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总结精要_第1页
高考地理知识总结精要_第2页
高考地理知识总结精要_第3页
高考地理知识总结精要_第4页
高考地理知识总结精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地理知识总结精要

一、地球专题

1.经、纬度计算:

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

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

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lllcosSkm("为

纬度)。

东西经-----东(西)经度的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反)。

南北纬——北纬的度数向北增大

东(西)半球——从20。W向东至160°E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方向一A在B的什么方向,分清出发点B与目的地A,看纬线的位置定南

北(上北下南),

看经线的位置关系(经度差小于1800度)定东西

4.有关时间计算:

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②区时的计算: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

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土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

减;

③地方时的计算:找出已知的经度与时间,经度差计算:采用同侧相减,两

侧相加;时间差=经度差♦地球自转角速度15°/时或1°/4分;根据东早西晚

来加或减时间差;注意考虑行程时间;;结果若小于0,则应加24小时,日期

变为昨天O

④地方时的判断方法: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

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时间

为12:00,其对面经线上的时间为。时。昼半球中点经线上的时间是12时,北

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是指0度经线的地方时,太平洋标准时

是指120W的地方时。

⑤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

跨过它时日期应加上1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

两者有三处并不完全重合),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减去1天。

注意今天与昨天范围的描述。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

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

度VS=V赤道cosS=1670cos(t)km/h;③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

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对应地面上的点大。

7.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

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线上h=0°,昼半球h>0°,夜半球hV0°。

解题方法一定要注意把等太阳高度线图转化为日照图,关键是注意中心点或为太

阳直射点,或为夜半球中点。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

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适用条件:①

两地位于直射点的同i侧;②两地对称分布于直射点两侧)。

8.昼夜长短计算:

弧比法一一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时;

日出日落法一-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

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

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

纬度法一一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

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值地区的夜长。

9.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

线.

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

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10.常见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D、极点:一天中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

为不升不落。

极点上,一年中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在0°到23.5。间变化。

极点上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度数相等。

(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

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和66.5°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11.太阳回归运动轨迹图

12。黄赤交角的变化与五带

13.地球公转轨迹图判断依据: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一致;地轴北轴倾向太

阳一夏至日,夏至日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14.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

气质量、季节昼长。

15.卫星发射中心的选择因素——纬度、气候、昼夜、人口。

16.回收场的选择因素一一地形、气候、河流、人口、交通。

17.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圈在某一时刻重合,与纬

线圈垂直相交;春秋分以外的其他时间晨昏线与经线圈相交(夹角为0度-23度

26分之间,二至日时夹角达最大),与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而与其他纬

线相交,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是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

18.日出、日落的方位:①春秋分,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②每年3月

21日-9月23日(北半球夏半年)除发生极昼地区以外的其他各地东北日出,西

北日落;发生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其实没有落到地平面之下,只是

落到一天中最低的位置);北极因终日太阳高度不变太阳始终位于正南,③每年

9月23日-次年3月21日(北半球冬半年)除发生极夜地区以外的其他各地东

南日出,西南日落。④根据日出、日落的方位可以判断日出、日落的日影朝向。

19.发生极昼地区日出时刻的太阳高度:发生极昼地区日出时刻的太阳高度

并非都为0,只有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处日出时刻太阳是从地平线上升起的。两

极发生极昼期间,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都不相同,但同一天太阳高度却始终

保持不变。

20..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的变化: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

置。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朝向始终朝北(北极除外);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正午日影朝向始终朝南(南极除外);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朝向随季

节变化而有南北之别。正午日影的长短可以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进行计算,方法如

下:设正午太阳高度为H,,物体高度为D,正午影长为L,则cotH=L/D,即L=D

cotH

21.河流两岸的侵蚀问题: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上来

解释;如果是弯曲的河道,还是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

凸岸相对相对受沉积。港口建在河流凹岸

23.地球公转地理意义的延伸:①一年中昼长(或夜长)最大差值4R随纬

度增加而增加,南(北)极圈及其以南(以北)地区达最大值,为24小时。赤

道地区4R为0小时;②南北回归线至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

度最大差值(即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与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为定值(46

度52分)

二、等高线地形图和等值线专题

(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

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

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可

见。

3.地形剖面图的读图方法:起点、终点、高点、低点的海拨高度,其次为

坡度的变化。

4.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5.等高线与地形状态:山脊——等高线向海拨低处突出(等值线向低值方

向突出处为高值区),山谷—等高线向海拨高处突出(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

方向相反)。

6.陡崖的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差

值计算公式)(n-1)dW/h<(n+l)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

d表示等高距)。

7.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

通,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8.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

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

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

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

段。

9.水库:

⑴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

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

价低);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

水库地震;3.坝高——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4.还要注意

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5.坝长——工程量的大小

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10.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

分水岭。

11.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

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大小有关。

12.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

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

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3.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4.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

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

15.地形相关分析:

①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

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

或张裂)来解释

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②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

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③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

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④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

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

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

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

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

山地。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

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16.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

高.

17.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

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

续发展.

18.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二)等温线和等温差线

1.温度计算:①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②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③常温层以下地温垂

直递增率,每往下100m,地温增加3℃。

2、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

动——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①纬度: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

递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②海陆分布:(等

温线与海岸线平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

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①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

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暖锋相反。

②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

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

温差小,晴天时相反。③季风④西风

(3)、地形:(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海拔一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

低(-0.6C/100米),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地形类型一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

往偏高。

坡向一一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山脉的走向

(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

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此外冰雪的反射率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

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

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3、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地势,洋流,下垫面

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天气状况,人类活动等。

(a)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

节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c左右;温带地区

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o

(b)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

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

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

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c)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

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

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

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d)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

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

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有植

被的小于裸地;

(e)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

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

日较差较小。

问: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哪个气温日较差大?其间有什么规律(或关系)?

例析:这类题目,是要从对个别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析入手,总结出一

般规律。

阴天时水汽多,白天能削弱太阳辐射,使气温降低;晚上能吸收地面的长波

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形式对地面保温,从而使气温升高,这样气温的日较差就

小。晴天时正好相反。沿海地区水汽多,故温差小;内陆地区水汽少,故温差大。

其间总结出的规律是:水多温差小,水少温差大。例如沼泽地区温差小,沙漠地

区温差大;气旋控制温差小,反气旋控制温差大。

4、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

值。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月平均

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2月为最低。一年中月平

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a)纬度气温年较差: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原因是低纬度太阳辐

射季节变化小,中纬度变化大;低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小;中、高纬度昼夜长

短季节变化大。

(b)海陆——大陆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得多,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我国是由南向北递增;由东向西递增)

(c)地形——凹地大于高地,原因同日变化;由山麓到山顶递减。原因:

海拔高度越高,获取地面的热量越少

(d)天气状况——少雨区大于多雨区

问: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

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

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5.等温线的读图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

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

形因素。

(2).分析弯曲状况: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凸值

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3).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7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

山地陡坡、锋面处;密——温差大——我国1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缓

坡。

(4).分析数值特征:大小小大中间走;闭合曲线大大或小小;高值区——

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区

——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6.高考能力要求:

(1)南南北北规律——南、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

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

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高高低低规律——气温高处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气温低处等温线向低纬

方向凸出。

(等值线的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3)点北陆北,点南陆南规律——大陆等温线向北,太阳直射在北半球(7

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太阳直射在南半球(1月);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

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

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三)等降水量线

1.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

动——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

(D、位置:A纬度位置——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

地少雨带B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

响。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

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

信风带(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难以成云致雨控制,故降水少),但内东岸

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如:非洲撒哈拉地区由于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难以成云致雨)和东北信风(来自陆地,水汽少;

②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

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3)、地形:迎风坡降水

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

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相反。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

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

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2、等降水量线

(1)我国由南向北递减。原因是锋面雨带的南北移动,越向北雨季越短,降

水量越少。(等降水量线东西分布)

(2)我国由东向西递减。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等降水量

线与海岸线平行)

(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

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

(4)闭合曲线:越向内降水越少,是内陆盆地或山脉的背风坡;越向内降水越

多,是山脉的迎风坡。

3、副高的位置与强弱影响着我国的降水的多少与分布

4—5月南部沿海,6—7月江淮地区,7—8月华北东北地区,9月退到华南

地区

(四)等盐度线

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度和高纬度两侧递减。

原因是副热带海区气温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低纬度和高纬度降水量大于

蒸发量。

(五)等地租线

由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向四周递减

原因是由于地租受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距离远近不同的影响。

(六)等压线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

等压线越密,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七)等震线:

地震的烈度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八)潜水等水位线

1、地下水

(1).类型: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划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2)潜水等水位线图

①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向低水位的方向,就是潜水的

流向。

②潜水埋藏深度:将地形等高线和潜水等水位线绘于同一张图上时,则等高

线与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潜水埋藏深度即为二者高程之差。

③潜水与地表水的补给关系:根据潜水等水位线和地表水的水位高程便可以

确定(潜水的流向偏向河流机潜水补给河流水)。

(3).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

是由水位高者补给水位低者;二是作出潜水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

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

4.潜水流速的大小:取决于潜水的坡度。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

流速越慢。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

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5.确定引水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

水位线布设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置在

地下水汇流处,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

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注意不是垂直)

深度和水

类型位置流向补给分布

地表以下分布区与埋藏浅,易

潜水从高处流雨水和地

第一个隔补给区一开采,易污

(重力水)向低处表水

水层以上致染

上下两个从压力大分布区与埋藏深,水

承压水

隔水层之处流向压潜水补给区不质好,流量

(自流水)

间力小处一致稳定

三.大气专题

(一)气压

1)、影响气压的因素——海拔、近地面气温、空气运动

A、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

B、近地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C、近地面气压一般要高于高空气压,两者名称相对,即低空为高压,则近

地面为低压。

D、(气压的高高低低规律)等压线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线下凹的地

方为低压区

高考能力要求:

(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

心;在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

(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

水平方向上: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

高压脊(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

线图中的山脊)。

低压槽(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类同于等高

线图中的山谷),易出现锋面(锋面气旋)

(4)判断鞍部:鞍部国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

低,比低压中心高。

(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A、风向的作图:垂直等压线并指向低压作箭头,北右南左。

B、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

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在高空中,风向与

等压线平行。C、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同--幅图中等压线越密

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二)、气候

1、气候类型的判别

(1)、模式法一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以北半球为例)

如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在南北纬40°—50°之间

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2).图表法——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

A.以温定球——判断所属南北半球。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该地是在南半球

还是在北半球。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七月左右

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

B.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指北半球),确定热量带。

C.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最

后确定气候类型。判断指标如下:

2.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不同之处表现在:

(1)从全年降水总量看: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1500~2000mm;热带草原

气候年降水量为750—lOOOmmo

(2)从雨季上看: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偏短,为6-9月;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偏

长,为5T0月。

(3)从降水过程来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过程具有突变特点月最大降水量可

达600MM;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过程具有渐变特点,月最大降水量在400MM以下。

(4)从成因上看: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与海

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到移来的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到副

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5)从气温上,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气温出现在5月份,热带草原气候最高气

温出现在4月份

3.温带海洋性气候与亚热带气候判定

相同点:最冷月气温均高于0C。根据降水特点来区分:夏季多雨、冬季少

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少雨、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降水全年分配比

较均匀,则判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4.常见的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

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潮湿。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

(三)干旱小专题

1.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深居大陆内

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

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非地带性)

2.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常年受副热带

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

缺乏植被保护。

3.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

以向东扩展;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4.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

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5.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

耕需水量大

6.东北无春旱的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慢,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7,江淮伏旱的原因:锋面雨带北移,降水减少;单一副热带高压控制,盛

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天气

8.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产生原因: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

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

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

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⑧

海水淡化等。

(9)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

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②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

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10)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实行大水漫灌会产生哪些问题?

例析:会产生什么问题,应从与该行为(或事物)产生的逻辑后果去考虑。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是贫乏的,大水漫灌理所当然会浪费水资源,造成

水资源更加紧张;干旱、半干旱地区(指可农耕地区)蒸发是强烈的,大水漫灌

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从而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影响农业生产。

(11)沙特阿拉伯干旱: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四)地区气候差异小专题

⑴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⑵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

侧降水差异较大。(非地带性现象)

⑶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⑷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⑸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

候、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

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

环流形势不同.

(6)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

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⑺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

长,北方雨季较短。

1(8)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

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9)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

北推进了5一—6个纬度?答案: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

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

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

明显向北推进。

(10)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

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

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01)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

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⑫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

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⑬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

了南下的冷气流)。

00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

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

暖流影响较大。

⑮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

原因:主要是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⑯天山南坡无林带,原因为:背风坡,降水量少。(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北冰洋)

(17)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

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18)亚洲的气候有何特点?(此类问题答题要注意特色)亚洲幅圆辽阔、地形复

杂,导致气候类型多样;亚洲地处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太

平洋,海陆对比特别明显,导致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这就是就是亚洲气候的特

点。

四、陆地和海洋专题

1、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

(1)、气候:不同纬度位置的气候状况不同,则蒸发量与降水量不同。全球

的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为——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高低纬度递减。(马鞍

形曲线)

(2)、洋流:同一纬度,有暖流流经时则盐度偏高,有寒流流经时则盐度偏

低。

(3)、河流:同一纬度,沿岸有淡水河流注入时,海水盐度偏低;同一河流

不同季节对沿岸海水盐度的影响也不一样,雨季河流流量大,海水盐度偏低;旱

季相反。

(4)、距海远近:同一纬度,距海岸近的海水盐度偏低,距海岸较远的海水

盐度偏高。

(5)结冰或融冰:高纬海区结冰时盐度偏高,融冰时盐度偏低。

(6)、海区封闭性:海区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流少,盐度走极端。

2.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3.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②

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4.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

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变式:(D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

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巴尔喀什湖中部

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2)盐场区位选择:

地形平坦;泥质沙滩;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或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或地

处背风坡)

5..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

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

(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

(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

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6.影响渔业资源分布的因素:

(1)、深度(海底地形):沿海大陆架海域,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阳

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氧气充足,为海洋生物提供好的生存环境。因此渔业

资源丰富。

(2)、温度带:温带海区水温适宜,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

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因此渔业资源丰富。

(3)、洋流: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

渔业资源丰富。如世界四大渔场的形成。

(4)、河流:河流入海时从陆上带来大量营养盐类和泥沙,有利于浮游生物

的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和产卵。例如我国舟山渔场的形成就得益于长江。

7、洋流:

(1)类型、成因

风海流——在大气运动和近地面带的盛行风(动力)长期吹拂海面形成的,

在洋流的形成运动过程中,还受到陆地形状以及地偏力的影响,改变了方向。

密度流——温度(水温高,水面高)、盐度(盐度低水面高)

补偿流——离陆风、密度流

(2)分布规律: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②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东暖西寒

③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寒

④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8、钱塘江潮汐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天文、摩擦力。

9.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

金属矿产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③海

盆:深海镒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10.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

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

纬产。

11、三类岩石要从成因、类型和特征上注意区别和联系。

13、板块构造理论

(1)六大板块:全球岩石圈共划分为六大板块。它们是:

①太平洋板块②印度洋板块③亚欧板块④美洲板块

⑤非洲板块⑥南极洲板块

(1)六大板块中只有太平洋板块为海洋板块,其他都为海陆兼备。

(2)板块与地壳运动:

①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②板块之间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火山、地震多。

(3)板块与海陆形成:

①板块张裂地区为生长边界常形成海岭、断层(裂谷或海洋)。如:东非

大裂谷、大西洋。②板地碰撞挤压地区为消亡边界常形成山脉。如:喜

马拉雅山脉。

1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褶皱:基本形态:背斜、向斜。

背斜:岩石年龄中心老两翼新,岩层线上拱隆起、地貌上常成山岭、但顶部

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石年龄中心新两翼老,岩层线向下弯曲,

地貌上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成为山

岭。

(2)断层的基本形态

A.地垒一侧岩块上升成块状的高地。如:庐山、华山

B.地堑一侧岩块下沉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3)实际应用意义

①开采地下水资源应选在向斜部位。②开采油、气资源、隧道应选在背

斜部位。

③大型工程、水库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13、外力作用与地貌:

(1)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2)流水作用:

①侵蚀作用:坡面水冲刷地面下切形成沟谷、瀑布。

②堆积作用: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碎石、泥沙堆积形成山麓冲积平原和河

口三角洲。

(3)风力作用。

①侵蚀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吹蚀地表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和

裸岩荒漠。

②堆积作用:风沙堆积形成风积地貌。如:流动沙丘(迎风坡缓)、沙垄

等。

14、地质地形小专题:

⑴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极(北极)地

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

有力佐证.

⑵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

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死海(贝加尔湖、坦喝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内力作用-

断裂陷落

(4)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外力作用一一冰川作用

(5)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断块山地

(6)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洲: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②地势中部高,

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

谷带;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冰川地形

广布

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

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①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

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

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7)开凿隧道问题

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

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

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15.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

(1)、测量时间:夏季最热月

(2)、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

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三是地形(坡

度、坡向)(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坡陡雪线高。

16.常见的自然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17.陆地自然带的三大规律

(1)、纬度地带性规律(2)、经度地带性规

(3)、垂直地带性规律A、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B、坡向——阳坡(基

带延伸到海拔高处)C、迎风坡(山顶的自然带延伸到海拔低处)D、山地所在纬

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简单。

18.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

带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和阴坡)。

五、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专题

(-)洪涝灾害

1.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地形图:

①位置:图中海拔最低点

②流向:A、河流与等高线突出的方向相反,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

曲处指向高值区;

B、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2.河流水系特征:

水系形态、支流和湖泊的数量及分布

流程、河道的宽窄、曲直。流域面积

3.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①水位——气候(降水量及季节变化,气温高低及季节变化)

②流量——(降水量及季节变化,气温高低及季节变化)

③含沙量——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率、地势坡度、水流量的大小。

④结冰期——气温高低(凌汛一般多发于春初、秋末,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

流向高纬度的河段,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

段(即山东河段)。

⑤汛期长短——气候(雨季长短,气温高低及季节变化)

⑥水能——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

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⑦水源补给类型——雨水、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4.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

(1)雨水: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补给量大小及季节变

化因各地气候类型而异

(2)冰雪融水:分为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

(3)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指温带、寒带地区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后带来

的流量。如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现象。

(4)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主要指内陆地区由于气候干燥,河流主要靠

高111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流量随气温变化。

(5)、地下水:地下水与河流是互补关系。洪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

期,地下水补给河流。

(6)、湖泊(水库):与河流也是互补关系。有削减河流洪峰、补充枯水期

水量的作用。

(7)、植被: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的作用。特别是河流源头和上游

山区的水源林。

(8)、人类活动:河流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都会影响到下

游的流量。

5.河流地貌: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

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

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

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

成宽谷和冲积平原;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

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6.河流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析:

(1)我国发生洪涝的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

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

②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③台风的影响;

④厄尔尼若现象(水文水系)⑤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⑥水系支流多(扇

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⑦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⑧地势

低洼(海河、珠江)

人为原因: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③不

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②退耕还湖;③修建水利工程;

④裁弯取直,加固大堤;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⑥修建分洪区;⑦建立洪水

预报预警系统等

具体应用:

★长江洪灾的原因:

自然原因: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