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四川省凉山木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考试时间共6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卷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朝时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周朝时,已慢慢发展为八个节气。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的发展完善反映了A.小农经济逐步取代奴隶经济 B.农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C.中国的农业技术领先于世界 D.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形成2.西周时期家庭财产方面更多是以宗族为主,强调宗族利益,但是到了秦汉时期更多强调的是个人家庭财产的私有,更注重家庭的利益。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铁器牛耕技术的发展 B.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C.工商食官制的打破 D.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3.灌溉技术的发展对于农业的促进非常巨大,如果遇到大规模雨涝天气,田间大量积水并且地势低洼,沟渠无用,此时利用下面哪个工具排水更为便捷A.水排 B.翻车 C.筒车 D.耧车4.晁错复说上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材料反映了A.农业生产过于落后 B.贪污腐败现象严重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统治危机已经四伏5.公元前104年,大司农系统扩大了组织机构,除增加了太仓、均输等五令丞和斡官、铁市两长丞作为属官外,还有地方上以往隶属于郡国的主管仓库、农桑、水利等六十五官长丞,都被划归大司农直接管辖。这一改变主要有助于A.封建商品经济的有序发展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巩固大一统C.抑制商业的发展巩固小农经济 D.调节商品的流通平抑市场价格6.黄初二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人间巧伪渐多,竞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也。材料主要反映了A.农业生产力大幅下降 B.商品经济正逐渐瓦解C.货币的流通作用减小 D.人们的道德水准下滑7.图1和图2主要反映了A.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B.统治重心的逐步南移C.藩镇割据的日益强化 D.封建社会走向了顶峰8.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牧民大量转化为个体农户,但与同期的中原汉族个体农户相比,虽然播种面积更大但是总产量却更低。为此,农业专家贾思勰反复强调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要精耕细作。这表明均田制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B.小农经济模式不适合南北朝时期C.人地矛盾尖锐导致耕作模式改变 D.精耕细作有利于实现农业收益的扩大9.“唐政府改革征税制度,不以户籍及其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明洪武年间,政府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编制鱼鳞图册,地籍与户籍彼此独立。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使身丁税与户籍相分离。”以上这些改革A.有利于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 B.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C.使农民人身依附关系逐步减弱 D.有利于加强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10.宋代以来“苏湖(常)熟,天下足”之谚的广泛流传……明代中叶这种情况发生改变,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这一现象表明了A.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的衰退 B.农村地区经济结构缓慢转变C.“苏湖”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苏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11.太湖地区的农业在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南宋时期有了快速的发展,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B.粮食种子得到了改良C.政府进行了有效的改革 D.黄河流域人口的南迁12.康乾盛世时,江南苏州等地,雇主经常会宴请雇工,并且还会逐步提高薪金待遇,这一情况反映了A.江南苏州地区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D.苏州地区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13.在乾隆嘉庆时期,中国江南地区的手工业者经过自己的努力赚取大量财富后,往往会购买大量土地以及通过捐买获得官职,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受传统社会结构影响 B.农业经营方式的落后C.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14.时期迁出他乡种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出国从事工商业1820~1849年2929001850~1879年72154981880~1911年1560118381912~1939年473077396表1说明了A.本地区人口总数逐步增加 B.到城镇做工或经营的增多C.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加剧 D.各地土地大量荒芜15.1872年,大买办唐廷枢等人进入轮船招商局后,招商局表现十分英勇,在十多年时间里,在长江流域全面打败英美公司;1884年,招商局被国有化后,“中国水域轮船航运业的统治地位很快消失了”。以上材料反映了A.大买办会加速中国的近代化速度 B.企业的独立化经营受到政府制约C.国家长期主导有助于推进近代化 D.封建官僚与大买办利益纠纷严重16.19世纪70、80年代以后,四川成都的集市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洋布、洋纱、西洋钟等洋货,这种状况表明A.成都地区近代工业发展迅速 B.成都地区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成都成为对外通商口岸 D.17.1946年,国民政府将原日本及汉奸势力在中国开办的面粉厂、纺织厂、卷烟厂等厂矿合并,成立相应的国有的企业公司,而且不允许私人商人赎买。这一做法反映了此时期A.国民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加强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C.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的困境 D.国家开始对工业实行统制经营18.从1949年到197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国家的支持下,在五十年代开办农机学校并兴建农机制造厂,六七十年代又从欧洲日本引入化肥生产设备。四川地区农机、化肥使用面积明显提高。这反映出A.重视农业建设并有所成果 B.国民经济侧重农业发展C.农业技术完全依赖国外 D.农民个人收入显著提高19.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我国在纺织、面粉、酿造、住房等方面的投资比重不断减少,人民生活虽有所改善,但是改善幅度不大,这表明了这一时期我国A.国民经济结构基本平衡 B.城市化进程趋于放慢C.致力于实现国家工业化 D.整体投资规模逐步缩小20.1960年以后,中国城镇人口大幅度减少,国家财政支出降低,大量的城镇人口重新转为农村人口,这表明A.国家的工业化已经实现 B.中央对“左”倾错误的调整C.苏联农业改革的影响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21.1982年的四川地区的粮食播种面积相比较于1974年有所下降,而油料作物、桑树果树、烟草种植面积却不断扩大,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 B.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C.国家取消了统购统销政策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22.近代以来,外来事物大大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服装方面更是如此,下面哪些时期外来服装成为当时的时尚A.新中国成立初期 B.抗日战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3.《民报》刚刚发行时,每期只销3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23000份,最多时销达3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A.同盟会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B.《民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普通民众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D.国人所办的报纸逐步打破了外国的垄断24.四川成都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产地,同时也是重要的丝绸交易市场,上海也是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心,在1885年的时候两地市场价格的浮动基本上实现了同步。对上述现象起到关键作用的是A.轮船航运业的发展 B.大众报业的发展C.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D.电报业的发展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25题32分,26题20分,共52分)25.(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经济结构的变动通常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荣毅仁,从20世纪30年代起即投身于民族工业,成为中国拥有20多家纺织、印染、面粉和机械工厂的荣氏企业代表。新中国建立前后的许多重要时刻,荣毅仁都对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让申新各厂的纱锭迅速转动起来支援国民经济的恢复;抗美援朝时积极捐献飞机、大炮支援前线……1957年1月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受毛主席委托专程到上海为荣毅仁“助选”,他也顺应民心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国门开放之初,荣毅仁创办“中信”公司,被邓小平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荣毅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通过海外亲友的帮助,为我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做了大量工作。材料四:家庭承包责任制被广泛推广,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迅速提高。……1982年到1986年,党中央相继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减免农业税,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激活了长期被压抑的农村生产力。1982年《宪法》废除人民公社,重建乡村基层治理体系。……“1998年通过的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此再次予以确认。请回答:读材料一图片,回答材料一图一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6分)读材料二图片请列出材料二中的五种经济成分?(10分)荣毅仁的企业发展中,在不同的阶段他可以巧妙地利用哪些有利的条件?(10分)据材料四,概括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美贸易自从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就开始出现大幅度增长,到1918年中美贸易所占中国贸易比重增加到了12.77%。随着日本同中国签订“二十一条”以及“青岛惨案”、“九·一八事件”的发生,促使了中美之间各方面的关系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了1932年的时候中美贸易更是居于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的第一位。——沈聂林《民国时期的中美贸易分析》材料二中国人喜欢美国制造的飞机、计算机、电子产品、电讯设备和石油钻探工具,这些产品以质量优异和经久耐用而享誉全球。美国进口大量的中国纺织品、服装、石油产品、各类手工工具、家用器具、药剂、家具、古董和艺术品。1981年,中美贸易跃居55亿美元的顶峰,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及美国外贸总额的3%。在1972年到1983年之间,中国对美贸易始终保持着逆差,累计赤字77亿美元。……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采取的保护主义和限制美国高科技出口的做法让中国人不高兴。作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中国受美国进出口银行一些规定的限制,如不得获得超出五千万美元的借贷。而且,中国还不享受一般特惠制的免税待遇。此外,美国关于商品『产地国』的原则,使中国感到受到歧视,美国对在华投资的拘谨态度也令中国方面失望。——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贸易自1911年以来快速增长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2年至1983年间中美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2分)

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本卷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5BABCB610CADCB1115DAABB1620DAACB2124BAAD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25题20分,26题20分,27题12分共52分)25.(32分)(1)特征: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分)影响: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3分)(2)①自然经济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③洋务企业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⑤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0分)(3)国民政府前期:“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4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4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2分)(4)主要内容:经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乡镇企业、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减免农业税。政治:废除人民公社,重建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改革。(6分)2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