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高考语文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高考语文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高考语文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高考语文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高考语文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高考语文必刷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礼敬英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己经历苦难与辉煌的集体记忆。()。英雄的精神和力量是人民精神和力量的浓缩和升华,是对历史进程最的标记,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铭刻着人们共同的美好记忆。上古时期的先人们,不断与自然、灾难、环境作斗争的精神孕育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底色”和“文化基因”;中国人民在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令世人的灿烂文化,其不辞辛苦地劳作和精湛技艺使中国人成为享誉世界的“英雄”;中国人民在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守望相助、携手并进,凝聚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团结之力和不畏强暴、敢于与一切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用生命和鲜血为民族精神注入了“红色基因”。在历史长河中,英雄表现为无数具体的个体,但是诞生英雄的土壤却是一个民族整体的、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晶。可以说,礼敬英雄就是敬重和爱惜自己身上流淌的民族血脉,守护民族的根与魂;礼敬英雄就是弘扬和忠实传承自己身上涵养的民族气节,造就民族新的辉煌。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书写历史的是人民,真正的英雄是人民B.我们的历史是由英雄的人民来书写的C.人民书写历史,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D.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浓墨涂抹筚路蓝缕瞩目魄力B.浓墨涂抹栉风沐雨侧目气概C.浓墨重彩筚路蓝缕瞩目气概D.浓墨重彩栉风沐雨侧目魄力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A.礼敬英雄就是忠实传承和弘扬自己身上涵养的民族气节,铸就民族新的辉煌。B.礼敬英雄就是铸就民族新的辉煌,忠实传承和弘扬自己身上涵养的民族气节。C.礼敬英雄就是忠实传承和弘扬自己身上涵养的民族气节,造就民族新的辉煌。D.礼敬英雄就是造就民族新的辉煌,忠实传承和弘扬自己身上函养的民族气节。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发,即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之年,与“总角”之意有所不同。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执掌全国土地、户籍、科举、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宜,其长官为户部尚书。C.河东,其中的“河”指黄河,因黄河自北而南流经山西省境内,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D.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与白居易《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宫使”意同。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有山就有水,从我们村子边上绕过的那条小河,是从东往西流去的。河水从深山里流淌出来,,,;,,,就像一位散步的哲学家正沉思着什么。①在有的地方积成深潭②河水跳跃着③在有的地方形成浅滩④缓缓流动⑤永不疲倦地唱着歌⑥平静得出奇A.③②⑤①④⑥ B.③④⑥①②⑤ C.①④③②⑤⑥ D.①②⑤③⑥④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历史学家期待夏朝文字的出现,但不应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夏文字的横空出世。甲骨文是的学科发现,是史料获取中的小概率事件。夏时期的文字载体未必契刻于龟骨,而如果书于竹帛的话,在北方环境下,可能早已。同样,发现王陵以证明夏王的存在,以目前考古认知也是。晚商以前,带墓道的大墓在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中并未出现。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社会等级高的标志,是新出现的殷墟社会现象。这似乎是商代晚期礼制构建和等级区分的一系列新尝试之一,可视为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变革现象,而非传承有序的制度或传统。从社会发展的阶段看,()。我们不应以小概率的文字、王陵、都城的性质确定与否,来无视大概率的社会历史发展变革。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可望而不可即淹没憧憬强人所难B.可遇而不可求淹没憧憬强词夺理C.可遇而不可求湮没期待强人所难D.可望而不可即湮没期待强词夺理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社会等级高低标志,是新出现的殷墟社会现象。B.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社会等级高的标志,是殷墟社会新出现的现象。C.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区分社会等级高的标志,是新出现的殷墟社会现象。D.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区分社会等级的标志,是殷墟社会新出现的现象。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存在一个被周代人称为“夏”的历史阶段,是大概率事件,在部族社会之后,商王朝之前B.在部族社会之后,商王朝之前,存在一个被周代人称为“夏”的历史阶段,是大概率事件C.大概率事件的是,在部族社会之后,商王朝之前,一个被周代人称为“夏”的历史阶段的存在D.在部族社会之后,商王朝之前,存在一个被周代人称为“夏”的历史阶段,是小概率事件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秋思陆游烈日炎天欲不禁,喜逢秋色到园林。云阴映日初萧瑟,露气侵帘已峭深。衰发凋零随槁叶,苦吟凄断杂疏碪①。雁来不得中原信,抚剑何人识壮心!注释:①碪:砧子,过去坧女撝衣用的石扳。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夏天烈日当空,热得让人几乎不能禁受,可喜的是秋天来到了,园林一片秋色。B.颔联紧承上联续写秋色,阴云遮日,露气侵帘,初秋的凉爽让诗人感到心情舒畅。C.颈联情景交融,衰发与落叶、苦吟与碪声,意象互相映衬,将情感与景色有机融合。D.本诗前两联重在写景,后两联由景到情,重在抒情议论,过渡自然流畅,脉络清晰。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下面是某校校庆邀请著名校友、水墨画大师邱先生的邀请函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语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2019年9月8日是学校一百周年校庆的日子,作为庆祝活动之一,到时候,贵校将为您举办专场画展,集中展出这些年您奉送给学校的墨宝,请忙里偷闲莅校指导。热忱期待您的拜访。(1)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5)___________o7、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网络综艺是一个娱乐产品,但本质是一个文化产品。就在刚刚重回观众视野的一档热门网络辩论综艺秀中,一段夺人眼球的危险发言被炒作成了流量热点,而这位辩论人也俨然被包装成了节目最大亮点,接受包括现场多位嘉宾在内众多网友的掌声与喝彩。辩题是这样的: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小猫,你救哪一个?这本是一个探讨艺术价值与生命价值的辩题,但辩论者却另辟“蹊径”,三言两语就瓦解了艺术的价值,“比《蒙娜丽莎》更美的,是正在燃烧的《蒙娜丽莎》”。言语间,甚至否定追求崇高的生命意义,讽刺其他辩手过于“理性”,“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了,维系这个世界靠的就是我这样自私的人”。试问,如果“燃烧的名画”更美,那么美术馆、博物馆又意义何在?巴黎圣母院大火为何让全球亿万人为之心碎流泪?承载“南美记忆”的巴西囯家博物馆毁于大火为何让历史学家齐齐扼腕?更遑论,中国人记忆中难以释怀的“火烧圆明园”之痛。救“燃烧的名画”,还不如救能“抱在怀里的小猫”,这番似是而非的“新奇”言论随着节目组对“精彩片段”的反复强调而不断传播。其言论中的偏颇、乖戾之处,却被现场大牌嘉宾的笑声与掌声所掩盖,在网络世界里搭乘“流量”快车肆意横行。不可否认,网络综艺的大部分观众是年轻人,他们渴望以一种新鲜有趣的方式获得知识,了解世界,帮助自我成长。几年前这档节目能成为全民热议的现象级网综,很大程度上源于不少辩题直面了当代青年生活中的“痛点”,而优秀的辩论确实能激发青年人思考与反省。这一次,为了制造“笑”果、博取流量,而听任近于荒谬的言论堂而皇之地广泛传播,则着实令人忧虑——让这样的辩论“高手”赢了,节目和观众却输了。(《文汇报》2019-11-18有删改)1.文中辩论人的“诡辩”表现在哪些方面?2.为什么“让这样的辩论‘高手’贏了,节目和观众却输了”?3.“诡辩”横行网络综艺的原因有哪些?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我是—条小河冯至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河水的柔波。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衣裳。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最后我终于流入无情的大海,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我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诗句隐喻“一见钟情”,这位姑娘使诗人钟情。B.”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此诗句寄寓了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C.“小河”流过“森林”,淌过”花丛”,最终归于大海,大海暗喻风平浪静的理想社会现实。D.借自然景物“大海”的厉风狂浪,暗示社会的险恶,从而造成“我”与恋人情爱的悲剧。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借小河流动和映入河水岸边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时间空间变易,从而反衬”我”感情不变。B.岸景幻化为恋人的“衣裳”和“花冠”与最后被“吹折”击碎”幻散”等词的运用产生了浓烈意境和诗情,体现了诗人用心。C.本诗以自由体的形式写爱情诗,诗行、诗节和诗韵的安排都服从于抒情的需要,既自由舒展又有形式约束。D.本诗语言特点为注意遣词用字,如“荡荡”粼粼”等叠字,形成轻柔的旋律;爱用对比,显得韵味悠长。3.简述诗作的抒情线索。4.简析诗作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硬科技,也称为硬核科技,是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硬科技是一个由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创新驱动的物理世界,具有极高的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难以被复制和模仿。硬科技之所以“硬”,是因为属于高端先进制造业,处于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高知识产权壁垒、高资本投入、高信息密集度、高产品附加值、高产业控制力等特点,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硬科技是我们常讲的“核心技术”“高技术”的典型代表。硬科技的“硬”,主要体现在需要长期的、高强度的人财物研发投入,也需要科研工作者坐相当长时间的冷板凳,持续攻坚、不怕风险、百折不挠才能有所斩获。在从创新型国家行列朝着创新型国家前列前进的转折点上,我国必须尽快打破对传统科技创新路径的依赖,下大力气发展硬科技。我国已经在高温超导、纳米材料、量子通信等基础科学领域,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等前沿技术领域,载人航天、高速铁路、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等重大工程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成果,一些重要领域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的重要时期。从科技资源要素的结构与质量上看,我国距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当前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基础研究投入长期不足,远不能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要求。对此,建议加速建立与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相匹配的高质量基础研究体系和基础研究支撑体系。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不仅需要领军人才和研发骨干,还需要大批精益求精、任劳任怨的高水平辅助人员和高级工匠,以及默默无闻、润物无声的科技创新管理人才。硬科技是需要体系作战的,要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人人有成就感和获得感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每一个国家都可能孕育出科学大师,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可能产生解决重大科技创新难题的独特方法,很多高强度人财物投入的大科学研究和大科技工程都需要集全球力量而为之。美国的科技遏制无异于作茧自缚,害人不利己。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每一个合作方都会从科技创新的开放合作中获益匪浅。(摘编自《硬科技,让中国发展底气更硬》)材料二:人类从石器时代发展到铁器时代,再发展到青铜时代,都是因为人类掌握了不同的技术,当时的人类玩的就是硬科技。中国科技在过去2000多年里有1800年是领先世界的。从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到汉朝、唐朝,中国都是世界第一,这个时期中国的科技也是全球领先的。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硬科技,它们对全世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的硬科技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产生思想革命,之后诞生科学革命,有了科学革命就产生了工业革命。所以说欧洲的崛起让中国在过去的200多年落后了。其实这里面我们要反思很多东西。1870年到120年,美国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电气化的时代崛起。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全世界最富有的75个人中,有五分之一的人都出生在1830年到1840年这10年,为什么?因为刚好在他们三十多岁的时候,他们赶上了美国大发展的时代机遇。当时美国处在赶超英国的时代,最终美国于114年GDP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一。(摘编自《硬科技》)材料三:(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硬科技属于物理世界,领域有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B.一个国家在高端先进制造业方面强不强大,决定着这个国家在世界高精尖科技方面具不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C.长期的、高强度的人财物研发投入,以及科研工作者持续攻坚、不怕风险、百折不挠等精神,这些是硬科技的“硬”的体现。D.只要我们尽快打破对传统科技创新路径的依赖,下大力气发展硬科技,我国就能从一个创新型国家转变为一个创新型强国。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前,我国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和一些重大工程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有些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有的还领先于世界。B.人类社会重大阶段的发展,不管是中国从秦朝到唐朝的强盛,还是欧洲的崛起和美国大发展,都离不开硬科技的推动。C.2013年到2018年上半年,我国各地在硬科技领域投资案例数是极不平衡的,东部沿海一带省市投资案例数明显高于中部、西部。D.中国的科技曾经领先世界一千多年,并间接影响了欧洲的崛起,但在过去200多年落后了,这其中的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反思。3.我国要成为一个“硬科技”强国,应采取怎样的策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赅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沉默自守,无所言说。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初康尝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乃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撰上古以来高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于千载也。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风仪,而土木形骸土木:以……为泥土木头。B.不自藻饰藻饰:美化词句。C.知其不可羁屈也羁屈:束缚屈服。D.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属文:写作文章。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B.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C.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D.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简要交代了嵇康的文才学识、风度仪表、性格特点以及生活追求,较为全面地给读者呈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风流名士——嵇康的形象。B.山涛离任吏部选官前,举荐好友嵇康来接替自己,可嵇康竟然给他写了封绝交信,从中可知嵇康刚烈傲岸、任性不羁的个性。C.吕安事件是嵇康由快乐人生走向悲剧命运的的转折点,后来更因为得罪了晋文帝的亲信钟会而被他进谗诬陷,最终招致了杀身之祸。D.作者赞颂稽康鄙薄名利,崇尚真性情;回归自然喜好打铁,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虚伪世俗所拘,又重视真正的情谊。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初康尝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2)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撰上古以来高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于千载也。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继和字周叔,少以荫补供奉官,三迁洛苑使。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曰:“吾门不坠者在尔矣。”初,继隆之请城镇戎军也,朝廷不果于行。继和面奏曰:“平凉旧地,旁扼夷落,为中华襟带,城之为便。”太宗乃许焉。后复不守。咸平中,继和又以为言,乃命版筑,以继和知其军,兼原、渭、仪都巡检使。城毕,建议募贫民及弓箭手,垦田积粟,又屡请益兵,朝议未许。上曰:“苟缓急,不为济师,则或至失援矣。”命继和兼泾、原、仪、渭钤辖。时继迁未弭,命张齐贤、梁颢经略,因访继和边事。继和上言:“镇戎军为北面捍蔽,又为熟户所依。诚能常用步骑五千守之,泾、原、渭州苟有缓急,会于此军,并力战守,则贼必不敢过此军。臣虑议者以调发刍粮扰民为言。赖圣谟深远,不惑群议,复置此军,一年以来,蕃部咸以安集,边民无复愁苦。以此较之,则存废之说,相失万倍矣。”真宗以其精心戎事,甚嘉之。戎人伺警巡驰备,一夕,塞长壕,越古长城抵城下。继和与都监史重贵出兵御之,贼据险再突城隍,列阵接战,重贵中重创,败走之,大获甲骑。有诏嘉奖,别出良药、缣帛、牢酒以赐。继和习武艺,好谈方略,颇知书,所至干治。然性刚忍,御下少恩,部兵终日擐甲,常如寇至,人多怨焉。真宗屡加勖励,且为覆护之。时朝廷每诏书约束边事,或有当行极断之语,官吏不详深意,即处大辟。继和言其事,乃诏:“自今有云重断、极断、处斩、决配之类,悉须裁奏。”先是,继隆卒,继和耻以遗奏得官。久之,迁西上阁门使。大中祥符元年卒,年四十六。赠镇国军节度,遣诸王率宗室素服赴吊。(节选自《宋史·李继和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B.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C.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D.淳化后/继隆多在边任/继和常从行/友爱尤至/每令入奏机事/继隆罢兵柄/手录唐李勣遗戒授继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荫补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文中指继和因上辈功劳任供奉官。B.城隍指城墙或护城河,从《过秦论》“因河为池”看,古代就是以天然河流作护城河。C.牢酒即牢牲和酒,古代用作赏赐慰劳的物品,其中牢作祭祀用时,有太牢少牢之分。D.素服指白色的冠服,居丧或遭到其他凶事时所穿,表示悲痛的心情和对死者的悼念。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继和深谋远虑,见识不同一般。有人以调拨粮草烦扰百姓为理由反对保留镇戎军,继和表示反对,认为镇戎军是北部边境的屏障,军事意义重大。B.继和精忠报国,很受朝廷重视。敌人夜里翻越长城进攻,形势危急,继和英勇迎战,得到朝廷嘉奖;他去世后,皇帝派遣诸王去吊唁。C.继和治军严厉,得到皇帝理解。继和对待部下缺少恩德,因敌寇经常到来,他命令士兵终日穿着铠甲,士兵对此不满,真宗却勉励他并替他掩盖不足。D.继和熟悉边务,敢于上书进言。当时朝廷下诏令严禁发生边境冲突,官吏没有准确理解诏令,随意执行死刑,继和上书反映,使朝廷下诏纠正官吏错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平凉旧地,旁扼夷落,为中华襟带,城之为便。(2)上曰:“苟缓急,不为济师,则或至失援矣。”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李文亮医生逝世后,网上出现了几种声音。主要分歧在于对他“吹哨人”角色的定位。一种是,认为他是“英雄”,为真相挺身而出,吹响了预警疫情的哨声;另一种是,认为他就是个善良的“普通人”,所发之言仅是为了保护私圈袍泽,虽有可敬之处,但不该上升到吹哨英雄的高度;还有一种是,认为他的贡献仅在于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最后牺牲在防疫的一线;但他的“吹哨”对疫情发展没有任何作用、甚至还“干扰了防疫工作”。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树人中学”校报以“学习战疫英雄,担当公民职责”为主题发起了一次征文活动,请以“声音”为笔名,写一篇文章参与投稿。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D2.C3.A【解析】

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括号前说“礼敬英雄”是“集体记忆”,这样括号内以与“集体记忆”相关的“历史”来开头,衔接最为连贯,以“英雄”收尾又与后句衔接紧密故选D。2.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理解词语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句子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则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等。“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形容着力描写。“浓墨涂抹”指用浓重的墨汁来描画,侧重于部分的渲染,形容突出重点。这里说英雄的精神和力量是对历史进程着墨最多的标记,而不是侧重于部分的渲染,故选“浓墨重彩”。据此排除A选项和B选项。“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栉风沐雨”指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这里侧重于指上古时期的先人们创业的艰苦,而不是说其奔波劳碌,故选“筚路蓝缕”。据此排除D选项。“瞩目”指注目。“侧目”指不敢从正面看,斜看眼晴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这里说的是中国人民在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灿烂文化令世人关注,而不是让世人畏惧而又愤恨,故选“瞩目”。“魄力”指处置事情所具有的胆识和果断的作风。“气概”指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这里说的是中国人民凝聚了不畏强暴、敢于与一切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态度、气势,而不是说某个人处置事情的作风,故选“气概”。据此C选项正确。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B项,语序不当,应是先“传承和弘扬自己身上涵养的民族气节”,再“铸就民族新的辉煌”。C项,“造就”与“辉煌”搭配不当,应改为“铸就”。D项,语序不当,应是先“传承和弘扬自己身上涵养的民族气节”,再“铸就民族新的辉煌”。“造就”与“辉煌”搭配不当,应改为“铸就”。故选A。【点睛】语意连贯要注意: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事理的逻辑性,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行文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分承的对应性,在几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的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的风格应该同一。组合的俗成性,有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音节的协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短语排在后。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2、B【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B项,“执掌全国土地、户籍、科举、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宜”中,不包含“科举”,“科举”为礼部主管,而非户部。故选B。【点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制、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复习备考古代文化常识要做到:阅读文言文时,要时时关注相关的文化常识专有名词,通过查字典、找资料的等方式识记这些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并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常识内容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加以整理。3、A【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首先分析语段内容,本段主要写河水从山里流淌出来,在有的地方形成浅滩,在有的地方积成深潭的河水的状态。故应抓住河水的状态以及横线后面给出的句子来分析。第六处“平静得出奇”,和后面就像一位散步的哲学家正“沉思”着什么,正好相吻合,由此排除B选项和D选项。第五处只有填“缓缓流动”才能和第六处“平静得出奇”相契合,这样排除C选项。故选A。4、1.C2.D3.B【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可遇而不可求:只能因机缘而得,无法强求。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第一空,语境中的“甲骨文”的出土是史料获取中的小概率事件,是靠机缘而得,故应选择“可遇而不可求”;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第二空,语境指夏时期的文字如果书于竹帛的话,可能早已被历史所湮灭,故选“湮没”;期待:期望;等待。憧憬:向往。期待是将要发生的,事情的主导是他人想的;是为理想的事物或境界所吸引而充满着美好的想象,对象多是美好的尚未实现的事物或境界,是书面用语。第三空,应该选择“期待”。强人所难: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了的事。强词夺理:把没理硬说成有理。第四空,根据语境,发现王陵以证明夏王的存在是指具体的事件,故应该选择“强人所难”。故选C。2.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A项,语序不当,“新出现的”应移到“殷墟”后面。B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C项,搭配不当,“区分”与“社会等级高”不搭配;语序不当,“新出现的”应移到“殷墟”后面。故选D。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中,部族、商王朝、周代与上文“社会发展的阶段”衔接紧密,“是大概率事件”与下文“我们不应以小概率……”衔接紧密;“是小概率事件”与后文内容“无视大概率的社会历史发展变革”不符。故选B。【点睛】语境补写答题技巧:1、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2、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3、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5、1.B2.“不得中原信”表达了国土沦丧的痛苦;“抚剑”表达了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何人识壮心”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初秋的凉爽让诗人感到心情舒畅”感情理解错误,结合诗歌,“云阴萧瑟和露气峭深”的感受已表明诗人的情感已由喜悦变为悲愁。故选B。2.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是“雁来不得中原信,抚剑何人识壮心”,这一联主要是叙事,分析所写事情的深层含义即可。句中“不得中原信”是说收不到中原的消息,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土沦丧的痛苦之情;“抚剑”这一细节描写,隐含着作者渴望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何人识雄心”,意思是没有人能够知道了解他的雄心壮志,痛切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6、①“到时候”改为“届时”;②“贵校”改为“学校”;③“奉送”改为“惠赠”(或赠送)④“忙里偷闲”改为“拨冗”;⑤“拜访”改为“光临”。【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用语恰当需要考虑语体色彩、谦敬辞等,文段为邀请函,所以语体应为书面语体,并注意使用谦敬词。第一处“到时候”是口语,需改用书面语“届时”;第二处“贵校”是对对方学校的尊称,这里是第一人称,且邱先生是校友,所以不能称呼为“贵校”,可改为“学校”;第三处,“奉送”属谦敬词误用,人送己东西,通常用“惠赠”“惠赐”等;第四处“忙里偷闲”是口语,应改成书面语“拨冗”;第五处“拜访”,也属谦敬词误用,应该为“光临”。7、1.(1)偷换概念,将探讨艺术价值与生命价值的辩题,变为什么更美的辩题;(2)讽刺理性,否定艺术价值,否定追求崇高的生命意义;2.辩论者赢得了流量,赢得了现场大牌嘉宾的笑声与掌声,近于荒谬的言论堂而皇之地广泛传播,无助当代青年获得知识,只能歪曲观众三观3.幕后的炒作包装;节目组、辩论者为了制造“笑”果、博取流量;年轻人的新奇心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这本是一个探讨艺术价值与生命价值的辩题,但辩论者却另辟‘蹊径’,三言两语就瓦解了艺术的价值,‘比《蒙娜丽莎》更美的,是正在燃烧的《蒙娜丽莎》’”可知,辩论者偷换概念,将辩论的内容由“探讨艺术价值与生命价值”变为什么更美的辩题;由“言语间,甚至否定追求崇高的生命意义,讽刺其他辩手过于‘理性’,‘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了,维系这个世界靠的就是我这样自私的人’”可知,辩论者歪曲事实,讽刺理性,否定追求崇高的生命意义,将“自私”奉为圭臬。2.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这句话在文章结尾,是作者对上述事件的看法,“让这样的辩论‘高手’贏了”意思可由“这番似是而非的‘新奇’言论随着节目组对‘精彩片段’的反复强调而不断传播。其言论中的偏颇、乖戾之处,却被现场大牌嘉宾的笑声与掌声所掩盖”概括得出;“节目和观众却输了”的意思可由“在网络世界里搭乘‘流量’快车肆意横行”“听任近于荒谬的言论堂而皇之地广泛传播”概括得出。可见这样的节目如果大肆流行,必将影响当代青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建立,对青年获得知识、认识世界却毫无帮助。3.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有(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3)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操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体现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整体感知的环节,对以往“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面面俱到”“肢解式的模式分析”是一次革命,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理念的贯彻与落实。本题要求概括“诡辩”横行网络综艺的原因,可以从节目组、辩论者、观众等几个角度分析。节目组:“就在刚刚重回观众视野的一档热门网络辩论综艺秀中,一段夺人眼球的危险发言被炒作成了流量热点,而这位辩论人也俨然被包装成了节目最大亮点,接受包括现场多位嘉宾在内众多网友的掌声与喝彩”“为了制造‘笑’果、博取流量”;观众:“网络综艺的大部分观众是年轻人,他们渴望以一种新鲜有趣的方式获得知识,了解世界,帮助自我成长”。辩论者:博人眼球,获得流量。【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3)答案中既要有归纳整合的概括内容,也要有结合文本的分析。8、1.C2.D3.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人比作小河,然后以其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4.以人拟物的抒情手法,使诗作意蕴丰富,含蓄深沉,许多意象富有象征意味。如“小河”和“影儿”的缠绵依恋,表现了“五四”以后青年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向往。而“无情的大海”的狂风恶浪,蛮横地“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暗示了封建顽固的黑暗势力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无情摧残虐杀,有力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拓展了爱情诗的意蕴。【解析】

1.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现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现代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掌握关键信息,最后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C项,“大海暗喻风平浪静的理想社会现实”说法错误。本诗是一首爱情诗,主要写情意的获得与失落。诗的感情推进取迂曲之势,形成三个层面:首节为第一个层面。以后每两节为一个层面。在首节中诗人文笔一转,将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它偶遇彩霞般明艳的姑娘,于是情意突萌,拥着这迷人的“影儿”缓缓前流。在第二个层面中,诗人用两节对称的诗正面写出主人公的柔情:柔波流过森林,便将碧翠的叶影裁成裙裳;柔波流过花丛,就将凄艳的花影,编织花冠。这里显现诚意与真心,将爱情又推进一步。诗的第三个层面情态顿变,诗意起了一个突转:海上的厉风“吹折了花冠”,狂浪“击碎了裙裳”,主人公自身也被无情的海潮卷向天边,原先甜蜜的梦被生活击碎,透露了旧礼教束缚爱情自由的现实黑暗,曲折地表达出对扼杀爱情的封建礼教及守旧势力的鞭挞。所以,“大海”暗喻的应该是摧折了主人公美好爱情的黑暗、冥顽的社会现实和复杂险恶的现实人生。故选C。2.本题考查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把握住诗歌的语言。新诗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其次是要把握住诗歌的形象。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再次是要把握住诗歌的情感。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最后是要把握住诗歌的艺术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D项,“本诗语言特点……爱用对比”说法错误。本诗在语言上,自由而又有所敛束。在整体上,它间用对偶与复沓,格式表达自然、优雅,调子舒缓柔曼而又热烈明丽,音律极活泼,调子舒卷自如,别具韵味。诗中只有一处采用了对比手法,“荡荡地”“粼粼的”和后面无情的厉风狂浪构成对比,并不能说是“爱用对比手法”。故选D。3.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情感线索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理解的是何为抒情线索。抒情线索是指贯穿在诗歌中的感情脉络,抒情性的诗歌总少不了这根诗人的心弦。把握住抒情线索,对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握诗歌的抒情线索,第一是要采取“知人论世”的态度,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明确诗人的写作意图,抛开这些诗外因素,孤立地看一首诗,有时就很难把它读透。第二是要正确分析诗歌的结构,抓住最典型、最富表现力的词句作重点评析,理清诗人感情的流程。最后是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把握诗歌中的抒情所寄托的物象。本题要注意抓住“线索”,所谓的线索就是贯穿于诗歌始终的事物,本诗的标题是“我是一条小河”,作品从始至终都把情感寄托在“小河”,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抒情的线索。考生可以结合诗给内容具体的理解诗歌:《我是一条小河》是一首格调幽婉、韵味浓烈的抒情诗。它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我”比作柔波荡漾的“小河”,然后以“我”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委婉地表达出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谊,于哀愁中见执著。诗歌借“小河”、“影儿”之间自然的联系写出两心的相印相随,构思十分新颖。而且,作者注意遣词用字,两个“无心”的副词把“小河”和“影儿”间自然、和谐的感情表现得神味悠然;“荡荡地”“粼粼的”和后面无情的厉风狂浪构成强烈对比,极富感情色彩。4.本题考查把握现代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其次是要理解每种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为“拟体”。比拟可以使读者不仅对作者所表达的事物产生明显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本题要求分析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首先要理解诗歌中多是将人拟作物来写:将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将姑娘比作“影儿”,于是情意突萌,拥着这迷人的“影儿”缓缓前流。“小河”和“影儿”的缠绵依恋,表现了“五四”以后青年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向往。而“无情的大海”,蛮横地“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暗示了封建顽固的黑暗势力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无情摧残虐杀,有力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拓展了爱情诗的意蕴。以人拟物的抒情手法,使诗作意蕴丰富,含蓄深沉,许多意象富有象征意味。【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9、1.D2.C3.①加速建立与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相匹配的高质量基础研究体系和基础研究支撑体系。②培养大批德技双馨的高水平辅助人员和高级工匠,以及科技创新管理人才。③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加强科技研发的全球合作。【解析】

1.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D项,“只要我们尽快打破对传统科技创新路径的依赖,下大力气发展硬科技,我国就能从一个创新型国家转变为一个创新型强国”说法错误。结合原文“在从创新型国家行列朝着创新型国家前列前进的转折点上,我国必须尽快打破对传统科技创新路径的依赖,下大力气发展硬科技”分析可知,原文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2013年到2018年上半年,我国各地在硬科技领域投资案例数是极不平衡的,东部沿海一带省市投资案例数明显高于中部、西部”说法错误。“东部沿海一带省市投资案例数明显高于中部、西部”不准确,东部沿海的福建、山东、天津的投资案例数比几个内地省市低。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本题,题干是“我国要成为一个‘硬科技’强国,应采取怎样的策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结合“从科技资源要素的结构与质量上看,我国距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当前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基础研究投入长期不足,远不能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要求。对此,建议加速建立与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相匹配的高质量基础研究体系和基础研究支撑体系”分析可知,要加速建立与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相匹配的高质量基础研究体系和基础研究支撑体系。结合“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不仅需要领军人才和研发骨干,还需要大批精益求精、任劳任怨的高水平辅助人员和高级工匠,以及默默无闻、润物无声的科技创新管理人才”分析可知,要培养大批德技双馨的高水平辅助人员和高级工匠,以及科技创新管理人才。结合“每一个国家都可能孕育出科学大师,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可能产生解决重大科技创新难题的独特方法,很多高强度人财物投入的大科学研究和大科技工程都需要集全球力量而为之”“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每一个合作方都会从科技创新的开放合作中获益匪浅”分析可知,要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加强科技研发的全球合作。【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10、1.B2.D3.C4..初/康尝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5.(1)王烈于是叹息道:“嵇康志向与情趣都不同常人,却总是不能遇上(好时机),(这真是)命中注定啊!”(2)他的高尚的情怀远大的志趣,全然便达到了神妙悠远的境界。(他又)撰写了自上古以来的高雅人士的事迹,并为他们作传称颂,(他这)是想把千年以来的那些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啊。【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B项,“藻饰:美化词句”错,“不自藻饰”的意思是“从不对自己进行美化修饰”,知“藻饰”应是“美化修饰自身(仪表)”。故选B。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D项,两个“因”都是“趁(机)”。A项,第一个“而”,表顺承,然后,接着;第二个“而”,表转折,却。B项,第一个“以”,介词,表原因,因为;第二个“以”,介词,表方式,用…(的罪名)。C项,第一个“焉”,代词,他(嵇康);第二个“焉”,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了。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后来”说法有误,文中“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初,康居贫”“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知得罪钟会在前,吕安事件在后,“初”的意思是“在这之前”。故选C。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当初,嵇康曾经在洛阳西边游览。晚上住在华阳亭,拿过琴来弹奏。半夜时分,忽然有位客人来造访他,自称是古人,跟嵇康一同谈论音律,把乐理说得既清楚又明白,接着又要过琴弹奏,于是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初,表时间的词语,应在后面断开;“洛西”与“暮”,一个表示地点,一个表示时间,中间应该断开;“暮宿华阳亭”与“引琴而弹”,虽主语一致,但是两件事,故中间应断开,“暮宿华阳亭”后应断开;“夜分”表示时间,应该在后断开;“之”是嵇康,“称是古人”的是客人,故在“之”后断开;“与康共谈音律”的是客人,不是古人,故在“古人”后断开;“辞致清辩”主语是“辞致”,而“因索琴弹之”主语为客人,故在“辞致清辩”后断开;“因索琴弹之”的“之”指琴,“而为《广陵散》”的主语是客人,不是“之”,故在“之”后断开。5.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第一句中,乃叹,于是叹息;非常,不同常人;辄不遇,却总是不能遇上。第二句中,高情远趣,高尚的情怀远大的志趣;率,全;玄远,神妙悠远的境界;为之传赞,为他们作传称颂;友,意动用法,当做朋友。【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嵇康,字叔夜,谯郡铚县人。嵇康早年丧父,他有着奇异的才华,才情高远豪迈与众不同。身高七尺八寸,文采优美,风度优雅,但是他视自己的形体为土木,从不对自己进行美化修饰,人们认为他像蛟龙的花纹、凤凰的姿容一样,天生的本质自然生成。他闲适安静,清心寡欲,能忍受屈辱,不在意别人的过错,宽容简约有大度量。学习不用老师传授,博览群书,所读书没有一本不是全部理解的,长大之后喜欢读《老子》《庄子》。嵇康跟魏朝皇室结亲,官拜中散大夫。常常研究调养性情、服食丹药之类的事情,平时弹琴咏诗,自得其乐。能与他进行心灵交流的人只有陈留人阮籍、河内人山涛,后来参与到他们中间的还有河内人向秀、沛郡人刘伶、阮籍哥哥的儿子阮咸、琅邪人王戎,于是七个人经常在竹林进行聚会宴游,这就是世人所说的“竹林七贤”。嵇康曾采草药游览山川湖泊,每逢心领神会之时,便全然忘记了回去。当时正好有砍柴的人遇上他,都称(他)为神人。游到汲郡的山里遇见了孙登,嵇康就跟着他游览。孙登沉默不言,只管做自己的事,对嵇康什么都没有说。嵇康要离开了,孙登才说“您性情刚烈并且才华俊逸,怎能幸免于祸呢!”离开孙登后,嵇康又遇到了王烈,两人一同进山。王烈曾经找到一堆像软糖一样的石髓,于是就自己吃了一半,剩下一半给嵇康吃,但是石髓一到嵇康手里全都凝结成石头了。王烈又在一间石屋子中看到一卷白色的书,赶紧叫嵇康去拿,可是嵇康等赶过去,书马上又不见了。王烈于是叹息道:“嵇康志向与情趣都不同常人,却总是不能遇上(好时机),(这真是)命中注定啊!”山涛将要离任吏部侍郎了,他向朝廷推举嵇康来代替自己。嵇康竟然给山涛写信宣布绝交,这封信被传播后,(人们)知道他是不可以被束缚屈服的。嵇康生性非常灵巧,并且喜欢打铁。宅子中有一棵柳树长得十分茂盛,于是他挖了个水沟绕着柳树。每当到了夏天,(嵇康)就呆在柳树下面而打铁。东平人吕安钦佩嵇康的高雅情致,每次一想到他,总是让人驾车不远千里来拜访,嵇康把他当作朋友并和他很要好。后来,吕安被他哥诬告,因为这事而被关进了监狱,吕安在供词里请嵇康来作证,于是官府把嵇康也抓了起来了。在这之前,嵇康生活贫寒,曾经和向秀一起在大树下打铁,来供养自己。颖川人钟会,是个贵族公子,精明干练有口才,有一天,他特地去拜访嵇康。嵇康没对他行礼,而是继续打铁不停。过了好长时间,钟会要离开了。嵇康对他说:“你听到什么才跑来的?又看到什么而离开?”钟会说:“听到了我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我所看到而走。”钟会因此对嵇康怀恨在心。到这时(嵇康下狱时)。他对晋文帝说:“嵇康,是条睡卧着的龙,不能让他腾起。你不用担心天下人怎么样,只是要把嵇康当作必须忧虑的人罢了。”接着钟会趁机进谗言说:“嵇康和吕安言谈放纵,毁谤社会公德和国家政策,这是做帝王的不应宽容的。应当乘这个机会除掉他们,以便使社会风俗淳正。”

晋文帝原本就亲信钟会,听信了他的话后,就把那两人一起杀了。嵇康即将在东市被行刑,三千个太学生请求把嵇康作为他们的老师,但最终没被准许。嵇康环顾了一下阳光(在日晷上)投下的影子,(看看行刑时间未到)就要来了琴想弹奏,说:“以前袁准曾跟从我学习《广陵散》。我却总是吝惜固执不教他,《广陵散》从今天起要断绝了啊!”当时年仅四十。四海之内的有志之士,没有不为他悲痛的。晋文帝不久也醒悟并后悔了。当初,嵇康曾经在洛阳西边游览。晚上住在华阳亭,拿过琴来弹奏。半夜时分,忽然有位客人来造访他,自称是古人,跟嵇康一同谈论音律,把乐理说得既清楚又明白,接着又要过琴弹奏,于是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声调美妙得无与伦比,于是把(《广陵散》)传给了嵇康,只是让嵇康起誓绝对不传给别人,他也不说他的姓与名字。嵇康擅长谈论玄理,又能够写文章。他的高尚的情怀远大的志趣,全然便达到了神妙悠远的境界。(他又)撰写了自上古以来的高雅人士的事迹,并为他们作传称颂,(他这)是想把千年以来的那些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啊。11、1.D2.B3.C4.(1)平凉旧地,侧面控制夷人部落,是中华的险要地理形势,在那里筑城有很大好处。(2)皇上说:“如果有紧急情况,不为他增加兵力,旧可能导致失去救援了。”【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继隆”“继和”为人名,可做主语;根据上下文“边任”为“任边疆职务”的意思,“兵柄”为固定词组,为“兵权、军权”的意思,两处都不能分开;故本题选D。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课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B项,“从《过秦论》‘因河为池’看,古代就是以天然河流作护城河”,表述错误,“河”在文中指“人工挖掘的围绕城墙的河”。故选B。3.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归纳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首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阅读全文,逐项对比分析。本题C项,“因敌寇经常到来”不合文意,原文为“常如寇至”,而非“因敌寇经常到来”。故选C。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扼,控制;襟带,险要地理形势;为中华襟带,判断句;城(于)之,为省略句。(2)苟,如果;缓急,偏义复词,(情况)紧急;济,救济,增援;师,军队;或,或许。12、例文:向战疫英雄致敬这是一个英雄的群体,这是一个永远铭刻在春天里的记忆。让我们满怀敬意,向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致敬医德双馨的英雄!当疫情来袭,面对一个个特殊的患者,李文亮凭借自己多年从医的经验,无比强大敏感的职业嗅觉、勇敢而坚强的职业担当和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与道德良心,于2019年12月30日小范围发布了“华南海鲜水果市场发现7例SARS”,从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吹响了警觉的哨声。李文亮不仅提醒人们注意防范,而且他昼夜奋战在救护的最前线。他在抢救病人而不幸感染病毒后,继续坚持工作。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考虑的不是自己的生与死,想到的是“等我病好了我就会上一线,现在疫情还在扩散,我不想当逃兵”。这体现了战疫群体里英雄的乐观与顽强。诗人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李文亮和众多的医务工作者都是含着泪水深爱这片土地的人,是永恒铭刻在人们心间的新时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