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教学设计集锦15篇_第1页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集锦15篇_第2页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集锦15篇_第3页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集锦15篇_第4页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集锦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集锦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用事实说明道理,叙事简洁清楚。二、学习目标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在语言转化中有效理解“难以招架”、“庞然大物”、“集合”、“善于”等词。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怎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四、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五、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动画片,请看大屏幕(把书上插图制作成用矛和盾作战的动画片),他们手里的作战武器是什么?板书:矛、盾。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进攻、自卫)比较而言,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板书:和)。[设计意图:通过看矛与盾作战的动画片,拉近学生与古代兵器的距离,为学习“矛”、“盾”二字的音、形、义打下基础,同时对矛和盾的优点有直观的感知,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基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2、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词语)。[设计意图:认读生词,扫清阅读的障碍。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提醒的方式和学生平等的对话。]3、自己把课文再默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相机指导、归纳、板书:集合。[设计意图:课文浅显易懂,因此,放手让学生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自学能力。](三)研读观察,解悟思想方法。1、看屏幕,边看画面边读课文,通过这个画面你能读懂课文的哪些内容?特别是能理解哪些词语和句子。2、交流。如:(1)矛和盾的长处(进攻、自卫)等关于矛和盾的词语句子。(2)理解“庞然大物”、“履带”、“炮口”等关于坦克的词语。(3)理解“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体会“紧张危急”。3、观察发明家的表情,你发现了什么?(紧张、危急、计上心来、急中生智等)4、发明家在想什么?是怎么想的呢?请大家用心去读读课文1-4段。用心读就是要边读边思考,反复读,反复想,直到把问题读懂。读完后,尝试根据下面的提纲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思考的: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对了……5、小结:这个过程,就是发明坦克的过程,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集合就是这样一种想问题的方法,是发明的一种方法。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题目。[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述,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完成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四)欣赏诵读,放大创造成果。1、课件出示坦克图,边欣赏边议论。2、读课文第五段,要努力绘声绘色地读,以声音表现自己的感受。如自豪、惊喜、成功感。3、“大显神威”是什么意思?联系课文说说大显神威的.情景。4、大屏幕播放坦克作战的录象片段,感受坦克的威力,指导朗读。5、这就是坦克的威力,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着这样的力量,你想说什么?出示句式(写一写):这样的集合真()!(棒、好、妙极了等)6、启发:(1)假如发明家就在我们的面前,你会对发明家说什么?(一个能思考得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穷的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2)集合是一种解决难题的方法。假如你在生活学习的时候碰到了难题,你会对自己怎么说?7、小结:感受着这样的力量,我们全身都洋溢着智慧,我们再智慧地读一读课文的题目。(五)举例讲授,理解课文道理。1、在为发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发明了坦克而感动、兴奋的时候,我们也闭起眼睛静静地想一想,其实有很多新的产品、新的发明创造,甚至大型的建设项目,都包含着这种集合的思考方法。如“水笔”、“橡皮铅笔”、“小灵通”、“电动自行车”、“高速公路”、“鸡尾酒”、“电视电话”等等。2、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内容。同时板书出示:()和()的集合3、引导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4、其实,学习也包含了许多集合的过程。只要是优秀的、积极向上的,别人会了懂了,我们也要努力去会,努力去弄懂,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看故事《胡服骑射》(学生默读,相互帮助理解)。议一议:联系课文最后一句话,“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励联系自己的体验,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吗?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要善于“取长补短”。5、有时,为了把事情办好,或者办得更好,人们常常用合作的办法,把大家拥有的长处都发挥出来,一起想,共同做。阅读《优势互补》。议一议:联系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励联系自己的体验,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吗?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要善于“强强联手”。在强强联手中,我们还会懂得“扬长避短”的方法。6、小结:集合不仅是一种具体行动,也是一种思考方法,一种人生智慧。对于优势互补的思想方法,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发映在做事做人的时候,如取长补短、强强联手、集思广益。记住“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你就会受益终身。[设计意图: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较为抽象。教学时将课文和事例融为一体,在事例中感悟语言,在事例中理解课文,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对这句话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从自己的事例出发,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联系自己的体验,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吗?使学生摒除抽象教条的分析,通过具体鲜活的事例体会“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的含义。这样读中悟理,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落到实处,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也有更进一步的感悟。](六)查找交流,拓展学习活动。1、查成语字典,理解“集思广益”、“兼听则明”、“楚材晋用”、“三顾茅庐”等的意思,然后联系课文《矛和盾的集合》的学习,谈谈对这些成语的新理解。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次故事交流会。3、综合学习活动:与爸爸妈妈一起,查看资料,了解汉城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典雅奥运会的开幕式点火创意,集他们的优势,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点火方式。[设计意图:学生的智力背景越广阔,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深入。要比较深刻地理解文章揭示的科学道理,了解发明家的灵感缘于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就应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附板书:25矛和盾的集合盾————铁屋子坦克矛————炮口()和()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4.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2.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论法,朗读指导法教学准备小黑板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请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2个字):矛进攻盾自卫“盾”是一个象形字,一个人的手举着盾牌,以盾蔽目(身体))大家看看这个“集”字,上面的念“隹”,是指一种短尾巴的鸟。下面是个“木”,谁能猜一猜它的意思?)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立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如: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结果怎么样?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师: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故事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读课文。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小黑板出示词语:先由学生领读到抢读到忆读竞赛,重点纠正要强调读音的生字是“戳、履”,熟读的新词有:2、六句带有生字的句子(1)矛(máo)和盾(dǜn)的集合;(2)发明家手持(chí)矛和盾,与朋友比赛。(3)对方的矛如雨点般(bān)向他刺来;(4)敌人就一枪也戳(chuō)不到我了;(5)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wō)牛或乌龟;(6)装上轮子,安上履(lǔ)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tǎn)克;4、出示词语: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再次默读课文,借助部分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语文备课大师今日用大师明日做大师!四、、深读课文,解疑生情。(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感受比赛场面,品读佳句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原来坦克的发明源于一场比赛,谁愿意当任现场解说员,为大家现场直播?(说话训练)2、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这个场面的。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①比——把你自己对比赛场面的解说与书上的描写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觉?(体会用词)②读——自由读一读,感受比赛的紧张激烈。③演——指名演,同桌互演,亲身体验比赛的紧张激烈,理解“矛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④悟——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⑤读——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过渡:虽然只是朋友间的比赛,但依然十分紧张,就是这样一场比赛,让发明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最终发明了坦克。3、反馈交流:⑴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①请大家用心去读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读懂什么?②交流:a、盾的缺点是什么?(太小啦!)哪些地方写出了盾的缺点?b、从第一个“!”,你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不满、可惜)从第二个“!”,你又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盾可以改变的喜悦心情)c、你能不能把发明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导朗读。d、目前还存在着什么问题?⑵相机出示句二: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枪炮)这样的铁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了吗?为什么?相机板书:坦克。三、发明家就这样集合了矛和盾,发明了坦克。学习第五自然段1.经过发明家的一步步完善,终于发明了坦克,那它的作用如何呢?(板书大显神威)课文怎样描写坦克大显神威的?2.为什么坦克能发挥出这么强大的威力?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懂得了什么[三]、畅谈感受,理解道理。相机出示句子: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①用心读,反复读,反复思考,你能读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你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物?②交流。(师及时引导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你为什么要向他学习?因为??所以??)③发明家用集合的方法发明了坦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能见到集合的影子,如橡皮头铅笔、双层汽车等等。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运用了集合的方法来发明的。交流。3、你能不能想一个合二为一的妙计改变你身边的小物品。六、小结师:同学们,社会在迅速的发展,人类时时刻刻在创造,在创造中发明,也许正在勤奋学习的你就是将来的创造者呢!矛进攻坦克大显神威盾自卫(三年级李学梅)第五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案例激活思维整活课堂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案例《矛和盾的集合》这是一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在设计这堂课之前,我想课文中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是让学生明白看待问题要多角度的关键。于是就将这一环节作为重点进行处理。教学片段再现:师: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是怎样结合的呢?请同学们读1-4段,划下矛进攻利害、盾自卫的句子。(生边读边划句子。)师:谁来读出矛进攻的利害的句子?生: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师:有更利害的矛吗?生: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矛的利害?生: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师:能抓住这些词语读出矛的利害吗?生: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师:一起读。(生齐读。)师:这个时候,发明家产生了一个想法?生:他觉得盾太小了,如果大得像个铁屋就好了。师:文中得句子是怎样写的呢?生: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师:一起读。(生齐读。)师:把感叹号用方框框起来再读读。(指生读。)师:你为什么这样读?生:第一个感叹号要有点感情,第二个感叹号比较高兴。师: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生齐读。)师:这样的盾很安全,安全之余又有困惑了,文中是怎样说的?(生齐读第三段。)师:发明家又有自己的办法了,自己读读第四段。(生自由读。)师:发明家把坦克造起来了,你们来介绍一下坦克的发明过程。(课件出示: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可是,_________对了,_________)生: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就是坦克了。师:一号坦克造起来了,有二号坦克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吗?生: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自己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乌龟了。对了,给铁屋子安上枪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这就是坦克了。【此处我把坦克的发明过程用一个填充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个格式,将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我在教学过程中称之为“一号坦克”和“二号坦克”,使学生的思路活跃,兴趣大增,生动自然的让学生对坦克的发明过程有了清晰地了解。】师:两辆坦克已经造起来了,我们来看看坦克。(课件出示坦克图,师简单介绍。)师: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生: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师:坦克是怎样大显神威的?生:1961年德国兵头一次见到这个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师:能说得简单点吗?生:1961年德国兵头一次见到坦克,吓得直叫。师:再读读这个句子。师:为什么要用这个例子?生:是为了说明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为了让学生能对发明家的发明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抓住“大显神威”这个词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说出对“大显神威”的理解,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师:矛和盾在一起变成大显神威的坦克,为什么没有自相矛盾呢?生:因为坦克是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生:矛的.优点是进攻,盾的优点是自卫。师: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一起读最后一段。(生齐读。)【此处设计思维训练活动:“为什么这次矛和盾相处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变成威力无比的坦克呢?”在讨论交流中大家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师: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先来看这里的趣味数学题。(课件出示:矛+盾=橡皮+铅笔=)生:矛+盾=坦克橡皮+铅笔=橡皮铅笔师:日常生活中还有怎样的发明呢?生:电视+电话=可视电话生:轮子+椅子=轮椅生:镜片+镜框=眼镜师:请你用这个算式写一段话,可以模仿文中的写法,并举个例子说明新产品的作用。下课。【这时我让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案例。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发明的乐趣。】教学反思:新课标中具体的3-4年级阅读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大显神威”词语的理解能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对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的过程复述,即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对文本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开发智力无疑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本文发明家的思维过程是值得学生体验的过程。学生在反思发明家想法的过程使自身学会在看待问题上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发散思维,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实践。《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2、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区分酸溶液和碱溶液3、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教学重点:1、常见酸和碱的用途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碱溶液教学难点: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课时:一课时一、引入:生活中常见的酸有哪些?生:醋酸、苹果酸、柠檬酸实验室常用的酸有哪些?生:盐酸、硫酸、硝酸。常见的碱呢?生:氢氧化钠、石灰水。生活中常见的酸比较多,对碱了解比较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共同来了解这两类物质。二、正课:1、常见的酸:实物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观察1:浓盐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打开瓶盖后的现象,并闻气味。阅读课本52页:盐酸的用途。归纳: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和制造药物等,有挥发性。思考:打开瓶盖后的浓盐酸质量和浓度会发生什么变化?观察2:浓硫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打开瓶盖后的现象,闻气味。阅读课本52页:硫酸的用途。归纳:硫酸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用于工业生产比较多,可以用于金属除锈,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用做干燥剂。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小心。思考:打开瓶盖后的浓硫酸质量和浓度会发生什么变化?2、常见的碱:实物展示:氢氧化钠(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和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观察1:实验现象分析观察氢氧化钠的颜色和状态将氢氧化钠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将氢氧化钠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并用手轻轻触碰试管外壁。归纳:氢氧化钠可用作干燥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生活中还可以用来除油污。注意: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若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观察2:现象颜色在水中得溶解情况向澄清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归纳:氢氧化钠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当存在较多未溶解的熟石灰时,就称为石灰乳或石灰浆。用途:粉刷墙壁、防止树木虫害、配制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3、酸碱指示剂:提问:如何区分酸性和碱性溶液?生:使用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展示: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设疑: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和碱性溶液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实验:滴入石蕊溶液后颜色变化滴入酚酞溶液后颜色变化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归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碱能使石蕊溶液变蓝,使酚酞溶液变红。区分:脱掉标签的一种酸性溶液和一种碱性溶液探究实验:分别取两种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变色情况。结论:使石蕊变红的溶液时酸性溶液,使石蕊变蓝的溶液时碱性溶液。提问:从离子角度回答:为什么盐酸和硫酸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生:酸溶液中存在氢离子,碱溶液中存在氢氧根离子。归纳:酸、碱的定义。4、课堂练习。三、课堂总结:1、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3、使用酸碱指示剂区分酸性和碱性溶液。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二课时)阜沙中学何汉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重点: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难点:pH试纸的使用方法。教师用具:投影仪、pH试纸。仪器药品: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pH试纸、标准比色卡、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稀硫酸、橘汁、糖水、牛奶、番茄汁、肥皂水,汽水、自来水、洗洁精、醋、酱油、五种不同pH的溶液。课时设计: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在生活、生产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例如:某个鱼塘中的水,要确切知道水的酸碱度,可以判断是否适合鱼的生长。[思考]用酸碱指示剂能不能测出溶液的酸碱度?[投影][阅读、归纳]溶液的酸碱度表示法——pH,pH范围通常在o~14之间。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设问]如何测定溶液的pH呢?[展示]pH试纸[演示]使用pH试纸的方法。[小结]测定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分组实验]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1)测定几种酸或碱的稀溶液的pHpHpHPH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2)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说明它们的酸碱性。pH酸碱性pH酸碱性橘汁汽水糖水自来水牛奶醋肥皂水洗洁精(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互相交流][练习]同步练习1-6题[投影][学生讨论]了解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溶液酸碱度,它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小结]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2.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设问]为了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我们还需知道正常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你了解这些资料吗?[投影]人体内的一些液体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围血浆7.35~7.45唾液6.6—7.1胃液0.9—1.5乳汁6.6—7.6胆汁7.0—7.3胰液7.5—8.0尿液4.7—8.4粪便4.6—8.4[教师]医生了解了上述资料,即可以对病人进行对症治疗。[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了解了酸碱度与pH的关系以及酸碱度在实际中的重要意义。[练习]同步练习7-12题[作业]同步练习13-17板书设计: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二、溶液的酸碱度表示法——pH,pH范围通常在o~14之间。1、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2、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4教材分析: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用事实说明道理,语言简洁清楚。教学时,紧紧围绕“优势对接的思想方法”主题,按照“研读解悟第1~4段(理解什么是优势对接的思想方法),适度放大第5段(感受由“集合”思想带来的新成果),拓展提升第6段(学会优势对接的思想方法)”的思路,以“互文性”解读,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用教材教”的新课程操作要求,帮助学生建立更清晰的文本意义,在自读自悟中有更实在更丰富的收获。【学习目标】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在语言转换中有效理解“难以招架”、“庞然大物”、“集合”、“善于”等词语。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并能据此提高阅读寓言故事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整合观察和复读等手段,解悟发明家的思想方法看屏幕,边看画面边快速浏览全文,通过这个画面你能读懂课文的哪些内容?特别是能理解哪些词语和句子?1、交流。如:⑴矛和盾的长处(进攻、自卫)等关于矛和盾的词语句子;⑵理解“庞然大物”、“履带”、“炮口”等关于坦克的词语;⑶理解“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划出来---仿佛这三个词就写在画面上,读出来──插上一对翅膀,一对想象的翅膀,读着读着,画面就看“活”了;⑷尽管这只是一场朋友间的.比赛,但是依然十分紧张。把注意力集中到发明家的表情,你能发现更重要的内容吗?(紧张、危急、计上心来、急中生智等)2、发明家在想什么?是怎么想的呢?大家用心读读课文1~4节。用心读就是要边读边思考;翻来覆去读,翻来覆去想,直到把问题读懂。读完后,尝试根据下面的提纲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思考的: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结:这个过程,就是发明坦克的过程,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集合是一种想问题的方法,是发明的一种方法,带着这样的理解,一起读题目。二、运用欣赏和诵读等方式,放大发明家的创造成果1、课件出示坦克图片,边欣赏边议论。2、读课文第5节,要努力绘声绘色地读,以你的声音表现你的感受。如自豪、惊喜、成功感。3、“大显神威”什么意思?联系第5节课文说说大显神威的情景?(随机出示屏幕阅读补充材料1),这是一段对战斗场面更具体的记录,鼓励优秀学生加大难度从短文中再找找“大显神威”的情景。4、这就是坦克的威力,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着这样的力量,你想说什么?出示句式(写一写):这样的集合真(棒、好、妙极了等)。启发:仿佛发明家就在我们的面前,你会对发明家说什么?(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集合是一种解决难题的方法。假如你在生活学习的时候碰到了难题,你会对自己怎么说?5、小结:感受着这样的力量,我们全身都洋溢着智慧。三、用讲授和举例等途径,理解课文告诉大家的道理1、我们在为发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发明了坦克而感动、兴奋的时候,我们也能闭起眼睛静静地想一想,其实有许多新的产品、新的发明创造,甚至大型的建设项目,都包含着这种集合的思考方法。如“水笔”、“橡皮铅笔”、“小灵通”、“电动自行车”、“高速公路”、电视电话、蛋卷冰淇淋、鸡尾酒等。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内容。同时板书出示:()和()的集合引导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2、其实,学习也包含了许多集合的过程。只要是优秀的、积极向上的,别人会了和懂了,我也想努力会努力懂,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看故事《胡服骑射》(学生默读,相互帮助理解)。议一议:联系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励联系自己的体验,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吗?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要善于“取长补短”。3、有时,为了把事情办好,或者办得更好,人们常常用合作的办法。把大家拥有的长处都发挥出来,一起想,共同做。阅读《优势互补》,议一议:联系最后一句话,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励联系自己的体验,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吗?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要善于“强强联手”。在强强联手中,我们还会懂得“扬长避短”的方法。总结:集合不仅是一种具体行动,也是一种思考方法,一种人生智慧。对于优势互补的思想方法,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时候,如取长补短、强强联手。记住“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你就会收益终身。《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5一、教学设计思路:“常见的酸”与生产、生活联系较大,是进一步学习、巩固酸、碱、盐相互反应关系知识的基石,在中考中也占较重要的地位。但复习课又不能像新课那样有趣味。因此,本科组设计这节复习课时,先以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通过回顾几种常见的酸的化学式来巩固酸的组成;通过复习两种常见的酸的特性和用途,引导学生梳理相关的知识点;通过总结归纳酸的化学性质,巩固对有关酸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的理解。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引导学生应用相应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二、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酸的组成;比较归纳,构建酸的通性,掌握规律,形成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体系。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②通过总结酸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1、认识酸的化学组成,并能分辨酸、碱和盐,能熟练写出盐酸、硫酸、碳酸的化学式;2、了解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特性和用途3、认识酸的腐蚀性,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溶液。4、理解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能熟练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准确描述化学反应现象,能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猜谜语活动。思考、回答通过一系列的猜谜语活动,以趣导学,激发学习动力,加深对常见的酸的特性的认识。(投影)复习目标聆听、阅读让学生知道复习的目的(投影)“印象中的酸”思考、回答回忆“几种常见的酸的化学式”,总结归纳酸的组成;(投影)复习: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及使用注意事项。思考、回答通过齐答的学习形式,让学生能快速回忆、梳理,记住相关知识,增智活动:“看谁数得快”。请学生伸出左手,以一个手指头表示一种性质,按顺时针的形式,数出酸共同的化学性质。思考、参与、回答、通过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快速回忆、记住酸的通性,并总结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投影)活动二:填写“酸的化学性质”表格思考、回答巩固典型的有关酸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回忆相应的实验现象,加深理解、记忆。(投影)活动三:以提问、分析、评讲的形式,完成“达标检测”。思考、回答应用相应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投影)小结:再次让学生举起左手,小结酸的通性思考、回答。巩固复习,归纳酸的性质,加深认识。(投影)布置作业:记录作业巩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酸和碱的性质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酸和碱的性质”,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教学内容第二课时常见的酸硫酸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授课人授课班级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浓硫酸的稀释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重难点分析重点: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浓硫酸的稀释难点:硫酸的和化学性质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课前准备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硫酸(H2SO4)展示浓H2SO4样品(请学生回答色、嗅、态)【板书】1.浓H2SO4(1)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难挥发。常见浓H2SO4密度1.84g/cm3、H2SO4的质量分数是98%。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演示【实验】“浓硫酸特性的有关实验”请学生回答浓H2SO4具有哪些特性?[讲解]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脱水性:即按水的组成从有机物中夺取氢氧元素。纸和木炭均含C、H、O元素(属碳水化合物)可以被脱水成碳。浓H2SO4和金属反应不放H2,而生成H2O和其他产物,表现出强氧化性。【板书】(2)浓硫酸的特性①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放出H2②吸水性——可作气体干燥剂③脱水性——如使蔗糖变黑【思考】1.如果不慎将浓H2SO4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如何处理?2.长期敞口放置浓H2SO4质量如何改变?【提问】实验室中常用稀H2SO4,如何将浓硫酸稀释呢?【演示】实验“稀释浓硫酸”(可请同学用手接触烧杯外壁)。[讲解]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提问】为什么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请同学参考课有关内容回答)【板书】(3)浓H2SO4的稀释:酸入水、沿内壁、慢慢搅动。【小结】浓H2SO4的物理性质及特性。【提问】盐酸有哪些化学性质?[回忆]盐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讲解]稀H2SO4和盐酸一样也能电离出H+和酸根离子,其化学性质是否相似呢?有无差别?请同学做实验,描述现象并书写化学方程式。【板书】2.稀H2SO4的化学性质(1)稀H2SO4与指示剂的作用【学生做实验】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遇稀H2SO4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稀H2SO4不变色。【投影】(2)稀H2SO4+某些金属→盐+H2【学生做实验】锌、铁与稀硫酸反应。【板书】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硫酸亚铁)[提示]在置换反应中铁的化合价为+2价。【板书】(3)稀H2SO4+金属氧化物→盐+水[学生作实验]生锈铁钉与稀硫酸反应及CuO与稀H2SO4反应【板书】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CuO+H2SO4=CuSO4+H2O现象:黑色CuO溶解,溶液呈蓝色。【问题】Fe与稀H2SO4及Fe2O3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颜色是否一样?在铁锈逐渐消失时为什么会有少量气体生成?为何气体?【板书】(4)稀H2SO4+碱→盐+水【板书】Cu(OH)2+H2SO4=CuSO4+2H2O现象:Cu(OH)2溶解,溶液呈蓝色。【小结】以上均为稀H2SO4中H+的性质。【板书】H2SO4+盐→新酸+新盐【做实验】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板书】BaC12+H2SO4=BaSO4↓+2HCl白色沉淀,不溶于水和稀HNO3【小结】此反应用于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的硫酸盐。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结合性质总结硫酸的用途。【板书】3.硫酸用途:化工原料(制化肥、农药、火药、染料),除锈,精炼石油等。【作业】配套练习《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课前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课件播放故事:《自相矛盾》。2、播放文中的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矛”与“盾”)矛进攻盾自卫3、学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写成“予”字,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矛”就无法进攻了,“盾”的外侧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撇。4、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如: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结果怎么样?设计意图:课堂没有直接完整的呈现课题,而是借课文插图展开教学,逐步呈现课题,让学生在“说、写、猜”的活动中轻松有趣的走进文本。“矛”和“盾”这两个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这两个字的字形又有一定难度,意思也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通过看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语境中掌握“矛”和“盾”,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教师的板书示范,化解了字形的难点。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师: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故事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生自由读课文。3、小组交流(1)互相提醒容易读错认错的字词。(2)想办法记一记要求会写的生字。(3)组长安排组员分段朗读,读通课文,教师巡视指导。(4)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纠正发音。(5)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能自行解决黑板上的哪些问题,先在小组里讨论,还不懂的留着全班讨论。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师: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你能自行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回答,解决一个,擦去黑板上的有关问题。2、课件出示词语:先由学生领读到抢读到忆读竞赛,重点纠正要强调读音的生字是“戳、履”,熟读的新词有:集合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战场长处首次胜利者合二为一大显神威乱作一团庞然大物左抵右挡难以招架3、运用练习(1)选用上面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a.中国乒乓球的国手们在奥运会上()。对方队员面对强有力的进攻,虽然(),但最终(),败下阵来。b.当猎狗这个()出现在受伤的小鸟面前是,小鸟吓坏了。(2)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子。设计意图: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厚积才能薄发。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学生的语言会变得生动、具体。对于新词,不仅需要理解,更需要学会灵活的运用。此外,根据学生学习注意力时间分配的特点,适时组织学生抢记词语能消除大脑疲劳,以便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四、指导书写,完成作业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1、认读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按结构归为一类读,可以选后鼻音或前鼻音的字读,也可以组词读。2、本课生字以左右结构的字占主要比例,因此要重点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难点落在“集”上,右上四横,上部要写得紧凑。3、练习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注意写字姿势。五、课外延伸,阅读资料坦克:又名战车。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力和坚强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乘坐3~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等任务。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最早使用坦克参加战役。其实,坦克是一名战地随军记者发明的。设计意图: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天地就有多大。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外资料引进课内,使精读与略读在课内得到有机结合,使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提升,适时让学生感到课本之外还有精彩处,开卷有益。六、作业1、我会写máobāndùn(1)敌人的()如雨点()向他的()刺来。chíshén(2)她手()()奇的七色花向我走来。tǎnzhàngōngtuì(3)我方的()克冲上()场向敌军发动进(),很快打()了敌人的进攻。2、搜集发明家发明的故事。第二课时一、听写句子,引入文本1、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掌握的怎么样?听写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2、反馈:打开书本,校对、订正。设计意图:几乎所有的课文,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它的结构、内容以及思想内涵。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要善于从文章的千言万语中抓住最关键的内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构思脉络,理解它的内涵和中心,把握全文。这个句子是本课的重点句,在上下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仔细分析句子,用词也很有意思,既有反义词,也有能解释课题的四字词语。这个句子在课文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二、讨论交流,感悟课文1、出示听写的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这句话中的反义词,圈出能解释课题中“集合”的一个词。学生读句子,回答。提示:自卫——进攻;盾——矛;合二为一。2、师:把“矛”和“盾”这样一对矛盾的事物合二为一,怎么集合呢?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2~4自然段,读完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反馈(1)怎么集合?指名回答。提示: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具体做法是: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师出示坦克的图片,简单介绍。(2)这样的集合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提示:“矛”和“盾”的集合实际上是自卫和进攻的集合,既能很好的自卫,又能更好的进攻,这可是“大显神威”。3、指导学生理解“大显神威”的含义,读第5自然段,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学生读课文、回答。提示: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师:你能把大显神威的感觉读出来吗?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在读中领会“首次、吓得哇哇直叫、乱作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师:小朋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大显神威的事物呢?学生回答,如:“神舟”五号太空飞船、海洋馆的大神龟、我国奥运健儿……4、师:发明家从“矛”和“盾”中得到启示,把“矛”和“盾”的长处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从这个故事中,你是不是也悟出点什么呢?引导学生初步领悟道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设计意图:明理是一个过程。小悟得小道理,大悟得大道理,多悟多得,说不定哪天恍然大悟、大彻大悟,还真有什么大启发。因此,明理不可急功近利,教学是要体现层次,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悟。三、畅谈感受,揭示道理1、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2、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句话,想一想从中可以受到什么启发呢?你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物?教师可适当提示:充气雨衣、地下多功能车库、双层公交车、节能型马桶、钻井工人的帽子、带橡皮头的铅笔、一个优秀的人……3、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事物还有哪些你觉得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可以怎样改进,使之更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呢?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教师鼓励有创意的想法。4、小结师:同学们,社会在迅速的发展,人类时时刻刻在创造,在创造中发明,也许正在勤奋学习的你就是将来的创造者呢!设计意图:教学不仅要举一反三,更要融十为一。紧扣教材,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和训练的切入点,将阅读的理解、语言的感悟、明理的过程巧妙的糅合在一起。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抄写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2、记下自己或身边的人留心周围事物、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事例。设计意图:作业内容的开放,实际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能从课本中寻找答案,还会在生活中有新的发现。板书设计矛和盾的集合矛——进攻——枪口或炮口集合——坦克盾——防守——铁屋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设计意图:板书的功能在于理清文脉,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要简介、明了。这个板书能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而为一的过程展示出来了。《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7学习目标: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学习重点:文中关键词,读懂课文。学习难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识链接:坦克(tank),或者称为战车,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有「陆战之王」之美称,它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很强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执行与对方坦克或其它装甲车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坦克一般装备一中或大口径火炮(有些现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直升机导弹)以及数挺防空(高射)或同轴(并列)机枪。坦克大多使用旋转炮塔,但亦少数使用固定式炮塔。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统、火控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装甲车体等系统组成。大多数现代坦克都具有一定的潜渡能力。学习方法指导:质疑、理解文中关键词、交流讨论。一、辅助导学1、(出示矛与盾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矛与盾)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矛与盾的知识。3、谈话: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矛与盾有关。(板书:的集合补充完整课题)4、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5、学生质疑: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6、师生共同明确学习目标。(1)我能牢固把握课文中的6个会认的字和14个会写的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2)我能弄懂“集合。招架。固然。自卫。善于。庞然大物。大显身手难以招架”等词语的意思。(3)我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自学解读1、自学生字词语。(1)生字我把握。a、生字我会读!矛盾持般蜗坦b、形近字我巧辨。宿()坦()炮()缩()担()泡()神()架()攻()伸()驾()功()c、理解重点词语。集合。招架。固然。自卫。善于。庞然大物。大显身手难以招架2、自学课文。(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展示提升1、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2、全班进行评比,识记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3、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拨)四、小结拓展1、初步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下节课进一步探究。学生讨论提出,教师梳理归纳:(1)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2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3)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含义的事例。2、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并思考上述不懂的问题。过关检测一、读一读,写一写。máodùnjìngōngzhāojiàtǎnkè()()()()jíhéwūguīdàxiǎnshénwēi()()()二、辨一辨,填空。驾架一()飞机打()()驶坦但担()水()是()克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2、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学习重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学习难点: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学习方法指导:质疑、理解、交流讨论。一、辅助导学1、复习引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听写本课生词。3、幻灯片展示上节提出的问题:(1)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2)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3)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段含义的事例。4、师生共同探究本节学习目标。(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我能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二、自学解读1、学生再读课文,针对上述问题自主进行学习,并用笔在文中进行批注。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体会。(1)我学会了什么?(2)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三、展示提升1、全班展示的内容。(1)各小组展示收获。(2)各小组质疑问题,分小组讨论。2、重点探究。(抓住重点词句)(1)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把矛和盾结合起来。(2)把盾做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在履带上,让它会动。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仙神威。3、正确朗读课文。四、总结全文。过关检测一、我会填一个适当的词来将句意表达得更完整。1、小燕子还在听凤凰讲课。小燕子还在听凤凰讲课。2、你再会摇尾巴,也是一只狼。你再会摇尾巴,也是一只狼。二、给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意思。深:①从表面到底的距离②时间久③颜色重1、海水有深有浅。()2、他拿了一件深蓝色的衣服。()3、夜深了,老师们在工作。()三、判断,是比喻的打“√”,不是打“”1、如果盾大得像铁屋,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2、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3、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4、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课后延伸与盾1、把课文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2、推荐阅读《矛与盾》。《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通过学习,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而成的。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做合理的想象,与人交流。[教学过程]第一环节:o创设情境、由鲜明意象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分为两个小点)教师借助多媒体或图画也可以是课文插图,导出“矛”和“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讲述对图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后小结:“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揭示课题:教师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两样武器,它们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设想,如果把它们的优点集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呢?第二环节:借助识字工具阅读课文,交流识字(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1、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借助字典、工具书查阅生字,认字。(这个活动也可以放在学生预习时就完成)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字义,在学习伙伴间交流识字方法。(因为学生已经有两年多的识字经验,到了三年级上学期末,学习课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让学生自由识记。)以“摘苹果”、“抓阄认字”、组词等游戏形式检查认字情况。第三环节:读读画画,了解坦克的由来(这个环节分为8个小点)o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o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发明家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要求默读时找出有关段落,画出关键词语。(本训练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1——4自然段的同时,勾画具有总结性的词语:“比赛想法发明”,勾画完在小组中进行交流。)o再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是怎样从这三方面写发明家发明坦克的?o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词句。学生交流时侧重于两个训练点:(1)理解这几个段落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难以招架”、“紧张危急”。(2)体会比喻句的妙用。这个训练点分为如下几个步骤:首先,教师出示两个句子,学生比较a、b句子的不同点,体会用上打比方句子的.好处。a:对方的矛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b: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因为用上比喻句,可以看出矛进攻得非常激烈,发明家才会感到“难以招架”、“紧张危急”,才会产生发明坦克的想法。在这里,结合对比喻句的体会,理解词语“难以招架”、“紧张危急”。5、让学生思考比喻词替换及用法,懂得替换了比喻词,比喻句的意思不变。(这个练习可以结合《同步训练》中的习题进行训练。)“对方的矛雨点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6、读书作画,理解发明家想法。学生边读书边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出坦克的样子,注意画出坦克既能攻又能守的特点,结合作画,指导学生说说矛和盾与坦克有什么联系,或议一议发明家的想法是否合理。学习第五节,理解内容,记忆词语。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五节,找出喜欢的词语和同学交流一下理解、记忆词语的方法。(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诸如“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的词语等)学生读了课文后,想想哪句话对自己的启发最大?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在学习最后一段时,更深化理解课文的中心)第四环节:拓展思路,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o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或课外查阅到的知识举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也可以结合《同步训练》中最后一题“互动天地”进行说明。o质疑:让学生指出课文里不明白的地方。o解释:引导学生寻求答案。第五环节:总结:同学们,让我们也像发明家那样,开动脑筋,仔细观察,成为新事物的发明者吧。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词。(2)选用“…如…般…”或“…像…一样…”写一句比喻句。教学反思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学习本课时,我从题目入手,先让学生知道“矛”“盾”两个字分别是古代的兵器,然后让学生或画或表演说出这两种兵器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如果集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进入课文学习。学生基本在读了课文后就可以理解大概内容,所以我请学生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发明家是在恩怨把矛和盾结合的句子,接着再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说,我相机指导学生品味了“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词语来理解。最后再抓住“进攻、自卫、合二为一、大显神威”这四个词语统领全文,突破重点。另外为了学生理顺文章的顺序,我反复地研读了课题——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它们的优点是什么?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这个想法怎样产生的呢?因此,我就让学生在同伴中互相说一说。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发明家在比赛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认真思考,发现了各自的优点,然后再不断思考,想到了发明一种新的东西,使它集合两者的优点,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发明了坦克。当我再读文本时,发现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句话其实就是对课题的很好的诠释,也蕴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于是想到从这句话入手前后勾连。那么,如何引入这句话呢?这时就想到了这四个词语,在词语教学中引出这四个词,“同学们,文中有一个句子,把这四个好词语都用上了,请大家找一找,认真地读一读”。这样的衔接自然贴切。学生也很快找到答案。在复习时,还让学生默写了这句话,以突出这个重点句子。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已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再集体读最后一段,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一个道理。让学生知道以后写一个道理时就可以用事例来说明的写作方法。最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学生一时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双层汽车、带橡皮铅笔等,学生经提示马上也说了一些。如带灯泡的钢笔,带音乐声的拖把等等。这样学生通过学文后可以在生活中去寻找类似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学以致用。《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9一、设计思想:围绕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专题展开,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较为全面地思考问题。《矛和盾的集合》全文在大家已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一改以往“矛”和“盾”不能并存的观念,不仅使“矛”与“盾”同时存在,而且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形象地介绍了现代新式武器——坦克的诞生,使学生在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明白“只有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学会集中各事物的优点,才能创造出新事物”的深刻道理。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1—4段)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第5段)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第6段)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四、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识字量比较大,教学先指导学生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在自读课文的时候,标出不认识的字,凭借字典,读准字音,感知字义。文中有一些词语较难理解,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弄懂词语,提出读不懂的问题,再指导学习和讨论,着重解决课文的重、难点部分。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认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本课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学习边默读边动笔边思考的习惯。2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思考动笔画等方法,了解发明家思考的过程,在交流中,通过补充句子等方法,学生体会出发明家思考的深入与全面性。通过课外资料的引导,学生在感受坦克威力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吸收他人优点的重要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本文的道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五、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六、课前准备:课件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乡镇意见个人意见第一课时教学任务: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生字新词。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他们有什么作用呢?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武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3、学写生字“矛、盾、集”。板书课题。矛:不要少一撇;盾:外侧有两笔;集:共有五横,长短有变化字形才好看。(2)在插图合适的位置写一写“矛”和“盾”。(这里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矛是攻击别人的武器,而盾是防御的武器。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课件生字、生词卡片,认读。指导识记字形,可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加强记忆,如:持和挂、炮和跑、担和坦、神和伸、般和船;3.巩固新词。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5、自己把课文再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1)默读思考后同桌互相说-指名说,教师随机归纳概括板书:矛-进攻-枪或炮口;盾-自卫-铁屋子;(2)概括成一句话,提供词语:自卫进攻坦克战场合二为一大显神威(教学中要着重倡导在文章的大的语言环境下感悟语言。只抓孤立情节理解课文,学生常常会出现被动跟随的状况。先从整体入手,再重点关注情节,学生对情节语言的感悟会是丰富、生动的,将会更深刻的理解语言文字的真正内涵,从而逐渐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能力。)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2、同座交流交流。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4、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5、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四、指导写字1、出示14个生字,要求:学生认记生字,并观察哪些字最难写,等一下给同学提醒。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A、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B、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3、学生提醒哪些字最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作业:生字、抄词、读书第二课时教学任务: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说明的道理。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矛和盾的集合》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这儿有一些字词,你们能读准字音吗?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战场首次长处大显神威乱成一团合二为一胜利者二、学习新课:(一)出示坦克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导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多厉害的坦克啊。为了让学生能对发明家的发明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抓住“大显神威”这个词分两层来感染学生。1、说说你对“大显神威”的理解,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你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学生在交流中不难发现,课文中“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这生动具体的描述无疑是对“大显神威”的最好诠释。其原因在于坦克巧妙地将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既有保护自己的铁屋子,又有进攻的枪口或炮口;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优秀品质。)2、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到“大显神威”的事物呢?在感性了解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紧接着在学生对大显神威的坦克读得威猛无比之时,抛出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过渡: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二)学习14自然段1、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再读读2——4自然段看课文是怎么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会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因。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渴望学习本文的情境,为后面深入领悟文章的内容、情感打下基础。)3、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坦克的发明本源于一场比赛。这场比赛进行怎么样呢?你能找到有关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吗?4、出示: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1)雨点般:你能想像那是怎样的雨点吗,如春雨般温柔吗?是疾风骤雨啊,雨点又大又密集。请学生好好读一读(2)在引导学生读这段话的过程中,理解“左抵右挡”的意思。(在这里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的能力。)(3)自己比划比划什么是“左抵右挡”,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4)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比赛多么激烈啊。你能把当时的场面通过读再现出来吗?(5)自由读,指读。(要引导学生联系句子来体会词语的意思,在理解“难以招架”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来体会。“难以招架”的意思是,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三年级学生,在教学中还是要培养学生抓住一定的事物更好地体会文章内容的能力。这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接受性学习的一种必要的方式。)5、如果是你,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你会怎么样做呢?(这里设计的目的是发散思维,说一说大家的想法,这样更能体会出发明家思维的活跃。)发明家此时却是突发奇想,他想到什么?找到有关的内容进行默读。边读边思考,思考发明家是怎么想的。同桌交流,给出提纲:1、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发明家灵机一动,对了:_________________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6、交流讨论。(1)谁先来说说,他想到了什么办法?这个办法好吗?怎么好呢?用书上一个词来说,这就叫做(自卫)你读读书,把这个办法好的地方读出来、(2)这是他先想到的,后来他又想到了什么办法呢?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句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是啊,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于是他又产生了新的想法。你能根据他想的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如果在铁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__________、引导学生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补充这句话、(补充出两句完整的话、)那么现在这样的方法好不好呢?(既可自卫,又可进攻)(3)发明家先想到了自卫,又想到了进攻,他就是这样经过深入的全面的思考后,有了这样成熟的想法的。我们再把他思考的过程完整地读读吧。(再次体会科学家思考的严密性,这里设计的目的是突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4)老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读书,我们知道发明家就是这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7、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打仗的时候,自卫重要还是进攻重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据)8、老师小结:看来,自卫和进攻都是很重要的,应该把它们合而为一。(三)学习第六自然段1.现在你再想想看,科学家集合的是矛与盾的什么呢?(它们的长处)2.齐读第六自然段(在这里安排了齐读的目的是烘托出气氛)3.是啊,由于集合了其他事物身上的优点,因此,使得自己优势倍增。坦克的发明,在后来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充分展示出了它的威力。课外资料的引入,进一步感受集合矛盾长处后的优势。三、总结全文1发明家将矛盾的好处集合在一起,发明了极具战斗力的坦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或是听说过这样的事?在这里是处理课文中黄泡泡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