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077-2005 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技术规程_第1页
HYT 077-2005 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技术规程_第2页
HYT 077-2005 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技术规程_第3页
HYT 077-2005 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技术规程_第4页
HYT 077-2005 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onitoringoftotalamount2005-05-18发布HY/T077—2005 I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4监测方案设计 24.1测站布设 24.2监测频率与时间 4.3监测项目 25样品采集 36分析方法 36.1水质监测项目 36.2水文监测项目 47质量控制与保证 48入海污染物总量计算 49监测报告 4附录A(规范性附录)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报告内容与格式 5A.1文本格式 5A.2监测报告章节内容 A.3监测方案 I本标准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提出。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1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技术规程本标准规定了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的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的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的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097海水水质标准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T7468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5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7480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GB7481水质铵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T7485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7488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₅)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GB7493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11893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4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除紫外线分光光度法GB11901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1914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GB12763.2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水文观测GB12763.3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气象观测GB13192水质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6489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17378.1海洋监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GB17378.2海洋监测规范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GB17378.3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GB17378.4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GB50179河流流量测验规范SL93.2—1994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SL219—1998水环境监测规范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中砷的技术规程国家海洋局2003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中汞的技术规程国家海洋局2003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局2002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totalamountofpollutantsdischargedfromrivertosea某一时段内,通过江河携带入海(至感潮段起点)的污染物总数量。4监测方案设计4.1测站布设4.1.1布设原则测站布设应该遵循下列原则:——测站的布设应覆盖或代表监测水域;——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断面原则上应布设在零盐度处(盐度最高不得超过5)。应避开死水及回水区,选择河段顺直、河岸稳定、水流平稳、无急流湍滩且交通方便处,并尽量与水文监测断面相结合。4.1.2布站方法测站布设的方法为:——在监测断面上布设采样垂线,垂线布设应符合表1的规定。——在垂线上布设采样点,采样点的布设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1江河采样垂线布设相对范围一条(中泓处)表2垂线采样点布设1234.2监测频率与时间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各监测一次,各监测单位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监测频率。如有需要,也可增加连续性监测站位,连续性监测站位每小时采样一次。4.3监测项目4.3.1水质必测项目水质必测项目包括:油类、化学需氧量(COD)、亚硝酸盐-氮、4.3.2水质选测项目水质选测项目包括:五日生化需氧量(BOD₅)、总氮、总磷、悬浮物、有机磷农药等,各监测单位可根据河流入海污染物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监测项目。4.3.3水文资料水文资料主要指监测时段内河流的径流量。对于连续性监测站位,径流量的监测应与水质监测采样同步,每小时监测一次。3HY/T077—20055样品采集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的采样器和样品容器的选择与使用、采样方法、样品采集、质量控制、样品制备与现场测定及样品的保存与运送等应符合SL219—1998的规定。6分析方法6.1水质监测项目当监测点水质盐度≤2时,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水质监测必测项目及分析方法见表3;当监测点水质盐度>2时,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水质监测必测项目及分析方法见表4。选测项目及分析方法应符合SL219—1998的规定。表3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水质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盐度≤2)总磷铜铅砷锌镉汞《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局(2002年)表4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水质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盐度>2)4HY/T077—表4(续)铜铅砷锌镉汞6.2水文监测项目取对应时段内的入海污染物浓度和入海径流流量两个参数的平均值,按公式(1)计算入海污染物 (1)监测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应遵照附录A的规定。5(规范性附录)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报告内容与格式A.1文本格式A.1.1文本规格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报告文本外形尺寸为A4(210mm×297mm)。A.1.2封面格式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报告封面格式如下。第一行书写:×××海区或省市×××海域(一号宋体,加黑,居中);第二行书写: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报告(一号宋体,加黑,居中);落款书写:编制单位全称(如有多个单位可逐一列入,三号宋体,加黑,居中);第四行书写:××××年××月(小三号宋体,加黑,居中);以上各行间距应适宜,保持封面美观。A.1.3封里内容封里中应分行写明:监测项目实施单位全称(加盖公章);项目负责人、技术总负责人、分项目负责人姓名;报告书编制单位全称(加盖公章);编制人、审核人姓名;编制单位地址;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内容。A.2监测报告章节内容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全部或部分内容。依据监测目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可对下列章节及内容适当增减。(主要包括江河入海污染物总量监测工作任务来源、监测任务实施单位、监测海区、监测时间与时段、航次、监测船只与合作单位等的简要说明)A.3监测方案A.3.1监测海区选择及监测站位布设A.3.2监测海区的区域与范围A.3.3监测站位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