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温岭市达标名校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浙江省温岭市达标名校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浙江省温岭市达标名校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浙江省温岭市达标名校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浙江省温岭市达标名校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浙江省温岭市达标名校中考冲刺卷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下列选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B.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C.日本制造“八一九”大轰炸D.卢作孚创办民生公司2.20世纪初,有“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之称的是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红军长征C.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D.第一次国共合作3.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指的是A.富兰克林B.法拉第C.西门子D.爱迪生4.长征途中,对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中国革命起到关键作用的历史事件是A.遵义会议 B.四渡赤水 C.会师吴起镇 D.会师会宁5.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某同学整理制作了下面的表格。其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序号事件时间作用①卢沟桥抗战1937年7月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②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③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天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④百团大战1940年8月开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A.① B.② C.③ D.④6.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A.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B.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C.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D.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7.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相似之处有()①大国强权政治明显②重新确立战后亚欧政治版图③都有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内容④都有损害中国主权的做法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8.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D.《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以下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B.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C.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D.促使资本主义各国联合应对危机10.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1.1955年4月,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亚非国家应采取“求同存异”的方针处理国与国的关系,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十项指导国际关系的原则。周恩来的杰出表现使他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望。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大 D.在上海举办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2.下图“▲”应填写的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B.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C.民族政权并立与经济重心南移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3.2018年石油价格不断创历史新高,石油资源供不应求,导致石油成为当今主要能源的重要原因是()A.蒸汽机的发明 B.发电机的发明C.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D.航天技术的发展14.下列有关世界古代文明的内容对应正确的有()①古埃及文明——金字塔②古巴比伦文明——种姓制度③古印度文明——《汉谟拉比法典》④古希腊文明——雅典民主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5.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下列措施能在根本上体现中央集权的是A.建立皇帝制度 B.地方推行郡县制C.在中央设立承相、太尉、御史大夫 D.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16.1840年,英国工业区利物浦的工人、短工和一般雇佣劳动者,平均寿命只有15岁,工人们的孩子有57%以上不到5岁就死掉了。这说明工业革命A.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 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C.恶化了无产阶级的生存环境 D.激化了社会矛盾17.邓小平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A.清朝时设驻藏大臣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C.元朝时设宣政院D.西汉时设西域都护18.口号是时代的最强音,“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些口号出自于A.武昌起义 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19.民族交融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下列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D.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20.从图片中获取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以下宣传图片共同反映的信息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21.如图所示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的大臣所下达的谕旨的部分内容。通过谕旨的内容可以判断其与哪一条约有关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22.《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A.开商埠 B.设使馆 C.建教堂 D.加工厂23.人民解放战争中,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24.图片见证历史的发展。建国以来我国曾先后四次变革、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下四幅图片再现了这四次变革与调整的情节,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1935年的______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78年安徽凤阳______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26.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_____”。27._____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开始。_____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缀革命爆发。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率清军大举进攻,不久占领澎湖……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获康熙帝同意。郑克塽投降归顺,从此成为清的一部分。统一后,施琅认为,乃要害之地,“红毛”“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促成康熙帝决心留守,并于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设立府。——施宣圆《施琅“复台”和“保台”的历史功绩》(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为收复地区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并分析府设置的背景。材料二:从1888年之后,未再增添任何新式军舰。1891年后,因海防经费被挪用修筑颐和园,连枪炮弹药也停止购买。北洋海军本来为抵御日本侵略而建……却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彻底粉碎。——李侃《中国近代史》(2)北洋海军是中国近代哪场探索活动的产物?结合材料二分析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彻底粉碎”的原因。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CAS)。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编《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3)根据材料三,用史实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典型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29.(6分)20世纪的中美关系复杂多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场战争对新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据材料二,中美双方达成什么共识?根据材料一、二,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三请对材料三中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30.(7分)阅读材料,辨析作答。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中国把自己看作是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结果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获利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与美国结成了联盟……。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他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根据材料指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关于中国外交政策的评价,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结论是对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进行的分析表述,历史现象是对历史史实的陈述。ACD项都属于对历史史实的陈述,属于历史现象,B项是对诺曼底登陆产生的影响的表述,属于历史结论,故选B。2、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党史发展角度来看,是我党从无到有的开始,因此具有开天辟地的历史意义。A正确。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转危为安的关键,B错误。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C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错误。综上故选A。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科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报、电影、电话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及公司员工一生共有约一千多项发明创造,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02年5月28日,爱迪生宣布发明了一种新式蓄电池。所以答案选D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4、A【解析】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会议集中纠正了博古、李德的军事错误指挥,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符合题意;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B排除;会师吴起镇是1935年10月,不是转折点,C排除;会师会宁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D排除;故选A。5、A【解析】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因此①表述错误,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6、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可知。唐代诗人皮日休肯定了大运河的价值,他认为大运河开凿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7、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巴黎和会是一战后战胜国召开的会议,控制巴黎和会的是英法美,针对战败国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其中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了日本,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巴黎和会确立了一战后的新的世界版图;参加雅尔塔会议的是应美苏三国,雅尔塔会议中制定了打败法西斯德国的战略,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援助中国对日作战,但是斯大林提出了包括蒙古地区、恢复沙俄在东北的利益、租界军港等一系列的要求,这些事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雅尔塔会议后重新调整了世界了格局。所以①②③④都属于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同点。故选D。点睛:关于本题涉及的知识点,需要掌握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知识。8、D【解析】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结合所学可知,四个选项中,ABC三项都是叙述了一个客观的情况,而D项是对《辛丑条约》导致后果的主观认识,应属于历史结论。故答案为D。9、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对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所以A、B、C均属于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影响,所以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经济危机爆发后并没有促使资本主义各国联合应对危机,因此D项不属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要注意题干限定语是要找出不是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的选项,不要理解错了题干意思。10、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故A符合题意;红军长征胜利是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故B排除;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故C排除;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D排除。故选A。11、B【解析】

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面对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结束,B正确;日内瓦会议的核心是印度支那问题和朝鲜问题,A排除;第26届联大恢复的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排除;在上海举办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在2001年,D排除。故选B。12、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用三个课题进行了讲述,其中《三国鼎立》体现了这一时期政权并立的时代特征。《江南开发》以及《孝文帝改革》这两个课题主要体现了民族交融时代特征。因此题干的“▲”应填写的是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3、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是以煤炭为燃料的;B项发电机是以电力为动力的;C项内燃机的应用是以石油为燃料的,以石油为燃料,必然促进石油工业的发展,导致石油产量的增加。D航天技术是科技时代,与题意不相符。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4、B【解析】

种姓制度是印度的制度,不属于古巴比伦文明,②应该排除,《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并且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③也不正确,应该排除。所以答案选B。15、B【解析】

郡县制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B正确;AC属于秦朝的中央制度,排除;D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体现中央集权,排除。故选B。16、C【解析】

根据材料“1840年,英国工业区利物浦的工人、短工和一般雇佣劳动者,平均寿命只有15岁,工人们的孩子有57%以上不到5岁就死掉了。”及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工业革命恶化了无产阶级生存环境,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17、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A项不符合题意;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是指唐朝时期与藏族的友好往来,B项不符合题意;元朝设立宣政院,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C项符合题意;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部分,与西藏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8、C【解析】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学生走上街头,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口号,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符合题意;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A排除;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B排除;北伐战争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D排除;故选C。19、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指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的和亲,文成公主入藏,把唐朝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带给了藏族人民。A反映民族交融,选项A符合题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草原景色;“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反映的是戍边;“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反映中日文化交流;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抗美援朝保卫了和平,故两者均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故A符合题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改革措施、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21、A【解析】

根据材料中允许在厦门、宁波、上海等地方进行通商贸易,可知这个条约是《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等。因此A正确。BCD三项条约的内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综上故选A。22、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所以,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B项符合题意;分析题目,选项A是《南京条约》的内容,C是中英《南京条约》的附件规定的,D项表述错误,本题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史记能力,《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也使中国人民看清了清政府罪恶的嘴脸,决心要用武装斗争的方式起来推翻它,《辛丑条约》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解答。另外,《辛丑条约》的影响也是学生掌握的重点。23、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国共两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进行了三大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军和人民取得了胜利。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全境,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的中下游地区,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全境,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推翻了大陆国民党政权。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A。2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以来我国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识记图片。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目的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从农业来说,就是通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来完成这一转变;1958年后,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使得农业获得大丰收,随后这一政策在全国推行,这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C。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遵义会议小岗村【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26、开元盛世【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填写开元盛世。27、17751789【解析】根据课本所学,1775年4月18日晚上,驻扎在北美殖民地的英国军队从波士顿出发,去收缴北美民兵收藏的武器,北美民兵侦查员发现了这一情况,民兵迅速埋伏起来,4月19日冷晨,在一个名叫来克星顿的地方打响了抗英斗争的第一枪,美国独立战争从此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武装起义,攻克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故填17751789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措施:清军大举进攻,占领澎湖;“招抚”政策的实施。背景:战略位置重要;面临西方殖民侵略威胁,需要加强管辖。(2)活动:洋务运动;原因:清政府统治的腐朽。(3)成就: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或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对国防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国内外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等。【解析】

(1)根据材料一“施琅率清军大举进攻,不久占领澎湖……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可知,清军大举进攻,占领澎湖;并实施“招抚”政策,根据“施琅认为,乃要害之地,“红毛”“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促成康熙帝决心留守,”可知,府设置的背景是湾战略位置重要;面临西方殖民侵略威胁,需要加强管辖。(2)根据材料二“北洋海军本来为抵御日本侵略而建……却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彻底粉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海军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产物,在20世纪70到80年代,洋务运动创办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统治的腐朽。(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典型成就有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或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等。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对国防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国内外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等。29、(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一点即可得分)(2)共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双方关系变化:从敌对状态到走向关系正常化。(3)排序:CBA(4)相互尊重、支持、合作、互不干涉内政;中国发展壮大、立足于世界舞台。(一点即可得分)【解析】

(1)依据题干“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可知反映的抗美援朝。结合课本所学,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侵略朝鲜,应朝鲜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抗美援朝的胜利,为了国内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2)依据材料二“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结合课本所学,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此可知中美双方达成以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依据课本所学,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从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3)依据图A文字人民日本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图B尼克松访华,结合课本所学,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