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茶馆》教案_第1页
(人教版)《茶馆》教案_第2页
(人教版)《茶馆》教案_第3页
(人教版)《茶馆》教案_第4页
(人教版)《茶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茶馆

教学目标

1.了解剧本独特的、被人称为“卷轴画式”的结构,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情节并归纳概括剧

情。

2.理解台词的动作性和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风俗图画和浓厚的

京腔京味。鉴赏剧本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与时代的矛

盾冲突的方法。

3.领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

揭示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4.要注意台词的动作性。找出一些典型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它表达了说话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又是怎样牵动舞台上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外部动作的。

5.要注意体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课文中许多语言都不限于它们字面上的意思,应引导

学生认真体会。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请大家看一则去年的海报:

话剧《茶馆》

时间:2004年5月19IEI-2004年5月29日

场馆:首都剧场

票价:80/100/120/150/200/

二、简介作家作品

(1)、2004年5月27日,是北京人艺的节日。中国民族话剧的彪炳之作《茶馆》,迎来了

它第500场演出的辉煌之日。曾经在上版《茶馆》中参与演出的老艺术家郑榕、蓝天野、

黄宗洛、胡宗温、朱旭、吕中等二十余人,和观众一同在裕泰大茶馆的茶香中重温了那段激

情澎湃的岁月。《茶馆》是中国话剧的丰碑。它1958年3月首演于首都剧场,其第一

幕被誉为“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1980年,该剧应邀赴法国、瑞士等国进行访问

演出,开创了中国话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篇章。1992年7月,随着老一代艺术家逐

渐退出舞台,《茶馆》举行了最后一场告别演出,历史将它定格在374场。1999年10月,

北京人艺以全新阵容重排《茶馆》。从焦菊隐、夏淳到林兆华,从于是之、蓝天野、郑榕到

梁冠华、杨立新、濮存听,《茶馆》成就了一代代艺术家。

(2)、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

等。满族,北京人。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骆驼祥子》《四世民堂》《火葬》等,中篇小说《月芽儿》《我这一辈子》。剧本有《龙须沟》

《茶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

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

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三、整体感知

《茶馆》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此

处: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神气十足,连官府也怕他三分;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

鸽子,可以请来官方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吃朝廷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朝中的太监总

管不仅家中人生活奢华,而且还可以用高价买来妻子;农民和城市贫民却卖儿卖女;常四爷

谈国事被抓:秦仲义雄心勃勃兴办工厂,工业救国。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

众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的破产、

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

第二幕(节选部分):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

惨淡经营。

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

不可自拔的困境中。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有

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里蒸窝窝头;身怀绝技的艺人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濒于失传。与此

对照,恶势力却异常活跃,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老一代人更加衰颓,其后代登

场。刘麻子、唐铁嘴、二德子等流氓打手更无耻;沈处长比以前的马五爷更仗洋人势力向中

国人施威;庞太监的侄子们则组织复辟活动,百姓更难以生活。最后茶馆掌柜王利法在茶馆

被人霸占之后悬梁自尽。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批判和诅咒了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表明了旧

中国注定灭亡。剧中通过康大力等投奔西山解放区一笔亮色,暗示出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

将到来。

四、听录音,概括情节。

1、李三向王淑芬发牢骚

反映茶馆为生存而进行了改良,王利法苦心经营,在动荡局势中努力挣扎,下层人民生活愈

加困苦,生活难以维系。

2、王利法和王淑芬拌嘴

王利法生意的难做,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威胁。

3、巡警和大兵的压榨与掠夺

黑暗势力横行霸道,小商人委曲求全。

4、唐铁嘴要租房屋

社会更动荡,军阀混战使得病态与丑恶进••步滋生。

5、常四爷、松二爷来贺喜开张

旗人失去了铁杆庄稼,倔强的常四爷自食其力,而懒散的松二爷难以维生。

6、吴祥子、宋恩子来抓人、敲诈

常四爷身上表现出中国人的不甘受奴役的反抗情绪,两个特务的敲诈行为表现出反动势力的

猖獗和人民的欺诈。

7、康顺子求工

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和困苦生活。

8、刘麻子和老陈、老林的交易

病态与丑恶进一步滋生。

9、王利法与崔久峰

旧民主主义革命者悲观绝望的情绪,也反映中国难以救治的黑暗事实。

10、老陈、老林被抢,刘麻子被抓

黑暗势力蛮横、霸道、社会秩序混乱。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形象

《茶馆》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前后三幕中出场的共有30多个,我们不可能一一分析,这节

课我们主要分析一下课文节选部分出现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发、常四爷、

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刘麻子、唐铁嘴及课文中提到的秦二爷几位。

(投影显示八位人物姓名,点击王利发人名进入相关链接)

(一)、王利发。

1、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1)、对难民、李三等人:“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

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2)、对大兵、警察、特务:“您圣明。”“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老总们在对不

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

对他们的态度则是讨好,巧应付,怕得罪。表现王利发的圆滑世故。

(3)、对唐铁嘴之流:“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

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

对唐铁嘴厌恶仍笑脸相迎,表现正利发的精于处世。

2、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allright?”“yes,也有这么一说!”

体现王利发言语上的改良。

“西直门的德泰,……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

“大茶馆全关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随机应变地改良!”

通过王淑芬和常四爷之口表现王利发善于改良,是茶馆业中的佼佼者。

3、对现实不满,含蓄表达:

“这年月还值得感谢!”“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表现王利发的胆小怕事。

总结: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

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

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

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

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二)常四爷。

1、“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得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表现常四爷的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2、“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

表现常四爷的爱国、敢作敢为。

3、“要是洋人给饭吃呢?”“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

表现常四爷的正直、倔强。

总结:旗人。正直,爱国;倔强,敢作敢为;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三)松二爷。

1、“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我饿着,也不

能叫鸟儿饿着!”

表现松二爷的游手好闲、懒散无能,不愿自食其力。

2、“我看见您两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你说得对!U庶!四爷,走

吧!”

表现松二爷的胆小怕事。

总结:旗人。胆小怕事,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喝茶玩鸟,不愿自食其力。最终饿死。

(四)秦二爷。

民族资本家。一心实业救国,最终破产。

(五)刘麻子。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六)唐铁嘴。

“我感谢这个年月!”“大英帝国的烟,II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

福气还小吗?”

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无耻。

(七)宋恩子、吴祥子。

1、“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点面子!”“对啦!

坐下谈谈吧!你们是要命呢?还是要现大洋?”“别动!君子一言:把现大洋分给我们一半,

保你们俩没事!咱们是自己人!”

2、“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谁

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宋、吴二人的贪婪、蛮横、霸道。有奶便是娘的走狗。

二、戏剧主题分析:

《茶馆》展现了三个可诅咒的时代: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抗

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I日中国三个黑

暗、病态、荒诞的社会发展片断,揭示了旧社会的必然灭亡。

第三课时

一、与《雷雨》比较,鉴赏《茶馆》特殊的戏剧结构及矛盾冲突。

1、《雷》严格按照“三一律”创作,有尖锐的矛盾冲突的人物性格的冲撞,闪耀出烁目的

火花;《茶》则没有完整的情节贯穿和尖锐的矛盾冲突,而是分散穿插若干个生活画面,有

生动鲜明的人物肖像(非形象),这些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

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画卷式”的结构,点面结

合,每一幕体现一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矛盾,从广阔的生活横断面上把纷繁复杂的矛盾接

触点构成舞台形象,若续若断,从平凡的生活入戏,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既有雄伟的场面,

也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雷》以周朴园为中心,围绕他与鲁侍萍、鲁大海等人的矛盾展开戏剧冲突,反映社会

生活。而《茶》第二幕出场人物30多人,但并非以一个人为中心,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

说自己的话,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确、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

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

都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道是“莫谈国事”,却没有一个画面不和国家联系。

小结:

卷轴式的平面结构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特殊的戏剧冲突小茶馆影射大时代

二、品味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人物语言个性化是本剧的一大特色。老舍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

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是自己的,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显示着自己的性格。

如王利发谦恭,周到,善于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与他的掌柜的

生涯非常吻合。常四爷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

子狡诈奸滑,傲慢无礼,一看就是老牌的特务。刘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是典型的地痞

无赖。出场的人物很多,台词有多有少,但都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个性。如课文开头李三

的抱怨,抱怨“越改越凉,冰凉”,抱怨“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这些

抱怨的话非常符合在茶馆已干了二十多年的老伙计的身份。

三、巧妙的衔接与穿插:

每一个情节的发展既是单一的,又与下一个情节衔接,使整个戏浑然•体。如开场,李

三向王淑芬抱怨工钱不长,可话越来越多,王淑芬同情李三,引出她与王利发的口角,李三

抱怨的时候提到要关城门可菜还没买,又给常四爷送菜作了铺垫,就这样环环相扣,每一个

情节既清楚又连贯。

利用人物特定身份和特殊特殊情节造成交错穿插。如刘麻子与逃兵在茶馆做人口交易,

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有人出现不得不停止,王利发与崔峰的出现,作为茶馆中迎来送往的生

意是完全正常的,因此,自然打断刘麻子的戏,等崔久峰下场后,宋恩子、吴祥子又上场敲

诈逃兵。这种穿插使一个情节恰到好处终止,又使剧情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

解题指导:剧本中的语言往往有丰富的潜台词,阅读时应该能够透过语言的表层含义理解其

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1.“硕果”一般比喻巨大的成绩。把一个在社会中微不足道的茶馆的存在说成“硕果”,是

大词小用,暗示当时社会有价值的东西已经不多了,透露出黑暗的现实。

2.帝制虽然改了,但“国事”却如潮水无情地涌来:军阀开战、饥民逃难、兵警横行,等

等,这一切使得王利发的茶馆日益陷入窘境。他把“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越来越大,透露

出他对社会的不满,也反映了他不想因茶客谈国事而受牵连、影响茶馆生存的心理。

3.是通过谐音双关构成的。用“凉”谐“良”,表明了李三内心的困苦、凄凉和对王利发的

不满。

4.松二爷是个旗人,虽然已经没有了“铁杆庄稼”,已经挨了饿,但是一提到鸟儿,他就来

了精神,有了活力。他把鸟儿看得比自己还重,宁可自己饿着,也不让鸟儿饿着;一见着鸟

儿,就舍不得死。让人听了觉得很可笑。但是在这可笑的后面,却使人感到心酸:一个能写

能算的人,自己养活不了自己,还要靠鸟儿来维系自己的生命。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

是社会使然。

5.同样是“意思”,但前后含义不同:“那点意思”是要钱的委婉说法,“不好意思”是指钱

太少,说不过去;实际是暗示王利发不要给得太少,否则就会跟他过不去。表现了说话者无

耻、无赖的流氓本性。

2.课后练习四

结合有关对话和情节,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茶馆来反映社会的。也可与鲁迅小说《药》为茶

馆中茶客的描写作比较分析,看看不同的作者是怎样通过相似的情节来反映不同的社会的。

附:

五光十色的“茶馆世界”

——老舍《茶馆》(谢昭新)

老舍解放后以戏剧创作为主,从1950年到1966年,他先后写了《方珍珠》《龙须沟》《春华

秋实》《茶馆》《女店员》等。《龙须沟》和《茶馆》是老舍剧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龙须

沟》写于1951年,是当代第一部成功的革命现实主义剧作。作品通过解放初期北京人民生

活的变迁,满腔热情地歌颂了新社会。1957年,老舍完成了他最成功的名作《茶馆》。这部

剧充分发挥了老舍的创作个性,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不但在国内引起强烈的反

响,而且以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国际上赢得了极大声誉。1980年,《茶馆》在西德、法国、瑞

士等国演出时,轰动了欧洲,称它是“带着中国民族风味的艺术”,是远东的戏剧奇迹。

老舍在谈到他写作《茶馆》的构思时说,在文艺创作要百花齐放的号召下,“我写了《茶馆》……

从内容上看,《茶馆》写的是旧社会”,“从形式上看,我大胆地把戏曲与曲艺的某些技巧运

用到话剧中来,略新耳目。”老舍还说他写《茶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参预埋葬旧时代

的战斗”(《〈老舍剧作选〉自序》)。《茶馆》一共三幕,三幕刻画了三个可诅咒的时代。第一

幕的时间是1898年,即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第二幕写的是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

第三幕写的是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夕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三幕戏犹如三帧风俗画

卷,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三个黑暗、病态、荒诞的社会发展片断,从历史的纵向和

横向概括了50年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种种人物命运的变迁。它深刻地揭示出,在半封建半

殖民地的旧中国,一切所谓的改良主义、个人奋斗、“实业救国”的道路都是行不通的。在

《茶馆》的背后,一场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新生与腐朽,正在进行着反复的较量,新

的时代正在旧时代的没落中孕育着,发展着。

《茶馆》描绘了一个五光十色的“茶馆世界”,老舍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剧

中一共写了70多个人物,出场人物就有50多个。有的是贯穿全剧的人物,有的是过场人物,

有的是映衬人物,有的是情节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人物。剧作家描写的重点是放在五花八门的

市民阶层人物上的。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善于经营、谨小慎微,虽然有着买卖人的自私,

为人却还本分。为了在那个社会里求得自己的一席生存之地,他苦心改革自己的经营方式,

使之跟得上社会风气的流变。他“作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但最后他

还是没能争得自己的生存,被那个社会逼上了绝路。常四爷是一个“旗人”,是属于享有“铁

杆庄稼”(吃皇粮)特权的一类人。他性格耿直、刚强,富于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心。面对

清朝的腐败,他激愤地说:“大清国要完!”因而坐了牢。他参加过义和团的反帝战斗,后来

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卖菜人。和“作了一辈子顺民”的王利发不同,他“一辈子不服软,敢

作敢当,专打抱不平”。他“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但结果是“一事无成”!最后他说的一句

充满感愤的话,对他的性格作了生动的总结:“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王利发

的房东秦仲义,原是一个掌握着相当家产的血气方刚的阔少,后来主张“实业救国”,成了

一个立志维新的资本家。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动统治,尽管他惨淡经营几十年,

最后还是彻底破产。他在“事业”失败后自我嘲讽地说:“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

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告诉他们哪,秦某人七十多岁了才明白这点大道理!他

是天生来的笨蛋!”在老舍笔下进入茶馆这个“小社会”的,还有当时各种各样的人物:狠

毒奸诈的清宫太监、吃洋教摆威风的教士、旧军阀的官兵和警察,以及那些从清朝一直混到

国民党统治时代的侦探、打手、流氓、人贩子、相面的等种种社会渣滓,经受着生活熬煎的

旧艺人、小摊贩、厨师、小学教员等下层市民。此外,还有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他们在农

村被逼得走投无路,而流入城里后的命运更加悲惨,如贫农的女儿康顺子被卖给太监为妻,

那个不合理的社会残忍地埋葬了她的青春。总之,众多的人物形象,活现出一个叫人窒息、

激人愤怒的黑暗社会。与解放前那些暴露黑暗的作品相比较,《茶馆》增加了一些新的东西,

比如写了学生运动的兴起,康大力到北京西山参加了游击队,透出未来的一线光明。全剧结

尾,三个老头撒纸钱“祭奠自己”,既是对他们各自悲惨身世的感叹,也是象征性地为I口社

会送终。剧本在埋葬黑暗的同时,也蕴含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潜台词。

《茶馆》采用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剧本以茶馆为舞分,在三个历史断面上对社会世态进

行展览性的描绘。全剧不是以一人一事为主要线索构成贯穿始终的情节,而是以人物带动故

事,把众多人物的生活片断巧妙地同作品的主题罗织在一起,组成若干幅时代的剪影,从更

广阔的背景上反映了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

全剧的整体冲突是人民与旧时代的矛盾,因此剧情发展的动力不在舞台上的戏剧冲突,而在

茶馆外大社会的风云变幻。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成为独立的故事线。主要人物王利发、常四爷、

秦仲义等从青年写到老年,次要人物刘麻子、唐铁嘴、吴祥子等则采用两代相承的写法,每

个人都说自己的话,做自己的事,而又都与时代发生深刻的联系。所以,以刻画人物取胜是

《茶馆》艺术结构的生命所在。

(选自《中国文学名作欣赏》,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茶馆》的语言特点

《茶馆》在艺术风格上,把悲剧和喜剧有机地糅合融会起来,以喜剧的形式表现了最为悲切

的内容,形成了悲喜结合的特色。因此,人们称《茶馆》是一曲含泪带笑的旧时代的哀歌,

是一个亦庄亦谐的社会的葬礼。

反映旧社会人吃人的黑暗现实,埋葬三个旧时代,构成了《茶馆》的悲剧基调,但是老舍却

为这出人间的悲剧编织了一套喜剧的外衣。这喜剧外衣的材料不是别的,乃是旧社会的畸形

和病态:吃人者张狂无耻、可憎可笑的嘴脸;弱小者被人吃掉的那•瞬间的奇异的情景,以

及一些小人物的“人生零碎”。在阶级社会里,人吃人的现象是普遍存在、平平常常的,并

没有什么可笑之处。但这些平凡普通的社会现象,一经老舍的概括提炼、生发改造,就达到

了化平凡为殊异、化腐朽为神奇的境界,升华为戏剧行动中“奇”“巧”“怪”“异”的东西,

就能使人发出含泪的笑声,达到对旧社会强烈讽刺的艺术效果。剧中那个半男不女、行将就

木的老太监,竟还要买个15岁的姑娘当老婆;有钱人无所事事,为了一只鸽子雇佣大批流

氓打群架;马五爷对常四爷大为藐视、不屑理睬,可是一听见教堂的钟声就立刻肃立正冠,

学着洋大人的样子画十字;刘麻子拐卖妇女,还说为她们“分心”;小刘麻子在谈到他包揽

买卖妇女的缺德计划时是那样眉飞色舞、恬不知耻,甚至把他老子被“大令”杀头也当作吹

牛的本钱……,这些丑恶的现象有多么可憎、可恶、可鄙、可笑!老舍用喜剧的手法,把人

世间这些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就取得了成功的喜剧效果。

旧社会的畸形和病态,不独包括吃人者的丑恶与无耻,还包括被吃者的愚昧和可怜,这也是

老舍编织喜剧外衣的材料之一。这本来是悲剧性的,一旦成为艺术上的“奇”“巧”“怪”“异”

的东西时,也就带上了喜剧色彩。逃兵老林和老陈,想二人合伙娶一个媳妇,搞个“小三口”,

不但没实现,还被特务抢走了现大洋;安分老实的松二爷自己正“瞪着眼挨饿呢”,可一提

起喂黄鸟就顿时来了精神,说什么“我饿着,也不能叫鸟饿着!……一看见它呀,我就舍不

得死啦”;能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明师傅,因为“这年头就是监狱里人多”而落得

卖掉家什,去大牢里蒸窝窝头;聪明伶俐的小丁宝,明明知道“干这一行,活着身上就烂了”,

可还是得参加沈处长主办的“花花公司”……这些都是可悲可咒的社会畸形与病态,也是可

怜而可笑的人生命运。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王利发等三位老人自我祭奠,在台上扔着拾来

的纸钱,用凄楚的、似哭似笑的声音自我解嘲的场面。所有这些,都形成了《茶馆》别具一

格的悲喜剧色彩:这是悲中有喜,笑中带泪。人们在大笑场之后,品尝到黑暗年代人世间

的苦涩辛酸,在含泪的笑声中送别那可诅咒的旧社会。

《茶馆》在语言方面的成就也是十分突出的。这个戏里没有政治标语和口号,也没有•般的

话剧腔,人物说的全是北京大白话。可是大白话说得有特色,既有地方的、时代的色彩,又

有幽默与讽刺的风格;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做到了语言性格化,又说得那么简练、流利、形

象、生动。王利发的台词不但符合其茶馆老板的身份,而且表现了他性格的发展变化。剧的

第一幕,王利发正当青年时期,雄心勃勃,精明干练,一心要使祖传的大茶馆发达兴旺起来。

他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上下应酬,左右逢源。这时他语言的特点是由精明带来的风趣圆滑。

秦仲义到茶馆里来说要涨房租,王利发推托、应付说:“二爷,您说得对,太对了!可是这点

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涨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