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三明永安市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福建省三明永安市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福建省三明永安市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福建省三明永安市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福建省三明永安市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福建省三明永安市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法国大革命使欧洲各国君主深受震动,他们害怕革命传播,决定绞杀法国的革命”,根据所学知识,法国大革命让欧洲国王们害怕的最主要原因是法国大革命()A.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使封建专制王权受到严重威胁B.法国军队锐不可当,严重威胁欧洲各国的领土安全C.国内的保王党势力趁机抬头,妄图复辟D.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欧洲各国面临殖民地争夺威胁2.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A.帝国主义性质的集团B.军事政治集团C.政治经济集团D.军事侵略集团3.最能表现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战争是A.中东战争B.科索沃战争C.海湾战争D.美西战争4.《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由议会决定。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议会的权力受到限制B.国王的权力不断扩大C.英国实行民主共和制D.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5.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A.刘邦B.刘秀C.刘备D.刘裕6.不列颠的枪炮使洋务派深刻认识到:“自强之道,以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学堂为先”,因此洋务派在各地创办外语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这些洋务学堂的创办()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C.建立起先进的工业化体系D.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7.列表比较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找出下表中历史时期与阶段特征不吻合的选项选项历史时期阶段特征A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B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隋唐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A.AB.BC.CD.D8.《九国志》记载:“(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动荡),衣冠始入闽(福建)者八族。”这反映的当时史实是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B.北方战乱、人口南迁C.江南开发、重心南移D.闭关锁国、经济衰落9.“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全体人民达到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一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确立君主制度 C.维护国家统一 D.推翻英国殖民统治10.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反对教会,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在西欧封建时代,经常会有人因思想或学术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这种现象说明了()A.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B.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C.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D.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11.下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的原因是()A.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B.焚书坑儒,独尊儒术C.百家争鸣,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八股取士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宋朝统治者缴纳的岁币②‘送礼’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③宋朝皇帝向三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④‘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致命弱点之一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3.元朝时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上述历史现象揭示了()①元朝时西域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管辖②元朝大一统,疆域辽阔③元朝时边疆和内地的联系得到了加强④各民族交往密切,民族交融加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A.鸦片输入的危害B.《马关条约》的后果C.中国边疆的危机D.《南京条约》的影响15.我国在香港、澳门地区践行“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举措是建立A.自治区 B.经济特区 C.特别行政区 D.经济开放区16.如下图的两位历史人物体现了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间的友好关系()A.吐蕃 B.回纥 C.南诏 D.突厥17.13世纪时,有人公开主张大地球形理论。首次证实这一理论的是()A.亚历山大东征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麦哲伦船队的航行 D.达·伽马的远航18.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是()A.波士顿倾茶事件 B.莱克星顿的枪声C.约克镇战役 D.《人权宣言》发表19.下列叙述在研究性学习中可作为最可靠史料的一项是A.“女娲造人”的传说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C.电影《荆轲刺秦王》D.小说《封神榜》20.(题文)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的论述,完全正确的是()①中共一大——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②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中共七大——为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准备了条件④中共十四大——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B.诸侯国日益减少,七雄纷争C.周王号令天下,诸侯臣服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22.“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材料主要强调新航路开辟()A.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成功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D.促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23.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下图中的现象与下列哪些因素无关的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 B.工业化C.城市化出现 D.蒸汽机的发明24.美国汉学家芮玛丽有一本分析清朝命运的著作,她在书中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逃生,再延续了60年。”“这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是指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运动”。其中:A.李鸿章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依据四幅图,分别写出材料中四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6.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A.发明飞机、电灯的大洲B.发明火车、汽车的27.___________________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材料二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正是在儒学的传播过程中,儒家传统的“大一统”民族观日渐在人们头脑中生根,并逐渐发展成为各族人民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政治理念,它不仅直接推动着汉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而且也直接推动着中国古代各民族朝着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实体向前发展。——李克建《西汉儒学改造对中华民族民族观的影响》材料三在君主和国家权力的干预下,后世儒学逐渐丧失了原典儒学民主性的一面,以及早期儒者的浩然正大之气。……早期儒学的禅让主张和“革命”思想,主张权力授贤不授子、臣民有反抗暴君的权力等,这些思想或被淡化遮蔽或被阉割。——白华《汉代儒学官学化的动力及其影响》请回答: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著名思想家的什么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从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无不染儒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儒学传播的历史影响。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后世儒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明朝为例,说明早期儒学“革命”思想遭到了阉割。29.(6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当代历史正剧《汉武大帝》(1)汉武帝是个有为君主,请你说说他的开创性的贡献。材料二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2)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的史实2例并加以说明。材料三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中国发展的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不愧为中国改革开放的。——(3)结合史实,请你回答这样评价邓小平的理由。30.(7分)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素养一时空观念,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图一至图三反映了一个主题,请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提炼该主题。素养二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材料:《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的作者认为:“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根据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17世纪至19世纪成为世界大国的主要原因。素养三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图四、图五是对工业革命的不同历史理解比较图四、图五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作者各自历史理解的不同意图。素养四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说明图六反映的实质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使封建专制王权受到严重威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大革命让欧洲国王们害怕的最主要原因是法国大革命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使封建专制王权受到严重威胁。选项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以美国为首,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因此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冷战时期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3、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科索沃战争是一场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最能表现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B符合题意;中东战争、海湾战争、美西战争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4、D【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为限制王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在英国建立起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是国王世袭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保留统而不制的君主,国会拥有国家最高权力的政治制度。材料内容是对国王权力的限制,说明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D项符合题意;C项不合题意;《权利法案》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AB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5、A【解析】

根据题干“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空白处政权是西汉。秦朝末年农民起义之后,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最后打败了项羽,统一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因此秦朝之后,新朝之前是西汉,而西汉的建立者是刘邦。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刘秀是建立东汉的皇帝,不符合题意;选项C刘备是三国时期建立蜀国的皇帝,不符合题意;选项D刘裕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不符合题意;故选A。6、D【解析】

题文中的“育人和洋务学堂”起到的作用是培养新式人才。分析四个选项,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和建立起先进的工业化体系是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的的作用,不和题意,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和培养人才有关,故答案选D。7、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隋朝虽然存在时间较短,但它在历史上地位比较重要,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为后世所沿用,开凿的大运河直到现在仍发挥重要作用,唐朝经济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标志着当时经济达到高度繁荣,唐朝对外实行开放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所以C说法与史实不符,ABD项均符合史实,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以列表比较是我们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历史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注意准确识记中国古代历史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8、B【解析】

根据材料,“(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动荡),衣冠始入闽(福建)者八族。”表明中原动荡,人口南迁福建,“八姓入闽”给福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福建人口,促进了福建社会的发展。体现了当时北方战乱,人口南迁。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9、D【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美洲大陆”和“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背景,其目的是要推翻英国殖民统治,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0、B【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马天主教会在中世纪西欧的地位。在西欧封建时代,罗马天主教会坚持“地球中心说”,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支持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批判神学而被捕入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这种现象说明了罗马天主教会垄断精神和文化领域,极力压制“异端”思想。故B符合题意,AC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所以答案选B。11、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实行法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并焚书坑儒,压抑儒家;汉武帝提倡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B符合题意。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八股取士是在明朝,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12、B【解析】

由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④“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②“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表述不正确,如澶渊之战,北宋取得了胜利,但还是缔结了澶渊之盟。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3、D【解析】依据题干“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的信息可知,元朝时期各民族交往密切,民族融合加强;根据“西游昆仑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的信息可知,元朝大一统,疆域广大,幅员辽阔;元朝时边疆和内地的联系得到了加强;②③④符合题意;①元朝时西域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管辖这一项内容,题干材料的内容不能表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D。14、D【解析】分析题文的“香港和五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岛在《南京条约》中割让给英国,五口通商是《南京条约》的内容。由此可见,题文材料描述的是《南京条约》的影响。输入的外国商品不单指鸦片,故A不符合题意;香港和五口与《马关条约》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题文材料和边疆危机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正确理解题文“香港和五口”的含义,明确题文与《南京条约》有关,可以正确解答此题。15、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的时间是1999年12月20日,我国在香港、澳门设特别行政区进行管理,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A【解析】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人物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两位历史人物体现了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17、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519年-1522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麦哲伦率领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首次证实大地球形的理论。故选项D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东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15世纪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中最重要的航海活动。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达•伽马是葡萄牙的著名航海家,他开辟了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波士顿倾茶事件是发生在1773年12月16日北美人民不满英国殖民者的统治,把船上价值约1.5万英镑的342箱茶叶全部倒入大海,来对抗英国国会,最终引起著名的美国独立战争,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战争爆发的导火线即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要把导火线跟开始的标志进行区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是波士顿倾茶事件;开始的标志是莱克星顿的枪声。19、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考古挖掘是研究远古人类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远古人类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没有经过人为加工,最能真切地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状况。第一手资料也叫原始资料,是指自己直接经过搜集整理和直接经验所得,第一手资料指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本题的传说、电影和小说都不是第一手资料。河姆渡考古出土的“稻谷”、“骨耜”属于第一手资料,最可靠,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0、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解答此类题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大会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因此③论述错误,可以排除。①②④论述是正确的,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21、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诸侯相对强大起来,开始争霸,周王室衰微,这是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22、B【解析】题文材料“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可以看出题文材料主要强调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的是文艺复兴;CD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准确解读题文材料的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然后根据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23、D【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大机器生产成为工厂生产的主要方式,推动了工业和和城市化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内燃机和汽车,造成了环境污染。蒸汽机的发明属于科技发明成果,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不属于科技发明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24、A【解析】

依据题干“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可知,这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是指洋务运动。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以恭亲王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封建统治。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实质是就是借用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成果来挽救日益衰败的清王朝的统治。故A项符合题意;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B项不合题意;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C项不合题意;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D项不合题意。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材料中“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是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一个王朝”是指清王朝,“19世纪60年代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可知应该是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进行的自救运动,即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建新式海军,还向西方派遣留学生。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领导了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6、左框A右框B【解析】

(1)根据信息“发明飞机、电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人爱迪生发明诸多家电,包括白炽灯泡,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因此发明飞机、电灯的大洲是北美洲,所以左框A。(2)根据信息“发明火车、汽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因此明火车、汽车的是欧洲,所以右框B。27、公民大会;【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机制。在他主政时期,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这就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因此填写公民大会。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人物: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或“为政以德”)。(2)原因: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等。影响:使“大一统”民族观被普遍接受和认同(或: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了汉民族及中华民族的发展。(3)问题:逐渐丧失了原典儒学民主性的一面,以及早期儒者的浩然正大之气,其先进思想或被淡化遮蔽或被阉割。说明:明朝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形式为呆板的“八股文”,从而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答到明朝八股取士,读书人思想被禁锢即可。本小问可酌情给分)【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政治方面主张以德治国。(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纳了书生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等。儒学的传播使“大一统”民族观被普遍接受和认同(或: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了汉民族及中华民族的发展。(3)根据材料“在君主和国家权力的干预下,后世儒学逐渐丧失了原典儒学民主性的一面,以及早期儒者的浩然正大之气。……早期儒学的禅让主张和“革命”思想,主张权力授贤不授子、臣民有反抗暴君的权力等,这些思想或被淡化遮蔽或被阉割”可知后世儒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逐渐丧失了原典儒学民主性的一面,以及早期儒者的浩然正大之气,其先进思想或被淡化遮蔽或被阉割。明朝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形式为呆板的“八股文”,从而钳制了人们的思想。29、(1)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辟丝绸之路等。(2)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农民分得了土地,巩固了人民政权;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进行三大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任2例)(3)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确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