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高三历史名校试卷★启用前注意保密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周赐贝情况主持者场合对象商王祭祖、宴飨等多为陪同王臣,未见外服诸侯周天子政治性大祭祀、大射礼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商周赐贝仪式的变化表明()A.王权逐渐实现高度集中 B.等级统属关系不断强化C.商朝时礼乐制度已形成 D.贝的货币实用功能增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从材料可得出,从商到周,赐贝仪式由祭祖、宴到飨等更具政治性的场合,从王臣到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反映出在周代的分封与宗法制之下,等级更加严格,周天子的权威有所加强,B项正确;周代没有高度集中,排除A项;周代礼乐制度才形成,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赐贝仪式的变化,没有体现贝本身功能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2.“五德终始说”是邹衍解释历史变迁、王朝更迭的依据,在秦和汉初并未被朝廷所采用。汉武帝接受儒生的建议承认秦为水德,并主张汉朝改从土德,“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这一转变()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客观解释了王朝更迭原因C.旨在构建新的思想学说 D.有助于维护政权的合法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汉武帝用“五德终始说”解释汉朝取代秦朝的合理性,颁行新历法,使国家的政治生活与人民生产生活协调统一,有助于维护政权的合法性,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汉武帝推崇儒学、重用儒生,不能得出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的结论,排除A项;据所学,“五德终始说”对王朝更迭原因的解释较牵强并不客观,排除B项;汉武帝推行新历法、新服色,采用“五德终始说”等,本质上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并非要构建新的思想学说,排除C项。故选D项。3.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积极招募卫士、贫苦书生和流亡农民等群体,从事军屯或民屯,并向其收取相应的赋税。这一现象促进了()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北方战争的频繁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庄园经济的膨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积极安置流民,大力发展屯田的做法,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A项正确;北方战争频繁并非江南发展农业生产的结果,排除B项;军民屯田不能直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排除C项;军屯、民屯将土地和人口控制在政府手中,不会促进庄园经济的膨胀,排除D项。故选A项。4.据记载,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体现出当时()A.佛道思想的世俗化 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社会流动性的加强 D.租佃关系得到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可得出宋代的职业流向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体现出当时社会的流动性增强,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佛、道的思想,无法得出佛道思想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职业的流向多元,但传统的社会结构仍然存在,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租佃关系,租佃关系是指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5.乾隆四十四年,刑部议定“既有定例,则用例不用律”。若案件没有相应条例依照,则用“比照法”去“比引科断”,例如“奴婢诽谤家长,比依骂家长律,绞”。这一规定体现出,清代()A.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B.法律判决有随意性C.定例具有最高权威 D.司法实践律例并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刑部在定罪量刑时,优先采用案例和条例,反映出清代司法实践律例并用,D项正确;据所学,清朝前期,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而非加强,排除A项;法律判决有随意性与材料“既有定例,则用例不用律”等内容不符,排除B项;本题材料没有强调定例高于律法和皇权,不能得出定例具有最高权威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6.1874年,日军兴兵侵华,左宗棠一方面指出“整理水师”“监造轮船”的必要性;同时,强调沿海民间武装“渔团”是“自卫身家”“御外侮”的组织,反对清政府内部屡起的裁撤渔团的动议。这表明左宗棠()A.偏重靠民间力量抗击侵略 B.清醒地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性C.主张“海防”重于“塞防” D.注重构建兵民联合御敌体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近代中国)。根据“强调沿海民间武装……的组织,反对清政府内部屡起的裁撤渔团的动议”可得出左宗棠强调在防御外敌时除了要加强军队建设,同时也要注重民兵的建设,即强调兵民联合御敌体系,D项正确;民间力量只是一个方面,但不是主要力量,主要力量是政府的军队,排除A项;“清醒”的说法不能从材料中得出,也不符合当时的只实,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把“海防”与“塞防”进行比较,排除C项。故选D项。7.1892年宋恕在其《六斋卑议》手稿中指出“欲振兴诸务,实事求是者,非议院不能有成。”1905年宋恕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议院设想,“略师魏晋之意,复置中正之员……专择该府州县在籍绅士之兼有德望学识者任之”。他的主张反映出当时()A.新思想受传统观念影响 B.政治上复古思潮盛行C.乡村自治力量占据上风 D.政治改革往往流于形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末的中国。根据“欲振兴诸务,实事求是者,非议院不能有成”可得出宋恕主张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设立议院,但同时他也主张“略师魏晋之意,复置中正之员……专择该府州县在籍绅士之兼有德望学识者任之”,即按汉代的察举制选拔人才,注重品德,这说明当时他的新思想受传统观念影响,A项正确;政治上是学习西方的制度,并不是政治上的复古,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乡村自治的信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选官注重品德,排除C项;材料强调宋恕政治主张中的中西结合,并没有体现其政治改革的效果,排除D项。故选A项。8.1914-1916年中国工人联合罢工事件表时间事件1914上海招商局、太古、怡和3个轮船公司的中国海员为要求增加工资,举行总同盟罢工1915苏州丝织业工人为争取合法权益,举行全行业同盟罢工1916北京等地为支援天津法租界工人大罢工而举行罢工由此可知,该时期工人运动()A.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B.为革命转型积蓄力量C.存在全国性统一领导 D.彰显了民族主义色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在斗争中开始出现相互支援和联合的趋势,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型积蓄了力量,B项正确;据所学,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才开始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据所学,直到1921年###成立后,才有了领导工人运动的全国性统一组织,排除C项;彰显了民族主义色彩与“要求增加工资”“争取(丝织业工人的)合法权益”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1939年,八路军制药厂“倚山打洞做车间,上山挖药谋原料”,不到三个月时间,制药厂就用简单的工具生产出多种片剂、中成药丸以及药棉、纱布等卫生材料,仅西药就生产约七十种药物,某些药物纯度达97%,能与德国产品相比。这()A.捍卫了工农苏维埃政权 B.扩大了###的阶级基础C.增强了军民抗战的信心 D.提升了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水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类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全面抗战时期的中国。根据“不到三个月时间,制药厂就用简单的工具生产出多种片剂、中成药丸以及药棉、纱布等卫生材料,仅西药就生产约七十种药物,某些药物纯度达97%”,结合所学,可得出###能自己制造药品,提高了八路军的医疗水平,也极大地提升了军民的抗战信心,C项正确;当时正值全面抗战时期,政权是抗日民主政权,工农苏维埃政权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项;研制医药与扩大###的阶级基础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不仅有中药还有西药,且材料无法体现“理论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10.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部分高校的设置情况类别数量占比(%)工业院校3821%师范院校3117%农林院校2916%医药院校2916%由此可知,这一举措意在()A.形成完整教育体系 B.助推科研队伍建设C.均衡高等教育类别 D.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53年,我国的工业院校在数量和比例上优于其它类别院系,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D项正确;据所学,我国形成完整教育体系是在20世纪60年代,排除A项;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调整高校院系的目的是为了助推工业化,建设科研队伍是手段而非目的,排除B项;均衡高等教育类别与材料中工业院校的数量和占比均明显多于其它院校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1.公元前287年,经过长期斗争后,平民出身的霍腾西阿被任命为罗马独裁官,平民在法律上取得了政治、社会上的权利和经济方面的部分权利,小农经济得以恢复和维持。这种局面()A.有利于稳固罗马城邦统治 B.导致贵族根本利益受损C.推动平民独裁统治的建立 D.确保了平民与贵族平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前3世纪(罗马)。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贵族被迫对平民做出让步,给予平民某些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固罗马城邦统治,A项正确;任命平民独裁官等做法,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保护而非损害了贵族的根本利益,排除B项;据所学,罗马历史上并未建立平民独裁统治,排除C项;平民与贵族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差距依然存在,确保了平民与贵族平等的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2.1530年,法国国王建立了王家学院,网罗专门人才,专研希腊等语言;后来,在批准印刷希腊文书籍的同时,又强令在官方文书中使用法语。这反映出()A.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B.古代希腊文化的先进性C.人文主义在法国的扩展 D.法国资产阶级的开放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法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国王推崇古代希腊文化,重视知识和人才,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反映出人文主义在法国的扩展,C项正确;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法国政府重视“专研希腊等语言”“批准印刷希腊文书籍”等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法国的扩展,并未强调古代希腊文化的先进性,排除B项;据所学,16世纪前期的法国国王是封建君主,并非资产阶级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C项。13.英国约克郡一名老工人回忆其在19世纪30年代时的生活时说:“远离自己的家乡,仅有两种可供消闲的去处,即教堂、小礼拜堂抑或是酒馆。前者很少开放,后者很少关闭;前者毫无吸引力,后者极具吸引力。”这可以用来说明()A.宗教改革摧毁了教会束缚 B.工业革命损害了民众健康C.自由主义推动了经济发展 D.工业社会带来了精神困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30年代(英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工人们远离家乡,缺少信仰,生活单调乏味,泡在酒馆里消磨时间,反映出工业社会带来了精神困境,D项正确;宗教改革摧毁了教会束缚与“(酒馆)很少关闭”且“极具吸引力”等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民众生活单调,精神空虚,并非工业革命损害了民众身体健康,排除B项;本题材料没有体现自由主义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14.1895年,英属圭亚那与委内瑞拉发生边界纠纷,美国趁机插手,出面干涉。英国被迫让步,同意成立有美国人参与的仲裁法庭,以解决边界纠纷。这一现象表明()A.美国扩张自身势力范围 B.世界殖民体系渐趋瓦解C.拉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英国丧失殖民霸主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美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19世纪末,插手拉美地区的边界纠纷,迫使英国承认其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等,表明美国在扩张自身势力范围,A项正确;据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殖民体系才渐趋瓦解,排除B项;材料并未列举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不能得出拉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结论,排除C项;据所学,英国丧失殖民霸主地位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故选A项。15.1916年初,列宁指出社会主义革命是在一切战线上,也就是说,在经济和政治的一切问题上进行的一系列的会战。由此可知,列宁旨在()A.强调资本主义仍然有生命力 B.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指出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D.主张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苏俄时期。根据“列宁指出社会主义革命是在一切战线上,也就是说,在经济和政治的一切问题上进行的一系列的会战”可得出列宁强调社会主义革命并不只是军事方面的,除了军事,还有包括政治及经济方面的革命,所以此时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还相当艰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而并没强调资本主义,排除A项;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斯大林时期,排除B项;材料只强调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及过程,并没有主张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16.下图为冷战时期苏联的讽刺漫画。画中的地图为中东地区,地图上的文字为“东方邻居”,桶上的文字则为“油”,图中三人代表不同的欧美国家。它表明当时()A.军备竞赛导致局势紧张 B.苏联警惕欧美势力扩张C.苏联重视保护自身石油资源 D.中东成为美苏对抗的最前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冷战时期的美苏。从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欧美国家正觊觎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因此材料主旨反映出苏联警惕欧美势力在中东地区的扩张,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军备的内容,无法得出相关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地区是中东地区,而不是苏联自己的石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对美苏对抗的前沿地区进行对比,不能得出中东是最前沿,结合所学可得出欧洲才是最前沿,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2分,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17.概念的变化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变迁。在近代,“封建”概念发生了巨大蝶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摘编自顾炎武(1613一1682)《郡县论一》材料二日本明治年间的思想家往往效仿法国启蒙运动,将过去的落后的斥之为“封建”,而将明治维新前的时代统称为“封建时代”。在1916年的《今日之教育方针》一文中,曾居留日本的陈独秀将“封建制”与“君主专制”等同,这无疑是对“封建”古义的巨大背离。——摘编自张志强《恽代英“封建”观考析》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普及中国的泛化封建观,脱离了“封建”的本义与西义。首先是以“西”铸“中”的结果一西方有的中国也有;然后才有以“今”度“古”一现实的需要促使我们从当时的眼光去看待中古历史上的“封建时代”。因而“封建”这样一个具有特定古义的中国概念,首先是被点化成舶来品,然后才格义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社会标签。——摘编自冯天瑜等《“封建”概念再认识笔谈》(1)根据材料一,指出顾炎武所指“封建”一词的含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顾炎武此举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所述的“封建”的具体含义,并说明含义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文中的“现实需要”进行解释。〖答案〗(1)含义:封邦建国,实行分封制。目的:反对封建专制(或限制君权):通过适当扩大地方自主权,改善民生,增强国力。(2)含义:,与封建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原因:(外因)受日本和欧洲文化输入的影响;(内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探索救国道路。(3)解释:以来自西方的历史分期框架为准绳(或者采用同样的历史分期框架);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模式(或者“五种社会形态说”)裁量中国历史。〖解析〗【小问1详析】本问是目的类的题目。含义:根据“解释:以来自西方的历史分期框架为准绳(或者采用同样的历史分期框架);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模式(或者“五种社会形态说”)裁量中国历史。”可得出封建指的是西周的封邦建国,即实行分封制。目的:结合顾炎武的主张,可得出他是要反对封建专制(或限制君权):根据“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可得出是想通过适当扩大地方自主权,改善民生,增强国力。【小问2详析】本问是原因类的分析题。含义:根据“将‘封建制’与‘君主专制’等同”可得出这里说的封建是指是指与封建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原因:根据“日本明治年间的思想家往往效仿法国启蒙运动,……”可得出受日本和欧洲文化输入的影响;结合当时的背景可得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探索救国道路。小问3详析】本问是认识类的题目。解释:根据所学可知,现实的需要是以来自西方的历史分期框架为准绳,同时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模式(或者“五种社会形态说”)裁量中国历史。18.朴茨茅斯造船厂是英国近现代发展史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百年战争(1337—1453年)的结束,英国人将目光从大陆转移到海洋,开始思考建立一支可以进行海上防御和扩张的力量。为了更好地对抗来自法国的威胁,朴茨茅斯成为英国发展海军的不二之选。而朴茨茅斯造船厂及军事基地的建立不仅彰显了英国人海洋意识的觉醒,更反映出英国自此以后以“海洋”为国策的决心。——摘自师琪《英国辉煌时代的见证者:论18-20世纪初朴茨茅斯港与英国海军的发展》材料二二战前夕,英国造船业蓬勃发展,一度占据全球船舶市场的半壁江山。二战结束后,各国开始大幅缩减军费开支,军舰订单锐减。20世纪70年代,随着亚洲各国造船企业迅速崛起,加之欧洲劳动力成本过高等因素影响,朴茨茅斯造船厂积累百年的优势消耗殆尽。随着全球航空旅游业的兴起,远洋邮轮行业开始萎缩,加之当时欧洲各国对环境保护有着严格要求,朴茨茅斯造船厂的最后一份“糊口饭碗”也被打翻。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和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军费开支大幅度缩减,船厂最终走上破产之路。——摘编马岳《解放军报》2020-07-1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人海洋意识的觉醒”产生的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朴茨茅斯造船厂走向破产的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启示。〖答案〗(1)影响:推动了英国国防观念的改变和海军建设;促使英国重视海洋经济,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助推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和“日不落帝国”;促进了英国的社会转型;(2)原因:来自亚洲造船企业和航空业的竞争;二战结束、冷战结束和全球军费开支大幅度缩减,军事订单减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3)启示:重视海权,重视国防;重视海洋经济;注重产业升级转型,通过高科技提升产业竞争力。〖解析〗【小问1详析】本问是影响类的题目。影响:根据“开始思考建立一支可以进行海上防御和扩张的力量。”得出推动了英国国防观念的改变和海军建设;根据所学,从经济角度概括,可得出促使英国重视海洋经济,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英国殖民摔的角度概括助推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和“日不落帝国”;根据所学可得出促进了英国的社会转型;【小问2详析】本问是原因类的题目。原因:根据“20世纪70年代,随着亚洲各国造船企业迅速崛起”得出来自亚洲造船企业和航空业的竞争;根据“二战前夕,英国造船业蓬勃发展,一度占据全球船舶市场的半壁江山。二战结束后,各国开始大幅缩减军费开支,军舰订单锐减。”得出二战结束、冷战结束和全球军费开支大幅度缩减,军事订单减少;根据“随着全球航空旅游业的兴起,远洋邮轮行业开始萎缩,加之当时欧洲各国对环境保护有着严格要求”得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根据所学可得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小问3详析】本问是认识类的题目。启示:结合材料的内容和所学,可从重视海权,重视国防;重视海洋经济;注重产业升级转型,通过高科技提升产业竞争力等角度概括。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用“挑战与应战”揭示文明的起源、发展与衰落。有学者认为,这种“挑战与应战”的理论也可用于观察近现代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并提出在近现代民族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大致出现了四种挑战与应战的局面(此处选取了前三种),具体如下表所示:时间二战前二战后15世纪-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80年代20世纪80-90年代挑战者西方西方经济全球化应战者西方东方西方、东方挑战方式战争经济军事、经济经济、民主经济应战方式战争经济革命全面的民族国家构建区域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等——摘编自董世举《东、西方民族主义发生的差异——兼论民族主义发展中的“挑战与应战”模式》根据材料,选取其中一种挑战与应战的局面,围绕近现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答案〗示例1:论题:近代西方对东方的殖民侵略刺激了东方国家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发展。论述:15世纪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尤其是工业革命,西欧国家凭借实力加强殖民扩张,越来越多的东方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使得东方国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主义意识初步产生,19世纪中叶,亚洲革命风暴爆发。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东方国家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意识进一步发展、传播,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推动了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等多次民族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殖民统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国家普遍衰落,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在民族主义思想影响下,东方国家经过民族民主革命,建立起众多的新兴民族国家,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殖民体系终成历史。总而言之,在西方殖民侵略的刺激下,东方国家面对民族危机,民族主义从产生到发展、传播,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小例2:论题:经济全球化给民族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20世纪80-90年代以后,随着两极格局的打破和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增强,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为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壁垒明显增加,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主义在经济领域中的延伸。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各国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只有加强合作,消除经济领域中狭隘的民族保护主义,敢于迎接挑战,才能抓住机遇,实现东西方国家的共同发展。综上所述,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民族主义应被赋予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时代内涵,以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示例3:论题:面临西方国家经济等挑战,新兴民族国家走出符合本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阐述:二战后,亚洲和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了新高潮,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崩溃。新建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主权、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旧秩序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为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许多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不结盟运动兴起。西方国家主导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虽然不利于东方国家的发展。但东方国家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等机遇,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了现代化建设的浪潮。如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结论:面临不合理的国家政治、经济旧秩序,新兴民族国家敢于迎接挑战,加强合作,走出了符合本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创设的情境和文字信息进行思维构建,考查考生再学习的能力。首先,考生要明确材料主题是近现代民族主义发展,从题中所给的文字材料中选择一种“挑战与应战”,结合所学,归纳整理出相应观点,如根据材料“20世纪60-80年代”,西方以“军事、经济”“经济、民主”的挑战方式,东方以“革命”“全面的民族国家构建”回应挑战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观点——近代西方对东方的殖民侵略刺激了东方国家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发展;然后,考生需要结合题目信息,运用所学,论证观点,如用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与亚洲革命风暴、列强瓜分世界与亚洲的觉醒、两次世界大战和东方民族国家的建立等史实,说明东方应对西方挑战和民族主义产生、发展;最后,在史实论述基础上,升华认识,揭示规律,如明确在西方殖民侵略的刺激下,东方国家面对民族危机,民族主义从产生到发展、传播,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其它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即可。20.自明末清初开始,原产于广西西江流城的六堡茶(照茶)通过茶船古道外销,深刻影响了文化传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2唐朝陆羽著《茶经》的书影图3茶船古道线路全图材料二“六堡茶”进入东南亚概况时期概况1842年后香港的茶叶中转枢纽地位提升,澳门因是中国苦力输出的主要起发港,也成为六堡茶输出的重要港口。19世纪中期主要集中在南洋种植园、矿区和建筑工地等华工密集区,被作为消暑解渴、化食去滞的保健凉茶。20世纪初期主要作为东南亚城镇社会底层的食客们饱餐后去腻消食的饮品。20世纪50年代中期华人家庭和消费场所的日常用茶。20世纪60年代中期向各阶层深化推进,成为茶楼酒楼的必备用茶,等级高的甚至成为高档用茶。(1)简要说明上述不同类型材料对研究六堡茶发展史的价值。(2)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标准之一是“能为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茶船古道这一文化线路具有哪些符合此项要求的条件。〖答案〗(1)《茶经》属于文献史料,可用来研究六堡茶的起源(以及饮用方法);茶船古道路线图是地图类史料,可用于研究古代六堡茶的欧亚非海上商贸路线及文化交流;材料二的表格属于文献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近代六堡茶外传的路线、传播的地区、消费群体等情况(或者东南亚商贸情况、生活风俗文化)。(2)茶船古道承载了独特的中华文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证据;是以六堡茶文化为标志之一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的重要通道,彰显了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解析〗【小问1详析】本问是认识类题目。根据材料的内容可从史料类型角度概括,可得出《茶经》属于文献史料,可用来研究六堡茶的起源;从地图中的路线可得出茶船古道路线图是地图类史料,可用于研究古代六堡茶的欧亚非海上商贸路线及文化交流;结合材料的内容可得出材料二的表格属于文献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近代六堡茶外传的路线、传播的地区、消费群体等情况。【小问2详析】本问是原因类的题目。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茶船古道承载了独特的中华文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证据;是以六堡茶文化为标志之一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的重要通道,彰显了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等方面总结概括。★启用前注意保密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周赐贝情况主持者场合对象商王祭祖、宴飨等多为陪同王臣,未见外服诸侯周天子政治性大祭祀、大射礼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商周赐贝仪式的变化表明()A.王权逐渐实现高度集中 B.等级统属关系不断强化C.商朝时礼乐制度已形成 D.贝的货币实用功能增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从材料可得出,从商到周,赐贝仪式由祭祖、宴到飨等更具政治性的场合,从王臣到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反映出在周代的分封与宗法制之下,等级更加严格,周天子的权威有所加强,B项正确;周代没有高度集中,排除A项;周代礼乐制度才形成,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赐贝仪式的变化,没有体现贝本身功能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2.“五德终始说”是邹衍解释历史变迁、王朝更迭的依据,在秦和汉初并未被朝廷所采用。汉武帝接受儒生的建议承认秦为水德,并主张汉朝改从土德,“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这一转变()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客观解释了王朝更迭原因C.旨在构建新的思想学说 D.有助于维护政权的合法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汉武帝用“五德终始说”解释汉朝取代秦朝的合理性,颁行新历法,使国家的政治生活与人民生产生活协调统一,有助于维护政权的合法性,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汉武帝推崇儒学、重用儒生,不能得出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的结论,排除A项;据所学,“五德终始说”对王朝更迭原因的解释较牵强并不客观,排除B项;汉武帝推行新历法、新服色,采用“五德终始说”等,本质上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并非要构建新的思想学说,排除C项。故选D项。3.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积极招募卫士、贫苦书生和流亡农民等群体,从事军屯或民屯,并向其收取相应的赋税。这一现象促进了()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北方战争的频繁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庄园经济的膨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积极安置流民,大力发展屯田的做法,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A项正确;北方战争频繁并非江南发展农业生产的结果,排除B项;军民屯田不能直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排除C项;军屯、民屯将土地和人口控制在政府手中,不会促进庄园经济的膨胀,排除D项。故选A项。4.据记载,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体现出当时()A.佛道思想的世俗化 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社会流动性的加强 D.租佃关系得到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内容,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可得出宋代的职业流向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体现出当时社会的流动性增强,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佛、道的思想,无法得出佛道思想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职业的流向多元,但传统的社会结构仍然存在,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租佃关系,租佃关系是指地主和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5.乾隆四十四年,刑部议定“既有定例,则用例不用律”。若案件没有相应条例依照,则用“比照法”去“比引科断”,例如“奴婢诽谤家长,比依骂家长律,绞”。这一规定体现出,清代()A.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B.法律判决有随意性C.定例具有最高权威 D.司法实践律例并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刑部在定罪量刑时,优先采用案例和条例,反映出清代司法实践律例并用,D项正确;据所学,清朝前期,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而非加强,排除A项;法律判决有随意性与材料“既有定例,则用例不用律”等内容不符,排除B项;本题材料没有强调定例高于律法和皇权,不能得出定例具有最高权威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6.1874年,日军兴兵侵华,左宗棠一方面指出“整理水师”“监造轮船”的必要性;同时,强调沿海民间武装“渔团”是“自卫身家”“御外侮”的组织,反对清政府内部屡起的裁撤渔团的动议。这表明左宗棠()A.偏重靠民间力量抗击侵略 B.清醒地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性C.主张“海防”重于“塞防” D.注重构建兵民联合御敌体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近代中国)。根据“强调沿海民间武装……的组织,反对清政府内部屡起的裁撤渔团的动议”可得出左宗棠强调在防御外敌时除了要加强军队建设,同时也要注重民兵的建设,即强调兵民联合御敌体系,D项正确;民间力量只是一个方面,但不是主要力量,主要力量是政府的军队,排除A项;“清醒”的说法不能从材料中得出,也不符合当时的只实,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把“海防”与“塞防”进行比较,排除C项。故选D项。7.1892年宋恕在其《六斋卑议》手稿中指出“欲振兴诸务,实事求是者,非议院不能有成。”1905年宋恕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议院设想,“略师魏晋之意,复置中正之员……专择该府州县在籍绅士之兼有德望学识者任之”。他的主张反映出当时()A.新思想受传统观念影响 B.政治上复古思潮盛行C.乡村自治力量占据上风 D.政治改革往往流于形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末的中国。根据“欲振兴诸务,实事求是者,非议院不能有成”可得出宋恕主张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设立议院,但同时他也主张“略师魏晋之意,复置中正之员……专择该府州县在籍绅士之兼有德望学识者任之”,即按汉代的察举制选拔人才,注重品德,这说明当时他的新思想受传统观念影响,A项正确;政治上是学习西方的制度,并不是政治上的复古,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乡村自治的信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选官注重品德,排除C项;材料强调宋恕政治主张中的中西结合,并没有体现其政治改革的效果,排除D项。故选A项。8.1914-1916年中国工人联合罢工事件表时间事件1914上海招商局、太古、怡和3个轮船公司的中国海员为要求增加工资,举行总同盟罢工1915苏州丝织业工人为争取合法权益,举行全行业同盟罢工1916北京等地为支援天津法租界工人大罢工而举行罢工由此可知,该时期工人运动()A.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B.为革命转型积蓄力量C.存在全国性统一领导 D.彰显了民族主义色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在斗争中开始出现相互支援和联合的趋势,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型积蓄了力量,B项正确;据所学,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才开始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据所学,直到1921年###成立后,才有了领导工人运动的全国性统一组织,排除C项;彰显了民族主义色彩与“要求增加工资”“争取(丝织业工人的)合法权益”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1939年,八路军制药厂“倚山打洞做车间,上山挖药谋原料”,不到三个月时间,制药厂就用简单的工具生产出多种片剂、中成药丸以及药棉、纱布等卫生材料,仅西药就生产约七十种药物,某些药物纯度达97%,能与德国产品相比。这()A.捍卫了工农苏维埃政权 B.扩大了###的阶级基础C.增强了军民抗战的信心 D.提升了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水平〖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类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全面抗战时期的中国。根据“不到三个月时间,制药厂就用简单的工具生产出多种片剂、中成药丸以及药棉、纱布等卫生材料,仅西药就生产约七十种药物,某些药物纯度达97%”,结合所学,可得出###能自己制造药品,提高了八路军的医疗水平,也极大地提升了军民的抗战信心,C项正确;当时正值全面抗战时期,政权是抗日民主政权,工农苏维埃政权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A项;研制医药与扩大###的阶级基础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不仅有中药还有西药,且材料无法体现“理论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10.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部分高校的设置情况类别数量占比(%)工业院校3821%师范院校3117%农林院校2916%医药院校2916%由此可知,这一举措意在()A.形成完整教育体系 B.助推科研队伍建设C.均衡高等教育类别 D.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953年,我国的工业院校在数量和比例上优于其它类别院系,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D项正确;据所学,我国形成完整教育体系是在20世纪60年代,排除A项;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调整高校院系的目的是为了助推工业化,建设科研队伍是手段而非目的,排除B项;均衡高等教育类别与材料中工业院校的数量和占比均明显多于其它院校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1.公元前287年,经过长期斗争后,平民出身的霍腾西阿被任命为罗马独裁官,平民在法律上取得了政治、社会上的权利和经济方面的部分权利,小农经济得以恢复和维持。这种局面()A.有利于稳固罗马城邦统治 B.导致贵族根本利益受损C.推动平民独裁统治的建立 D.确保了平民与贵族平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前3世纪(罗马)。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贵族被迫对平民做出让步,给予平民某些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固罗马城邦统治,A项正确;任命平民独裁官等做法,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保护而非损害了贵族的根本利益,排除B项;据所学,罗马历史上并未建立平民独裁统治,排除C项;平民与贵族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差距依然存在,确保了平民与贵族平等的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2.1530年,法国国王建立了王家学院,网罗专门人才,专研希腊等语言;后来,在批准印刷希腊文书籍的同时,又强令在官方文书中使用法语。这反映出()A.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B.古代希腊文化的先进性C.人文主义在法国的扩展 D.法国资产阶级的开放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法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国王推崇古代希腊文化,重视知识和人才,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反映出人文主义在法国的扩展,C项正确;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法国政府重视“专研希腊等语言”“批准印刷希腊文书籍”等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法国的扩展,并未强调古代希腊文化的先进性,排除B项;据所学,16世纪前期的法国国王是封建君主,并非资产阶级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C项。13.英国约克郡一名老工人回忆其在19世纪30年代时的生活时说:“远离自己的家乡,仅有两种可供消闲的去处,即教堂、小礼拜堂抑或是酒馆。前者很少开放,后者很少关闭;前者毫无吸引力,后者极具吸引力。”这可以用来说明()A.宗教改革摧毁了教会束缚 B.工业革命损害了民众健康C.自由主义推动了经济发展 D.工业社会带来了精神困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30年代(英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工人们远离家乡,缺少信仰,生活单调乏味,泡在酒馆里消磨时间,反映出工业社会带来了精神困境,D项正确;宗教改革摧毁了教会束缚与“(酒馆)很少关闭”且“极具吸引力”等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民众生活单调,精神空虚,并非工业革命损害了民众身体健康,排除B项;本题材料没有体现自由主义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14.1895年,英属圭亚那与委内瑞拉发生边界纠纷,美国趁机插手,出面干涉。英国被迫让步,同意成立有美国人参与的仲裁法庭,以解决边界纠纷。这一现象表明()A.美国扩张自身势力范围 B.世界殖民体系渐趋瓦解C.拉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英国丧失殖民霸主地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美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19世纪末,插手拉美地区的边界纠纷,迫使英国承认其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等,表明美国在扩张自身势力范围,A项正确;据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殖民体系才渐趋瓦解,排除B项;材料并未列举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不能得出拉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结论,排除C项;据所学,英国丧失殖民霸主地位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故选A项。15.1916年初,列宁指出社会主义革命是在一切战线上,也就是说,在经济和政治的一切问题上进行的一系列的会战。由此可知,列宁旨在()A.强调资本主义仍然有生命力 B.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指出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D.主张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苏俄时期。根据“列宁指出社会主义革命是在一切战线上,也就是说,在经济和政治的一切问题上进行的一系列的会战”可得出列宁强调社会主义革命并不只是军事方面的,除了军事,还有包括政治及经济方面的革命,所以此时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还相当艰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而并没强调资本主义,排除A项;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斯大林时期,排除B项;材料只强调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及过程,并没有主张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16.下图为冷战时期苏联的讽刺漫画。画中的地图为中东地区,地图上的文字为“东方邻居”,桶上的文字则为“油”,图中三人代表不同的欧美国家。它表明当时()A.军备竞赛导致局势紧张 B.苏联警惕欧美势力扩张C.苏联重视保护自身石油资源 D.中东成为美苏对抗的最前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冷战时期的美苏。从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欧美国家正觊觎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因此材料主旨反映出苏联警惕欧美势力在中东地区的扩张,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军备的内容,无法得出相关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地区是中东地区,而不是苏联自己的石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对美苏对抗的前沿地区进行对比,不能得出中东是最前沿,结合所学可得出欧洲才是最前沿,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2分,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17.概念的变化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变迁。在近代,“封建”概念发生了巨大蝶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摘编自顾炎武(1613一1682)《郡县论一》材料二日本明治年间的思想家往往效仿法国启蒙运动,将过去的落后的斥之为“封建”,而将明治维新前的时代统称为“封建时代”。在1916年的《今日之教育方针》一文中,曾居留日本的陈独秀将“封建制”与“君主专制”等同,这无疑是对“封建”古义的巨大背离。——摘编自张志强《恽代英“封建”观考析》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普及中国的泛化封建观,脱离了“封建”的本义与西义。首先是以“西”铸“中”的结果一西方有的中国也有;然后才有以“今”度“古”一现实的需要促使我们从当时的眼光去看待中古历史上的“封建时代”。因而“封建”这样一个具有特定古义的中国概念,首先是被点化成舶来品,然后才格义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社会标签。——摘编自冯天瑜等《“封建”概念再认识笔谈》(1)根据材料一,指出顾炎武所指“封建”一词的含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顾炎武此举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所述的“封建”的具体含义,并说明含义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文中的“现实需要”进行解释。〖答案〗(1)含义:封邦建国,实行分封制。目的:反对封建专制(或限制君权):通过适当扩大地方自主权,改善民生,增强国力。(2)含义:,与封建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原因:(外因)受日本和欧洲文化输入的影响;(内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探索救国道路。(3)解释:以来自西方的历史分期框架为准绳(或者采用同样的历史分期框架);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模式(或者“五种社会形态说”)裁量中国历史。〖解析〗【小问1详析】本问是目的类的题目。含义:根据“解释:以来自西方的历史分期框架为准绳(或者采用同样的历史分期框架);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模式(或者“五种社会形态说”)裁量中国历史。”可得出封建指的是西周的封邦建国,即实行分封制。目的:结合顾炎武的主张,可得出他是要反对封建专制(或限制君权):根据“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可得出是想通过适当扩大地方自主权,改善民生,增强国力。【小问2详析】本问是原因类的分析题。含义:根据“将‘封建制’与‘君主专制’等同”可得出这里说的封建是指是指与封建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原因:根据“日本明治年间的思想家往往效仿法国启蒙运动,……”可得出受日本和欧洲文化输入的影响;结合当时的背景可得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探索救国道路。小问3详析】本问是认识类的题目。解释:根据所学可知,现实的需要是以来自西方的历史分期框架为准绳,同时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模式(或者“五种社会形态说”)裁量中国历史。18.朴茨茅斯造船厂是英国近现代发展史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百年战争(1337—1453年)的结束,英国人将目光从大陆转移到海洋,开始思考建立一支可以进行海上防御和扩张的力量。为了更好地对抗来自法国的威胁,朴茨茅斯成为英国发展海军的不二之选。而朴茨茅斯造船厂及军事基地的建立不仅彰显了英国人海洋意识的觉醒,更反映出英国自此以后以“海洋”为国策的决心。——摘自师琪《英国辉煌时代的见证者:论18-20世纪初朴茨茅斯港与英国海军的发展》材料二二战前夕,英国造船业蓬勃发展,一度占据全球船舶市场的半壁江山。二战结束后,各国开始大幅缩减军费开支,军舰订单锐减。20世纪70年代,随着亚洲各国造船企业迅速崛起,加之欧洲劳动力成本过高等因素影响,朴茨茅斯造船厂积累百年的优势消耗殆尽。随着全球航空旅游业的兴起,远洋邮轮行业开始萎缩,加之当时欧洲各国对环境保护有着严格要求,朴茨茅斯造船厂的最后一份“糊口饭碗”也被打翻。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和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军费开支大幅度缩减,船厂最终走上破产之路。——摘编马岳《解放军报》2020-07-1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人海洋意识的觉醒”产生的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朴茨茅斯造船厂走向破产的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启示。〖答案〗(1)影响:推动了英国国防观念的改变和海军建设;促使英国重视海洋经济,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助推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和“日不落帝国”;促进了英国的社会转型;(2)原因:来自亚洲造船企业和航空业的竞争;二战结束、冷战结束和全球军费开支大幅度缩减,军事订单减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3)启示:重视海权,重视国防;重视海洋经济;注重产业升级转型,通过高科技提升产业竞争力。〖解析〗【小问1详析】本问是影响类的题目。影响:根据“开始思考建立一支可以进行海上防御和扩张的力量。”得出推动了英国国防观念的改变和海军建设;根据所学,从经济角度概括,可得出促使英国重视海洋经济,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英国殖民摔的角度概括助推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和“日不落帝国”;根据所学可得出促进了英国的社会转型;【小问2详析】本问是原因类的题目。原因:根据“20世纪70年代,随着亚洲各国造船企业迅速崛起”得出来自亚洲造船企业和航空业的竞争;根据“二战前夕,英国造船业蓬勃发展,一度占据全球船舶市场的半壁江山。二战结束后,各国开始大幅缩减军费开支,军舰订单锐减。”得出二战结束、冷战结束和全球军费开支大幅度缩减,军事订单减少;根据“随着全球航空旅游业的兴起,远洋邮轮行业开始萎缩,加之当时欧洲各国对环境保护有着严格要求”得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根据所学可得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小问3详析】本问是认识类的题目。启示:结合材料的内容和所学,可从重视海权,重视国防;重视海洋经济;注重产业升级转型,通过高科技提升产业竞争力等角度概括。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用“挑战与应战”揭示文明的起源、发展与衰落。有学者认为,这种“挑战与应战”的理论也可用于观察近现代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并提出在近现代民族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大致出现了四种挑战与应战的局面(此处选取了前三种),具体如下表所示:时间二战前二战后15世纪-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80年代20世纪80-90年代挑战者西方西方经济全球化应战者西方东方西方、东方挑战方式战争经济军事、经济经济、民主经济应战方式战争经济革命全面的民族国家构建区域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等——摘编自董世举《东、西方民族主义发生的差异——兼论民族主义发展中的“挑战与应战”模式》根据材料,选取其中一种挑战与应战的局面,围绕近现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题,自拟一个具体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