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二中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二中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二中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二中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二中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二中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新文化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A.尊孔复古的逆流B.资产阶级的统治C.文言文的表达形式D.封建迷信思想2.下列选项中,发生在1949年的有A.德国分裂B.经互会成立C.北约成立D.万隆会议3.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A.《海国图志》B.《变法通议》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4.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由此形成的会议精神是A.日内瓦精神 B.万隆精神 C.APEC精神 D.古田会议精神5.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A.华盛顿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开罗会议6.以下是两幅商标图片,从左至右依次为:东亚公司“抵羊(洋)”牌商标(1932年创办);华强火柴厂“7·7”牌火花(1937年创办)。这些商标图案的设计体现了民族资本家怎样的民族情感A.实现民生幸福B.建立民主共和C.发展民族经济D.反对帝国主义7.“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同年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这正是当年洪秀全的太平军通过的路线,而该军速度是太平军的数倍。”材料中涉及的“军队”和事件指的是A.湖北新军和武昌起义B.八路军和抗日战争C.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D.国民革命军和北伐8.某同学想要参观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塔,他应该去()A.南昌 B.会宁 C.瑞金 D.陕北9.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主要内容都是废除农奴制C.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D.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10.某学者认为,近代西欧如果没有横跨大陆的铁路和电报,没有往返于大河和沿海航道上的汽船,没有能割除大草原草皮的农业机械,没有征服诸土著民族的连发枪,殖民地的荒野原是不可能被征服的。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近代西欧扩张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推动B.资产阶级革命的扩展C.新航路的开辟D.殖民军事力量的落后11.“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B.公社的取消及乡镇政府设置的变化C.农业合作化向纵深方向发展D.农村土地经营及分配权的变化12.观察下图,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A.雅典城邦居民享有选举权 B.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决策机构C.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机会 D.古代雅典已具分权政治雏形13.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形成于A.汉朝B.隋朝C.宋朝D.明朝14.学习历史需要将历史概念用层次化的方法组织起来,与“废藩置县——日本明治维新——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的层次结构一致的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B.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美国冷战政策C.以工代赈——《全国工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D.英国议会——欧洲共同体——联合国15.下列措施中,既是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又值得我们借鉴的是:A.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寻求美国大力支持 D.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16.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17.德国的—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最为平和、最为持久”说明罗马法A.维持了罗马帝国统一B.巩固了皇帝的独尊地位C.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D.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18.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后来引爆这只“火药桶”的“火星”是A.苏格兰人民起义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C.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D.萨拉热窝事件19.吴玉章在回忆五四运动时说:“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这段话说明五四运动()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富有彻底的斗争精神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D.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20.关于下图所示根据地的解读,正确的是:A.推动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B.由中国工农红军创建C.拉开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D.很长一段时间的抗日主要战场之一21.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下列“宣言”,正确的诠释了这一结论的是A.《独立宣言》B.《共产党宣言》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联合国家宣言》22.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C.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23.西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西藏的和平解放2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为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记述出处“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清史稿》“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军机大臣年表》A.因战事而设B.设于雍正十年C.强化了君权D.设于雍正年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1914年的_____为德国、奥匈帝国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借口;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_____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26.我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___________;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_______.27.小明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他主要查阅的著作是()A. B.C. D.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代表在会上具体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和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美国为捍卫“门户开放”,原则上支持中国。中国还认为,山东问题不是单纯的中日之间的问题,因此反对与日本直接谈判,而主张在会议上解决。但日本却坚持中日双方在会外“直接谈判”。美、英……迫使中国接受了在会议之外进行的有美、英观察员列席的中日双边会谈。——吴于廑、齐世荣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东南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往源远流长。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做出更大的贡献。——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发言材料三1971年,尼克松说:“正如我在过去三年中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尼克松回忆录》(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次会议对中国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了实现“共同愿望”,周恩来提出的方针及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体现我国近现代外交发展的不同之处。29.(6分)创新·改变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柏扬《中国人史纲》材料二: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隋朝为选拔人才开创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使选官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三:向“距离”挑战补全图中内容。材料四:ABC(3)如果从上述三张图片中选择一张放入材料三的“信息化时代”中,应该选择哪一张?并围绕材料三的主题说明理由。材料五: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实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是武器装备发展的原动力。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作出应有贡献。我们要全面研判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大势,既要重视不掉队问题,也要从国情出发确定跟进和突破策略,按照主动跟进、精心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当今形势下,中国要想实现自主创新应当采取哪些举措?30.(7分)数字记忆法是学习历史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数字年份住住对应了重大历史事件,我们用这些数字可以将一件件历史事件像珍珠般串起来。今天我们来到数字“9“结尾的历史王国逛一逛。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维持常备军,皆属非法。……——330年前文献(1689年)材料二:宣称人们来是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230年前文献(1789年)材料三:100年前的北平天安门广场照片(1919年)材料四:毛泽东挥动电钮,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中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随后,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庆典。……——70年前(1949年)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这部文献的名称材料二是哪次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文件内容?从材料三照片中事件提炼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材料四的内容描绘的是哪一事件的场景?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新文化运动掀起时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的逆流,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战斗口号,故选A。2、ABC【解析】

1949年5月10日德国被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至此,德国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A符合题意。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是1949年苏、罗、捷、保、匈、波六国在莫斯科成立的国际经济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B符合题意。1949年4月4日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共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公约于1949年8月24日生效。C符合题意。万隆会议,即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ABC。3、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在1853年定都后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颁布的建国纲领,内容中主要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4、B【解析】

题干材料中“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即“求同存异”方针,这是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5、B【解析】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故B符合题意;二战前的华盛顿会议是为调节美日矛盾,二战中的华盛顿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A排除;慕尼黑会议主要是决定捷克的命运,C排除;开罗会议着重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D排除。故选B。6、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东亚公司“抵羊(洋)”牌商标,体现中国创办公司抵抗洋人;结合课本所学,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创办的火柴厂,叫做华强。体现了对日本人的憎恨,振兴中华。D符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合题意,故选D。7、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根据民国十五年可知,是公历1926年。“湖北新军”是1911年武昌起义的军队,与1926年的革命无关,故A选项错误;B、八路军和抗日战争是出现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1926年,当时日本侵华战争还未爆发,还没有八路军,也不存在抗日战争,故B选项错误;C、北伐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还未破灭,当时工农红军和土地改革还未开展。工农红军和土地改革是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才出现的,故C选项错误;D、1926年正是国民革命时期,“同年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反映的是北伐战争。故D选项正确;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8、B【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选项B符合题意;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随后起义部队按计划撤出南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选项A不符合题意;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任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至此,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选项C不符合题意;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9、B【解析】试题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主要内容是废除农奴制的只是俄国1861年改革,与明治维新无关,故选B。考点: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点评:考查学生对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的识记和掌握,也考查了学生的比较能力。10、A【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铁路和电报”“汽船”“农业机械”,由此判断与工业革命发明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完成后,西欧国家在世界各地进行殖民扩张,夺取了大片殖民地,使世界形成东方落后、西方先进的局面。因此近代西欧扩张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选项A符合题意;资产阶级革命的扩展、新航路的开辟与题干内容不符;殖民军事力量的落后不符合史实;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D【解析】依据题干“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生产方式、产品分配方式;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故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农村土地经营及分配权的变化。D项符合题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是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土地所有制没有变化,仍然是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A项不合题意;1983年,为了配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在农村行政管理上取消公社改设乡镇,B项不合题意;农业合作化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1958年人民公社化取代了农业合作化。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12、A【解析】

依据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的决策机构,而且为公民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BC的表述均符合史实,依据公民大会与五百人会议的职责可以得出雅典已具备了分权政治的雏形,D的表述符合史实;雅典城邦公民具有选举权,A的表述不合史实,故选A。13、B【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中“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是指科举制,隋炀帝时创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诞生。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4、C【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废藩置县——日本明治维新——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可知,“废藩置县”是日本明治维新内容之一,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促进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行“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在工业方面采取的措施。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的层次结构与题干不一致,不符合题意,故选C。1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相关知识内容。根据所学知识,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既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又值得我们借鉴;A、B、C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1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的理解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战乱,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合起来,其中把小麦等的种植方法也带去了南方,这样,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栗米饭等北方食品,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民族融合17、C【解析】

依据题干“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第一次以武力”指罗马征服了地中海的周围的地区,创立了罗马帝国;“第二次以宗教”是基督教在世界范围的传播;第三次“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是指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罗马法更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故C符合题意,排除ABD三项。故选择C。1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有关知识的识记。20世纪初的巴尔干半岛就象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引发了长达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故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19、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五四运动相比之前的运动只局限在上层而言,五四运动广泛发动了人民群众,比如学生、商人、工人阶级都参与其中,说明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A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到斗争精神和斗争性质,BC项排除;依靠上层社会的力量是五四运动前的革命,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0、D【解析】

依据题干,可知图片所示根据地是指1937-1945年间抗日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故A不符合题意。抗日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由八路军、新四军创建,故B不符合题意。拉开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抗日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属于敌后战场,在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成为抗日主要战场之一,故D符合题意。故选D。21、D【解析】

根据“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的诠释了这一结论的是《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反法西斯各国协调行动,最终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D符合题意,《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美国内战的战争局势,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2、C【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是,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23、D【解析】

据所学知,1951年中央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随后,对西藏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西藏的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做了主人,促进了西藏的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翻身农奴把歌唱》这首歌就是反映了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4、D【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可知,A项因战事而设,只符合第一个历史记述;B项设于雍正十,只符合第一个历史记述;C项强化了君权两个历史记述都未提到;D项设于雍正年间,两个历史记述都有涉及,所以D项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萨拉热窝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一战爆发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二战转折点则是发生在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考点:萨拉热窝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26、中国同盟会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我国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27、B【解析】

题文的“明代手工工场生产”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ABD和题意无关,故选C。【点睛】了解科技文学作品的内容,解答此题较容易。抓住题文的“明代手工工场生产”这一关键信息,可以判断著作是《天工开物》。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华盛顿会议,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2)求同存异。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推动了世界的和平进程。(3)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等。(4)材料一体现近代屈辱外交,国家利益被严重侵害;材料二、三体现现代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平等外交关系。【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国代表在会上具体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和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美、英……迫使中国接受了在会议之外进行的有美、英观察员列席的中日双边会谈”可知会议是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在美国的设计下,对讨论山东问题作了在华盛顿会议的"边缘"进行会谈的安排。在会谈时,美、英两国派观察员列席。第一小问,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的条约《九国公约》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2)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3)根据材料“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和所学可知,中美正常化的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等。(4)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华盛顿会议,中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反映了弱国无外交;材料二三体现了中国在取得民族独立,国家逐渐富强的情况下,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平等外交关系。29、(1)科举制从按门第高低到以考试选拔科举制使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可以进入各级政府任职较大影响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2)A:蒸汽(3)选择A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发展引起了信息技术革命,开启了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们可以进行即时的交流,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4)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根据世界形势和国情制订正确的策略和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等。【解析】

(1)据材料一“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