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技术操作规范+儿科+第1部分:小儿内治给药方法gbz+40893.1-2021》详细解读_第1页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儿科+第1部分:小儿内治给药方法gbz+40893.1-2021》详细解读_第2页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儿科+第1部分:小儿内治给药方法gbz+40893.1-2021》详细解读_第3页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儿科+第1部分:小儿内治给药方法gbz+40893.1-2021》详细解读_第4页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儿科+第1部分:小儿内治给药方法gbz+40893.1-2021》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儿科第1部分:小儿内治给药方法gb/z40893.1-2021》详细解读contents目录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儿科口服汤剂操作步骤与要求4.1儿科汤剂煎煮方法4.2儿科汤剂服药方法5儿科口服中成药操作步骤与要求5.1服药前准备contents目录5.2服药方法6儿科中药鼻饲给药方法操作步骤与要求6.1施术前准备6.2施术方法7儿科中药直肠给药方法操作步骤与要求7.1施术前准备7.2施术方法contents目录8注意事项和禁忌附录A(资料性)中医儿科内治给药注意事项附录B(资料性)中医儿科内治给药禁忌参考文献01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医儿科临床中小儿内治给药方法的操作。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中医儿科或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为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及学术交流提供参考。适用范围0102规范性引用文件引用文件的内容成为本规范的组成部分,确保规范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本规范引用了中医儿科学、中药学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指南。对中医儿科内治给药方法中涉及的术语进行了明确和界定。包括中药剂型、给药途径、用药剂量等相关术语的解释和说明。术语和定义适用范围外的说明本规范主要关注中医儿科内治给药方法,其他外治方法或辅助治疗手段不在本规范讨论范围内。对于特殊情况或复杂病例,需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综合治疗。02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中医儿科相关的专业术语,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小儿内治给药方法所涉及的中医理论基础。定义了小儿内治给药方法中的关键概念,如药物剂量、给药途径、治疗原则等,为规范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中医相关术语与定义引用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小儿内治给药方法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参照了其他相关行业标准,如中药材质量标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为小儿内治给药提供了全面的标准化支持。国家和行业标准学术文献与研究成果广泛引用了中医儿科领域的学术文献,包括古籍经典、现代研究论文等,为小儿内治给药方法提供了深厚的学术依据。吸纳了近年来中医儿科内治给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确保本规范的科学性和前瞻性。033术语和定义小儿内治给药方法是指通过口服、直肠给药等途径,将药物施用于患儿体内,以达到治疗儿科疾病目的的方法。根据给药途径不同,小儿内治给药方法可分为口服给药、直肠给药等。定义分类小儿内治给药方法口服给药指通过口腔将药物服下,经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发挥治疗作用。直肠给药指通过肛门将药物送入直肠,利用直肠黏膜的吸收作用,使药物进入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目的。术语解释在小儿内治给药方法中,口服给药和直肠给药是两种常见的给药途径,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口服给药简单易行,适用于大多数患儿;而直肠给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患儿无法口服药物)可发挥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根据患儿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合理选择给药途径,以确保药物能够安全、有效地到达靶部位,发挥最佳治疗效果。相关术语关系044儿科口服汤剂操作步骤与要求药师应仔细审核儿科口服汤剂处方,确保药物剂量、用法与患儿年龄、病情相符,避免不合理用药。审核处方根据处方要求,准确调配中药饮片,确保药材质量,遵循先煎、后下等特殊煎煮方法。调配药物处方审核与调配煎煮与浓缩煎煮操作按照中药煎煮规范进行煎煮,合理控制火候、时间等因素,确保药液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浓缩处理根据需要对药液进行浓缩,以便患儿服用,同时确保浓缩过程中药物成分的稳定性。指导家长或患儿正确的服药方法,如分次服用、温服等,确保药物发挥最佳疗效。告知家长或患儿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等,保障用药安全。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服用方法定期随访患儿,观察服药后的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随访观察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剂量、用药时间等方面的调整,以确保治疗效果最佳。调整方案随访与调整054.1儿科汤剂煎煮方法砂锅或瓦罐首选的煎煮器具,因其材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搪瓷或不锈钢锅备选器具,同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适用于煎煮各类中药。避免使用器具铁锅、铜锅等金属器具,因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煎煮器具选择药材需提前用冷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以充分软化,利于有效成分煎出。药材浸泡根据药材的多少和煎煮时间,加入适量的水,一般以浸没药材2-3厘米为宜。水量控制煎煮前准备火候控制初始阶段用武火(大火)快速将药液煮沸,后改为文火(小火)慢煎,以保持药液持续沸腾状态。煎煮时间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用途,确定合理的煎煮时间。一般感冒药煎煮时间较短,滋补药煎煮时间较长。煎煮次数一剂药一般需煎煮2-3次,以充分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煎煮过程药液混合将每次煎煮得到的药液混合均匀,再分次服用。沉淀处理药液中的沉淀物一般无需去除,若沉淀物过多或影响口感,可适当过滤后服用。保存方法煎煮后的药液应密封保存,放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煎煮后处理064.2儿科汤剂服药方法确认患儿姓名、年龄、病情等,确保给药对象准确无误。核对患儿信息检查汤剂名称、剂量、浓度、用药途径等,确保药物与医嘱相符。检查药物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采取适当措施使患儿处于安静或睡眠状态,便于服药。患儿准备服药前准备123将汤剂倒入量杯,准确量取药液,指导患儿或家长掌握正确的喂药技巧,确保药液完全进入患儿体内。口服给药对于无法口服的患儿,可通过鼻饲管将药液缓慢注入胃内,注意保持鼻饲管通畅,避免药液外溢。鼻饲给药将药液装入灌肠器,通过肛门灌入肠腔内,保留一定时间后排出,适用于肠道疾病的治疗。灌肠给药服药方法03剩余药液处理指导家长正确处理剩余药液,避免造成浪费或污染。01观察患儿反应密切观察患儿服药后的反应,如出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02记录给药情况详细记录给药时间、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及患儿反应等信息,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服药后观察与处理075儿科口服中成药操作步骤与要求VS药师应仔细审核医师开具的处方,确保药物选择、剂量、用法等符合规范。药品选择根据患儿病情和医师建议,选择适当的中成药,确保药品质量可靠、疗效确切。处方审核处方审核与药品选择药品调配药师需按照处方要求,准确调配所需中成药,确保药品无误。药品核对在药品发放前,药师应与处方进行再次核对,确保药品、剂量、用法与处方一致。药品调配与核对药师应向患儿家属详细说明药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确保患儿能够正确用药。药师应告知患儿家属药品的保存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等,提高患儿用药的安全性和依从性。用药指导患儿家属教育用药指导与患儿家属教育用药监测在患儿用药期间,医师和药师应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随访医师应定期对患儿进行随访,了解患儿的用药情况和疗效,为患儿提供持续的医疗服务。用药监测与随访085.1服药前准备详细询问患儿病史包括患病时间、症状表现、病情发展等,以便准确判断病情。0102辨证施治根据中医理论,结合患儿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了解患儿病情核对药物名称、剂量确保所用药物与医嘱相符,避免误用或过量使用药物。检查药物质量查看药物是否过期、变质或存在其他质量问题,确保用药安全。药物准备通过亲切的语言、轻柔的动作等方式,缓解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安抚患儿情绪向患儿及家长说明服药的重要性,提高患儿的依从性。解释服药目的患儿心理准备环境准备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干净的服药环境,减少外界干扰。确保环境安静、整洁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调节室内温度和光线,避免患儿因环境不适而影响服药。调节适宜温度、光线095.2服药方法口服固体制剂如丸剂、片剂、散剂等,需研碎或溶解后服用,确保用药剂量准确。中药饮片根据处方要求,进行煎煮后取汁服用,注意煎煮方法和服药时间。口服液体制剂包括汤剂、合剂、糖浆剂等,应摇匀后按医嘱规定的量服用,注意服药时间和温度。口服给药灌肠给药适用范围用于病情较重或无法口服给药的患儿。操作方法将药液装入灌肠器内,缓慢注入直肠,注意药液温度、灌肠速度和患儿反应。注意事项灌肠前应排空大便,灌肠后保持臀部清洁,观察用药后反应。适用于昏迷、吞咽困难或无法经口进食的患儿。适用范围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确认胃管位置后,将药液注入胃内。鼻饲前应检查胃管是否通畅,鼻饲后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观察患儿病情变化。030201鼻饲给药通过皮肤吸收药物,如贴敷膏药等,注意贴敷时间和部位。透皮给药将药液雾化后吸入呼吸道,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注意雾化时间和患儿反应。雾化吸入包括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需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注意注射部位和用药剂量。注射给药其他给药方法106儿科中药鼻饲给药方法操作步骤与要求确保患儿处于安静状态,清洁鼻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准备好所需中药药液及灌注器具。准备工作将中药药液抽入注射器或灌注器中,缓慢注入鼻饲管,同时观察患儿反应,确保药液顺利进入胃内。药液灌注灌注完毕后,妥善固定鼻饲管,防止患儿抓挠或拔出。鼻饲管固定详细记录给药时间、药品种类、剂量等信息,并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记录与观察操作步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药液及器具的清洁与消毒。鼻饲给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处理。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合理调整药液浓度、剂量及灌注速度。对不配合或躁动不安的患儿,应采取适当的约束措施,确保给药的安全与有效性。操作要求116.1施术前准备在施术前,需确保患儿病情已经得到明确诊断,以便选择正确的内治给药方法。确诊病情详细询问患儿及家长是否有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了解过敏史根据患儿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情绪,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心理准备6.1.1患儿准备室内环境选择安静、整洁、空气流通的室内环境进行施术,以减少外界干扰,降低感染风险。光线适宜确保室内光线柔和,避免刺激患儿的眼睛,同时方便医师观察患儿病情变化。6.1.2环境准备根据所选的内治给药方法,准备相应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灌肠器等,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器械准备根据患儿病情和医师处方,准备所需药物,并详细核对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等信息,确保用药准确无误。药物准备6.1.3器械与药物准备6.1.4医护人员准备资质要求施术医护人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和经验,熟悉儿科内治给药方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整个施术过程中患儿的安全。126.2施术方法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及医嘱,选用适当的中成药或中药汤剂。药剂选择严格按照患儿年龄、体重等因素计算用药剂量,确保用药安全。用药剂量根据药物性质及患儿病情,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如饭前、饭后或睡前等。用药时间观察患儿服药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并记录。注意事项口服给药法01020304注射部位根据患儿年龄及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如臀部、上臂等。消毒处理对注射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确保注射过程的无菌操作。注射技巧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减轻患儿疼痛感,避免药物外渗或局部硬结。注意事项注射后观察患儿反应,如有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救治。注射给药法灌肠液准备根据医嘱配制合适的灌肠液,确保其温度、浓度及剂量准确无误。灌肠操作让患儿取适当体位,将灌肠管轻轻插入肛门,缓慢注入灌肠液。保留时间根据药物作用及患儿耐受情况,合理控制灌肠液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注意事项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反应,如有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灌肠给药法137儿科中药直肠给药方法操作步骤与要求患儿准备确保患儿处于安静或睡眠状态,减少哭闹和不安,有利于直肠给药的顺利进行。药物准备根据医嘱准备中药制剂,检查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有效期,确保用药安全。器具准备选用合适的直肠给药器具,如灌肠器、注射器等,确保器具清洁、无菌。直肠给药前准备患儿体位让患儿采取俯卧位或侧卧位,暴露肛门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患儿隐私。润滑器具用适量润滑剂涂抹直肠给药器具的头部,减少插入时的摩擦力,避免损伤患儿肠道。缓慢插入轻轻将器具插入患儿肛门,沿直肠方向缓慢推进,如遇阻力不可强行插入。注入药物将中药制剂缓慢注入直肠内,注意控制注入速度,避免药液外溢。直肠给药操作步骤保持体位给药后让患儿保持原体位一段时间,以利于药物在直肠内充分吸收。清理排泄物患儿排便后及时清理排泄物,保持肛门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观察反应给药后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如有无哭闹、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直肠给药后观察与处理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直肠给药方法适用于特定病症的患儿,需遵医嘱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药物剂量与用法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与用法,确保用药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操作规范与无菌原则执行直肠给药操作时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与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注意事项与禁忌030201147.1施术前准备确诊病情与辨证分型在施术前,应确保患儿已接受专业中医诊断,明确病情及辨证分型,以便制定合理的内治给药方案。患儿家属沟通与患儿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解释治疗目的、方法、预期效果及可能出现的风险,获取其理解和配合。患儿心理安抚针对患儿可能存在的紧张、恐惧等情绪,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抚,以确保治疗顺利进行。7.1.1患儿准备选择安静、整洁、空气流通的室内环境进行施术,以减少外界干扰,降低感染风险。确保室内光线柔和,避免刺激患儿的眼睛,同时保证术者能够清晰观察患儿的反应。室内环境光线适宜7.1.2环境准备器械准备根据所选用的内治给药方法,准备相应的器械,如针具、灸具、拔罐器等,并确保其完好无损、消毒合格。药物准备根据患儿的病情及辨证分型,准备相应的中药饮片或成药,并检查其质量、剂量及用法是否符合规范。7.1.3器械与药物准备术者应接受专业的中医技术操作培训,熟练掌握所选用的内治给药方法,确保操作规范、安全有效。术前培训术者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穿着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个人卫生7.1.4术者准备157.2施术方法药剂选择根据患儿具体病情及年龄,选择适当的中药方剂或成药。用药剂量严格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给药,确保用药安全。服药时间根据药物性质和作用,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如饭前、饭后或睡前等。注意事项观察患儿服药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口服给药法适应症与禁忌症选用合适的中药灌肠液,确保药物成分及浓度符合治疗要求。灌肠液准备灌肠操作后续观察01020403灌肠后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及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明确灌肠给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当使用。指导患儿采取适当体位,轻柔且迅速地将灌肠液灌入肠道内。灌肠给药法贴敷后护理告知患儿及家长贴敷期间的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皮肤干燥等。如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贴敷并就医。贴敷部位选择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贴敷部位,如脐周、背部等。贴敷药物制备选用适当的中药制成贴敷药膏,确保其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性。贴敷操作清洁贴敷部位皮肤,将药膏贴于相应位置,并用胶布固定。贴敷给药法168注意事项和禁忌剂量准确小儿用药剂量需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精确计算,避免出现药量过大或不足的情况。遵循给药时间和途径根据药物性质和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时间和途径,确保药物能够充分发挥疗效。观察用药后反应给药后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如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在给药前,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儿的体质状况,以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注意事项禁忌对药物过敏者禁用特定疾病状态下禁用药物相互作用禁忌禁忌人群如患儿对所使用的药物存在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部分药物在特定的疾病状态下使用可能会加重病情或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需严格遵循医嘱。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后果。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等,部分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受到限制或禁忌,需特别关注。17附录A(资料性)中医儿科内治给药注意事项VS根据患儿具体病情,结合中药药性,合理配伍药物,以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剂量调整儿童用药剂量需根据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配伍原则药物的配伍与剂量给药时间根据药物性质和患儿作息时间,合理安排给药时间,如饭前、饭后、睡前等。用药频率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半衰期,确定合理的用药频率,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给药时间与频率煎煮器具选用砂锅、瓦罐等适宜煎煮中药的器具,避免使用金属器具。煎煮方法按照医嘱要求,正确掌握药物的煎煮方法,包括浸泡、煎煮时间、火候等。服用技巧指导患儿及家长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如小口频服、温服等,以减轻服药难度。药物的煎煮与服用方法密切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评估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药效观察如发现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不良反应处理根据患儿病情和用药情况,给予合理的饮食调养建议,以辅助药物治疗。饮食调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