讲 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_第4页
第五讲 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科学技术与社会一、技术史的分期1按社会形态划分

原始社会(的技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后资本主义

2按技术时代的特点划分

原始时代——古代工匠时代——近代工业时代——现代科学时代3按占统治地位的主导技术划分

以材料加工为主的古代技术——以能源动力为主的近代工业——以信息通讯为主的现代科学技术4技术史分期的共同特点和原则⑴从技术内部看,根据技术内部发展的规律进行划分⑵

从技术对社会、文明的影响及技术与社会的关联进行划分石器铜器铁器大机器信息技术二、技术历史的发展(占统治地位的主导技术)1以材料加工为主的古代手工技术

石器时代:旧石器(300万年以前)中石器(15000-10000年前)新石器

(10000年前)铜、铁器时代:金属工具(3000年前)

2以能源动力为主的近代工业机器(15-17世纪)蒸器机电力技术

①科学与技术几乎独立发展,联系不紧密

近代技术的特点②近代技术的动力源来自社会生产的需要,不是理论向实践的转化③技术走在科学的前面

3以信息通讯为主的现代高新技术

现代高新技术群:

①动力源:理论成果的转化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②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紧密:科学生产

③信息技术为主导技术

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高知识密集度高新技术群新能源技术高效益生物工程技术高战略价值空间技术海洋技术

石油安全:中国的能源问题已经发生了四个本质性的变化(2004年04月02日)

近年来,国际上对我国能源的供应和消费情况的议论和研究达到了空前的程度。2002年,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目前,国际能源机构对中国能源中长期需求也进行了分析,认为1998年到202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将增长3倍,到2050年中国可能会替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能源使用国。而美国媒体最近也载文指出,中国已经派4000多名解放军进驻苏丹保护其石油开采。在国内,能源短缺也成了近几年的热门词汇。实际上,中国的能源问题,远不只是一个国内问题,它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四个方面的变化:一、能源问题从国内问题变成了国际问题;二是能源的供给问题演变成能源安全问题;三、能源从一个纯粹的经济和生产问题演变成了一个涉及国际安全、国际政治、国际外交甚至军事的广义问题;四、能源从过去的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快地转向对科学技术的依赖。但是国内的体制与观念还没有适应这种变化,也缺乏适应这种变化的经验,有关方面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中国能源网)

当前的石油形势:木乃伊纯金制作的图坦卡蒙(B.C.1333-1323在位)法老的内棺“神舟”5号法国的核电站第一颗人造卫星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早期汽车“地球之声”金唱片太空旅游比指甲小的微型计算机零件早期蒸汽机走锭纺纱机——骡机纺纱机——珍妮机瓦特改进的蒸汽机瓦特制造的蒸汽机河北马圈沟遗址刮削器河北马圈沟遗址石锺元谋人遗址出土的石乔削器元谋人的石尖状器沁水县下川出土的细石器朔月峙峪出土斧形小石刀丁村遗址出土的三棱尖状石器半坡遗址出土的石斧裴李岗出土的齿刃石镰裴李岗出土的条形石镰半坡遗址出土的石堆、骨堆舞阳贾湖出土的骨鱼鳔三、技术发展的规律1技术发展的宏观规律①

技术发展的梯度递进模式:技术以生产地为中心,按一定的梯度向四周扩散,从高技术区域向低技术区域流动②技术发展的跃迁模式:2技术发展的微观规律①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相互作用模式技术目的技术手段新的技术手段②技术发展的阶段模式潜在发展阶段——现实发展阶段——推广应用阶段③生命周期的技术发展规律:

开始期:A-B.缓慢地发展、增长加速期:B-C.加速增长转变期:C-D.发展减速饱和期:D-E.技术发展接近极限,处于稳定、平稳发展阶段

s型曲线的意义:

1.一个新的技术发展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技术的第二次创新留下了巨大的空间.这对于国家、企业的技术引进有重要的意义。2.能帮助人们合理选择技术引进的时间点。

3.S型曲线也是对生命周期反应,可据技术、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合理选择新产品的投放时间。四、技术的本质1技术的定义:①广义:人类一切有效用的行为方式

a.方法技能说②狭义b.劳动手段说

c.知识应用说2技术的本质科学理论、实践经验、物质设备在社会生产中的动态整合过程

①科学理性、科学理论特点②实践经验、实践技能

③物质设备、科学手段、仪器

④上述三者的动态结合3技术的双重性①自然属性:技术本身的内在规律性②社会属性:技术是在社会中的活动,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4技术的价值负荷问题①技术的价值中立说②技术负载价值论③技术的可能价值与现实价值

五.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1.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特点生产技术科学科学技术生产科学技术生产2.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不平衡性①区域(空间)运行的不平衡性:科学技术活动中心及转移

②过程(时间)运行的不平衡性:指数增长规律③科学运行(发展)的不平衡性:带头学科更替规律④技术运行(发展)的不平衡性:技术转移

3.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支持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