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管理实践 (特钢)_第1页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管理实践 (特钢)_第2页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管理实践 (特钢)_第3页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管理实践 (特钢)_第4页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管理实践 (特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管理实践

特钢事业部2011年10月20日汇报内容一、概述二、外购电费剖析三、需求侧管理措施特钢事业部能源消耗构成比例2011年1~9月耗能总量46万吨标煤

(钢产量71万吨,材产量77万吨)一、概述需求侧管理(DSM)

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从提高终端电能利用率来提高能源效率。供用电网经济运行、节电技术属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范畴,是一项内涵节电技术。一、概述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用户降低用电成本,减少电费支出,实现成本效益。电力系统避免新增电力成本和峰荷容量成本,减少电力建设投资。政府部门可更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化资源和配置的功能,减少能源消耗,控制环境质量。二、外购电费剖析电费构成总电费=电量电费+MD费用+力率考核=分时计量电量×分时电价=申报负荷值×39元/kW多报少用,按申报值照付不议;少报多用,超出值按78元/Kw计。力率奖罚基准点是0.90力率≥0.91~0.95,奖励总电费金额的0.15%~0.75%。力率≤0.70~0.89,罚款总电费金额的0.5%~10%。时段单价(元/kwh)与谷时段价格比较峰时段08∶00~11∶0018∶00~21∶00

1.058为3.30倍平时段06∶00~08∶0011∶00~18∶0021∶00~22∶000.630为1.96倍谷时段22∶00~06∶000.321――加权平均价0.634为1.98倍二、外购电费剖析220kV等级电价标准非夏季时段单价(元/kwh)与谷时段价格比较峰时段08∶00~11∶0013∶00~15∶0018∶00~21∶00

1.083为4.40倍平时段06∶00~08∶0011∶00~13∶0015∶00~18∶0021∶00~22∶000.655为2.67倍谷时段22∶00~06∶000.256――加权平均价0.665为2.60倍夏季(7~9月)

“两部制”收费影响用户的电费结构,其杠杆作用是:增强用户成本意识,采取各类有效措施,提高电力负荷资源利用率,降低用电成本。优化供电网络,通过“削峰填谷”,调节电力负荷,降低需求值。优化计划检修、合理安排组织生产,减少峰时用电量。优化无功补偿设备,有效运行,实现力率奖最优化。二、外购电费剖析降本策略MD定义:

最大需量(MD-MaximumDemad)是电力用户在某一时段使用电能的最大有功功率值。15分钟为计算周期,3分钟为更新周期。周期定义:

每月1日(0∶00~0∶15)期间,电力线路的平均功率为第一个“MD”值;3分钟后,即(0∶03~0∶18)期间,电力线路的平均功率为第二个“MD”值,并与前一值进行比较,保留较大值……。

一个月共有480×30=14400个“MD”值,计量表计中保留的是一个月的最大值。三、需求侧管理措施加强负荷管控,提高电力负荷利用率为月度收费依据

收集所需信息当月电力负荷数据、控制实绩(计算机控制系统采集)次月产线产量计划、冶炼计划,含生产品种、炉座开动情况次月产线定、年修计划,以及产线新启、关停等变动信息

申报需量值将收集信息和历史数据、运行方式、负荷受控比例、控制幅度等输入“MD”预报计算模型,最终输出两路220kV线路的月度需量预报值,报电力公司。

过程管理原则申报阶段----能源计划满足生产需求运行阶段----生产需求服从能源计划三、需求侧管理措施合理配置电力负荷需求三、需求侧管理措施内部推行“两部制”电价,发挥用户端主观能动性对炼钢厂三条冶炼产线、五钢气体公司、宝钢研究院薄带试验基地等用电负荷大,且波动大的用户实行“两部制”电价,以经济杠杆手段,促进用户合理安排机组、炉座的开停,保证电力负荷的平衡。案例1

五钢气体公司主动平衡用电负荷,一旦需增开机组,则事先制定预案,调整其它用电负荷,保证用电负荷总体平衡。案例2宝钢研究院薄带试验基地,将EAF炉、LF炉安排于同一主变下供电,且严格执行错时作业,减少电力负荷需求。案例3

调整炼钢二分厂供电模式,降低负荷需求存在问题:炼钢二分厂4台电炉分别由220kV站的2条线路供电,其中5E1线路供13#炉、14#炉,5E2线路供15#炉、16#炉。为保证其中3台电炉同时生产的需求,须按4台电炉全部冶炼所必需的电力进行申报“MD”值,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解决措施:执行“准(许可)开三备一”生产模式开13#炉、14#炉;则15#炉、16#炉“开一备一”。开15#炉、16#炉;则13#炉、14#炉“开一备一”。减少负荷1.1万kW/月,降本37万元/月。三、需求侧管理措施利用220kV站35kV线路双母线供电优势等,对供电方式实行动态调整,满足生产需求和最大负荷的有效受控。自2008年7月实施以来,实现降本1393万元(税后)背景

特钢全部以电炉冶炼,冶炼负荷占全部用电负荷的七分之四,冲击负荷造成供电线路负荷率低下。措施两条220kV进线配置两套计算机负荷控制系统,负责12台电炉负荷的实时控制,通过削峰填谷,调节冶炼重叠期,减少负荷需求,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率。三、需求侧管理措施采用“削峰填谷”手段,提高负荷利用率成效在需量控制系统的准确控制下,每月降低“MD”申报量10%左右,线路最高日平均负荷率达到83%,每年实现经济效益近800万元(税后)。以经济杠杆手段,促进降本对6kV等级以上用户全面装设分时电表,实行“分时电价制”,并制定部门绩效考评制度,实现成本控制下移,促进用户降本运行。三、需求侧管理措施利用电价差,优化生产组织,降低电成本

优化生产组织,实现降本运行合理安排检修计划,如将年修、大修等安排在夏季,以减少季节性电价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日修、定修等安排在白天,以减少产线峰时、平时段的用电量,降低峰占比。案例1

在合同不足的情况下,100tDC炉模铸产线实行夜间生产模式,在22∶00~次日6∶00的电价谷时段组织生产。月份时段电量(kWh)分时占比加权电量电价备注2011年9月峰时段540212423.38%0.5289元/kWh(税后)正常生产平时段938114840.60%谷时段832379636.02%总量231070682011年10月上旬峰时段1587604.54%0.3249元/kWh(税后)夜间避峰生产平时段2961508.40%谷时段306975587.10%总量3524665三、需求侧管理措施原生产计划调整后计划峰时61小时56小时平时62小时59小时谷时56小时64小时总时179小时179小时均价0.6132元/度0.5857元/度三、需求侧管理措施案例2

调整生产计划,减少峰时用电量,降低冶炼成本。100DC炉

冶炼耗电量:3.45万kWh/小时原生产计划:9月16日11:00-9月23日22:00若调整为:9月16日21:00-9月24日08:00可节约电费:17万元三、需求侧管理措施优化无功补偿设备运行,实现力率奖最优化功率因数考核标准COS(Φ)=0.90为奖罚基准点

COS(Φ)=0.91功率因数奖励额=总电费×0.15%

COS(Φ)=0.92功率因数奖励额=总电费×0.30%

COS(Φ)=0.93功率因数奖励额=总电费×0.45%COS(Φ)=0.94功率因数奖励额=总电费×0.60%COS(Φ)=0.9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