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地理二轮突破复习热力环流原理与风的形成_第1页
2025届新高考地理二轮突破复习热力环流原理与风的形成_第2页
2025届新高考地理二轮突破复习热力环流原理与风的形成_第3页
2025届新高考地理二轮突破复习热力环流原理与风的形成_第4页
2025届新高考地理二轮突破复习热力环流原理与风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地理二轮突破复习热力环流原理与风的形成看视频,回答问题。情境导入1、海陆风是怎么形成的?

2、海陆风威力大吗?

3、海陆风会带来什么影响?热力环流原理必备知识01下垫面冷热不均气流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气流水平运动气压值B>A>C>D“冷热不均”是根本原因!热力性质差异!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C(2022·全国乙卷,9~11)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1.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链接高考01先找南风再找东北风东南风西北风(2022·全国乙卷,9~11)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海风在午后最明显D2.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陆风在日出前最明显

西北风

(2022·全国乙卷,9~11)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B3.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海陆风是近地面的环流,随海拔升高海陆风减弱;海拔1000米的风已经高过丘陵地区,为背景风;图中显示,该地区一天中的背景风都是偏北风,且风力都偏小;所以气压场是北高南低,梯度小。1.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的季节变化幅度,总体上(

) A.北方大于南方

B.北方春夏大于秋冬

C.南方大于北方

D.南方夏秋大于冬春

(2023·福建泉州二模)热岛效应强度指的是城区气温和郊区气温的差值,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下表为我国四个城市季节平均和年平均热岛效应强度。据此完成1~3题。表(单位:℃)城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年平均长春市0.710.880.931.300.96北京市0.900.711.131.511.06武汉市0.740.851.260.920.91广州市0.650.750.880.840.78

迁移应用01A幅度0.23幅度0.590.170.370.130.19城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年平均长春市0.710.880.931.300.96北京市0.900.711.131.511.06武汉市0.740.851.260.920.91广州市0.650.750.880.840.782.冬季南北方热岛效应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北方(

) ①天气晴朗,近地面大气升温快②降雪多,近地面降温快

③取暖设施排放热量

④气压高,风力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B(2023·福建泉州二模)热岛效应强度指的是城区气温和郊区气温的差值,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下表为我国四个城市季节平均和年平均热岛效应强度。据此完成1~3题。表(单位:℃)北方热岛效应强度大3.与其他城市相比,导致武汉夏季热岛效应强度昼夜差异较小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势起伏

C.水域面积 D.植被状况

C城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年平均长春市0.710.880.931.300.96北京市0.900.711.131.511.06武汉市0.740.851.260.920.91广州市0.650.750.880.840.78(2023·福建泉州二模)热岛效应强度指的是城区气温和郊区气温的差值,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下表为我国四个城市季节平均和年平均热岛效应强度。据此完成1~3题。表(单位:℃)(2023·广东佛山高三一模)大理洱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区,海拔差异悬殊。受局地环流等因素影响,从下关进入洱海南部的西南风发生偏转形成气旋式环流,下图为大理局部区域地形及气旋式环流图。据此完成4~5题。4.该气旋式环流多形成于(

) A.日出后 B.正午时分 C.日落后 D.傍晚时分C5.洱海南部气旋式环流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①谷风和湖风叠加②山风和陆风叠加

③周边山脉的阻挡④准静止锋的控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B01.西南风进入02.受山脉阻挡,山风、陆风叠加,向东偏转03.受山脉阻挡,山风、陆风叠加,向西偏转1.风向的判定必备知识022.影响风速的因素3.风的影响/v?pd=wisenatural&vid=4166616910913443677看视频,回答问题。1、风力大小划分为哪些等级?

2、大风天气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3、如何防范大风灾害?2.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层强烈对流的原因有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②云顶长波辐射,

冷却剧烈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④云顶水汽蒸发,冷却剧烈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分布是(

)(2023·1月浙江卷,24~25)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完成1~2题。

链接高考02DA.①B.②C.③D.④A近地面西北风高空偏西风热(全国Ⅰ卷,4~6)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3~5题。3.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Ⅱ的是(

)A.①B.②C.③D.④B4.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③以高层建筑为主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A5.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A.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 C.秋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D冬季防风夏季通风夏季通风夏季通风夏季通风夏季通风2.2019年澳大利亚西北部(

) A.冬夏季风均偏强

B.冬季风偏弱,夏季风偏强 C.冬夏季风均偏弱

D.冬季风偏强,夏季风偏弱1.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季风风向为(

) ①偏西风为夏季风②偏东风为夏季风

③偏西风为冬季风④偏东风为冬季风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023·广东东莞高三一模)澳大利亚季风指数为850hPa纬向风在西北部(110°E~130°E,5°S~15°S)范围内的区域平均。2019年2月5日,澳大利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