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表达技巧课件_第1页
小说表达技巧课件_第2页
小说表达技巧课件_第3页
小说表达技巧课件_第4页
小说表达技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5/912021/5/92

一、熟悉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掌握各个题型的答题技巧。二、积累鉴赏常识,培养准确判断某种表现手法及赏析其表达作用的能力。学习目标:2021/5/93★表达技巧,广义地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狭义的方面说,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2021/5/94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和对偶等。(3)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衬托、对比、渲染、悬念、反衬、比兴、托物言志、动静相衬、虚实结合、景情理合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以动写静、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4)结构特色:先抑后扬、过渡、承上启下、起承转合、悬念、照应、铺垫、衔接、伏笔、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卒章显志等。(5)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等。2021/5/95【常见题型】①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②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③明确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作用;④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⑤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2021/5/96(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其中叙述与描写是常见的表达方式。2021/5/972021/5/98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有“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种。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叙述者如上帝一般俯瞰人间,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全知视角不受时间、空间和人物的限制,方便读者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有限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让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与评价。2021/5/99(2015苏锡常镇二模)《不是时候》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我”的视角来叙述,让读者充分感知“我”的内心情绪;具体描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增强故事叙述的真实性;便于表达“我”的所思所想,有利于小说主题内容的表达。(每点2分,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也可给分)2021/5/910例二:(2014南京三模)《槐花》(《五三》P205)作品中插叙占了大量篇幅,这样的写法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效果?试作探究。(6分)

答案:①补充情节,使读者弄清谢拉班由家乡来儿子家,又成为车场守夜人的来龙去脉;②对故乡生活与小家伙的交往的回忆等,不断丰富了主人公谢拉班的形象:他曾是有名的猎手,现在是孤独的守车人;③插叙与小家伙的交往、在儿子家的往事等,使小说的主旨越来越深刻,表现了城市与乡村生活的矛盾、不同民族文化的矛盾对老人心灵的深刻影响;④现在和过去的不断穿插形成小说时空交错的艺术特点。(6分。每点2分,效果和分析各1分。任答三点即可)2021/5/911描写的类型及作用2021/5/9122021/5/9132021/5/914(3)细节描写“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枝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如人体的细胞。好文章之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精彩的细节描写,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传神,可以使主题更加深刻。2021/5/915关于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2021/5/9161.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以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2.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2021/5/9173.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4.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如鲁迅《风波》中钉了十六个铜钉的瓷碗和七斤一家晚餐吃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就渲染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和地方特色。5.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如鲁迅《药》中描写丁字街头破匾上的“古口亭口”四个字,其实是影射秋瑾就义地点——“古轩亭口”,暗示小说中的夏瑜是影射了秋瑾的。2021/5/918

(2014·江西高考)抻面①

阿城★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请简要分析。(1)“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2)“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到店里的座位上。”(3)“客人挑起一筷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运用比喻、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等手法,写出客人不同阶段的反应,衬托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4)“老头儿挑起面迎光看了看,手上的铐‘哗啦啦’响,吃了一口,说:‘是这个意思。’”运用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表现出“老头儿”对铁良抻面手艺的肯定,衬托铁良抻面手艺的高超。2021/5/919【解析】本题考查间接描写的作用,分析构思的妙处,品味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第七、八、九段,对客人看铁良抻面、“笑”、吃面的描写属于侧面描写;倒数第二段对老头儿吃面的描写也属于侧面描写。在答题时,要从文章中找出这些侧面描写的具体语句,然后从修辞、表达技巧等方面加以分析。2021/5/920?作者采用了多种手法来塑造老陈这个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肖像描写:如“头发白了一半,脸上的皱纹靠在一起,很拥挤,眼睛浑浊,但仔细看去,又透着一种倔强的光芒”,“一头直竖着的头发更白了,里面仅存很少几根黑发,脸上的皱纹更深,皮肤也更粗糙了,人好像也矮了一些。”“老陈猛地站了起来,脸上突然堆满了笑容,讨好地问道”。动作细节描写:如“老陈的脖子继续梗着”“他梗着的脖子一点儿也没有弯曲,照样直直的”等。语言描写:如“没教养!”“我伺候他,他就得尊重人”“您要点儿什么?”。对比手法:与老陈的老婆对比,“毫无表情”与“慈眉善目”等。老陈是一个下岗职工,孩子重病,家庭生活窘困,却拥有着强烈的自尊,为人本分、执拗,倔强。迫于生活压力,最终不得不向现实生活妥协的一个小人物形象。2021/5/921例一、(2009·四川卷)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想象

(英国)凯·杰罗姆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具体描写手法的掌握。对细节描写这一概念应全面理解,结合文章主旨将文中相关描写的作用及效果分析到位。细节描写是小说中常用的描写手法,通常用来刻画人物形象,凸显故事情节。本题在分析细节描写时一定要扣紧画线部分中的重点词句,如“发愣”“绝望”“伤感”“失落”“尽量把舌头伸得长长的”等,借此分析“我”在自我诊断病症时的心理和“我”的性格特点。答案: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其中“呆呆地发愣”写神态,“绝望”“伤感”写心理,这些描写重在刻画主人公的脆弱;“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伸长的舌头”写行为,突出他检查自身症候的专注与仔细,由此刻画了他的敏感与多疑。2021/5/922议论抒情的作用:议论,语言特点有准确性(概念准确,修饰恰当,用词有分寸感)、鲜明性(论点表述鲜明,行文鲜明)、概括性(具体事物加以抽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引述事例简明扼要)、生动性(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论证手法,句式灵活)、严密性(表达周密,逻辑性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2021/5/923鉴赏小说表达方式“三技巧”1.一定要注意小说对人物自身的描写技巧,如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描写等,更要注意人物间的相互对比、映衬技巧及环境衬托作用,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2.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分析时要注意视野的广阔。但重点应放在情节、环境、细节、人物、表现手法上。3.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一般要紧紧扣住小说的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等方面作答。另外,从表达效果切入,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这样全盘考虑,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2021/5/924(二)鉴赏表达技巧2021/5/925(一)、对表达技巧(手法)的考查小说的表达技巧可以体现在不同的层面,体现在小说故事发展的叙述上以及叙述的人称上就可分多种;体现在小说营造环境、安排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等方面,就有照应、伏笔、悬念、突转、抑扬、对比以及各种描写方式等。2021/5/9262021/5/9272021/5/9281.渲染(衬托)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有这样一段对林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运用工笔对人物外貌的描写,这也是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对这个主要人物的首次外貌描写,重在通过外貌来暗示人物性格,即林黛玉的美丽、体弱和她的细心、多虑与自尊,这种性格也是人物在全文中发展的主体,所以作者抓住主要特征,极力铺陈给人以鲜明印象。2021/5/9292.对比对比手法,在小说中可以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使其形象更加鲜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李小二与陆虞候同为林冲的朋友,却一忠一奸,对比鲜明。3.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小人物来叙写,感人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祝福》中的“我”和“祥林嫂”,都是小人物,但是通过他们揭示了深刻的社会主题。2021/5/930正衬是同一方向的比较,目的是使美者更美,丑者愈丑。利用事物间相反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反衬是反方向的对照,是以疑见险,以丑称美。正衬衬托反衬有主次,用次要突出主要事物4、几对概念区分2021/5/931对比衬托区别点衬托不是对比,衬托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对比的目的是互相生发,相得益彰。2021/5/932贵在“伏”具有隐性特征,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貌似闲笔。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铺垫是衬托,打基础,尽管在次要的人物或事件上下功夫,但着眼点在主要的人物和事件上。其表现上是大肆渲染,唯恐读者不见,因此,铺垫是显性的。好的铺垫应该是: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铺垫伏笔2021/5/9331.比喻的喻体与本体之间要求“形似”;2.比喻是以物比物,对象一般是具体可感的事物或人;3.比喻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1.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2.象征是以物示义,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让读者去理解;3.象征的对象是整篇文章,至少是文中的一大段话。象征比喻2021/5/934[方法归纳]

表达技巧类题目解题“三步骤”

第一步:小说用了什么艺术技巧。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第二步: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章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

第三步:有何艺术效果或作用。结合具体语句将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加以说明,并注意联系主题思想。有时,还要注意考虑读者效果。

答题模板:

指出特色+文本阐释+表达效果或作用。2021/5/935(三)、对语言特色的考查整体的语言风格通常情况下有: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2021/5/936赏析精彩的语言艺术“赏析精彩语句的艺术表现力”题是以作品中某一处或几处语句为对象,以赏析表达技巧为重点的综合性赏析题。它是在《考试说明》考点要求关照下产生的一种题型: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这种题型有以下两个特点:①所选择的句子从内容上说有两类:一是小说中描写景物的句子;二是小说中描写人物的精彩语句。②题干中有“赏析”关键词,意谓是以表达技巧为重点的综合性赏析活动。这里的表达技巧主要是描写艺术,重点是写人艺术。2021/5/937做这种题型,一是细读所给语句,抓住关键词,把握内容;同时注意把它放在上下文中解读。二是掌握答题要求:语句赏析=表达技巧+具体内容+作用。答题的关键是对“表达技巧”的判定。散文中的语句赏析一般首先切入的是修辞手法,而小说中首先要切入的是人物描写的方法,即一般要判定它属于哪种描写技巧。当然,在人物描写角度已明晰的情况下从修辞角度切入是首选。如何判定语句所用的描写方法呢?最基本的是要从它描写的特征上判断。一般从景物、人物两大类上判定。判定好后,如是人物描写,则需进一步判定它属于哪一小类,如肖像描写或语言描写等。细节描写是常考的重点。侧面描写较特殊,须结合主体材料来判定。当然,描写技巧的综合运用、作用分析兼顾情节,主题在做题中也不容忽视。2021/5/938技巧点拨1.品味语言特色的技法(1)体会、琢磨和分析该作品的语言是否简洁、生动、传神、得体,是讽刺还是幽默、诙谐还是庄重、含蓄还是深沉的风格,将这种语言风格与文章的主旨联系起来考虑。(2)要注意把相关词语放入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特别注意语句深层含义的挖掘,要能依据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态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读出言外之意。2021/5/939(3)在具体鉴赏语言时,可从遣词造句(如:用词、句式,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语言风格(如:朱自清自然淡雅,用工笔写意蕴;周作人平和冲淡,用淡笔写浓情;鲁迅苍劲雄健,刚健之中见哲思等)、语体角度(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去鉴赏。2021/5/9402.解题方法(1)常见设问模式①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②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2)答题思路①描写如见其人、如听其言,读者有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②人物语言个性化,显示了人物性格;③语言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典雅庄重,或含蓄凝练等。2021/5/941鉴赏小说语言表达特色题目,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词语的锤炼。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2.句式的选择。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2021/5/9423.手法的运用(1)修辞格的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反语。(2)表达方式的运用。叙述、议论、描写(多角度描写、色彩方面、动静方面、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等)。2021/5/9434.整体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2021/5/944小说语言鉴赏常见题型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可从如下几方面作答:(1)描写如见其人、如听其言,读者有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2)人物语言个性化,显示了人物性格;(3)语言简洁、传神;(4)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典雅庄重,或含蓄凝练等。2021/5/945[方法归纳]赏析语言(语句)“四角度”角度一:从语言表达的丰富内涵角度品味。答题要点:赏析语言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这一方面的艺术魅力。角度二:从语言的个性化角度品味。答题要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显示人物独特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角度三:从语言的表达形式角度品味。答题要点:赏析语言运用的修辞,其中词语的选用特点,句式特点等。角度四:从语言风格角度品味。答题要点: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蕴藉、清新明快、自然质朴、绚丽华美等。答题模板:确认技巧(特色)+例证分析+作用效果2021/5/946(四)、布局谋篇、结构安排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如《祝福》中有丧夫失子的祥林嫂“我真傻……”的痛苦而麻木的反复追忆。这种艺术重复手法可加强人物个性的刻画与描写。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制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2021/5/947

文章或段落开头:引起下文,揭示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作铺垫.。文章或段落中间: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连接,过渡.。文章或段落结尾:总结上文,揭示文章中心,照应文章开头,升华主题。2021/5/948

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地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1、熟悉题型,掌握各个题型的答题技巧。解

匙2021/5/9492、做到“两个结合”解答艺术技巧题时,一要做到和小说的主题、情节、形象、环境相结合;二要做到和语言相结合。

艺术技巧是为文章主题、人物形象的塑造服务的,因此在解答艺术技巧内容上的作用时应该遵循以上两个原则。2021/5/9503、按照“三个步骤”

三个步骤是:确定技巧→具体阐释→简述好处。即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作用)。2021/5/9514、从“四个角度”切入四个角度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安排、语言技巧。对于艺术技巧类题目,一般先从语言技巧中的修辞手法切入,特别是题干这样提问时: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某句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然后考虑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而“结构安排”和“语言技巧”一般会在题干要求中有所提示。2021/5/952(2014·浙江高考)★“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做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值在盒,造成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②赵老板在钧瓷鉴定中表现出来的眼光,以及在收玉时他对玉盒端详良久的细节,这些铺垫使结局合乎情理。【解析】本题考查小说构思上的艺术效果。做此题时首先要了解“欧·亨利笔法”的特点,即小说构思巧妙,结尾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合乎逻辑而令人信服。然后结合“买玉”这一情节,具体分析小说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从“伙计都急了”,李老板带人看玉“恣意取笑一番”等,可看出“玉”“的确不怎么样”,让读者以为赵老板“走眼”了,但结局是李老板“走眼”了——结局出人意料。但从前文对赵老板眼力的描写,后文对檀香木盒子的描写(“精巧的盒子”),以及赵老板看见檀香木盒子的反应(“端详良久”)可知,此结局合乎情理。2021/5/9532017山东卷七岔犄角的公鹿

(20)本文第13-18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动作描写,从正面对公鹿与狼恶斗的过程作了细致描写,如公鹿忍者剧痛攀爬石崖的姿势,恶狼弓腰、咧嘴、凶残的发起进攻的动作细节等,生动传神。,2,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被鹿角叉起的狼比喻成石头,表现公鹿的勇猛。3,侧面烘托。通过“我”的心理描写,烘托出狼鹿恶战的紧张气氛,表达“我”对公鹿形象的塑造。(或:通过写狼的凶残,侧面烘托出公鹿的勇猛和机智)2021/5/954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表现手法。从文中“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可以分析运用了动作描写。从“快点,狼追上来啦!”可以分析得出为心理描写,侧面烘托狼鹿恶战的紧张气氛。从“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分析为比喻。【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