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处于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之间的山西陶寺遗址有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据此可知,当时()A.国家初始形态显现 B.王位世袭制度确立C.部落联盟广泛存在 D.贵族等级秩序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本质题。时空是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之间(中国)。据材料“王墓、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可知陶寺遗址中,存在有王墓、宫殿等代表政权的建筑,说明这一时期国家初始形态显现,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王位继承方式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部落联盟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仅从遗址中的发现,无法得出这一时期贵族等级秩序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2.西周时期周人设计了一套职官系统来管理和沟通夷夏,其中四夷乐官负责对四夷之乐的传习和演奏,象胥负责对四夷之言的传译。这些官职的设立有利于()A.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B.加强对蛮夷地区的控制C.促进夷夏文化的融合 D.提高蛮夷地区文化水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西周(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西周设立官员来管理和沟通夷夏,引入四夷的音乐,传译四夷的语言,促进了夷夏文化的交流融合,C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在秦朝,排除A项;材料所述官员主要负责与蛮夷地区交往交流,而非西周设在蛮夷地区的地方行政官员,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向蛮夷地区传播先进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3.湖南龙山里耶镇出土了数万枚行政文书竹简。其中一支记录了当地深山里发现的一种并非丰产的植物“枝枸”,但秦吏仍认真描述了它的性状、位置、产果情况,录入了官方档案。这体现了秦朝时期()A.基层行政管理精细 B.法律制度严酷C.计税标准细致完善 D.科学意识兴起〖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时期(中国)。据材料“秦吏仍认真描述了它的性状、位置、产果情况,录入了官方档案”,可知通过对秦朝地方官吏对植物的详细记载的描述,体现了秦朝地方行政管理精细,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法律制度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行政管理,并不是计税标准,排除C项;秦朝时期是专制统治时期,科学意识尚未兴起,排除D项。故选A项。4.儒学作为封建贵族的固定身份制度的实践伦理学说,一变为自由地主向残余贵族争取统治的民本政治学说与集团国家理论;再变为取得社会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之帝王之学,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孔子遂由此成了神化的伟大人格。“再变”的孔子理论()A.融合了佛、道的内容 B.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C.关注伦理与政治重建 D.具备浓厚的哲学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再变为取得社会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之帝王之学,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可知这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而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大一统国家治理的需要,B项正确;融合了佛、道内容的是程朱理学,不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排除A项;根据所学关注伦理与政治重建是程朱理学,不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排除C项;根据所学程朱理学因为吸收佛道思想而具备了哲学思想,不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排除D项。故选B项。5.下表是西汉时期一个典型的五口农民之家一年的收支情况统计。正常情况下,为解决表中反映的问题,当时的大多数农民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是()项目数量(钱)收入粮食8500支出赋田租(上缴实物)283算赋和口赋(上交货币)406役兵役和徭役2200日常开支食4918衣2732祭祀等仪式300A.逃亡外地变成流民 B.经营好家庭手工业C.参加科举改变命运 D.进入市镇转行从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西汉(中国)。据题干西汉家庭收支情况统计表可得出,农民一年种粮收入不能满足支出,结合所学知识,为了缴纳赋税,满足生活所需,增加收入,古代中国家庭普遍经营家庭手工业,B项正确;农民一年的种粮收入与各类支出相差约2000钱,这一缺口可以通过其他收入渠道来弥补,逃亡外地变成流民不仅会导致土地房屋等财产的丧失,还会违反国家法令,导致衣食无着,逃亡外地是农民无奈之下的最后选择,排除A项;科举制出现是在隋唐时期,排除C项;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且一般农民不熟悉商业经营,因此弃农从商并不多见,排除D项。故选B项。6.两晋时期,形成了南北两大官方语言体系,北方为“洛语”(洛阳雅音),南方则为“吴语”(金陵雅音)。隋朝形成了独特的长安官话,明朝以南京官话为通用语言。这表明,影响中国古代官话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中心 B.经济重心 C.民族交融 D.人口迁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史(中国)。据材料“……隋朝形成了独特的长安官话,明朝以南京官话为通用语言……”,可以看出古代王朝定都何处,其官话就受当地语言的影响,说明政治中心是影响中国古代官话形成的重要因素,A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政治中心的影响,并不是经济重心、民族交融和人口迁移,排除BCD项。故选A项。7.唐初,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定《五经》,颁于天下,命学者习焉。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此举旨在()A.促进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B.增强儒学的思辨性C.以学术一统促国家统一 D.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唐太宗诏令颜师古、孔颖达等考定五经文字,并对五经经义进行统一解释,由皇帝钦定,题名为《五经正义》,颁行天下,成为儒生学习的正宗课本,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适应了科举取士和维护全国政治统一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唐太宗时期颁布《五经正义》,属于统一文化、维护儒学正统的范畴,而促进社会各阶层流动、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一般指的是科举制,排除A项、D项;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增强了儒学的思辨性,排除B项。故选C项。8.明代是白鹿洞书院发展重要时期,其发展呈现出书院与学术互动进一步深化、书院官学化倾向日益明显、书院与科举深度融合的特点。这反映了()A.书院教化功能逐渐削弱 B.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教育C.科举考试制度日益僵化 D.集权政治的进一步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题干信息,明朝白鹿洞书院出现了日益明显的官学化倾向,这与政府管控有关,反映了集权政治的进一步加强,D项正确;明代白鹿洞书院发展呈现出书院与学术互动进一步深化的特点,也即白鹿洞书院在明代仍然是重要的教育机构和学术中心,排除A项;“书院官学化”体现政府加强对书院的管理和控制,这主要是出于控制思想的目的,而非单纯体现“重视民间教育”,排除B项;材料提及“书院与科举深度融合”,反映科举对教育的影响,不能看出科举制度僵化,排除C项。故选D项。9.下表是嘉庆十三年(1808)编成的《天一阁书目》。据此可知,天一阁()类别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御赐书御题书进呈书合计所藏但未列入书目种22612761011880126964092医学、地理、科举等卷4171195623248115451000015525853799A.突破儒家传统 B.成为最大的私家藏书馆C.推动私学出现 D.深受政治文化氛围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天一阁书目》可知,天一阁藏书中有大量儒家经典和御赐书、御题书,体现了以儒家为正统和皇权至上的政治文化影响,D项正确;天一阁藏书以传统儒家的经史子集为主,未突破传统,排除A项;材料未将天一阁藏书与其他私家藏书馆比较,故不能断定天一阁是最大的私家藏书馆,排除B项;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10.1839年林则徐给道光皇帝的奏折写道:“又查另有一二夷船惯搭穷民出洋谋生,不要船饭钱文,亦带到各夷港,有人雇用,则一年雇资俱得该船主取去,满一年后乃按月给予本人工资。”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扩展 B.不平等条约有巨大危害C.华工对开发美洲有巨大贡献 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解体〖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39年(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林则徐的奏折提及一些中国人搭载外国船只出国,受雇于外国人,获取工资,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扩展,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大量雇佣工人,这就是当时华工出洋务工的时代背景,A项正确;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华工是前往美洲,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D项。故选A项。11.1919年,中国民间掀起了排拒铁路外债、自筑铁路的热潮。对于日本人包办洛潼铁路,国人认为“洛潼路自观音堂至潼关归日商包办事属侵我利权,人民异常愤慨,誓不承认,恳迅与日使严重交涉以维主权”。这表明,当时()A.自主修筑铁路成为共识 B.经济民族主义开始兴起C官民交流渠道畅通无阻 D.民族自决思潮继续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19年(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1919年中国民间掀起了自筑铁路的热潮,反对外国包办铁路,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的民族自决思潮,D项正确;当时一部分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仍然没有充分觉醒,“成为共识”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反对外国经济侵略的“经济民族主义”受潮早在1919年以前就萌生了,比如清末的保路运动,排除B项;“畅通无阻”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2.公元前约3000年起,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以泥板、石柱等为载体,刻写了一系列的文字文件,内容包括颁布法律条文、规定税收和贡物、签订条约和协议,以及编制人员名单以分配口粮和用品。据此推知,这些文字文件()A.促进了国家机器有效运转 B.保障了两河文明持续发展C.强化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D.确保了帝国秩序长治久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西亚)。据题干信息可知,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形成的文字文件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的内容,有利于规范政治秩序,促进经济发展,调节社会矛盾,发展对外关系,促进了国家机器有效运转,A项正确;两河流域文明由于外敌入侵等原因没有延续下来,“持续发展”“保障……长治久安”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D项;材料所述文字文件不仅仅涉及经济,且材料未提及保护私有财产的相关规定,排除C项。故选A项。13.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记叙尼罗河的源头时,直言“直至埃勒方提那是我亲眼所见,从此往南则仅仅是道听途说。”为核实关于埃及风土人情的一些说法,他专程前往太阳城,通过亲历和询问等方式搜集所需要的资料。这表明,希罗多德具有()A.与时俱进创新精神 B.求真求实的价值追求C.兼收并蓄的研究态度 D.求新求异的好奇动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为核实关于埃及风土人情的一些说法,他专程前往太阳城,通过亲历和询问等方式搜集所需要的资料”,可得出希罗多德通过实地游历考察来获取历史事实,具有求真求实的价值追求,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希罗多德根据时代进步进行创新,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希罗多德在研究中注意吸收各方面观点和材料,排除C项;希罗多德实地调查的原因是“为核实关于埃及风土人情的一些说法”,并非主要出于好奇,排除D项。故选B项。14.阿伊·哈努姆遗址是迄今为止在中亚地区发现的唯一完整的希腊式城市,约为公元前4世纪末建立。下列选项中,该遗址出土的考古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剧场遗址依山坡而建,能容纳5000名观众戏剧演出受到居民的普遍推崇B出土银币正面为安条克一世头像,背面为阿波罗神祇币制统一促进商业贸易的兴盛C手稿遗迹摘录了柏拉图关于知识理论的对话自然科学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D宫殿建筑群沿用波斯式布局,柱子及屋檐采用了希腊风格装饰宫殿建筑汇合东西方文明因素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末(中亚)。据材料“宫殿建筑群沿用波斯式布局,柱子及屋檐采用了希腊风格装饰”,可以看出这一地区的文明受到波斯和希腊文明的影响,体现东西方文明的融合,D项正确;剧场遗址容纳人数众多,不能说明“普遍推崇”,排除A项;仅从“出土银币正面为安条克一世头像,背面为阿波罗神祇”,并不能得出商业贸易的状况,排除B项;“手稿遗迹摘录了柏拉图关于知识理论的对话”,体现的是古希腊文明对其的影响,此时自然科学尚未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5.玛雅“象形文字台阶金字塔”的台阶用有象形文字的切割石块砌成,装饰着可以沟通冥界和人间的百足蜈蚣虫身体。塔顶还有用于祭祀神灵的神庙。这表明玛雅人()A.注重宣扬正统王系 B.建筑艺术水平高超C.生活带有宗教色彩 D.农业经济极其发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美洲。据题干信息可知,玛雅金字塔上有关于宗教的图案,塔顶还有用于祭祀神灵的神庙,结合所学知识,玛雅人修建了众多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可见玛雅人生活带有宗教色彩,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王位继承,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玛雅人金字塔具有宗教意义,虽然也少量提及修建方式,如“切割石块砌成”,但仅凭此不能断定修建技术高超,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玛雅人从事农业方面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16.(一战)印度几个师在西线和美索不达米亚作战;许多身着法军制服的非洲人在法国北部作战;大批的中国人和印度支那人在后方的劳动营里服劳役。不用说,有过如此经历后返回家园的殖民地居民对欧洲领主不可能再象以前那样恭顺。材料意在()A.分析协约国取得战争胜利原因 B.揭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必然C.强调殖民地人民对一战的作用 D.表达对殖民地人民反抗的赞许〖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20世纪初亚非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很多殖民地国家的人参与了一战,战场上的所见所闻打破了殖民宗主国无比强大的神话,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推动了战后亚非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B项正确;题干主旨不是在说殖民地国家军队的支持帮助协约国赢得了一战,排除A项、C项;题干只提及殖民地居民不再像以前那样“恭顺”,并未表达赞许,而是重在说明殖民地人民反抗的原因与一战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满分52分。本大题共4小题,考生根据要水作告。17.汉武帝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汉朝凡内廷及外朝所需日用品,例皆各自向郡国民间采购,诸官各自为市,由于政府人员及王室人员在市场上大量抢购物资,使物价不断飞跃。为此,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两策。所谓均输法,即将民间进贡给各地方政府的土产,有用不完者,中央政府规定不必再运送京师,可送到中央政府派驻各地的“均输官”那里暂时保存,随时听候京师命令。数量过多的某些项目,便可在贡地附近卖出,将款项上缴中央。所谓平准法,即由天子收集储存天下百货,价贵时出售,价廉时买入,商贾之力自无法与天子匹敌。因此商人无法获利,商贾亦无法再囤积居奇。——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施均输平准政策的原因。(2)简析均输平准政策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1)①抑制物价飞涨的需要;②重农抑商的需要;③中国传统利义观的影响;④抗击匈奴筹集军费的需要。(说明:任答3点即可)(2)①均输政策有利于中央掌控各地的物资,并从各地物资流通中获得财政支持;②平准政策有利于打击商人囤积居奇,减少地方商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③均输平准政策通过控制物流、价格等,打击地方投机商人,减少其对中央的威胁。〖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材料“由于政府人员及王室人员在市场上大量抢购物资,使物价不断飞跃”得出抑制物价飞涨的需要;据材料“商贾亦无法再囤积居奇”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抑制富商大贾势力和保护小农经济的需要,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结合所学,中国传统文化崇义轻利、先义后利,谴责商人囤积居奇的做法,故可得出中国传统利义观的影响;结合所学,汉武帝采取抑制商人势力、加强经济领域中央集权的措施,直接原因是抗击匈奴筹集军费的需要。【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材料“所谓均输法,即将民间进贡给各地方政府的土产,有用不完者,……可在贡地附近卖出,将款项上缴中央”得出均输政策有利于中央掌控各地的物资,并从各地物资流通中获得财政支持;据材料“所谓平准法,即由天子收集储存天下百货,价贵时出售,价廉时买入,……商贾亦无法再囤积居奇”得出平准政策有利于打击商人囤积居奇,减少地方商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综上,均输平准政策通过控制物流、价格等,打击地方投机商人,减少其对中央的威胁。18.历史上文化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首先,游牧民族侵入农耕世界后,多多少少把游牧民族的文化和技术传给了农耕民族。其次,农耕民族相较之下又过于文静柔弱、缺乏活力,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不断侵袭,许多农耕民族甚至借鉴了入侵游牧民族的某些技艺,从而使自己更加强大起来。——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材料二1559年拉姆西奥的《中国茶》和《航海旅行记》让欧洲人了解到茶这种神奇的东方树叶。17世纪初,西方人成批地来到中国,他们将中国茶带到欧洲大陆,很快欧洲人就认可和感受到了茶这种东方饮品的神奇魅力,并从茶叶贸易中找到了巨大商机。早期欧洲商人和传教士来到中国后把他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给西方的一些学者提供了不少研究中国的材料。17、18世纪宫廷贵族追捧的饮茶之风在民间普及开来,英国社会一改酗酒的靡靡之风,开创一股文明绅士的饮茶风尚,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为西方女性所推崇备至。——摘编自盛敏《近代中国茶文化向西欧的传播与中西文化交流》(1)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阐述材料一中“文化交流的形式”。(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叶在16-18世纪中欧交流中的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交流的方式有哪些。〖答案〗(1)①印欧人迁徙促使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区域文化的交流;②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迁入中原,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③阿拉伯人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与希腊罗马文化的融合;④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后,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文化。说明:任答3例即可。(2)①促进中国茶文化在欧洲传播;②加强了中欧间的商贸往来;③促进了中欧间的物种交流;④改变了欧洲的社会风气和饮食习惯。说明:任答3点即可。(3)人口迁徙、商贸活动、战争、殖民活动等说明:任答2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游牧民族侵入农耕世界……农耕民族甚至借鉴了入侵游牧民族的某些技艺”可得出材料一阐述的是古代世界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可结合“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所学知识,列举印欧人的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等相关史实,说明其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18世纪的中国和欧洲。据材料“将中国茶带到欧洲大陆”得出促进了中欧间的物种交流;据材料“从茶叶贸易中找到了巨大商机”得出加强了中欧间的商贸往来;据材料“饮茶之风在民间普及开来”“开创一股文明绅士的饮茶风尚”得出促进中国茶文化在欧洲传播,改变了欧洲的社会风气和饮食习惯。【小问3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所学知识作答。据材料“游牧民族侵入农耕世界”得出人口迁徙、战争;据材料“从茶叶贸易中找到了巨大商机”得出商贸活动;结合所学,近代欧洲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文化交流。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1000年以前,印度次大陆、秘鲁海岸和东非独立发展为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中心,史称“棉花部落”。棉花种植与加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并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商贸流通。15世纪末新航线开辟以来,精美的印度棉布大规模地进入欧洲市场,并用以交换非洲劳动力以供应美洲种植园的需要。18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棉花帝国的中心,技术革新使纺纱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增。为解决原棉的供应问题,在印度、非洲等传统供应地的基础上,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棉花种植出现爆炸式的增长,更多的非洲人被戴上镣铐、装进船舱,在逼迫下清理土地、播种和收获“白色黄金”。与此同时,在世界市场上,英国棉纺织品迅速取代印度棉纺织品,印度大量传统织工破产并被迫另谋生计。材料二从美国内战结束到20世纪中叶,第三个“棉花帝国”应运而生。在新一轮的“多元统合”中,棉花帝国将空间范围延伸到印度、埃及、巴西等全球南方的乡村地带,那里的乡村人口变成了种棉人口。新棉花帝国不再像工业资本主义时代那样只有一个中心,而是一个多国竞争的松散体系。殖民地棉花象征着强大的民族国家与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共生。这一观念也为后“崛起”的国家所接受。俄国和日本在加入帝国主义的行列之后,也力图摆脱“对原材料的依赖”的困境。——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棉花部落”和18世纪“棉花帝国”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三个“棉花帝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答案〗(1)①流通范围:前者为区域范围内(或亚欧之间和地区内部)流通,后者为全球范围内流通;②生产方式:前者为手工劳动,后者为机械化生产;③生产规模:前者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后者为集中的工厂生产;④纺织技术中心:前者为多个中心,后者以欧洲为中心。(说明:任答3点即可)(2)特点:①棉花种植进一步向全球范围延伸;②形成多国竞争的松散体系;③各工业国家对殖民地的竞争加剧。(说明:任答2点即可)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同时开展,打破了英国为中心的工业格局;②垄断组织建立,国际竞争更为激烈;③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④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强化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说明:任答3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流通范围、生产方式、生产规模、纺织技术中心单方面分析。据材料“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商贸流通”和“世界棉花帝国”“在世界市场上”可得出前者为区域范围内(或亚欧之间和地区内部)流通,后者为全球范围内流通;据材料“棉花种植与加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技术革新使纺纱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增”可得出前者为手工劳动,后者为机械化生产,前者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后者为集中的工厂生产;据材料“印度次大陆、秘鲁海岸和东非独立发展为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中心”“英国逐渐成为世界棉花帝国的中心”可得出前者为多个中心,后者以欧洲为中心。【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0世纪的世界。特点:据材料“棉花帝国将空间范围延伸到印度、埃及、巴西等全球南方的乡村地带,那里的乡村人口变成了种棉人口”可得出棉花种植进一步向全球范围延伸;据材料“是一个多国竞争的松散体系”可得出形成多国竞争的松散体系;据材料“俄国和日本在加入帝国主义的行列之后,也力图摆脱‘对原材料的依赖’的困境”可得出各工业国家为争夺原料产地,对殖民地的竞争加剧。原因:对照第三个“棉花帝国”的特点逐一分析原因。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同时开展,促使棉纺织产业形成多国竞争的局面;垄断组织建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促使对殖民地的争夺更为激烈;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强化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推动棉花种植进一步向全球范围延伸。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著作《中国》一书中,复原了古代马其顿商人来华的路线,并将这条横跨欧亚大陆、连接东地中海地区与黄河流域的陆上商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说法被其他学者所直接继承,且其内涵、外延不断丰富、扩大,至今已成为古代欧亚大陆东西方之间海陆交通要道的总称和文明交流的代名词。给“丝绸之路”这个称呼拟定一个副标题或重新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所学的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副标题或称呼为题,论据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丝绸之路——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的纽带西汉时期开通的丝绸之路,成为了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商贸通道,也带动了文化的交流,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纽带。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河西走廊,并逐渐向内地传播。佛教的传入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宗教、哲学、建筑雕刻和语言文学,也推动了儒道佛的交融。宋朝时期,“二程”、朱熹等人吸收了佛教的思想并将儒学发展为理学,促使中国的社会与文化产生深刻的变革。在以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为代表的多元文化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中国本土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得以向外传播。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对欧洲思想文化的进步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8世纪,西方掀起了一场“中国热”,中国文化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对教权和专制王权的重要武器。丝绸之路作为中西方的重要商贸通道,将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和欧洲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解析〗根据材料“成为古代欧亚大陆东西方之间海陆交通要道的总称和文明交流的代名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丝绸之路沟通东西交通,促进了文化交流。故可以“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的纽带”为副标题,阐述丝绸之路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可分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中国文化传入欧洲两个方面阐述,列举相关事例,阐明在文化交流方面的影响。具体而言,一方面,丝绸之路促进了外来文化东向传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是佛教的传入。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宗教、哲学、建筑雕刻和语言文学,也推动了儒道佛的交融和理学的兴起。另一方面,丝绸之路促进了东方文化的西传,最具代表性的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和儒家思想传入欧洲。对欧洲思想文化的进步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最后作总结:丝绸之路将中国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和欧洲文化连接起来,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给“丝绸之路”重新自拟一个称呼并加以论述,言之有理也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处于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之间的山西陶寺遗址有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据此可知,当时()A.国家初始形态显现 B.王位世袭制度确立C.部落联盟广泛存在 D.贵族等级秩序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本质题。时空是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之间(中国)。据材料“王墓、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可知陶寺遗址中,存在有王墓、宫殿等代表政权的建筑,说明这一时期国家初始形态显现,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王位继承方式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部落联盟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仅从遗址中的发现,无法得出这一时期贵族等级秩序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2.西周时期周人设计了一套职官系统来管理和沟通夷夏,其中四夷乐官负责对四夷之乐的传习和演奏,象胥负责对四夷之言的传译。这些官职的设立有利于()A.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B.加强对蛮夷地区的控制C.促进夷夏文化的融合 D.提高蛮夷地区文化水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西周(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西周设立官员来管理和沟通夷夏,引入四夷的音乐,传译四夷的语言,促进了夷夏文化的交流融合,C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在秦朝,排除A项;材料所述官员主要负责与蛮夷地区交往交流,而非西周设在蛮夷地区的地方行政官员,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向蛮夷地区传播先进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3.湖南龙山里耶镇出土了数万枚行政文书竹简。其中一支记录了当地深山里发现的一种并非丰产的植物“枝枸”,但秦吏仍认真描述了它的性状、位置、产果情况,录入了官方档案。这体现了秦朝时期()A.基层行政管理精细 B.法律制度严酷C.计税标准细致完善 D.科学意识兴起〖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时期(中国)。据材料“秦吏仍认真描述了它的性状、位置、产果情况,录入了官方档案”,可知通过对秦朝地方官吏对植物的详细记载的描述,体现了秦朝地方行政管理精细,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法律制度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行政管理,并不是计税标准,排除C项;秦朝时期是专制统治时期,科学意识尚未兴起,排除D项。故选A项。4.儒学作为封建贵族的固定身份制度的实践伦理学说,一变为自由地主向残余贵族争取统治的民本政治学说与集团国家理论;再变为取得社会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之帝王之学,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孔子遂由此成了神化的伟大人格。“再变”的孔子理论()A.融合了佛、道的内容 B.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C.关注伦理与政治重建 D.具备浓厚的哲学思想〖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再变为取得社会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之帝王之学,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可知这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而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大一统国家治理的需要,B项正确;融合了佛、道内容的是程朱理学,不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排除A项;根据所学关注伦理与政治重建是程朱理学,不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排除C项;根据所学程朱理学因为吸收佛道思想而具备了哲学思想,不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排除D项。故选B项。5.下表是西汉时期一个典型的五口农民之家一年的收支情况统计。正常情况下,为解决表中反映的问题,当时的大多数农民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是()项目数量(钱)收入粮食8500支出赋田租(上缴实物)283算赋和口赋(上交货币)406役兵役和徭役2200日常开支食4918衣2732祭祀等仪式300A.逃亡外地变成流民 B.经营好家庭手工业C.参加科举改变命运 D.进入市镇转行从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西汉(中国)。据题干西汉家庭收支情况统计表可得出,农民一年种粮收入不能满足支出,结合所学知识,为了缴纳赋税,满足生活所需,增加收入,古代中国家庭普遍经营家庭手工业,B项正确;农民一年的种粮收入与各类支出相差约2000钱,这一缺口可以通过其他收入渠道来弥补,逃亡外地变成流民不仅会导致土地房屋等财产的丧失,还会违反国家法令,导致衣食无着,逃亡外地是农民无奈之下的最后选择,排除A项;科举制出现是在隋唐时期,排除C项;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且一般农民不熟悉商业经营,因此弃农从商并不多见,排除D项。故选B项。6.两晋时期,形成了南北两大官方语言体系,北方为“洛语”(洛阳雅音),南方则为“吴语”(金陵雅音)。隋朝形成了独特的长安官话,明朝以南京官话为通用语言。这表明,影响中国古代官话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政治中心 B.经济重心 C.民族交融 D.人口迁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史(中国)。据材料“……隋朝形成了独特的长安官话,明朝以南京官话为通用语言……”,可以看出古代王朝定都何处,其官话就受当地语言的影响,说明政治中心是影响中国古代官话形成的重要因素,A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政治中心的影响,并不是经济重心、民族交融和人口迁移,排除BCD项。故选A项。7.唐初,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定《五经》,颁于天下,命学者习焉。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此举旨在()A.促进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B.增强儒学的思辨性C.以学术一统促国家统一 D.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唐太宗诏令颜师古、孔颖达等考定五经文字,并对五经经义进行统一解释,由皇帝钦定,题名为《五经正义》,颁行天下,成为儒生学习的正宗课本,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适应了科举取士和维护全国政治统一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唐太宗时期颁布《五经正义》,属于统一文化、维护儒学正统的范畴,而促进社会各阶层流动、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一般指的是科举制,排除A项、D项;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增强了儒学的思辨性,排除B项。故选C项。8.明代是白鹿洞书院发展重要时期,其发展呈现出书院与学术互动进一步深化、书院官学化倾向日益明显、书院与科举深度融合的特点。这反映了()A.书院教化功能逐渐削弱 B.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教育C.科举考试制度日益僵化 D.集权政治的进一步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题干信息,明朝白鹿洞书院出现了日益明显的官学化倾向,这与政府管控有关,反映了集权政治的进一步加强,D项正确;明代白鹿洞书院发展呈现出书院与学术互动进一步深化的特点,也即白鹿洞书院在明代仍然是重要的教育机构和学术中心,排除A项;“书院官学化”体现政府加强对书院的管理和控制,这主要是出于控制思想的目的,而非单纯体现“重视民间教育”,排除B项;材料提及“书院与科举深度融合”,反映科举对教育的影响,不能看出科举制度僵化,排除C项。故选D项。9.下表是嘉庆十三年(1808)编成的《天一阁书目》。据此可知,天一阁()类别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御赐书御题书进呈书合计所藏但未列入书目种22612761011880126964092医学、地理、科举等卷4171195623248115451000015525853799A.突破儒家传统 B.成为最大的私家藏书馆C.推动私学出现 D.深受政治文化氛围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天一阁书目》可知,天一阁藏书中有大量儒家经典和御赐书、御题书,体现了以儒家为正统和皇权至上的政治文化影响,D项正确;天一阁藏书以传统儒家的经史子集为主,未突破传统,排除A项;材料未将天一阁藏书与其他私家藏书馆比较,故不能断定天一阁是最大的私家藏书馆,排除B项;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10.1839年林则徐给道光皇帝的奏折写道:“又查另有一二夷船惯搭穷民出洋谋生,不要船饭钱文,亦带到各夷港,有人雇用,则一年雇资俱得该船主取去,满一年后乃按月给予本人工资。”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扩展 B.不平等条约有巨大危害C.华工对开发美洲有巨大贡献 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解体〖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39年(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林则徐的奏折提及一些中国人搭载外国船只出国,受雇于外国人,获取工资,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扩展,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大量雇佣工人,这就是当时华工出洋务工的时代背景,A项正确;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华工是前往美洲,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D项。故选A项。11.1919年,中国民间掀起了排拒铁路外债、自筑铁路的热潮。对于日本人包办洛潼铁路,国人认为“洛潼路自观音堂至潼关归日商包办事属侵我利权,人民异常愤慨,誓不承认,恳迅与日使严重交涉以维主权”。这表明,当时()A.自主修筑铁路成为共识 B.经济民族主义开始兴起C官民交流渠道畅通无阻 D.民族自决思潮继续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19年(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1919年中国民间掀起了自筑铁路的热潮,反对外国包办铁路,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的民族自决思潮,D项正确;当时一部分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仍然没有充分觉醒,“成为共识”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反对外国经济侵略的“经济民族主义”受潮早在1919年以前就萌生了,比如清末的保路运动,排除B项;“畅通无阻”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2.公元前约3000年起,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以泥板、石柱等为载体,刻写了一系列的文字文件,内容包括颁布法律条文、规定税收和贡物、签订条约和协议,以及编制人员名单以分配口粮和用品。据此推知,这些文字文件()A.促进了国家机器有效运转 B.保障了两河文明持续发展C.强化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D.确保了帝国秩序长治久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西亚)。据题干信息可知,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形成的文字文件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的内容,有利于规范政治秩序,促进经济发展,调节社会矛盾,发展对外关系,促进了国家机器有效运转,A项正确;两河流域文明由于外敌入侵等原因没有延续下来,“持续发展”“保障……长治久安”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D项;材料所述文字文件不仅仅涉及经济,且材料未提及保护私有财产的相关规定,排除C项。故选A项。13.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记叙尼罗河的源头时,直言“直至埃勒方提那是我亲眼所见,从此往南则仅仅是道听途说。”为核实关于埃及风土人情的一些说法,他专程前往太阳城,通过亲历和询问等方式搜集所需要的资料。这表明,希罗多德具有()A.与时俱进创新精神 B.求真求实的价值追求C.兼收并蓄的研究态度 D.求新求异的好奇动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为核实关于埃及风土人情的一些说法,他专程前往太阳城,通过亲历和询问等方式搜集所需要的资料”,可得出希罗多德通过实地游历考察来获取历史事实,具有求真求实的价值追求,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希罗多德根据时代进步进行创新,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希罗多德在研究中注意吸收各方面观点和材料,排除C项;希罗多德实地调查的原因是“为核实关于埃及风土人情的一些说法”,并非主要出于好奇,排除D项。故选B项。14.阿伊·哈努姆遗址是迄今为止在中亚地区发现的唯一完整的希腊式城市,约为公元前4世纪末建立。下列选项中,该遗址出土的考古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材料结论A剧场遗址依山坡而建,能容纳5000名观众戏剧演出受到居民的普遍推崇B出土银币正面为安条克一世头像,背面为阿波罗神祇币制统一促进商业贸易的兴盛C手稿遗迹摘录了柏拉图关于知识理论的对话自然科学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D宫殿建筑群沿用波斯式布局,柱子及屋檐采用了希腊风格装饰宫殿建筑汇合东西方文明因素A.A B.B C.C D.D〖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末(中亚)。据材料“宫殿建筑群沿用波斯式布局,柱子及屋檐采用了希腊风格装饰”,可以看出这一地区的文明受到波斯和希腊文明的影响,体现东西方文明的融合,D项正确;剧场遗址容纳人数众多,不能说明“普遍推崇”,排除A项;仅从“出土银币正面为安条克一世头像,背面为阿波罗神祇”,并不能得出商业贸易的状况,排除B项;“手稿遗迹摘录了柏拉图关于知识理论的对话”,体现的是古希腊文明对其的影响,此时自然科学尚未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5.玛雅“象形文字台阶金字塔”的台阶用有象形文字的切割石块砌成,装饰着可以沟通冥界和人间的百足蜈蚣虫身体。塔顶还有用于祭祀神灵的神庙。这表明玛雅人()A.注重宣扬正统王系 B.建筑艺术水平高超C.生活带有宗教色彩 D.农业经济极其发达〖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美洲。据题干信息可知,玛雅金字塔上有关于宗教的图案,塔顶还有用于祭祀神灵的神庙,结合所学知识,玛雅人修建了众多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可见玛雅人生活带有宗教色彩,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王位继承,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玛雅人金字塔具有宗教意义,虽然也少量提及修建方式,如“切割石块砌成”,但仅凭此不能断定修建技术高超,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玛雅人从事农业方面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16.(一战)印度几个师在西线和美索不达米亚作战;许多身着法军制服的非洲人在法国北部作战;大批的中国人和印度支那人在后方的劳动营里服劳役。不用说,有过如此经历后返回家园的殖民地居民对欧洲领主不可能再象以前那样恭顺。材料意在()A.分析协约国取得战争胜利原因 B.揭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必然C.强调殖民地人民对一战的作用 D.表达对殖民地人民反抗的赞许〖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20世纪初亚非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很多殖民地国家的人参与了一战,战场上的所见所闻打破了殖民宗主国无比强大的神话,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推动了战后亚非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B项正确;题干主旨不是在说殖民地国家军队的支持帮助协约国赢得了一战,排除A项、C项;题干只提及殖民地居民不再像以前那样“恭顺”,并未表达赞许,而是重在说明殖民地人民反抗的原因与一战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满分52分。本大题共4小题,考生根据要水作告。17.汉武帝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汉朝凡内廷及外朝所需日用品,例皆各自向郡国民间采购,诸官各自为市,由于政府人员及王室人员在市场上大量抢购物资,使物价不断飞跃。为此,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两策。所谓均输法,即将民间进贡给各地方政府的土产,有用不完者,中央政府规定不必再运送京师,可送到中央政府派驻各地的“均输官”那里暂时保存,随时听候京师命令。数量过多的某些项目,便可在贡地附近卖出,将款项上缴中央。所谓平准法,即由天子收集储存天下百货,价贵时出售,价廉时买入,商贾之力自无法与天子匹敌。因此商人无法获利,商贾亦无法再囤积居奇。——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施均输平准政策的原因。(2)简析均输平准政策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之间的内在联系。〖答案〗(1)①抑制物价飞涨的需要;②重农抑商的需要;③中国传统利义观的影响;④抗击匈奴筹集军费的需要。(说明:任答3点即可)(2)①均输政策有利于中央掌控各地的物资,并从各地物资流通中获得财政支持;②平准政策有利于打击商人囤积居奇,减少地方商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③均输平准政策通过控制物流、价格等,打击地方投机商人,减少其对中央的威胁。〖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材料“由于政府人员及王室人员在市场上大量抢购物资,使物价不断飞跃”得出抑制物价飞涨的需要;据材料“商贾亦无法再囤积居奇”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抑制富商大贾势力和保护小农经济的需要,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结合所学,中国传统文化崇义轻利、先义后利,谴责商人囤积居奇的做法,故可得出中国传统利义观的影响;结合所学,汉武帝采取抑制商人势力、加强经济领域中央集权的措施,直接原因是抗击匈奴筹集军费的需要。【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材料“所谓均输法,即将民间进贡给各地方政府的土产,有用不完者,……可在贡地附近卖出,将款项上缴中央”得出均输政策有利于中央掌控各地的物资,并从各地物资流通中获得财政支持;据材料“所谓平准法,即由天子收集储存天下百货,价贵时出售,价廉时买入,……商贾亦无法再囤积居奇”得出平准政策有利于打击商人囤积居奇,减少地方商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综上,均输平准政策通过控制物流、价格等,打击地方投机商人,减少其对中央的威胁。18.历史上文化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首先,游牧民族侵入农耕世界后,多多少少把游牧民族的文化和技术传给了农耕民族。其次,农耕民族相较之下又过于文静柔弱、缺乏活力,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不断侵袭,许多农耕民族甚至借鉴了入侵游牧民族的某些技艺,从而使自己更加强大起来。——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材料二1559年拉姆西奥的《中国茶》和《航海旅行记》让欧洲人了解到茶这种神奇的东方树叶。17世纪初,西方人成批地来到中国,他们将中国茶带到欧洲大陆,很快欧洲人就认可和感受到了茶这种东方饮品的神奇魅力,并从茶叶贸易中找到了巨大商机。早期欧洲商人和传教士来到中国后把他们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给西方的一些学者提供了不少研究中国的材料。17、18世纪宫廷贵族追捧的饮茶之风在民间普及开来,英国社会一改酗酒的靡靡之风,开创一股文明绅士的饮茶风尚,中国茶所传递的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和美容养颜的功效为西方女性所推崇备至。——摘编自盛敏《近代中国茶文化向西欧的传播与中西文化交流》(1)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阐述材料一中“文化交流的形式”。(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叶在16-18世纪中欧交流中的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交流的方式有哪些。〖答案〗(1)①印欧人迁徙促使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区域文化的交流;②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迁入中原,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③阿拉伯人扩张促进了伊斯兰教与希腊罗马文化的融合;④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后,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文化。说明:任答3例即可。(2)①促进中国茶文化在欧洲传播;②加强了中欧间的商贸往来;③促进了中欧间的物种交流;④改变了欧洲的社会风气和饮食习惯。说明:任答3点即可。(3)人口迁徙、商贸活动、战争、殖民活动等说明:任答2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游牧民族侵入农耕世界……农耕民族甚至借鉴了入侵游牧民族的某些技艺”可得出材料一阐述的是古代世界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可结合“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所学知识,列举印欧人的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等相关史实,说明其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18世纪的中国和欧洲。据材料“将中国茶带到欧洲大陆”得出促进了中欧间的物种交流;据材料“从茶叶贸易中找到了巨大商机”得出加强了中欧间的商贸往来;据材料“饮茶之风在民间普及开来”“开创一股文明绅士的饮茶风尚”得出促进中国茶文化在欧洲传播,改变了欧洲的社会风气和饮食习惯。【小问3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所学知识作答。据材料“游牧民族侵入农耕世界”得出人口迁徙、战争;据材料“从茶叶贸易中找到了巨大商机”得出商贸活动;结合所学,近代欧洲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文化交流。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1000年以前,印度次大陆、秘鲁海岸和东非独立发展为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中心,史称“棉花部落”。棉花种植与加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并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商贸流通。15世纪末新航线开辟以来,精美的印度棉布大规模地进入欧洲市场,并用以交换非洲劳动力以供应美洲种植园的需要。18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棉花帝国的中心,技术革新使纺纱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增。为解决原棉的供应问题,在印度、非洲等传统供应地的基础上,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棉花种植出现爆炸式的增长,更多的非洲人被戴上镣铐、装进船舱,在逼迫下清理土地、播种和收获“白色黄金”。与此同时,在世界市场上,英国棉纺织品迅速取代印度棉纺织品,印度大量传统织工破产并被迫另谋生计。材料二从美国内战结束到20世纪中叶,第三个“棉花帝国”应运而生。在新一轮的“多元统合”中,棉花帝国将空间范围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