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接地材料用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绘制方法》_第1页
《电力工程接地材料用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绘制方法》_第2页
《电力工程接地材料用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绘制方法》_第3页
《电力工程接地材料用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绘制方法》_第4页
《电力工程接地材料用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绘制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XXX

标准文献分类号

T/CEC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T/CECXXXX—202X

电力工程接地材料用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

绘制方法

Drawingmethodofsoilcorrosivitydistributionmapforgrounding

materialofpowerproject

(征求意见稿)

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

T/CECXXXX-XXXX

I

T/CECXXXX-XXXX

电力工程接地材料用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绘制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工程接地材料用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的绘制方法,包括土壤腐蚀性等级的划分、

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绘制、电子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的绘制和修订。

本文件适用于电力工程接地材料用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的绘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798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39637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土壤环境腐蚀性分类

DL/T374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方法

DL/T1554接地网土壤腐蚀性评价导则

Q/GDW12015电力工程接地材料防腐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土壤腐蚀性分类categoryofcorrosivityofsoil

与1年腐蚀效果有关的土壤腐蚀性评定标准。

[来源:GB/T39637—2020,3.4]

3.2

埋片法testpiecesmethod

采用与被检测金属材质相同或类似的金属试片进行土壤埋片腐蚀试验的方法。

3.3

八指标法eight-indexmethod

通过对土壤的质地、pH值、电阻率、含盐量、含水量、腐蚀电位、氯离子和硫酸盐总量等八个指

标进行分析赋值,以综合得分来评价土壤腐蚀性的方法。

3.4

在线监测法onlinemonitoringmethod

利用土壤腐蚀监测仪等在线设备布置于土壤环境,通过检测腐蚀电流密度来折算出腐蚀速率的方法。

3.5

监测点monitoringsite

为获取土壤腐蚀性等级而在现场进行腐蚀监测和数据采集的站点。

3.6

空间插值法spatialinterpolation

在已知监测点的区域内,根据样本空间分布特征预测未有监测点区域的数据的方法。

3.7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

用于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述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来源:DL/T374—2010,3.13]

3.8

1

T/CECXXXX-XXXX

电子地图electronicmap

作为GIS基础的电子版地理基础数据,包括省界、县(市)界、等高线、水系、航道、高速公路、

国道、省道、铁路等信息。

[来源:DL/T374—2010,3.14]

4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2

rcorr:腐蚀速率,g/(m·a);

Z:八指标法综合评分。

5土壤腐蚀性等级的划分

5.1土壤腐蚀性分类

5.1.1土壤腐蚀性分类应依据DL/T1554、Q/GDW12015的相关规定划分,分为5级。依次为微、弱、

中、强、特强,腐蚀严酷程度逐级增大。

5.1.2绘图时,每个土壤腐蚀性等级宜再细分若干个子等级,以达到更好的成图效果。

5.2土壤腐蚀数据

5.2.1监测点土壤腐蚀数据测量应使用埋片法、指标法、在线监测法等;当三者不一致时,应以检查

片法确定。

5.2.2埋片法可依据附录A执行,八指标法可依据附录B执行。

5.2.3无监测点测量地区的土壤腐蚀性等级,可由已知监测点的测量数据代入空间插值法计算获得,

空间插值算法可参见附录C执行。

5.3腐蚀等级划分

5.3.1土壤腐蚀性等级与埋片法、八指标法、在线监测法的对应关系见表1。

5.3.2用埋片法获取腐蚀速率,宜采用标准金属试样一年期腐蚀速率来进行土壤环境腐蚀性分类。

5.3.3以在线监测法获取腐蚀速率时,应选取一年期数据的平均值或待监测数据长期稳定后读取;获

得数据后根据探头材质进行土壤腐蚀性等级判别。

表1土壤腐蚀性等级划分

埋片法、在线监测法

八指标法

土壤腐蚀性等级(rcorr,mm/a)

(Z值得分)

碳钢热镀锌钢铜及铜覆钢

微<0.01<0.005<0.001<﹣8

弱≥0.01~0.0.35≥0.005~0.0.10≥0.001~0.003≥﹣8~﹣1

中≥0.035~0.065≥0.010~0.020≥0.003~0.007≥0~6

强≥0.065~0.090≥0.020~0.045≥0.007~0.012≥7~10

特强≥0.090≥0.045≥0.012Z≥10

6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绘制

6.1基本要求

6.1.1一般规定

a)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宜根据标准金属试样一年期现场腐蚀速率绘制。碳钢、锌、铜3种标准金

属试样均可作为数据源。

b)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以各地(市)为基本绘制单位,根据现场土壤腐蚀性等级绘制本地区土壤

腐蚀等级分布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应在各地(市)已绘制成的

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的基础上综合绘制;

2

T/CECXXXX-XXXX

c)用于采集绘制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的数据点应均匀分布,每1000km2区域内应不少于1个监测

点,在化工区或沿海等区域应适当增加监测点,特高压换流站、变电站、火力发电厂应优先有

监测点,土壤腐蚀性等级为强和特强的区域应适当增加监测点。

d)为提升绘图精度,可采用八指标法或在线监测法来增加绘图监测点数量。

6.1.2绘制要求

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绘制要求应包括:

a)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应覆盖现有电力工程及规划电力工程;

b)无监测点地区的土壤腐蚀性等级按5.2.3确定;

c)绘制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的同时,还应分别给出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的编制说明;

d)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原则上应以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电子地图为底图绘制。

6.1.3其他

a)在各地(市)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绘制中,应注意保持毗邻地区土壤腐蚀等级的协调性,交界

区域不应出现腐蚀等级跳变。

b)对于出现腐蚀等级跳变处,应进一步加大取样量,确定是否受局部土壤腐蚀源影响。测试结果

将作为新监测点纳入绘图数据。

6.2基础数据

土壤腐蚀性等级分布图的基础数据是监测点现场试验数据,应包括:

a)监测点空间位置、运行参数及现场信息;

b)碳钢等标准试样埋片试验一年的腐蚀数据;

c)土壤质地、土壤pH值、土壤电阻率、土壤含盐量、土壤含水量、腐蚀电位、氯离子和硫酸盐

总量等八个指标的土壤环境数据;

d)在线监测法连续运行一年采集的监测数据或其他经验证方法获取的腐蚀数据;

e)局部土壤腐蚀源信息数据。

6.3绘制程序

6.3.1底图

底图上应显示电力工程地理接线图,标明输电线路、变电站(换流站)、发电厂、监测点符号及名

称。

6.3.2监测点分布图

统计本地区的监测点分布情况,并在底图上标明各监测点。

6.3.3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

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通过空间插值法采用网格法绘制,将统计对象区域划分成等边长的网格,结合

监测点通过检查片法和在线土壤腐蚀监测仪获得的土壤腐蚀速率数值或八指标法测得的指标值,通过空

间插值法对各个网格进行腐蚀分级并用不同的颜色渲染,应进行平滑处理,剔除网格的棱角,形成土壤

腐蚀等级分布图。

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的绘制流程见附录E。

6.4图面

6.4.1图纸规格

纸质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一般应采用0号图纸,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图纸大小。

6.4.2图面和颜色

3

T/CECXXXX-XXXX

图面正上方写标题,图名统一为“×××电力工程接地材料用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图片内容应

包括大气腐蚀等级分布图、图例、比例尺和颜色示例。不同腐蚀等级根据划定的范围应予以着色,所用

颜色应鲜艳透明,可参考资料性附录E。

各腐蚀等级对应颜色:

表2土壤腐蚀性等级对应颜色

埋片法、在线监测法

土壤腐蚀性八指标法填充颜色

(rcorr,mm/a)色标

等级(Z值得分)(RGB)

碳钢热镀锌钢铜及铜覆钢

微<0.01<0.005<0.001<﹣80,204,51

弱≥0.01~0.0.35≥0.005~0.0.10≥0.001~0.003≥﹣8~﹣1183,251,0

中≥0.035~0.065≥0.010~0.020≥0.003~0.007≥0~6255,255,0

强≥0.065~0.090≥0.020~0.045≥0.007~0.012≥7~10255,153,0

特强≥0.090≥0.045≥0.012Z≥10255,0,0

6.4.3版本

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应附加版本信息。版本信息统一为“XX-20XX”。前两位符号为地区名称拼音

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后四位阿拉伯数字为该图的年份。

示例:北京市2021年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版本信息:BJ-2021。

6.5图例

6.5.1架空线路、变电站和发电厂

a)土壤腐蚀性等级分布图中变电站、换流站和发电厂可用下列图形标出:

1)1000kV线路:宽度4p(RGB颜色)(R=0、G=0、B=255);

2)750kV线路:宽度4p(RGB颜色)(R=0、G=128、B=0);

3)500kV线路:宽度2p(RGB颜色)(R=153、G=51、B=0);

4)330kV线路:宽度2p(RGB颜色)(R=153、G=51、B=0);

5)220kV线路:宽度1.67p(RGB颜色)(R=128、G=0、B=128);

6)±1100kV线路:宽度4p(RGB颜色)(R=0、G=38、B=115);

7)±800kV线路:宽度4p(RGB颜色)(R=255、G=100、B=0);

8)±660kV线路:宽度3p(RGB颜色)(R=135、G=38、B=0);

9)±500kV线路:宽度2p(RGB颜色)(R=128、G=128、B=0);

10)1000kV变电站:,三个圆的直径分别为16p、8p、3p,图线宽度分别为0.4p;

11)750kV变电站:,三个圆的直径分别为16p、8p、3p,图线宽度分别为0.4p;

12)500kV变电站:,三个圆的直径分别为16p、8p、3p,图线宽度分别为0.4p;

13)330kV变电站:,三个圆的直径分别为8p、3p,图线宽度分别为0.4p;

14)220kV变电站:,三个圆的直径分别为8p、3p,图线宽度分别为0.4p;

15)换流站:,内有二极管标志的正方形,边长为20p,图线宽度为0.4p;

4

T/CECXXXX-XXXX

16)火电厂:,圆的直径为18p,图线宽度为0.4p;

17)水电站:,矩形为16p×12p,图线宽度为0.4p。

b)图中线宽度单位1p(point)=0.35278mm,如图线宽度和图形大小不能按上述规定画出时可适当

缩小,但需要区别不同电压等级。

6.5.2监测点的表示方法

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中需要为监测点设置特殊的图标,以直观的表示监测点为宜。

6.5.3其他图例

应和测绘部门规定的图例统一。

6.6绘图说明

在绘制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时应附有相应的编制说明,其内容要求如下:

a)概述所绘制的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的依据和原则;

b)简要分析本地区土壤环境状况、地貌特征等;

c)概述监测点测量情况和监测数据年限;

d)腐蚀性等级划分概况及说明。

7电子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的绘制

7.1一般要求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电子地图为底图绘制时,宜采用国家54坐标系或国家80坐标系。各级电子地

图比例尺应满足下列要求:

a)地(市):1:50000;

b)省(自治区、直辖市):1:100000;

c)全国:1:250000。

7.2数据交换

7.2.1交换方式

各级土壤腐蚀等级图的交换采用电子文件格式。

7.2.2交换内容

电子文件包含底图图层、监测点分布图图层、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层。

7.2.3交换格式

电子文件交换按照GB/T17798规定执行。

7.3图层拼接

上级单位需对下级单位提交的底图图层、监测点分布图图层、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层进行拼接,包

括坐标转换、不同比例尺数据的融合、边界处理三方面。

7.3.1坐标转换

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国家54坐标系或国家80坐标系之间进行坐标转换。

7.3.2不同比例尺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的融合

不同比例尺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的融合遵循GB/T17798规定执行,融合时应保证土壤腐蚀等级分布

图的边界重叠。

5

T/CECXXXX-XXXX

7.3.3边界处理

边界处理分以下三种情况:

a)土壤腐蚀等级相同。如果拼接处腐蚀等级相同,去掉拼接处的边界线,使相同腐蚀等级的区域

合并为一个区域;

b)土壤腐蚀等级相邻。如果拼接处腐蚀等级相邻,可以不进行边界处理;

c)土壤腐蚀等级跳变。如果拼接处出现腐蚀等级跳变,由毗邻地区协调处理。

8修订

当测定的腐蚀环境与实际环境差别较大时,土壤腐蚀等级分布图均应作局部修订。每3年~5年全

面修订一次。

6

T/CECXXXX-XXXX

附录A

(规范性)

土壤腐蚀性等级评价试验(埋片法)

A.1标准试样制备

A.1.1材料

A.1.1.1标准试样由新材料制成。其中碳钢推荐使用(Q235),锌或镀锌钢、铜的纯度分别不低于99.9%、

99.9%和99.2%(质量分数)。A.1.1.2同种材料的标准试样,其规格、成分、制造工艺及表面状况

相同,宜由同一批生产的材料制成。

A.1.2标准试样的形状、大小和数量

A.1.2.1标准试样裸露面形状宜为圆形或方形。

A.1.2.2标准试样裸露面积宜根据土壤腐蚀性和埋设时间确定,一般宜为6.5cm2~50cm2,相同裸露面

积尺寸误差不应超过10%。

A.1.2.3标准试样厚度宜为3mm~5mm,其余尺寸宜根据裸露面积分别选用Ⅰ型或Ⅱ型标准试样。标准

试样尺寸应符合图A.1和图A.2的要求。

A.1.2.4每种材料的标准试样不少于4个。其中3个平行标准试样用于测试腐蚀失重及最大蚀坑深度,

另1个存档备用。

图A.1Ⅰ型标准试样图A.2Ⅱ型标准试样

A.1.3标准试样的表面处理方法

A.1.3.1碳钢的表面处理步骤如下:

a)用机械方法(喷砂、金属刷或砂轮)或化学方法(10%盐酸加缓蚀剂)以及电化学方法除去标

准试样表面锈层及氧化皮,呈现金属光泽;

b)边缘锋锐棱角或毛刺用锉锉平;

c)编号和钢印打在标准试样的一端,并用沥青或环氧树脂封边,以免试验后编号被腐蚀掉;

d)用干净的棉纱蘸乙醇擦去标准试样上的尘土污垢,用水冲洗,擦干后放入烘箱内105℃下恒温

4h;取出晾至室温,待称重;

e)晾至室温后的标准试样用百分之一天平称重,并做好原始记录;

f)用沥青或环氧树脂封住标准试样各个切边,宽度5mm~20mm。封边力求整齐,以便准确计算

标准试样曝露面积;

g)用油漆编号(与钢印号同),写在标准试样的封边,避免埋藏时混淆。

A.1.3.2锌、铜的表面处理步骤如下:

a)标准试样表面用120号砂纸或纱布磨光;

7

T/CECXXXX-XXXX

b)编号和钢印打在标准试样的一端;

c)在丙酮中脱脂、清洗、干燥后称重,并做好原始记录;

d)用沥青或环氧树脂封住标准试样各个切边,宽度5mm~20mm。封边力求整齐,以便准确计算

标准试样曝露面积;

e)用油漆编号(与钢印号同),写在标准试样的封边,避免埋藏时混淆。

A.2标准试样的埋设、周期和挖掘

A.2.1标准试样的埋设

A.2.1.1埋设前要先对埋设地的地形、地质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能进行调查记录。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埋

设点的位置和数量,埋设点应不少于3个,并做好记录。人为条件影响的区域不宜选点。

A.2.1.2埋设前应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标准试样编号、材质、制备方法、表面状态、原始尺寸、

原始重量、裸露面边长或直径、制备人、制备时间等。

A.2.1.3开挖埋设坑。埋设坑宜为长方形,其大小随检查片的大小、数量和排列情况而定。挖出的土

样分层放置。

A.2.1.4埋藏深度1米。

A.2.1.5埋设标准试样。一般管状试样宜水平放置,方形试样宜垂直放置,短边着地。试样宜阔面平

行于地网,片间距不宜低于0.3m,片中心距地网0.1m~0.3m,如图A.3所示。为保持腐蚀条件一致性,

试样应埋设在同一土层中,其埋设深度应与实用状态相当。

A.2.1.6填土。挖出的土样按顺序回填,力求使全部检查片上的回填土的厚度和松紧度相同。

A.2.1.7埋设完成后应在埋设点四角设置标识牌,牌上宜注明埋设日期、埋设点编号、检查片数量及

编号、埋设位置及方位、埋设深度、排列顺序、相互间距等。

图A.3检查片埋设示意图

A.2.2标准试样的周期

试验周期为1年。

A.2.3标准试样的挖掘

A.2.3.1在确定挖掘试坑方位之后,再进行开挖。当挖到(或接近)标准试样时,特别小心,此时仔

细地将标准试样上部及周围的土壤轻轻地剥离,且不损坏标准试样或标准试样涂层。记录标准试样出土

前的方位(标准试样的上、下、左、右),不混淆。

A.2.3.2标准试样全部取出后,用牛皮纸或塑料薄膜将标准试样包裹好,装入箱内运回实验室。在装

箱同时,在标准试样之间放入足够数量的刨花或碎纸,在装箱和运输过程中要严防碰伤标准试样。

A.2.3.3标准试样取出后,将试坑填平,力求与原来坑相同。

A.2.4.4标准试样取出过程,由专人负责,边取边描述,做好记录和照相记录。

A.3标准试样的表面清洗

标准试样开挖取出后,需对表面腐蚀产物进行清洗。对某一给定材料,要根据许多因素(包括过去

的经验)来选择特定的方法。本标准汇总了去除腐蚀产物所用的常见化学方法。对表A.2中所列的所有

8

T/CECXXXX-XXXX

清洗方法,要求去除腐蚀产物的表面与液面保持垂直,这样可使清洗过程中在水平面上释放的任何气体

极少保留下来,从而使清洗过程变得均匀一致。

表A.2清除腐蚀产物所用的化学清洗方法

序号材料化学药品时间温度备注

1000mL盐酸

强烈搅拌溶液或刷

(HCl,ρ=1.19g/mL)

1.11min~25min20℃~25℃洗试样。某些情况

20g三氧化锑(SbO)

23下,需要延长时间

50g氯化锡(SnCl2)

50g氢氧化钠(NaOH)锌粉暴露于空气中

1.2200g锌粒或锌屑30min~40min80℃~90℃能自燃,使用时应特

加蒸馏水配制成1000mL溶液别小心

铁200g氢氧化钠(NaOH)锌粉暴露于空气中

1.3及20g锌粒或锌屑30min~40min80℃~90℃能自燃,使用时应特

钢加蒸馏水配制成1000mL溶液别小心

200g柠檬酸铵

1.4[(CN4)2HC6H5O7]20min75℃~90℃—

加蒸馏水配制成1000mL溶液

500mL盐酸

(HCl,ρ=1.19g/mL)某些情况下,需要延

1.510min20℃~25℃

3.5g六次甲基四胺长时间

加蒸馏水配制成1000mL溶液

第一步:150mL氢氧化铵应把硝酸银溶解在

(NHOH,ρ=0.90g/mL)水中,添加到沸腾的

45min20℃~25℃

加蒸馏水配制成1000mL溶液铬酸里,以防止铬酸

2.1

第二步:50g三氧化铬(CrO3)银的过度晶化。铬酸

10g硝酸银(AgNO)必须不含硫酸盐,以

315s~20s沸点

加蒸馏水配制成1000mL溶液避免侵蚀锌基金属

100g氯化铵(NHCl)

2.242min~5min70℃—

加蒸馏水配制成1000mL溶液

应避免在含盐的环

境中形成的腐蚀产

200g三氧化铬(CrO)

2.331min80℃物带来铬酸的氯化

加蒸馏水配制成1000mL溶液

锌物污染,以防止侵蚀

及锌基金属

锌85mL氢碘酸有可能去除一些锌

2.4合(HI,ρ=1.5g/mL)15s20℃~25℃基金属。应使用对比

金加蒸馏水配制成1000mL溶液试样

100g过硫酸铵[(NH)SO]特别推荐用于镀锌

2.542265min20℃~25℃

加蒸馏水配制成1000mL溶液钢

100g乙酸铵(CHCOONH)

2.6342min~5min70℃—

加蒸馏水配制成1000mL溶液

500mL盐酸用纯氮对溶液脱氧,

3.1(HCl,ρ=1.19g/mL)1min~3min20℃~25℃以减少对金属基体

加蒸馏水配制成1000mL溶液的损害

用于去除上述盐酸

4.9g氰化钠(NaCN)

3.21min~3min20℃~25℃法不能去除的硫化

加蒸馏水配制成1000mL溶液

铜铜腐蚀产物

及处理前,先去除松散

100mL硫酸

铜的腐蚀产物,以减少

3.3(HSO,ρ=1.84g/mL)1min~3min20℃~25℃

合24铜再沉积到试样表

加蒸馏水配制成1000mL溶液

金面上

120mL硫酸

(HSO,ρ=1.84g/mL)

24去除硫酸处理后的

3.430g重铬酸钠5s~10s20℃~25℃

再沉积铜

(Na2Cr2O7·2H2O)

加蒸馏水配制成1000mL溶液

9

T/CECXXXX-XXXX

序号材料化学药品时间温度备注

用纯氮对溶液脱氧。

54mL硫酸

建议刷去试样表面

3.5(HSO,ρ=1.84g/mL)30min~60min40℃~50℃

24的腐蚀产物,然后重

加蒸馏水配制成1000mL溶液

新浸泡3s~4s

注:用危险物质(例如氰化物、三氧化铬、锌粉)操作时,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A.4腐蚀速率的测定

标准试样试验前后的质量变化可用腐蚀速率表示。计算公式见(A.1):

m0m1

rcorr…………(A.1)

St

式中:

rcorr——腐蚀速率,单位为克每平方米年[g/(m2·a)];

m0——腐蚀前质量,单位为克(g);

m1——腐蚀后质量,单位为克(g);

S——标准试样曝露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t——腐蚀时间,单位为年(a)。

10

T/CECXXXX-XXXX

附录B

(资料性)

土壤腐蚀性等级评价试验(八指标法)

B.1土样采集

B.1.1采样分析项目用的土壤样品应在现场测试的同时进行采集。采样应避免在雨后或雪后立即进行,

宜在连续天晴3天后或在干燥季节进行。

B.1.2采样分析项目用的土壤样品应在现场测试项目的同一地点、同一土坑、同一土层中采集。为尽

量减小土壤结构不均匀性的影响,采样点不应设在有明显的岩石、裂缝和边坡等土壤不均匀处。

B.1.3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土样应分别装入已称重的铝盒,盖好并密封。用于其他实验室分析的土样可

装入广口磨口瓶,磨口瓶应经过饱和重铬酸钾硫酸洗液、清水、去离子水(或蒸馏水)逐一清洗并干燥

后方可使用;无广口磨口瓶时,也可用清洁、结实的塑料袋代替。

B.1.4使用清洁的锹、镐或铲子在选定的采样点开挖采集样品,采样深度应与地网深度相当。采样过

程中应避免土壤样品受到污染,注意不能使垃圾、沥青等混入试样。为防止接地体的腐蚀产物进入土样

中,采样点应与接地体保持一定的距离,至少在0.3m以上。采集土壤样品1kg~2kg,装入准备好的容

器内并密封好。

B.1.5采集完成后,在采样容器上贴上标签,并注明样品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天气情况、气

温和土壤温度、采土深度、地下水情况以及采样者。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后应立即对含水量进行测定,

以避免土壤水分流失。其余土样应及时进行风干处理,然后保存,以免发霉引起性质变化。

B.2土壤指标测试

土壤的质地、电阻率、腐蚀电位等指标宜在现场测试,含水量、含盐量、pH值、氯离子和硫酸盐

总量宜在实验室进行测试。常用土壤指标分析方法如表1所示,具体操作步骤参照GB/T39637执行。

表B.1常用土壤指标分析方法

分析项目分析方法

土壤电阻率利用四极接地电阻测量仪测定(Wenner四极等距法)

土壤质地依据标准现场鉴别

土壤含水量利用土壤含水率测定仪或采用实验室烘干称重法

用一定容积的钢制环刀,切割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使土壤恰好充满环刀容

土壤容重

积,然后称量并根据土壤自然含水率计算每单位体积的烘干土重

接地网电位采用参比电极用万用表测定

氧化还原电位利用土壤氧化还原测定仪或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铂电极直接测定法

pH值采用水浸提,以水土比2.5:1混合,后用pH计测定

总酸度1mol/LKCl交换-中和滴定法

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电导法

---2-

F、Cl、NO3、SO4水提取-离子色谱法

Ca2+、Mg2+EDTA容量法或醋酸铵提取-吸收分光光度法

B.3土壤指标评价

土壤腐蚀性单项检测指标评价分数及基于八项指标分数和的土壤腐蚀性评价分类如表B.2所示。

11

T/CECXXXX-XXXX

表B.2八指标法评价体系

评价

腐蚀指标内容及指标

指数

砂土-6

砂粉土-4

土壤质地

粉土/粉壤土0<-8微

Z1

黏壤土4

黏土6

>8.5-4

>7.0且≤8.5-2

土壤pH值Z2>5.5且≤7.00

>4.5且≤5.52

≤4.54

>弱

50Ω.m-2≥-8且<-1

土壤电阻率Z3>20≤50Ω.m0

≤20Ω.m2

<0.01%-5

≥0.01%且<0.05%-3

土壤含盐量Z4≥0.05%且<0.1%0

≥0.1%且<0.75%3评价

≥0且<6中

≥0.75%5指数

<3%-5总和

≥0.01%且<7%或≥40%-3

≥7%且<10%或≥30%且

0

土壤含水量Z5<40%

≥10%且<12%或≥25%且

3

<30%

≥12%且<25%5≥7且<10强

>-0.15V-2

≤-0.15且>-0.3V-1

腐蚀电位

≤-0.3且>-0.45V0

Z6

≤-0.45>-0.55V1

≤-0.55V2

<3mmol/kg-2

且<

-2-≥310mmol/kg-1

Cl+2SO4(水溶≥10特强

≥10且<30mmol/kg0

性)Z7

≥30且<100mmol/kg1

≥100mmol/kg2

12

T/CECXXXX-XXXX

附录C

(资料性)

空间插值算法

C.1反距离加权法(IDW)

C.1.1反距离加权主要基于一个假设即观测点对于插值点都会有局部影响,任意一个观测点的值对插

值点值的影响都是随着距离的不断增加而不断减弱的,在估计插值点的值时,假设距离估计插值点最近

的N个观测点对该插值点有影响,则这N个观测点对插值点的影响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关系。

C.1.2更接近插值点的观测点将被赋予的权重更大,而且权重的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