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04 综合应用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江苏专用)(原卷版)_第1页
题型04 综合应用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江苏专用)(原卷版)_第2页
题型04 综合应用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江苏专用)(原卷版)_第3页
题型04 综合应用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江苏专用)(原卷版)_第4页
题型04 综合应用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题源解密(江苏专用)(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突破题型04综合应用题考情概览: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考向考法/角度常现关键词考向一物质制备类考法1纯碱制备考法2氧气制备考法3工业产品的制备碳酸氢钠、饱和食盐水、饱和氨盐水、家用制氧机、过碳酸钠、二氧化锰、原料、工业产品考向二结构性质类考法1多角度认识气体考法2金属及化合物考法3废旧物品回收氧气、二氧化碳、合金、金属化合物、冶炼、用途、铜的回收、铁的回收考向三生活环境类考法1新能源考法2碳中和考法3燃料及其燃烧氢气、可燃冰、太阳能、碳中和、碳达峰、碳捕集、碳封存考向四科技前沿类考法1新材料考法2航空航天新型、电子、基片材料、导电、载人航天、空间站►考向一物质制备类考法1纯碱制备1.(2023无锡)侯德榜先生为制取纯碱作出了杰出贡献。(1)实验室模拟制取碳酸氢钠。“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碳酸氢钠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原理是:,。兴趣小组在常温(20℃)下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21.0g、9.6g、37.2g。]①实验1、2所得溶液处于饱和状态的是(填实验序号)。②实验3的锥形瓶中出现白色浑浊,经检验为。写出用稀盐酸检验的化学方程式:。(2)侯氏制碱法的生产流程如下:

①实际生产中沉淀池内的温度不能太高,原因是。②如图是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母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和少量NaCl,利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可提纯,理由是。

③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aCl和。(3)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纯碱产品中常混有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设计以下两种方案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根据方案1,实验测得的质量为0.88g。根据方案2,实验测得的质量为3.94g。请任选其中一种方案与相关数据,计算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考法2氧气制备2.(2023苏州)在实验室和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药品和装置可以制取氧气。Ⅰ、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

(1)用作催化剂,加热分解得到和KC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为。收集干燥氧气应选取的收集装置为(选填字母)。(3)搭建如图-2所示装置时,需要调整试管的倾斜角度,可松开(选填“”、“”或“”)处的螺丝,待调整后再拧紧。(4)实验结束时,下列两步操作中先进行的是(填序号)。a.移走并熄灭仪器X

b.断开试管与洗气瓶之间的连接Ⅱ、某款家用制氧机利用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同时加入水中制取氧气。已知:①过碳酸钠易溶于水,遇水分解为和。②可以将KI转化为I2。(5)制氧机制氧说明(部分)见下表,其中A、B剂的成分是过碳酸钠或二氧化锰。A剂B剂平均供氧量(毫升/分钟)供氧时间(分钟)配方一1袋1袋≥320≥15配方二2袋1袋≥500≥25配方三3袋2袋≥1000≥15①A剂的成分是。②若突发缺氧性疾病,在呼叫救护的同时进行吸氧,应选择的最佳配方是。(6)按配方一在水中反应6小时后,无明显气泡产生。取反应后混合物进行下列实验:①将反应后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液和黑色滤渣。滤渣的成分为。②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加足量盐酸有大量气体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另取少量滤液,滴加KI溶液,再滴加溶液。溶液变为蓝色,证明滤液中仍含有。考法3工业产品的制备3.(2023扬州)以工业副产品石膏(主要成分是CaSO4)为原料可制备CaCO3。CaCO3有球霰石、方解石等多种形态,其中球霰石广泛应用于油墨、生物材料等领域。(1)制备CaCO3时,将石膏与水配成悬浊液,再向其中通入NH3、CO2(不考虑石膏中杂质的反应)。①配制悬浊液时,保持温度不变,为使石膏充分分散在水中,可采取的措施是、。(填两点)②制备时温度不宜过高,原因是。③制备可看作是(NH4)2CO3与CaSO4发生复分解反应,(NH4)2CO3与CaSO4反应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为。理论上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为。④若石膏中CaSO4的质量分数为85%,取160g石膏进行反应,计算理论上可制得CaCO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2)反应生成的CaCO3中球霰石与方解石的质量分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由图示信息得出的结论是。(3)反应时加入某表面活性剂可增加产物中球霰石的含量。该表面活性剂一端带正电荷,另一端为排斥水分子的疏水基团,可与球霰石形成两种吸附作用,如图—2所示。①两种吸附分别为离子对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离子对吸附:球霰石表面的带负电,表面活性剂通过带正电的一端吸附于球霰石表面;离子交换吸附:球霰石表面的Ca2+带正电,表面活性剂中带正电的一端可取代球霰石表面的Ca2+,并吸附于球霰石表面。图—2中表示离子对吸附的是(填“A”或“B”)。②有研究认为,球霰石转化为方解石经历了球霰石溶解、再沉淀为方解石的过程。表面活性剂能增加产物中球霰石的含量,原因是。4.(2023连云港)常见的氯化钙产品有无水和,除不具有吸水性外,其他均具有吸水性,可作除湿剂。(1)不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010306080溶解度/g59.564.7100137147①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②低温下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晶体的化学式为。(2)针对某氯化钙除湿剂,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步骤一:取适量氯化钙除湿剂于烧杯中,加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触摸烧杯壁,感觉热,静置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室温。步骤二:取少许步骤一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步骤三:取少许步骤一所得溶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饱和溶液,有白色沉淀和大量无色气体产生。①由步骤一中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②写出步骤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根据步骤三,可用饱和溶液鉴别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理由是。(3)为测定某氯化钙除湿剂(含和少量)中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称量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测得固体质量随温度升高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加热过程中既不熔化也不分解。

①T℃后,继续升温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为147)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②有同学认为用上述方法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理由是。►考向二结构性质类考法1多角度认识气体5.(2023·江苏连云港)多角度认识物质,帮助我们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填“元素”、“原子”或“分子”)组成。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构成。(填“元素”、“原子”或“分子”)。(2)认识物质的性质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

(3)认识物质的制法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图),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写名称)。

(4)辩证地认识物质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写化学式)。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举一例)。(5)小刚同学对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建构了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括号内一种含有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式;②关系图中由Na2CO3→CO2的反应类型是反应;③CO2常用于灭火,但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原因是它们能发生反应,生成碳和氧化镁,请写出该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考法2金属及化合物6.(2023连云港一模)金属及其制品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和工具。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用的是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所形成的镓离子的符号为。(2)“天问一号”探测器应用了世界上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一新型镁锂合金,该合金具有减震、消噪和抗电磁干扰性能。关于该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该材料硬度很小B.该材料对电磁波有屏弊作用C.该材料可有效的降低卫星发射时的噪音(3)某同学在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向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Mg(NO3)2和AgNO3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滤渣和滤液。则反应后滤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混合溶液的质量(填“增大”或“减小”),若滤渣中含有三种金属,则此时滤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4)金属Mg是通常将(填字母)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Mg(OH)2,Mg(OH)2再与盐酸反应生成MgC12,电解熔融状态的MgC12制得Mg。A.盐酸 B.食盐 C.石灰乳 D.二氧化碳(5)炼铁的主要原料是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焦炭、空气、石灰石,转化过程如图:

Ⅰ.在此转化过程中体现了焦炭的化学性质有;(写一条即可)Ⅱ.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Ⅲ.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其年产量的20%~40%,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Ⅳ.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属于(填字母)。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7.(2023·江苏镇江·统考一模)从古至今,铜及其化合物一直被人类广泛应用。一、铜材料的知识(1)红铜:①早期指锻锤出来的天然铜,夏朝时期已开始使用。自然界存在纯铜的原因可能是(选填序号)。a.铜的活泼性弱

b.铜不与自然界物质反应

c.深埋缺氧②后期指冶炼获得的纯铜。西汉《淮南万毕术》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原理。(2)青铜:红铜与锡等金属的合金。《吕氏春秋》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青铜的硬度比红铜的(选填“大”或“小”)。(3)黄铜:铜锌合金。元代《格致粗谈》记载:“赤铜入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以下试剂不能鉴别黄铜和黄金的是(选填序号)。a.稀HClb.AgNO3溶液c.ZnSO4溶液(4)如图为出土文物“青铜神树”,其锈层物质成分及生锈原理如下。

Ⅰ.转化①的化学方程式为。Ⅱ.转化②中生成的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二、CuCl的制备以硫化铜(CuS)精矿为原料制备CuCl的主要流程如下。

资料:CuCl是一种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和乙醇,可溶于氯离子浓度较大的溶液,在潮湿空气中易氧化变质为Cu2(OH)3Cl。(5)酸溶时的反应为CuO+H2SO4=CuSO4+H2O,则焙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沉淀发生的反应为2CuSO4+SO2+2H2O+2NaCl=2CuCl↓+2H2SO4+Na2SO4.水洗时检验固体已洗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滴加(填化学式)溶液,无现象。(7)水洗后进行醇洗的目的是。(8)经计算,CuCl产量低于理论值,可能的原因为(选填序号)。a.精矿研磨成粉末

b.稀硫酸过量

c.浓NaCl溶液过量三、样品的热重分析称取含Cu2(OH)2CO3的Cu2(OH)3Cl样品54.00g置于装置A中,控制不同的温度对其加热,测得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资料:加热到200℃以上,Cu2(OH)2CO3开始分解;加热到400℃以上,Cu2(OH)3Cl开始分解生成CuO、HCl和H2O。(9)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10)样品中Cu2(OH)3Cl的含量为%(精确到0.1%)。(11)M点固体中各成分的质量比为。(12)当加热到T3℃时,装置C共增加g。考法3废旧物品回收8.(2023常州)据统计全球每年消耗大约1500亿个易拉罐,其使用后的处理已成为研究热点。Ⅰ、辨识材质(1)易拉罐置于冰箱能迅速降温,这体现了金属的性。(2)易拉罐以铝或铁作为罐体材料。为区分常见装可乐和椰汁的罐体主材,对其进行如下探究:①物理方法:分别将磁铁置于两个罐体样品上,可乐罐不能被磁铁吸引,椰汁罐可以被磁铁吸引,则说明可乐罐和椰汁罐的材质分别是。②化学方法:(填写一种操作、现象和结论)。Ⅱ、铁罐回收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尝试用回收的铁罐来制备补铁剂硫酸亚铁。除去铁罐表层的涂层后将其剪碎,称取5份5.6g的铁屑,分别向其中加入一定体积14%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1g•mL﹣1),测得硫酸亚铁的产率如表:序号m(Fe):m(H2SO4)产率/%15.6:8.8274.6325.6:9.8076.7435.610.7887.8545.6:11.1695.1455.6:12.7492.36(3)至少加入mL(精确到0.1)14%的硫酸溶液能使5.6g铁屑完全反应。(4)m(Fe):m(H2SO4)=时进行反应最佳(从表中选择一组数据填写)。Ⅲ、铝罐回收科研人员将碱液捕集二氧化碳后的产物与铝罐在一定条件下制备高效储氢物质甲酸钠(HCOONa)和牙科材料勃姆石[AlO(OH)],工艺流程如图1:

为探究反应①进行的实验条件,科研人员将相同比例和质量的NaHCO3和Al在不同温度、碱度、反应时长进行对比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5)从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到产品甲酸钠,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选填“不变”、“升高”或“降低”)。(6)由图2可知反应①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7)若一定条件下甲酸钠产率为60%,1500亿(1.5×1011)个330mL铝制易拉罐(含针约20克/个)可以制取约万吨甲酸钠。考向三生活环境类考法1新能源9.(2023苏州)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生产和储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制氢的方法主要有化石能源制氢和电解水制氢。由化石能源(煤、天然气)制得的中含有CO,利用液氮的低温可将CO液化分离,从而获得纯净的氢气。电解水法制氢的能量转化如图所示,氚可用于核能发电,氚是一种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原子。

氢气的储存有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物理储氢包括加压储氢和吸附储氢。用物理方法将石墨进行剥离,得到的石墨烯可用于常温吸附氢气。锂氮化合物可用于化学储氢。(1)下列有关氢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A.氢气的燃烧产物无污染,所以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B.利用太阳能发电并电解水制氢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C.现阶段氢能已经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2)利用液氮的低温能将与CO分离,说明氢气的沸点比CO的沸点。(3)①氚属于元素的一种原子。②下列示意图能表示氚原子的是(填序号)。

(4)①将氢气压缩进储氢瓶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从微观角度解释)。②石墨烯是一种(填“单质”或“化合物”)。③化合物中质量比,则。考法2碳中和10.(2023扬州三模)中国将力争“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降低“碳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合理的有(填字母)。a.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c.采用节能技术

d.利用太阳能、风能(2)“碳中和”目的是使碳排放与碳吸收达平衡,最终实现零碳排放。结合如图1,提出一种可行的碳吸收方式:。(3)“碳捕获”并封存被认为是目前减缓全球变暖最经济可行的方式。小张同学利用化学知识,设计了一个简易CO2捕捉器,其捕捉CO2的流程如图2所示。①此方法中采用“喷雾”的优点是。②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丁,请写出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该流程虽然简单,但从节能减排的角度看,存在的不足是,这将是小张同学以后运用化学知识需改进的地方。(4)“碳”的转化与利用【转化Ⅰ】以CO2为碳源,与H2经催化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机物,此方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化学家使用特殊催化剂实现了CO2和H2转化为A或B等有机物和水,原理如图3所示:

①B的化学式是。②根据催化剂的特性可知,催化剂在该反应前后的质量和不变。③理论上讲,当原料气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最终产物是A。【转化Ⅱ】2020年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团队开发出了镍基双金属催化剂,用来将二氧化碳和甲烷两种温室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重整得到两种气体燃料。反应过程如图4所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一段时间后该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降低的原因是。

考法3燃料及燃烧11.(2023南通二模)燃烧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创造美好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一)燃烧是如何发生的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g。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和,从处缓慢通入50mL氧气,再关闭和,称量装置总质量为g。步骤4:?,观察现象。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g。(1)补全?处的操作内容:步骤1,步骤4。(2)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3)、、的大小关系是。(4)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二)如何调控燃烧资料:①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②为了加快燃烧,农村用的炉灶以及历史上的铁匠铺都常用到风箱。③锅炉燃烧常用到鼓风机,还会把煤块粉碎成颗粒更小的煤粉。④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5)阅读以上信息你觉得为了促进燃料的燃烧通常要考虑:①;②。(三)未来的燃料是怎样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家用燃料发生的变化如下图:

(6)随着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以及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请你对未来燃料提出一个设想:。►考向四科技前沿类考法1新材料12.(2023苏州校考二模)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的电子绝缘基片材料,用于大型和超大型集成电路中。Ⅰ.AlN的制备(1)NH4Cl作为添加剂,受热分解产生NH3和HCl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2)反应前先通N2,目的是。(3)如图1,℃时,产物中AlN纯度最高。如图2可以推断最佳保温时长为3小时而不是4小时的理由是。Ⅱ.AlN的质量分数测定在生产过程中,氮化铝样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氧化铝杂质。某小组同学用图1和图2装置组合来进行相关实验,实验前称量1.0g样品,根据反应中所生成氨气的体积来测定样品中的氮化铝的质量分数(实验中导管体积忽略不计)。已知:①②(4)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往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AlN样品;b、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往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c、检验装置气密性;d、测定收集到水的体积。操作的先后顺序是:c→(填“a→b”或“b→a”)→d(5)装置B中试剂X必须具备条件有(至少写出两点)。(6)虚线框中装置适宜选用图2中的装置(填“C”或“D”)。(7)有同学认为实验结束后,会有NH3残留在装置A中,不能完全排出,(填“需要”或“不需要”)通入N2将其中残留的NH3排入后续装置中。(8)用图1装置测得的纯度会偏大,如果将装置A换成图3中的装置(填字母),可以避免此误差。(9)若装置经过改进后,测得标准状况下的NH3体积为0.44L。请计算该样品中的AlN的质量分数(已知氨气的密度为:0.771g/L)(写出计算过程)。考法2航空航天13.(2023无锡)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因此,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Ⅰ.从地球带上去(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等原料制氧,写出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航天工业以空气为原料制氧,工业上选择空气的主要原因是。(2)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其过程可用如图所示实验模拟。

①浸入液氮3min后,试管内产生约占其容积1/3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1min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②上述实验利用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实现分离,由实验现象可知,两种气体中沸点比较高的气体是。(3)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填“>”或“<”)。Ⅱ.在天宫制出来(4)早期空间站利用过氧化钠()、超氧化钾()等物质制氧,其原理表示如下: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5)目前空间站已实现电解水制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空间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解决“气体从哪里来”的问题必然伴生着“气体往哪里去”的问题。为此,科学家设计了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序号)。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b.电解水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氢气,系统需要对氢气进行转化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1.(新情境)(2022·江苏镇江)从古至今,铁及其化合物一直被人类广泛应用。(一)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1)明代科学著作《天工开物》中记载:①“其器冶铁锥,其尖使极刚利”,“铁锥”为开挖盐井的工具。所取盐井水“入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釜”指生铁制作的铁锅。生铁属于材料。上述描述中利用铁的(选填序号)。a.导热性b.导电性c.硬度大②“泥固塞其孔,然后使水转釉”是指高温下CO将红砖中的Fe2O3转化为Fe3O4而形成青砖。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铁的化合物在现代更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①碳酸亚铁(FeCO3)不溶于水,可作补血剂,服用后与胃酸反应生成被人体吸收,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②火星探测器发回的信息表明,火星上存在FeOOH,从而证明火星表面曾经存在过水,其理由为。③活性FeOOH可除去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有害气体H2S,并获得S,原理如下。吸收中生成的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式为,再生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FeOOH的制备用废铁屑(主要成分为Fe,含少量Fe2O3和FeCO3)制备FeOOH主要流程如下。(3)酸溶时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和H2SO4浓度,目的是,产生的气体为。(4)还原发生的反应为Fe2(SO4)3+Fe═3FeSO4。沉淀发生的反应为2FeSO4+H2O2+2H2O═2FeOOH↓+2H2SO4。沉淀时反应温度不宜太高,原因是。(5)沉淀时会有部分FeOOH与FeSO4反应生成Fe3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三)FeOOH的含量测定已知:FeOOH及铁的氧化物加热分解的温度如下。称取含Fe3O4的FeOOH样品76.6g,进行热分解实验。控制不同的温度对样品加热,测得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6)样品中FeOOH的含量为%(精确到0.1%)。(7)当加热到T4℃时,M点固体的成分是,对应的质量比为。2.(新情境)(2023苏州统考二模)对工业废气与废水的处理是化学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1)海水吸收法被认为是烟气脱硫最简单的途径(与水反应类似于)。在喷淋吸收塔内烟气与海水反应,然后在曝气池中释放回收二氧化硫,并使海水得以恢复。

①为了快速充分脱硫,可采用如图1所示的喷淋吸收塔装置,请在图1中标出烟气和海水的加入位置。②写出曝气池中释放的化学方程式。(2)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测得溶液中含硫微粒的浓度随pH变化如图。

①由此可知溶液呈(填“酸性”或“碱性”)。②M点溶液含有的溶质主要为(填化学式)。③溶液的pH由0升至3的过程中,溶液中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某烟气中含、、等气体,以催化处理其中的,部分流程如图-1所示。开始时需向“脱硫”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溶液,并加入适量铁粉。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反应过程中吸收液的起始温度对脱硫率和吸收液pH的影响如图-2所示:已知:“脱硫”时发生的主要反应有①计算脱除的同时会生成的质量(要求过程)。②“脱硫”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浓度会升高。原因是。③温度大于时脱硫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3.(新情境)(2023无锡二模)金属铁及其制品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和工具,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Ⅰ.铁与铁的化合物(1)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铁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金属。生活中常用铁制成铁锅烹饪食物,主要是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性。(2)人体缺铁会得贫血,常用碳酸亚铁做补血剂,它还用作阻燃剂、催化剂以及皮革生产。在空气中受热发生的反应为,由此可知碳酸亚铁做阻燃剂的原因为。Ⅱ.钢铁的冶炼《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炒钢法”,生产过程如右图所示,其中潮泥灰主要成分是石灰石。

(3)在炼铁炉中鼓入的空气与矿物逆流而行的目的是。(4)不断翻炒液态生铁,是为了降低元素的含量。Ⅲ.铁生锈的原理

(5)写出转化为的化学方程式。Ⅳ.铁锈()组成的探究学习小组为探究铁锈的组成,取一定量纯铁粉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然后称取13.5g部分已经结块成红棕色的铁锈样品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图2为A中固体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

(6)加热到时,开始分解生成和。(7)时,CO还原至固体质量不变,实验中观察到A中玻璃管的现象是。(8)时,在冷却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3g,求出图2中m的值。(写出计算过程)(9)如表是图1中B、C装置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请结合数据,求中x的值为。反应前(g)反应后(g)B100102.7C150156.64.(新情境)(2023·江苏盐城·校考二模)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同学围绕金属铜展开了学习Ⅰ:铜的性质小组同学通过如图所示实验认识铜的性质:

(1)实验1,观察到火柴头燃烧,说明铜具有的物理性质是。(2)实验2的现象是。Ⅱ:铜的冶炼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炼铜工艺的发展史如图所示。

(3)火法炼铜涉及的化学反应之一为:,该反应是。(填基本反应类型)(4)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湿法炼铜”的方法:“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则可得到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生物炼铜是先将硫化铜(CuS)在硫杆菌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化合生成硫酸铜。(6)电解精炼铜过程中,电能转化为能。(7)我国古代制黄铜的原理如图所示。

①混合均匀前常将炉甘石、木炭等原料粉碎,其目的是。②高温还原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反应有,得到的黄铜比纯铜硬度(填“大”或“小”)。③为了测定某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取10g黄铜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氢气0.1g。则该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为。Ⅲ:铜的锈蚀铜锈赋予青铜器历史感。铜锈主要有Cu2(OH)2CO3和Cu2(OH)3Cl,考古界根据铜锈是否会加速铜的锈蚀分为“有害锈”和“无害锈”,其作用示意图如下:

(8)据图可知Cu2(OH)3Cl具有(填“致密”或“疏松”)结构,因此属于(填“有害锈”或“无害锈”)。1.(2023扬州模拟预测)某冶炼厂用含氯化铜和盐酸的废液生产干燥的氢氧化铜,工程师设计了如下图流程,并用实验探究最佳工艺。试回答相关问题。(1)不同种助剂对产品洗涤(达到相同效果)的实验结果见表。助剂种类过滤时间/min滤渣状态洗涤用水量/gA13密实639.8B12密实589.3C13蓬松326.5D13较蓬松350.0根据表格可知,遵循绿色化学中的“减量”原则,助剂应该选用(填助剂种类)。选择该助剂还有什么优点?(2)调节pH对Cu2+回收率及产品纯度的影响见图1所示。所以该工艺中需要调节pH至为最佳。当pH逐步提高到14过滤,观察到沉淀量同时溶液呈深蓝色的现象,说明Cu2+回收率明显下降。(3)工艺中“搅拌1.5h”的目的是。(4)对实验产品进行热重分析,测得加热温度与样品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取干燥的产品98g,当温度高于80℃时开始出现黑色固体氧化铜,同时生成另一种氧化物。持续升温到185℃时完全变黑且质量恒定,请计算x的值(写出计算过程)。2.(2023扬州模拟预测)气体的制备是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之一。下图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取、收集等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①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是。②欲用装置A制取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欲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则D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气体应从(填“e”或“f”)端进入。(2)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硫化氢气体,则所用装置的导管口字母连接顺序是→→→g。(3)将H2S气体通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生成黑色CuS沉淀和另一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有毒的H2S气体常用脱硫液吸收和活性炭吸附氧化进行处理。

①一种用氯化铁溶液循环脱硫工艺的物质转化如图1所示。图1中X物质可能是(填化学式)。写出该脱硫总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②表面喷淋水的活性炭可用于吸附氧化H2S,其原理可用图2表示(aq代表水溶液)。其它条件不变时,若水膜过厚,H2S的氧化去除率减小的原因是。3.(2023镇江二模)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一、铁的相关知识

(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铝材料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这反映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2)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3)磁铁矿是早期司南的材料,磁铁矿中所含铁的氧化物主要是。(4)可以作为补铁剂,可以防止,其药片表面包裹着糖衣,如无此糖衣,暴露在空气中易转化成而失效,该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二、铁红的制备以和为原料生产和铁红颜料,部分流程如下:

(5)流程中加入的“溶液”是。(6)流程中加入“有机溶剂”的作用是(填“增大”或“减小”)的溶解度。(7)晶体需要经过洗涤才能得到高纯度的产品。洗涤时最好选用。a.饱和溶液

b.热水

c.饱和溶液(8)在空气中灼烧可以获得铁红和一种常见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三、铁的化合物含量测定上述流程中制得的中混有,为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称取此样品,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现控制装置中的温度为对样品进行热分解,直至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测量各装置质量,数据见下表。【资料】①在时分解为和。②温度高于时铁的氧化物才能被还原。③常温下,能与氯化钯溶液反应。④用还原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阶段1:阶段2:阶段3:

继续向装置中通,用还原铁的氧化物。加热时测得各装置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如下表温度/室温300700A/g221.8200.0202.2206.6213.2(9)装置的作用是。(10)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0.1%).(11)时,装置中固体为纯净物,表格中的。(12)当温度时,测得此时装置总质量为,则中剩余固体的成分及对应的质量。4.(2023连云港校考二模)钙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一)钙的广泛用途(1)高钙奶中含钙,这里的钙是指_______。(填字母)A.单质 B.元素 C.原子(2)人体中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形式存在,其中磷酸根(PO4)化合价为,人体缺钙会导致。(填字母)A.贫血

B.佝偻病

C.甲状腺肿大(二)氢氧化钙导电性探究(3)在图1的A、B两个相同装置中,分别放入等体积的水和饱和石灰水,通电,发现B装置灯泡更亮,原因是。

(4)接通直流电,同时利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溶液的温度。观察到B装置中插入溶液的两个碳棒(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发现烧杯中的溶液的温度由24℃变为28℃,同时出现白色浑浊,这可能是因为析出了氢氧化钙固体,析出氢氧化钙固体的原因可能是。(5)仔细观察,发现B装置中白色浑浊出现在正极附近。联想电解水时,猜测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附近产生的与石墨电极中的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使石灰水变浑浊,为了验证白色浑浊液体的成分,取上述实验得到的浑浊液体少量,滴加酚酞变红色,说明浑浊液体中还存在。(6)将B装置中剩余浑浊液搅拌均匀后分成等体积的两份,第一组同学取一份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第二组同学取另一份倒入密封的三颈烧瓶中进行数字化实验。连接好传感器等装置,先开启测量二氧化碳含量的数据传感器,然后用注射器注入足量的稀盐酸数字化实验装置及所测量到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情况如图2。

实验结论:结合两组同学实验现象和图像分析说明白色浑浊溶液中存在(除水外)。实验反思:第一组同学的实验中,没有发现产生气泡,原因可能是。(三)轻质CaCO3的制备某实验小组利用石灰石残渣(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制备轻质CaCO3,同时得到K2SO4,流程如图3:

(7)反应Ⅱ中先通NH3,再通CO2,因为NH3溶于水呈(填“酸性”或“碱性”)环境,更有利于充分反应。(8)反应Ⅲ中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你认为复分解反应Ⅲ在常温下能实现的原因是。物质KClK2SO4NH4ClM溶解度/g(25℃)34.08.137.219.5(9)得到的轻质CaCO3固体表面会残留M溶液,判断CaCO3固体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10)K2SO4晶体洗涤时,不可选用_______(填字母)洗涤剂。A.热水 B.冰水 C.饱和K2SO4溶液5.(2023盐城模拟预测)铜是人类较早冶炼的金属,铜及铜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Ⅰ.见证历史《梦溪笔谈》《天工开物》中分别记载了青铜的冶炼和青铜器铸造工艺。(1)青铜属于(选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2)青铜刀剑处理时还需要淬火,淬火的操作是(填字母)。A.将刀剑加热到一定温度,再放到介质(如冷水)中快速冷却B.将刀剑加热到一定温度,再放到空气(或炉灰)中自然冷却如图为古法炼铜流程,以孔雀石(主要成分为)和木炭为原料,经高温煅烧,冷却得到块状金属铜。查阅资料:①受热分解生成CuO、和。②铜的熔点1083.4℃,氧气充足时炭火温度可达1200℃左右。(3)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是。(4)冶炼产物是铜块而不是散落在炭粉中的铜颗粒,原因是。Ⅱ.立足当下已知:。有文献报道: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有些实验中,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组成的混合物。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溶于氨水得到蓝色溶液。铜不与氨水发生发生反应。某兴趣小组对此开展如下探究。实验一: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开展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并检验固体产物。

(5)图1中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实验开始时,(填字母)。A.先向长颈漏斗中加稀硫酸,后点酒精灯B.先点燃酒精灯加热,后向长颈漏斗中加稀硫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