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卖炭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4课《卖炭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4课《卖炭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4课《卖炭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课《卖炭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正确把握字词义,理解诗歌内容,并了解新乐府诗。2.精读人物肖像、动作、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诗句,品味人物形象。

3.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学习典型化的文学创造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精读人物肖像、动作、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诗句,品味人物形象,把握主旨。难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学习典型化的文学创造方法,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

堤建西湖,神归东路,千秋永祀老诗翁。

这幅对联是在形容哪位诗人?

____________——白居易

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首新乐府《卖炭翁》。

二、文体知识

1、乐府诗:乐府,本来是古代音乐机关。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定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

2、新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白居易提倡的就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让诗歌能够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也就是要用乐府诗的形式,用新题写当时发生的事,叫作新乐府。这首《卖炭翁》,就是以叙事诗的形式写的乐府诗、讽喻诗。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准字音

要求:将自己把握不准的字音标注在书上。

鬓(bìn)辗(niǎn)辙(zhé)翩(piān)骑(jì)敕(chì)叱(chì)将(jiāng)

2.齐读诗歌,请用一句话概括诗歌的内容。

明确:这首诗记叙了一个卖炭老翁烧炭、运炭、最终炭被宫使掠夺的过程。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再读诗歌,圈画诗中描写卖炭翁的词句,简单说说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可以从外貌、心理、动作角度,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①"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外貌描写,"苍苍"一词写出一位老者的形象,"烟火色"和"黑"则表现了卖炭工作的艰辛。"烟火色"烟熏火燎的颜色,可见非一日所形成,老翁在烟熏火燎环境中夜以继日地工作,"黑"因为烧炭,双手沾黑,老贫劳动的艰辛可想而知。(板书:老翁年事已高劳动艰辛)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一种矛盾心理:老翁身上的衣服正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些。炭是全家的经济来源,体现老翁生活的贫困,对现实的无奈。(板书:生活贫困)

③"晓驾炭车辗冰辙","驾"和"辗"两个动词,写出老翁卖炭路途上的不易。

2.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位老人的生活状况?

①烧炭苦: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外貌描写:年老体弱、劳动艰辛)

②生活苦: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仅为基本温饱)

③运炭苦: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③心里苦: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心理描写:艰难无奈)

3.除了卖炭翁,诗中还刻画了两个人物,他们是谁?这两个人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

宫使:强取豪夺。

①趾高气扬、得意忘形: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外貌描写)"翩翩两骑来是谁""翩翩"从正面刻画宫使的轻狂,同时,作者又从"来是谁"的观者角度,再次刻画宫使形象。这个句子对宫使正面描写与旁观者的侧面烘托相结合,宫使的轻狂刻画出来。

②仗势凌人、霸道蛮横: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动作描写)"回车叱牛牵向北""回""叱""牵"三个动词,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画面,写了宫使的蛮横无理,使宫使的形象更加鲜明。(板书:轻狂、蛮横无理)

四、品读诗歌,理解主旨

1.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找出并分析。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的心理刻画,“衣正单”身无御寒衣的老翁,本应希望天气暖和一些,却“愿天寒”,因为“忧炭贱”,卖炭翁反常矛盾的心理让人心酸。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卖炭翁的苍老灰暗形象,“黄衣使者白衫儿”是宫使光鲜的形象。色彩对比,烧炭烧得满面尘灰烟火色、十指黑黑,色彩暗淡,而宫中人是黄、白,色彩明亮。而最后换得的红纱,更如滴滴血泪,刺目锥心。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的对比是全诗的高潮和结局,也是全诗最有力的一组反差。宫使的巧取豪夺及卖炭翁的悲苦形象跃然纸上。

2.白居易想用这首诗传递些什么?(板书:揭露宫市弊端,批判统治阶级,关心民生疾苦。)

补充助读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唐代宫市制度,深入理解作者写下这首诗歌的意图。

“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

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这首诗通过“宫市”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中唐时期社会的腐朽本质,展现了作者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创作风格,而这也体现了新乐府诗“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特点。

白居易在《新乐府》中每首诗的题目下面都有一个序,说明这首诗的主题。《卖炭翁》的序是"苦宫市也”,就是要反映宫市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派人去市场上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

“惟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