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公开课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边塞诗公开课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边塞诗公开课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边塞诗公开课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边塞诗公开课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边塞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3走进边塞诗学习目标:1、了解边塞诗常见意象。

2、掌握边塞诗中诗人常见思想感情和

表现手法。2/23一、什么是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域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诗。

普通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唐时开始兴盛,到唐代,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反应边塞征战生活诗作逐步蔚为大观。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李益等3/23二、情感沿革边塞诗是时代产物,是最能表达国运兴衰作品。①盛唐时期,边塞诗大都豪迈、健朗、昂扬向上。

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等。即使是艰辛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写景咏史咏物边塞咏怀行旅闺怨送别44/23二、情感沿革②到了中晚唐时期,国势渐衰,

诗中悲壮、感伤成份多了起来。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等。③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停,国难当头,这时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就更多地表达为报国无门愤懑。如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写景咏史咏物边塞咏怀行旅闺怨送别55/23三、边塞诗意象归类景物: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地名: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碛西、轮台、龟兹、夜郎等战事意象:(1)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等(2)战具: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等等人物意象:(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单于、吐谷浑、戍卒,将军、征夫等等6/237/23四、归纳思想感情:

第一组:从军行从军行杨炯王昌龄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青海长云暗雪山,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孤城遥望玉门关。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黄沙百战穿金甲,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不破楼兰终不还。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豪情壮志8/23第二组: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

2、描绘边塞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及将士艰辛生活情况。9/23第三组: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3、表现连年征战残酷,表示对战士与亲人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主题。10/23第四组:

①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燕歌行》高适)②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古从军行》李颀)③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杜甫)④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杜甫)4、描绘戍守战斗场面,揭露官兵矛盾,统治阶级腐败、穷兵黩武。11/23第五组: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陆游)5、报国无门愤懑及归家无望哀痛。12/23第六组:如岑参:“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写景咏史咏物边塞咏怀行旅闺怨送别136、表现塞外生活艰辛和连年征战惨烈。13/23五、惯用手法边塞诗惯用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大、衬托、对比、细节、借景抒情等。写景咏史咏物边塞咏怀行旅闺怨送别1414/23六、总结边塞诗普通方法1.关注诗歌作者,了解诗歌创作时代背景。2.关注诗歌意象,搞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关系。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句子。15/23总体归纳以下:

当然,很多边塞诗内容往往不是单一,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将士报国豪情艰辛

生活思乡念亲渴望和平友人人统治者穷兵黩武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景16/23

练一练

边上闻笳①(其二)

杜牧

海②陆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注】①边上:指边塞、边关。笳是一个乐器,流行于塞北游牧民族。②海:瀚海,即戈壁沙漠。问:诗中“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诗做简明分析。6分

答:①客居边关,环境萧索之愁。从“海”“边草”“白沙”“荣枯不见绿杨春”可见客居边关,环境萧索之愁(2分)。②离乡孤独之愁。从“独”可见离乡孤独之愁(2分)。③思乡之愁。从“离乡万里”可见思乡之愁(2分)。17/23高考链接:(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6分)

征人怨(七言绝句)

(唐)柳中庸岁岁金河①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②,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①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②青冢,是西汉王昭君之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内。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18/23(1)为何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明赏析。19/23高考回放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边塞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何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详细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明赏析。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而且题目中有“征人”一词,全诗是写了征人戍边生活。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20/23高考链接:(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6分)

征人怨(七言绝句)

(唐)柳中庸岁岁金河①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②,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①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②青冢,是西汉王昭君之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内。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1)这首诗以《征人怨》为题,而不着一个“怨”字,“却尽得风流”,诗中之“怨”何来?请作简明分析

21/23答:一是来自“金河”、“玉关”等许多实词排列与组合,二是来自“复”、“与”等虚词之巧用,三是来自“岁岁”、“朝朝”等重合词妙饰,四是来自“归”、“绕”等动词活用。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22/23练一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