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中高职贯通_第1页
黑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中高职贯通_第2页
黑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中高职贯通_第3页
黑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中高职贯通_第4页
黑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中高职贯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色冶金技术专业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中高职贯通)

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黑色冶金技术

专业代码:530401

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

二、入学要求

获得初中毕业证书。

三、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五年2+2.5+0.5专科

四、职业面向

表一黑色冶金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职业面向领域及主要工作岗位群

所属专业

所属专业类对应行业主要职业类主要岗位群或技职业资格证书和职

大类

代码代码别代码术领域业技能等级证书

代码

烧结与球团生产

能源动力黑色金属冶炼人员高炉炼铁工

黑色金属材高炉炼铁

与材料大冶炼与压6-17-01炼钢工

料类转炉炼钢

类延加工业炼钢人员精炼工

5304炉外精炼

53316-17-02连铸工

连续铸钢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

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黑色金属冶炼的炼铁人员、炼钢

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烧结与球团生产、高炉炼铁生产、转炉炼钢生产、炉外精炼、

连续铸钢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要求毕业生在毕业时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目标

(1)思政素养

1、坚定拥护中国领导和我国制度,在思想指引下,践行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

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

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

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开阔学生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开源的环境

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2)文化素质

1、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

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能准确而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认识中国的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

承传统,创造新的先进文化;

3、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3)职业素质

1、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

2、具有良好的技术技能素质,能适应岗位要求,有发展潜力,能进行业务更新;

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4、有正确的择业观念,能够成功就业、创业;

5、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分析和检验的基本职业素质。

(4)身心素质

1、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

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2、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3、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

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

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素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4、能将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与健身健康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把学习体育技

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主要手段。

2.知识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掌握的思想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相关知识;

3、掌握应用性技术人才的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必要知识;

4、掌握应用性技术人才的高等数学、化学相关等必要知识;

5、掌握常用机构、通用机械零件和冶炼设备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标准及其

画法。初步具有分析机构和选择传动方案的能力。

(2)专业课知识目标

1、掌握冶金物理化学、冶金通用机械、冶金炉热工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等专

业基础知识;

2、掌握钢铁生产工艺、基本原理、原料制备、设备维护、生产企业MES系统、仪

表检测与自动控制等专业知识;

3、了解冶金生产管理与经济核算、产品质量检验等基本知识;

4、掌握智能控制基础理论知识和循环经济的基本知识;

5、了解冶金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以及绿色钢铁的相关信息;

6、熟悉与钢铁冶炼生产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3.能力目标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依据操作规范,安全操控、维护和管理生产设备的能力;

4、具有从事钢铁冶炼生产主要操作岗位的能力;

5、具有使用冶金电气设备操控冶金生产过程的能力;

6、具有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冶金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以及处理事故的能力;

7、具有钢铁冶炼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8、具有对冶炼生产工艺、设备进行设计和改进的能力;

9、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分析和检验的能力;

10、具有本专业需要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教学

计划的结合,构建“学做结合、突出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学做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的“学”是指学生课堂内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基础课,初步形成职业认知能力;

“做”是指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进行综合实训的时候,重点在于“动手操作”形成职

业能力;“突出技能”是指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完成本专业所需要形

成的职业技术能力,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完成“学生到技工”职

业能力提升。即“培养目标岗位化,岗位能力课程化,课程内容项目化,理实教学一体

化,校内教学情境化,校外教学师徒化”。

二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本专业课程体

系构建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思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BAG

法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为课程开发的方法、以学习型工作任务为课程内容的载体,

校企合作开发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确定出对应的职业领域的

工作逻辑及工作特性,结合目标岗位的企业实践专家职业成长历程调查分析出该岗位的

实际的工作任务,对实际工作任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归纳,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集合及

职业行动领域,考虑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及教学条件,将职业行动领域转换为专业学习领

域。

三公共基础课描述

1、经济与社会总学时36学时,理论36学时

课程目标:使学生树立的共同理想,投身建设。主要内容:经济现象与经济

建设,制度与生活,和谐社会等。

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各方面建设的相关内容,坚定信念,提高分析、参与能力。

2、哲学与人生总学时36学时,理论36学时

课程目标:了解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知识。主要

内容:人生态度,人的发展能力,人生理想与人生价值等。

教学要求:把主义的理论观点与学生的自身实际相结合,教育学生走好人生路,实

现人生价值。

3、历史总学时72学时,理论64学时,实训8学时

本课程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文化成果;树立正确的历

史观和民族观;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职业精神。教学方法上结合

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4、信息技术总学时180学时,理论90学时,实训90学时

课程目标是全面提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本课程主要讲述常用的工具

软件和信息化办公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初步,通过学习学

生应具备支撑专业学习的能力,能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

题;使学生拥有团队意识和职业精神,具备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为学生职业能力

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英语总学时144学时,理论108学时,实训36学时

课程目标:提高综合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全面提生的基本人文

素养,提高学生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主要内容:基础训练模块——打好语言基础,培养学生初步的交际意识和能力;应

用提高模块一一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拓展提升模块一一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

中用英语做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提高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情境中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健全的情感和态度,为就业作必要的准备,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6、体育与健康总学时144学时,理论108学时,实训36学时

课程目标:本课程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位一

体的整体性目标体系,清晰展现体育课程两条主线:健康主线和运动主线。使学生能根

据掌握的基本知识,制订简便的运动处方。

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体操、队列、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

教学要求: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强体质健康;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

学习,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

体育锻炼的习惯;职业专门性身体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达到发展学生职业能力

与职业素养的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7、语文总学时200学时,理论200学时

本课程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综合提生的职业素

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本课程教学以基础模块为主,由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

流两大板块组成,在教学中强调根据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注他们的学习困难,指导学生学习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

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

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

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

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职业生涯的发展。

8、数学总学时144学时,理论144学时

本课程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内

容包括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等。通过数学课程与思政的结合教学,使学生能

获得未来工作、学习和发展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具备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中华传统文化总学时36学时,理论32学时,实训4学时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文化发展史,认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

和深远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弘扬传

统,服务社会现实。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基础和教学特点,强化

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加强对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同时运用多媒体手

段、线上资源共享等辅助教学,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教学评价采取

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

10、美术总学时36学时,理论12学时,实训24学时

本课程目标是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

养与整体素质。课程内容包括绘画基础知识、绘画材料与表现方法、物体的造型方法、

构图的原理、作画的步骤、美术作品鉴赏等。通过美术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结合,使学生

在理解和掌握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发展形象思维,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

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11、音乐总学时36学时,理论12学时,实训24学时

本课程遵循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的理念,根据主体性、多元性、有序性、教育性、

趣味性、操作性等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以学生参与音乐学习、

鉴赏音乐作品,实践音乐活动为主要方法和手段,结合多种音乐类别与形式,培养学生

的音乐作品赏析和音乐实践能力,具体体现在唱、奏、跳、演、导等方面。

本课程使学生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兴趣;使学生掌握欣赏艺术作品和创作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技能与

原理,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潜

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提高生活品质的意识。

1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学时48学时,理论32学时,实训16学时课程

目标: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修养和法律素养。

主要内容:担当复兴大任,领悟人生真谛,追求远大理想,继承优良传统,明确价

值要求遵守道德、提升法治素养等。

教学要求:从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

13、和理论体系概潞学时72学时,理论56学时,

实训16学时

课程目标: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的理想信念。

主要内容:、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内涵等。

教学要求:让学生理解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树立正确“三观”,成为“四有”新人。

14、形势与政策总学时16学时,理论16学时

课程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理解党的方针和政策,提高觉悟。

主要内容:形势与政策基本知识,当前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党和国家重大方针

政策等。

教学要求: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

正确的形势与政策分析方法。

15、体育总学时108学时,理论12学时,实训96学时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本课程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实现体育运动

的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生掌握一至二项较为喜欢

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法等。

课程内容: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田径、体育舞蹈、健美操、瑜伽等。

教学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培养学

终身体育意识;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加强安全教育,避免伤害事故。

16、军事技能总学时16学时,实训16学时

本课程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课

程内容包括共同条令教育与队列内务训练、射击与战术训练、防卫技能与战时防护训练、

战备基础与应用训练等。

17、军事理论总学时36学时,理论36学时

本课程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提高学生综

合国防素质。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化战争、信息化装等。

18、心理健康教育总学时32学时,理论28学时,实训4学时

本课程主要包括环境适应、自我认知、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人格发展、

情绪调节等内容,通过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等方式,实现提生心理健康素质

之目标。

19、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总学时36学时,理论32学时,实训4学时课程

目标:培养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切实的求职技巧和各种通用技

能,指导学生解决职业规划、求职就业、职业与发展等方面的现实问题。

主要内容: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

职业适应与发展。

教学要求: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就业观,理性规划自身发

展,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20、大学外语总学时128学时,理论100学时,实训28学时

本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

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沟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的基础,突出英语语言能力在职场情境中的应用。坚持立德树人,落实核心素养,尊重

个体差异,学生全面与个性化发展。

21、应用文写作总学时36学时,理论20学时,实训16学时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了解常用应用文文种的种类、写作结构和写作要求,使学生初步具备写作常见应

用文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借助应用写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

目标。本课程涵盖理论讲授、跨类应用文、记叙类应用文、说明类应用文、议论类应用

文、文学类应用文等教学内容,按照“理论够用,以实践为主”的原则组织教学,精讲

多练,讲练结合,构建起全新的“教、学、写”一体、理论与实践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让学生学好与未来生活、职业相关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具备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写作能

力。

22、劳动教育总学时16学时,理论8学时,实训8学时

本课程通过国家相关法律、劳动知识、劳动安全、劳动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学习劳

动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讲解学期劳动计划与安排等内容。通过组织动员教育,树立劳

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

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自觉遵守劳动安全法规。

23、创新创业教育总学时16学时,理论16学时

课程目标: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适应社会与人的发展需求,遵循创业规律,

投身创业实践。

主要内容:创业基础知识、新企业的创建、运营管理等九大模块。

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撰写创业

计划,模拟创业。

24、美育课程总学时36学时,理论36学时

课程目标: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艺术审美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艺术审美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主要内容:主要以讲述中外艺术史为主,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与社

会生活的联系。

教学要求:学生的人文素质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弘扬民族艺

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25、物理总学时81学时

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

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物理对科技进步,对文化、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

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以学会基本

公式和图像,掌握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彻

底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设计思路,紧紧围绕专业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教学

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物理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物理知识,

增强理论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表二黑色冶金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开课学期及周课时数

课课考学学

第一学年学年学年

程程试学总年年

课程名称理实

类序考分学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论训

别号查时1

1418181818181812

8

经济与

1试2363602

社会

2哲学与人生试2363602

3历史试27264822

3信息技术试61083636222

4外语试8144108362222

5体育与健康查8144241202222

6语文试102002004422

公7数学试81441444444

共8传统文化试2363242

基9美术查23612242

础10音乐查23612242

课11思修法基查34832164

12毛概习概试47256164

13形势与政策查1161601

14体育查61081296222

15军事技能查116016集

16军事理论查2363602

17心理健康查2322842

18就业指导查23632411

19信息技术试47236364

20大学外语石:81281002844

21应用文写作石:23620162

22劳动教育玉:116881

23创新创业玉:116161

24美育课程:236362

25物理石:12190150403334

26化学而:813010030333

小计11119801382562262618141915430

1高等数学石:3.5565604

专2无机化学is:3.55640164

3机械制图石:3.55640164

4物理化学V:47254184

治金热,基4

课5耐7254184

程础

计算机辅助设44

6试722448

7机械设计基础至:47236364

金属学与热处4

业1法7248244

专烧结矿与球团4

2试7248244

业矿生产

核3炼铁技术记,47248244

心4冶炼机械设备记「47248244

课5高炉喷煤技术钳:47248244

程6炼钢技术钳,47248244

7连续铸钢技术钳■47248244

8炉外精炼话,47248244

58.510326883440000816201600

高炉热风炉操

作技术

14724824——8—

资源能源利用

与环境

基础化学实

专记

验技术4

选业24725418————

材料科学基

修选讨

课修

分析化学石

课———

3金属力学性47236364

法:

炼铁厂设计

石———

4材料分析测47236368

试技术

讲座

1职业素养10.5880

公2*4

共讲座

2安全教育0.5880

选2*4

修二选

党史国史0

课30.588

健康教育02*4

小计17.53121981140000004516.5

校内课程总学时187332422681020262618142731282416.5

认识实习0.588中

8

集中集中

习跟岗实习116016

88

顶岗实习140728072828

小计41.575207520000028

228.

课程学时总计407622681772262618142731282416.528

5

备注:顶岗实习共26周,其中第九学期为8周含毕业教育1周、第十学期18周,每周28学时。2、

后三年时间分配表单位:周

表三黑色冶金技术专业后三年课程时间分配表

顶毕

理论

学教学入学教育冈LLJ业

学年实践考核机动备注

期周数军训实教

教学

习育

五1914311

六201811

七201811

A201811

九20101711

十1818

合计11778352515

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统计表单位:学时

表四黑色冶金技术专业后三年教学统计表

实践教学

项目理论教学备注

校内实验实训校外实训

700752

学时数1348

1452

所占比例51.86%48.14%

总学时数2800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要求1.

师资队伍结构

教学团队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实施需建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

教师、一般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企业指导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

其人员如下:

表五黑色冶金技方t专业教学团队人员结构表

专任教师外聘教师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一般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企业指导教师

1人3人5-8人10人若干

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30%;职称教师比例达20%;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o配备专业带头人和教学管理人员。有

一支符合专业教学要求,能够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的兼任教师队伍,兼任教师数占专业课

与实践教师合计数的比例达到35%o

2.核心课程教师要求、实训指导教师要求、外聘教师要求

专业带头人知识能力素质符合要求;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师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

工作经历;注意遵循高职教育规律教学,重视师德师风,能够积极参与教学,不断提高

教学水平;主持或参与专业科研项目;主持或参与高职教育教学科研项目;有适应教学

的科研能力与成果。

专业带头人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阔的专业视野,掌握冶金技术专业发展的前

沿动态,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与此同时还需具有丰富得到教学经验和教学经验

和教学管理经验,对职业教育有深入的研究,能够在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方面

起到领军的作用。其主体工作有,组织行业、企业研究,进行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人才

培养定位;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主持课程构建工作,组织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统筹

规划教程团队建设,支持满足教学实施的教学条件建设,支持建立保障教行的机制、制

度。

骨干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善于将企业先

进的技术知识与教学相结合;对职业教育有一定的研究,具有职业课程开发能力;能够

运用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治学严谨的教学效果良好。其主要工作有:参

与人才培养方案(高职)制定相关的工作;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编写相关教学

文件;进行理实一体的教室建设;参与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

一般教师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较好地

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其主要工作有:参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以及相关教学

文件编写;对专业一般课程进行课程开发及建设;参与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建设,通过下

场锻炼,参加培训不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及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技能,长期从事钢铁

生产工艺技术、现场操作或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够及时的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及时

问题,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善于沟通与表达。其主要工作有: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

承但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实训,参与课程开发与建设,参与相关教学文件的编写;参

与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参加教学培训,提高职业教学能力。

企业指导教师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企业的相应岗位独当一面,具有一定的

管理能力。其主要工作有;按照实现大纲的要在本企业指导学生的岗位实训,具体负责

学生在岗位实训期间的岗位教育和技术的指导工作;反馈学生的在岗情况,发现问题与

学校指导教师一同及时解决;负责学生定岗期间的考勤、业务考核、实训鉴定等。

二教学设施1.

校内实训

在校内进行金相检测、冶炼基础、钢的力学性能检测、烧结与球团生产、高炉炼铁

生产、转炉炼钢生产、电炉炼钢生产、炉外精炼、连续铸钢生产等实训。

表六黑色冶金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序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实训室名称功能说明

号设备名称数量

烧结矿生产仿真模拟软

1烧结矿生产仿真实训室件RDL-2000A烧结矿生产仿真实训

高温焙烧炉、

2球团矿生产实训室炼铁机械

球团矿转鼓测试机

3烧结矿生产电动立模室烧结矿生产电控模型3500*1200*1200炼铁机械

4高炉炼铁仿真实训室高炉炼铁仿真模拟软件高炉炼铁仿真实训

高炉炼铁软熔低落实训高炉炼铁软熔低落测试

5高炉生产

室仪

6高炉炼铁电动立模室高炉炼铁电控模型5000*1200*1500炼铁机械

7转炉炼钢仿真实训室转炉炼钢仿真模拟软件WDW-100KN转炉炼钢仿真实训

8转炉炼钢电动立模室转炉炼钢电控模型SQG-25炼钢机械

9连续铸钢仿真实训室连续铸钢仿真模拟软件连续铸钢仿真实训

10连续铸钢电动立模室连续铸钢控模型4000*1000*2000连铸机械

洛氏硬度试验机HR-15A

11金相分析实训室冶炼产品的检测

实验室箱式电阻炉SX2-4-10

12碳硫分析实训室布氏硬度试验机HB-3000冶炼产品的检测

13力学性能检测实训室电子试验机SLX1700-20冶炼产品的检测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以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职业综合

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也是对教师进行时间锻炼,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开发,推广的

重要场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生产实训、顶岗实训的需求,学生通过顶岗完成

实际工作任务,获取就业前对工作经验的积累。

实训基地依托钢铁企业,积极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服务,按照统筹规划、互惠互利、

开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考虑到生产实习的安全性,按实际需要确定指导教师,制定

实训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校外生产实训采用学校联系企业,统一进行;顶岗实训

采用到订单培养企业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

表七黑色冶金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实训基地名称实训项目备注

1建龙西林钢铁公司课程综合实践能力训练、顶岗实习

2江苏中天集团顶岗实习

3建龙北满特钢顶岗实习

4山东H照钢铁集团顶岗实习

5河北中铁沧州有限公司顶岗实习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能提供铁矿粉造块、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电弧

炉冶炼、LF精炼、连续铸钢等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现代钢铁冶金生产的主流技术,可

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

有保证实习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

及数字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有专业教师、行业专

家和教研人员等参加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

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钢铁行业政策法规、有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JIS

JapaneseIndustrialStandards)工业标准、IS0/TS16949工业标准、钢铁生产工艺、

钢铁生产新技术、钢铁生产设备和实务操作类图书,以及两种以上冶金工程专业学术期

刊含电子期刊。

3、数字教学资源配备基本要求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

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

教学。

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1、

教学模式

“订单式培养模式,岗位式教学内容,项目式教学方法,工学式培养过程,双证式

教育衔接,顶岗式就业过度”。

2、教学方法

“培养目标岗位化,岗位能力课程化,课程内容项目化,理实教学一体化,校内教

学情境化,校外教学师徒化”,即“六化”教学方法。

五学习评价

1、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与考核。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是对教师教学工作实施的全过

程定量化的检查、考核制度。考核人员包括学校领导、学校教学督导组成员、教务处成

员、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考核内容包括课前准备教案、讲稿、课堂教学、辅导答

疑、作出批改等环节。考核方式包括定期检查教学日历、教案、讲稿、学生作业,随

堂听课,不定期抽查辅导答疑,召开学生座谈会,组织学生评教等。各项检查、考核

都要填写量化考核表,期末汇总。

2、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与考核。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与考核要体现能力本身,展

现本校的指导思想,以学科理论为主要内容的主要考核模式,实现课程考核的科学性、

实现性和灵活,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闭卷、开卷、口试、实践操作、项目设计、

设计生产、发表文章、可也总结、调研报告、多媒体汇报、整体考察等,加强过程性的

考核,考察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①公共学习领域部分考核方式仍沿用现行的考核模式,即英语大学英语、专业英语、

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体育课为考试课,德育为考查课。

英语、计算机可以采用等级考试或证书考核代替课程考核。

②专业及专业拓展学习领域部分及整周实习实训建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以过程考

核为主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践课要进行操作技能考核,从实际工作岗位中抽取一些

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作为考核内容,测验情境要求尽可能与实际工作情境相似。

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性质的不同,在平时成绩中加入过程性考核成绩,学生学业质

量的考核根据实践环节比例的不同分三种:

第一,以知识和理论传授为主型。实践环节较少的课程,建议采用平时成绩占20%,卷

面成绩占80强的形式。这里的平时成绩不仅包括学生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

情况以及实验实习任务完成情况,还应包括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过程性考核成绩。

,理论知识和技能并重型。实践环节与课堂教学相差不多的课程,可采取平时成绩

占50%,卷面成绩占50%的形式。

,以技能、能力为主型。以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可以采用完全过程考核的形式。

③定岗实训环节考核考虑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企业实践考核由企业人员根据企

业的岗位工作考核标准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

六质量管理

1、学校和二级院系应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

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

培养方案(高职)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

量评价和

持续改进,达才培养规格。

2、学校、二级院系应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

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

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

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学校应建立毕业生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

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1、课程要求

学生修业期满需完成理论教学2268学时,实践教学1772学时;校外实践教学26

周含毕业教育1周;军训3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