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内能及内能的利用-【口袋书】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_第1页
专题05 内能及内能的利用-【口袋书】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_第2页
专题05 内能及内能的利用-【口袋书】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_第3页
专题05 内能及内能的利用-【口袋书】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_第4页
专题05 内能及内能的利用-【口袋书】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5内能及内能的利用考点一分子热运动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隙。2.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具有物质的基本性质。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1.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2.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3)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4)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5)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1)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处于正常状态的固态物质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基本平衡,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2)物体受到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分子间引力更为显著。(3)当物体受到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间斥力作用更为显著。考点二内能知识点一: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5.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1)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2)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3)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4)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知识点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1)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2)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拓展知识点:内能的理解(1)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内能,更不能说内能是个别分子和少数分子所具有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共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所以,单纯考虑一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是没有现实意义的。(2)任何物体存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3)内能具有不可测性。只能比较物体内能的大小,不能确定这个物体具有的内能究竟是多少,因为内能是物体的所有分子具有的总能量,宏观量度比较困难。(4)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我们易误认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拓展知识点:内能的应用(1)利用内能来加热:实质是热传递。(2)利用内能来做功:实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考点三比热容知识点一: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2)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4)比较比热容的方法: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5)比热容的应用1.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的状态有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如果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的大小随之改变,如水变成冰。2.水的比热容较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知识点二:热量的计算公式(1)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c=eq\f(Q吸,m(t-t0))m=eq\f(Q吸,c(t-t0))t=eq\f(Q吸,cm)+t0t0=t-eq\f(Q吸,cm)(2)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c=eq\f(Q放,m(t0-t))m=eq\f(Q放,c(t0-t))t0=eq\f(Q放,cm)+tt=t0-eq\f(Q放,cm)(3)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c=eq\f(Q,m△t)m=eq\f(Q,c△t)△t=eq\f(Q,cm)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考点四热机知识点一:热机定义: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知识点二:内燃机1.汽油机(1)汽油机的构造:气缸、活塞、连杆、曲轴、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2)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由气缸最上端向下运动,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从进气门被吸入气缸。当活塞运动到最下端时,进气门关闭。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由气缸的最下端向上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气缸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后,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燃料混合物。燃料混合物剧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驱使曲轴转动。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从气缸最下端向上运动,把废弃排出气缸,为下一个循环做好准备。2.柴油机(1)柴油机的构造:气缸、活塞、连杆、曲轴、进气门、排气门、喷油嘴。(2)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由气缸最上端向下运动,空气从进气门被吸入气缸。当活塞运动到最下端时,进气门关闭。压缩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由气缸的最下端向上运动,燃料混合物被压缩,气缸内温度升高,其温度超过柴油的燃点。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后,由喷油嘴向气缸内喷射雾状的柴油,这些柴油在气缸内高温的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驱使曲轴转动。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从气缸最下端向上运动,把废弃排出气缸,为下一个循环做好准备。知识点二:内燃机的理解1.内燃机: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1)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汽油或柴油在气缸里燃烧时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用来推动活塞做功。活塞通过连杆使内燃机的飞轮转动,从而带动其他机械转动。(2)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3)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汽缸内的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4)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都是靠飞轮惯性完成的。(5)一个工作循环有两次能量转化,在压缩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知识点三:热值燃料燃烧,使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单位:固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气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立方米(J/m3)。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2)公式:①Q=qmm=eq\f(Q,q)q=eq\f(Q,m)Q—放出的热量—焦耳(J);q—热值—焦耳每千克(J/kg);m—燃料质量—千克(kg)。②Q=qVV=eq\f(Q,q)q=eq\f(Q,V)Q—放出的热量—焦耳(J);q—热值—焦耳每立方米(J/m3);V—燃料体积—立方米(m3)。(3)物理意义: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考点五热机的效率1.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一是燃料很难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2.有效利用燃料的一些方法:把煤磨成粉末状、用空气吹进炉膛(提高燃烧的完全程度);以较强的气流,将煤粉在炉膛里吹起来燃烧(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3.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与热机的功率无关。4.公式:Q总=eq\f(Q有用,η)Q有用=Q总η由于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所以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5.热机能量损失的主要途径:废气内内、散热损失、机器损失。6.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1)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2)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3)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7.常见热机的效率:蒸汽机6%~15%、汽油机20%~30%、柴油机30%~45%内燃机的效率比蒸汽机高,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考点六能量转换和守恒1.能量:能量存在多种形式,如机械能、内能、电能、化学能、光能、核能等.2.能量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图).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4.能量转移、转化的特点:具有方向性.易混易错点一:内能、热量和温度的理解易错(1)内能和温度是状态量,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和放出热量或吸和放热。(2)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反之,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熔化和水沸腾。(3)物体不对外做功,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反之,物体不一定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易混易错点二:比热容的理解易错(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升高或降低的温度无关。(2)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的吸热能力强弱的物理量,比热容越大,吸或放热能力越强,水的比热容较大一般被选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注意和燃料的热值区分。易混易错点三:热传递的条件分析不清易错?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而不是从能量高的物体传到能量低的物体。热传递只与温度高低有关,与能量高低无关。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易混易错点四:汽油机的4221工作原理理解不透彻易错。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易混易错点五:汽油机工作过程中能量转化记忆不清易错。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易混易错点六:热机效率与功率理解易错(1)效率和功率没有关系,不能认为功率大效率就大。(2)效率是百分数总是小于1。技巧一分子热运动与扩散现象的辨析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中去的现象,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结果。(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例如:冷热水混合,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能彼此进入对方,但不是扩散现象。(2)扩散现象能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3)扩散是人能够直接观察或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人无法直接观察。因此不能说“观察到分子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扩散现象”。技巧二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1)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2)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3)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4)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技巧三分子热运动与机械运动的辨析理解技巧四做功和热传递的理解应用eq\o\ac(○,1)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eq\o\ac(○,2)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eq\o\ac(○,3)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eq\o\ac(○,4)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技巧五温度、热量和内能的理解应用注: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中含有多少热量,只能用“吸收”和“放出”来描述.温度热量内能定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物体中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量的性质状态量过程量状态量表述用“降低”“升高”“降低到”“升高到”“是”等表述用“放出”“吸收”、等表述用“具有”“改变”“增加”“减少”等表述单位摄氏度(℃)焦耳(J)焦耳(J)联系(1)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2)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内能,内能增加或减少,温度不一定(选填“一定”或“不一定”)改变(如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3)物体内能的变化,可能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界做了功;(4)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增加技巧六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1)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2)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空气。(3)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4)柴油机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较经济,但笨重。(5)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运转之前都要靠外力辅助启动。技巧七4-2-2-1工作原理的理解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考向一:分子热运动【例题1】每年谷雨时节,菏泽牡丹盛开,芳香四溢,人们能闻到花香,这是_____现象,该现象说明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力。【答案】

扩散

无规则运动

引【详解】[1]两种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人们闻到各种气味,属于典型的扩散现象。[2]在微观粒子世界,扩散现象说明了两个事实: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隔。[3]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两滴水银靠近后结合成一大滴,显然是分子间引力作用的结果。考向二:内能【例题2】关于热和能,正确的说法是()A.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内能大的物体传向内能小的物体B.物体内能减少,温度一定降低C.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有内能D.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答案】C【详解】A.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而内能大的物体温度不一定比内能小的物体温度高,所以热量不一定从内能大的物体传向内能小的物体,故A错误;B.物体内能减少,温度不一定降低,水凝固成冰时,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不变,故B错误;C.一切物体在任何在情况下都有内能,不论温度的高低,故C正确;D.由公式可知,燃料放出的热量跟燃料的质量和热值有关,燃料的热值越大,质量越大,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故D错误。故选C。考向三:比热容【例题3】如图所示,是根据“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实验数据绘制的a、b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实验中两种物质的质量相同,初温度相同,选用的加热器相同,由图像可知()A.加热相同时间,a物质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小B.加热时间相同,a物质的末温度高,比热容大C.吸收热量相同,b物质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小D.吸收热量相同,b物质的末温度低,比热容大【答案】D【详解】AB.由图可知,加热相同时间,由于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则物质吸收热量是相同的,a的温度升高的快,则a的比热容小,故AB不符合题意;CD.吸收热量相同,加热的时间相同,b物质温度升高慢,则b的比热容大,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故选D。考向四:热机【例题4】如图所示为内燃机四冲程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工作过程依次是丁、丙、甲、乙B.飞轮惯性完成冲程的是甲、乙、丁C.飞轮转速3000r/min,则该汽油机1s能做功50次D.丁图冲程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答案】D【详解】A.甲图中两气门都关闭,火花塞点火,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是做功冲程;乙图中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气体流入汽缸,是吸气冲程;丙图中排气门开启,进气门关闭,气体流出汽缸,是排气冲程;丁图中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上行,汽缸容积变小,是压缩冲程;所以正确的排序是乙、丁、甲、丙,故A错误;B.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只有在做功冲程中使机器获得动力,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它三个冲程均为辅助冲程,依靠飞轮惯性完成,即依靠飞轮惯性完成冲程的是乙、丙、丁,故B错误;C.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为3000r/min,则该飞轮1s转50圈,因为一个工作循环飞轮转2圈,完成四个工作冲程,做功1次,所以1s飞轮转50圈,共25个工作循环,共100个冲程,共做功25次,故C错误;D.丁图是压缩冲程,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故选D。考向五:热机的效率【例题5】如图所示是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___________冲程;若该汽油机每1秒钟对外做功25次,那么该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___________revs/min;把质量为2kg,温度为25℃的水加热到75℃,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105J,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则需要燃烧___________kg的焦炭。[q焦炭=3.0×107J/kg,c水=4.2×103J/(kg·℃)]【答案】

压缩

3000

4.2

0.07【详解】[1]由图可知,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所以是压缩冲程。[2]每1秒钟对外做功25次,因一个工作循环,飞轮转2圈,做功一次,则飞轮转速是25×2×60revs/min=3000revs/min[3]这些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c水m(t﹣t0)=4.2×103J/(kg·℃)×2kg×(75℃﹣25℃)=4.2×105J[4]根据需要焦炭的质量1.(2023·海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生活实例中,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暖手宝暖手 B.棉被被晒热C.烧水水温升高 D.搓手取暖【答案】D【详解】A.暖手宝暖手,手通过暖手宝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B.棉被被晒热,棉被从阳光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C.烧水水温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用双手互相摩擦取暖,该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符合题意。故选D。2.(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5月28日,国产C919大型客机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飞机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动能减小B.飞机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C.飞机减速下降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不变D.飞机降落后能在跑道上继续滑行,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答案】B【详解】A.影响动能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所以,飞机加速升空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大,动能变大,故A错误;B.根据能量转换的知识可知,飞机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C.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质量和高度,所以,飞机减速下降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变小,故C错误;D.根据惯性的知识可知,飞机降落后能在跑道上继续滑行,是由于惯性,但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惯性不是力,故D错误。故选B。3.(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砖的制作工艺流传数千年,从晒制到烧制,从青砖到红砖,小小的砖块见证了人类迈向文明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晒制泥坯时,泥坯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B.高温烧制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砖块的内能C.烧制红砖时,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D.在质地均匀的砖上雕刻花纹,砖的密度变小【答案】B【详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者放出)了多少热量,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B.高温烧制时,砖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即通过热传递的方法增加砖块的内能,故B正确;C.燃料的热值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而与燃料的燃烧程度、质量都无关,故C错误;D.若在质地均匀的砖上雕刻花纹,砖的质量变小,体积也减小,由于组成砖的材料没有发生变化,则砖的密度不会变化,故D错误。故选B。4.(2023·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抽取式餐巾纸表面有花纹,对折成形,交错叠放,封装在纸盒里。如图所示,使用时打开封口,闻到餐巾纸淡淡的香味,这是现象。抽出一张就会带出下一张,主要依靠餐巾纸之间的力。【答案】扩散摩擦力【详解】[1]打开塑料袋封口,闻到面巾纸淡淡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2]根据题意知道,抽取式面巾纸是叠套压实,表面有褶皱或压痕,说明接触面粗糙且有压力,当抽出第一张面巾纸时,两张纸之间则存在相对运动,所以,上一张面巾纸带起下一张面巾纸,主要依靠相邻两张面巾纸之间的摩擦力。5.(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稻花香里说丰年”中描述的“稻花香”体现了物理学中的现象。水稻育苗时,采用傍晚灌水,清晨放水的做法来防止幼苗冻伤,是利用了水的特性。有经验的农民用盐水选种时,饱满种子会因为比盐水的大而下沉。【答案】扩散比热容大密度【详解】[1]“稻花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夜间空气的温度较低,向秧田中多灌些水,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可以在夜间释放较多的热量,尽量使秧苗的温度不至于过低,防止冻坏,起到保护秧苗的作用。[3]用盐水选种时,饱满种子的密度大于盐水的密度会下沉,不饱满的种子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会上浮,最后漂浮。6.(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压缩空气动力车。(1)小明将充满气的气球捆绑在小车上,制成压缩空气动力小车。当气球向右喷气时,静止的小车向左运动起来,如图甲所示。该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为制造压缩空气动力汽车,工程师将装有压缩空气的钢瓶与空气动力发动机连接,该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分为进气冲程和排气冲程,如图乙所示。发动机对外做功的是(进气/排气)冲程,此过程中钢瓶内压缩空气的温度。若该发动机的转速为,则内发动机对外做功次。汽车行驶一段路程后,钢瓶内压缩空气的密度。【答案】相互的运动状态进气减低20减小【详解】(1)[1][2]当气球向右喷气时,对给周围的空气有一个向右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也给气球有一个向左的力,所以静止的小车向左运动起来,该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3][4]如图乙所示,进气冲程中压缩空气进入气缸,压缩空气对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钢瓶内压缩空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5]该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分为进气冲程和排气冲程,若该发动机飞轮的转速为,则1s内发动机有20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20次。[6]汽车行驶一段路程后,压缩空气的质量减小,体积不变,由知钢瓶内压缩空气的密度减小。7.(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吃粽子、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我们闻到艾蒿的清香味儿,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煮粽子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