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市级名校2024年中考四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市级名校2024年中考四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市级名校2024年中考四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市级名校2024年中考四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市级名校2024年中考四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市级名校2024年中考四模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2.1902年2月,《泰晤士报》:“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导致西方列强在中国地位空前提高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路遥小说《平凡世界》描述了石乞节公社双水村生产队队长孙少安为改变家乡农业落后面貌,实行包产到户。以此为核心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是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C.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勇于担当的民族。下表空白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历史事件抗击倭寇收复血战黄海A.抗击沙俄 B.虎门销烟 C.收复新疆 D.武昌起义5.唐代诗人王建在诗歌《凉州行》中描绘到:“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诗中所反映的盛唐气象为()A.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B.民族交融更进一步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D.社会风气昂扬进取6.下列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①烧骨②石器③洞穴中的灰烬④骨针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小红写了一篇小论文,其关键词有“基督教”“法兰克王国”“庄园”“大学”“《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她研究的主题是A.封建时代的欧洲B.罗马帝国的兴衰C.封建时代的亚洲D.古代欧洲文明8.天宝十年(751年)唐与大食国在怛罗斯一战,唐军大败,一些人成为俘虏,其中部分有技能的人将中国技术带到了阿拉伯地区,造纸术因此西传。这说明了A.造纸术外传对欧洲影响深远 B.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技术传播C.造纸术最早出现于唐朝 D.两国为争夺造纸术发动战争9.据统计,“民族”一词在1911年底前,《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为243条,而到了1939年,则高达2369条;“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在1912年,1939年则达到了372条。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反帝斗争日益高涨B.红军长征宣传了北上抗日主张C.百团大战等捷报鼓舞了民众抗日的信心D.全民族抗战激发了空前爱国热情10.“一个国家民族是否团结,一个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权益是不是实施了真正的保护,重要就是对他的文化和历史的重视,我们就是这样做的。”我国现代史上“这样做的”具体政策是A.西部大开发战略B.民族区域自治C.土地改革D.三大改造11.下列能够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这些霸权主义现象的是①《马关条约》的签订②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③1979年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④科索沃战争⑤世界贸易组织成立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④12.“1914年8月4日,英国借德国入侵中立国比利时为由对德国宣战,把一个在欧洲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暗杀皇族的事件,演变成一场两大军事集团相互厮杀的大战。”材料中“暗杀皇族的事件”是指A.查理一世被处死B.路易十六被处决C.林肯遭枪杀D.萨拉热窝事件13.“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交往中受制于人;在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当时百废待兴,用于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为了对付战争威胁,需要建设强大国防力量。”由此可见,第一个五年计划A.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制定 B.导致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调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在美国的封锁下难以取得成功14.以下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年)1928--19291930--19321933--19371938--1940人均粮食产量(公斤)470460440--450420--430A.国内战争的破坏 B.德国法西斯的进攻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新经济政策实施15.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C.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16.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常委分工。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7.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是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18.毛泽东在总结中国近代历次运动失败的教训时曾说:“没有农民办不成的大事,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下列事件属于“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的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19.诗词蕴含历史。下列毛泽东所写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一桥(武汉长江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②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A.③②①④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②④③①20.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归纳正确的一项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与危机21.阅读史书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小明在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可以查阅到的是A.贞观之治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22.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说:“党的28年是一个长时期,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这里“长时期”的起点当指A.中国共产党成立 B.南昌起义爆发 C.遵义会议召开 D.全民族抗战开始23.《拿破仑法典》反映了保护私有财产,废除法律面前的阶级差异等原则。这说明拿破仑A.领导法国人民推翻封建王期B.维护法国大革命成果C.给欧洲各国带来了民族压迫D.在法国实行专制统治24.某校历史兴趣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拿破仑的“功”与“过”展开了讨论。下列是他们对拿破仑的一些评价,其中错误的是A.颁布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B.建立军事帝国,维护封建主义专制统治C.打败欧洲反法同盟,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D.发动侵略战争,引起被压迫民族的广泛反抗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甲午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_”的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_____”。26.列举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具有转折性质的战役的名称。27.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英国议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以法律形式制约王权;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则掌握_______________权。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当代历史正剧《汉武大帝》(1)汉武帝是个有为君主,请你说说他的开创性的贡献。材料二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2)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的史实2例并加以说明。材料三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中国发展的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不愧为中国改革开放的。——(3)结合史实,请你回答这样评价邓小平的理由。29.(6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盛世情结,历史上也确实出现过多次盛世局面。比如,汉唐盛世,康乾盛世等。材料一对照《秦朝疆域》图,西汉疆域变化最大的是(方向),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西汉时期在这一地区设立的管理机构是;图二中在A地设立的管理机构是。材料二《有观政要》是唐人吴兢记录唐太宗政绩和他与大臣为魏征等议论古今政治得失的书。在23年执政中,前18年李世民44次公开承认错误,而且有文字记录,其中有4次是发布“罪己诏”。他说,贞观之治,功在魏征之净言。魏征能够不断提出批评和意见提醒我所以我才能把国家搞好。材料三它是在一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不幸的是,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康乾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侯杨方《盛世启示录》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②材料认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余辉”。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盛世社会的看法。30.(7分)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塑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关系一个政党兴衰的重要力量。文化作为软实力,是各种制度和社会秩序在精神层面上的投射,客观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外影响力。材料一:1913年康有为在《与陈焕章书》中认为,发展和宣扬孔教、提倡等孔可以动员尊孔可以动员很多政治力量:“近者大变,礼俗沦亡,教化扫地。非唯一时之革命,实中国五千年政教之尽革,进无所依,退无所据。……今其时也。吾欲复立孔教会以振之”。相反,钱玄同则认为“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胡适的逻辑是这样的:“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扯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还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胡适面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却从来没有打算小心求证。概述康有为对待孔子与钱玄同、胡适对孔子的观点有何不同?各自的理由是什么?胡适和钱玄同参与发起的运动是什么?结合材料指出钱玄同观点的错误之处,分析这一运动对待传统文化存在什么缺陷。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A【解析】根据材料内容1912年“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可知,中华民国成立后,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女性可以参加政治活动,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B项表述不全面;C项表述错误;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故选A。2、D【解析】

据“1902年2月”可知,与之有关的条约是《辛丑条约》。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了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说列强“在北京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D项符合题意;《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故选D。3、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故D符合题意;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4、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击沙俄的是康熙帝,故A不符合题意;1839年,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故B符合题意;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故C不符合题意;发动武昌起义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来到长安,尊奉他为各族的“天可汗”。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这首诗反映了汉藏民族融合,相互学习的史实,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6、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所以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出土的考古遗存中,可以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的是①烧骨,③洞穴中的灰烬。选项①③符合题意;而选项②石器,只是使用的工具,与“火”无关;选项④骨针,主要用来缝制衣服等,与“火”无关,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眼“作为‘北京人’用火证据”,联系所学可知,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然后逐项分析,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7、A【解析】

依据材料中“基督教”“法兰克王国”“庄园”“大学”“《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可知小红研究的主题是封建时代的欧洲,A符合题意;罗马帝国的兴衰只适合后两者的信息,A不符合题意;法兰克王国不是亚洲的历史,C不符合题意;古代欧洲文明涵盖的范围太广,材料主要描述的是封建时代的欧洲,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8、B【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唐与大食国在怛罗斯一战,唐军大败,一些人成为俘虏,其中部分有技能的人将中国技术带到了阿拉伯地区,造纸术因此西传”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造纸术西传的一条途径,即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技术传播,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造纸术外传对欧洲影响深远、两国为争夺造纸术发动战争,故AD不合题意;造纸术最早出现于唐朝表述错误,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9、D【解析】

A.国民革命运动的时间是1924—1927年,故A不符合题意;B.红军长征的时间是1934—1936年,故B不符合题意;C.百团大战的时间是1940年下半年,故C不符合题意;D.1939年民族一词高达2369条,1939年中华民族一词达到372条,说明当时全面抗战激发了空前爱国热情,民族认同感加强,故D正确。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0、B【解析】

根据材料“一个国家民族是否团结,一个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权益是不是实施了真正的保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它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故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1、D【解析】

依据题干“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的签订和1979年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科索沃战争是“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的表现,①③④符合题意;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②⑤不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2、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前往萨拉热窝巡视,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射杀身亡,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这起突发事件为由向塞尔维亚宣战,所以材料中的“暗杀皇族的事件”是指萨拉热窝事件,D项符合题意;查理一世被处死是164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路易十六被处决是1793年法国大革命中,林肯遭枪杀是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后不久。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3、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建国之初,工业落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53年---1957年中央人民政府编制和实施了一五计划,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14、C【解析】

根据题干表格中显示的时间“1928—194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一些地方,甚至把农民的家禽、家畜等完全收归公有,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逐年下降。因此,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农业集体化的实行。故选C。1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科举制诞生在我国隋朝。从题文材料的“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ABD不能正确解读材料,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诞生16、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项符合题意;红军长征中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A项不合题意;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项不合题意;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17、D【解析】

依据题干“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书是《红楼梦》。故正确答案为D。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它以贾府的盛衰变迁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ABC均与题干“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不符,故选D。18、D【解析】

依据“没有农民办不成的大事,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的是义和团运动。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义和团兴起不久,势力就发展至京、津一带,义和团运动的高潮为期不过三个月,最终在清政的叛卖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D项符合题意;A是地主阶级领导的,BC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19、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①一桥(武汉长江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指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②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是指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1949年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指1934-1936年间红军长征,因此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③①。故选D。20、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历史上,东汉后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来西晋实现了短暂统一,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进入了十六国时期,南方则处于东晋的统治下;此后,南北方进入了南北朝并列的时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方人的南迁,中国历史出现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因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为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秦汉时期,B项是隋唐时期,D项是明清时期。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1、B【解析】

依据题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该书记事上起传说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由此可知,可以查阅到的是文景之治,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能查到,不符合题意;故选B。22、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长期奋战,终于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故A符合题意。南昌起义爆发是1927年;遵义会议召开是1935年;全民族抗战开始于1937年,BCD均与题意不符,故选A。23、B【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之后,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法典》成为资本主义各国立法的典范,B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拿破仑的贡献,不符合题意;C项是拿破仑的对外战争的危害,与题干的内容不相符合,排除;D项内容与题干的《拿破仑法典》是相悖的,排除;由此可知,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24、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对外打败欧洲反法同盟,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但发动侵略战争,引起被压迫民族的广泛反抗。ACD评价正确,不符合题意。拿破仑维护的不是封建主义,B评价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实业救国短暂的春天【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进入黄金时代。26、凡尔登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时德国法国在西线遭遇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从此德军开始衰落,逐渐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取得的辉煌成果使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空前、且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战役,苏军从此转入战略进攻,并掌握了苏德战场上的主动权。27、盘庚司母戊鼎【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目的是限制国王的权力,以法律形式保障议会权力;《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开始确立起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则掌握立法权。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辟丝绸之路等。(2)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农民分得了土地,巩固了人民政权;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进行三大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任2例)(3)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的南方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新阶段。【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形成内外朝制、创设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西域纳入统治范围,开辟丝绸之路等。(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的史实有: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得了土地,巩固了人民政权;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文革后,掀起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迅速从“以阶级争斗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人新阶段。提出“一国两制”的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