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吉林省柳河县第三中学中考历史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吉林省柳河县第三中学中考历史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吉林省柳河县第三中学中考历史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吉林省柳河县第三中学中考历史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吉林省柳河县第三中学中考历史适应性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吉林省柳河县第三中学中考历史适应性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中的铁农具最早出现的时间是A.西周时期B.商朝时期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2.在对萨拉热窝事件的讨论过程中,小明认为这是一次恐怖袭击。小龙认为这是一次捍卫民族利益的正义行为。小华却认为他们都不对,它的最大影响是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老师总结时却充分肯定了他们的结论,这三个方面是同一个事件,这三个方面是A.原因、结果、影响 B.手段、目的、影响C.原因、过程、结果 D.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3.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区的是A.厦门 B.福州 C.广州 D.南京4.巴尔扎克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他的作品塑造出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下面属于他的代表作品的是A.《战争与和平》 B.《哈姆雷特》 C.《向日葵》 D.《人间喜剧》5.201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在河北省西柏坡提出“面向未来的赶考”;六十五年前,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时提出“进京赶考”。下列能够体现毛泽东“进京赶考”成绩的是()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抗美援朝③土地改革④港澳回归。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条道路的共同点是()A.坚持中心城市暴动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D.从中国的国情出发7.《人权宣言》的作者们认为,“宣言所宣布的基本原理是普遍适用的,但实际上它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下列叙述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是①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②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③封建专制统治受到打击④法国君主立宪政体已经确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过诸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或“治世”局面。这对我们当今构建社会的重要启示有()①关注民生,积极发展生产力②重视人才,努力发展教育事业③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④政局稳定,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9.自14世纪中叶起,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延续了近300年之久,这场运动的作用是A.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B.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理论指导C.为欧洲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思想文化基础D.简单的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1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中的“老臣”是指曾经在隆中生活过的A.刘备 B.关羽 C.张飞 D.诸葛亮11.“三角贸易”的实质是A.解放黑人、消除贫穷B.增加拉丁美洲的劳动力C.镇压印第安人D.掠夺更多的财富12.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13.下面是某同学自制的课外学习卡片“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天津的部分活动”.据其内容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A.袁世凯的活动促进了天津的近代化B.天津的近代化运动走在全国前列C.袁世凯是天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D.袁世凯率先冲破了重农抑商的政策14.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在农业方面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C.整顿银行D.兴建公共工程15.2020年2月主席在对新冠肺炎防控一线调研指导时强调“武汉是英雄的城市”。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16.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B.我国建立了深圳、上海、汕头、厦门、海南岛五个经济特区C.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如今体闲娱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城市的国有企业展开17.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18.(亮点题)2015年初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题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产品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遭”,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这从深层意义上表明()A.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B.中国产品在美国受到不公正待遇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19.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君主权力的强化B.社会的文明进步C.生活习惯的变化D.封建制度的完善20.下图为基督教世界的传奇斗士罗兰正在接受查理大帝授予其作为骑士标志的宝剑和服饰。画中年轻的骑土双手伸展的恭顺姿势象征他的效忠宣誓。通过宣誓,骑士承诺为其领主的尊严而战。作为回报,他能够在其生命和领土受到敌人威胁时得到领主的庇护。以上场景发生在()A.古希腊 B.古罗马C.中古西欧 D.中古日本21.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22.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哈谢克在小说《好兵帅克》中,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厮杀的场面。下列战役,为该小说描述“疯狂厮杀的场面”提供了素材的是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C.诺曼底战役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23.解放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这首歌谣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A.解放军作战勇敢 B.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C.民众的大力支援 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24.从世界发展的角度看,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最大价值是A.使人类首次进入美洲大陆B.打破了美洲与世界隔绝的状态C.发现了美洲独有的农作物D.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逢十纪念”是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传统。60年前,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朝鲜和苏联历史上都出现很多大事,请根据提示做答。开启新中国工业化道路,奠定新中国的工业基础。________标志着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以朝中人民的胜利而告结束。________苏联开始解决斯大林模式遗留问题,但成效不大。________26.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___________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___________,转战陕北,贺龙、彭德怀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27.1140年岳飞带领宋军打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________的胜利,1771年10月美国大陆军在________中取得扭转战局的胜利。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人文主义开路。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灿若霓虹。﹣﹣摘编自《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材料一中“思想解放运动“是指哪运动?试举一例英国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时隔五百年后,在英国伦敦因一思想的诞生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思想是什么思想?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借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二所示文献标志着该国建立了什么政权?穿越时空的隧道200多年后的该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说明该国什么制度的建立,最早推行该制度的国家是哪个?材料三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识的表现,法律对所有的人,无论是实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人权宣言》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权宣言》的核心内容。而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文件是什么文件?材料四1903年12月17日上午,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带着他们的飞机来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片沙滩上,飞机上的奥维尔紧紧抓住操纵杆。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螺旋桨开始旋转,飞机向前滑动,越来越快,最终升空。﹣﹣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据材料三回答,材料中的“飞机”使用的动力机是什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创新能力?29.(6分)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得到实践和推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根据材料一指出无产者运用这一武器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材料“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模式”指什么?它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材料四: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有何重要地位?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谁?材料五:有位领导人曾经说过:“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的一条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材料六:20世纪晚期,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展开了创造性探索,他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据材料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邓小平的创造性探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综上述材料,谈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30.(7分)阅读材料,辨析作答。结合所学指出澳门回归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小历认为,这一时期澳门财政大幅度增加是因为澳门回归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C【解析】

依据题干中限制词“铁农具最早出现”,结合课本所学,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C符合题意;西周和商朝时期的农具是青铜器,还没有铁农具,AB不合题意;秦汉时期比春秋时期要晚,已广泛使用铁农具,D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ABD不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应选C。2、B【解析】

根据题干“这是一次恐怖袭击”和“这是一次捍卫民族利益的正义行为”’和“它的最大影响是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信息可知,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是塞尔维亚爱国青年为了捍卫国家独立进行的一次恐怖袭击事件,直接导致了一战的发生,由此可知,“这是一次恐怖袭击”是手段;“这是一次捍卫民族利益的正义行为”是目的;“它的最大影响是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影响,ACD描述不准确,所以答案选择B。3、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厦门的史实。厦门是《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又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区,故选A。4、D【解析】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D正确;《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A排除;《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作品,B排除;《向日葵》是梵高的作品,C排除。故选D。5、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说的“进京赶考”其背景是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能够体现毛泽东“进京赶考”成绩的是①②③,所以答案选B。6、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7、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时期,为了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果实,颁布了《人权宣言》。当时的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故B正确。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故②不符合题意。法国建立的共和制的资产阶级政体,故排除④。故排除ACD项。故选B。8、C【解析】

据所学知,“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些“盛世”或“治世”给我们的启示有“①关注民生,积极发展生产力”、“②重视人才,努力发展教育事业”、“③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④政局稳定,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符合当今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排除。故选C。【点睛】注意识记“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重要史实及其影响。另外,也要注意问题的角度,是对“当今构建社会”而言。9、A【解析】

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它地方,文艺复兴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文艺复兴是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州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定了思想文化基础。A正确。BCD表述错误,排除。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10、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帮助他,三顾茅庐到隆中。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点睛】本题的限定词语是“三顾”“两朝”“隆中”。根据这三个限定词语可知此人是诸葛亮。诸葛亮生活在隆中,刘备曾三顾茅庐到隆中,刘备时候,诸葛亮又辅佐了刘备的儿子刘婵。由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角贸易指的是黑奴贸易,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的掠夺和奴役,其目的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掠夺更多的财富。所以答案选D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血腥的资本积累。12、C【解析】

依据题干的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了转嫁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加强军费开支,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表格的内容,抓住时间是1937年,抓住数字之间的差距,结合此时期的史实解答问题,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了转嫁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加强军费开支,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13、A【解析】

依据“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天津的部分活动”,他训练了新军,创办了医院、学堂,成立银行、成立北洋烟草公司、电车电灯公司等近代机构,学习西方文明,推动天津近代化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B项材料不能体现,不合题意;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已经宣告破产,袁世凯不可能是洋务运动的代表。C项不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袁世凯重视农业,而且还成立了烟草公司,这是发展商业的措施,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14、B【解析】抓住关键词“中心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措施主要包括整顿金融、工业复兴、稳定农业、兴办公共工程等方面,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因盲目竞争而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也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不是中心措施。故选B。点睛:抓住关键词“中心措施”是解题的关键,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ACD三项是干扰项,也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不是中心措施。15、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宜布独立,支持革命;由于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武汉无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B。16、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嘱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体闲娱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B项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五个经济特区,D项是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7、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李清照的作品在北宋灭亡后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的生活描写,反映了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南宋的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他年轻是在北方参加抗金斗争,他的词里经常倾吐对河山分裂的悲痛。由此可知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两人都生活在两宋之交,当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分裂,二人作品中的忧患意识正是这种时代特征的反映。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18、C【解析】

20世纪80—90年代,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题文描述的事件从本质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故选C。19、A【解析】依据所示,汉代大臣坐而论道,君臣皆坐,地位相对平等;宋代大臣站议时政,君坐臣立,臣子地位降低,君主专制有所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大臣跪受笔录,君坐臣跪,臣子地位进一步降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因此,三幅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过程。A项符合题意;依据题干“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中展示的是君臣关系,礼仪,BCD三项图片中不能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2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中的骑士接受查理大帝的赏赐,又要宣誓效忠领主,这反映了中古西欧的分封制,这种现象在古希腊、古罗马和中古日本并没有出现。故答案选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中古欧洲社会21、C【解析】

根据材料“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清政府却无所作为”可知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这说明清政府不懂得利用舆论进行宣传,在甲午战争时期处于舆论被动的局面,故C项正确。欧美舆论宣传不可能会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和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故BD错误。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睛】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切入试题,考查分析概括材料能力。22、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1916年爆发的凡尔登战役是一战当中最残酷的战役,被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BCD项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役。所以凡尔登战役为小说描述一战时期“疯狂厮杀的场面”提供了素材。故选A。23、C【解析】

依据题文材料信息“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说明了解放战争时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C项符合题意,ABD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故选C。24、B【解析】

抓住关根据题干键词“世界发展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哥伦布发现美洲最大价值当属打破美洲与世界隔绝状态,使人类日益形成一个联系,密切的整体,B不符合题意;美洲大陆的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A不符合题意;哥伦布发现美洲的价值,发现美洲独有的农作物,虽然是哥伦布发现美洲的价值,但不是最大价值,C不符合题意;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虽然是哥伦布发现美洲的价值,但不是最大价值,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一五计划朝鲜停战协定赫鲁晓夫改革【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侵略者打到鸭绿江边,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所以,中国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3)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开始进行改革。赫鲁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在农业方面,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交售定额,扩大农业企业的自主权;大面积开垦荒地,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但是改革并未触及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本身,而只是小修小补,成效不大。26、中原延安【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北,贺龙、彭德怀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27、郾城大捷萨拉托加战役【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精忠报国的净胜值得我们学习。1777年,大陆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萨拉托加大捷扭转了整个美国独立战争的战局;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独立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英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文艺复兴;牛顿;马克思主义。(2)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福利制度;德国。(3)自由、平等;《独立宣言》。(4)内燃机。(5)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勇于探索,不屈不挠的品质。【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人文主义开路”可以看出,材料一中“思想解放运动“是指文艺复兴。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被誉为“科学之父”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依据材料信息“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借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出自《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证,英国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200多年后的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说明英国福利制度的建立,最早推行福利制度的国家是德国。(3)依据材料信息“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识的表现,法律对所有的人,无论是实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可以看出,《人权宣言》的核心内容是自由、平等。1776年颁布的《独立宣言》,宣扬独立、自由、平等,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4)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的“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使用的动力机是内燃机。(5)开放性题目,应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勇于探索,不屈不挠的品质。29、(1)十月革命(2)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或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社会主义建设中;)。(3)斯大林模式;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没有时间不扣分。)(4)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李大钊。(5)农村包围城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