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辉南县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预测题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辉南县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预测题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辉南县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预测题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辉南县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预测题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辉南县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预测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辉南县重点达标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预测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下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示意图,其中对下列示意图解读错误的是A.图一是分封制,目的是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B.图二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早建立县制C.图三是元朝行省制,加强了元朝的统治D.图四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2.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A.秦隋宋 B.秦隋元C.秦元明 D.隋元明3.历史学家在《中国史纲》中写到:“此后武王、成王、康王之世,不断的把兄弟、子侄、姻戚、功臣分封于外,建立新国。每一个这类新国的建立,便是周人的一次向外移植,便是周人势力范围的一次扩张。”材料主要说明分封制A.开创于西周武王时期B.加快了周朝人口增长C.血缘关系是唯一依据D.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4.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③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A.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5.在世界文明的乐曲中,不同的文明的和平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以下属于文明和平交流与融合的是①亚历山大的东征②阿拉伯数字的西传③希波战争④马可波罗来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一项①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②春秋时期商鞅变法,其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后人③秦始皇将隶书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维护了国家统一④司马迁秉笔直书,其作品《史记》成为史书的典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这样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力挽狂澜’是指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遵义会议的召开8.“大量‘积极的’美国电影在大选的关键时刻涌入意大利,美国国务院鼓励电影公司重新发行在大选中帮助赢得反共选票的电影,相反华盛顿要求暂缓在法国上映揭露资本主义弊病的电影,以防止被法国共产党利用。”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美国()A.出台马歇尔计划 B.实施冷战政策C.支持成立欧共体 D.实行“和平演变”9.刘爷爷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以五星红旗为国旗C.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D.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10.江西民谣唱道:“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该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井冈山会师D.渡江战役胜利11.中国在甲午战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之习。直待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醋睡之声,乃渐惊起。下列不能体现材料中甲午战争对国影响的是A.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B.开启了“自强”“求富”的近代化探索C.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经济负担D.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12.1492年哥伦布从欧洲到美洲历时37天,1838年人们乘船从欧洲到美洲仅需19天。这一巨大变化得益于A.工业革命瓦特富尔顿 B.第二次工业革命莱特兄弟卡尔·本茨C.工业革命瓦特史蒂芬孙 D.第二次工业革命莱特兄弟爱迪生13.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至1900年,五十年间上海由外国教会创办的私立女校有16所;而自1898年国人自己创办第一所私立女校起,至1917年的二十年间上海国人自办的私立女校有43所,外国教会学校创办的私立女校在此期间增加11所。私立女校的增加A.促进中国女性文化素养普遍提高B.成为列强实施文化侵略主要方式C.反映了上海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D.根本瓦解了中国原有的教育结构14.刘墉学识渊博,才气过人,精通经史,擅长考辨。体现这一品质的是A.撰著《齐民要术》 B.研究圆周率C.编纂《四库全书》 D.编著《史记》15.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①中国近代第一不平等条约②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③中华民国成立④日本法西斯制造大屠杀惨案⑤蒋家王朝覆灭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16.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由此可见孔子主张A.因材施教B.为政以德C.有教无类D.顺应自然17.“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对于苏联解体这个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得出的结论有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同各国实际相结合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小红写了一篇小论文,其关键词有“基督教”“法兰克王国”“庄园”“大学”“《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她研究的主题是A.封建时代的欧洲B.罗马帝国的兴衰C.封建时代的亚洲D.古代欧洲文明19.史书记载,康熙皇帝在听完监生孔尚任讲完《大学》首章后,在宣谕中讲到“欲加赞颂,莫能名言,特书‘万世师表’四字悬额殿中”,他所赞颂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20.下列对一战前,世界形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度C.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D.殖民侵略与反殖民斗争,终于导致了大战的爆发21.“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材料中“他的学说”指的是A.人文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进化论 D.空想社会主义2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A.商鞅变法失败了B.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C.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23.13世纪时,有人公开主张大地球形理论。首次证实这一理论的是()A.亚历山大东征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麦哲伦船队的航行 D.达·伽马的远航24.尼克松把打通中美关系比作人类登月的“阿波罗计划“。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于A.和平共处五项项原则提出B.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C.中美签署《联合公报》D.中美签署《建交公报》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________26.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的________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________”的科学构想,推进了祖国的统一大业进程。27.11世纪后期,欧洲农村纷纷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面积逐渐扩大。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历史事件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7年底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71年10月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1972年9月中日建交材料二进入新时期,中国更加积极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1981年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同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到2011年,中国已同171个国家建交。到2012年,中国已在105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50多所孔子学院。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必将对21世纪的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综上所述,你得到了哪些关于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认识?29.(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请在表中①②③处填写相对应的内容。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对①所述盛世局面的不同评价。你认同哪一种评价,请说明理由。材料三中的“为君之道”是什么?材料三中的哪些措施体现了他的这一思想?30.(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时间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1世纪—400年401年—1000年1001年—1500年明清时期19世纪中国占比50%62%71%58%30%以下0.4%——根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端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列举中国古代促进世界文化传播的两项重大科技发明。材料二下面是某本书中的部分目录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算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材料二中目录不完整,请根据所学知识,将目录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材料三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82.7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位居世界第一。世纪港口吞吐量前10位里面中国占7席。得益于云计算,移动通信和卫星精准定位系统,中国移动支付走在世界前列,全球将近40%网上交易发生在中国。——《中外历史纲要》根据材料三,简析中国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B【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课本所学,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县制”是商鞅变法的措施,最早建立县制。B项错误,符合题意;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A项正确,不合题意;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C项正确,不合题意;明太祖继位后,为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在中央废丞相,设六部分理朝政。D项正确,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解读错误的是”是解题的关键。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这里强调一个易混淆的知识点。“县制”是商鞅变法的政治措施,最早在地方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管理治理。2、B【解析】

从材料内容看,“嬴秦氏,始兼并”是说秦兼并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长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迨至隋,一土宇”是说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元灭金,绝宋世”是说元朝结束了辽、宋、夏、金等政权并立的局面,重新统一全国,而宋朝只是结束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周边还有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与之并立,明朝是延续元朝的统一,并不是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因此,这则材料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朝代是秦隋元。故选B。3、D【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每一个这类新国的建立,便是周人的一次向外移植,便是周人势力范围的一次扩张”可知,此内容反映了西周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分封制开创于西周武王时期、加快了周朝人口增长,故AB不合题意;依据题干信息“不断的把兄弟、子侄、姻戚、功臣分封于外”可知,血缘关系是分封制的唯一依据,表述错误,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点睛】抓住题干信息“每一个这类新国的建立,便是周人的一次向外移植,便是周人势力范围的一次扩张”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4、A【解析】

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是在北朝北魏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是在明朝;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北宋时期。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应为②①④③,故选A。5、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在世界古代史上,人类文明交往的方式有:一是.和平交往。典型代表事件有:阿拉伯数字的西传和马可•波罗来华。二是暴力冲突。如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由此可知,属于文明和平交流与融合的是②④项。故选D。6、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史称百家争鸣,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①符合题意;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②说法错误;秦始皇将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维护了国家统一,③说法错误;司马迁是稀罕著名的史学家,他秉笔直书,其作品《史记》成为史书的典范,④符合题意;故选B。7、D【解析】

据所学知,“日出东方”指的是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星火燎原”指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不断壮大。“力挽狂澜”指的是1935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灯塔指引”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斗争。“进京赶考”指的是解放战争胜利,共产党成为了执政党。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8、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1948年即美国进入冷战时期后,大量的富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的美国电影涌入意大利,美国国务院鼓励电影公司重新发行在大选中帮助赢得反共选票的电影,相反华盛顿要求暂缓在法国上映揭露资本主义弊病的电影,以防止被法国共产党利用,可见美国电影在欧洲的发行具有强烈的反共、遏制社会主义的色彩,说明美国电影成为实施冷战的工具,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9、ABC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大会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所以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的是ABCD。故选ABCD。10、C【解析】

据“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井冈山会师。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即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辗转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1、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直待既割”,割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二百兆偿款既输”巨额的赔款,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经济负担。《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危机。所以AC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开启了“自强”“求富”的近代化探索指的是洋务运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进行的。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择B。12、A【解析】

据所学知,欧洲与美洲之间隔着广阔的大西洋,所以选择的交通工具应是轮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人富尔顿利用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作为动力,发明了轮船,使人们乘船从欧洲到美洲的时间大为缩短,A符合题意;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卡尔本茨发明汽车,B排除;史蒂芬孙发明火车,C排除;爱迪生发明电灯,D排除。故选择A。13、C【解析】

依据题干可知反映的是私立女子学校的增多,但是只反映出在上海一个地区,体现不出对整个中国女性文化素养的提高,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突出列强实施文化侵略,故B不符合题意。从材料可以看出,上海建立了很多私立女子学校,女子获得了教育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故C符合题意。仅凭上海一地私立女子学校的设立,不能从根本上瓦解中国原有的教育结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刘墉是清朝政治家、书法家。他学识渊博,才气过人,精通经史,擅长考辨。他编撰的著作中,举世瞩目、影响最大的一部丛书是《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下,由刘墉和纪昀编撰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是集中国历史文化之大成的一部千古巨制,对于收集、整理、继承和发扬无关历史文化遗产,起到了不可限量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贾思勰撰著《齐民要术》、祖冲之研究圆周率、司马迁编著《史记》,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15、B【解析】

洋务派所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江南制造总局是规模最大的一个,由李鸿章在上海创立。排除此项,故选B。16、A【解析】

依据材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意思是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的大教育家,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主张要因材施教。A项符合题意;在政治方面主张“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B项不合题意;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C项不合题意;老子认为万物运行要顺其自然。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理解材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的意思和“孔子主张”是解题的关键,究其意思可知主张因材施教。17、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同各国实际相结合。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苏联解体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故①说法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ABC,故选D。18、A【解析】

依据材料中“基督教”“法兰克王国”“庄园”“大学”“《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帝国”,可知小红研究的主题是封建时代的欧洲,A符合题意;罗马帝国的兴衰只适合后两者的信息,A不符合题意;法兰克王国不是亚洲的历史,C不符合题意;古代欧洲文明涵盖的范围太广,材料主要描述的是封建时代的欧洲,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19、B【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孔子是中国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其中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等主张对中国教育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孔子被尊称为“万世师表”,B选项符合题意。老子是道家代表,A项不合题意;韩非子是法家代表,C项不合题意;墨子是墨家学派代表,D项不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20、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选项ABC关于一战前的世界形势的叙述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选项D是错误的,因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符合题意;故选D。21、B【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抛弃了空想的成分”“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可知,马克思主义标志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成为了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选项B符合题意;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代表资产阶级利益,A排除;进化论是达尔文提出的生物科学理论,C排除;空想社会主义与材料信息“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不符,D排除。故选B。22、D【解析】

题干中的“宗室贵戚”指的是奴隶主贵族,他们反对商鞅变法(多怨望)的原因是变法按军功授爵和赐给田宅,废除了奴隶主贵族世代享受爵禄的特权,选项B说法错误;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潮流,顺应还是被处死了,故选项C不是从题干材料中得出的;选项A不直接涉及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表明商鞅变法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D项符合题意;故选D。23、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519年-1522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麦哲伦率领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首次证实大地球形的理论。故选项D符合题意;亚历山大东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15世纪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中最重要的航海活动。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达•伽马是葡萄牙的著名航海家,他开辟了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24、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C符合题意;和平共处五项项原则提出是在1953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是在1973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于1972年,故AB不符合题意;中美签署《建交公报》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各国通力合作,最终打败了法西斯,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点睛】理解并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27、垦殖运动;【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开展垦殖运动的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因此填写垦殖运动。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事例:抗美援朝战争→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理由: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从而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2)作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致力于科技、文化交流;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3)认识:独立是外交发展的前提;富强是国家担当的基础;和平交往是长久之策。(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材料二的“1981年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可以看出新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是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分析材料二的“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同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可以看出新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是:推动地区和国家间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分析材料二的“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必将对21世纪的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可以看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近代中国,中国落后,是屈辱的外交。新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