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基础知识1_第1页
针灸学基础知识1_第2页
针灸学基础知识1_第3页
针灸学基础知识1_第4页
针灸学基础知识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学基础知识-1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总题数:50,分数:100.00)

1.中医学中“证”的概念是

(分数:2.00)

A.疾病过程的症状

B.疾病过程中的体征

C.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

D.疾病过程中的症状和体征

E.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V

解析:

2.“阳中求阴”治法的病理基础是

(分数:2.00)

A.阴偏胜

B.阳偏胜

C.阴偏衰V

D.阳偏衰

E.阴阳两虚

解析:

3.肝病及脾的理论依据是

(分数:2.00)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V

D.五行相侮

E.母子相及

解析:

4.在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中起根本作用的是

(分数:2.00)

A.调畅情志

B.调节血量

C.调节脾胃

D.疏通水道

E.调畅气机J

解析:

5.对全身水液代谢起主宰作用的是

(分数:2.00)

A.小肠之泌别清浊

B.肺之通调水道

C.脾之运化水液

D.肾之蒸腾气化J

E.肝之疏泄功能

解析:

6.元气运行的道路是

(分数:2.00)

A.心脉

B.胸腔

C.全身

D.脉外

E.三焦J

解析:

7.下列各项,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是

(分数:2.00)

A.肺朝百脉

B.脾主统血

C.肝主藏血

D.心主血脉V

E.肾主纳气

解析:

8.奇经八脉中的“阳脉之海”是

(分数:2.00)

A.冲脉

B.任脉

C.督脉J

D.带脉

E.阳维脉

解析:

9.最易伤津耗气的邪气是

(分数:2.00)

A.风邪

B.寒邪

C.燥邪

D.湿邪

E.火邪4

解析:

10.风邪伤人,导致易汗出的致病特点是

(分数:2.00)

A.风性善行

B.风性数变

C.风为阳邪

D.风性开泄J

E.风性轻扬

解析:

11.外感病常出现实证的阶段是

(分数:2.00)

A.病证末期

B.发病初期

C.各个阶段

D.病证中期

E.初期或中期J

解析:

1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主要适用的病机变化是

(分数:2.00)

A.阴偏盛

B.阴偏衰V

C.阳偏衰

D.阴虚致阳亢

E.阳虚致阴盛

解析:

13.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除哪项外,其余均是五脏功能系统的具体内容

(分数:2.00)

A.五脏的功能所主

B.五脏的阴阳属性

C.五脏与五体联系

D.五脏与五华联系

E.五脏与六腑及奇恒之腑的联系J

解析:[解析]《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藏象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

与体表组织的通应关系;②五脏的阴阳属性;③五脏与四时的通应关系。

14.根据《素问•痹论》所述,以游走性疼痛为特点的痹证是

(分数:2.00)

A.皮痹

B.行痹J

C.痛痹

D.著痹

E.筋痹

解析:

15.据《素问•咳论》篇“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的论述,冬季肺受邪而病,是从何脏

传来

(分数:2.00)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V

解析:

16.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当选用

(分数:2.00)

A.桂枝汤

B.五苓散V

C.大青龙汤

D.小青龙汤

E.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解析:

17.大陷胸汤证的证候中不包括的是

(分数:2.00)

A.心下硬痛

B.短气烦躁

C.舌上燥而渴

D.不大便,日晡所小有潮热

E.身黄,小便不利V

解析:[解析]《伤寒论》134条云:“……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

发黄。”故大陷胸汤证的证候中不包括“小便不利,身必发黄”。

18.据《伤寒论》原文“自利不渴者”属

(分数:2.00)

A.少阴病

B.厥阴病

C.太阴病V

D.霍乱

E.阳明病

解析:

19.“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指的是

(分数:2.00)

A.内热偏盛

B.湿热较盛

C.阴虚较盛

D.热与水结较盛

E.邪在阳,表不解V

解析:[解析]《伤寒论》386条云:“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

水者,理中丸主之。”“热多”是与“寒多”对比而言的,指表邪未解而里寒较轻,用五苓散健脾温阳化

气,内调脾胃外解表邪;寒多是言其较五苓散证里寒为甚,虽有表证亦当急救其里,故用理中丸主之。

20.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治用

(分数:2.00)

A.苓桂术甘汤

B.五苓散

C.瓜篓瞿麦丸

D.茯苓戎盐汤

E.肾气丸V

解析:

21.湿病,风湿在表,表气已虚,治用

(分数:2.00)

A.桂枝附子汤

B.白术附子汤

C.甘草附子汤

D.防己黄黄汤V

E.麻黄加术汤

解析:[解析]湿病,风湿在表,表气已虚的证候,当治以防己黄黄汤健脾益气,祛风除湿。方中黄茂益气

固表,防己、白术祛风除湿,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22.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病因病机是

(分数:2.00)

A.风寒湿邪外侵,渐次化热伤阴J

B.寒湿留于关节,经脉痹阻不通

C.风寒湿邪外侵,气血运行不畅

D.外感寒湿,经脉痹阻

E.肝肾阴虚

解析:[解析]桂枝芍药知母汤中,桂枝、麻黄、防风辛温发散,祛风除湿;附子散寒除湿,通经止痛;白

术、甘草、生姜除湿健脾和中;芍药、知母养阴清热;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全方祛风除湿,

温经散寒,佐以滋阴清热,故能治风寒湿邪外侵,渐次化热伤阴的证候。

23.血分证和营分证的区别,主要是前者有

(分数:2.00)

A.身热夜甚

B.澹语

C.脉数

D.出血-J

E.舌绛

解析:

24.秋冬发病,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身体酸痛,胸闷,脱痞,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苔腻,脉濡

数,诊断与辨证分别为

(分数:2.00)

A.伏暑(卫气同病)V

B.伏暑(卫营同病)

C.湿温(邪遏卫气)

D.暑温(暑热夹湿,困阻中焦)

E.伏暑(邪郁少阳)

解析:

25.产于江苏的道地药材是

(分数:2.00)

A.川等

B.薄荷V

C.细辛

D.阿胶

E.生地黄

解析:

26.淬法属于的炮制方法是

(分数:2.00)

A.修治

B.水制

C.火制

D.水火共制J

E.其他制法

解析:

27.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其药性一般属于

(分数:2.00)

A.寒、热

B.寒、凉J

C.温、凉

D.温、微寒

E.温、平

解析:

28.淡味药的作用是

(分数:2.00)

A.能和能缓

B.能下能软

C.能燥能泄

D.能收能涩

E.能渗能利

解析:

29.黄茜与茯苓配伍,茯苓能增强黄茂补气利水的功效,这种配伍关系属于

(分数:2.00)

A.相须

B.相使J

C.相畏

D.相杀

E.相恶

解析:

30.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功效的药物是

(分数:2.00)

A.麻黄V

B.桂枝

C.细辛

D.生姜

E.香藩

解析:

31.具有发汗解表,行气宽中功效的药物是

(分数;2.00)

A.羌活

B.紫苏J

C.细辛

D.桂枝

E.生姜

解析:

32.具有清实热,退虚热功效的药物是

(分数:2.00)

A.石膏

B.知母J

C.黄苓

D.苦参

E.桅子

解析:

33.治疗怀胎蕴热,胎动不安,应选用的药物是

(分数:2.00)

A.黄连

B.黄柏

C.知母

D.黄苓V

E.艾叶

解析:

34.薪蛇具有的功效是

(分数:2.00)

A.祛风通络,利水

B.舒筋活络,止痛

C.祛风,通络,止痉V

D.补肝肾,强筋骨

E.祛风湿,退虚热

解析:

35.秦先具有的功效是

(分数:2.00)

A.止痹痛,治骨鳗

B.通经络,利水

C.止痹痛,解表

D.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V

E.止痹痛,安胎

解析:

36.具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功效的药物是

(分数:2.00)

A.意慑仁V

B.车前子

C.木通

D.茯苓

E.滑石

解析:

37.茵陈具有的功效是

(分数:2.00)

A.利水渗湿,安神

B.消利湿热,解毒泻火

C.利水渗湿,除痹

D.清利湿热,利胆退黄V

E.利水通淋,祛风湿

解析:

38.具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功效的药物是

(分数:2.00)

A.肉桂

B.干姜

C.吴茱萸

D.丁香

E.细辛4

解析:

39.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的药物是

(分数:2.00)

A.人参

B.肉桂

C.鹿茸

D.附子V

E.干姜

解析:

40.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功效的药物是

(分数:2.00)

A.干姜

B.沉香

C.川楝子

D.丁香

E.乌药J

解析:

41.具有凉血止血散瘀功效,尤善治尿rfll的药物是

(分数:2.00)

A.白茅根

B.小蓟4

C.血余炭

D.地榆

E.茜草

解析:

42.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功效的药物是

(分数:2.00)

A.红花V

B.丹参

C.泽兰

D.鸡血藤

E.益母草

解析:

43.白芥子具有的功效是

(分数:2.00)

A.清热化痰

B.燥湿化痰

C.降气化痰

D.温肺化痰V

E.润肺化痰

解析:

44.具有镇静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功效的药物是

(分数:2.00)

A.石决明

B.夏枯草

C.龙骨J

D.朱砂

E.菊花

解析:

45.治疗血不养心引起的虚烦不眠、惊悸怔忡之证,应选用的药物是

(分数:2.00)

A.酸枣仁、柏子仁V

B.石菖蒲、远志

C.牡蛎、龙骨

D.朱砂、磁石

E.珍珠母、磁石

解析:

46.具有平息内风,祛除外风功效的药物是

(分数:2.00)

A.羚羊角

B.天麻J

C.钩藤

D.地龙

E.娱蚣

解析:

47.地龙与僵蚕具有的共同功效是

(分数:2.00)

A.息风止痒

B.息风止痛

C.息风止痉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