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限时训练 选修4-人教版高三选修4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限时训练 选修4-人教版高三选修4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限时训练 选修4-人教版高三选修4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限时训练 选修4-人教版高三选修4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限时训练 选修4-人教版高三选修4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限时训练选修4(建议用时:30分钟)1.(2015·南京师大附中高三5月模拟)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是古代政治家们尤为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部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唯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以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上疏曰:“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变其俗,乃置于内地,去京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欠安之计也,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糜费。以中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太宗不纳。——吴兢《贞观政要》材料二“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罗刹(俄罗斯)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朕亲政之后,即留意于此。”——康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李大亮认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体现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措施。(2)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一,归纳康熙帝与唐太宗治理少数民族的共同手段,并指出康熙帝在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遇到了什么新问题?结合所学,指出康熙帝最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请简要评述。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分析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措施,结合唐太宗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行政机构作答即可。(2)第一小问手段,根据材料一中“自突厥颉利破后……唯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归纳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根据材料二中“乱则声讨,治则抚绥”归纳康熙帝的少数民族政策,再结合二者相同之处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新问题,根据材料二中“罗刹(俄罗斯)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朕亲政之后,即留意于此”进行分析作答即可;第三小问评述,注意设问要求“最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结合《尼布楚条约》签订的相关史实分析作答即可。答案:(1)原因:中原百姓是中国根本,对少数民族的供养、赏赐会加重百姓赋税负担;少数民族风俗难改;威胁中原统治。(任答两点即可)措施:在东突厥故地设羁縻府州;在西突厥故地设安西都护府;与吐蕃和亲,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及其后嗣。(任答三点即可)(2)手段:乱则声讨,治则抚绥。(或镇压与抚绥相结合,剿抚并用)新问题:沙俄入侵中国东北。解决: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捍卫了我国东北边疆(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国家主权。2.(2015·江苏淮安高三模拟)华盛顿顺应时代大势,一生三进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力影响美国历史发展进程,终成一代伟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华盛顿不仅在独立战争的烽火中统率大陆军取得了反英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而且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作出了许多贡献。首先,他制止试图建立君主政体的军事政变……为此他制止了两次军事政变,并竭力消除再度发生政变的可能性……其次,他主持制定共和主义的宪法——力求建立“法治政府”。他竭力为美国制定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反对君主政体和建立“法治政府”是华盛顿思想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余志森、尤天然《华盛顿反君主政体的思想和实践活动》材料二华盛顿确实大有做国王的机会,但他最终辞职,拒绝做国王,固然,这里华盛顿不贪恋权力的个人品德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最重要的,还在于美国既有的社会历史环境:存在拥立“英雄”当国王、做皇帝的社会因素和国际因素,而更有美国社会创建新体制、实行民主共和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多方面的“时势”条件。——陈光裕《评说历史人物要注意史观的正确把握与恰当运用》材料三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违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又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迟克举《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一生“三进三退”的主要史实。请将答案填写在下列表格中相应的位置。时间进退战争时期领导独立战争,赢得国家独立①和平时期②1788年,宪法通过,再次踏上归程就任首任总统,组建联邦政府③(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华盛顿“三进三退”的主要因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时势”与“杰出人物”之间关系的认识。解析:(1)①是材料一中“制止试图建立君主政体的军事政变”,即交出军权,拒当国王。②是材料一中“主持制定共和主义的宪法”。③是不做终身总统,急流勇退,维护民主共和。(2)从材料二中“这里华盛顿不贪恋权力的个人品德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还在于美国既有的社会历史环境”两个方面分析。(3)从华盛顿的政治活动看,“时势”与“杰出人物”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答案:(1)史实:①交出军权,拒当国王②主持制宪,为民主政治奠基③急流勇退,开创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2)因素: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坚持民主,警惕专制;高超的政治智慧;美国的社会历史环境。(3)认识:时势造就杰出人物;杰出人物会影响时势发展。3.(2015·山西晋中5月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非暴力就是以积极的形式来对待一切生命的善良意志。非暴力就是纯粹的爱。我在印度教的经典中,在《圣经》和《古兰经》中都读到过它。……非暴力并不意味着向坏人的意志屈服和妥协。非暴力意味着以人的全部心灵来反对专制者的意志。只要在这种人类法则指导下进行斗争,哪怕一个人也能反抗非正义帝国的全部权力。——甘地《非暴力主义思想》材料二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问题联系了起来。——(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甘地思想的核心内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甘地受到世界人民尊重的原因。解析:(1)据材料一中“只要在这种人类法则指导下进行斗争,哪怕一个人也能反抗非正义帝国的全部权力”结合所学得出以非暴力手段抵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治,据材料一中“非暴力就是纯粹的爱”得出人道主义(泛爱论),据材料一中“我在印度教的经典中,在《圣经》和《古兰经》中都读到过它”得出宗教平等(宽容)观念。结合所学,从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经济自主、经济正义的思想等几个角度回答亦可。(2)据材料一“非暴力就是以积极的形式来对待一切生命的善良意志。非暴力就是纯粹的爱”得出以自我牺牲精神和博爱精神致力于人类正义事业,据材料二中“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问题联系了起来”得出其和谐思想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结合所学,从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被宗教狂热分子刺杀受到世界人民的同情等角度回答即可。答案:(1)内容:①以非暴力手段抵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治;②人道主义(泛爱论)为核心的社会平等思想;③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④宗教平等(宽容)观念,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答出经济自主、经济正义的思想亦可)(2)原因:①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②以自我牺牲精神和博爱精神致力于人类正义事业;③其和谐思想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④被宗教狂热分子刺杀受到世界人民的同情。4.(2015·江苏海安高级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金陵中学高三四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义利观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比如,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等等。——郑永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理论形态的历史演进》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材料二我们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好兄弟。“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1)据材料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义利观的差异,结合时代背景简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你对义、利的认识。解析:(1)第一小问差异,据材料一“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以便于战胜在物质上强于我们的敌人;在国家或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以便于在国破家亡中救亡图存”可知毛泽东强调义高于利,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据材料一“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可知邓小平更多地强调个人利益,同时要兼顾国家、集体利益,反对见利忘义;第二小问原因,抓住设问关键词“时代背景”,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家的中心工作。(2)认识,据材料二“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和“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可知任何阶段的任何个人、阶级、国家都有自身的义、利,但必须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或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