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梦在天外,人落凡间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把握诗歌主旨,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2.在朗诵中体会诗歌运用比喻、对比、夸张、联想等手法和多变的句式来表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的艺术特色,感受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3.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独立人格的奔放精神。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背诵本诗,领会诗中的浪漫主义风格;教学难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通过诵读想象,体悟诗人的复杂情绪,感受李白飘逸豪放的人格魅力。导语设计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皇族后裔,曾做唐玄宗的翰林待诏,诗歌有990多首,诗歌飘逸奔放,雄奇壮丽。他极富个性,不畏权贵,曾叫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真性情,真傲骨。余光中在诗歌《寻李白》中曾说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创作背景《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约744年。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召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权贵又不断排挤他。他在长安只住了一年多,744年就被赐金放还。第二年,他在东鲁(今山东)将南游吴越,政治上的大失败,让人无可奈何,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李白一度在齐鲁梁宋之间和高适、杜甫等诗友徜徉山水,在奇山异水中寻求心灵的安慰,这首描绘梦中游天姥山的诗是他的“发愤之作”。精读课文,合作探究诗人梦游的过程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的?看到了哪些景物?各自有怎样的特点?景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归纳明确:“月夜渡剡溪——半壁见海日——洞天石扉开”,既有时间线索,又有空间转移的线索。看到的景物可以概括为“月夜飞渡图”“登山奇观图”“仙人盛会图”。赏析“月夜飞渡图”通过想象翻译描述,思考这幅画面中描绘了怎样的景?对此作者有怎样的情?明确:意境——清幽宁静感情——愉悦神往深入研讨:“一夜飞度”表现了什么?急切兴奋之情。诗人为何提到“谢公”?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赏析“登山奇观图”学生交流,想象、翻译、描述,探究这幅画面中的景和情分别是什么?明确:

意境——雄奇壮美感情——迷醉震撼,乐而忘返“见海日”、“闻天鸡”写出天姥山什么特点?高峻。“千岩万转”、“迷花倚石”又表现了什么?诗人忘情山水之态可掬。“云青青”“水澹澹”又写怎样的景观特点?有何作用?险怪阴森,令人恐怖,为下文神仙出场做铺垫。赏析“仙人盛会图”交流研讨,通过想象、翻译、描述,探究这幅画面的景和情又如何?明确:意境——盛大欢乐感情——惊叹艳羡研讨:(1)四个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明确: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2)神仙聚会场面的意境有何特点?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意境:光辉灿烂、富丽堂皇、热闹盛大、和乐融融感情:惊叹艳羡,令人神往。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那么仙人的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任务一:整体感知

梳理梦游之境,理解梦游之心【提问】第一段诗人想告诉东鲁的朋友什么?【明确】想告诉东鲁的朋友,他想去梦游天姥山,因为天姥山像海上仙山一样神秘,而且高耸巍峨。(想像、夸张、烘托,表达了向往之情)瀛洲,是传说中的仙山,远在烟波渺茫之中,只是听到海上来客说过,虚无缥缈。至于天姥山,吴越人说这是一座曾有仙人天姥在此唱歌的仙山。在云霞明灭之间,但有时还可以看到山的影子。因此,他就有了前往仙山的梦想。在李白的想象中,天姥山雄伟得很。它耸入云霄,和高天连接在一起,连中华五岳,也被天姥山的气势扳倒。所谓“五岳”,是指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和嵩山。在道教中,五岳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神仙们聚居的地方。自称“谪仙人”笃信道教的李白,当然知道五岳的重要性。然而,他竟说天姥山“势拔五岳”。在天姥山附近,还有著名的天台山。天台山高得很,竟达四万八千丈,但在天姥山面前,它也甘拜下风。其实,天台山海拔高约1089米,天姥山则是1271米,相差无几。李白为了表现天姥山的壮美,并不理会实际情况,一味以压倒宇内诸峰的写法,展现天姥山在他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其目的,是要告诉东鲁的朋友:这天姥山,他是非去不可的!可以概括为“梦游缘由”。梳理梦游之境,理解梦游之心梳理梦游之境,理解梦游之心【提问】接下来,李白如何描写进入游山的梦境?分为几个步骤或描写了哪些场景?(梦游奇景)【明确】1.场景一:飞渡镜湖。(景色清幽宁谧,内心喜悦)“一夜飞度镜湖月”,一个“飞”字写出了李白的急速动作、急迫心情,可以理解成“飞快地度过”,也可以理解成“飞天”。在一夜之间,梦魂便飞到了心仪的地方。鉴湖之上,明亮如镜,水波不兴。天空中,又有一轮朗月,月光水色,交相掩映。梦中的他进入了清爽优美的境界。李白从鉴湖进入剡溪,经过的是水路。湖上的月亮,映照着湖水,也映照着他;而他的影子,也映在湖上,这真是“对影成三人”。他那梦魂中的身躯,进入了如幻如梦般空灵的境界。李白佩服谢灵运,他多次赞扬谢灵运的名句“池塘生春草”。至于谢灵运的遭遇,他当然也是了解的。谢灵运信佛,是佛学家,也受到过道教的影响。李白与谢灵运思想倾向相似。谢灵运才华出众,名动天下,每有新作,便被四处传诵。由于他本身就是权贵,敢于蔑视官府,但晋帝欣赏他,笼络他。谁知道,皇帝只看重他的文才,把他当作花瓶摆设。后来一言不合,便被“下课”。谢灵运虽有牢骚,也乐得优游自在,四处遨游,纵情诗酒。后来,他又和地方一些官员产生矛盾,被人诬告造反被贬。谁知他心有不甘,竟然真的有了造反的念头和准备。这一回,皇帝下诏把他就地砍头。李白既佩服谢灵运的才华,又同情他的命运,更觉得他的遭遇和自己所处的情态相似。因此,李白有意突出谢灵运的位置,显然不是无心之笔。异代相怜,吊古伤今。梳理梦游之境,理解梦游之心梳理梦游之境,理解梦游之心2.场景二:登山胜景。视觉、听觉,见海日,闻天鸡,雄奇壮美,神清气爽先由谢灵运发明的木屐写起。据说,谢灵运为了方便在山中行走,特制了屐齿可以移动的木屐,上坡时,屐齿移到后跟;下坡时,屐齿移到前掌。李白特别说他穿上这种木屐,踏上青云垒成的阶梯。表面上,是说自己的登山之旅,实则要告诉东鲁诸友,此行目的就是敬佩谢灵运桀骜不驯、率性而为,也希望自己跟着谢灵运的足迹前进。登上了天姥山,他看到了东海日出,又听到天鸡的啼鸣。真是美的享受!3.场景三:山中奇景。视听结合,迷离恐怖、壮观首先是奇花怪石,让他如醉入花丛,迷离朦胧。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溜走,忽然到了黄昏的时分。接着听到山上泉水的奔腾澎湃,那股泉水是怎样让人心魂震撼,他没有直接描写,但它发出像熊之咆哮和龙之吟啸的声浪,音响让深林战栗、层巅惊骇,引导读者从听觉方面,想象这湍流的飞猛。然后又转写水汽蒸腾,直上云霄;写那溅起的水花,如烟如雾。这样极写山泉的壮观,映衬出天姥山是何等的巍峨险峻。梳理梦游之境,理解梦游之心4.场景四:洞天仙境。①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列缺,指闪电也。忽然间电闪雷鸣,让人肝胆俱裂,紧接着“丘峦崩摧”,像是发生了十级大地震。就在这惊天动地的一刻,洞天福地的大门“訇”的一声打开了。梳理梦游之境,理解梦游之心梳理梦游之境,理解梦游之心②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凤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为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在洞天石扉訇然打开了以后,李白的梦魂看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仙境。首先看到仙境的背景,那是一片深不见底的万里晴空,日光月光,照耀着神仙居住的闪烁着金光银光的楼台。明朗而华丽的天堂,让李白心胆开张。然后看到神仙们纷纷出现,鸾凤是他们的车驾,虎豹为他们奏乐。这一切,让李白目眩神摇,魂为之夺。梳理梦游之境,理解梦游之心【提问】梦醒之后,作者李白有哪些慨叹?(梦醒慨叹)1.慨叹一:美景如梦,人生似梦。想得越美,跌得越重。正在兴高采烈,忽然魂飞魄散,美梦惊醒。睡梦中那些眼前飘过的霞光烟影、金银闪烁的仙境、壮丽雍容的神仙队伍,顿时间,变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原来,他只是躺在自己的床上。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梦醒时分,李白觉悟了:人生竟也像是他“梦游天姥”时所做的一场梦。于是,他回过神来,认识到人世间的一切欢乐,都不过是一场梦。梳理梦游之境,理解梦游之心2.慨叹二:不屑权贵,率意遨游。“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最后他告诉东鲁的朋友,他将访遍祖国的名山大川,不再计较仕宦道路和人生命运的得失。那些权贵,什么仕途,都不伺候了,只希望一辈子开开心心,自得其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最后一段是全首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他不屑仕途,只求随心所欲、率意遨游的情怀。小结1.梦游缘由:神秘如瀛洲,高耸超五岳(向往之情)2.梦游奇景:场景一:飞渡镜湖。(景色清幽宁谧,内心喜悦)场景二:登山胜景。(视觉、听觉,见海日,闻天鸡,雄奇壮美,神清气爽)场景三:山中奇景。(视听结合,迷离恐怖、壮观)场景四:洞天仙境。(分仙门洞开和仙人登场)3.梦醒慨叹。(慨叹一:美景如梦,人生似梦;慨叹二:不屑权贵,率意遨游)任务二:重点赏析

分析手法,体会诗风【提问】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哪些艺术特点?【明确】1.叙事描写抒情。《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抒情叙事化的佳作。诗人从远处落墨,一层一层地从写自己希望游山,到梦中游山,看到诸般山景,甚至看到仙景,乃至梦醒的全过程。鲁迅说:“人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李白分明是以梦醒后无路可走,诉说自己的苦恼。分析手法,体会诗风2.想象丰富而奇特,夸张大胆。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驰骋在一个奇特的艺术境界中,创造了一个迷离恍惚、雄苛壮丽的美妙意境,使人目眩心迷,魂悸魄动。诗人写此诗时,刚从长安放还,未曾到过天姥山,诗中景象,或传说,或虚构,信笔写来,有声有色,栩栩如生,有如身临其境,有历史故事,有神话传说,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在意识中的印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聚在一起,构成辉煌灿烂、惊心动魄的图画。分析手法,体会诗风3.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首诗的语言有些地方像说话一样亲切自然,有些地方像散文一样流畅,有些地方看来用字平平,却平中见奇,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对此欲倒东南倾”“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等,都显示了这种特色。任务三:知人论世

结合诗人经历,探究诗风原因李白四岁时,父亲带着全家人告别碎叶,跨越天山山脉,穿过沙漠戈壁,后到达四川。李白的父亲名叫李客,是一位商人,据说是李广将军的后裔,还跟唐朝的皇帝沾亲带故。李客对李白将来的前途有自己的规划,他希望李白能够官运亨通,成为国家栋梁。和大多数学童一样,李白从小背诵大量古诗文,并模拟写作,“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李白的诗歌从小就极富想象力,这让父亲非常惊讶,李父决定给李白一笔钱,让他周游一下,体验生活。十七岁那年的春天,他去拜访一位博学的隐士赵蕤,学习道家回归自然的思想和雄辩的纵横之术,树立佐明主、立功业的理想。后来,到中原云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结权贵、广交朋友,展露才华,寻找机会。二十三岁,开始云游;二十四岁到庐山,写下《望庐山瀑布》;二十五岁到达金陵。李白家在金陵有生意,他在这里聚友畅饮,出手豪阔。后来到了扬州,卧病旅舍,举目无亲,写下了《静夜思》。在贫病之中,李白受到了江都县丞孟荣的接济,孟荣欣建议李白当先成家。在孟荣的撮合之下,李白入赘到湖北安陆的许家,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二十九岁,李白再次出发,前往京城长安。三十一岁,李白决定回家,在家没呆几年,又去了洛阳、太原,然后回家,再去金陵、扬州、无锡、苏州、杭州……三十八岁,李白的妻子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取名“平阳”。内容总结1、诗歌主旨:本诗通过梦游仙境,描绘了天姥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