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内能 内能的利用(讲练)-原卷版_第1页
专题04 内能 内能的利用(讲练)-原卷版_第2页
专题04 内能 内能的利用(讲练)-原卷版_第3页
专题04 内能 内能的利用(讲练)-原卷版_第4页
专题04 内能 内能的利用(讲练)-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专题04内能内能的利用目录考情分析 2知识建构 3考点一分子热运动内能 4【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4考法01分子热运动 4考法02内能 4【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5【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6考点二比热容 9【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9【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10【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10考点三热机热值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3【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13考法01热机 13考法02热值 13考法0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4【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15【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15

考点要求课标要求命题预测分子动理论1.3.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2.1.2知道自然界和生活中简单的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主要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3.1.1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描述不同形式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3.1.2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3.3.1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3.3.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3.3.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3.5.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3.5.2从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分子动理论是常考热点。主要命题点有: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物质的扩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等。考题形式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有时也会出现在综合题中。命题情境源于教材图片、教材习题以及生活体验,考查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低。内能与内能的改变命题点主要有: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内能的改变、温度与内能以及热量的辨析,尤其是物体内能的改变出现的概率更大。命题情境源于教材或生活体验。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命题时以填空题和选择题为主,考查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改变物体内能大小的两种方式、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命题时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考查知识应用能力。比热容命题点主要有:比热容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等。探究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规律,命题时以实验题为主,考查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及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的应用,命题时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考查知识应用能力。无论考查题型怎样,命题情境多源于教材或生活体验。热机对此考点的考查题型大都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命题点有:热机工作原理、内燃机工作过程和能量转化关系等。热值与热机效率有关燃料的热值和热机效率的计算题较多,有关热机效率的计算问题经常物质的比热容结合在一起,所以,此类考题的题型多数是填空题和综合计算题。主要命题点有:热值的概念及相关计算、热机效率相关计算等。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命题点主要有: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辨别、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题型多数是填空题和选择题。

考点一分子热运动内能考法01分子热运动1.(2023·湖南益阳·中考真题)安化腊肉是益阳的传统美食之一,制作时先在鲜肉表面均匀涂上食盐,过一段时间后,肉的内部也具有了咸味。这一现象说明()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引力2.(2023·四川绵阳·中考真题)有甲、乙两个实验事实。甲: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看到金与铅相互渗入约1mm深。乙: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不易拉开。对这两个实验事实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说明固体间也能发生扩散,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甲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乙说明固体间也能发生扩散C.甲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甲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乙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考法02内能1.(2022·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雪温度低,内能小 B.岩浆温度高,内能大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 D.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2.(2022·江苏南通·中考真题)2022年6月5日上午,长征2F火箭载着带有三名宇航员的神舟十四号飞船点火升空。升空过程中,飞船外面的整流罩与大气产生强烈摩擦,以的方式产生大量热量。为保护飞船安全,整流罩必须具有极好的性,随着火箭高度的增如,大气压逐渐。最终冲出大气层,与中国空间站会合。知识概念理解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及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3)分子间存在着力和力。(1)现象表明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2)物质的三种状态与分子间有关。内能(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2)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就越大。(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和。(4)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多少叫热量。(1)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能。(2)热量是能量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1.(2022·甘肃金昌·中考题)2022年“新冠”疫情在我国多地点状发生,配戴医用口罩可以有效阻止病毒传播,使用含氯消毒剂能有效杀死病毒。已知“新冠病毒”的直径约为10-7m,原子的直径约为1n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医用口罩可以有效阻止病毒传播,是因为口罩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病毒无法通过B.微粒按照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新冠病毒—原子—质子—原子核C.喷洒过含氯消毒剂的场所会有刺鼻的气味,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病毒在空气中传播是扩散现象2.【新科技】夏季来临,瓶装水迎来销售旺季,大量废弃的塑料瓶污染环境。三位英国大学生用海藻提取物制成可食用薄膜,将水封装在薄膜中做成“水球”——Ooho,可直接吞服解渴,如图所示。图中薄膜没有破裂是因为()A.薄膜的分子间有引力 B.薄膜的分子间有斥力C.薄膜的分子静止不动 D.薄膜的分子间没有空隙3.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蜜蜂吸食花蜜,表明()A.分子间有斥力 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是运动的4.石墨烯散热膜是一种新型的“高导热”材料,智能手机常用它散热。关于智能手机及其利用石墨烯散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处于关机的状态时,它的内能为0JB.石墨烯散热膜是利用做功的方式给手机降温C.带着手机跑步,跑步的速度越大,手机的内能越大D.石墨烯散热膜从温度较高的手机芯片吸收热量后,再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手机外壳5.(2023·辽宁营口·中考真题)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气体膨胀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D.热传递过程中,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6.(多选题)(2023·牡丹江·中考题)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 B.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烧水C.古人钻木取火 D.冬天常用双手摩擦取暖7.如图甲,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发现装热水的杯子变红的速度更快,这说明了分子的运动跟有关。如图乙,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8.【新科技】2023年12月20日,青岛降大雪,而在S217朱诸线部分路段,却不见结冰。这是岛城在省内首次应用“地温自融冰技术”,路面下铺设无机热管,利用无机热管吸取地热并将热量传送到道路表面,从而融化道路上的积雪。积雪熔化过程要热量,利用地热是靠方式改变内能。9.装修房屋时,如果选用不环保的材料会闻到对人体有害的刺激性气味。材料散发出刺激性气味是现象,说明了。这种现象在夏天特别明显,原因是,所以我们要选用优质环保的材料进行装修。10.(2022·贵州安顺·中考真题)新冠病毒疫情期间,科学家为了说明戴口罩防护的重要性,拍下打喷嚏的照片。如图,打喷嚏喷出的数万个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小液滴,喷出距离最远可达8米,大量病毒随小液滴传播开来。有人认为喷出的小液滴向四周飞散是扩散现象。你认为这种看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11.(2021·广东·中考真题)固态、液态和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如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乙表示物质的态,该物质由图甲状态变为图乙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12.(2022·山东济南·中考真题)图甲所示的实验常用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但小亮觉得也可能是大气压力把两块铅柱挤压在一起使之难以分开,于是他想在真空罩内重做这个实验,如图乙所示。当逐渐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时,若两块铅柱被重物拉开了,则说明两块铅柱难以分开是因为它们受到了的作用;若两块铅柱仍然没有被重物拉开,则说明它们难以分开是因为它们受到了的作用。13.(2021·北京·统考中考真题)为了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小明在实验室用两个紧压在一起的铅柱做实验,如图所示,铅柱A和铅柱B所受的重力均为2N,两个铅柱接触面的面积为3cm2,当悬挂重物所受的重力为20N时,两个铅柱没有被拉开。于是,小明认为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小华观测到该实验室的大气压为1×105Pa,于是她认为两个铅柱之所以没被拉开,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判断小明做的铅柱实验能否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请写出计算、推理过程和结论。14.【学科综合】芯片是电子设备的核心组件,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1)某光刻机通过极紫外光照射镂空的集成电路模板,经过透镜组后在硅晶圆表面的光刻胶上刻出缩小的电路图案。该透镜组相当于一个透镜,极紫外光在制成透镜的玻璃内沿(填“直线”或“曲线”)传播,集成电路模板到透镜的距离(填“大于”或“小于”)硅晶圆到透镜的距离。(2)为防止芯片工作时温度过高,常用散热片将热量散失到环境中,这是通过(“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芯片的内能。一般情况下,物体颜色越深,热辐射散热能力越强,故散热片的颜色多为(填“黑”或“白”)色。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可能有上百亿个晶体管,晶体管的空间尺度(填“大于”或“小于”)原子的空间尺度。考点二比热容1.(2023·牡丹江·中考真题)小明家的热水器装有50kg水,将水由20℃加热到60℃,水需要吸收的热量是J。小明用去一部分水,热水器中水的比热容(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2.(2023·湖南常德·中考真题)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根据表中数据和生活现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水4.2×103铝0.88×103煤油、冰2.1×103铁、钢0.46×103砂石约0.92×103铜0.39×103A.不同种类的物质,比热容一定不同B.比热容与物质物质的状态无关C.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的末温更低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3.(2023·辽宁鞍山·中考题)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A、B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同时测量并记录A、B的温度;(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安装;(2)实验时,选取相同、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加热时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方式来增大液体内能的;(3)此实验通过(选填“液体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4)加热一段时间后,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5)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液体(选填“A”或“B”)更适合作为家中“暖气”中输运能量的介质。4.(2022·枣庄·中考题)太阳能是21世纪重点开发利用的能源之一,如今太阳能热水器已走进千家万户。如图所示,某家庭太阳能热水器阳光照射时,平均每小时吸收的太阳能,若热水器吸收8h的太阳能,可以使质量为100kg的水温度升高50oC。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q=3.5×107J/m3。求:(1)水吸收的热量;(2)该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3)若这些水吸收的热量由天然气来提供,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需要多少m3的天然气。知识概念理解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2)公式:________(3)单位:_______(4)物理意义:表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本领)的大小。(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与物质的质量、吸收的热量、温度的变化关。(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应用比较多。热量的计算(1)物质吸热时,热量的计算:Q吸=(2)物质放热时,热量的计算:Q放=Q吸、Q放分别表示吸收放出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升高或降低的温度).1.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小,而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

)A.水的内能多,沙石的内能少 B.水的导热性好,沙石的导热性差C.水的比热容大,沙石的比热容小 D.水吸收的热量多,沙石吸收的热量少2.如图甲所示是一台储能式电暖器,其工作时先通电加热内部的蓄热砖,让蓄热砖达到高温,然后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长时间对外放热,其内部结图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蓄热砖应具有较小的比热容B.蓄热砖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对周围物体放热C.减小蓄热砖的质量有利于存储更多的能量D.放热过程中蓄热砖含有的热量逐渐减少3.下列与比热容有关的生活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小B.汽车发动机常用水做冷却剂C.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D.“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我国沿海地区的生活写照4.(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对成都的赞誉。漫步在成都的这段“寻香道”,观花赏水,令人心旷神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闻到花香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B.溪水的温度高低取决于水流的速度C.阳光下湖水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 D.阳光下的石板温度升高,其比热容增大5.(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其加热,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分别测量它们的温度,并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

A.a液体比热容小B.b液体是水C.0~3min内a液体吸收的热量少D.升高相同的温度时,b液体吸收的热量少6.(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以下过程不发生物态变化,初温相同的两块金属甲、乙吸收了相同热量,甲的末温比乙的低,那么初温相同的甲、乙放出相同热量()A.甲的末温比乙的低,但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B.甲的末温比乙的高,但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C.甲的末温比乙的高,且可以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D.无法判断甲、乙的末温哪一个高,且无法判断甲、乙比热容哪一个大7.质量相同的铜和铅吸收的相同的热量时,铜比铅的温度升高得(选填“多”或“少”);质量相同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是(选填“铜”或“铅”)。已知c铜=0.39×103J/(kg·℃),c铅=0.13×103J/(kg·℃).8.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而莫斯科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如图为伦敦或莫斯科各月份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图,具体未知,请结合比热容知识推断甲代表的地区是,简述理由:。9.【学科综合】食物也是一种“燃料”,释放化学能的过程不断地发生在人体内,提供细胞组织所需的能量。人体摄入的能量(营养师常称之为热量)过多或过少,都有损于健康。(1)某种油炸食品,每100g可提供的能量约为1.26×106J,假设这些能量全部被质量为5kg、温度为的水吸收,可使这些水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c水=4.2×1(2)如果上述这些能量全部用于克服重力做功,则能把多少千克的物体提升10m?(g取10N/kg)10.在比较水和酒精的比热容大小实验中,用图甲所示的两套相同的装置对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进行加热,得到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2)装置中用相同加热器进行加热,目的是为了方便控制在相同的时间内两种液体相同。根据图乙,可以判断的比热容大;(3)比较20s和40s两时刻,容器中水的内能较大的时刻是s;(4)加热到40s时,酒精的温度不再升高,其原因是;(5)电加热器释放的热量不能全部被加热的液体吸收,理由是。考点三热机热值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考法01热机1.(2023·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下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示意图。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A

B

C

D

2.(2023·黑龙江·中考真题)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为3000r/min,则该汽油机每分钟做功次。如果完全燃烧500g汽油放出的热量是J。(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考法02热值1.(2022·贵州铜仁·统考中考真题)全球汽车保有量在迅速增长,截止2011年,全球处于使用状态的汽车数量已突破10亿辆。设汽车的燃油为汽油,每辆汽车每年耗油约2.1t,若不计热量损失,这些燃料完全燃烧可供1×106kg的水温度升高℃;汽车内燃机的效率平均值取30%,如果能把内燃机的效率提高1%,全球每年可以节约kg燃油,从而减小全球的碳排放,为环保作出贡献。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2.(2022·辽宁·统考中考真题)新能源汽车正逐步取代传统燃油车。如图是一款无人驾驶智能电动车。电动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1.2×105Pa,车胎与地面接触总面积为1000cm2,最高时速可达180km/h,此时车的功率为90kW。(q汽油=4.6×107J/kg,g取10N/kg)。求:(1)电动车的质量;(2)若电动车以最高时速在平直公路上进行测试,匀速行驶时所受的阻力;(3)在(2)的条件下,车的电动机效率为90%,匀速行驶4.6km,消耗的电能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千克的汽油所释放的能量。考法03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2023·成都·中考真题)2023年5月1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如图所示。在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重力势能增大B.“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动能保持不变C.“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机械能不变D.“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2.(2023·内蒙呼和浩特·中考题)人类文明,一脉相传。从远古的水磨,到今天的水电站,都是人类对水能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如图所示,图甲是远古的水磨,流水冲击水轮,水轮转动,去汲水、碾谷、磨面;图乙是今天的水电站,流水冲击水轮,带动发电机发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轮是人类把水能转化成水轮动能的装置B.流水冲击水轮,带动发电机发电,减少的水能等于发电机产生的电能C.右图中的拦河大坝,起到了提高水重力势能的效果D.流水通过水轮后,其机械能减小知识概念理解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和排气四个冲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次,飞轮转动周,对外做功次。压缩冲程把机械能转化为能;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能。热值(1)把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2)公式:q=____q=EQ\F(Q放,V)(气体)(3)单位:(J/kg)。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热机的效率(1)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2)公式:(3)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热机效率总小于1。能量的转化与转移(1)各种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的。(2)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到其他物体。(3)能量守恒: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1.小明利用如图甲、乙所示的装置,探究改变物体的内能和热机工作原理的两个演示实验。关于这两个实验的操作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塞子冲出前,烧瓶和试管内气体内能增加的方式不相同B.塞子冲出时,烧瓶和试管内气体的温度均降低C.乙图中水蒸气推动瓶塞过程与热机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D.酒精灯里面酒精燃烧的过程中,酒精的热值变小2.【新情境】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着汤洪波、江新林和唐胜杰3名航天员的神舟17号飞船,由“神箭”长征2F火箭顺利发射升空,直奔天宫空间站而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征二号F火箭采用燃料的热值很大B.在燃料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C.在火箭发射时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D.火箭属于热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关于燃料及其热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没有燃烧的燃料,热值等于零B.燃料完全燃烧时,它的热值最大C.燃料的热值与质量和燃烧状态无关D.燃料燃烧时温度越高,放出的热量越多4.汽车是现代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如图甲、乙分别是某汽油机的某冲程及能量流向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是压缩冲程,活塞对气缸内的气体做功,气体的温度升高B.由乙图可知该汽油机的效率是30%C.汽车尾气中的“汽油味”越浓燃料燃烧得越不充分,这会降低燃料的热值D.为节能冬天汽车都会利用尾气中的余热给车内供暖,该举措大大提高了燃料的热值5.汽车的发动机大多数是内燃机,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下列关于热机和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机排出的尾气没有内能 B.热机的效率能达到100%C.热机的大量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 D.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6.为实现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东风汽车集团研发了一款新型汽车。与某款汽车同样油耗和使用条件下,发动机工作时,尾气中“汽油味”明显降低,动力更强劲。如图为其发动机某一冲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尾气中“汽油味”降低,是因为汽油在汽缸中燃烧比较完全B.该冲程为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汽油在汽缸内完全燃烧,发动机效率可达100%D.该发动机减少了碳排放,有利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7.小美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以下实验:甲、乙两烧杯各装100g水,用酒精灯加热甲烧杯,煤油灯加热乙烧杯,直至杯内水沸腾1分钟即熄灭该灯,测得消耗酒精4g、煤油2.5g。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水温与加热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若水沸腾前质量不改变,同一杯水沸腾前后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q酒精=3.0×107J/kg,q煤油=4.6×107J/kg,c水=4.2×103J/(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甲杯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更多B.前3分钟,乙杯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为3.36C.消耗的煤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15×1D.酒精灯加热的效率为28%8.(2023·济南·中考真题)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汽车发动机的主要部分是汽油机,是把汽油燃烧放出的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汽油机工作时,克服摩擦消耗的能量、机械传热损失的能量以及废气排出带走的能量,都不能再自动地用来驱动汽车,这是由于能量转化具有,而我们所能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所以需要节约能源。9.2023年5月30日,在酒泉基地发射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升空过程中,燃料舱内的液态氢的热值(选填“变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