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18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48讲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提能训练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18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48讲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提能训练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18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48讲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提能训练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18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48讲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提能训练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18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48讲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提能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8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48讲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一、选择题1.(2024·银川)春秋以前支付手段多用贝,至战国时期形成了布币、刀币、环钱三大青铜货币系统。其中布币由农具演变而来,刀币来自实用刀具,环钱可能仿自纺轮。此外,黄金逐渐用作支付,但与百姓关系最密切的还是铜钱。上述变化说明(C)A.商业功能转向逐利增财B.青铜文明走向鼎盛C.货币形态受生产力影响D.民间支付多用铜钱[解析]根据材料“其中布币由农具演变而来,刀币来自实用刀具,环钱可能仿自纺轮。此外,黄金逐渐用作支付,但与百姓关系最密切的还是铜钱”,可以看出生产工具影响了货币形态,说明货币形态受生产力影响,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货币的变化,无法得出商业功能的变化,排除A项;货币的变化,不能看出青铜文明的状况,排除B项;“民间支付多用铜钱”是材料中的现象,排除D项。2.下表是秦汉时期铸币情况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发行时间名称重量币面文字是否垄断发行秦朝秦半两半两半两否文帝五年(前175年)四铢钱四铢半两否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三铢钱三铢三铢不准私铸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郡国五铢五铢五铢由郡国垄断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赤仄五铢五铢五铢(带红色镶边)由中央垄断A.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B.王国问题渐趋严重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铸币制度日臻完善[解析]根据材料表格中“是否垄断发行”所显示的内容来看,从秦朝到汉朝中期,中央对铸币权逐步垄断,反映出汉朝政府经济管控力度的加强,说明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选C项;秦朝没有对铸币权进行垄断,汉武帝对铸币权进行了垄断,不能体现“汉承秦制”,排除A项;汉武帝垄断铸币权,说明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王国的控制,而不是“王国问题渐趋严重”,排除B项;表格内容没有体现出“铸币制度”的完善,排除D项。3.(2024·合肥)《史记》记载,秦统一后,废除原六国各种形制和材料的货币,推行了统一的铜币半两钱。但《史记》中又有“各随时而轻重无常”的描述,后世出土的铜钱也符合此说;据睡虎地秦简记载,秦代符合标准的织布也可作货币。这反映出(A)A.秦朝实际货币政策比较灵活B.《史记》的记载比较混乱C.当时法定发行货币包括实物D.秦朝工商业发展较迟缓[解析]根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秦朝虽然推行统一的铜币半两钱,但是半两钱不是唯一的货币,各地货币重量不完全一致等,反映出秦朝实际的货币政策比较灵活,A项正确;《史记》的记载比较混乱的说法不符合事实,也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织布虽可作为货币,但是并非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秦朝工商业发展较迟缓的信息,排除D项。4.(2024·秦皇岛)宋代主要纸币对比表纸币类型计量单位最大量级最小量级最长展界主要流通范围流通时长交子铁钱百万贯百万贯6年川陕84年钱引铁钱千万贯百万贯10年川陕146年会子铜钱亿万缗(万贯)千万缗30年东南80年这可以用于说明宋代(B)A.重农抑商政策持续松动B.货币职能实现形式多样化C.社会经济转型趋势明显D.区域经济呈现不平衡态势[解析]根据材料“交子、钱引、会子”及所学可知,宋代主要有交子、钱引、会子等纸币,这些纸币都具有货币职能,体现了货币职能实现形式多样化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重农抑商政策持续松动的结论,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未涉及社会经济转型的相关信息,C项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区域经济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宋代区域经济呈现不平衡态势的结论,排除D项。5.元朝建立后,发行“中统钞”,建立全面使用纸币的单一货币体系。“如发钞若干,随降银货,即同现银流传……钞有多少,银本常不亏欠”,故时人“视钞重于金银”。元初纸币制度运行良好的关键在于(B)A.严格限制纸币发行量 B.以白银为货币本位C.建立起单一货币体系 D.商品经济发展繁荣[解析]根据材料“如发钞若干,随降银货,即同现银流传……钞有多少,银本常不亏欠”“视钞重于金银”可知,中统钞与白银直接挂钩,以白银为价值尺度或货币本位,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元朝严格限制纸币发行量,排除A项;C项属于材料表象,不是元初纸币制度运行良好的关键,排除;D项不属于主要原因,元初纸币制度运行良好的关键在于以白银为货币本位,排除D项。6.洪武初期,市面上主要流通铜钱“洪武通宝”,然而因铜料极端缺乏,铜钱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百姓仍习惯于使用元朝纸币,认为铜钱有诸多不便,于是朱元璋决定恢复用钞。这反映明初(D)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铜币B.铸币工艺水平有所下降C.百姓习惯决定货币政策D.经济形势影响货币政策[解析]根据“铜钱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于是朱元璋决定恢复用钞”可以看出,国家的货币政策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最早”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与铸币工艺水平无关,排除B项;“决定”说法错误,排除C项。7.明初法定的流通货币是铜钱和宝钞,后来民间交易多用白银。明中叶以后,以票据结算代替现金清算的会票应运而生且流通日广。会票的产生和流通缘于(B)A.一条鞭法政策的推行 B.长途与大宗贸易发展C.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 D.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票代替现金结算,对于商业活动而言,规避了携带大量货币不便,有助于长途与大宗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这一时期依然主要是封建式的经济形态,排除C项;会票主要是在国内使用,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无直接关联,而且世界市场形成时间晚于会票出现时间,排除D项。8.(2024·湛江)1823年,山西日升昌票号问世。它创新了分红机制:一是“预提护本制”,即账期分红时,从红利中提留款项,专款存储,以防空底;二是“公座厚利制”,即在员工身股和财东银股的红利未分配之前,存下一部分相当于公积金的利润。这些创新着眼于(D)A.票号经营权的独立性 B.经营成本的降低C.纸币防伪功能的增强 D.利益风险的防范[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日升昌创新的是分红机制,两种分红机制都预留部分利润,预防日后可能出现的金融问题,降低风险因素,D项正确;分红机制创新着眼于利益风险的防范,A、B两项与题干“创新分红机制”无直接关系,排除;票号里的钱不是纸币,排除C项。9.(2024·宁波)我国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底由华北人民政府发行,1955年结束其历史使命。下图为第一套人民币伍拾圆票券的主票面,该票面设计图案宣传了(D)A.自力更生的劳模精神 B.工业化的突出成就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人民共和国的性质[解析]依据材料“我国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底由华北人民政府发行”,结合设计图案,可以体现出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体现人民共和国的性质,D项正确;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精神,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48年,我国还未开始工业化建设,排除B项;革命统一战线的时间是192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0.下表为主要国家实行金本位的状况。这说明(B)国家实行金本位制的时间人均工业生产指数(英国1900年=100)1880年1913年英国1821年87115德国1873年2585法国1878年2859美国1879年38126日本1897年920A.金本位制阻碍英国工业增长B.工业革命加速金本位的扩展C.国际金本位制形成速度缓慢D.美国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19世纪即两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为首的主要国家先后实行金本位制,与此相适应,各国的人均工业生产指数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金本位的扩展,B项正确;“金本位制阻碍英国工业增长”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国际金本位制形成速度缓慢”与材料1821年只有英国是金本位,而到1897年已有至少5个国家是金本位不符,C项错误;“美国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是在二战后,D项错误。11.1934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黄金储备法案》,美国将美元兑换黄金的价格固定在35美元一盎司。该法案将美联储持有的全部黄金所有权转移给了政府。这一举措(A)A.为美元和黄金挂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B.帮助银行恢复了信用C.使美国迅速摆脱了经济大危机的冲击D.使美元成为世界货币[解析]材料表明在罗斯福新政中,美国将美元兑换黄金的价格固定在35美元一盎司黄金,并由政府承担兑换责任。这为二战后美元和黄金挂钩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此项举措并未帮助银行恢复信用,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大危机的冲击,排除C项;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正式成为世界货币,排除D项。12.(2023·郑州)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先后成立,美国认购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0亿美元资本的一半和世界银行91亿美元总资本中的31.75亿。美国这样做是为了(A)A.创造建立经济霸权的条件B.加强对西欧国家的控制C.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扩张D.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秩序[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超级大国,为了掌握战后世界经济霸权,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了创造建立经济霸权的条件,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时,美国认购了其绝大部分资金,A项正确;为加强对西欧国家的控制、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美国推行的是马歇尔计划,排除B、D两项;为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扩张,美国实行冷战政策,排除C项。13.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黄金价格猛涨到每盎司41.5美元,超过官价18.57%,为此,美国联合英国、法国、西德等八个国家于1961年建立黄金总库,共拿出2.7亿美元黄金,负责维持黄金价格,并采取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表明(D)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B.世界经济多极化加速发展C.美国的经济进入“滞胀”阶段D.美元的收支状况不断恶化[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双挂钩制度,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际货币组织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由于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美国联合英国、法国、西德等八个国家于1961年建立黄金总库,并采取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表明美元的收支状况不断恶化,D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排除A项;材料与世界经济多极化无关,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的经济进入“滞胀”阶段,排除C项。1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资金援助往往附加大量的经济、政治条件,直接干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政治主权。还可以监督东欧国家预算的制定,要求会员国提供本国的经济信息等。这表明两个组织(A)A.已经超出国际货币体系的职责B.带来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和动荡C.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组织D.促进了二战后国际经济的发展[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对外援助过程中,附加了大量的条件,干预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政治主权,说明的是两个组织已经超出国际货币体系的职责,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际局势动荡的问题,排除B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属于经济组织,排除C项;材料与“促进二战后国际经济发展”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15.(2024·桂林)如图是关于IMF的漫画,对其解读正确的一项是(D)A.致力于改善各国基础设施建设B.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帮扶对象C.维持有序汇兑并避免汇兑贬值D.投票规则致危机管理难奏实效[解析]根据所学可知,IMF由认缴资金的多少确定了投票权份额,不公平的份额制导致其为发达国家所主导,使IMF陷入了严重的职能困境,D项正确;A项为2016年成立的“亚投行”的宗旨,并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汇率,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之一是稳定国际汇率,但是不可能是避免汇兑贬值,排除C项。16.1971年春,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高潮。美国政府提出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对进口商品课以10%附加税的紧急计划。法国政府带动欧共体六国联合起来,与美国等10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美国同意美元同黄金的比价贬值7.8%,并取消征课附加税。这反映(A)A.欧共体以战略自主维护国家利益B.欧美意识形态发生了激烈冲突C.欧美通过政治谈判解决外交危机D.欧美国家安全战略的激烈碰撞[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和黄金挂钩。1971年法国联合欧共体六国抵制美国政府的货币政策以及对进口商品课以10%附加税的紧急计划,并取得成功,这说明欧共体以战略自主维护国家利益,A项正确;欧共体和美国的意识形态一致,排除B项;上述内容不属于外交危机,排除C项;上述内容不属于国家安全战略的碰撞,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2023·湖北·16)[美元霸权与国际秩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混乱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在各国中激起对于国际合作的热望。从英美提出战后国际货币计划开始,凡参与讨论的国家都没有对其目标提出异议。在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推动他国同意一系列国际货币安排,筹备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此同时,以英国为代表的诸国所获得的成绩,如稀有货币条款、过渡时期的设置等无一不是顽强斗争的结果,绝非源于美国方面的慷慨恩赐。苏联代表认为,会议对于维护并加强世界和平与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法国代表回顾了货币与经济会议的多次失败后,认为此次会议在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摘编自王在帮《霸权稳定论批判》材料二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未与他国商量便径自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引起世界哗然。在各国讨论应对这一重大变故之时,大多数决策者头脑中不断浮现的是,将大萧条转变成一次世界大灾难的事件——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的失败、纳粹主义的兴起以及最后的世界大战。但从宏观视角看,这些担心被普遍夸大了。浮动汇率没有带来经济萧条或政治混乱,更没有引发战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机制得以延续。——摘编自[美]弗朗西斯·加文《黄金、美元与权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30年代货币混乱的表现,简析布雷顿森林会议“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含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浮动汇率没有引发经济萧条等严重后果的原因,并评价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的举措。[答案](1)表现:“金本位”制瓦解;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含义:国际金融秩序的建立;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维护并加强世界和平与安全。(2)原因:浮动汇率可以增加国际贸易的预测性和稳定性;浮动汇率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提高经济效率;浮动汇率可以激发创新动力,促进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浮动汇率没有引发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