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考点训练3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考点训练3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考点训练3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考点训练3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考点训练3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训练3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题组一基础小题]1.(2019·全国高三月考)下表内容是毛泽东对中国农民运动的部分论述。据此可知,毛泽东()时间和著作论述《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贫农)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A.强调革命应从武装斗争转向土地革命B.主张革命重心应该从城市转向农村C.开始认识到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D.肯定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贫农)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可知,材料强调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故选D项。材料未体现武装斗争转向土地革命,排除A项;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的主张出现在大革命失败后,排除B项;毛泽东在此之前已经认识到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排除C项。2.(2019·江西赣州一模)毛泽东告诉他的战士们: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共()A.团结一切力量革命的必要性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D.立足于城市发动工人的必要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认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对于开展革命斗争十分必要,故选B项。材料没有反映“团结一切力量”,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人民民主专政”,排除C项;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张发动农民开展斗争,排除D项。3.(2020·河北衡水中学期中)1930年,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938年,他又指出:没有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当前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是“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这些论述体现了毛泽东()A.对中国革命前途充满忧虑B.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C.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D.主张调查中国的国情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强调“调查”,提出“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这说明他主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不是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故选B项。A、D两项对材料理解错误;C项材料无法得出。4.(2020·西南名校联盟月考)毛泽东指出,中国的两个革命阶段是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指导下的两个有机构成部分,其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第一阶段革命的结果就是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由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结论出自()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答案B解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故排除A项;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在全面阐发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础上,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故B项正确;C项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新中国国家学说,D项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均排除。5.(2020·湖北天门起点考)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同苏联的区别,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等新的概念以区别“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这些概念的提出()A.体现了中共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C.反映出中共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几个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我国国情,我国走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要把我国建设成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故排除B项;1945年4月中共还没有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故排除C项;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故排除D项。6.(2020·河北衡水摸底)1949年,毛泽东主席曾说:“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共产党的这个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原则,是固定不移的。”毛泽东这一思想()A.奠定了社会主义政党理论的基础B.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经建成C.发展了马克思无产阶级革命理论D.发展为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原则答案A解析建国后新中国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说明这一说法为建国后社会主义政党理论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成是在1954年,故B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政党合作理论,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故C项错误;D项为1954年宪法原则,排除。7.(2019·河北唐山一模)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指出:“把毛泽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讲的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在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这样做,不行嘛!”这表明当时()A.改革开放遭遇思想障碍B.“左”倾错误思想有待清除C.实事求是原则重新确立D.真理标准讨论方兴未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这个地点讲的移到另外的地点,在这个时间讲的移到另外的时间,在这个条件下讲的移到另外的条件下”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不符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是“左”倾思想的体现,所以这表明当时“左”倾错误思想有待清除,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A项错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C项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始于1978年5月,D项错误。8.(2019·北京朝阳一模)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调研,提出“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的。过去我们对国外的好多事情不知道”,“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史称“北方谈话”。这场“谈话”()A.肯定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表达了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C.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D.阐明了支持市场经济的态度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看法,排除A项;材料“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体现出邓小平对外开放的思路,故选B项;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市场经济的看法,排除D项。9.(2019·安徽定远育才学校一模)有学者认为:“1992年,中国似乎又到了一个发展中的关键时间点。尽管经济增长从1978年以来早已变得深入人心,然而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种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新现象却成为困扰人们内心的新问题——每当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意识形态’的武器会被习惯性地再度拿起来……邓小平南巡讲话打破‘僵局’,再次掀起改革开放和建设的新高潮。”邓小平“南方讲话”对打破“僵局”起关键作用的是()A.号召“步子再快一点,胆子再大一点”B.明确新时期的指导思想C.明确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尽管经济增长从1978年以来早已变得深入人心,然而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困扰人们内心……‘意识形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谈话”中,邓小平针对当时我国发展建设所面临的困境,明确了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解决了人们的思想困惑,打破了僵局,故C项正确。10.(2019·宁夏育才中学期末)中央党校董德刚教授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关系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发展的三个根本性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反映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C.是与时倶进的科学理论体系D.立足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答案C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具有与时倶进的特点,故C项正确。A、D两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排除。11.(2020·山东聊城一中月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D.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答案C解析毛泽东时代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认识不准确,发动“大跃进”运动,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生产力并逐渐形成科学的发展观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认识的深入,故C项正确。12.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创新已经被写入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被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理论成果B.指导社会变革和推动新时代前进的根本动力C.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的精华答案D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D项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而非全部理论成果,A项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社会变革和推动新时代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而非根本动力,B项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而非具体方法,C项错误。[题组二模拟小题]13.(2019·四川成都一诊)20世纪30年代,在国民党主办或控制的报刊上,唯物辩证法、社会形态的演进及社会主义的趋势等常常被自觉不自觉地提起或运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等这些本来属于共产党人的理论主张时隐时现。这反映了()A.国民党思想控制的松弛B.国共两党关系的缓和C.马克思学说传播的深入D.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共产党人的理论在国民党报刊出现说明马克思学说传播广泛,影响较深,故选C项。共产党人的理论在国民党的报刊上是“自觉不自觉地提起或运用”“时隐时现”,并不是经常性地正常出现,这恰好反映了国民党的思想控制并不松弛,排除A项;报刊上共产党人的理论的出现与否不是国共两党关系是否缓和的标志,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出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任何内容,即材料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排除D项。14.(2019·重庆一中高二期末)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一认识()A.表明新中国建设已摆脱了苏联模式B.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基础D.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基础,C项正确,D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新中国建设逐步摆脱了苏联模式,A项错误;1992年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排除B项。[题组三高考大题]15.(2019·全国卷Ⅰ)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答案C解析材料“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说明毛泽东意在强调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故选C项。根据材料“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可知其意不在借鉴俄国经验,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排除B项;材料“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说明主张联合资产阶级,批判“左”倾而不是右倾,排除D项。16.(2019·全国卷Ⅲ)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答案D解析用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来解释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性质,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正确运用,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D项正确。材料中《新中华》不能代表整个知识界,A项错误;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不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B项错误;材料只是一家之言,并不代表中国民众普遍关注经济理论问题,C项错误。17.(2018·海南高考)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A项错误;根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知,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B项正确;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C项错误;根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知,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合,D项错误。18.(2017·北京高考)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可知,毛泽东在阐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B项正确。材料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民主义理论的内容,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不与资产阶级合作,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除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还包括一切抗日力量,如开明地主等。另外,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与材料“内外压迫”不符,故排除D项。19.(2017·天津高考)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可知,此时应处于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符合要求,故选D项。《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战时期,《论联合政府》发表于抗战胜利前夕的中共七大上,《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均在新中国成立前,排除A、B、C三项。20.(2015·北京高考)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和平,国共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并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国民党很快撕毁协议并挑起内战,据此可知D项正确。A、B、C三项发生在抗日战争之前,故排除。[题组一基础大题]21.(2019·云南模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三个重要概念。历史概念既反映时代特征,又体现了对历史的认识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波斯、土耳其等半殖民国家和一切殖民地,总共达十亿人口。”——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1916年)“中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半封建的农业国家。”——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1912年)“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环境是资产阶级及德莫克拉西尚未成功,而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中国。”——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1926年)材料二“中国的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而且第一步时间是相当的长,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我们不是空想家,我们不能离开当前的实际条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列宁是给中国社会定性为“半殖民”和“半封建”社会的第一人。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关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国际背景。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明确把中国社会定性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其原因。(2)材料二中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依据是什么?其实践结果如何?答案(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落后地区与殖民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如答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俄国,列宁关注落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可)原因: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下,西方侵略中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马克思主义传播,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影响,中共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壮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有利于中共开展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2)依据: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果:指导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指导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应从时间入手解答,根据材料一时间可知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全世界确立;中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以《辛丑条约》为标志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概括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时间1926年,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从国内的政治、经济、阶级条件,国际上共产国际的支持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革命的任务和目标取决于社会性质,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毛泽东判断的依据。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可得结果是两步相继完成,即实现了国家的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题组二模拟大题]22.(2019·江苏泰州期末)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随着历史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发展,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和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结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应运而生,它不是简单的先哲主观臆想,而是与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时代相联系。——覃杰《反思十九大报告中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实践性》(1)根据材料一,概括《论十大关系》探讨的核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实,就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简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核心问题: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否定。(2)参考答案论点论据和论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在民主革命时期,基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中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人民民主专政学说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实际相结合,写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们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等,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和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结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主义建设的角度概括《论十大关系》探讨的核心问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苏联的教训等方面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应运而生……与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时代相联系”并结合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实,即可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