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蚕丝学复习_第1页
综合蚕丝学复习_第2页
综合蚕丝学复习_第3页
综合蚕丝学复习_第4页
综合蚕丝学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蚕丝学复习

第一章蚕丝业概要2015

蚕丝学(sericulturalscience,或sericology,或sericologia)是基于家

蚕生物学理论,以养蚕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与之相关的产业有桑苗繁育业、

蚕种制造业、养蚕业、制丝业,以及食品、医药和生物材料等生物技术产

业。蚕丝学直接相关和以生产天然纤维为主要目的的产业形成已有非常悠

久的历史,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产目的的多元化,蚕丝学

正在勃发着盎然生机。

第一节中国蚕丝业发展简史

1.家蚕分布的变迁

家蚕的起源:野蚕BombyxmandarinsLeech

家蚕(桑蚕)(BombyxmoriLinnaeus)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昆虫纲(Insecta)

鳞翅目(Lepidoptera)

蛾亚目(Heterocera)

蚕蛾科(Bombycidae)

蚕蛾属(Bombyx)、桑蚕种(mori)

2.在世界范围内养蚕分布暂时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中国作为主要蚕

区的格局将保持相当长

的时期,但国内各蚕区之间将由于市场需求、产业经济地位、生态和

社会环境、科技水平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第二节蚕丝业发展与现状

面临的形势与发展方向,如何现代化?

在科技方面以自主发展为主,对科技创新的要求尤为突出。

第三节中国蚕区划分

1.太湖流域蚕区、黄淮海流域蚕区、川渝蚕区、西部高原红壤蚕区、

山地丘陵红壤蚕区、零

星蚕区

2.影响蚕区分布或布局的因素?

(1)市场需求因素:

服饰纤维用蚕丝将在近期内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和需求量;

高品位或“奢侈”应该是服用纤维蚕丝的终极发展方向。

市场需求决定养蚕业的基本规模,拓展蚕茧和蚕丝等与养蚕有关产品

的用途与用量是养蚕规模扩大和养蚕分布发生变化最为基本的因素。

我国蚕茧、生丝和丝产品的主要市场:欧美日(高端产品)、印度等

(中低端产品)、国内(蚕丝被)

(2)产业经济地位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比例是一个逐渐下

降的过程,养蚕业在国民经济产值中所占的贡献将越来越小也是很难避免

的事件。这种发展趋势和影响对不同蚕区会有所不同,这种影响与蚕丝业

自身的发展程度和其它行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养蚕业在国民经济,特

别是在农业中的经济地位是影响其区域分布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3)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因素

(4)科技水平和文化因素

编号、拆盒、磨蛾、过滤、离心、对检、复检加覆菠网、早采茧、

发蛾、交配、理对、补产卵、袋蛾

三、收茧家蚕饲养:催青一小蚕饲养一大蚕饲养一上菠采茧蚕品种

培育、良种繁育、家蚕饲养二、养蚕(四)桑叶收获(采(三)病虫害

防治(二)栽培(一)品种一、栽桑:第一章一一-运-储-用)桑园管

理(品种栽桑一养蚕一收茧-地域)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与

组培一一选育与繁苗栽桑养蚕的基本过程

第二章桑品种与桑苗繁育

第一节桑树分类与品种二、桑树的分类(形态、实用)

三、我国主要栽培桑品种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桑树四大良种:桐乡青、

荷叶白、团头荷叶白、湖桑农桑14号(农桑系列)、强桑系列(丰田?)、

育第二节桑树育种与生物工程一、选择育种(地方品种、实生桑、

芽变)二、杂交育种三、诱变育种四、组织培养与原生质

体培养五、转基因第三节桑树有性繁殖一、桑种子的采集储

藏二、桑种子的品质检验三、苗圃地的建立四、播种时

期和方法(春、夏、秋)五、苗木的生长和管理第四节桑树无性

繁殖一、嫁接育苗袋接、撕皮根接、腹接、嫁接体育苗、芽接二、杆

插育苗硬枝杆插、绿枝杆插三、压条育苗

711197一、桑树分类概述(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形态特征、分布)

五、苗木包装和运输四、苗木检疫三、假植二、苗木分级一、挖苗

第五节和消毒苗木出圃

??????????]敏。

较大,易产生泥叶,夏叶少。对土肥的要求高,对环境条件反应灵无

干桑养成的优点是树形养成速度快,产量高。但桑苗的需要量比第三年后,

每年在枝条基部留树干高度10cm>无干桑养成一、树形养成第二

节〜25cm0.5cm,每公顷栽桑树形养成和桑叶采收,齐拳剪伐。

剪去枝条的作业),其余水平剪伐,养成桑拳;第二年,以上面一根枝条

为标准提高定植当年离地10cm剪梢,留养23cm根〜322500株〜夏伐

(春蚕饲养结束后,根枝条;37500株。五、桑树栽

培的时期和方法(冬、春)三、桑树栽植的设计和基本建设二、桑树栽培

的规划要点

四、桑树栽植密度与行株距排列(品种、树形养成)一、桑树栽培

的主要形式(成片、四边、间作、塘基)第一节第三章

桑园规划与栽植桑园规划、建立和管理

2、低干桑养成

3、中干桑养成??每公顷栽桑7500株〜12000株,树干高度70cm〜

120cmo??定植当年离地30cm〜50cm剪梢,留养3根枝条;??第二

年,离地70cm〜80cm春伐,为第二支干,每支干留养2条;??第三年

离地100cm〜120cm春伐定拳,成6根第二支干;??第四年起夏伐收

获。??中干桑养成的优点是对不良环境的抗性较强,适应范围较广,但

养成年限较长。

??树干高度20cm〜25cm,每公顷栽桑10000株〜22500株。??低

干桑养成的主要特点是养成和投产较快,产量高,管理方便;留养适当高

度的树干以减少泥叶和增加夏叶产量。

二、桑叶采收??摘片叶:各期小蚕用叶和夏秋蚕期用叶都采用摘片

叶收获。秋期采叶应留部分叶柄,防止“捋叶二??采芽叶:芽叶是生长

芽(新梢)和止芯芽(“三眼叶”)的总称。春蚕大蚕期、春伐或夏伐后的

疏芽都有大量芽叶,因此都可用于养蚕,这些方式也称采芽叶。??剪条

桑:剪条桑是桑叶收获与树型养成中的一些操作(夏伐、春伐留条和留芽、

秋蚕期的疏条及重剪梢等)相结合收获桑叶的方法。

三、桑园管理的其它技术措施-桑园管理年历

不同的施肥方法:沟施、穴施、环施

二、一、第四节

灌溉排水耕作除草桑树培护管理五、施肥方法

四、桑树施肥的时期三、桑树施肥量及其配合比性肥料、有机质肥

料)

二、桑树常用肥料的种类及其肥效(无机肥料一、桑树施肥的重要意

义第三节桑树施肥

、复合肥料、缓释

第四章第一节桑树的病害一、桑树植原体病与病毒病1、桑

黄化型萎缩病2、桑萎缩型萎缩病3、桑花叶型萎缩病二、细菌病

害1、桑细菌性青枯病2、桑疫病三、真菌病害1、桑里

白粉病2、桑污叶病3、桑褐斑病4、桑炭疽病5、

桑叶枯病6、桑赤锈病7、桑芽枯病8、桑拟干枯病9、

桑断稍病10、桑紫纹羽病11、桑根菌核病四、桑根结线虫病第二

节桑树的虫害一、鳞翅目害虫1、桑螟2、桑尺蟆3、桑白毛虫4、

桑毛虫4、野蚕5、桑蝗

密度的最佳时期,此时可用长效农药对桑园进行化学防治。全年养蚕

结束后(一、封园治虫第三节10月~11桑园常规治虫技术规范

月),在桑叶落枝以前是减少桑园越冬虫口

桑园病虫害控制

桑橙瘦蚊桑瘦蚊(桑吸浆虫)五、双翅目害虫桑蓟马四、缨翅目害

虫321、桑粉虱、桑白蛇三、同翅目害虫321、桑黄叶虫、桑象虫、桑天

牛二、鞘翅目害虫、凹缘菱纹叶蝉和拟菱纹叶蝉

期,夏伐后3〜7天内应对桑园进行治虫。春蚕结束桑园进行夏伐后

(二、白拳治虫5月下旬〜6月初)是桑园治虫的关键时严格把握残毒

期,防止家蚕中毒。三、夏秋蚕期治虫

治虫中必须处理好蚕和虫的关系,精选适用农药,准确配制农药浓度,

夏秋蚕期是虫害发生最为严重的时期,同时又是养蚕季节,因此在

第五章养蚕准备

第一节蚕与环境一、小气候环境温度、湿度、气流和光线对家蚕

的生长发育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充分利用自然气候环境、重点调控蚕室

内小气候环境和有效控制蚕座内小气候环境,保障家蚕群体处于适宜的生

态环境之中,发挥其优良经济性状,是高效优质高产养蚕技术的重要基础。

二、营养环境幼虫期是家蚕一个世代中唯一的营养期,幼虫期期的

营养状况影响整个世代的生长与发育,也影响蚕体的强健性和蚕茧量等经

济性状的发挥。家蚕是一种寡食性昆虫,桑叶是其最好的营养来源,家蚕

虽然可以摄食柘、葛苣、蒲公英和秋苦菜等植物叶子,但很难维持家蚕的

生命,家蚕的经济性状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对家蚕摄食行为和营养需求的

研究,人类已经可以利用饲料进行养蚕,有效发挥家蚕的优良经济性状,

并通过不断的改善而低成本化。第二节养蚕布局一、养蚕布局的意

义经济和技术问题。二、养蚕时期和次数

1)春蚕的饲养量,可按每盒蚕种用桑650kg〜700kg(芽叶),估算出

可饲养的蚕种数量。2)夏蚕饲养要适当控制,一般采叶以不超过夏伐后

长出的新梢基部的4〜5片叶为度。如养二期秋蚕或仅养一期秋蚕的,饲

养时间应适当推迟。3)成林桑园饲养早秋蚕的,采叶量以不超过枝条着

叶数的1/2为度。4)考虑充分利用桑叶,一般以采叶后的枝条梢端留有

7〜8片叶为度.5)晚秋采叶后的枝条上至少应留有3〜4片桑叶,以防冬

芽秋发,影响翌年春叶产量。第三节蚕室蚕具准备一、蚕室根据

养蚕生产的用途和要求,蚕室可分为小蚕室、大蚕室、贮桑室和上菠室。

(1)地面地火龙(2)地火龙(3)天火龙(4)靠壁灶(5)电

气等。(二)大蚕室:能较好地控制温湿度。(三)上菠室上菠室是

蚕营茧的场所,要求地势干燥、通风良好、光线明暗均匀、便于补温排湿。

通常蚕农都是将大蚕室与上菠室套用。(四)贮桑室

二、蚕具L意以下几点:①②材料坚实,经久耐用。③④2.蚕

具的种类①消毒用具-水缸(桶)②收蚁用具-③饲育用具-纸、干湿温度

计、菠具、芦帘等。④采桑、贮桑用具-⑤调桑给桑用具-⑥上菠用具-三、

养蚕消耗品的准备第四节养蚕清洗与消毒清洗与消毒的意义a)b)c)

一、蚕病发生和流行蚕病的发生

的重要内容,也可为养蚕生产实践中蚕病流行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素、各种致病因素的相互关系和蚕病发生的经过也是家蚕病理学研究病发

生的具体情况也较复杂。因此,研究和掌握蚕病发生的致病因重要因素,

从事养蚕生产的单位无不受其危害。蚕病的种类很多,蚕素)相互作用的

结果。蚕病的发生是影响蚕茧生产高产和稳产的一个是家蚕在一定环境条

件下与致病因素(或称发病因感染和发病的传染途径。

(1)经口(食下)传染

幼虫食下染有病原体的桑叶后,病原体进入蚕的消化道并引起家蚕的:

蚁蚕孵化时咬破染有病原体的卵壳,或家蚕传染和经卵(胚种)传染。2.蚕

病的传染途径有:经口(食下)传染、创伤传染、经皮(接触)并使家蚕

发病的整个过程称为传染途径。1.病原体侵入蚕体的方式和所经途径称

为感染途径,病原体感染家蚕(四)病原体的扩散与传播半开放饲养的

方式决定了对环境洁净的要求。饲养上的高度密集决定了疾病流行的爆发

性。家蚕自身进化特点决定了其抵御疾病的能力。程。体后,引起蚕

体一系列的反应,并出现各种病征(症状)和病变的过蚕病发生的经过是

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蚕体或其它致病因素影响蚕(三)蚕病发生的经过菠

具(方格菠、折菠、娱蚣菠等)、菠架等。切桑刀、切桑板、秤、给桑

架、给桑筐、踏脚凳等。采桑筐、桑剪、贮桑缸、气笼、盖桑布等。蚕

筷、鹅毛、收蚁纸(桃花纸)或收蚁网等。很多,按用途大至可分为以下

几种:便于搬运及收藏,最好能兼作日常生活和其它生产用具。取材容易,

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适合蚕的生理特点,安全卫生,便于

清洗消毒。蚕架、给桑架、蚕匾、蚕网、竹竿、塑料薄膜、防干、水

勺、水管、喷雾器、消毒锅、扫帚等。习惯上把养蚕所需的用具统称为

蚕具。蚕具在选材及结构上必须注(二)致病因素的相互关系发病的因

素。(一)蚕的致病因素

家蚕的致病因素是指能引起蚕病的侵害性因子侵害家蚕并使家蚕

(2)创伤传染(3)染和发病的传染途径。(4)3.病征(sign病征

部)形态和机能上的变化。(1)的发育不齐。(2)(3

)慢性中毒往往仅表现为静伏于蚕座和易发其它传染性蚕病。药的急

性和慢性中毒,在症状上有明显的差异。同一致病因素可使家蚕出现多

种病征,或出现不同的病征。如农病、浓核病、病毒性软化病、微粒子

病和氟化物中毒等都会出现明显不同致病因素的作用可使家蚕出现相同

的病征)和症状(。如质型多角体:家蚕被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受其它致

病因素影响后,在外观(外symptom)7.4)3)2)1)家蚕的体质(品

种、发育阶段和饲养水平等)。

饲养的温湿度;病原微生物及毒素的数量或农药的剂量和毒性;致

病因素的类别(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影响病程的因素(或症状)的时间。

病程

:家蚕被病原微生物感染或受其它致病因素影响后到出现病征蚕感染

和发病的传染途径称经卵(胚种)传染。经卵(胚种)传染经皮(接触)

传染

:病原体通过家蚕的卵(或胚体)而使次代家:病原体通过家蚕的体

壁侵入蚕体引起家蚕感起蚕感染和发病的传染途径。:病原体通过家蚕

(幼虫、蛹和蛾)的创口侵入蚕体引6.5.4.白色肿胀Eg.,是家蚕病害

中的两个典型病变。质型多角体病病蚕浊或乳白色。狂躁爬行,体壁易

破,流出乳白色血液核型多角体病(症状)典型病征((Nuclear

polyhedrosistypesign))0中唯一具有典型病征的蚕病,其典型病征为:中

肠后部的乳白色横皱和微粒子病的病变,有这种病变出现必然有这种致病

因素的影响。典型病变(typelesion丝腺乳):有这种致病因素影响必然会

出现这种核型多角体病、白僵病、绿僵病和微粒子病等都可引起家蚕体液

的浑粒子病都可引起气管支上皮细胞的肿胀。不同致病因素的作用可使

家蚕出现相同的病变病变。病变(。Eg.核型多角体病和微后,在生理功

能和内部(细胞组织和器官等)形态上的变化称之为lesion):家蚕被病原

微生物感染或受其它致病因素影响体色乳白,体躯肿胀,,或称血液型脓

病,是家蚕病害,有这种病征(症状)出现必然有这种致病因素的影响。:

有这种致病因素影响必然会出现这种病征

8.蚕体的防御功能1)

白酶抑制剂的抗菌作用等。

体壁的防御功能:机械屏障作用、脂肪酸的抗菌作用、真菌蛋化学消

毒(喷雾、浸渍、熏蒸和撒粉等)

物理消毒法(日光、煮、蒸汽和焚烧等)消毒的方法

养蚕期中消毒是防止水平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一)清洗二、

清洁与消毒蚕病流行的范围蚕病的流行与地域的关系蚕病的流行与

饲养技术的关系蚕病的流行与养蚕季节的关系4)3)2)集素等。AEP

(五)蚕病流行与饲养季节、技术和地域的关系有)一本期养蚕发病(从

少到多,水平传播)9.蚕病的传播:蚕室蚕具的消毒是控制蚕病垂直

传播的主要手段认真做好养蚕前的清洗工作是提高消毒效果的有效途径

认真做好消毒工作是蚕病防治的关键控制桑园害虫是防止病原扩散(水

平传播)的重要措施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是蚕病防治的重要基础(三)

蚕具消毒(二)蚕室消毒上一蚕期(残留在养蚕环境中的病原微生

物)一垂直传播(从无到体液的防御功能:酚氧化酶系统、抗菌蛋白质(或

多肽)、凝细胞性的防御功能:吞噬作用和包囊作用。等)、抗病毒物质等。

消化管的防御功能:围食膜、抗菌物质(强碱性、有机酸和

六、家蚕病害的诊断

蚕病诊断是蚕病防控技术实施的基础,蚕病诊断的重点在于正确判断

引起病害主要原因的判断,没有正确的蚕病诊断就无法实施有效的蚕病防

控技术。蚕病的发生或流行往往是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它不仅与致病因

子(包括病原微生物、有害化学物质和生理因素等)有关,而且与生态环

境、农作结构和习惯、养蚕方式和技术,以及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等都有相

关性。因此,正确诊断蚕病,不仅需要对家蚕病理学、养蚕流行病学和蚕

病检测技术等家蚕直接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具有良好的基础,而且需要对区

域的养蚕生产、自然和人文生态等有所了解,并具有足够的心理学、社会

学、逻辑学和系统评价理论等知识。

一、病害简要致病机理和主要特征1、血液型脓病(家蚕核型多角体

病)Bombyxmor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BmNPV丝茧育生产中较为

常见,危害十分普遍的蚕病。2、中肠型脓病(家蚕质型多角体病)Bombyx

moriCytoplasmicPolyhedrosisVirus,BmCPV曾经是养蚕生产中最为防控

的病害,但近年相对发生较少3、家蚕病毒性软化病BombyxmoriFlacherie

Vrius,BmFV常见于落小蚕,但国内尚无第二家报道,对养蚕生产未有

显著影响。

4、家蚕浓核病BombyxmoriDensovirus,BmDNV常见于落小蚕,

有多种类似病毒的报道,对养蚕生产未有显著影响。5、细菌性败血病养

蚕生产中常见,危害程度与养蚕作业是否造成创伤直接相关。6、细菌性

中毒症养蚕生产中偶有发生,与桑园虫害或Bt生物农药使用直接相关。

7、细菌性肠道病机会性病害,与家蚕体质直接相关,偶见于蚕种生产。

8、真菌病(僵病)与湿度和环境虫害或使用真菌类杀虫剂有关,可大

规模流行。白僵病:最为常见的真菌病,常发生于大蚕期。绿僵病:在

浙江蚕区以山区养蚕或晚秋蚕期多见曲霉病:主要发生于小蚕期。9、

微粒子病典型病变:丝腺乳白色脓疱发育不齐、或明显不齐10、蝇蛆

病11、蒲螭病(壁虱病)12、蛰伤症13、工业污染中毒氟化物中毒:

上世纪80年代影响养蚕的主要工业污染物。工业污染物(“三废”)种类

无穷无尽,家蚕中毒的症状也千奇百怪。13、农药中毒农药种类非常多,

与工业污染物相比有两个显著的不同,其一是种类相对少,根据中毒症状

不一定能判断何种农药,但可以判断大致类别;其二是以急性中毒为多,

较易排查来源。二、检测技术基于病征和病变的检测技术(肉眼、

显微镜+经验)基于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检测技术基于生物学试验的

检测技术基于新技术的检测技术(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谱

学技术)

七、养蚕防病技术1.控制养蚕环境污染2.做好养蚕消毒工作3.精心饲

养增强体质一、(一)措施1.养蚕发病(1(2础。2.在的可能性较小)

它污染其它东西(人、物品、场所和动物等)养成良好的养蚕卫生习惯

该干净的,绝不弄脏;脏的,绝不让,什么是脏的(病原微生物可能

较多的东西)!污染是全面的,消毒是局部的,治疗的作用是非常微小的。

生物体是养蚕生产的重要潜在危险。

分清楚什么是干净的(不能有病原微生物的存在,或病原微生物存)

保持养蚕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尽可能少的状态是蚕病防治的重要基见,手也

摸不着,只有借助光学活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但这些细小的)家蚕的病

原微生物都是极为微小的生物体,虽然我们肉眼看不一必然有病原微生物

或有害物质的存在。

控制养蚕环境污染是蚕病防治的是蚕病防治的是蚕病防治的是蚕病

防治的重要基础有效保障技术关键重要基础

4.良好的隔离设置(养蚕设施间、人员和动物的有效隔离…)5.良

好的隔离操作次序与习惯(先净后脏、勤洗手…)6.良好的养蚕隔离技

术(分批提青、勤除沙等…)7.洁净的污染物处理操作(蚕沙、病死蚕

等…)(二)家蚕是一种对农药和部分环境污染物极为敏感的小动物!

1.杀虫双大米的安全标准(GB/T14929.8):0.2mg/kg(200Pg/kg)

蚕LD50为:0.329Ug/g蚕(4龄蚕)100条5龄蚕食桑量约为:1.6kg;

5龄蚕体重:1kg〜11.2Kg

3.控制桑园害虫是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家蚕的重要措施“桑园里虫

多,蚕室里病多”一一既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经验积累,并与被大量科学试

验所证实。

4)3)2)1)3.

2.

蚕区企业排放大量对家蚕有毒的物质蚕区有农药企业

桑园周边农作物大量使用农药

桑园使用农药中混有对家蚕剧毒的农药大规模养蚕中毒的主要原因

内源性:桑园治虫工业与农药污染外源性:企业、大田或农作物

6.5.1.4.3.2,蚕室蚕具消毒是控制蚕病垂直传播的主要手段

消毒刷白清洗毛消:喷雾、浸渍、蒸汽、蒸煮和熏烟等。:新鲜石灰

浆。止因遗漏而成为养蚕过程中的传染源。(

1%毛消一扫除一刮擦一清洗一刷白一消毒(一)养蚕前消毒:

角体溶解,使其中的病毒充分暴露而被杀灭。

强碱性可以使血液型脓病(水白肚)和中肠型脓病(干白肚)的多认

真做好养蚕前的清洗工作是提高消毒效果的有效途径一洁净的养蚕环

!清除蚕具和蚕室等养蚕环境中难于扫除的污物,提高消毒效果和防

刮擦过程中的传染源。扫除减少养蚕环境中的病源物,提高消毒效果

和防止因遗漏而成为养蚕里面的病原微生物被封固,避免扫除等过程中病

原微生物的扩散。使病源物(含有病原微生物的东西)表面病原微生物被杀

灭和固定,有效氯漂白粉,或“消特灵”)

消毒种类:养蚕前消毒、养蚕中消毒、养蚕后消毒二、做好养蚕消毒

工作是蚕病防治的技术关键

⑴正确选用蚕室蚕具消毒药剂A.消特灵(含有效氯0.3%B.漂白粉

或漂粉精(含有效氯C.新鲜石灰浆(1%浑浊液)⑵慎防假药诱惑(二)

养蚕中消毒养蚕期中消毒是防止水平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1.蚕体蚕座

消毒常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1)成本?2)农家得宝(仁香散):用法同

±o成本?3)灭作用。4)硫磺等熏烟:降低蚕室湿度。5)喷雾消毒:0.3

(在气候干燥之际。)2.蚕具、蚕室和周边环境的消毒(三)养蚕后消

毒目的: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病直接有关的蚕具(娱蚣族等)

也可集中焚烧。三、精心饲养增强体质是蚕病防治的有效保障(一)原

因1.个体高度密集与防御能力十分有限(1)没有系统的免疫体系。(2)

蚕座面积规定收蚁当天约为2约为26m/算,蚕座面积至少60%被蚕体自

身所占有。0.15m2/

张。按照大蚕个体平面面积(体长X体幅)约为张(25000头),6cm5

2计龄盛食期

养蚕环境和蚕室蚕具的消毒,方法与养蚕前消毒基本相同。一些与发%

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或消特灵主剂。(((((3.65421)气流)低温)高温-

--过大桑叶容易干瘪,太小则不易排湿。)光照不足)湿度过低

--(3)湿度过高一桑叶营养成分不充足。家蚕抵

抗性下降,不良气候条件的间接影响5桑叶容易干瘪而使家蚕的摄食

性下降和营养不足病原微生物不易失活而容易保持较强的致病性。真菌类

病原微生物容易侵染家蚕;桑树生长过慢,营养物质不够丰富。龄后期

易发生不结茧;桑树生长过快,营养物质不够丰富。有利于蚕座内或储

桑桑叶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虫害增加;家蚕龄期延长,病原微

生物感染和完成病程机会增加;新鲜石灰粉:大蚕期,具有良好的干燥、

隔离和对多角体病毒的杀1.0%)防病一号和蚕座净:起蚕饷食前,薄霜

一层,覆盖半小时。甲醛?。由主剂和辅剂配合使用)?2.不能

简单套用害虫(或野外昆虫)和畜禽养殖的理论和技术。室内饲养。半

开放和人为控制作用

(二)1.2.3.4,(1)(2)(3)湿度都为5.6.7.灭蚕蝇:1/10)。

按说明书使用。300

倍体喷(无桑叶状态),注意蝇蛆病和壁虱病防治避免蚕座内滥用水

剂。500程度加剧的势头,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倍添食(药液/桑叶=养

蚕期间零星发生细菌性败血病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旦出现发生温度和湿

度与侵入直接有关,侵入后的温度影响现对较小80%(RH)以上,湿

度越高越易发芽侵入。曲霉菌分生抱子侵入蚕体的最适温度是绿僵菌分生

抱子侵入蚕体的最适温度是白僵菌分生抱子侵入蚕体的最适温度是低温

高湿可采用熏烟等简易方法。有效控制湿度是防控僵病的基础条件

℃。。和过高温度)。

30-3522-2425℃(℃024-28℃)

温度(根据家蚕生长发育规律和外界气温变化,避免家蚕接触过低眠

起处理(发育整齐度、创伤、过度饥饿或口器损坏……)给桑(次数、用

叶老嫩与均匀、数量……)严格按照饲养标准进行饲养与操作。

((((4321))))部分损失。

水、1500

非传染性蚕病在去除死蚕和落小蚕以后,通过精心饲养可以挽回区分

传染性蚕病与非传染性蚕病。养蚕前的消毒杀螭:倍马拉硫磷、蚕期的

防病一号驱螭500倍三氯杀螭醇、严防棉红铃虫等寄生昆虫进入蚕室和蚕

具。3~4g/m3杀虱灵、烫

本材料为复习大概,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

蚕品种与蚕种繁育

桑(家)蚕是由野桑蚕经人类长期驯化饲养而形成的、具有经济利用

价值的产业昆虫。桑蚕起源于我国,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及相互间交往的

增多,通过“丝绸之路”由近及远传播至世界各国。

家蚕品种资源与品种

1、概念

家蚕品种资源是指具有某一特殊生物学性状或经济性状的家蚕群体,

不论其目前对人类是否具有利用价值,都称之为品种资源(种质资源、遗

传资源或基因资源)。

品种是指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经自然或人工选择形成的家蚕

群体,具有相对的遗传稳定性和生物学及经济学上的一致性,并可以用普

通的繁育方法保持其恒久性。品种资源:自然界一挖掘、收集和保存

新品种培养的基本条件;

品种:随人类及时代的要求不同而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生态地域性。

2、家蚕品种资源的来源:

各地长期遗留下来的品种

通过系统选择或杂交等而育成的品种

引进的品种

基因突变系

近缘野生资源

3、品种资源的重要性

1)、品种资源对育种研究的作用

育种材料的遗传组成是育成新品种的遗传结构的依据,能否正确选择

育种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育种效果。而原始材料选择正确与否,又

与掌握及研究品种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有重要关系。蚕品种资源收集越多,

对他们研究越深透,则育种工作就越有成效。

2)、品种资源对保证丰富遗传基础的作用

各地方蚕品种、特殊蚕品种,以及近缘野生种是在各种特定的环境条

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遗传基础极其丰富。保

全各种蚕品种资源是十分迫切和重要。

3)、品种资源对近代品种育成的贡献

从近代家蚕育种取得的成就看,都与关键性品种资源的利用有关。

广泛收集、保存、研究及利用蚕品种资源是现代家蚕育种工作的重要

内容,对家蚕遗传研究及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4、品种资源的研究

1)、生物学特征特性的描述记载:

研究蚕品种资源首先要弄清楚保存的各种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征特

性。

如化性、眠性、卵形、卵壳色、产附、趋性、食性、斑纹、体型、体

色、茧形、茧色、缩皱等,可结合保育,认真进行观察,除了用文字作详

细准确地描述记载外,还应将具有保存品种固有特征的卵、蚕、蛹、蛾、

茧等配成照片保存。

2)、经济性状的调查:

经济性状反映该品种经济价值的大小,是确定品种利用价值的重要依

据。

有些经济性状如发育匀正度、发育经过、幼虫生命率、虫蛹率、死笼

率、全茧量、茧层量、

本材料为复习大概,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

茧层率等,可结合保育进行调查;有些经济性状如茧丝量、茧丝长、

茧丝纤度、解舒、净度、强伸力、抱合力、茧层练减率、微茸等,需要用

丝质检验设备逐项加以测定。

3)、抗性鉴定:

一般采用诱发鉴定方法,即人工创造所需的不良环境,促使参加鉴定

的品种暴露出遗传本质差异,达到筛选鉴定的目的。

如要了解保存品种对高温多湿抵抗性,就需人工设定高温,多湿环境

来进行鉴定;如需了解保存品种的抗病性,则用添食各种病毒、病菌的方

法进行鉴定;如要了解保存品种对农药及氟化物的抵抗性,则需用微量农

药或氟化物污染的桑叶饲育进行鉴定。

4)、遗传分析:

主要是遗传基因的分析研究,对保存品种中各种突变基因进行连锁遗

传分析,确定其所属的连锁群及其位点,不断地修正和增补家蚕基因连锁

图。另一个是采用生化遗传学方法,测定各保存品种的血液、皮肤、中肠

和丝腺等组织的同工酶谱,以及调查各保存品种的血液蛋白质类型,为遗

传育种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5、桑蚕的地理品种分类

桑蚕起源于我国,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相互间交往增多,通过“丝绸

之路”由近及远传播至世界各国。

由于各国自然条件的不同,桑蚕在长期的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了

各种各样的变异,从而形成了许多生态类型,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性的

蚕品种。

依据地理分布分类可以分为中国种、日本种、欧洲种和热带种等四大

地理品种,其中,中国种又可以分为中国温带种和中国亚热带种。

中国种幼虫无斑纹,体色青白,体型稍短,食桑活泼,发育快。茧

椭圆形或近乎球形。茧色有白、黄、红、绿等。茧丝纤度细,丝长较长,

解舒良好,丝质优良。一般为四眠蚕,一化性或二化性,广东有多化性。

日本种幼虫一般有斑纹,体色青或紫,体型稍长,发育较慢。茧形

长椭圆微束腰形,茧色大部分为白色,也有绿色和黄色茧。同宫茧多,茧

丝纤度粗,丝长稍短。四眠蚕,有一化性与二化性。

欧洲种卵粒大,幼虫一般有斑纹。食桑旺盛,龄期经过长,特别5

龄期长,蚕体大。对高温多湿和病原的抵抗力弱。茧形大,浅束腰,带椭

圆形,茧色多为肉色与白色。茧丝纤度粗,丝长稍短,丝胶多,解舒优良。

四眠蚕,只有一化性。

热带种幼虫大多无斑纹,体型细小。体质强健,饲养容易,龄期短,

抗高温和抗病力强。茧形呈纺锤形且小,茧衣多,茧层疏松,茧色有黄色、

白色和绿色,茧丝纤度细,丝长短,出丝率低。四眠蚕,全部为多化性。

6、引种

从国内或国外引进优良品种、品系或各种遗传资源,用作当地推广品

种或作为育种素材和遗传研究的材料,这样的工作叫作引种。

1)、引种意义

引种是育种工作的组成部分,具有简单易行、收效快的特点。引种不

仅能将外地或外国的优良品种较快地应用于生产,替代原有老品种,以迅

速提高蚕茧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可以引入某些当地还没有的育种材料及遗

传资源,以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

2)、引种的方法

A、信息的收集和引种的确定

在进行引种时,必须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弄清楚本地区自然条件、

生产状况以及对蚕

本材料为复习大概,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

品种的要求,掌握国内外家蚕新品种的信息与情报,然后按生产及科

研的需要,确定引种目标及引进的具体品种。

详细了解引进品种的生态类型、选育历史、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

以及原产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和饲育技术等情况,克服引种工作的盲目性。

解决生产用种为目的的引种,最好成对的引进优良杂交组合的原种;

旨在遗传研究或育种的引种,应根据课题的需要引进适当的遗传资源或育

种材料。

B、引进品种的试养观察

引进品种须先进行一二次试养观察,以本地的饲育成绩与原产地的饲

育成绩作比较,观察引进种在当地的适应性及其表现。试养过程中,要认

真仔细观察,详细记载各种生物学及经济学形状,摸索适宜的饲养技术,

逐步掌握引进品种的特点。

C、引进原种的纯度鉴定

一是要认真仔细的观察引进原种的卵形、卵色、体型、体色、斑纹等

是否齐一,蛾区间各项性状的平均值是否接近;二是将引进的成对异系统

原种配制成一代杂交种,用现行品种做对照、看是否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D、重视检疫工作

引种是病原传播的途径之一。引进品种时必须进行微粒子病的检疫工

作,对蚕卵作补正检查和卵面消毒,以杜绝此病的传播。

3)、引进品种的利用

直接利用:当引进的品种综合性状基本优良,仅需改进一二项缺点,

或者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发生一些有利的变异时;则可采用系统育种方法,

进行定向选择,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利用其某

些优良性状克服原有亲本材料的某些缺点,达到基因重组的目的,选育出

具有双亲优点的新品种。

育种素材:若引进品种单项性状很特殊,可作为选育基础蚕品种的育

种素材。

根据市场或社会需要,家蚕品种可分为农村养蚕实用品种、基础品种

和特殊用途或性状的品种。

基础品种:指用于培育实用品种的育种素材。

是一些在综合性状优良的基础上,具有某种显著优良性状和无明显缺

陷的品种。

特殊特殊用途或性状的品种:是随着人类对真丝纤维需要的多样化和

蚕茧以外家蚕产品的需求而出现的一种品种培育方向。

农村养蚕实用品种:指供给农村养蚕产茧用的蚕品种。

制定育种目标需要考虑的因素

?养蚕业的需要;

?制种企业的要求;

?蚕品种推广区域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养蚕技术水平;

?现行品种及拥有育种材料的实际水平;

?丝绸工业及外贸发展的要求。

蚕丝生产对蚕品种的基本要求(育种目标):“强健、高产、优质、

易繁”

品种的“正反交”:

正交:中系作为母本,日系为父本的"中系义日系"的组合

反交:日系作为母本的"日系X中系"的组合

本材料为复习大概,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

蚕种繁育技术

一、蚕种场的基本情况

在我国蚕种场有三种类型:专业蚕种场、原蚕区蚕种场、乡镇企业蚕

种场。专业蚕种场是专业化方式繁育家蚕优良品种的蚕种场,所有原种场

和大部分普通种场属于这一类型。这类种场设备完善,有专用桑园或部分

专用桑园,有较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一定数量的固定技术工人,生产条件

较好,技术力量较强。

二、编制家蚕良种繁育计划

(一)目的

蚕种的有效贮藏时间较短,用种计划性特别强。通常蚕种贮藏一年内

有效,调节的幅度小,且多余蚕种,纯属浪费;蚕种不足,影响蚕茧生产,

减少蚕农收入。因此,在蚕种繁育上必须有高度的计划性,才能达到供求

平衡。同时不同季节要求相适应的蚕品种,对蚕种计划生产与调度要求更

高。

(二)依据繁育系数计算各级蚕种的繁育计划

蚕种的繁育系数是指单位蚁量或蛾区所生产的蚕种数。它是制定蚕种

生产计划的主要依据。根据各级繁育的要求不同,繁育系数也相应不同。

原原种的品质高于原种,原种高于普通种。为保证蚕种品质,必须淘汰不

良蛾区和不良个体,各级繁育都有规定的选除率,繁育级别越高,选除率

也越高,即繁育系数越低。同时,不同品种的强健度、产卵量也大有差别,

因此不同品种的繁育系数也不同。另外,繁育系数因地区,生产季节和技

术水平的不同而有高低。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各级蚕种都必须准备一定数量的预备种,具体规

定普通种为3%,原种为5-为%,原原种为10%,母种为20%。

三、原蚕饲育

(一)彻底消毒防病

蚕室、蚕具等环境中病原体的存在是发生蚕病的主要根源。要防止蚕

病的发生,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一方面要认真做好

消毒工作,扑灭病原;另一方面要加强预防工作,要防蚕室、蚕具的再污

染。把“消”和“防”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实现蚕无病、

种无毒,夺取蚕种优质丰产。

1.认真做好蚕期前的消毒防病

2.认真做好蚕期中的消毒防病

①认真做好蚕体蚕座消毒蚕体蚕座消毒药剂标准及使用方法见表3。

②认真贯彻防病卫生制度。

③做好桑叶消毒工作。

3.认真做好蚕期结束后的消毒防病

采茧和制种后,往往有很多病死蚕、蛹、蛾尸体和蚕粪,鳞毛留下来,

这是病原最集中的时候,而新鲜病原对消毒药剂抵抗力弱,是扑灭的最佳

时机,为防止病原扩散,蚕种场和原蚕区必须及时认真进地消毒。

(二)编制发蛾调节预定表

家蚕各品种的性状不同,发育有快有慢。从催青、饲育、上菠到发蛾

经过日数差异较大,且发蛾有齐与不齐,发蛾时间有长有短。生产普通种

只有把不同经过日数的对交品种调节在同一日雌雄等量发蛾,才能彻底杂

交,因此必须制定出发蛾调节预定表,便于在生产过程中随时对照并进行

调节。

具体制定方法:把发育慢,经过长的品种先出库催青。根据全期经过日

数向后推算,依次订出出库催青日,收蚁日,上族日及发蛾日。然后将发

育快,经过短的品种的发蛾日与对交品种订出为同一日,再往前推算,依

次订出上菠日、收蚁日、出库催青日。

(三)催青、收蚁

1.催青

将解除滞育后或人工孵化处理后的蚕种,依蚕卵胚胎各发育阶段的生

理要求和化性变化规律,给予合理的环境保护,使蚕卵胚胎按人们的愿望

顺利发育以至孵化的保护技术,称为催青。以原种为催青对象的称为原种

催青。合理的原种催青技术是提高蚕种品质,完成蚕种生产任务的关键。

①确定催青适期

确定催青适期,须以当年桑芽发育情况为主,参考本地历史资料,当

年气象预报,原种分批计划,即浸种的用种日期以及房屋设备的周转等因

素来确定。

②催青标准

③催青中应注意的三个关键时期

A、起点胚胎

2

B、戊3胚胎

C、见点时间

2.收蚁

收蚁是原蚕饲育的开始,合理与否,对蚁蚕生理和计划生产关系很大。

因此,各项处理必须周密细致,要求做到适时收蚁,防止饥饿,不伤蚁体,

收足蚁量。

①收蚁准备

收蚁前一日,应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A、温湿度

B、桑叶

C、蚕具和收蚁用具

②收蚁时间

一般早晨4-5时左右感光,收蚁在盛孵化后2~3时进行,春期在上午

8-9时收蚁,秋期在上午7-8日才收蚁为宜。

③收蚁方法

以不伤蚁体,不受饥饿,工作简便为准。一般采用桑引法和打落法。

收蚁以1-2张原种为一个收蚁区,以便分区饲育。

④调查蚁量

以催青批为单位,在大批收蚁时称取蚁蚕1-2克,烘死点数克蚁头数,

然后折合成标准克(2500头),以标准克作以后各项统计基础。

(四)饲育技术

原蚕饲育是以繁育蚕种为目的,不仅要求当代蚕生长良好,种茧品质

优良,更重要的是卵质充实,产卵量多,为次代奠定好养、优质、高产的

基础。

1.正确掌握品种性状

2.饲料管理

①桑叶的选择

②桑叶采摘

③桑叶运输及贮藏

3.给桑

4.气象调节

3

5.蚕的发育观察

(五)上簇采茧

上菠是原蚕饲育的最后一关,只有把好上菠关,才能提高结茧率、健

蛹率和减少不良卵,达到丰产丰收。

1.上族适期

一般蚕儿体躯缩短,皮肤紧张,胸部透明,头胸左右摆动,吐出丝缕

为上菠期。原蚕上族必须掌握适熟稀上的原则。

2.族中保护

上菠初期为加快营茧速度,以25℃保护为宜,待茧壳形成捉去浮蚕后

以24℃保护。防止27.2℃以上高温和22.2C以下低温及温度激变。湿度以

70%为好。

3.早采茧

①早采茧适期一般以上簇后48-72小时为范围,60小时为中心,在蚕

儿吐丝刚尽,茧壳已硬,尚未化蛹时为早采茧适期。

②早采茧方法先上先采,轻采轻放,边采边选,粒粒平铺。防止品种、

批次混杂。

四、种茧保护、检验与选择

(一)种茧保护

1.种茧保护的意义

种茧期是蚕由幼虫过渡到成虫的变态时期,特别是吐丝终了到蛹的复

眼着色阶段,是旧组织解离与新组织新生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生殖细胞

急速成长至完成的时期,而蛹期不再从外界吸取营养物质,环境因素对变

态、蛹期生命率、产卵量、卵质和次代蚕的健康性较幼虫期有更直接的影

响,因此种茧必须妥善保护。

2.种茧保护方法

①温度一般认为种茧期的保护温度以24c为标准,23-25℃为适温,

21-27℃为发蛾调节的安全温度范围。

②湿度一般以60-90%为安全湿度范围,70-85%为适湿范围,75-85%

为中心湿度。③空气蛹体的呼吸比较微弱,但随着发育进展呼吸也逐渐

旺盛,以化蛹当时为最大,适

4

以后呼吸量又不断下降,至羽化前呼吸量又逐渐增加。种茧期仍然要

重视种茧室的换气工作,保持空气新鲜。

④光线种茧期应避免强光剌激,并保持昼明夜暗的规律。

(二)种茧检验

种茧必须经过严格检验,符合品质标准规定的才能制种,种茧品质标

准因种级、品种、季节不同而异,具体参照各省、市(自治区现行蚕品种

各级蚕种繁育质量要求)。种茧调查时间上族后7-8足天进行

种茧调查方法

①收茧量调查

②公斤茧粒数调查

③健蛹率(或死笼率)

④茧质调查

⑤种茧调查规则

⑥判定规则

种茧调查,其中一项达不到标准为不合格,该饲育批(区)不能制种。

(三)种茧选择

种茧选择应在种茧调查合格后进行。将合格饲育批(区)内的薄皮茧、

薄头茧、畸形茧、病态茧(破风、胴切、绵茧),特小茧及不符合该品种性

状的茧,均应严格选除淘汰。原种个体选除率不少于入选区总收茧量的20%,

普通种不少于总收茧量的5%o

选茧方法:选茧前首先统一目光,然后根据批次先后逐馅进行,选茧要

认真细致,眼看手触鉴定,将不良茧及不符合该品种性状的个体彻底选除。

以良茧率在99%以上为合格。

(四)种茧期的发蛾调节

种茧期是发蛾调节的最后阶段,也是彻底杂交,提高蚕种质量的关键

时候。种茧期的发蛾调节极为重要,如上菠时发现对交品种上菠日差与预

定日差不符,就要主动采取措施及早进行调节。

1.蛹的发育观察

种茧期的发蛾调节工作,必须加强对蚕蛹的发育观察,合理调节温度。

从对交品种每日上族的茧中抽取50-100粒蛹,分别雌雄后放于种茧室,每

日定时观察蛹体发育情况。

5

2.调节方法

通常将发育快的品种适当降温保护,发育慢的品种适当升温。

(五)蛹体雌雄鉴别

正确鉴别雌雄蛹体是保证彻底杂交,提高蚕种质量的重要生产环节,

必须认真做好。蛹体雌雄鉴别是根据雌雄蛹体的体型及生殖腺特征。

雌雄鉴别的适期,一般在上族后春季第9天,秋季第10天复眼着色

后开始,

见苗蛾前一天结束(在允许的范围尽可能推迟)。

削茧应做到“一削二倒三轻放”防摔伤。鉴别分初鉴、复鉴,逐头过

目,轻拿轻放,鉴别错误率不超过1%。摊蛹密度以每箔雌蛹700-800头,

雄蛹800-900头为宜。雌雄鉴别后应注明标记。

五、制种技术

(一)制种型式

家蚕的制种型式有框制种、平附种和散卵三种。

(二)产附材料及蛾盒的准备

1.普通种散卵的产附材料有白布和连纸两种。蚕连纸必须标上品种名、

批次、生产期别、号码。

2.蛾盒的准备

(三)制种技术

1.家蚕的发蛾规律

家蚕的发蛾习性因系统和品种不同而异,一般中国种发蛾齐,发蛾时

刻早。日本种和欧洲种的发蛾日数长,发蛾时刻也迟。除品种因素外,发

蛾齐一与否还受环境因素影响,在适温范围内温度偏高,发蛾早而齐;温

度低则相反,同样湿度高发蛾早而齐;光线保持自然的昼明夜暗,发蛾齐

一,长明或长暗,则出现陆续发蛾现象。

2.制种程序

①以交配为中心感光一捉蛾一选蛾一交配一理对一拆对一排尿一雄

蛾管理

②以产卵为中心

投蛾一巡蛾一杀蛾一收种

6

3.制种技术

①感光

②捉蛾

③选蛾

④交配

⑤理对

⑤拆对

⑦雄蛾管理

③投蛾

⑨产卵、巡蛾

⑩杀蛾、收种

蚕种估产:

未经加工整理的蚕种称为毛种。

毛种按规定加工整理后的成品称为净种。

折净率是指调查的原种样品中,合格底板卵圈数占调查卵圈总数的百

分比。

六、微粒子病的检查

微粒子病的检查是防治微粒子病的重要措施。一般分为补正检查,预

知检查,发蛾促进检查,群体母蛾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各省

的规定:

(一)补正、预知检查

1.检查时期在卵期、催青期、养蚕、制种全过程。

2.检查技术要求

①检查批设定以收蚁区或原蚕饲育户为一个检查批。

②取样方法检查批内各项目取样最低数和取样方法见表14。

③检查

3.判定判则

补正、预知检查有微粒子的整区(户)淘汰。

(二)发蛾促进检查

方法是将各饲育批(区)中取一定数量的早熟蚕,另置小菠中营茧后,

在30℃,85%的

7

湿度中,促使早化蛹,早羽化,这样可以比大批提早2-4日发蛾,发

蛾后将蛾的腹部研磨进行镜检。如发现有微粒子感染,原原种和原种整区

淘汰,普通种可采取分段制种。

七、蚕种保护

(一)蚕种保护的重要性

蚕卵自产下后,越年卵大约经过一周呈现品种固有色,到下一年春天

孵化,春制春用种约经过10个月以上,秋制春用种也要经过6个月以上,

从卵的外表看没有显著变化。但蚕卵在这期间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环

境因素仍然影响其生命活动,必须给予合理的保护。如保护不当,会影响

蚕种质量,死卵增加,孵化不好,甚至造成次代蚕体虚弱,生命力降低,

蚕茧欠收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二)蚕种保护室的选择和安排

(三)蚕种保护的方法

蚕种保护的要领,在于通过蚕卵各期的合理保护,使蚕卵滞育期和滞

育期|后耐冷藏的累计日数大于产卵后到次年收蚁期间的日数,向生产提

供孵化齐一,蚁体健康的优质蚕种。

1.春制越年种的保护

①产卵初期的保护(产卵后约1周左右)

②夏期、早秋期的保护(6月中旬至9月中旬)

③中秋到初冬期的保护(9月中旬至1月上旬)

④冬期的保护(11月中旬至蚕种人库)

2.秋制越年种的保护

秋制越年种因未接触25℃高温保护,或接触时间过短,滞育程度低,

容易解除滞育。因此,为了加深蚕卵滞育,增加蚕卵耐冷藏能力,秋制种

必须进行人工越夏。所谓人工越夏,是指秋制种产卵后人为地给予一定时

间的夏期"高温保护过程。秋制种产卵初期和后期的保护与春制越年种相同。

(四)蚕种的冷藏技术

1.冷藏的目的

①避免早春不时的温暖,防止孵化过早,促使蚕卵孵化齐一。

8

②便于根据生产需要,随时调节养蚕日期。

③在一定胚胎发育阶段入库冷藏,可以准确预测催青后的收蚁日期,

有利于加强生产计划性。

2.冷藏的作用

越年种冷藏前期有使蚕卵胚胎继续解除滞育的作用,到后期全部解除

滞育后又对胚胎的发育起到抑制作用。

3.冷藏的方法

蚕种的冷藏方法有单式冷藏和复式冷藏两种。

4.冷藏设备

八、蚕种的人工孵化法

越年蚕卵在产下后的适当时期,给予人为的物理或化学剌激,使年内

再孵化成为不越年种的方法,称为人工孵化法。经人工孵化处理的蚕种,

称为人工孵化种。目前夏秋用蚕种,大部分是人工孵化种。人工孵化法有

很多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是盐酸孵化法。盐酸孵化法又分即时浸酸孵化

法和冷藏浸酸孵化法。

(一)即时浸酸孵化法

即时浸酸法:在产卵后的一定时间内,给越年卵以浸酸处理,停止其

滞育进程,使继续发育至孵化的方法。

I.浸酸适期

一般是产卵后保护靡度在25℃左右,经15-25小时为浸酸有效范围,

从产卵后经20小时为浸酸中心时间,卵色尚未变色时为适期。

刺激量的大小,受盐酸浓度,浸酸液温及浸酸时间三个因素的综合影

响。

越年性弱的品种,刺激量宜小;越年性强的品种刺激量宜大,杂交种

以母体为标准。一般固定盐酸比重1.075,液温46,中系5min日系5.5min

2.浸酸标准

①加温浸酸法

②常温浸酸法

(二)冷藏浸酸孵化法

冷藏浸酸孵化法:越年卵产下后保护在一定温度中,经过一定时间后,

放入冷库冷

9

藏,在经相当时间而出库浸酸的方法,是人工越冬与盐酸刺激相结合

的方法。

冷藏的作用:越年卵接触低温,促使蚕卵接触滞育。冷藏适期解除滞

育,过长则会抑制冷藏

入库适期:根据产卵后的保护温度,预定冷藏日数的长短,卵色等来

决定。冷藏40日左右在5℃下,还需冷藏则要下降至2.5℃,可延长至

60日以上。

滞育程度浅的发育不齐,可适当推迟浸酸,滞育程度深的解除滞育不

明显,发育不齐,需立即浸酸

冷藏时间长短对解除滞育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1.09247.8℃中系6min日系6.5min

浸酸的操作程序:

出库一外库保护一装笼一浸酸一脱酸一脱粒一漂洗一盐水比重选卵

一脱盐一脱水一晾干

及时浸酸后冷藏,采用浸酸后在24-25℃下保护经20-22小时发育到丙

1时冷藏于

2.5-5℃中冷藏30日左右,在24-25C下经40小时,胚胎达丁2时冷

藏于5℃中可冷藏20日。蚕种出入库均需中间温度保护2小时,冷藏浸酸

种再冷藏,在25℃下可掌握浸酸后经过20-24小时胚胎发育到丙1丙2

时经中间温度10-13℃保护约12-18小时在移入5℃中冷藏,一般不超过30

日为宜。

九、蚕种浴消整理

蚕种生产上将蚕卵进行清洗和消毒称浴消。经过消毒、比选、整理,

达到以防蚁蚕孵化时受到感染,淘汰不良卵,使蚕种规格化的目的

了解散卵和平附种的浴消程序和方法。掌握消毒和盐水比选技术。

10

本材料为复习大概,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

家蚕育种

一、育种方法

育种的理论依据是利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变异为选择提供材

料,是选择的基础。

遗传是有效选择的保证。

家蚕的经济性状往往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家蚕新品种培育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抗

病育种等。

1、系统育种又称纯系分离

系统育种是对一个原始材料(种质资源)或品种,有目的、有计划地

反复选择淘汰分

离出一些经济性状显著优良的系统而形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是育种最基本的方法。

单蛾采种,下代单蛾区饲育,使每个个体的后代形成一个系统,从中

选优去劣,经过

多代单蛾的连续选择,最后成为一个新品种。

系统育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