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数竞赛较量背后的竞争_第1页
国际奥数竞赛较量背后的竞争_第2页
国际奥数竞赛较量背后的竞争_第3页
国际奥数竞赛较量背后的竞争_第4页
国际奥数竞赛较量背后的竞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奥数竞赛较量背后的竞争

早在1956年的《数学通报》上,华罗庚就写道:"(数学竞赛)只是给

一些有数学才能、在功课以外有余力的学生更高的锻炼机会。”

早上8点,一间可容纳上百人的阶梯教室里,60名入选奥数国家集训队的

队员与34名全国各地的旁听生早已落座。讲台上,老师挥动着笔,思路凌

厉,台下的“最强大脑”们飞速运转,一个个见招拆招、化繁为简的奇迹时刻

随之诞生。

对于对奥数无感的人来说,这样的课听得让人不知所云,跟不上节奏,对

于痴迷者而言,这是一场又一场探索未知的奇妙之旅。

这里是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中国盛产奥数金牌学霸的重镇之

一。3月3日起,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中国国家集训队的选拔

在此展开。9天时间里,60名候选人要历经两轮、4个半天、每次长达4.5小

时的“超长版"考试,其中19人晋级下一轮。3月底,将有6人胜出组成国家

队,7月赴英国巴斯参赛。

中国的数学竞赛之路已走过半个多世纪,参加IMO竞赛也有三十余年。其

间,成绩曾长达十余年雄踞IMO首位,但近几年,却连续四次与团体冠军失之

交臂。今年2月底,罗马尼亚大师杯数学竞赛团体第6名的成绩更是把中国的

奥数推上了风口浪尖。

前世今生

现代最早的数学竞赛可追溯到1894年匈牙利举办的比赛。到了1934

年,苏联首次将数学竞赛与奥林匹克挂钩。1959年,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竞赛在罗马尼亚拉索夫举行。

中国的数学竞赛始于1956年。当年,北京、上海、天津、武汉举办了四

城市高中数学联赛,华罗庚、苏步青等大师参与其中。改革开放后,一场关乎

数学竞赛未来走向的大连会议召开,确立了数学竞赛由中国数学会组织实施,

是一项群众参与、民办公助的课外活动。1981年起,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

中数学联赛开始举办。

到了1985年,中国也派出了选手首次出征IMOo当时,只有北大附中和

上海向明中学的两名学生参赛,但收获了一枚铜牌,这让国内为之振奋。当年

底,大家就在思考:如何选拔选手参赛?

1986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应运而生,也就是后来的中国数学奥林匹

克竞赛(CMO),来参加冬令营的都是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学霸。

自此,由高中数学联赛到冬令营再到国家集训队,进入国家队,直通IMO

的通关路径确立。此后,入选冬令营的人数规模扩大到100多人,并维持了相

当长一段时间,国家集训队的人数保持在30人左右。

华南师大附中的数学老师陈嘉华既是学校专门开设的奥林匹克班的数学教

练,也是首次入选奥数国家集训队的中学组教练,他记得,当年,想要入选冬

令营并不容易,即便掩得了高中数学联赛的一等奖,每个省也只取前六名。在

这样机制下,中国选手开始在IMO比赛中大放异彩。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

超过一半的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的首位。步入2000年后,中国队更开启了

"开挂”模式,15次比赛中,13次将团体冠军收入囊中。

当时,学生的参赛热情颇为高涨,每年,高中数学联赛华南师大附中考点

的报名人数就有上千人,全国参赛人数达几十万。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华南师

大附中,武钢三中、人大附中等一批中学也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奥赛人才培养

模式,成为输送特长选手的基地。

曾在2004年-2011年期间担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的南京师

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陈永高分析说,竞赛获奖能带来保送的利好,利于学

校招生,这使得不少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愿意投入精力去做。同时,学校所在

地丰富的高校资源也能不时为奥赛发展助力。而南方学校在数学竞赛表现优于

北方学校的原因还是教育资源具有优势,当地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视,以及文化

传承方面的影响。

陈永高还观察到一个现象:以湖南师大附中为代表的湘军,因竞赛出成

绩,产生了一批特级教师,这些金牌名师之后又分赴全国各地,带动了更广范

围内奥数竞赛的发展。

在中学数学竞赛红火的同时,奥数热还蔓延到了小学。标志性事件是1998

年,北京小升初实行免试政策,让很多学校把小学奥数当做了入学的重要指

标。此后,在校外培训机构的助推下,小学奥数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苦乐征程

对于投身数学竞赛的人来说,不少是出于兴趣,在他们眼中,数学是个美

丽的存在。

胡浩宇是华南师大附中高三奥赛班的学生,因为参加高中数学联赛进入了

省队,获得了北大降至一本线录取的资格。对于数学竞赛的解题过程,他这样

描述:”面对一道题目,你不知道怎么能解出来,但就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一

些题目的特质或结构上美妙的地方,体会到一种乐趣,吸引你往更深的地方探

究","就像是你走在树林间,一条小路上走过一个转角,然后眼前突然出现

了一大片鲜花的感觉”。

乐趣只是硬币的一面,更多的还是坚持和挑战。

2017年的IMO题目中,一道题大意是这样:一个猎人在追击一只兔子,

二者最开始距离为1,兔子每步跳动1个单位,探测器返回给猎人的兔子位置

与实际至多偏差为1,然后猎人也随之移动一个单位,109回合之后,猎人能

否确保和兔子之间的距离至多是100?

题目的每一个字都看得懂,但中国队6名选手在这道题上全军覆没。

从进入冬令营后,学生们面对的都是和IMO竞赛完全一致的考试模式和题

型。IM。每次比赛只有6道题,每题7分,包括代数、几何、数论和组合四种

类型,每种类型的题目都会有一道,其他两道题的类型随机。6道题平均分配

在两天考试中,每天3题的难度依次递增,两天考题的难度相近,每天的考试

时间为4.5小时。

现已在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就读的何天成是华南师大附中2017届的毕业

生,也是2017年IMO的金牌得主。在他看来,每个4.5小时都像一场长跑比

赛,"看到一道题后,开始会有个突破,但紧接着剩下两小时或更多,可能就

是做不出来,它会有一个拉锯阶段,需要更多耐心,到最后半小时,又是一个

冲刺阶段"。最惊险的一次,在集训队的考试中,何天成一道题做了3个小时

都没结果,最后10分钟化险为夷。

何天成的同学兼战友、同样将IMO金牌收入囊中、现在就读于麻省理工学

院的任秋宇,还经历过一次“爆零",也就是说在一天考试里一道题都没做出

来,"所幸在后面一次分数占比较大的考试中,成功逆袭。"

对任秋宇与何天成来讲,走进集训营本身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秋宇在

高一、高二分别参加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都只获得了二等奖和一等奖靠后的

位置,无缘省队。何天成从初二起,一共参加了五次高中数学联赛,直到高二

时,才进入省队,并拿了CMO的金牌,但距离进国家集训队还是差了一名,

"名落孙山"。

从参加每年9月举行的高中数学联赛到最终入选国家队要历时半年。平

时,准备数学竞赛要耗费大量的精力。"高一、高二大概花70%的时间,高三

进入省队后停课备考,几乎全部在准备竞赛。"任秋宇说。

高二数学联赛突围失败后,任秋宇一度迷茫。因为要做出选择,是继续走

竞赛路线,还是投奔高考模式。"如果高三参加竞赛还是失败了的话,最后还

是得回去高考"。出成绩那天,他到操场上跑了很久,最终,决定继续走下

去。

在华南师大附中的奥赛班,教练的角色更像是在体育赛场,使命是给予选

手经验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抚慰。平时课堂上,他们也更多起提点的作用,主

角往往是学生。

带竞赛班的学生并不轻松,意味着老师要尽可能多做准备,更新自己知识

体系的速度也要更快。每带完一届学生,奥班的教练们都要重新备课,平时的

备课量是普通班的4~5倍。

带奥赛班6年以来,华南师大附中的数学教练张琪手边有了上百本资料,

"哪位大咖新出了本书,很快教练的书柜里就会有。"

中美差别

2015年起,美国在IMO的比赛上成绩亮眼,除了2017年以外,三次位

居榜首。相应地,中国在IMO的团体排名中两次位列第三,两次第二。2月2

5日结束的罗马尼亚大师杯数学赛中,美国奥数队总教练、卡内基梅隆大学数

学学院华裔副教授罗博深又带队拿了冠军,这是他自上任以来,美国在这一赛

事上第三次夺冠。一系列变化引发热议,中美之间奥数是否有了差距,差距在

哪儿?

和中国一样,美国的奥数国手同样要经历层层选拔。每年2月,全美数学

联赛AMC10/12(10年级或12年级学生参加)举行,参赛人数在20万左

右。之后,有将近1万名学生可以晋级到3月底举行的美国数学邀请赛,当中

再有500人有资格参加美国奥数竞赛。最终,有约60人进入每年6月举行的

美国奥数训练营(MOP),进行为期三周半的IMO赛前培训。

值得注意的是,道些入选的学生都是为来年IMO做准备。入选MOP的预

备军团要在当年12月底到第二年4月,再进行每月一次的考试,综合之前的

测试成绩,决出国家队的6人组。也就是说,相较中国选手半年的选拔期,美

国的奥数国手选拔从一年半前已经开始。在今年国家集训队教练、上海理工大

学讲师张思汇看来,这样的机制下,美国选手的稳定性更有保证。

2014年上任前,罗博深已经担任了美国奥数队4年的副领队。2015年,

他带队让美国在时隔21年后重获IMO冠军。

本届国家集训队的教练、曾两次担任IMO领队的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

教授姚一隽分析说,新任主帅罗博深上任后,一个重大变革是修改了选拔规

则,将原来只有美国籍高中生才能参赛的规定,改为在美国读高中即可。这在

一定程度上短时间内增大了美国队选拔学生的范围。在香港举行的第57届IM

0中,美国队夺冠的6名队员中,有两名就是持中国护照的队员。

中国则在另一方向上调整相关政策。2010年底,教育部等五部门发文,取

消了高中数学联赛获省级一等奖保送的福利,只有集训队队员才享有保送资

格。对此,陈永高指出,"毫无疑问,保送给他们出路,没有保送,家长和学

校就不会让孩子们花很多时间在竞赛上。这其中,最重要的又是校长重视,只

有校长重视,这所学校的奥数才能搞起来。"

一个更大层面上的数据是:在中国队IMO成绩较好的年份(2000年-201

0年),符合参赛条件的人口基数达2000万,而近年来,中国这一数字为10

00万左。

相较前两任教练,姚一隽还称,在美国长大的罗博深还有着很好的经营能

力,也就意味能拉来更多赞助,带给队伍更多训练。6月最后3周,得益于美

国大学基本已放假的便利,美国的集训由10名教练、10名助教全程参与,多

名教练在不同的教室同时授课,学生根据自身优势短板各取所需,进行自助餐

式的学习,整个集训营预算40万美元。而中国集训队的预算则在20万人民币

左右,由于人力、财力等原因,集训队教练只能给学生上大课。

十多年来,美国队一直在做的一个事情还在于补短板。从2003年起担任

美国队总教练的菲利普斯埃克塞特中学教师冯祖鸣就发明了"重点培养第六

名”策略。此前接受采访时,他坦言,"每个国家队都有一两个特别优秀的

人,但是没有6个人",而他所做的就是"把后面的板凳做强"。罗博深延续

了这一战略。

在美国奥数集训营中,罗博深组建战队时找来的教练都是之前参加过比赛

的年轻人,仅有21岁左右。"找他们的原因在于其最接近于当下学生面临的

有关数学和生活方面的挑战"。在接受采访时,冯祖鸣将过去参加IMO的学生

形容为“百宝箱",他还称,像IMO这样的训练团队吸纳了不只来自于美国队

的选手。而在过去十多年中,美国面向中小学生、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社团、

机构蓬勃兴起,这都为美国数学竞赛新鲜血液的输送提供了重要支撑。

授课方式上,美国课外的奥数课程也有一番独特讲究。以几何体学习为

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赵萍副教授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老师会提出基于设

计的学习方式,学生们以自己最爱的毛绒玩具为主人公,想象给它搭建一所房

子。从设计图纸,到手工搭建,再到给房子内部装上楼梯、分割房子功能、制

作家具,这一方式训练了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国内的

"刷题"模式大为不同。

此外,相较国内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美国的教育资源则较为分散化,大学

对于周边中学教育的参与度较高,这也使得很多课外兴趣小组能由大学老师来

组织。

未来之路

姚一隽分析说,纵观近几年的IMO结果,美国队进步明显,而中国选手基

本维持在正常水平范围内,但6个人的整体水平略有下降。

如何选出适合数学竞赛的学生,又如何提升其水平?

早在1956年的《数学通报》上,华罗庚就写道:"(数学竞赛)只是给

一些有数学才能、在功课以外有余力的学生更高的锻炼机会"。今年IMO的领

队、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熊斌曾多次接受采访时表示,数学竞赛只适合

5%的中国学生。

但在陈嘉华的观察中,如今的奥数已变得过于功利化,学生学奥数的目的

多样,不少人盲目参与进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表示,"其

实真正适合搞竞赛的学生,或者说走这条路,一定是学生自己真正能有兴趣、

有意愿去学的,而不是为上一个好学校才去参赛,拿一个奖牌。"

华南师大附中数学教练张琪原本的期望是,学生追求喜欢的东西,做热爰

的事情,进而通过数学竞赛的训练来提高思维能力,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使其拥有更扎实的知识基础。但实际中,一个班二十多人,真正怀有对数学纯

粹热爰的不超过五六个,其他人至多是有着数学特长,甚至还有人以刷题的方

式行进,有时候,"热爱的还不一定考得过刷题过多的学生"。

另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以近年来中国队失分较多

的几何题为例,2015年的IMO中,中国队这一题型上输美国队19分,相当

于美国队比中国队多3人解出这道题。2013年的CMO,同样是几何证明题,

300名全国学霸中,30人弄反了"充分性"和"必要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