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卷01(湖南专用)-【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卷(解析版)_第1页
期中模拟卷01(湖南专用)-【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卷(解析版)_第2页
期中模拟卷01(湖南专用)-【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卷(解析版)_第3页
期中模拟卷01(湖南专用)-【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卷(解析版)_第4页
期中模拟卷01(湖南专用)-【中职专用】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模拟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封前2023-2024学年下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共6道大题,21道小题,共9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脉脉(mài)

颤动(zhàn)

乘凉(chéng)

独处(chǔ)的妙处(chù)B.酣睡(hān)

参差(cī)

袅娜(nà)

蓊蓊郁郁(wěng)C.点缀(zhuì)

倩影(qiàn)

皱缬(xié)

梵婀玲(fàn)D.惦着(diàn)

羞涩(sè)

宛然(wǎn)

踱着步(dù)【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脉脉”的“脉”应该读作“mò”;“颤动”的“颤”错误,应该读作“chàn”。B.“袅娜”的“娜”应该读作“nuó”。D.“踱着步”的“踱”错误,应该读作“duó”。故选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沧茫

萧瑟

打渔船

意气风发 B.惆怅

云彩

万户候

枯躁无味C.挑衅

抱歉

明信片

貌和神离 D.长篙

伫立

挖墙脚

凄婉迷茫【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累以及词语的意思逐项进行辨析,注意细节。A项,“苍茫”的正确书写为“沧茫”,“打渔船”的正确书写为“打鱼船”;B项,“万户候”的正确书写为“万户侯”,“枯躁无味”的正确书写为“枯燥无味”;C项,“貌和神离”的正确书写为“貌合神离”;故选D。3.阅读下面文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老家的村子,曾是青瓦房的天下。我从小就生活在那片的青瓦房里。古老的村庄里的青瓦房,像一个个手挽着手的兄弟,肩并着肩的君子,地站立在条条或宽或窄的巷子两边,默默地收存着岁月的故事。青瓦房的记忆是温馨而美好的。巷子里有玩耍的孩童,闲聊的老人以及走村窜巷的呼郎客,让人心生踏实又温暖无比。院子里栽者桃树、杏树、苹果树,树枝上有的麻雀、相亲相爱的黄莺。A.摩肩接踵

盈盈伫立

喜怒哀乐

自由自在B.摩肩接踵

含情脉脉

喜怒哀乐

自由放任C.鳞次栉比

含情脉脉

悲欢离合

自由自在D.鳞次栉比

盈盈伫立

悲欢离合

自由放任【答案】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摩肩接踵: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摩肩接踵”和“鳞次栉比”都形容紧靠着,但摩肩接踵不用来形容建筑。句中修饰“青瓦房”,选用“鳞次栉比”。盈盈伫立:意思是体态优美的女子长时间站立着。含情脉脉:是指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盈盈伫立”形容体态优美的女子长时间站立,与后面的“站立”重复,故选“含情脉脉”。喜怒哀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悲欢离合:意思是悲伤和欢乐,离散与团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喜怒哀乐”用来形容人的表情,不形容“故事”,此处选用“悲欢离合”。自由自在:意思是无拘无束﹑安闲舒适的样子。自由放任:意思是不加约束,任它自由发展。修饰树枝上的“麻雀”,主要表现其无拘无束,舒适等特征,选用“自由自在”。故选C。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善良、本分的窦娥含冤被斩,是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各种流氓犯罪行径,尤其是对官府草菅人命的控诉。B.鲁大海作为工人代表——周朴园的对立面,词锋咄咄逼人,毫不退让,直至揭露出他曾经做过的“绝子绝孙”的事。C.克劳狄斯是个惯于耍阴谋诡计的人,他对哈姆雷特说的一些语言,都是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话。D.小米手机凭借互联网销售模式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销售业绩,一时成为国产手机的众矢之的,华为、中兴等手机厂家也纷纷效仿这一模式。【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运用成语的能力。A.“草菅人命”,形容漠视人的生命,任意加以残害。上文提到窦娥冤死,句中形容官府漠视生命,正确。B.“咄咄逼人”,形容眼神等使人害怕,也形容气势光泽、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句中形容鲁大海面对对立面周朴园毫不退让的态度,正确。C.“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句中指克劳狄斯面对哈姆莱特时虚伪而凶狠的话,正确。D.“众矢之的”,许多支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句中指大家纷纷学习、借鉴,不合语境。故选D。5.下列选项中对于修辞手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听这个名字差不多,像日本女孩子的名字,日本的女子很多都叫什么子什么子的。(比喻)B.我问他,你不回去,想做些什么呢?他说,随便分配我做点什么工作都行。(设问)C.我回答说,让我们化干戈为玉帛吧,日本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借代)D.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排比)【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像日本女孩子的名字”虽然有“像”字,但不是比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事物,且二者有相似点。而此句都是在说“名字”。B.前问后答,是设问。C.“干戈”代指战争,“玉帛”代指友好,是借代。D.“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结构、语气一致,是排比。故选A。6.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③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④推动伟大祖国实现了史诗般的进步⑤新中国七十年,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奋斗⑥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⑤⑥②④③① B.①⑤②④③⑥ C.⑤②④③①⑥ D.①⑥⑤②④③【答案】C【详解】本题是对语言表达连贯的考查,有主观和客观两种考查方式。做主观排序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简述为通读——试排——连读——微调。试排时从同话题内容,时间、空间、逻辑推理,相同句式,代词,关联词语,起始句,总领句,总结句,标点的角度入手。而做客观排序题要结合以上思路,巧妙使用排除法。通读六句话可知,⑤是做法,其余是效果,所以⑤应当是首句,排除BD。依据①“迎来了”,⑥“迎来了”可知①⑥应该相连。排除A。故选C。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警告韩侂胄不要急于事功)8.下列对诗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即景抒情,由眼前之景联想起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的英雄人物,目的是歌咏他们的丰功伟业。B.“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前人和自己的历史教训。C.最后三句作者以廉颇自比,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二是显示能力。D.词中多处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答案】7.D8.A【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巷”指的是街道。句意: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B.“寄奴”这里指南北朝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句意: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C.“犹”指的是“还”。句意: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还记得,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D.正确。句意: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身体是否强健如故)?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鉴赏诗歌的能力。A.“上阕,即景抒情”错误,上片怀古抒情。第一第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故选A。(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选自《烛之武退秦师》)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见:拜见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然而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只有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的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11.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答案】9.D10.C11.(1)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2)秦国的使者往来经过,(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对您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3)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4)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和谐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16.(1)交代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形势危急。晋国要报复其无礼,与秦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郑国是有机可乘的,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智退秦师的成功埋下了伏笔。(2)郑伯,他勇于自责,以情动人,以诚动人,因而说服烛之武出使秦国。【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句意: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唯”,希望。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既充分考虑到郑国的利益”错误,烛之武说服秦伯时,只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全部是从秦国的利益出发的。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若”,假如;“亡”,使动用法,使……亡;“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句,对您有好处。(2)“行李”,使者;“共”通“供”,供给;“乏困”,形容词做名词,缺少的东西。(3)“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的;第一个“封”,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第二个“封”,名词,疆界;“阙”,侵损,使……减少。(4)“与”,结交,亲附;“知”通“智”,明智;“易”,代替。参考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三)古诗文默写。(3分,每空1分)(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李清照《声声慢》)(3)吾所以为此者,。(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1.赢得仓皇北顾2.凄凄惨惨戚戚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4题。(6分,每小题3分)国之大器——北斗三号①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最后一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顺利完成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北斗三号系统组网成功。这意味着,中国北斗正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②北斗三号与北斗二号相比,不是简单的迭代更新,而是巨大的历史性跨越。不仅导航服务扩展到全球,而且短报文通信等北斗特色服务进一步强大,定位精度也将赶超GPS。③短报文通信可谓是北斗系统的“独门绝技”,就是指北斗的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中心控制系统间可实现双向简短数字报文通信。例如在海上没有手机信号或是灾害发生时通信受阻,就可以通过北斗终端发送短报文,与外界取得联系。在北斗三号系统中,短报文通信的能力显著提升,不仅从最初一次发送120个汉字提升到一次发送1200个汉字,还可以发送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丰富。④有源定位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一大创举。其原理就是利用无线电测定技术,通过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EO)联手,不仅能回答用户“我在哪”,还能告诉关注着用户行踪的相关方“你在哪”。这项技术在搜救、渔业等领域被广泛使用,是保障民生安全的“千里眼”。⑤由于北斗系统不能像美国GPS那样,在全球建立地面站,为设置境外卫星的数据传输通道,北斗三号研制团队攻克了星座星间链路技术,采取星间、星地传输功能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地面站的链路互通。星间链路技术解决了我国不能全球布站进行卫星境外监测的难题,也是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建设的一大特色。⑥为了提高服务的精度,北斗三号系统配置了新一代原子钟。原子钟是利用原子跃迁频率稳定的特性保证产生时间的精准性。目前国际上主要有铷原子钟、氢原子钟、铯原子钟等。我国北斗卫星采用的是铷原子钟,同时还配置了性能更高的新研国产氢原子钟。星载氢原子钟的在轨应用,对于实现北斗导航定位“分秒不差”发挥了重要作用。⑦为了提高卫星在轨服务的可靠性,北斗三号卫星采取了多项可靠性措施,使卫星的设计寿命达到12年,达到国际导航卫星的先进水平,为北斗系统服务的连续、稳定提供了基础保证。⑧北斗三号系统是中国自主创新、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可控的导航系统,北斗正朝着全球一流卫星导航系统的目标步步向前。(选自《经济日报》2020-06-24,有删改)13.下列关于“北斗三号系统”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北斗三号系统组网成功,意味着中国北斗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到北斗导航系统的服务。B.北斗三号系统的短报文通信一次能够发送1200个汉字,还可以发送图片等信息。C.北斗三号系统使用新技术解决了我国不能全球布站进行卫星境外监测的难题。D.北斗三号系统配置的国产氢原子钟对北斗导航定位实现“分秒不差”发挥了决定性作用。1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与北斗二号相比,北斗三号实现了巨大的历史性跨越,它的定位精度也将赶超GPS。B.在地震等灾害发生时,如果通信受阻,人们可以通过北斗终端发送短报文与外界取得联系。C.有源定位这项技术将广泛使用在搜救、渔业等领域,让遇险的船舶能得到及时的救援。D.经过努力,北斗三号卫星的设计寿命长达12年,已经达到了国际导航卫星的先进水平。【答案】13.D14.C【解析】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D.有误,结合⑥段“星载氢原子钟的在轨应用,对于实现北斗导航定位‘分秒不差’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知,选项表述有误;故选D。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C.有误,结合④段“这项技术在搜救、渔业等领域被广泛使用,是保障民生安全的‘千里眼’”可知,“有源定位这项技术将广泛使用在搜救、渔业等领域,让遇险的船舶能得到及时的救援”表述有误;故选C。(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8分)父亲的秘密刘士帅①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年轻时从事地质工作,天南海北跑遍。到了退休年龄,原本可以留在城里颐养天年,可父亲偏要回到乡下,就为了老家屋后那片闲置的土地。②回到乡下,父亲换上了早年的粗布衣服,穿上了母亲生前亲手给他做的布鞋,开启了他理想中的田园生活。清晨天刚蒙蒙亮,父亲便早早起来,到门前的河堤随意走走,顺便来几嗓子他喜欢的京剧。当家家户户的炊烟袅袅升起时,父亲的早餐也已经准备停当端上了炕桌。透过明亮的后窗,父亲的目光锁定了窗外那片阔大的空地。③一场春雨过后,天地被濯洗得清清亮亮。天更蓝了,树更绿了,那片空地也愈发润泽了。父亲操起已经有些陌生的农具,在那片空地上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劳作。父亲像一位乡间的手艺人,那片空地就是他的作品—分割菜畦,翻土,施肥……父亲一样样做得有条不紊。累了,就坐在地头歇歇,喝几口茶,看看枝头的鸟,流动的云,问或跟路过的村里人聊几句。当年轻时的那些奔忙结束,父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慢生活,那样的慢是底色,在父亲的世界里,时间仿佛也慢了下来,如舒缓的乐曲,徐徐飘过头顶的天空。④农谚上说:“清明前后,栽瓜种豆。”父亲事先备下了各种蔬菜种子,不早一日,不晚一日,单等清明那天播种。那些平整松软的菜畦,像列队的卫兵,几天后就绿出了一份新意。父亲整日围着他的那片园子转,看看这畦,又瞅瞅那畦,哪里干了补点水,哪里洼了填点土,目光中满是柔情。⑤那个周末,我们回家看望父亲,父亲的园子里早已热闹非凡。黄瓜,豆角爬上了架,西红柿、茄子也不甘示弱,纷纷伸展开叶片,朝气蓬勃。至于那些韭菜、茴香,远远的就用自己独特的味道呼朋引伴。父亲晒黑了,但内心总有抑制不住的喜悦,从脸上的褶皱里飞出来。⑥最先发现异样的是妻子。妻子偷偷跟我说:“你注意没有,爸种的每畦菜都是妈生前种过的品种。爸种的每种菜的位置与妈生前种的位置完全一样。”我仔细观察父亲种的那些菜,黄瓜畦紧挨着豆角畦,西红柿畦的邻居是茄子哇,韭菜哇和茴香畦俨然一对亲兄弟……这完全是母亲多年不变的种菜布局风格呀。⑦父亲退休执意回到农村老家的秘密,就这样被我们识破了。年轻时父亲常年在外,与母亲聚少离多。总算盼着退休了,母亲却弃他而去。看来,父亲想回老家是想找寻关于母亲的记忆啊!那间老屋中有母亲在时的味道,那些菜畦里有母亲曾经洒下的汗水,父亲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在怀念母亲,更是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排遣寂寞。当父亲躺在母亲生前睡过的位置,当父亲洒下的汗水和母亲当年的汗水融进同一块园地,那一定是父亲心底最深的领悟和最痛的诉说。⑧发现了父亲心底的秘密,我和妻子都没有说破。只是,从那以后,我们一有时间,就回到乡下看望父亲,和父亲一起享受“真正的田园生活”。(选自《扬子晚报》)15.读完文章,你发现“父亲的秘密”是什么?文章以“父亲的秘密”为题有什么作用?16.结合上下文,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句。(1)父亲整日围着他的那片园子转,看看这畦,又瞅瞅那畦,哪里干了补点水,哪里洼了填点土,目光中满是柔情。(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2)黄瓜,豆角爬上了架,西红柿、茄子也不甘示弱,纷纷伸展开叶片,朝气蓬勃。至于那些韭菜、茴香,远远的就用自己独特的味道呼朋引伴。(从修辞手法的的角度分析表达效果17.联系上文,说说第⑦段划波浪线句“父亲心底最深的领悟和最痛的诉说”的含义。18.结合全文内容,你认为作者在文章结尾所说的“真正的田园生活”有哪些特点。【答案】15.“父亲的秘密”:父亲执意回老家是为了找寻关于母亲的记忆,他用与母亲同样的布局风格种菜来怀念母亲;以“父亲的秘密”为题目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6.(1)通过“围”“转”“看”“瞅”“补”“填”等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的忙碌、对菜畦的用心;“目光中满是柔情”的神态描写则写出父亲对菜畦的珍爱和呵护。运用拟人修辞,“不甘示弱”“呼朋引伴”赋予了农作物以人的心理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蔬菜的长势喜人,表现了父亲园子的生机蓬勃、热闹非凡。父亲心底“最深的领悟”是他对生活的领悟,他选择了回归田园,用汗水浇灌作物,过着自然质朴的慢生活;“最痛的诉说”是他对母亲的愧疚和哀思,父亲在母亲生前与她聚少离多、缺少陪伴,而今这样的遗憾再也无法弥补。“真正的田园生活”里有清新自然的农村环境,舒适放松的慢生活节奏,挥洒汗水的田园劳作,家人陪伴的温暖关爱。【解析】15.考查标题含义与作用。结合第①段“可父亲偏要回到乡下,就为了老家屋后那片闲置的土地”、第⑥段“你注意没有,爸种的每哇菜都是妈生前种过的品种。爸种的每种菜的位置与妈生前种的位置完全一样”、第⑦段“看来,父亲想回老家是想找寻关于母亲的记忆啊!”等句子可知,“父亲的秘密”是通过回到老家种地、通过所种土地格局与母亲一样等方式来怀念母亲,这是文章主要内容。故作用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父亲执意回老家是为了找寻关于母亲的记忆,父亲用与母亲同样的布局风格种菜来怀念母亲。“父亲的秘密”这个题目本身就是一个悬念,能够让读者想去探寻父亲的秘密是什么。故作用二: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6.考查句子赏析。(1)“围着他的那片园子转”“看看”“瞅瞅”“补点水”“填点土”等词都是动词,这是运用了动作描写。“目光中满是柔情”描写的眼神,是神态描写。这里用“围”“转”“看”“瞅”“补”“填”等动词,具体准确描写出父亲一天的行动,父亲好像总有事情要去做,进而写出了父亲的忙碌,父亲总是能发现这缺水、那少土,并且及时补上,看出父亲对这菜畦的用心。“目光中满是柔情”中的“柔情”写出了父亲对菜畦的态度,是非常珍爱和呵护的。(2)“不甘示弱”“呼朋引伴”都是人的心理和行为,故这里运用了拟人修辞。这两个词语把西红柿、茄子、韭菜、茴香等农作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情态和行为。结合“纷纷伸展开叶片,朝气蓬勃”“远远的就用自己独特的味道呼朋引伴”等句子可知,这里生动写出了这些农作物长势喜人,非常有朝气,进而表现了父亲的园子生气蓬勃、热闹非凡。17.考查词句理解。(1)结合第③段“当年轻时的那些奔忙结束,父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慢生活,那样的慢是底色,在父亲的世界里,时间仿佛也慢了下来,如舒缓的乐曲,徐徐飘过头顶的天空”、第四段“那些平整松软的菜畦,像列队的卫兵,几天后就绿出了一份新意”等句子可知,父亲退休后,回到田园,在忙碌的劳动中却过上了一种慢生活,这样的慢生活展现的是生活的一种美好,用汗水浇灌成长和收获,这样的生活是质朴而愉悦的,父亲在这样的质朴慢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意义,这是父亲领悟到的。故父亲心底“最深的领悟”是对生活意义的领悟,指回归田园,过一种自然质朴的慢生活,用汗水浇灌生长并收获。(2)结合第⑦段“年轻时父亲常年在外,与母亲聚少离多。总算盼着退休了,母亲却弃他而去”“父亲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在怀念母亲,更是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排遣寂寞”等句子可知,过去父亲和母亲聚少离多,父亲对母亲心存愧疚;本来应该是设想退休后团聚,进而弥补母亲,但是退休后母亲却离世,这份不能互相陪伴的遗憾永远无法弥补,这样不能和母亲互相陪伴的遗憾、痛苦、愧疚成为“最痛的诉说”。18.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思路:“真正的田园生活”这个词出现在文章最后,是对整篇文章中展现的父亲的田园生活的概括,故结合全文来理解“真正的田园生活”。结合第③段“一场春雨过后,天地被濯洗得清清亮亮。天更蓝了,树更绿了,那片空地也愈发润泽了”可知,父亲的真正的田园生活处在一个非常清新、明亮的环境中。结合第③段“父亲一样样做得有条不紊。累了,就坐在地头歇歇,喝几口茶,看看枝头的鸟,流动的云,问或跟路过的村里人聊几句”可知,父亲的田园生活非常有序,累的时候也能舒服地休息,故父亲真正的田园生活给人的感觉是自然舒适。结合第⑤段“黄瓜,豆角爬上了架,西红柿、茄子也不甘示弱,纷纷伸展开叶片,朝气蓬勃。至于那些韭菜、茴香,远远的就用自己独特的味道呼朋引伴”等句子可知,父亲的田园里面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朝气蓬勃,故父亲真正的田园生活呈现出田园蓬勃茂盛的特点。结合第⑦段“看来,父亲想回老家是想找寻关于母亲的记忆啊!”第⑧段“只是,从那以后,我们一有时间,就回到乡下看望父亲,和父亲一起享受真正的‘田园生活’”可知,父亲想要通过田园生活弥补没有陪伴母亲的遗憾,“我”和妻子一有时间就回去陪伴父亲,一家人温暖有爱,故父亲真正的田园生活呈现出家庭温暖有爱的特点。语文综合实践(8分)1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表达简明、得体,不超过120个字。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材料二: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画上了句号,对此应该确定一个纪念日。中国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也是令人尊重的。【答案】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悼念死难同胞,揭露战争罪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反思民族悲剧的成因,避免历史惨剧在我们身上重演。同时正告日本当局,为侵略历史翻案的企图注定要落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点评材料,探究材料中的某种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首先阅读所给的两则材料,材料一说的是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日期。材料二说的是确定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意义和正确选择。回答时,考生对于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要有明确的态度,在肯定的同时,关键是要指出这种做法的意义所在。比如,首先指出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是正确的做法。这样做法是正确的理由从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两个角度阐述。如历史意义是:一是尊重历史,悼念死难同胞,揭露战争罪行,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现实意义是:提醒我们反思民族悲剧的成因,正告日本当局,为侵略历史翻案的企图注定要落空。注意观点鲜明,语言表达简明、得体。有字数限制。应用文写作(12分)20.下面是某大学校长在学校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稿,其中有五处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尊敬的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