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17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统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17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统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17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统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17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统考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17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时作业·学以致用]实战演练夯实基础一、选择题1.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欧洲各国协同推出了一系列文化建设计划,如“欧洲电视电影节”“视听尤里卡计划”“无疆界欧洲”等,“在联盟内部消除购销及发送接收视听产品中的一切壁垒”。欧洲各国的文化建设计划()A.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B.消除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推动欧共体向经济政治实体的过渡D.进一步增强欧洲人民的集体归属感解析:题干中提及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欧洲各国协同推出了一系列文化建设计划,这些有利于加强欧洲各国的文化认同,从而增强欧洲人民的集体归属感,故选D项;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是在二战后期,不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排除A项;B项中的“消除”一词不妥,欧洲各国的文化建设计划只能说有利于减少贸易壁垒而已,排除B项;推动欧共体向经济政治实体的过渡是欧盟的成立,排除C项。答案:D2.1966年3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出其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军事基地。同年6月,戴高乐应邀访苏,法苏发表联合宣言,宣布双方建立“特殊伙伴关系”。此现象说明()A.法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B.法国与美国的关系完全破裂C.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D.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解析:法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明确提出法美关系的完全破裂,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并未形成一种真正的世界格局,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1966年3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同年6月,戴高乐应邀访苏,法苏发表联合宣言”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3.冷战时期,日本作为抵御苏联影响的桥头堡,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朝鲜战争爆发使日本重工业复苏。这些都开启了日本经济奇迹的大门,由此可见()A.日本经济发展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B.日本经济发展缺乏内部驱动力C.日本经济实质上是美国经济的附庸D.日本经济缺乏政府的主导作用解析:由材料“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朝鲜战争爆发使日本重工业复苏。这些都开启了日本经济奇迹的大门”可知日本经济的发展深受国际形势的影响,故选A项;二战后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革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内部驱动力,排除B项;日本经济受到美国经济的扶持但并不是美国经济的附庸,排除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恢复和重建经济,日本政府实行“统制经济体制”,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统制,排除D项。答案:A4.1974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一项文件,指出:“反对侵略、外国占领、新老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以及争取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斗争,使不结盟国家在国际关系中进一步被肯定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因素。”这表明不结盟运动()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维护了世界多极化趋势C.瓦解了美苏两极格局 D.冲击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解析:由材料“反对侵略、外国占领、新老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以及争取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斗争”可知不结盟运动冲击着两极格局,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故选D项;不结盟运动冲击世界格局,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促进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排除B项;苏联解体瓦解了两极格局,排除C项。答案:D5.1973年10月,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为打击美国偏袒以色列政策,宣布把需要中东石油的国家划分为“友好、中立、敌对”三个类别,在石油供应上分别采取“正常、限制、禁止”措施。西欧、日本等立即表态支持阿拉伯国家的和平斗争。这表明()A.世界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明显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能源因素推动国际力量分化D.西欧、日本摆脱美国经济控制解析:根据材料“1973年10月,在石油供应上分别采取‘正常、限制、禁止’措施。西欧、日本等立即表态支持阿拉伯国家的和平斗争”,得出因石油能源因素推动西欧、日本与美国分化,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世界多极化,故A、B两项错误,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答案:C6.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制定了对苏联的新政策,称之为“超越遏制”战略,主旨是加强美苏合作,把苏联拉进“国际大家庭”,使其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这一政策()A.是冷战结束的标志 B.加速了苏联的解体C.使美苏实现战略和解 D.促进苏联经济的发展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布什总统的“超越遏制”实质上是一种和平演变战略,推动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而使苏联垮台,故选B项;冷战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的解体,排除A项;二战后直到苏联解体,美苏之前一直是争霸关系,排除C项;1989年苏联经济日益恶化,排除D项。答案:B7.根据科索沃战争后召开的赫尔辛基首脑会议的决定,欧盟于2000年11月、2001年3月先后成立了欧盟政治和安全委员会、欧盟军事委员会和欧盟军事参谋部。这主要表明()A.债务威胁欧盟安全 B.恐怖阴霾笼罩欧盟C.欧盟自主意识增强 D.欧盟成为世界一极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反映的是欧洲联合的进一步发展,欧洲成立了自己的安全和军事管理机构,体现了欧洲自主意识明显增强,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债务威胁欧盟安全,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欧洲成立自己的安全和军事管理机构,体现不出恐怖阴霾笼罩欧盟,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欧盟成为世界一极,排除D项。答案:C8.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对“扩展战略”的宗旨做了阐述,他说:“在冷战期间我们试图遏制对自由制度生存的威胁。现在我们试图扩展生活在自由制度下的国家的圈子。”其根本目的是()A.展示美国制度的优越B.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C.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展D.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解析:据材料“现在我们试图扩展生活在自由制度下的国家的圈子”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故选B项;展示美国制度的优越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展是冷战时期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无论“遏制共产主义”还是“扩展自由制度”都是实现美国的霸权,排除D项。答案:B9.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冷战结束后,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西方文化”同“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是“未来世界政治轴心”。对此评论正确的是()A.冷战结束使世界政治经济冲突消失B.文明间的矛盾是引发国家冲突的根源C.国家冲突是文明进程中的必然现象D.亨廷顿意在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辩护解析:抓住评价者的身份“美国学者”、时间——冷战结束后,以及题干中“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西方文化”同“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是“未来世界政治轴心”,并联系所学,冷战结束后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故选D项。答案:D10.1986年,美国和苏联的炸弹数和导弹弹头数已分别达到12846枚和10716枚,但截至1991年苏联解体,双方也无直接的军事冲突。这一现象可以表明当时()A.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B.全球化的进程加快C.世界科技快速发展 D.和平成为时代主题解析: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平成为时代主题,美苏虽然有众多的炸弹数和导弹弹头,双方也无直接的军事冲突,故选D项;多极化格局只是一种发展趋势,至今尚未形成,排除A项;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排除B项;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排除C项。答案:D11.下图为刊载于法国《世界报》的一幅政治漫画,反映了某一时期欧洲与美国关系的变化。该漫画反映出()A.欧盟取代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B.美国与欧盟之间的同盟关系破裂C.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可避免D.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加强解析:根据漫画美元与欧元的较量,体现了多极化趋势下,欧盟作为当今世界格局中重要一极的崛起,对美国霸权地位的冲击,故选D项;美国依旧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排除A项;同理,美国与欧盟一直保持同盟关系,排除B项;“爆发不可避免”表述绝对,排除C项。答案:D12.冷战结束后,一些实力较强的大国或国家集团,极力争取“极”的地位,出现一种“多元争极”的态势。这一“态势”反映出()A.新国际格局尚未定型 B.国际力量出现了平衡C.美国力量遭到了削弱 D.世界多极化基本形成解析:冷战结束后当今世界处于多个较强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争“极”的状态,说明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定型,故选A项;一些实力较强的大国或国家集团,极力争取“极”的地位的原因在于国际力量的不平衡,排除B项;材料没看出美国力量遭到削弱,美国是冷战结束后唯一的超级大国,排除C项;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中,而不是基本形成,排除D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至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也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了。——摘编自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材料二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摘编自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材料三2009年2月7日,美国副总统约瑟夫·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外交政策演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原因。概括这一时期美国与新中国关系的发展趋势。(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3)材料三表明美国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态度是怎样的?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可以结合1945-1970年这一时段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分析原因;第二小问,从这一时期美苏两极格局的形式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第(2)问,由材料二所述的两个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第(3)问,由材料三“2009年”可知国际关系格局是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由材料三“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得出美国应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态度是面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答案:(1)原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霸主;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美国主导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军事实力空前膨胀;二战后,苏联实力增强,但不足以抗衡美国。趋势:由敌对走向缓和。(2)因为没有了共同的敌人,以美国为首的同盟离心力加强。西欧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同时,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恐怖活动滋长,威胁了美国的安全和霸主地位。(3)面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冷战”结束以后,有四大因素在影响着世界的大势:一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二是发展中国家的作用上升,三是大国关系的不断调整,四是美国霸权主义对世界的干涉。前三个因素对国际关系都产生积极影响,最后一个因素对国际关系的正常秩序起到干扰和破坏作用。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展迅猛,是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世界经济产生强大的推动力。经济全球化冲击着原有的国际关系结构,促使国际关系内部发生很多变化,对世界多极化趋势起推动作用。——顾关福《战后国际关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四大因素”中任选一个说明其主要表现及对世界大势的影响。解析:本题的难度不大,“四大因素”材料已经说明,“主要表现”属于纯记忆性知识,结合所学回答即可。“影响”注意要求回答的是对“世界大势”的影响,也就是对世界发展趋势的影响,不能站在某一个国家,而应该从全球的角度分析。答案:示例因素一: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主要表现: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国际市场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国际资本在全球流动加速;科技开发应用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1995年世界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