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_第1页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_第2页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_第3页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_第4页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3、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读生字,记生字。3、读词语三、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3、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第2、3自然地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庐山的云雾》,谁来说一说,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此时你正漫步在山道上,眼前飘过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伸手摸摸,身边流淌着的还是——云雾。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庐山,一起来欣赏这庐山的云雾。【简笔画:庐山】二、精读感悟,积累语言,学习写法。(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云雾的千姿百态。1、请大家打开书63页,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这一段话写了云雾的.几种姿态?(4种)【课件出示提问】2、你最喜欢哪种姿态的云雾呢?请你默读课文,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3、生汇报、上台画云雾。(你喜欢哪种姿态的云雾呢?你能上台画一画这种云雾吗?其他同学根据课文想一想,他们画得对不对。)4、师指导朗读(1)笼罩在山头的云雾抓词品味:笼罩白色绒帽(2)缠绕在半山的云雾抓词品味:缠绕系在一条条玉带(3)弥漫山谷的云雾抓词:弥漫茫茫的大海(4)云雾遮挡山峰抓词:遮挡巨大的天幕5、云雾仅仅只有这四种姿态吗?(不)从哪看出来的?(省略号)有说不完的姿态,怪不得作者说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6、找到有这个词语的句子了吗?在哪里?(第一句)把它划下来,这句话就像首领一样,统领全段,这就是中心句,也叫总起句。它既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这段话的意思,又告诉我们整段话运用了先总后分的写法。【副板书:先总后分】7、齐读第二自然段。(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云雾的瞬息万变1、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用这种先总后分的方式来写的?(第三段)2、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生汇报【随机板书:瞬息万变】3、理解“瞬息万变”:很短的时间,云雾变化既快又多。【板书:快多】4、这神奇的云雾,变化速度特别的快!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特点?【课件出示第三段】5、生评议指导朗读找出写出云雾变化快的词语: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又变成6、神奇的云雾变化不仅快,而且姿态多。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姿态?(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指导朗读,重点理解(1)“一缕轻烟”【图片展示】(2)“一泻千里”【图片展示】引诵古诗:《望庐山瀑布》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7、激发想象:这瞬息万变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呢?引说:【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转眼间就变成了————……】【课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8、在我们一眨眼、一喘息的时间里,就有了这么多的变化,怪不得大诗人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课件出示《题西林壁》】三、小结全文,回味云雾之美。1、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马上回家吗?难怪来到庐山观赏云雾的人们,都会说——【课件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指导朗读【板书:流连忘返】2、欣赏庐山云雾风光【播放视频】“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庐山的云雾构成一幅神奇的天然山水画,让我们好好地欣赏它的美。3、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作者运用先总后分的方法写出了她的特点,下一节课我们也学习这样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写我们美丽的家乡桂林,好吗?板书设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云雾简笔画)瞬息万变快多流连忘返第三课时一、掌握第2、3自然段的写作方法,练习写《我的家乡——桂林》。二、完成该课练习《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2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庐山,一同去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魅力!1、庐山的云雾到底美在哪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景色秀丽的庐山,有……师:是呀,庐山的景色多么秀丽啊!庐山都有什么景色?师:是呀,庐山有高山,幽谷,瀑布,溪流,云雾。2、谁愿意读这句话,读出庐山的景色秀丽。3、在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生:云雾。从“尤其”可以知道。(回答完整)师:是呀,一个“尤其”写出了作者对云雾的情有独钟。同学们,从这句话中,你还读出了什么?生:变幻无常、神秘师:是呀,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谁还想来读这句话,读出作者对庐山云雾的.喜爱。我们一起读。4、同学们,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们还读出了什么?生: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师: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是怎样的?是呀,多么神奇、多么奇妙的感觉啊,谁想读好这两个词?谁想读带着这种感觉读好这两句话的?5、庐山的云雾举世闻名,正是有了这变幻无常的云雾,庐山才更有了神秘的色彩,这云雾多神奇美丽呀!(板书神奇美丽)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多神奇,它有什么特点?自由地朗读课文2、3自然段。二、整体感知“神奇”:师:那么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多神奇,它有什么特点?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板书)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板书)师:你们是从哪里找到庐山云雾这两个特点的?生: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师:你真有一双慧眼!像这样能够概括一个自然段意思的句子叫中心句。围绕一个中心去写,这样的构段方式就叫——总分(板书)三、品“千姿百态”:1、(理解千姿百态)那同学们,你喜欢千姿百态的云雾吗?那我们赶紧睁大眼睛,去欣赏那美丽的云雾吧。预设:1欣赏了云雾,你有什么感受?云雾真美啊!姿态真多啊!各种各样,各不相同。预设:2欣赏了云雾,你又有什么感受?云雾千姿百态。云雾姿态各种各样,各不相同,这就是千姿百态,谁想读一读这个词语?你能给它找个孪生兄弟吗?——姿态万千(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3研究要点:以读为本,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设计特色:1、在赏读中悟境。课堂上,用课件演示课文情境,丰富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与课文零距离接触,对课文的魅力之处反复体味、玩赏,逐步把握形象、理解形象,最终对课文的语言文字作出正确的判断,深刻领悟课文的意境。2、在写境中抒臆。在学生体验、感受云雾的形态美时,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庐山的云雾作进一步的诠释。最后仿照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体现读写结合的理念。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认识总分结构,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3、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教学难点: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教学准备:课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很神奇。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设疑,把学生引领到课堂上来。二、继续精读课文。1、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各种姿态)(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说你看到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可以用课文的哪些词句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学生自由说)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学生2:山顶的云雾像绒帽。学生3:山腰的云雾像玉带。学生4:山谷的云雾像大海。学生5:山峰上的云雾像天幕。学生6: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像仙女的面纱!(2)、庐山的云雾这么美,作者的语言也很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并用“——”画出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3)、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把你最喜欢那一句画出来。汇报: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一句最美?你最喜欢哪一句?学生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师: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你能读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吗?用“千姿百态”来说一句话。学生2: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绒帽。师:“笼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句话美?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学生3:那些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师:“缠绕”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动作表示?学生4: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师:你怎么理解“弥漫”?把“茫茫的大海”中“茫茫”换成别的词语行吗?为什么?学生5: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师:谁理解“遮挡”的意思?你能读出天幕的“巨大”来吗?(4)、这么美的云雾,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子里过电影。看着这些美丽的云雾,你也来展开想象,说说看,它还像什么?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真是(千姿百态)啊。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用简笔画画下来,拿回家让爸爸妈妈也欣赏欣赏呢?学生自由画。(5)、小结: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本段围绕中心句分别从四个方面具体地描绘了云雾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这是庐山的一种静态美。(6)、你想不想把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永远留在脑海里?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学生评议;看着课件画面,集体背诵。(7)、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画简笔画加深理解——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设计意图:课件展示,为学生提供可感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中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再通过读、悟、感受语言的美,更感受庐山的美。最后让学生画简笔画,加深对庐山云雾的特点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也体现了语文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更体现了新课标的三个维度。2、运用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变化)3、检查自学情况。(1)、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2)、理解“瞬息万变”。(3)、哪一句让你感到最富于“瞬息万变?”你能通过诵读把它记在脑子里吗?自由背诵课文。(4)、指名背诵,学生评议。(5)、看着大屏幕,集体背诵。(6)、谁读懂后面的省略号?想想看,它还会变成什么?把你想到的用简笔画画出来,然后告诉大家。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云雾变化这么多、这么快,真是(瞬息万变)啊。(7)、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动态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这一段,感受云雾的瞬息万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内化文本语言,丰富语言积累。4、学习最后一段。(1)、小朋友们,学到这儿,你想对庐山说些什么?(2)、作者也发出了感叹,谁来读一读这一节?(3)、问:“庐山的云雾虽然很美,但你必须离开庐山了,你愿意吗?”(4)、“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段,看谁最舍不得离开庐山。(5)、想想什么地方也曾让你流连忘返?能用“流连往返”说说你的心情吗?设计意图:诱发学生诵读的欲望,让学生入情入境,忘却自我,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最后通过说话训练,让学生把规范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三、拓展练习:1、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2、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总分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在写之前先选择一处景物按照总分的方法说一说。(广场的灯光,天空中的云朵、晚霞,校园的操场上,小河,田野,树林)3、学生习作。(1)、学生练写,(2)、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自己的习作。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情真意切地写出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做到读写结合。四、板书设计:3、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设计意图:板书言简意赅,突出课文重点,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庐山云雾的特点。《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4教材分析《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写景课文。本文语言优美明快,采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很容易并且乐于学习新知识,具备较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缺乏创新意识,想象力不够丰富。在第一课时学习,学生已认识课文生字,熟悉课文内容,本课学习中将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慢慢感悟,充分理解庐山云雾的美。教学目标A知识和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3、初步认识总-分结构,重点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B过程和方法:1、抓住重点词句,想象、了解庐山的.云雾。2、读懂段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出喜爱庐山云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学生观察、描绘云雾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教学难点:写法指导: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写法。《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5一、激趣导入:(5分钟)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庐山云雾》。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去领略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课件展示)看到同学们一脸的惊讶,老师想知道你们在惊叹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美、神奇……(当学生回答到变时,提出)课文用了什么词?回答不出来就引导:庐山云雾一会儿……一会儿……(根据学生回答补充)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我们看到它们有不同的形态,它们不停地变化,用课文中的词来说就是理解瞬息万变。你知道瞬息万变的含义吗?瞬息:眨眼之间,呼吸之间;万:比喻很多;变:变化瞬息万变: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繁多。直接拿出就问:极短的时间是用表示的。眨眼间的工夫就有上万次的变化,它的变化真是又多又快啊!二、体验云雾的变(27分钟)1、我们感谢摄像师给我们留下了瞬息万变的云雾。作家也用他的笔记录着云雾的变幻,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是否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它的瞬息万变。你可以在你感受到的句子上圈圈点点划划。2、交流感受(20分钟)①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重点:理解)a刚刚……转眼间……说明变化快b弥漫:在某种东西之中充满或布满着另一种东西,渗透各处。说明云雾多;浓:程度深。(引读:……那是怎样的云雾啊!)c指导朗读(看看你们能不能读出瞬息万变的感觉。能不能把这么的云雾在瞬间变出来)②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重点:多角度)a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那是在同一种情况下出现的景象吗?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挑自己喜欢的一种景象说一说自己的感受。b细读,品词品句风起浪涌——感觉到庐山云雾像大海上的波涛很壮观飘飘悠悠——感觉到庐山云雾的轻柔、飘逸(指名读、生评价、再指名读、齐读)帷幕是很厚的,轻纱是很透明的。遮与披的`感觉也不完全相同(生读、生评价、指名读、齐读)c自由轻声读句子,闭目想象,说说感受。d你觉得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种感觉最好?可以配上音乐读;可以用肢体语言表达;也可以用画笔表达。云雾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有不同的景致,真是瞬息万变啊!③庐山云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重点:句式)a时而……时而……说明变化多,而且快。自由地读一读,感觉一下这时而变幻的云雾,谈谈你的感受。b冉冉升起形象的理解。终日说明时间长。团团相衔:团团相连接。浮游荡漾:漂浮在水上,在空中回荡。c想象雾气的变幻,谈感受d指导朗读3、配乐有感情的朗读第三、四自然段。(引读、齐读)(3分钟)三、赞变(8分钟)这就是庐山云雾。庐山云雾扑朔迷离,一会儿“风吹云气迷谷起”,一会儿“烟际浮萍一点清”,一会儿又像“一个皓白的幽灵”,滔滔滚滚,云翻飞渡,使青峰秀岭幻变成银涛中的孤岛,时隐时现,创造出奇绝的朦胧美。有多少文人墨客也赞美庐山,留下了多少优美的篇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课件展示)自由地读一读,并挑选自己喜欢的话多读一读。四、写变(机动)欣赏了多变的庐山云雾,你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也来动手写一写,你可以挑选我们学过的其中一个句式来描写云雾,也可以自己发挥抒发自己的感受。交流《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6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流连往返”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4.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2、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教学准备: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3课,板书:庐山的云雾(读题)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播放录相)或(看插图)你们看,这就是庐山!(播放课文录音)边看插图边听听后提问:庐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自由发言)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四、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五、教学生字词1、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幻、瀑、罩2、重点理解的词语: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抓“神奇”研读全文,培养自主探究与交流能力;2、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创设情境:老师想出资和大家一块儿开办一家旅行社,大家愿意吗?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先开辟一条“庐山云雾游”旅游专线。要搞好这条旅游专线,必须了解庐山,课文是一则很好的资料。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了解了庐山云雾的哪些信息?二、整体感知,提炼主线。1、放映课件,让小“社长”们“实地考察”庐山,欣赏云雾美景。2、你能用一个字说说庐山云雾留给你的感受吗?两个字呢?3、师小结:是啊!庐山云雾确实让人感到美丽神奇。三、提出专题、研读全文1、引出专题:庐山云雾“神奇”在哪儿?为什么这么“神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发现一处标上神奇1,又发现一处标上神奇2……2、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文。四、交流成果,落实有关训练。1、明确训练要求。2、生自由交流学习成果,师随机点拨落实训练。A、多变(变化多、变化快),落实感情朗读训练。比较:⑴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⑵雾来时,很大很大;雾去时,很轻很轻;雾浓时,很浓很浓;雾稀时,很淡很淡。B、多情,落实句式训练:时而时而时而。C、壮观,落实感情朗读训练。D、地理位置特殊是庐山云雾形成的客观原因。3、结合板书,简要小结。五、回应情境,升华延伸:根据云雾的.特点为云雾风光试写一条广告语。《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加强中心句的训练,初步了解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2、通过朗读、观察体会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感受庐山奇特的环境美和人文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庐山奇特的环境美,了解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播放幻灯片)师讲述:位于我国江西省内的庐山以峰奇山秀,瀑布溪流景色秀丽闻名中外,尤其是因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齐读课题。二、精读课文第一节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2、师: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么在这众多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什么?(云雾)你是从哪个字中领悟到的?(更)师: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是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什么叫”变幻无常”?正是有这变幻无常的云雾,才让庐山更显神秘,谁来读出这种神秘的感觉。3、是呀,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觉得自己就像————。闭眼想象:在山上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入云端,腾着云雾在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4、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话?三、精读课文第二节1、老师再给大家看一组图片,庐山的云雾这么多不同的姿态,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2、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3、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师板书:千姿百态。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你找到了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4,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具体写云雾千姿百态的语句,你觉得这些语句把云雾写得怎么样?(生动形象)为什么写得这么生动形象呢?(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5、作者把不同位置的云雾都比成了什么?快速读读课文,待会老师看看你们会不会填空6、你最喜欢哪一处的云雾,练读,指名读,出示相应的图片,指导读出感情。7、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8、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画你最想展现的那一处云雾,好吗?9、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生练背,师引背。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4、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了最后的省略号,它表示什么?5、想想看,还会变出哪些模样?6、想得好!谁能用上一些词,把你们刚才想到的连起来说说?也可以按照课文中出现的句式说。出示句式:云雾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又变成……明明还是……转眼间就变成……刚才还是……刹那间就变成……7、说得多好啊!这么多的样子,用一个词概括,叫做——(千姿百态)云雾的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也用一个词概括,叫做——(瞬息万变)8、同学们自己读懂了课文,真了不起!让我们带着对庐山云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齐读这一自然段。9、、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五、精读课文最后一节小朋友们,学到这儿,你想对庐山说些什么吗?作者也发出了感叹,谁来读一读这一节?哪个词说明了作者和大家的心情一样,不想离开这美丽的庐山。(流连忘返)谁来把这一句读好?六、总结全文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吸引了许多的游客,我们一起来用动听的声音向大家介绍神秘的云雾吧!齐读全文。七、拓展延伸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这美景所吸引,所以很多诗人来到此地,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现在老师向大家介绍其中的两首。出示古诗,范读,齐读。八、作业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是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总分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树林,天空,小河,田野)《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教学准备:投影、录音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板书:庐山的云雾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1、自学课文,要求: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2、检查自学情况: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增添(zengtian)姿态(zitai)遮挡(zhedang)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第一节: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第二节:绒帽(rong)缠绕(chanrao)系ji系鞋带xi关系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弥漫:(雾气)布满、充满。缠绕:环绕。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第三小节: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第四小节: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1、默读,理清文章脉络。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2)、庐山云雾千姿百态。3)、庐山云雾瞬息万变。4)、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四、作业:1、抄写词语三遍。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3、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丽,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二、精读课文第一节: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__________________,漫步山道,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__________________。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去欣赏?三、精读第二小节: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五、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六、作业:1、练习册。2、朗读背诵课文。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板书设计山头绒帽千态姿态半山象玉带庐山的云雾山谷大海奇丽瞬息万变眼前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10目标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一自然段。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腾云驾雾”、“飘飘欲仙”。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教学难点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教学资源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滨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庐山山体呈椭圆形,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国内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关于庐山的诗词: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预习设计1、给文章标上自然段的序号。用“△”划生字,“——”划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一想新词的意思。有疑难的地方用“?”划出。2、大声地将课文读几遍,读通顺。把你觉得最有意思的部分再有感情地读几遍。读完之后,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读了这篇课文,知道庐山的云雾有哪两个特点?4、看看生字表,哪几个字以前就会了?给这些生字扩词。哪些字还不会?看清它的偏旁部首,想一个聪明的办法记住它们。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读懂课题1、学生知道的话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学生吟诵《望庐山瀑布》。2、学生读题,思考课文会重点写什么?生:这篇课文会重点写庐山上的云雾。3、学生读题、质疑。生: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生: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稀奇的?生: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二、读准生字,读通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打开书,拿起笔,轻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作个记号,同时想一想刚才提的两个问题。2、(1)同桌合作读词语,正音。(2)指名开火车领读,正音。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庐山的云雾有哪两个特点?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2、个别展示朗读,第一句的前半句读的较舒缓,是一般的语调,后半句则加重语气读出云雾的变幻无常。齐读体会。3、学生加动作、表情、语气读第二、三句话;指名三人做动作,其余学生齐读。4、试背。5、有感情的朗读或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四、学习生字。1、用不同的方法记忆生字的形。2、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部分。一、谈话导入1、(板书:庐山)认识吗?师述:一提到庐山,我们就会想起学过的《望庐山瀑布》那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2、师小结:多壮观啊!可是你知道吗?吸引古今中外游客的不仅仅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更有那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云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庐山欣赏那美丽神奇的《庐山的云雾》吧!板书:庐山的云雾3、读了这个题目,你觉得课文会重点写什么?(师在“云雾”的下面加上点。)读题目要动脑筋,好多文章的题目会告诉我们写什么。读了这个题目,我们看出作者重点要写(庐山的云雾)。现在你脑袋瓜里面还会有什么问题?(师板书:?)这两个问题,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找答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学生拿笔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懂的词语作个记号,同时想一想刚才提的两个问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谁能把这些词语读正确了。出示词语:A庐山瀑布神秘似乎笼罩系带缠绕漂浮天幕B景色秀丽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C瞬息万变随风飘荡一泻千里四蹄生风云遮雾罩流连忘返指名领读,正音。2、指名读课文(分节)咱们同学都很会学习,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庐山的云雾之中去感受一下。3、读完了课文,你知道庐山的云雾有哪两个特点?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2、这段只有三句,先读读第一句,并思考这句的前半句该怎么读,后半句该怎么读才有味道?3、有好几个同学划出的不理解的词是“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请你们读这两句话“在山上游览……”想站的就站,想坐的就坐,可以做一些动作。通过你们读课文的动作、表情、语气,我可以知道是不是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请三位做动作的同学到庐山来游览。(师指着黑板前说)这是庐山的小道,你们到这里来高兴不高兴?那请你们笑一笑。游览就是放松的,散步就要随便走走,不要紧张。注意,山上山下到处是云雾。其他同学读书,请他们三位做动作。有的同学已飘飘欲仙,让人想起(谁腾云驾雾)4、看了他们表演的动作,加上自己的想像,大家再读第一节,就会读得更漂亮,能试试背的话更好。5、有感情地齐读或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四、教学生字。重点指导几个字:“幻”的第四笔,“系”的第一笔,“罩”的上半部写扁一点,“瀑、泻、似”注意左窄右宽作业设计必做题: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2完成《习字册》描红及书写。3完成《补充习题》1、2、3题4完成《一课一练》1、2、3题选做题:1、阅读《新补充读本》P21《泰山云雾》2、搜集关于庐山的资料。“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主备人:施教时期10年3月2日教学内容3、庐山的云雾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观察体会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感受庐山奇特的环境美和人文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了解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仿照课文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3、背诵课文,会用“流连忘返”造句。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庐山奇特的环境美,了解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教学资源1、下载庐山云雾图片制作成PPT。2、搜集有关庐山的诗歌。预习设计1、熟练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2、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围绕“千姿百态”这一词语重点写了庐山云雾哪四种姿态?作者把这些云雾分别比作什么?3、第三自然段,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文中写它变了哪些?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谈话导入1、默写词语。2、同桌互批,并订正。说说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学习第二自然段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总分的构段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将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的句子用“~”画出来。学生自主阅读、圈划,(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学生说话练习。指名读,练习背诵。1、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朗读学生交流,评价,鼓励。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造句,集体评议。朗读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一、检查复习1、默写词语。同桌互批,并订正。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2、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3、哪些句子请同学们再读读第二自然段,将这些句子用“~”画出来。4、这里介绍了哪些位置的云雾,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逐句出示句子,指导朗读)5、再次默读这些语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6、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7、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8、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尝试背诵。五、学习第三自然段1、过渡:庐山的云雾除了千姿百态,还给怎样的感觉呢?(出示第三自然段)2、这一段写了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你还可以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出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3、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作者展开想象,把云雾比作——4、文中的“……”表示什么?5、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出示句式:(1)云雾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又变成……(2)明明还是……转眼就变成……(3)刚才还是……刹那间就变成……6、指导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六、学习第四自然段1、置身于庐山,欣赏了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的云雾,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流连忘返”2、(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导朗读这段话。3、用“流连忘返”造句。七、拓展延伸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这美景所吸引,所以很多诗人来到此地,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现在老师向大家介绍其中的两首。出示古诗,范读作业设计必做题:1、《补充习题》四、五、六中的1~3小题。2、《一课一练》中的第四题。选做题:1、《一课一练》中的古诗积累。2、选择一个话题,用总分的写法写一写。①大课间活动真是热闹非凡,②天上的云朵千姿百态,③春天的校园真美啊,④傍晚,西边的天空出现了千奇百怪的云彩。《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11一、导入1.上课前请同学读两段话(课件出示第一、二小节)2.那么庐山云雾底有什么魅力吸引了这无数学者,诗人的呢?(板书:庐山云雾)二、初步感知美1.现在同学们就开始欣赏这篇美文吧!特别对描写云雾见风姿的句段,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2.自由朗读课文3.浅谈感受、朗读了庐山云雾之美文,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呢?教师随机板书4.读课题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读一读课题三、品味美(一)教学第三自然段多么令人神往的庐山云雾啊!它的一大特点即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1.就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是不是真得如此呢?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细细品味,看谁能真切感受其中的真味。3.出示黑板,指名读4.哪些地方体现了庐山云雾这一特点呢刚刚……转眼间①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将原文改成这一段话,你认为怎么样?(什么东西也飘飘悠悠的)5.指名读6.老师请大家欣赏云雾那迥异的风格,相信观后你会读得更好7.齐读:怪不得老舍爷爷在观赏完庐山云雾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瞬息万变万万变,忽隐忽显,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现在让我们溶入这多变的云雾里,一起来享受这份无穷的趣味!(二)感受云雾的多情1.过渡:这奇异的云雾,特别喜欢光临牯岭,一年365天,就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说起牯岭也有个故事:有位英国游客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庐山观赏云雾住在牯岭,清凉的雾气沁入肌肤,老外连声说coll,coll,山民虽不知其意,但猜出可定是赞美,于是就将这coll变为岵岭。这令老外也连声说“凉快”的庐山雾,能引起你哪些丰富的联想吗?认真读,你脑中一定会出现别具韵味的岵岭云雾图。2.生自由读3.指名说联想(解决冉冉升起、团团相彻、浮游荡漾)4.导说是啊!这多情的云雾,怎能让住在岵岭的人感到单调呢?他时而————时而————时而————时而————(仿照第三自然段)5.齐读: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通过朗读将在场的所有老师带入这牯岭云雾之中?1`(三)欣赏云海的多彩10`犹如仙境的山镇古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瞧!这就是云海的两张画。1.出示图画(根据第五自然段内容所画的二幅画)2`你能从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与每幅画对应的内容吗?指名读第一幅每当雨过天晴……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第二幅特别是太阳……竞相开放2.你喜欢哪个景观,就选读那个片段,再看看老师的画你认为与课文内容比起来哪儿还不够美的。3.讨论交流重点体会“俯瞰、万顷白云、绚丽动人、银涛要浪、斑斓”等词相机进行朗读指导4.对比读两个片段四、深化美1`1.读了这么美的课文,老师忍不住写了一首小诗配乐读诗风起如涛静如纱,来去浓稀各不同。青峰秀岭云中裹,恍若身在仙境中。2.齐读3.导读课题这就是叫人神往的——————也令所有人着迷的——————《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12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会10个生字,理解“瞬息万变”、“朝夕相处”、“绚丽动人”、“壮观”等词语的意思;2、朗读课文,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教学过程:一、积累古诗,激发兴趣;1、欣赏庐山风景录象。这就是“庐山”板书“庐山”介绍庐山。2、庐山是座名山,风光秀丽,不少诗人作家都对其泼墨赞美。说说你学过的描写庐山的古诗;读读老师的古诗;3、在录象里你看到最多的是庐山的什么?“云雾”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半是仙境、一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庐山云雾的美。二、初读课文,感受美;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把最能写出庐山云雾特点的.词圈出来,读一读。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词语。3、读后交流,学生可能圈的词语。瞬息万变趣味无穷朝夕相处有感情壮观绚丽动人斑斓指导难写的字“瞬”“斑斓”三、朗读课文,品悟美;1、自由读课文,把能体现庐山云雾特点的句子找出来,反复读一读体会体会,并读出庐山云雾的特点。2、读后交流:(1)瞬息万变趣味无穷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a说说你的体会;抓住“刚刚……转眼间”,说明变化很快;“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说明趣味无穷。b比较:说说你觉得好在哪?⑴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2)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c欣赏图片,朗读。师:怪不得老舍爷爷在观赏完庐山云雾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瞬息万变万万变,忽隐忽显,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让我们溶入这多变的云雾里,一起来享受这份无穷的趣味!(2)朝夕相处a庐山雾,对山镇牯岭特别有感情,一年365天,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说说你的理解。(从两个数字上理解“有感情”)说起牯岭也有个故事:有位英国游客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庐山观赏云雾住在牯岭,清凉的雾气沁入心脾,老外连声说coll,coll,山民虽不知其意,但猜出肯定是赞美,于是就将这coll变为岵岭。这令老外也连声说“凉快”的庐山雾,能引起你哪些联想呢?认真读,你脑中一定会出现别具韵味的岵岭云雾图。(朗读句子)b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轱岭一半隐进仙境,一半留在人间。(3)壮观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a说说你的理解体会;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a说说你的理解体会;这幅图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绚丽动人斑斓《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13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展示目标:(2分钟)学会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请在5分钟内完成):a、认读生字,读准字音,练习组词。b、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文中的10个词语。c、自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2、学生自学。三、检查自学情况(10分钟):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及时正音。b、说说你懂得了哪个词语的意思?四、朗读课文,讨论课文大意。(8分钟)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2、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五、课堂作业(15分钟)1、抄写生字。2、练习感情朗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3、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揭示目标:(2分钟)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出示教学目标: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会庐山云雾的奇丽。二、指导自学(一)、精读课文第一节:(4分钟)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出示自学指导一)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什么?2、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3、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到吗?试着读一读。(二)指导学习第二小节:(出示自学指导二)(6分钟)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一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2、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画出相关的句子。3、找出比喻句,说一说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三)、精读课文第三小节:(出示自学指导三)(5分钟)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想一想:这小节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2、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变化又快又多)3、自读,找出描写云雾变化快变化多的句子。?4、想像一下,庐山的云雾还可以变成什么?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哪个词语说明此时的作者忘记了回家?这时你想说什么?(五)、知识拓展(2分钟)出示关于庐山的相关图片。三、拓展运用,我是小导游。(6分钟)1、同桌互相练习向游客介绍庐山的云雾。2、谁来当小导游,向我们介绍你眼中的庐山云雾?四、课堂作业。(15分钟)1、朗读、练习背诵课文。2、仿照第2、3小节的写法,围绕“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写一段话。3、让我们来当小画家,把庐山云雾画下来。《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14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题西林壁》吗?谁愿意来背一背,和大家一起复习一下。(指名背)2、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板书:庐山)3、你对庐山了解些什么呢?(指名说,师适时表扬)4、师总结引出课题:小朋友知道得还真不少,是啊(边出示文字和图片边说),庐山在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四季风景如画。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最神奇的要数――(生接)庐山的云雾(板书完课题)。齐读课题二、学习课文过渡:这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神奇之处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本,一起来看一看它的特点吧。1、自读课文,找特点。2、交流。1)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你从课文的哪一个地方知道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2)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庐山的云雾的千姿百态?请同学们再读读第二自然段,找找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A、学生读后交流。B、像白色绒帽的云雾在哪儿?(师画)老师画得怎么样?C、你们能通过朗读把这么特别的云雾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读,男生读)D、这云雾还有什么姿态啊?学生找出来,议一议,请同学们上黑板画一画,评一评,指导朗读。E、师:这云雾啊,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姿态,发挥你的想象,想想这云雾还会有什么样子呢?(学生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具体)F、师总结:这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姿百态。课文第二自然段围绕“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用打比方的方法,把庐山的云雾比成了“白色绒帽”、“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形象地描绘出了云雾的形态美。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我们围绕千姿百态的特点,找出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感受了它的特点,最后再进行感情朗读。请同学们照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3)学习第三自然段A、学生四人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B、指名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并把云雾的变化画出来。C、指导朗读。D、这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呢?(学生自由说)看来,云雾的变化真是说也说不完呢,怪不得书上用了一个――――(省略号)。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品味一下庐山云雾的神奇吧。4)学习第一自然段过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