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毕业学业考试仿真试题-2_第1页
中考语文毕业学业考试仿真试题-2_第2页
中考语文毕业学业考试仿真试题-2_第3页
中考语文毕业学业考试仿真试题-2_第4页
中考语文毕业学业考试仿真试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毕业学业考试仿真试题(二)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2.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1),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2)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4)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5)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6)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这两句是:“,”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是:,。2.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题目。(4分)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山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给你留下难忘记忆的,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留意田间小路,也许是仰望当空皓月,也许是缔听枝头蝉鸣。自然的美妙让你流恋忘返,心醉神迷。⑴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①万顷()②皓月()⑵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①错别字:改正:②错别字:改正:3.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题目。(4分)学校因为重视我们中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就是想让我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将新的创意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有利于我们良好素质,同时,我们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①文中有一个句子由于用词不当造成句子前后衔接不畅,应把改为。(2分)②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意有缺陷,应改为。(2分)4、下列是文学名著中的选段,按要求填空(2分)(甲)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乙)玄德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到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曰:“现在堂上读书。”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⑴甲段节选自奥斯托罗夫斯基写的《》,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1分)⑵乙段选自《三国演义》一书,其中的“先生”指,与文段相关的故事是(用一个四字成语回答)。(1分)5、请你在参加“寻觅春天的踪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以下任务(15分)春天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在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不时飞过一只又一只小鸟,你的心中是否会涌动着一种渴望:让我们去寻春吧!去捕捉春的踪迹,谱写春的赞歌!(1)班级要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野外踏青活动,想请语文宋老师一同参加,如果要你去请,你该怎么说?请写下来吧。(2分)(2)古人写过不少歌咏春天的诗句,请你从学过的和积累的诗句中写出两句来(2分),。(3)你还会背那首《二十四节气歌》吗?其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春天的六个节气。请你选择其中的某一个节气,谈谈这个节气的含义,并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这一节气一句谚语。(5分)节气:含义:谚语:(4)请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的歌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①请你说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的“圈”指哪里?(2分)②“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2分)③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2分)二、阅读(55分)(一)(20分)《风雨中的菊花》午后的天空灰蒙蒙的,风没有消息。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着很难受。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车站周围的一切他最熟悉不过了。他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旅途中度过的。他厌倦了这样奔波的生活,他最急于见到的是上小学的儿子。一想起儿子,他浑身就有力量。正是由于自己整天漂泊,妻子和儿子才能过上安逸的日子,儿子才能上寄宿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想到这些,他的心情舒畅些。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声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可怜可怜,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大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了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向过路人乞讨,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更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家就要挨处罚。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这个年龄本来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这个孩子跟自己的儿子年龄相仿,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枚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黑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白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儿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一共是20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摸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20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6.读了上文,你认为多尔先生是在什么情况在下掏出一美元硬币给了“小乞丐”的?(3分)7.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是上文的特点之一。请选择描写小男孩的具体一例进行简要分析。(4分)8.上文最后写到“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你认为引起他内心强烈冲击的原因是什么?(4分)(1)(2)9.试体会题目《风雨中的菊花》在文中双重的含义。(4分)表层含义:深层含义:10.读了上文,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写150字左右的议论性片断(可以是内容的评论或感受,也可以是写作特色的点评)。(5分)(二)(20分)《美在何方》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喧嚣、破旧。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不是游览。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泼的感觉神经便觉得疼痛。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一只眼睛来欣赏。这时,遮去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审美意识是从这里开始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身何地,无须知道这千秋的沧桑与万里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鹤,小桥流水人家。”词儿一蹦一跳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是气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慷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沉甸甸的忧伤。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留下一点气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有燕在双飞,人就立得更孤独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需要心情。凡俗的我虽然没有那种超然,却有对超然的向往。有位老先生近来发现陶渊明是个斜眼,因他东篱采菊却见了南山。我想这也是游戏之论吧。不仅南山,北山西山也是见得的,连眼都不必斜,只消转转身体就行。我想我们是很容易被这样的诗句烦了的,因为我们既无菊可采,又无南山可见,所见之物多是人之眼,所以需要研究它究竟是斜还是不斜。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中,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艺术与非艺术。艺术是我们逃遁现实压力的港湾。是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的对象。美常常是无名的。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数一数耗牛,在珍珠滩洗洗双足。我无力指出一个具体的美,即使指出也是虚妄的。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所有的细节都淡化了,心中起伏着一种莫名的愉悦。景物不再是对象;于是人也就不再君临一切。在这美好的时间和美好的地点,一切都是和谐的。不需要刻意修饰,努力操作,苦思冥索。许多人支起照相机,许多人架起画板。然而全都徒劳,因为取舍也是多余的。我想,我们热爱的还是这样一种深入其中的境遇,热爱它的全体,否则,旅游如何能成为人类如火如荼的节目呢?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更有生命力。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情、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台上看一个人走过弄堂。她走入我的视线直到消失,其间不过一分钟。那时我还小,不懂爱情或情欲,只觉得想看一看。假如世上有所谓“美的觉悟”的话,这就是了。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其间无须学习和训练,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觉悟。(选自《躺着读书》,作者陈村)11.本文题目是“美在何方”,作者认为“美”在哪里?(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第二段末句说“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是怎样得来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第三自然段表述了作者对“城市之美”怎样的看法?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本文大量引述了古代著名诗人的著名诗句,请你写出其中两位的姓名及其生活的朝代。(3分)①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朝人。②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朝人。15.文章末段中,作者称他“很多年以前”的一次经验为“真正的觉悟”,“真正的觉悟”的本质含义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本文对你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语句谈一谈。(谈一个方面即可)(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5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又何间焉

()

(2)公将鼓之

()

(3)遂逐齐师

()

(4)望其旗靡()18.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2分)

(1)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2)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翻译:(1)。(2)。

20.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5分)

答:。三、写作(55分)21、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主要有嗅觉和触觉作用,有的还有听觉作用,可以帮助昆虫进行通信联络、寻觅异性、寻找食物和选择产卵场所等活动。通常昆虫总是在左右上下不停地摆动触角,好像两根天线或雷达时刻在接受电波和追踪目标。放在生活中,我们也有自己的“触角”。请以“触角”为题目写作。写作要求:请你写出真实的体验和独特的思考,字数500以上,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2009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仿真试题(二)参考答案一、1.(1)商女不知亡国恨(2)千树万树梨花开(3)浮光跃金,静沉璧(4)谈笑有鸿儒(5)春蚕到死丝方尽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⑺亲贤臣,远小人2.⑴qǐnghào⑵缔改为谛“流恋忘返”的“恋”改为连3.①“因为”改为“如此”②这样有利于我们形成(养成)良好素质4.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⑵诸葛亮三顾茅庐5.(1)略。(2)略。(必须是连续的两句才可)(3)含义示例:立春: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重组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谚语如:“立春落雨至清明。”“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丰。”“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等。其他符合条件的均可。(4)①“圈”即深圳及以它为代表的四个经济特区。②“老人”指的是: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③“春天”是指:改革开放的春天,也就是改革的开始的意思。二、(一)6.是在较为矛盾,很不情愿的情况下掏出一美元给了小乞丐的。7.示例: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