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集_第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集_第2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集_第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集_第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集体

备课教案集

教学计划

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

教学情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

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

况分析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不自觉。本学

期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除法,轴对称和平移,倍数与因数,多边

形的面积,分数的意义,组合图形的面积,可能性,数学好玩和整

教材

理与复习等。本册教材注重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

分析对重要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运算技能的形成,注重学习兴趣和学

习习惯的培养。

1、体会“数”中,体会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猜测、验证等

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教学目2、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体会用多种方

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渗透“化整为零”的策略。通过操作、旋转、

标要求平移等探索活动,体会“转化”思想,并能用符号和语言进行表

达,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1、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理解计算方法的道理。能运用小

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轴对称与平移知识的学习,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发展

空间观念。

3、经历倍数与因数、质数与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归纳、类比与

猜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各单元

4、经历探索图形面积的活动经验,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

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重点

5、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了解分

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6、了解组合图形,经历用割补法探索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

7、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并会设计简单、

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进度安排

周一仔

起讫总课时

次教学内容备注

月日数序数

开学报名

—*9.1—9.5

开学第一课

二9.6—9.12小数除法44

三9.13—9.19小数除法48

四9.20—9.26轴对称和平移210

轴对称和平移中秋节

五9.27—10.3

国庆放假国庆节

六10.4—10.10国庆放假313

七10.11—10.17倍数与因数316

八10.18—10.24倍数与因数319

九10.25—10.31期中整理与复习221

十11.1—11.7多边形的面积324

十11.8—

多边形的面积327

11.14

11.15—11.21分数的意义229

I-

11.22—11.28分数的意义433

11.29—12.5分数的意义336

十12.6—

分数的意义238

五m12.12

12.13—12.19组合图形的面积341

12.20—12.26数学好玩344

12.27—1.2可能性246元旦

九1.3—1.9总复习349

1.10—1.16期末复习

十1.17—1.23期末考试

目录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精打细算.................................................谢细敏1

打扫卫生.............................................谢细敏3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谢细敏5

练习一...............................................谢细敏7

人民币兑换..............................................谢细敏9

除得尽吗...............................................万玉梅11

调查“生活垃圾”.........................................龙菇13

练习二.............................................龙斑15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轴对称再认识(一)....................................万玉梅17

轴对称再认识(二)....................................万玉梅19

平移...................................................万玉梅21

欣赏与设计.........................................黄艳萍23

练习三..................................................曾桂木25

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倍数与因数........................................李木辉27

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李木辉29

探索活动:3的倍数的特征................................李木辉31

找因数...............................................龙斑33

找质数...................................................龙菇35

练习四....................................................李木辉37

期中整理与复习

数与代数..................................................万玉梅39

图形与几何................................................黄艳萍41

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比较图形的面积..........................................熊正诚43

认识底和高...............................................熊正诚45

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熊正诚47

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黄艳萍49

探索活动:梯形的面积....................................黄艳萍51

练习五...................................................魏素芳53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再认识(一).......................................魏素芳55

分数的再认识(二).......................................魏素芳57

分饼.....................................................龙菇59

分数与除法..................................................魏素芳61

分数基本性质.................................................张玲63

练习六......................................................张玲65

找最大公因数...............................................张玲67

约分........................................................张玲69

找最小公倍数..............................................曾桂木71

分数的大小..................................................罗莉73

练习七......................................................罗莉75

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

组合图形的面积...........................................曾桂木77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曾桂木79

公顷、平方千米...........................................黄艳萍81

数学好玩

设计秋游方案.............................................杨朝荣83

图形中的规律.............................................杨朝荣85

尝试与猜测.............................................杨朝荣87

第七单元可能性

谁先走.....................................................罗莉89

摸球游戏...................................................杨朝荣91

总复习

数与代数...............................................熊正诚93

图形与几何................................................熊正诚95

统计与概率.............................................杨朝荣97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精打细算课时1

科目数学册次/单元^单元设计者谢细敏、揭寿

亮、罗莉

二、教学目标

L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2.重点: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3.难点: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教学过程备注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

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

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

式:

11.54-512.64-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

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L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

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

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交流一下想法。

3.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4.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5.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

法比较简便实用?

6.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

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

再进行引导。将11.5元平均分成5份,先将11平均

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

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平均分成5份是3角,3

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该写在十

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

数点对齐;

四、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

甲商店:11.5元=115角11.5+5=2.3(元)

乙商店:12.64-6=2.1(元)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五、课后反思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打扫卫生课时1

九册谢细敏、揭寿

科目数学册次/单元设计者

第一单元亮、罗莉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

2.重点: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难点: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三、教学过程备注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苕帚共花了18.6

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

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

18.94-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

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

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

个3元,9角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

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

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

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5.试一试

教材第5页第试一试,先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每步是怎么

算的?

小结:在小数除法中,也要一位一位往下除,除到哪一位不

够商1,就在上面商0占位。如果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就

要在个位商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页第一题

2.教材第6页第3题

3.教材第6页第4题

4.教材第6页第6题

四、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板书设计

打扫卫生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要在余数后边添“0”继续除。

五、课后反思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谁打电话的时间长课时1

九册谢细敏、揭寿

科目数学册次/单元设计者

第一单元亮、罗莉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景,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法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去

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字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法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

教学思想。

(3)嬴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认识小数除法再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重点: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3.难点: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备注

一、温故知新

竖式计算:

0.48+46.34-7240+6048004-400

二、情境激趣,探究新知

L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并发现

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笑笑和淘气打电话,笑笑打国内长途,每分

钟0.3元,共花5.1元;淘气打国际长途,每分钟7.2元,共

花54元。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2.先估计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①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②分组汇报估算过程;

③评价和鼓励估算方法的合理性。

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①国际长途每分

7.2元,大约是国内长途每分0.3元的二十几倍,如果笑笑和淘

气打电话的时间相同,那淘气的电话费总价应该是笑笑电话费

的二十几倍,但是54元大约是5.1元的10倍,所以笑笑打电

话的时间长;②5.1大约有十几个0.3,那么笑笑打电话的时

间是十几分钟,而54里没有10个7.2,那么淘气打电话的时间

一定不到10分钟,所以笑笑打电话的时间长。

3.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5.14-0.3544-7.2

4.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独立试算5.14-0.3

思考:用你认为合理的方法计算;除数是小数是否可以转

化成整数?怎样转化?应用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围绕前面提出的要

求,展开做好记录。全班共同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并进行算

法最优化,可能会出现的几种算法:

把0.3元化成3角,5.1元化成51角,变成了514-3是我

们以前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514-3=17(分)

把除数0.3变成整数扩大了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

要扩大10倍变成51,被除数的变化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514-3=17(分)??

对比几种方法的异同,找出相同点:都运用了转化的思想,

把除数变成整数,我们已经学会了除数是整数的除尘,利用已

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

为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商不变的规律的

应用。5、应用算法,明晰算理。竖式计算57+7.2=(分)

教师巡视并对发现的计算中的错误,全班同学一起进行纠

错。强调竖式的写法,划去除数的小数点后,除数扩大了10倍,

那么被除数也要扩大10倍,就在整数后面添0。你采用的什么

方法来检查?(运用估算和乘法来验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2题。

2.完成教材第8页试一试。

3.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1题。

4.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7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问题?

四、板书设计

谁打电话时间长

笑笑打电话的时间:51+3=17(分)答:

淘气打电话的时间:57+7.2=7.5(分)答:

五、课后反思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练习一课时1

九册谢细敏、揭寿

科目数学册次/单元设计者

第一单元亮、罗莉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点的除法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

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基础探索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体会)传化的思想。

(3)进一步正确掌握出示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重点:正确掌握出示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难点: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过程备注

一、创设情境。

导入:同学们,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今天我们看看同学们

能不能掌握这些知识。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一第1题。

第(1)题:学生读题,并说说竖式中的8表示8个(),32表示

32个()。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2.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一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学生小组里交流,并说说是

怎样想的。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顺利把前面两题完成了,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吗?

指名回答后,问: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小结:根据商不变的性质,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

不变。

3.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一第3题。

先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说说发现后,小数独立完成后,再在小

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小结:被除数不变时,当除数缩小10倍,商反而扩大10倍。

4.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一第4题。

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每步中的意思。

5.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完成情况。

2.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一第7、8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列式、计算过程。

3.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一第10题“数学游戏”。

学生明确游戏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游戏。

四、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练习一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当被除数不变时,除数缩小10倍,商反而扩大10倍。

五、课后反思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人民币兑换课时1

九册谢细敏、王海

科目数学册次/单元设计者

第一单元顺、罗莉

二、教学目标

L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3)让学生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2.重点:求积,商近似值。

3.难点: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三、教学过程备注

一、情境导入,切入主题

出示情境图:美国小朋友玛丽给小红寄来一本6.7美元的

故事书。引导学生: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的

问题:美元是什么意思?换成人民币是多少钱呢?怎么换成

人民币呢?

师:美元就是美国的货币,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货

币,比如美国的美元、日本的日元、泰国的泰铢?为了便于各国

货币之间的流通,其他币种和人民币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比率

进行兑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兑换人民币

二、引发思索,探究方法

(一)美元兑换人民币

L6.7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多少元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先

知道什么呢?

2.课件出示2012年10月某天中国银行公布的关于其他币

种和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从这个表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元,那么

2美元就是2个6.31元??

4.借助比率,独立试做。列式:6.31X6.7

5.组内交流:为什么这么列式?积最多应该是几位小数?

6.总结: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

(二)人民币兑换美元

1.我们学会了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反过来用人民币兑

换美元,你们会兑换吗?

出示问题2情境图: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兑换多少

美元?

2.回忆学法,完成上题时,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你是

怎么解决的?

3.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决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方法。

(三)求积、商的近似数

1.对比两道题的结果,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点:都保留了两位小数;不同点:一

个是乘积,一个是商。

2.总结求积、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积取近似值先精确计算,再根据题目要求

或实际情况取近似数;商取近似值根据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

求一位,然后取近似值。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13页试一试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2、3题。

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1题,第14页第4题。

四、板书设计

人民币兑换

美元兑换人民币

6.31X6.7=42.277^42.28(元)

人民币兑换美元

6004-6.31^95.09(元)

五、课后反思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除得尽吗课时1

科目数学第九册设计者万玉梅、王海

册次/单元

顺、罗莉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通过计算两只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商和余数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

环小数。

(二)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三)普通记法和简记两种方法表示循环小数,会读循环小数。

2.重点:认识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3.难点:会正确表示循环小数,掌握余数和商的特点以及他们和被除数、除数之

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备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爬行比赛,蜘蛛和蜗牛

正在奋力的爬行着(课件出示课本主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

题图,从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数学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A:蜘蛛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B:蜗牛每分钟爬行多少米?

C:谁爬得快?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估一估,谁爬得快一些?

学生汇报。

2.蜘蛛和蜗牛每分钟爬行的速度到底是多少呢?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

4,商重复出现的数字与余数重复出现的数字有联系吗?如

果有,有什么联系?

大家先独立思考。【学生先独立思考半分钟]

师:像24.333-.0.85454…这样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

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我们给它取一

个名字叫…

生:循环小数【板书循环小数】

4.介绍写法

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可以用省略号代替,表示无限【师在横式后面板

书:24.333•••]

师:所以循环的数字我们至少要写两次。【再在原来那

里添上54】【引导规范书写,循环的数字至少应该写两次】

5.循环小数的读法

6.求循环小数的近似数。

根据需要,我们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如

0.85454保留两位小数就是:0.85454…吐0.85

7.循环小数的简记

8.总结循环小数的特征。

小结:通过观察这两个商我们发现了,它们的小数部分有

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像这样的小数就是我

们今天所要认识的“循环小数”。【出示课件】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0.666--­0.9991.48383…

4.2525O.1875875--0.142857

0.333--0.303030.U1--

2.计算下列各题,并说一说哪几题的商是循环小数

-1—N

-1—三

3.把下列数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

0.48484848•••5.365365•••

7.3404040…9.9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板书设计

除得尽吗

24.333--=24.30.85454--=0.854

JZ/

y循环节-

五、课后反思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调查生活垃圾课时L

科目数学第九册设计者龙瑁、王海顺、

册次/单元

第一单元罗莉

二、教学目标

L教学目标:通过解决“调查生活垃圾”中的问题,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并能正确计算。

2.重点: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难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过程备注

一、情境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是的,生活垃圾的排放会给环境带来污染,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调查生活垃圾。(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为了加强环境的保护,我校五年一班和五年二班的同学首先

对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自己默读,从中

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2、根据五年一班的调查报告,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根据五年二班的调查报告,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3、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两个问题,并思考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

4、下面在组长的带领下,交流这两个问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先算得什么,再算的什么。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6、小结:刚才同学们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都分析了数量关系,

明确了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列出算式解决问题,这种

有序思考的方法非常的好,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当中也能

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7、下面请同学们来计算这两道题,同时思考它们的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8、请同学们看看前面的这几个算式,都是小数混合运算的题目,

也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板书副标题)

那谁来说说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呢?

那我们曾经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和交流,我们学会了有序思

考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发现了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

运算的顺序一样

三、巩固训练

1、那下面谁来说说这些题目的运算顺序。

2、刚才大家通过五年一班和五年二班的调查报告发现,我们每

天都会产生许多的生活垃圾,那这些生活垃圾到底有多少呢?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五年二班的调查报告来算一算这个小区一周

会产生多少吨的生活垃圾。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教师纠正。

3、同学们,虽然我们无法拒绝垃圾的产生,但是我们可以控制

垃圾的产生,就像淘气一家一样,他们每人每天产生的垃圾就

比较少。

请同学们自己读题,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教师纠正。

四、板书设计

调查生活垃圾

五一班调查报告五二班调查报告

五、课后反思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练习二课时1

科目数学九册设计者龙斑、王海顺、

册次/单元

第一单元罗莉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较熟练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过程备注

一、复习导入

二、练习

1、教科书第22页第1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盒子,按要求同桌同学互相说一

说,再量一量,最后计算出他的表面积。

2、教科书第22页第2、3题。

先让学生说说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

3、教科书第22页第4题。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看看有几种堆法?那么,露在外面的面积

有没有变化。

4、教科书第22页第5题。

让学生理解2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露在外面的面与原来的2

个正方体相比减少了2个,所以是不相等的。

5、教科书第23页第6题。

6、教科书第23页第7题。

指导学生运用长方体棱长的特点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教科书第24页第8题。

让学生借助操作等手段帮助思考。

8、教科书第23页“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并与自己所想

象的形状进行比较。

五、课后反思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一)课时1

科目数学册次/单元第九册设计者万玉梅、杨朝

荣、罗莉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一)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

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2.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教学过程备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老师找到了一些漂亮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一起欣赏一

下呢?(课件展示图片)(天安门、脸谱艺术、剪纸、昆虫

图片)

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这些图形,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

特征呢?

(学生可能说是两边一样的,也可能说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轴对称图形”

(1)课题导入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

(2)我们数学中也有好些轴对称图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

起来进一步研究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a、现在我们把准备好的平面图形拿出来,判断它们是不是

轴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判断。

C、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呢?

(3)结合折纸,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通过自己动手折,你发现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深化认识,教学对称轴。

(1)师:我们发现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折痕,那么这条折

痕叫什么呢?生:对称轴

师:对,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对称

轴的问题。(课件出示课本内容)

(2)折一折:让学生折一折上面轴对称图形,找一找它们

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找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3.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做法和结果。

4.边让学生演示边用课件展示。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0——9这些数字中哪个是轴对称?

2.A、B、C、D、E、F、G、H、M、Q这些字母中哪些是轴对

称?

3.完成课本22页的练习题1、20

四、拓展延伸、实际应用。

1.准备一张纸

2.对折纸

3.展开你的想象力,在纸上画出你想要画的图案

4.沿线条撕下

5.把纸张开

6.向同学们展示你的作品

五、总结全课,升华主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例如:天安门的设计、车标的设计、

飞机、汽艇、汽车的设计等。我们生活中的好多美丽的设计都

用到了轴对称,让我们做有心人,去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轴对称

图形。

六、作业:设计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四、板书设计

轴对称再认识(一)

五、课后反思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二)课时1

科目数学第九册设计者万玉梅、杨朝

册次/单元

荣、谢细敏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一)借助方格纸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二)在画图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经验。

(三)在操作中感受创造的喜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根据轴对称图形已有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3.难点:画某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教学过程备注

一、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问题⑴导入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见图①)画

出了整座房子(见图②),他画得对吗?(教材23页例题)

①②

1.判断轴对称小房子画得对不对的依据

2.观察图②,找出画错的原因

对称轴左右两侧小房子上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应该

是相等的。小房子左下角的点到对称轴有2格,右下角的点到

对称轴也应该有2格,而淘气画的小房子右下角的点到对称轴

有3格,所以淘气画得不对。

问题⑵导人以虚线为对称轴,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另

一半。(教材23页例题)

1.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2.明确画图依据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画图的具体过程

⑴确定图形每条线段的端点。(2)描出对称点。(3)连线。

(1)画左图中“匚”的轴对称图形。

数出各端点到对称按照左图的

轴的距离.在对称形状顺次连

确定图形每条轴的另一侧描出各接各端点的

(2)画右图中“口”的轴对称图形。

四、板书设计

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定:确定端点。一数(或量):数(或量)出距离。一描:描出各端点的对称点。

一连:顺次连接各端点的对称点,画出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五、课后反思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平移课时1

科目数学册次/单元第九册设计者万玉梅、杨朝

荣、谢细敏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一)结合具体实例,从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判断图形平移和在方格

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的过程。

(二)能判断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平移。

(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点:能准确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巩固图形平移的画法。

3.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平移。

三、教学过程备注

一、复习铺垫

1.电脑出示:我们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移

动后的图形。

图形做平移运动。

图形往哪个方向平移的?

它向右或左平移了几格?怎么知道的?

2.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

右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图形平移了几格。也可

以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看看把图形的一条边或一部

分平移了多少格。

3.揭不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画水平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出示教材主题图,提出要求:把小旗向左平移4格。

学生试着画出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形。

教师巡视,找出学生典型错题,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把两个图形间的距离误解为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平移

的方向不对;平移后的图形形状或大小与原图形不符……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把小旗向左平移4格,先要确定方

向,可以画个小箭头代表向左平移,再找到图形中关键

的点,小旗四个顶点和旗杆下方的点,然后把关键点先

平移相应的格数,最后连点成线,画出与原图相同的图

形。平移后的小旗只是位置变了,但是形状、大小都没

有变化!

学生订正自己的答案。

3.探索画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试着把小旗向上平移4格,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平

移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向上平移小旗的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向左平移还是向上平移,只是平移

的方向不同,方法基本相同。

3.总结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第一、选点。也就是在原图形上选择几个决定图形形状和

大小的点,如正方形的四个角上的顶点。

第二、移点。也就是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

规定的格数。

第三、连点成形。

三、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1.在方格纸上画出小船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4格后

的图形。引导学生画出两次平移的图形,画完后交流平移过程。

2.完成教材第25页第1、2、3、4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平移图形的方法)

四、板书设计

平移

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起点移点连点成形

五、课后反思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欣赏与设计课时1

第九册黄艳萍、杨朝

科目数学册次/单元设计者

(第二单元)荣、谢细敏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和轴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2)感受图案给生活带来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2.重点:平移和轴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3.难点:绘制各种美丽的图案。

三、教学过程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在美化我们的生

活,老师收集到一些图案,请同学们欣赏。(多媒体展示图案)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欣赏与设计。(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观察、分析图案。

(课件出示教材27页上面的三幅图)

师;观察这三幅图,思考:上面这三幅图是怎样得到的?并与

你的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2.组织学生交流。

预设生1:图①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

重合,它是利用轴对称得到的。

生2:图②是由左上角那个小图案经过向右和向下的逐步

平移得到的。

生3:我认为图②也可以看作左边一排或上面一排的小图

案经过平移得到的。

生4:我认为图③可以看作一个左右或上下对称的轴对称

图形。

生5:我认为图③运用了轴对称和平移。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制作的图案,往往都是由一个基

本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

3.自主动手,操作实践。

请你在下面方格纸上继续画下去。(课件出示教材27页中例题)

师:先观察第二个图形是由第一个图形怎样的变换得到的?接

下来,你想怎样画?

通过观察可以明确:制作这幅图需要用平移的方法,请学生尝

试制作,小组展示。

4.激发想象,自主创作。

请你运用轴对称和平移,自己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出示课堂

活动卡)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28页的练一练

四、课堂总结

运用轴对称和平移,我们可以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相信只

要大胆创新,许多美丽的图案就会从我们手中诞生。

四、板书设计

欣赏与设计~

一、选择基本图形

二、确定设计方案

三、绘制图案

五、课后反思

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练习三课时1课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