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词语理解及运用(考点串讲)-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_第1页
专题02 词语理解及运用(考点串讲)-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_第2页
专题02 词语理解及运用(考点串讲)-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_第3页
专题02 词语理解及运用(考点串讲)-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_第4页
专题02 词语理解及运用(考点串讲)-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专题02:词语理解及运用目录01考点透视02命题解读03技巧总结04易错易混05考场练兵

新课标中对字音字形的考查有如下要求:

在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发现、感受和表现语言文字的魅力。围绕汉字、书法、成语典故、对联、诗文等方面内容,策划并开展语文学习、展示和交流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有探究汉字规律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能根据字音、字形、字义三者的关系准确认读、正确理解遇到的生字新词。

对词语的考查多以语言知识和语言实践的积累为前提,注重考查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考查到的词语也大多是语文课本和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高,但又容易出错的常见词。特别是近义词、同义词、关联词、成语更是词语考查中的重点。1.本部分涉及的主要考查点有:(1)词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与运用;(2)辨析近义词语(成语);(3)词语(成语)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的恰当运用;(4)了解、掌握成语典故;(5)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2.字音字形常见题型

(1)选择题:选择词语运用正确的或者错误的一个。

(2)语段综合:在语言基础运用题目中融合其它考点综合考查。3.命题趋势

词语、成语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词语、成语的含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选择词语、成语的能力以及运用词语、成语写话的能力。考查所选用的语料涉及最新热点话题、新闻时事、富含哲理的片段、优美的散文等。成语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考成语一般都是初中阶段语文课文中出现过的、应知应会的成语;词语的考查一般以选词填空的形式出现,备选的词语一般是近义词或者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语。3.命题趋势

根据对近几年试题的分析,试卷中考查运用词语(成语)的题型大部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较少部分以主观题的考查形式。实际上,在众多中考试卷中,许多考查点并不是孤立的,有时候会综合考查多个考点,需要我们答题时注意。中考成语运用题解技巧1、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例1.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平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解析:成语“星罗棋布”的意思是形容数量很多,散布的范围很广,而“几座白色的油井房”则说明很稀少。这样二者的意思刚好相反,相互矛盾,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2、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例2.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又无系统的,小张的工作总是千疮百孔,很让领导和同事无奈。

解析:成语“千疮百孔”犯了“大词小用”的错误。它本来比喻破坏很严重或弊病很多,这里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工作失误,词义过重,夸张失度。3、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例3.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解析:成语“夸夸其谈”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做调查研究,滔滔不绝地乱说一通,是个贬义词,而本句主要意思是赞扬同学的出从口才,显然该成语不符合该句语境。4、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例4.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解析:成语“滔滔不绝”是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其适用对象是“人”,这里用来描述汽车,显然是不恰当的。5、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例5.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解析:成语“行云流水”是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很自然,就像行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不受拘束,而句中由于望文生义,把它理解成了优美的自然景色,显然与语意不符,导致了使用的错误。6、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

例6.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我们合理运用统筹方法,就会事倍功半。

解析:成语“事倍功半”的意思是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句中却把它跟其语素位置不同、语意也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7、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成语的整体性,只断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义相悖。

例7.当我国羽坛健儿在今年的苏迪曼杯决赛中,以三比零战胜印尼队勇夺冠军的那一刻,体育馆内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欢呼声。

解析:成语“振聋发聩”的意思是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而该句在使用中,只断取了“振聋”的意思,却抛弃了“唤醒糊涂的人”之义,从而导致误用。8、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例8.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解析:成语“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与后面的“笑了起来”意思雷同,所以纯属多余。考场易错成语集锦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17.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18.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19.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20.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21.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22.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23.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24.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25.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26.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27.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28.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1.(2023上·江西抚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_____考验下,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生态环境持续,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城乡面貌_____,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社会稳定,人民安乐,赣鄱大地发生了的历史世变。A.严肃

改善

与时俱进

沧海桑田B.严肃

改变

日新月异

翻天覆地C.严峻

改变

与时俱进

沧海桑田D.严峻

改善

日新月异

翻天覆地D【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严肃:令人敬畏、认真的,也可以形容气氛严肃;严峻:严厉;不宽松。结合“江西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考验下”可知,句中所填词语是用于形容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考验十分严厉,故应选填“严峻”;改善:使原来的状况变得好些。改变:事物变得和原来不一样。结合“生态环境持续”可知,句中所填词语是用于形容生态环境变好,故应选填“改善”;与时俱进:与时间一起前进。指不断进取。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指发展或进步迅速、新气象。结合“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城乡面貌

”可知,句中所填词语是用于形容城乡发展迅速,故应选填“日新月异”;沧海桑田:是大海变成农田(桑田:农田),农田变成大海。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赣鄱大地发生了的历史世变”可知,句中所填词语是用于形容赣鄱大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故应选填“翻天覆地”。2.(2022上·湖南长沙·七年级统考期末)下面的这段话选自某同学的作文练笔,其中加划线词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的同桌是一个全能选手。他对待学习积极进取,见异思迁,获得了同学的好评。在班会上,他激情澎湃的演讲使大家随声附和地鼓掌响应。正如班主任预料的那样,上次他的才艺表演精彩绝伦,让班主任喜出望外。他彬彬有礼,与人交往,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用敬称,两种称呼绝不混为一谈。A.见异思迁 B.随声附和 C.喜出望外 D.混为一谈D【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主意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含贬义。不能形容对待学习积极进取的人,褒贬误用;B.随声附和:形容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含贬义。不能形容大家赞同,鼓掌响应,褒贬误用;C.喜出望外: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与“正如班主任预料的那样”的语境不符,使用有误;D.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使用正确;3.(2023上·辽宁沈阳·七年级统考期末)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____________诗书后形成的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是良好素质的表现。书卷气,采自于书,得益于____________地读书。人通过读书,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淡泊,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____________。打开书,便打开了一面____________生命的镜子,那扑面而来的真善美,令人陶醉,长此以往,你便会体现出浓郁的书卷气了。A.饱读

孜孜不倦

平和

审视B.阅览

孜孜不倦

和蔼

正视C.阅览

锲而不舍

平和

正视D.饱读

锲而不舍

和蔼

审视A【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第一空:“饱读”指大量、广泛地阅读。“阅览”指观阅浏览(书、报等)。句中形容书卷气是大量广泛阅读诗书后形成的气质,用“饱读”恰当;第二空:“孜孜以求”意思是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勤勉不懈怠的一种状态。根据语境“读书”,应选“孜孜不倦”;第三空:“平静”意思是平和安静,宁静与强烈、与喧嚣相反;“平和”是指性情温和,与偏激相对。根据语境意思,所填词语应该与“偏激”构成对反义词,那就应选“平和”;第四空:“审视”指详细察看。“正视”指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不躲避,不敷衍。与“镜子”搭配,用“审视”恰当;故选A。4.(2022上·湖南张家界·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B.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C.沿着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远方,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D.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一条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天下母亲节日快乐。D【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各尽其能:各自发挥自己的才能。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此句想表达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每个人都得到恰当的位置和安排而又和谐相处,符合语境;B.喜出望外:因为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此句想表达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因为这样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符合语境;C.水波粼粼:形容水波明净,清澈荡漾。此句想表达他沿着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前方,只见水面明净,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符合语境;D.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罗嗦,唠叨。该成语为贬义词。此句想表达在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用语言文字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感情色彩不对;5.(2023上·湖南株洲·七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是朱光潜先生关于列提纲的方法,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选项是(

)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__________,__________,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__________,一直__________,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为止。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__________的小标题看一眼,仔细衡量,把__________的无需说的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取一张纸条,顺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一个纲要。A.不拘大小

不问次序

想下去

记下去

杂乱无章

无关紧要B.不问次序

不拘大小

想下去

记下去

纷繁复杂

无足轻重C.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