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高中生物【同步测评】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人教2019版必修2)_第1页
(江苏专版)高中生物【同步测评】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人教2019版必修2)_第2页
(江苏专版)高中生物【同步测评】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人教2019版必修2)_第3页
(江苏专版)高中生物【同步测评】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人教2019版必修2)_第4页
(江苏专版)高中生物【同步测评】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人教2019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测评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为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①③②2.利用显微镜观察某动物(2n=22)精巢的临时装片,下列观察到的现象与做出的推测不匹配的是()选项观察到的现象推测A11个四分体该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2条B同源染色体相应片段互换该细胞形成的配子种类一定增加C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核DNA分子数目等于染色体数目D含姐妹染色单体的染色体移向两极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3.下图中甲、乙为某哺乳动物(基因型为AaBb)处于两个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且其中心体在此时期完成复制并移向两极B.与图乙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分裂后产生的两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BC.图甲细胞和图乙细胞分别处于图丙中BC段和DE段对应的时期D.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的原因是基因的自由组合4.如图是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期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某一时期C.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段D.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段的细胞都含46条染色体5.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代类型和比例如下表所示。表型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雌蝇3/401/40雄蝇3/83/81/81/8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B.子代表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果蝇中纯合子占5/6C.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D.控制灰身与黑身、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并不都位于常染色体上6.下图为某生物细胞,A和a、b和b、D和d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的叙述是()A.A和a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一对遗传因子B.A(a)和D(d)就是孟德尔所说的不同对的遗传因子C.A和a、D和d随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时期D.A和a、b和b在减数分裂Ⅰ时自由组合7.摩尔根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无法确定白眼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B.F1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故可推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C.摩尔根实验结果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白眼果蝇与F1个体测交实验,是摩尔根演绎推理的过程8.果蝇的直刚毛、焦刚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B、b控制。直刚毛(♀)和焦刚毛(♂)果蝇杂交(正交),F1只有直刚毛;直刚毛(♂)和焦刚毛(♀)果蝇杂交(反交),F1雌果蝇全为直刚毛,雄果蝇全为焦刚毛。不考虑X、Y的同源区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仅通过正交实验即可确定直刚毛为显性性状B.仅通过反交实验即可确定B、b位于X染色体上C.正交实验F1中B基因的频率是2/3D.反交实验中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焦刚毛个体占1/49.某雌雄异株植物的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表型,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对下表有关信息的分析,错误的是()杂交组合亲代表现子代表型及株数父本母本雌株雄株1阔叶阔叶阔叶234阔叶119、窄叶1222窄叶阔叶阔叶83、窄叶78阔叶79、窄叶803阔叶窄叶阔叶131窄叶127A.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B.根据第1组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中窄叶雄性植株占1/2D.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410.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完全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杂交组合方案中,能在幼虫时期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雌雄的是()A.ZAZA×ZAW B.ZAZA×ZaWC.ZAZa×ZAW D.ZaZa×ZAW11.已知甲、乙两种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Ⅱ9性染色体缺失了一条(XO),现对Ⅰ1、Ⅰ3、Ⅰ4的相关基因进行电泳(电泳可将不同类型的基因进行分离),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若Ⅱ9患有乙病,则导致其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只有可能是Ⅰ3的减数分裂过程发生异常C.若Ⅱ6与Ⅱ7婚配,则生出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8D.若对Ⅱ8的相关基因进行电泳,可得到3条条带12.已知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A、a)位于人类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图甲表示某家系中该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则Ⅰ-1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图乙中的()甲乙13.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玳瑁猫互相交配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14.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女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15.某种蝴蝶的口器长短有两种表型,分别为长口器和短口器。据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实验一实验二P短口器(♀)×长口器(♂)P长口器(♀)×短口器(♂)F1长口器(♀)∶长口器(♂)=1∶1F1短口器(♀)∶长口器(♂)=1∶1A.控制蝴蝶的口器长短的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B.蝴蝶的长口器对短口器为显性C.若实验一的F1自由交配,则F2中短口器只出现在雌性个体中D.若实验二的F1自由交配,则F2的雌、雄个体都有长口器和短口器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某XY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品系进行杂交,实验如下。根据以下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实验1:阔叶♀×窄叶♂→50%阔叶♀、50%阔叶♂实验2:窄叶♀×阔叶♂→50%阔叶♀、50%窄叶♂A.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B.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C.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D.实验1子代雌、雄植株杂交的后代不会出现雌性窄叶植株17.图甲表示某基因型为AAXBXb的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其中A~G表示细胞,①~④表示过程;图乙表示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甲乙A.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图甲B、C细胞中B.图甲中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过程②同源染色体分离C.图乙中C'D'段所代表的分裂时期对应图甲中的B、C细胞D.若D的基因组成为AAXb,则E的基因组成一定为AAXb18.人的红绿色盲基因(a)和血友病基因(h)都位于X染色体上,某表现正常的夫妇所生的一个儿子(1号)和女儿(2号)也正常,女儿(2号)和一色盲但不患血友病的男性(3号)婚配,生育了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女儿只患红绿色盲(4号),一个儿子两病都患(5号),其他孩子均正常。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aHXAh、XAHYB.2号女儿基因型纯合的概率为1/2C.若4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中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为1/4D.若5号的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应是3号产生了XY的精子导致的19.果蝇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存在隐性致死基因l,l与控制棒状眼(突变型)的显性基因B紧密连锁(不发生互换)。带有l的杂合子棒状眼果蝇(如图所示)有重要的遗传学研究价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类型果蝇在杂交实验中可作为父本或母本B.该果蝇与正常眼果蝇杂交后代中棒眼占1/3C.该果蝇的l基因不可能来自亲代中的父本D.可通过杂交实验,获得棒眼基因纯合的雌蝇20.果蝇(2n=8)羽化(从蛹变蝇)的时间有19h、24h和29h三种,分别由基因A1、A2和A3控制,这三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未知,并且都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现用一只羽化时间为19h的雌蝇和一只羽化时间为24h的雄蝇杂交,F1的羽化时间及比例为19h∶24h∶29h=1∶2∶1,且羽化时间为24h的果蝇都是雌性,其余都是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A1、A2和A3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基因A1、A2和A3的显隐性关系是A2>A3>A1C.控制果蝇羽化时间相关的基因型有9种D.F1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羽化时间为29h的果蝇占3/16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21.(14分)下图是某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2n)细胞连续分裂过程中的图像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仅显示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甲、乙、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丙所示的细胞名称是,图丙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是。

(2)若图乙所示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卵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

(3)着丝粒分裂后,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发生时期对应图丁中段,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时期对应图丁中段。

(4)已知该动物还存在另外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经基因检测该动物体内的生殖细胞类型共有Yr和yR两种,且数量比例接近1∶1,由此推断这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情况是

22.(8分)下图为某家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填“X”“Y”或“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填“X”“Y”或“常”)染色体上。

(2)Ⅱ-2的基因型为,Ⅲ-3的基因型为。

(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4)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5)Ⅳ-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

23.(11分)下图是人类某一家族甲种遗传病和乙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设甲遗传病与A和a这一对等位基因有关,乙遗传病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和b有关,6号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甲病的遗传方式为遗传,甲病在遗传的过程中遵循了基因的定律,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5号和7号可能的基因型分别是、。

(3)若3号和4号再生一个女孩,则该女孩表现正常的概率为。

(4)8号的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最初来源于图中的。

(5)若8号和9号结婚,则生下一个患甲病小孩的概率是,生下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6)若10号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请说明其形成原因:

24.(10分)自然界的女娄菜(2N=46)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为XY型,其茎色有灰绿色和黄色,叶型有宽叶与窄叶,由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现将多株纯合灰绿色宽叶雌株与多株纯合黄色窄叶雄株进行杂交得到F1,F1随机交配得到F2,统计F2的表型及数量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表型灰绿色宽叶/株灰绿色窄叶/株黄色宽叶/株黄色窄叶/株雌株120004000雄株600600200200(1)据表中数据可知,叶型这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控制茎色、叶型的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

(2)由表中数据可以判断控制宽叶与窄叶的等位基因(B/b)位于性染色体上,但不知道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如上图所示),请写出F2中窄叶雄株可能的基因型:。

(3)现有各种纯合植株若干,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等位基因(B/b)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及结论:

25.(12分)果蝇为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在X、Y染色体上存在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已知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刚毛雌果蝇甲与刚毛雄果蝇乙交配,F1中刚毛∶截毛=3∶1,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中刚毛(♂)∶刚毛(♀)∶截毛(♂)∶截毛(♀)=6∶7∶2∶1。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刚毛,理由是。

(2)F1中截毛个体的性别为;控制果蝇刚毛和截毛的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理由是。

(3)等位基因B、b所在性染色体的情况有2种可能。现有纯合的刚毛、截毛雌雄果蝇若干,请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判断等位基因B、b所在染色体的具体情况。杂交实验过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则等位基因B、b位于;

若子代,则等位基因B、b位于。

第2章测评1.B解析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图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图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图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综上所述,正确的顺序为②①④③,B项符合题意。2.B解析如果原来的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纯合子,同源染色体相应片段互换,形成的配子仍然只有一种,故配子的种类不一定增加,B项错误。3.C解析图甲细胞中染色体已复制,散乱排布在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不发生联会,无四分体,中心体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A项错误;由图甲细胞标记基因可知,图乙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则与图乙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aabb分裂后产生的两个极体的基因型为ab,B项错误;图甲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和图乙细胞(减数分裂Ⅱ后期)分别处于图丙中BC段(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和DE段(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的时期,C项正确;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种(个)配子,D项错误。4.B解析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图中CD段表示减数分裂Ⅰ时期以及减数分裂Ⅱ的前、中期,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B项正确;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减数分裂Ⅰ时期有同源染色体,但是减数分裂Ⅱ的前、中期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A项错误;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图中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而细胞板只出现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纺锤体应在前期出现,C项错误;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图中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人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时有92条染色体,D项错误。5.B解析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代中无论雌、雄果蝇,产生的性状分离比均为灰身∶黑身=3∶1,说明控制果蝇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对黑身是显性,亲本相关基因型为Aa×Aa;子代雌果蝇中只有直毛,没有分叉毛,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说明控制果蝇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对分叉毛是显性性状,故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故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A、D两项正确。子代表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果蝇(A_XBX_)的比例为3/4×1/2=3/8,纯合子AAXBXB所占比例为1/4×1/4=1/16,故灰身直毛的雌果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16÷3/8=1/6,B项错误;由于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所以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C项正确。6.D7.A解析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未表现出性状和性别的联系,不能确定白眼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A项正确;F1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只能推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还有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B项错误;摩尔根实验结果证实果蝇的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不能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项错误;白眼果蝇与F1个体测交实验,是摩尔根实验验证的过程,D项错误。8.D解析由题意“直刚毛(♀)和焦刚毛(♂)果蝇杂交(正交),F1只有直刚毛”可知,直刚毛为显性性状,A项正确;由于直刚毛为显性性状,且反交实验中,子一代雌果蝇全为直刚毛,雄果蝇全为焦刚毛,说明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若该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那么亲本直刚毛(♂)果蝇基因型为XYB,其子代雄果蝇也全是直刚毛,与题意不符合,所以仅通过反交实验即可确定B、b位于X染色体上,B项正确;正交实验中,亲本直刚毛(♀)果蝇基因型为XBXB,焦刚毛(♂)果蝇基因型为XbY,子代基因型为XBXb、XBY,因此F1中B基因的频率是2/3,C项正确;反交实验中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XbY,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XbY=1∶1∶1∶1,所以F2中焦刚毛个体占1/2,D项错误。9.C解析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A项正确;第1组中阔叶后代出现窄叶,说明窄叶为隐性性状,第1、3组中阔叶和窄叶与性别有关,且具有交叉遗传特点,故该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B项正确;设相关基因为A、a,第2组中,亲本基因型为XaY×XAXa,子代阔叶雌株基因型为XAXa,阔叶雄株基因型为XAY,两者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1∶1,窄叶雄性植株占1/4,C项错误;第1组中亲本基因型为XAY×XAXa,子代阔叶雌株基因型为1/2XAXA和1/2XAXa,与窄叶雄株(XaY)杂交后,后代中窄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2×1/2=1/4,D项正确。10.D11.C解析Ⅱ8为甲病患者,其父亲Ⅰ4不患甲病,故甲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正确;乙病为显性遗传病,若Ⅱ9患乙病,则根据Ⅰ3不患乙病,Ⅰ4患乙病,且Ⅱ9缺失一条性染色体可知,其X染色体来自Ⅰ4,导致其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只可能是Ⅰ3的减数分裂过程发生异常,B项正确;假设控制乙病的基因用B、b表示,则Ⅱ6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XBXB、1/2XBXb,Ⅱ7的基因型为XbY,若Ⅱ6与Ⅱ7婚配,则生出不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4,生出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3/4,C项错误;假设控制甲病的基因用A、a表示,则根据系谱图分析,Ⅰ1、Ⅰ3、Ⅰ4关于甲病的基因型都为Aa,Ⅱ8为两病兼患,且其母亲Ⅰ3不患病,则Ⅱ8的基因型为aaXBXb,若对Ⅱ8进行基因电泳,则可得到3条条带(基因a是1条条带,XB是1条条带,Xb是1条条带),D项正确。12.B解析人类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大。依题意“控制某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人类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图甲中,Ⅱ-3和Ⅱ-4均为患者,他们的女儿Ⅲ-3正常,可判断该病为显性遗传病。Ⅱ-3为女性患者,没有Y染色体,说明显性致病基因A位于X染色体上。又因为Ⅰ-2正常,不含有基因A,所以Ⅱ-3的基因A一定来自Ⅰ-1,即她父亲的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A;Ⅱ-2表现正常且其Y染色体来自Ⅰ-1,说明Ⅰ-1的Y染色体上为a基因,据此可判断Ⅰ-1的有关基因组成应是图乙中的B(XAYa)。13.D解析家猫的体色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只含B基因的个体(XBXB、XBY)为黑猫,只含b基因的个体(XbXb、XbY)为黄猫,其他个体(XBXb)为玳瑁猫。由题意可知,玳瑁猫全部为雌性,不能互相交配产生后代,A项错误。玳瑁猫(XBXb)与黄猫(XbY)杂交,后代中有1/4的黑猫(XBY)、1/2的黄猫(XbXb、XbY)、1/4的玳瑁猫(XBXb),B项错误。玳瑁猫全部为雌性,不能用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猫的方法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C项错误。用黑色雌猫(XBXB)与黄色雄猫(XbY)或用黑色雄猫(XBY)与黄色雌猫(XbXb)杂交,获得的玳瑁猫的比例都为50%,D项正确。14.C15.A解析据实验二可知,长口器雌性与短口器雄性杂交,后代雌性全是短口器,雄性全是长口器,说明控制蝴蝶口器长短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A项错误。16.BCD解析分析实验2可知,后代雌、雄表型不同,说明叶形是伴X染色体遗传,后代的雌性个体分别从母本获得一个窄叶基因,从父本获得一个阔叶基因,而表现为阔叶,因此阔叶是显性性状,A项错误,B项正确;设叶形相关基因为A、a,分析实验1、2可知,实验1亲本为阔叶(XAXA)×窄叶(XaY),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是杂合子(XAXa),实验2亲本为窄叶(XaXa)×阔叶(XAY),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也是杂合子(XAXa),所以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C项正确;分析实验1可知,子代雄性个体(XAY)不可能提供窄叶基因,因此子代雌雄植株杂交,后代不会出现雌性窄叶植株,D项正确。17.CD解析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者减数分裂Ⅱ后期,甲图中B、C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能进行减数分裂Ⅱ,所以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图甲B、C细胞中,A项正确。过程②为减数分裂Ⅰ,图甲中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过程②中同源染色体分离,B项正确。图乙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含有染色单体,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的前期、中期,图甲中的B、C细胞能发生减数分裂Ⅱ,但减数分裂Ⅱ的后、末期不能对应C'D'段,C项错误。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XBXb,若D的基因组成为AAXb,可能是减数分裂Ⅰ或者减数分裂Ⅱ时A和A没有分开造成的,假定是减数分裂Ⅰ时A和A没有分开造成的,应该是AAXBXb→AAAAXBXBXbXb→AAAAXbXb和XBXB→AAXb、AAXb、XB、XB,即E的基因组成为AAXb;假定是减数分裂Ⅱ时A和A没有分开造成的,应该是AAXBXb→AAAAXBXBXbXb→AAXbXb和AAXBXB→AAXb、Xb、AXB、AXB,即E的基因组成为Xb,D项错误。18.ABD解析由题意可知,5号的基因型为XahY,2号的基因型为XAHXah,由于该对夫妇表现正常,故该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AHXah、XAHY,A、B两项错误;3号的基因型为XaHY,与2号婚配,所生孩子的基因型为XAHXaH、XAHY、XahXaH、XahY,所以4号(XahXaH)与一正常男子(XAHY)婚配,所生子女两病都患的概率为1/4(XahY),C项正确;因5号两病都患,但其父亲(3号)基因型为XaHY,所以,若其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应是其母亲产生异常配子(XahXah)导致的,D项错误。19.BC解析该类型果蝇在杂交实验中可作为母本,有l基因的雄性果蝇不能存活,A项错误;该果蝇(XBlXb)与正常眼果蝇(XbY)杂交后代中,有1/4致死、1/4为雄性野生型、1/4为雌性棒眼、1/4为雌性野生型,所以棒眼占1/3,B项正确;该果蝇的l基因只能来自亲代的母本,C项正确;l基因与控制棒状眼(突变型)的显性基因B紧密连锁,所以棒眼基因纯合的雌蝇致死,D项错误。20.CD解析基因A1、A2和A3是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基因,属于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项错误;一只羽化时间为19h的雌蝇和一只羽化时间为24h的雄蝇杂交,F1的羽化时间及比例为19h∶24h∶29h=1∶2∶1,且羽化时间为24h的果蝇都是雌性,其余都是雄性,在F1中雌性和雄性的性状比例不同,所以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代的基因型为XA1XA3、XA2Y,并且基因A1、A2和A3的显隐性关系是A2>A1>A3,B项错误;控制羽化时间的基因A1、A2和A3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性的基因型有6种,雄性的基因型有3种,共9种基因型,C项正确;亲代的基因型为XA1XA3、XA2Y,则F1的基因型为XA1XA2、XA2XA3、XA1Y、XA3Y,并且比例为1∶1∶1∶1,则F1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中XA3的比例为1/4,雄性个体中产生的配子中XA3的比例为1/4,Y的比例为1/2,F1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羽化时间为29h的果蝇占1/4×1/4+1/4×1/2=3/16,D项正确。21.答案(1)甲和乙极体AB(2)减数分裂Ⅱ后期,含有B基因的染色体在着丝粒分裂后没有正常分离,都进入卵细胞中(3)ab和debc(4)Y、y、R、r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Y和r在一条染色体上,y和R在另一条染色体上解析(1)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所以图甲、乙、丙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乙(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由于是雌性高等动物,且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图丙所示的细胞名称是极体;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及染色体上的基因可判断,图丙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是AB。(2)该生物的基因型是AaBb,若图乙所示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卵细胞,多了一个B基因,其原因最可能是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含有B基因的两条子染色体没有分开。(3)着丝粒分裂后,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导致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子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发生时期对应图丁中ab段和de段;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时期是减数分裂Ⅰ后期,对应图丁中bc段。(4)已知该动物还存在另外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经基因检测该动物体内的生殖细胞类型共有Yr和yR两种,且数量比例接近1∶1,说明这两对基因的分离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Y和r连锁,y和R连锁,即Y、y、R、r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Y和r在一条染色体上,y和R在另一条染色体上。22.答案(1)常X(2)AaXBXbAAXBXb或AaXBXb(3)1/24(4)1/8(5)3/10解析(1)Ⅱ-1与Ⅱ-2正常,其后代Ⅲ-2患甲病,则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知Ⅱ-2的母亲Ⅰ-1患甲病(该患者为女性,排除伴Y染色体遗传),而Ⅱ-3正常,故排除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与Ⅲ-4正常,其后代Ⅳ-2、Ⅳ-3患乙病,则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知Ⅲ-4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故该病只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Ⅲ-3与Ⅲ-4正常,其后代Ⅳ-2患乙病,Ⅲ-4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由此推断可知Ⅲ-3与乙病有关的基因型为XBXb,故Ⅱ-2与乙病有关基因型为XBXb,且Ⅰ-1患甲病,故Ⅱ-2基因型为AaXBXb;Ⅱ-1与Ⅱ-2正常,其后代Ⅲ-2患甲病,可推出Ⅱ-1的基因型为AaXBY。由以上推知Ⅲ-3的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3)由(1)(2)可推知,Ⅲ-3的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由题意可知,Ⅲ-4的基因型为AaXBY。他们生一个同时患甲、乙两病男孩的概率为2/3×1/4×1/4=1/24。(4)由题意可知,Ⅳ-1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与正常男子XBY结婚后,生一患乙病男孩的概率为1/2×1/4=1/8。(5)Ⅲ-3的基因型为1/3AAXBXb、2/3AaXBXb,Ⅲ-4的基因型为AaXBY,故Ⅳ-1(已知Ⅳ-1是正常女性)两对基因都杂合的概率为[(1/3×1/2+2/3×1/2)/(1-2/3×1/4)]×1/2=3/10。23.答案(1)常染色体显性分离X(2)AaXBXbaaXBXB或aaXBXb(3)1/4(4)3号(5)2/31/4(6)5号含Xb的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时,X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或分开后移向同一极),形成了一个含XbXb的卵细胞,与Y精子受精后形成了基因型为XbXbY的6号解析(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遗传的过程中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5号患甲病,且5号遗传得到1号的X染色体,所以5号的基因型为AaXBXb,7号表现正常,但8号患甲病和乙病,8号的母亲3号的基因型为AaXBXb,所以7号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3)3号的基因型为AaXBXb,4号的基因型为AaXBY,他们生一个女孩表现正常的概率为1/4×1=1/4。(4)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8号(XbY)的乙病致病基因一定来自母亲3号。(5)8号的基因型为1/3AAXbY或2/3AaXbY,9号的基因型为1/2aaXBXB或1/2aaXBXb,他们生下患甲病小孩的概率为1-2/3×1/2=2/3,他们生下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3×3/4=1/4。(6)10号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是5号含Xb的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时,X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或分开后移向同一极),形成了一个含XbXb的卵细胞,与Y精子受精后形成了基因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