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学 课件 申素平 第5、6章 学校、教育行政机关_第1页
教育法学 课件 申素平 第5、6章 学校、教育行政机关_第2页
教育法学 课件 申素平 第5、6章 学校、教育行政机关_第3页
教育法学 课件 申素平 第5、6章 学校、教育行政机关_第4页
教育法学 课件 申素平 第5、6章 学校、教育行政机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法学目录CONTENT01教育学与教育法02030405学校09教育教学制度依法治教原理06教育行政机关10教育惩戒与学生纪律处分学生07父母与社会11科学研究制度教师08考试招生制度12学校安全制度学习目标1.了解公办、民办学校在民法与行政法中的法律地位。2.了解学校权利、义务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价值。3.了解学校管理的基本制度,掌握现代学校制度的内涵与内外部治理主体的主要职能,了解教师、学生、财务与资产等方面的具体管理制度。4.了解学校在行政、民事、刑事法律关系中可能存在的违法情形以及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第五章学校1.公办学校的法人地位公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利用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的学校,根据教育阶段的不同可以划分为高等学校、中小学以及幼儿园。通常认为,除村办简易小学之外,其他各级各类公办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即具有法人资格。公办学校从事教育、文化等非经济活动,所得收益不得分配,只能用于促进学校发展,因此属于非营利法人。公办学校属于非营利法人中的事业单位法人。2.民办学校的法人地位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通常而言,民办学校在获得办学许可证后,均可以通过登记获取法人资格。作为营利法人的民办学校应属于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一、学校的民事法律地位第五章第一节学校的法律地位1.行政相对人一般而言,公办高校、各级民办学校通常与行政机关间构成外部行政管理关系,居于行政相对人地位。然而,公办中小学在人事管理和教学管理等事项上更多是服从其主管教育行政机关之指令,此时其与主管教育行政机关间的法律关系更近似于内部管理关系,一般不认为其具有独立的行政相对人地位。当然,在与行政机关的其他法律关系中,公办中小学同样具有行政相对人地位。2.授权行政主体自1998年“田某案”之后,公办学校虽然不是行政机关,但因《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授权而在特定事项上成为授权行政主体已成为共识。作为授权行政主体,公办学校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特定的行政职能,如学籍管理、奖励处分、学历学位证书发放等。在行使这些行政管理职权时,公办学校与管理相对人形成特殊的行政法律关系,能够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二、学校的行政法律地位第五章第一节学校的法律地位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按照章程自主管理是学校行使其办学自主权的重要方式。学校章程是规定学校名称、住所、办学目标和任务、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的根本性文件,是制定学校其他校规校纪的准则和依据。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权是其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学校有权根据自己的办学宗旨和任务,依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教学计划、课程、专业等方面的规定,自行决定和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学校拥有招生权,具体体现在制订招生方案、确定录取标准和招生程序等方面。不同阶段学校招生权的自主程度有所不同。高等学校出于人才选拔等目的,具有明确的招生自主权。一、学校的权利第五章第二节学校的权利和义务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学校有权根据国家法律规范、学校章程以及由此制定的校规校纪等文件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这是学校的基本权利,是学校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秩序的必要之举。学校在制定学籍管理和纪律规范时应注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依据法律法规等规定对学校规章制度进行细化、深化、具体化。特别是学生处分的有关规定不能与上位法相抵触,必须符合教育理念和法治精神。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学校有权依据国家有关学业证书的管理规定,根据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任务要求,对经考核成绩合格的受教育者,颁发毕业证书、结业证书或肄业证书等学业证书。在学业证书颁发上,高校虽然享有自主权,但也不能超越法律法规的授权随意行使。一、学校的权利第五章第二节学校的权利和义务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教师聘任制度是目前各级各类学校主要的教师任用模式。在此模式下,学校与教师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在合同中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学校享有独立管理自己财产的权利,其财产主要包括学校的设施以及经费。学校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学费、捐赠收入、社会服务收入和投资收入。学校对经费具有安排自主权和统筹使用权。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为保证学校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及稳定的校园秩序,学校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一、学校的权利第五章第二节学校的权利和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学校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须遵循法律优先原则,即法律相较行政权处于优先的地位,行政应受既存法律的约束,这是依法治校的底线要求。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从事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并且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法》明确规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学校有自觉履行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合法权益的义务。二、学校的义务第五章第二节学校的权利和义务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学校有义务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前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具体包括学校的各类基本信息、涉及学生的服务事项及安全管理情况、涉及师生安全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置情况、学校招生录取的相关计划、奖助学金的申请评选程序以及学生获得的奖惩情况等内容。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学校收取费用是其办学应有的权利,但收取项目和收取标准等内容需要严格遵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即使是可根据市场调节自主定价收费的营利性民办学校仍应将收费的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示,并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6.依法接受监督学校依法接受内外部各主体监督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二、学校的义务第五章第二节学校的权利和义务1.依法办学依法办学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和法治基础,要求学校牢固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建立公正合法、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保证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活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2.自主管理学校以章程为依据在教育教学、人事工作以及经费使用方面进行自主管理,是落实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的根基。一、现代学校制度概述第五章第三节学校管理的基本制度3.民主监督民主监督是学校科学决策与有效自主管理的必要保证,通常包括知情评议、互动反馈等环节,校务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学校与社区沟通联系机制等制度均与此相关。4.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是建立学校多元治理格局的前提,也是学校“开门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家长、社区以及第三方的专业机构和人员等。一、现代学校制度概述第五章第三节学校管理的基本制度二、学校内外部治理主体第五章第三节学校管理的基本制度1.学校党组织党组织在学校中发挥政治核心和保障监督作用,负责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完成。2.校长校长作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与行政责任人,负责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按照党组织集体决议依法行使教育教学、行政管理、队伍培养等职权。3.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是学校行政议事决策机构,主要研究提出拟由党组织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方案,具体部署落实党组织决议的有关措施,研究处理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二、学校内外部治理主体第五章第三节学校管理的基本制度4.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致力于促进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5.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监督和决策的基本形式,其组织原则为民主集中制。6.理事会(校务委员会、董事会)理事会(校务委员会、董事会)是支持学校发展的咨询、协商、审议与监督机构,其人员组成随学校类型可能有所不同,通常包括学校举办者、政府代表、学校教职工代表、社会知名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专家学者和热心教育事业的学生家长代表等多方成员。7.其他主体除去以上主体,学校还存在着诸多的组织或机构参与学校治理。三、具体管理制度第五章第三节学校管理的基本制度1.教师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教师的制度载体,也是学校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科学的教师管理制度不仅能够保障教师言行的规范、工作秩序的正常,同时还能激励教师进行自主管理,不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实现自我价值。教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师聘任制度、教师培训制度、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和教师处理与救济制度等内容。2.学生管理制度学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主体,学生管理制度会对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自治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学校管理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制度具体可分为学籍管理制度、学生行为养成制度和学生参与制度。三、具体管理制度第五章第三节学校管理的基本制度3.财务与资产管理制度财务与资产管理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保障。《预算法》《会计法》规定了关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各学校结合发展实际对财务和资产的管理作出具体规定,其内容应当包括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监督机制等。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损害行政法保护的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或国家社会公益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具体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处分、行政赔偿等。学校在日常运行中可能会因违反物价、卫生、环保、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领域的行政法律规范而受到相应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学校负责人以及直接责任人可能因此受到行政处分。案例延伸:某中学因违规收费而受到行政处罚

【想一想】上述案例中的学校为什么会受到行政处罚,这是学校与哪个部门间的行政法律关系?教育行政部门与公办学校之间存在直接且密切的管理关系,所以前者通常不会对后者直接作出行政处罚,而会采取其他方式纠正其违法行为,因此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主要针对民办学校的违法行为。案例延伸:某幼儿园因违法出借办学许可证等行为而被吊销办学许可证

【想一想】上述案例中的幼儿园违反了《幼儿园管理条例》与《民办教育促进法》中的哪些规定?一、行政法律责任第五章第四节学校的法律责任1.合同责任(1)缔约过失责任(2)违约责任案例延伸:××职业技术学院与赵某某合同纠纷案【想一想】该民办学校在与赵某某建立教育合同后,需要承担哪些义务?其行为给赵某某带来了哪些损失?2.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侵犯他人的财产权或人身权等权利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与合同责任不同,侵权责任通常由法律直接规定。二、民事法律责任第五章第四节学校的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是指犯罪主体实施刑法禁止的行为时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对于学校而言,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属于单位犯罪,大多数情况下适用“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刑罚包括自由刑与罚金。由于学校无法直接实施犯罪行为,其意志主要通过特定成员的行为加以体现,所以要注意区分学校成员的个人犯罪与单位犯罪,在前一种情形下学校无须承担刑事责任。但需注意的是,若学校对相关人员(包括学生、教职工等)负有管理或保护义务,且学校明知有犯罪行为的发生并有能力阻止犯罪的发生或保护受害人却不作为,那么学校也要为此承担不作为的刑事责任。三、刑事法律责任第五章第四节学校的法律责任思考与讨论1.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在民事、行政法律地位上分别有哪些不同?第五章2.学校的权利义务分别对应现代学校制度的哪些内容?试举例说明。3.学校在哪些情形下需要承担行政法律责任?试举例说明。Thanks教育法学目录CONTENT01教育学与教育法02030405学校09教育教学制度依法治教原理06教育行政机关10教育惩戒与学生纪律处分学生07父母与社会11科学研究制度教师08考试招生制度12学校安全制度学习目标1.掌握教育行政机关的概念,了解其法律地位。2.了解教育行政机关的纵向分工与横向分工。3.掌握教育行政机关的职权。4.了解教育督导制度及其与教育行政执法的关系。5.了解教育行政机关承担的主要法律责任。第六章教育行政机关教育行政机关是指依据宪法和法律设立,代表国家行使教育行政权、发展教育事业的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教育行政机关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育行政机关指的是所有管理教育事务的行政机关,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政府其他负责教育事务的部门,以及政府内独立设置的教育督导机构等。狭义的教育行政机关仅指各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如无特别说明,本章中的教育行政机关均指广义的教育行政机关。在教育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教育行政机关处于行政主体的地位。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教育行政机关作为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教育行政权、起诉应诉并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一、教育行政机关的含义和法律地位第六章第一节我国教育行政机关概述教育行政机关的纵向分工指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之间的教育行政权力分配。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市、县、乡四级,目前乡镇一级已经基本不承担教育行政管理职责,因此这里的纵向分工主要是指教育行政权力在中央、省、市和县四级政府间的分配。《教育法》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教育法》规定,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其职能包括宏观管理和对特定高校的管理两部分。二、教育行政机关的纵向分工第六章第一节我国教育行政机关概述教育行政机关的纵向分工指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之间的教育行政权力分配教育行政机关的横向分工指负有教育行政管理职责的不同政府部门在教育管理上的分工。《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除教育行政部门外,承担教育管理职责的政府部门众多,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1.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权限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教育行政管理权限3.财政部门的教育行政管理权限4.其他政府部门的教育行政管理权限案例延伸:早教行业的监管困境【想一想】如何理解我国教育行政机关的横向分工?造成早教行业监管困境的可能原因是什么?你能否举一些存在类似监管困境的事项?三、教育行政机关的横向分工第六章第一节我国教育行政机关概述1.行政职权的定义行政职权是指行政主体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生法律影响的权能。行政职权是教育行政机关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力。行政机关职权行使遵循“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某项权力,须有法律依据,否则不能行使。基于此项原则,教育行政机关的职权须到法律规定中找寻、确定。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我国行政机关由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构成,依此结构,行政职权可分为政府职权和部门职权。教育行政机关的政府职权是指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享有的教育管理职权,教育行政机关的部门职权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享有的教育管理职权。行政职权还可分为类别职权与事项职权。类别职权指行政机关依法拥有的某一类管理权,表现为某一行政机关所主管的工作类别;事项职权以类别职权为基础,指的是行政机关拥有的对某一类事项的处理权。教育行政机关的类别职权是指其拥有的对教育事业的管理权。一、行政职权概述第六章第二节教育行政机关的职权教育行政机关的立法性行政权是指其制定与教育事务相关的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权力。根据《立法法》,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有权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有权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也称行政规定,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效力在规章以下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所有教育行政机关均有权制定规范性文件。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意见》等,均属于规范性文件。与数量有限的行政法规、规章相比,我国教育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可谓浩如烟海。可见,发布规范性文件是我国教育行政机关行使自身职权的重要途径。二、立法性行政权第六章第二节教育行政机关的职权1.行政许可权根据《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是一种事前监管权力,同时其颁发许可的行为又体现为一种赋权,它赋予相对人从事教育活动的权利或资格。在教育领域内,从事教职、举办学校、颁发学位证书等均属于行政机关赋权才能从事的活动,相应的许可权力表现为教师资格认定权、学校设立审批权、学位授权审核权等。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主要来自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教育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和期限均为法定。案例延伸:三部门联合专项清查揭穿“名师”真面目【想一想】教育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后,应如何对许可情况进行监督?三、执行性行政权第六章第二节教育行政机关的职权2.行政处罚权根据《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行政处罚包括申诫罚、财产罚、资格罚、行为罚和人身罚等。典型的教育行政处罚手段,如警告、通报批评,属于申诫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属于财产罚;吊销办学许可证,撤销招生资格、颁发证书资格,属于资格罚;责令停止招生,属于行为罚。教育领域的行政处罚较少涉及人身罚。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包括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可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等)均来源于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案例延伸:广州市某区市场监管局对某校外培训机构处以顶格罚款【想一想】上述案例的处罚主体、可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分别是什么?三、执行性行政权第六章第二节教育行政机关的职权3.行政命令权教育行政机关拥有行政命令权,可以对下级和特定对象发布命令,如上级教育行政机关对下级教育行政机关发布的命令、教育行政机关对公办中小学发布的行政命令等。4.行政检查权行政检查是行政主体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一种方式,是指对从事某方面活动的行政相对人实施的查看、了解和掌握其守法情况,督促其履行义务的行为。教育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检查的对象一般为各级各类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案例延伸:浙江省某地大力整治无证园【想一想】上述案例中教育行政机关行使了哪些行政职权?为什么行政机关不直接关停这些无证幼儿园?三、执行性行政权第六章第二节教育行政机关的职权5.行政处分权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处分权是指其有权对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人员,如其所属公务员、公办学校教师等实施制裁,制裁形式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等。6.行政强制权行政强制是指行政机关为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预防和制止违法行为和危害事件发生,或者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为实现行政决定的内容而实施的强制限制相对人权利的行为。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教育行政机关主要拥有行政强制执行权。根据《行政强制法》,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三、执行性行政权第六章第二节教育行政机关的职权7.行政给付权狭义的行政给付指赋予公民一定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权益相关的行政行为。广义的行政给付与给付行政通用,给付行政是指行政机关通过给予相对人利益的方式来实现行政任务的行政行为,可分为设施行政、社会行政和资助行政。8.行政奖励权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对为国家、社会和人民作出突出贡献或者模范地遵纪守法的行政相对人,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的行政行为。《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了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奖励权: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三、执行性行政权第六章第二节教育行政机关的职权9.行政指导权教育行政机关拥有行政指导权。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能范围内,采取符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方法,谋求行政相对人同意或协力,以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的之行为。教育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指导权的对象是与其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主体,否则行政机关可直接行使行政命令权。行政指导的非强制性决定了即使受指导方不接受行政指导,也无须承担法律责任。10.行政确认权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或者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或者否定)并予以宣告的行政行为。行政确认是羁束行政行为,这意味着教育行政机关的行政确认行为,基本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须严格依照法律作出。三、执行性行政权第六章第二节教育行政机关的职权11.行政征缴权行政征缴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国家社会秩序的有序运行及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等,通过政府机关依法强制性地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收入中收取一部分作为社会公共财政储备或用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领域等的行政行为。《职业教育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政府的行政征缴权:企业未依照本法规定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招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收取其应当承担的职工教育经费,用于职业教育。此外,教育行政机关还拥有缔结、变更和解除行政协议的权利。行政协议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管理或者公共服务目标,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协商订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案例延伸:黄某诉江苏省教育厅不履行教育行政协议案【想一想】本案中教育行政机关行使了什么职权?它应如何行使自身职权?三、执行性行政权第六章第二节教育行政机关的职权1.受理申诉/复核的权力教育行政机关受理申诉/复核的权力是指其可受理学生、教师不服学校或有关部门处理决定而提起的申诉或其他异议等。2.受理行政复议的权力教育行政机关可受理行政相对人提起的行政复议申请,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3.行政调解权行政调解是指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通过协调、劝导等方式促使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的行为。四、司法性行政权第六章第二节教育行政机关的职权1.教育督导的行为主体教育督导的行为主体是国务院教育督导机构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置的教育督导机构,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独立行使督导职能。国务院教育督导机构为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承担,该办公室设在教育部。教育督导机构的职权是指教育督导机构依法享有的权力,是其履行职责的依凭。教育督导机构配备了专职督学与兼职督学承担督导工作。督学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任命或由教育督导机构聘任。一、教育督导制度概述第六章第三节教育行政执法与教育督导2.教育督导的内容根据《教育督导条例》,教育督导包括督政和督学。督政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督导。督学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1)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管理等教育教学工作情况;(2)校长队伍建设情况,教师资格、职务、聘任等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招生、学籍等管理情况和教育质量,学校的安全、卫生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校舍的安全情况,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的配备和使用等教育条件的保障情况,教育投入的管理和使用情况;(3)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均衡发展情况,各级各类教育的规划布局、协调发展等情况;(4)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政策规定的其他事项。一、教育督导制度概述第六章第三节教育行政执法与教育督导3.教育督导的形式从形式上看,教育督导可以分为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和经常性督导。其中,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可对学校实施,也可对下级人民政府实施;经常性督导由督学对责任区内的学校实施。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的区别在于,综合督导针对《教育督导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所有事项,而专项督导则针对《教育督导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一项或者几项事项。相比经常性督导,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的程序更为正式,其实施频率一般也低于经常性督导。根据《教育督导条例》,教育督导机构实施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应当事先确定督导事项,成立督导小组;应当事先向被督导单位发出书面督导通知,征求公众对被督导单位的意见;督导结束后应向本级人民政府提交督导报告,对经常性督导则无上述程序要求。一、教育督导制度概述第六章第三节教育行政执法与教育督导4.教育督导的问责根据《教育督导问责办法》,教育督导问责是指教育督导机构发现被督导对象及相关工作人员存在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教育职责的问题,由有关部门依照职能和管理权限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工作制度。应被问责的情形主要包括三类:未依法履行自身教育职责、对督导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力以及阻挠、干扰或不配合教育督导工作。针对不同问责对象的问责方式不同,对被督导单位的问责方式包括公开批评、约谈、督导通报和资源调整等;对被督导单位相关负责人的问责方式包括责令检查、约谈、通报批评、组织处理和处分等;对民办教育机构及其相关负责人的问责,还可采用教育行政处罚的形式。问责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教育督导工作完成后60天内成立调查认定工作组,决定是否启动问责;(2)以书面方式告知被问责对象所认定事实与问责意见;(3)听取被问责对象的陈述、申辩;(4)形成问责意见;(5)向被问责对象印发问责决定,决定须明确问责的基本情况、问责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生效时间等。一、教育督导制度概述第六章第三节教育行政执法与教育督导1.行为目的教育督导侧重于实现教育积极行政目标。教育积极行政目标是指那些需要通过调动特定主体的积极性实现的、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的教育行政目标。2.行为主体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执法的实施主体不同。教育督导由教育督导机构实施,具体工作由督学承担。教育行政执法由负有教育行政管理职责的行政主体实施,行政主体主要是各级教育行政机关,也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组织,具体执法工作由上述机构内持有行政执法证的工作人员承担。督学须从事教育管理、教学或者教育研究工作10年以上,在教育领域内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这与教育督导经常作出教育教学或管理方面的专业评价相关。而行政执法证的持有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这与教育行政执法主要作出法律判断的特点相适应。二、教育行政执法与教育督导的关系第六章第三节教育行政执法与教育督导3.行为对象教育督导的行为对象包括政府、本行政区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以及上述机构中的工作人员。教育行政执法的行为对象为行政相对人,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社会主体。对下级人民政府的督政为教育督导所特有,而对学生和家长的执法则为教育行政执法所特有。4.行为内容教育督导的主体内容是对下级政府履行教育行政管理职责的效果以及学校教学和教育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指导和监督。教育行政执法主要是对行政相对人是否存在违反教育法律的情况进行监督。相较而言,教育督导的监督行为更具专业性和学术性,而教育行政执法则更具行政性。二、教育行政执法与教育督导的关系第六章第三节教育行政执法与教育督导5.行为模式教育督导主要采取查阅、说明、调查、建议等较为“软性”的措施,最终发出督导意见书。督导意见书中包含就督导事项对被督导单位的评价,以及对存在问题的限期整改要求和建议。而执法则偏重使用强制、处罚等“刚性”执法措施。显然,教育督导和教育行政执法的最终目的具有一致性,但二者在行为主体、对象、内容与模式上又具有显著差异。二者的协同是近年教育督导制度与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教育督导可能发现对教育行政执法有价值的线索,反之亦然。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执法的良好协同,能够打破各自的资源壁垒,更为高效地实现教育行政管理目标。二、教育行政执法与教育督导的关系第六章第三节教育行政执法与教育督导在学校设置方面,首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规划的,上级人民政府应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还应依法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其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将义务教育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或者改变、变相改变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性质的,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还应依法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在学校建设与学校安全方面,首先,教育行政机关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司法机关应依法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其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未定期对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或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上级人民政府应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还应依法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在民办学校管理方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如逾期不答复民办学校设立申请,批准不符合《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条件的民办学校设立、分立、合并或变更申请,或者侵犯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则上级机关应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还应依法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如造成经济损失,教育行政机关还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一、未履行学校管理职责的法律责任第六章第四节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责任在招生方面,首先,教育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招收学生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有关部门应责令退回招收的不符合入学条件的人员,并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如构成犯罪,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其中,滥用职权表现为责任主体超越其法定职权行事,或是违反法定程序等。玩忽职守表现为责任主体不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而徇私舞弊则重在其违法行为的动机是“徇私”。其次,教育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组织、指使盗用或者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入学资格的,如有违法所得,有关部门应没收其违法所得;如该工作人员属于国家公职人员,有关部门应依法给予处分。在考试方面,主要涉及教育行政机关未依法履行国家教育考试管理职责的情形。首先,举办国家教育考试,教育行政部门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作弊情况严重的,有关部门应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如构成犯罪,司法机关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其次,在国家教育考试中教育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组织作弊的,通过提供考试作弊器材等方式为作弊提供帮助或者便利的,或在考试结束前泄露、传播考试试题或者答案的,如有违法所得,公安机关应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如该工作人员属于国家公职人员,有关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