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0740-2014 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_第1页
GBT 30740-2014 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_第2页
GBT 30740-2014 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_第3页
GBT 30740-2014 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_第4页
GBT 30740-2014 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2014-06-09发布2014-10-01实施I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1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本标准规定了用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本标准适用于河口、港湾、近岸及大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378.5—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海洋沉积物marinesediment各种海洋沉积作用所形成的海底沉积物的总称。碳元素的总称,包括有机态碳和无机态碳。总无机碳totalinorganiccarbon;TIC无机态碳元素的总称,包括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形式存在的碳元素。总有机碳totalorganiccarbon;TOC有机态形式存在的碳元素的总称。4方法原理样品经高温燃烧或加酸处理,将相应形态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样品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样品中的碳含量成正比。以氧气为载体,通过红外检测器测定二氧化碳的含量即可计算相应形态碳的含量。总有机碳可以用差减法或直接法进行测定。4.1差减法测定总有机碳样品由进样器送入高温燃烧室,通入高纯氧气,样品中的含碳物质全部被氧化为二氧化碳,产生的2二氧化碳由载气引入非色散红外检测器。由于一定波长的红外线被二氧化碳选择吸收,在一定含量范围内二氧化碳对红外线吸收的强度与二氧化碳的含量成正比,故可通过测定二氧化碳含量来计算获得相应样品的碳含量,即总碳含量。4.1.2总无机碳测定样品在进样前加入一定量的酸,样品中的无机态碳经酸化后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载气引入非色散红外检测器。由于一定波长的红外线被二氧化碳选择吸收,在一定含量范围内二氧化碳对红外线吸收的强度与二氧化碳的含量成正比,故可通过测定二氧化碳含量来计算获得相应样品的碳含总碳含量扣除总无机碳含量,即得总有机碳含量。本方法为仲裁方法。4.2直接法测定总有机碳于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酸,样品中的无机态碳与酸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用曝气方式赶除,然后按4.1.1的方法测定样品中碳含量,即为总有机碳含量。5试剂和材料5.1试剂5.1.1磷酸(H₃PO₄):分析纯。5.1.2盐酸(HCl):分析纯。5.1.3磷酸溶液(1+1):将1体积磷酸(见5.1.1)与1体积水混合。5.1.4盐酸溶液(1+9):将1体积盐酸(见5.1.2)与9体积水混合。5.1.5碳酸钠(Na₂CO₃):基准试剂或优级纯,预先于280℃干燥1h以上,在干燥皿中冷却至室温。5.1.6葡萄糖(C₆H₂O₈):基准试剂或优级纯,预先于60℃~80℃干燥2h~3h,以除去大部分结晶水,再升温至105℃干燥,干燥1h以上,在干燥皿中冷却至室温。5.1.7过硫酸钾(K₂S₂O₈):分析纯。5.1.8无碳水:在干净的2000mL标准口蒸馏装置中,先后加入2000mL的蒸馏水、20mg过硫酸钾(见5.1.7)、4mL85%的磷酸(见5.1.1)和3~5颗沸石,回馏4h后开始蒸馏,弃去前馏分200mL,剩余蒸出液用经无碳水冲净的磨口玻璃瓶收集约500mL,临用前制备备用。5.2气体氧气:纯度大于等于99.995%。根据不同仪器的进样方式不同:采用球阀式进样,需用到石英坩锅或锡纸;采用推杆式进样,需用到陶瓷样品舟。陶瓷样品舟在用于TC测定前,需清洁干净后放入马弗炉,在900℃下烘20min,冷却至室温备用;在用于TIC测定前,需将陶瓷样品舟浸入2mol/L~3mol/L的盐酸中10min后,取出用无碳水冲洗干净,放入烘箱中烘干备用。6仪器及设备试验所用仪器及设备如下:3——总有机碳测定仪:具有非色散红外吸收(NDIR)检测器;——电子天平:感量0.1mg;——氧气减压阀(0MPa~0.6MPa);——烘箱:最高控温设置大于等于300℃,温度误差应小于±2℃;——马弗炉:最高控温设置大于等于900℃,温度误差应小于±10℃;——实验室常用仪器及设备。7分析步骤7.1绘制标准曲线于样品舟中称取葡萄糖2.0mg、4.0mg、8.0mg、12.0mg、16.0mg、20.0mg,用于总碳(TC)校准曲线的测定;于样品舟中称取碳酸钠2.0mg、4.0mg、8.0mg、12.0mg、16.0mg、20.0mg,用于总无机碳(TIC)校准曲线的测定。用以上称取的葡萄糖标准物质和碳酸钠标准物质分别进行总碳和总无机碳的标准工作曲线测定,将测定结果记入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工作曲线记录表,参见表A.1。7.2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按照GB17378.5—2007中4.1.3.2的规定执行。7.3样品测定7.3.1差减法测定总有机碳差减法测定总有机碳按以下步骤进行:a)同一样品称取2份于样品舟内总碳(TC)约300mg,无机碳200mg准确记录实际称量;b)按照仪器操作程序,第一份样品先测定总碳含量;c)第二份样品先用2~3滴纯水润湿,加入0.1mL~0.5mL(1+1)磷酸(见5.1.3),测定总无机碳含量;d)总碳含量减去总无机碳含量,即得到该样品的总有机碳含量。7.3.2直接法测定总有机碳直接法测定总有机碳按以下步骤进行:a)称取约500mg样品于样品舟内,准确记录实际称量;b)样品先用2~3滴纯水润湿,加入1mL(1+9)盐酸(见5.1.4)后,通入氧气约2min,除去无机碳;c)样品舟放入烘箱,50℃除去残留酸;d)按照7.3.1b)步骤得到样品总碳含量,即为样品总有机碳含量。8记录与计算8.1差减法测定总有机碳将测定结果记入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分析记录表,参见表B.1,根据所测样品总碳(TC)、总无机碳(TIC)吸收峰面积,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或由标准曲线回归方程计算得总碳(TC,%)和总无机碳(TIC,%)值,总碳与总无机碳之差值,即为样品中总有机碳(TOC,%)的含量,如式(1):4GB/T30740—2014Wroc=Wrc—WTic………(1)oroc—样品中总有机碳含量,%;wre——样品中总碳含量,%;ore——样品中总无机碳含量,%。8.2直接法测定总有机碳将测定结果记入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分析记录表,参见表B.1,根据所测样品吸收峰面积,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或由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算得总碳(TC,%)值,即为样品总有机碳(TOC,%)的浓度,如式(2):wroc——样品中总有机碳含量,%;orc——样品中总碳含量,%。9精密度和准确度根据7.3.1差减法测定方法,称取约120mg南海海域近海沉积物样品进行实验室内平行样试验(n=6),测得平均浓度为1.46%,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为0.24%。5个实验室对实际样品进行比对试验(n=6),测得平均值为含碳量0.77%,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为3.32%;对另一份实际样品进行比对试验(n=4),测得平均值为含碳量1.04%,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为1.25%。称取约200mg近海海洋沉积物标准样品(编号GBW07314),测得TOC含量为0.51%(标称值0.50%),准确度的回收率为102.0%;称取约200mg南海海洋沉积物标准样品(编号GBW07334),测得TOC含量为0.86%(标称值0.85%),准确度的回收率为101.2%。根据返回的空白试验计算结果,本标准方法的检出限为0.04%(或0.4mg/g).10注意事项本方法执行中应注意如下事项:——当样品中含有挥发性有机碳时,采用差减法进行测定时,挥发性有机碳可能在酸化过程中挥发,使测定结果产生误差,宜采用直接法进行测定;——当样品中碳酸盐超过10%时,测定总碳需要添加适量三氧化钨(WO₃)或五氧化二钒(V₂Os),利于碳酸盐分解,消除负误差。5(资料性附录)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工作曲线记录表表A.1为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工作曲线记录表。表A.1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工作曲线记录表任务名称任务编号:实验室温度,℃湿度_%分析日期:20年_月日第_页/共页序号TIC标准物质取样量mg测量峰面积标准物质取样量mg测量峰面积123456789标准物质标准物质含碳量(%)工作曲线方程相关系数分析仪器型号备注6(资料性附录)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分析记录表表B.1为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分析记录表。表B.1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分析记录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