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2_第1页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2_第2页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2_第3页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2_第4页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响水中学2022~2023学年度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周婷考生注意:1.本试题共8页。2.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文学艺术是审美意识形态,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真正的艺术精品都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反应生活的本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总书记的讲话,对文艺与真善美的必然联系,对文艺传递真善美的重要作用做了全面阐述,深刻揭示了文艺的特性和文艺的核心本质与功能。艺术美作为人的创造,细加分析,我们就会看到它实际上是由作品的情、意、象所蕴涵和传达的真、善、美而显示自身的价值。文学艺术形象总寄托和表现一定的思想和情感。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通过形象“把自己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别人”。我国古代典籍《尚书·尧典》所说的“诗言志”,“志”在古代也包含思想与情感的意思。艺术中表现的思想情感,一般地说,主流都是向善的,是有益于使人类变得更善良、更美好、更崇高、更进步的思想情感。真与善,只有通过美的艺术形象的表现才能格外感人,格外使人动心,使人受到春雨润物般的熏陶和感染。这是文艺胜于、区别于哲学或伦理著作的所在。正是情真、意善、象美的统一,形成文学艺术形象的特点及其审美心理机制,使读者和观众产生美的愉悦感。对于文学艺术在道德伦理方面的熏陶和教育作用,前人也有过许多的论述。我国古代的《毛诗序》论到诗歌的作用时就说:“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很多外国作家也都认识到这一点,古希腊时期的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在其剧本《蛙》中,就借埃斯库罗斯之口提出:“教训孩子的是老师,教训成人的是诗人。”雨果也说:“为艺术而艺术固然美,但为进步而艺术则更加美。”文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所起的“化人”的功能,也即道德熏陶和教育的功能。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文艺与时代的关系都跟文艺的真善美密切相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在当今时代,文艺必须反映这个时代的真、体现这个时代的善、创造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美。我们的文艺家必须看到现实生活中主导的光明面,表现光明必将战胜黑暗;必须看到社会中善的精神的主导作用,表现善必将战胜恶;必须帮助人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自然中的美、人们心灵中的美,并通过典型的集中、概括,创造出比现实生活更高更理想的美。(摘自杭迪《习近平: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材料二:新时代的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论述对新时代文学做出了全方位的展望和期待,而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对崇高风格的重倡与张扬。古罗马时期的郎加纳斯,是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深度论述崇高风格的文论家。他认为崇高首先表现为一种大美或壮美,这种美来自主客观的融合:大自然中的崇高事物使人感受到宏大与超迈;人生来就有向往崇高事物的天性,加上自然界的崇高事物对人的潜移默化,使人逐渐养成向往崇高的审美理想和热爱崇高的审美情趣,培育出由丰富的思想和激动的感情所形成的伟大心灵。在郎加纳斯看来,“崇高”的基本内涵,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就文学而言,崇高之美是通过文学风格体现出来的,即崇高风格。郎加纳斯的崇高美学阐发了文艺的普遍规律,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风格有着久远的传承。庄子散文的崇高风格基于其哲学的滋养,他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通过自然万物的宏大形象以传达理想精神的崇高风格。屈原的诗歌充分展现了崇高风格的美学魅力,折射出屈原对“美政”理想的执著追求,对国之衰微、民之疾苦的沉痛忧患。司马迁曾言“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也回应了郎加纳斯的观点:言辞的伟大来自思想的深邃。杜甫诗歌亦具崇高之美,诚如刘熙戴所论“杜诗高、大、深俱不可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诗的崇高之美,不惟来自对大自然阔大形象的捕捉与抒写,更来自对人生理想的追寻和对国运沉沦的忧愤。杜诗无疑诠释了崇高美学的根本特征: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崇高美学在当代文学的演进中不仅失去了主导地位,而且似乎越来越变成了“禁区”。新时期以来理论者虽然“成功”解构了革命英雄主义崇高美学,但并没有提供一种能够适应时代诉求的震撼人心的崇高美学。理论者从中国传统的作品中汲取英雄主义元素,并让人物经历古代或现当代事件,将其组构为“新的”崇高美学,这样的美学不可能蕴蓄思想的深度与博大,更不可能是作家“伟大心灵的回声”,所以,这样的美学是伪崇高美学。商品意识形态主导下的文学更与崇高美学无关,郎加纳斯指出,一个作家如果被金钱和享乐的贪求所腐蚀,“他们灵魂中一切崇高的东西渐渐褪色,枯萎,以至于不值一顾”。当崇高美学丧失,各种文学的“丑书”便出笼,当代文学的不良倾向到了不能不扭转的时刻。(摘自安涛《新时代文学呼唤崇高风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艺术作品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都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B.文艺作品通过美的艺术形象传递真与善,这是文艺作品区别于哲学或伦理著作的主要表现。C.在西方美学史上,郎加纳斯对崇高美学的论述既是最早的,也是最深刻的,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D.郎加纳斯认为,大自然中的崇高事物对人潜移默化,因而决定着人们向往、热爱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情趣。2.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主要采用引证法来论证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的观点,材料二则运用了引用、举例等论证方法论述文学艺术追求崇高风格。B.杜甫诗歌崇高之美源于自然形象、人生理想、家国情怀融合,清代刘熙载评价杜诗“高、大、深俱不可及”。C.材料二第二段连续列举庄子散文、屈原诗歌、司马迁史传和杜甫诗歌四个例子,分析了中华文化中崇高风格的久远传承。D.材料二第三段由正面论述转向对不良倾向的批评,集中批判了伪崇高美学和拜金主义等所催生的文学“丑书”。3.“真正的艺术精品都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下列对“真善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真”是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文学既重视反映生活真实,又强调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反应生活的本质。B.“求善”是文学艺术的主要目的之一,文学创作必须看到社会中善的精神的主导作用,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C.在艺术创作中,“真与善”,只有通过美的艺术形象的表现才能格外感人,格外使人动心,所以“情真、意善、象美”三者,“象美”最为重要。D.解构者企望摘取、组构英雄主义崇高美学元素而创造“新的”美学,因其缺少思想的深度与博大,恰恰无法体现“崇高之美”。4.两则材料画横线的句子都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试分析其作用的不同之处。5.文中说“当崇高美学丧失,各种文学的‘丑书’便出笼,当代文学的不良倾向到了不能不扭转的时刻”“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工程师”,请结合材料谈谈,文艺工作者应该如何践行自己的使命与担当。(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桥边的老人【美】海明威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②的岔路上有卡车。”“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③。”我告诉他。“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鸽笼没锁上吧?”我问。“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注】①埃布罗河:西班牙境内最长的一条河。②托尔托萨:西班牙塔拉戈纳省城市。③巴塞罗那:西班牙最大的海港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谈到家乡的时候,老人“露出笑容”“高兴起来,微笑了”,表现出老人的朴实、憨厚,以及对家园充满热爱。B.从“我”的“劝离”与老人的“不动”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老人难以动身的原因只是体力不支和对家园的留恋之情。C.这篇文章通过“我”与老人的谈话以及“我”多次催促老人离开等细节可以看出,“我”既同情老人又厌恶战争。D.通过老人不断重复同样内容的质朴语言,表现出一个既不懂政治又不懂战争,一个最普通的人在战争时的心态。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我”凝视着浮桥,寻思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并且一直期待着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爆发,表明“我”既因贪恋战争而期待战争快点到来又厌恶战争的残酷。B.“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尘土中坐了下去”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在人们竞相逃命之际,一个朴实、憨厚,善良的老人形象。C.本文作者主要描写了两个人物,桥边的老人和“我”。这种角度给了读者一种“亲历”的感觉,仿佛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一个真实的特写,可以增加一些真实感和亲切感。D.本文旨在反映战争的罪恶,既有战争场面的正面描写,又通过一个年老孤苦的老人流离失所、外出逃难的遭遇,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8.文章开篇描写车和人“涌过桥去”的场景,有什么作用?9.海明威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他认为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结合这一观点,请指出文中画线的语句里所隐藏的语言和情感内涵。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符,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摘编自《战国策·秦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B.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C.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D.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阳,地名,居于韩、魏之间,因其在太行山以北、黄河以南,故名南阳。B.从事,文中是行事、办事之意,现在多指将某类事情当作职业一般去做。C.桀纣,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中国商代最后一位君主。相传都是暴君,后泛指暴君。D.“韩自知亡三川”中“亡”指丢失、失去,与《过秦论》中“秦无亡矢遗镞之费”的“亡”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惠王确定攻击目标,听取臣子建议。张仪主张伐韩,司马错主张伐蜀,二人针锋相对,各陈已见。B.张仪认为蜀地太过偏远,民属野蛮落后之民,即便是出征成功,对于成就威名、增强国力并无实效。C.在尽心辅佐惠王成就大业上,司马错和张仪的目标一致,但对进攻蜀国的利弊分析这两人大相径庭。D.秦惠王最终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并派遣他出兵伐蜀,秦国因此更加强大富庶,诸侯不敢再轻视秦国。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②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14.张仪与司马错的主张听来都有道理,实则高下有别。两人的主张优劣何在?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岳阳楼①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注】①元和十四年春,白居易自江州赴任忠州,途经岳阳时写下此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漫漫”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岳阳楼下洞庭湖水的无边无际。B.颔联写诗人登楼所见洞庭湖无边春景,草木之绿绵延湖岸,诗人眺望夕阳下景色,不由想到了故都长安。C.尾联说如此美景可以画成图画,张挂在豪华的大厅里供贵人们欣赏,在夸赞美景的同时,含蓄流露出对贵人的牵挂与祝愿之意。D.本诗为登楼抒怀之作,诗人在登楼远望中,寓情于景,表达出内心复杂的情感。16.本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之意。(2)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描写苏轼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3)《过秦论》中,“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4)《将进酒》中,李白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于貌似消极的表象中透露出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愿望,表现了诗人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王泽山院士长期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他建立了发射装药理论,发明了低温感技术,研究和开发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理论和综合处理技术,是我国著名的火炸药专家。在王泽山看来,只要国家需要,任何专业都可以光焰四射。19岁上大学时,他①________选择了冷门的“火炸药”专业,选择研究方向时,他没有跟风去追逐前沿材料设计,而是选择了装药设计。王泽山为人低调谦和,但在专业领城的竞争中,他总是②________,抢占制高点。在日常的科研中,他从不一味跟踪、模仿国外的理论和成果,他总是能打破科研上的惯性思维,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突破点,发觉不引人注意的现象和细节,为一筹莫展的难题提供③________的解决方法,而这也正是他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是什么成就王泽山院士?正是60多年全心投入火炸药研究的执着,正是始终如一的自强不息与创新追求,正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痴心不改。惟其如此,才使我国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