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高三高考押题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届江苏省高三高考押题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届江苏省高三高考押题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届江苏省高三高考押题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届江苏省高三高考押题卷(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高三历史名校试卷江苏省2023年高考押题卷(一)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据《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大司徒“以乡八刑纠万民”,“八刑”指的是“不孝之刑”“不睦之刑”“不姻之刑”“不弟之刑”“不任之刑”“不恤之刑”“造言之刑”“乱民之刑”。这说明西周时期()A.重视维护伦理秩序 B.外儒内法理念初步形成C.贯彻明德慎罚原则 D.礼乐制的教化功能突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周朝统治者对所谓不“孝”、不“睦”、不“姻”、不“弟”(悌)等八种人所加的刑罚,结合所学可知孝敬父母、兄友弟恭、婚丧嫁娶等属于伦理秩序方面,这说明西周时期重视维护伦理秩序,A项正确;儒学产生于春秋时期,西周时期一般说是“礼”或“礼制”,排除B项;明德慎罚的意思是提倡尚德少用刑罚,材料则是在表达用刑,排除C项;材料是在表达用刑,而不是教化,排除D项。故选A项。2.史载,司马迁曾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过调查,他根据史籍记载和少数民族传说构建起了少数民族的历史系统。如《史记·三代世表》称:“蜀王,黄帝后世也,至今在汉西南五千里,常来朝降,输献于汉。”司马迁的观点()A.符合中国古代文明史发展事实 B.利于促进华夏民族的心理认同C.推动了中原与边疆的民族交融 D.服务于汉武帝政治大一统需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司马迁在构建少数民族历史系统时将少数民族归为黄帝后代,这有利于促进华夏民族的心理认同感,B项正确;司马迁根据传说撰史,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古代文明史发展事实,排除A项;司马迁的观点不能直接推动中原与边疆民族的交融,排除C项;服务于汉武帝的政治大一统并非材料表达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3.北宋中晚期,褪去浮华的极简主义孕育在定窑瓷器的刻花、构图、纹样之中。重莲瓣纹代表君子的气节和风度,作为佛教文化的代言而被广泛使用;其刻花装饰有别于前期的浮雕形式,独具一格;尚简素雅的印花图案自然严谨,活泼生动。这些现象()A.体现出了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 B.显示出文化交融推动艺术的多样C.成为宋代理学产生的历史根源 D.促进中国文化和外来文明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北宋中晚期,……重莲瓣纹代表君子的气节和风度,作为佛教文化的代言而被广泛使用;……尚简素雅的印花图案自然严谨,活泼生动。”可知,材料体现出宋代定窑瓷器装饰图案既有佛教风格,也有道教、儒教的痕迹。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时佛教和道教思想在发展中同儒学相交融,对这一时期的艺术品产生重要影响,定窑瓷器图案装饰的变化呈现出三教融合的特征,B项正确;题干只能体现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传播,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无法得出,排除A项;理学产生源于宋代独特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矛盾,排除C项;材料现象是中国文化受外来文明影响的结果,而不是推动外来文明发展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4.下表是有关利玛窦来华的部分史料。据此可以认定的史实是()史料出处(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大西洋利玛窦进方物《明史·神宗本纪》明神宗时,西洋人利玛窦等入中国,精于天文、历算之学,发微阐奥,运算制器,前此未尝有也《明史·天文志》(《几何原本》)西洋人欧几里得撰,利玛窦译,而徐光启所笔受也。……光启序称其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非虚语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A.利玛窦对当时西学东渐作出了贡献B.中国传统科技开始实现近代化转型C.利玛窦是最早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D.西方近代科技受到社会的普通认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明神宗时,西洋人利玛窦等入中国,精于天文、历算之学,发微阐奥,运算制器,前此未尝有也”“(《几何原本》)西洋人欧几里得撰,利玛窦译,而徐光启所笔受也。……光启序称其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非虚语也”可知,利玛窦来华在中国传播了西方的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知识,有利于西学东渐,A项正确;在明代,中国传统科技并没有随着来华传教士带来的西学东渐而向近代化转型,排除B项;据材料内容可知利玛窦是明代来华的传教士,但无法得出其是最早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排除C项;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代以来的西学东渐仅局限于徐光启等部分官僚士大夫之间,并未受到社会普遍认可,排除D项。故选A项。5.下表是清代前中期土地与人口变化情况表()时间民田总数(公项)全国人口统计(亿)顺治十八年54925771.2-1.5康熙二十四年60784291雍正二年72364291.2-1.4乾隆三十一年78071562嘉庆十七年79210612据此可知,清代前中期A.重农抑商限制人口流动 B.社会安定促进人口增长C.精耕细作抑制荒地开垦 D.盛世局面潜伏社会危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前中期民田增长逐渐放缓,但人口增长迅速,体现了尖锐的人地矛盾,反映了此时盛世局面潜伏社会危机,D项正确;古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人口流动,保护小农经济,但材料内容未涉及人口流动,排除A项;虽然材料体现了全国人口不断增长,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人地矛盾,排除B项;民田总数增长逐渐放缓,并不是因为精耕细作抑制荒地开垦,而是实际耕地面积的开垦达到了极限,排除C项。故选D项。6.19世纪70年代,郭嵩焘作为清王朝使者出访英国,他向英女王行的是三鞠躬礼,而不是中国官场的跪拜礼。在他所著的《使西纪程》一书中,他完全放弃了之前传统士大夫对西方人贬低的写法,他笔下的西方人大都或文雅、或矫健。这表明他()A.具有较明确的近代意识 B.奉行“中体西用”原则C.积极学习英国外交礼仪 D.崇尚发达“西式”文明〖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他向英女王行的是三鞠躬礼,而不是中国官场的跪拜礼。”“他完全放弃了之前传统士大夫对西方人贬低的写法,他笔下的西方人大都或文雅、或矫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郭嵩焘在《使西纪程》中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中国应研究和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其书中摒弃了中国传统的华夷观,对西方人不再带有偏见,尊重西方礼节,说明这一时期他的思想具有较明确的近代意识,A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积极学习”用词过于夸张,不能因为郭嵩焘向英女王行的是三鞠躬礼,就断定他积极学习英国外交礼仪,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判断郭嵩焘是否“崇尚”西式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7.20世纪初某知识分子曾说:“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个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道路……努力前去为人类活动,做出一点有益人类的工作。”这段材料可以说明()A.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国人从俄国十月革命中受到启发C.民主价值观的重建获得广泛认同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已经明确〖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初”“黑暗的中国”“分得那曙光的一线”“新人生的道路”等信息可知,材料阐述的是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国人受到启发,“努力前去为人类活动,做出一点有益人类的工作”,B项正确;“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阐述的只是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没有说开创新的道路以及对人类的贡献,而且最终它失败了,不符合“新人生的道路”“为人类活动”,排除A项;“广泛认同”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明确的,排除D项。故选B项。8.1935年,国民党通过了《请积极发展民营重工业以充实国力案》《青年党员应急施军事训练案》《西北国防之经济建设案》《提请在困难严重时期应集中一切力量充实国防建设案》等二十多个经济、军事方面的提案。这反映出当时的国民政府()A.意在加紧对陕北红军的进攻 B.放弃了对日妥协的幻想C.加大政府对经济统制的力度 D.根据形势调整内外政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35年,国民党通过了《请积极发展民营重工业以充实国力案》《青年党员应急施军事训练案》《西北国防之经济建设案》《提请在困难严重时期应集中一切力量充实国防建设案》等二十多个经济、军事方面的提案。”可知,国民党意图通过加强重工业和国防军事建设以应对日本侵华,这是国民政府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内外政策的表现,D项正确;国民党通过这些提案是为抗日战争提供国防和物质基础,是为了应对日军侵华,并非为了加紧对陕北红军的进攻,排除A项;七七事变前,蒋介石一直希望国际社会干预日本侵华,这本质上是对日妥协,排除B项;材料所述措施并非是加大政府对经济统制的力度,而是应对日军侵华所做的准备,排除C项。故选D项。9.194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军事管制问题的指示》,决定在新收复的城市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城市实行全面军事上的强制管理和控制,以领导群众建立革命秩序,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和肃清国民党政权残余势力,进行民主建设。据此可知,对城市实行军事管制旨在()A.提升人民解放军的城市管理能力 B.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物质基础C.创造城市稳定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D.进行建立人民政权的初步尝试〖答案〗C〖解析〗对城市实行军事管制,以领导群众建立革命秩序,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和肃清国民党政权残余势力,进行民主建设,这是为了稳定城市秩序,为城市稳定和发展创造条件,C项正确;A项不是目的,排除A项;恢复经济才能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物质基础,排除B项;对城市进行军事管制不属于建立政权,而且最初的尝试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召开的上海市民代表会议,排除D项。故选C项。10.1955年《河北日报》载:“在一九五二年前,国家每年要给这村发放五万斤以上的救济粮和一百几十套寒衣。虽然国家这样支持,还有四户不免讨饭吃……如今,这些人都能有上千斤余粮,赎了房、地;没有房子的盖上了房子,破旧的房子翻盖一新。”这说明()A.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B.国家工业建设成就辉煌C.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建构加速 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2年后,河北某农村改变了之前靠吃国家救济和贫穷的历史,粮食产量提高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很多。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把农民个体经济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生产关系发生了变革,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因此材料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所取得的显著成就,A项正确;国家工业化建设是在城市进行,而材料是反映农村的情况,排除B项;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在改革开放后进行的,排除C项;1956年中共八大宣布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而材料是1952年以后,排除D项。故选A项。11.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组成。2017年7月,香港、澳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共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实施这一发展战略立足()A.“一国两制”的理论创新 B.对外开放的区域性扩展C.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D.加速我国内地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香港、澳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共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有利于香港、澳门与广东省部分地区开展合作,协调发展,C项正确;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部分地区,“一国两制”主要在香港、澳门实施,排除A项;对外开放指的是对其他国家开放,而香港、澳门属于中国领土,排除B项;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是香港、澳门、广东省的部分地区之间的合作,其目的不是加速我国内地经济发展,而是促进这些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2.莎士比亚在其作品《李尔王》中写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痛噬人心”“疯子带瞎子走路,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病态”。这反映出作者()A.对人性的反思和弘扬人文主义精神B.对封建神学笼罩下的病态社会深恶痛绝C.资本主义萌芽状态下对理性追求D.对宗教教会精神独裁的揭露与批判〖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不知感恩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痛噬人心”“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病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对过分张扬的个性和人的自然本性进行了反思,认为人不仅要有情感,还要有道德,从而提高了人性的高尚和尊严,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作者的反思,“深恶痛绝”的表述程度过重,而且与“封建神学”无关,排除B项;“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排除C项;“对宗教教会精神独裁的揭露与批判”是宗教改革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3.有学者对近代欧洲社会发展变化的描述如图所示。该学者的描述反映出,当时欧洲()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有一种新的信仰在增强,即认为人类可以对环境加以控制和计算。防备风险的保险公司迅猛发展起来。医生们加紧攻克各种流行病,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17世纪晚期发明的·简报"开始刊登“失物招领”消息,因为没有必要把这类事情留给民间的那些诡计多端无事生非的法师去解决。A.启蒙思想引发社会观念的变化 B.工业革命提升民众社会生活质量C.科学革命成果已经普及到民间 D.民众精神面貌引领新的知识潮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越来越多迹象表明有一种新的信仰在增强,即认为人类可以对环境加以控制和计算。防备风险的保险公司迅猛发展起来。医生们加紧攻克各种流行病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17世纪晚期发明的简报“开始刊登“失物招领“消息,因为没有必要把这类事情留给民间的那些诡计多端无事生非的法师去解决”表明启蒙思想引发社会观念的变化,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会观念的变化,BCD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项。14.苏联学者指出,赫鲁晓夫1957年“这样全面的工业改革,不言而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报刊上对改革计划的种种分析,不能代替实际的尝试”。该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改革()A.未经充分准备急于求成 B.缺乏明确具体的改革思路C.打破传统体制不合时宜 D.未能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报刊上对改革计划的种种分析,不能代替实际的尝试”等可知,苏联学者认为赫鲁晓夫1957年改革未充分准备,仓促进行,急于求成,A项正确;材料强调改革未经充分准备,仓促进行,急于求成,并不评论改革是否缺乏明确具体的改革思路,排除B项;赫鲁晓夫没有打破传统体制,排除C项;材料强调改革未经充分准备,仓促进行,急于求成,并不评论改革是否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15.2019年8月28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获得英国女王的批准,让下议院在9月9日至12日期间择日休会,直至10月14日,以便兑现其按时脱欧的承诺。这表明,英国A.首相应与国王意见保持一致 B.脱欧必须得到女王的批准C.国王、首相与下院三权分立 D.议会对脱欧不存在意见分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获得英国女王的批准,让下议院在9月9日至12日期间择日休会,直至10月14日,以便兑现其按时脱欧的承诺”可知,国王具有停止议会的权力,说明脱欧必须得到女王的批准,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首相要获得女王批准,两者意见不一定一致,排除A项;三权分立指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分立,国王是虚君,统而不治,排除C项;据材料信息可以说明议会对脱欧问题存在分歧,排除D项。故选B项。16.有学者提出了“把全球化历史化”的观点。在全球化浪潮面前,经济落后地区的本土文化认同面临危机,而这种危机感反过来威胁经济合作的稳定性。因此,人们热切地想要了解世界一体化的起源与过程,希望从人类历史中寻找解决冲突的智慧。据此可知,全球史()A.是时代和社会需求的产物 B.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C.消除了不同地域文化差异 D.促进南北经济均衡发展〖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适应全球化进程,加强经济合作的稳定性,人们迫切希望了解世界一体化的起源与过程,关注全球化历史,促使“把全球化历史化”观点产生,反映出全球史是时代和社会需求的产物,A项正确;人们关注全球化历史,是世界一体化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B项;消除了不同地域文化差异的说法太绝对,且与事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把全球化历史化”的观点和全球史促进了南北经济均衡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46-1865年英国耕地面积扩大了464119英亩。当时经营农业也像经营工业一样,种子、肥料犹如原料,投到土地上正如投到工厂生产上。农业投入的增加也推进了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在国民总收入,农、林、渔业的收入从7550万镑增至11880万镑。19世纪50年中叶,英国每公顷土地小麦和稞麦的平均产量为25公担,比法国多一倍。英国屠宰的牲畜每头得净肉250公斤,是法国的1.5倍。英国的粮食和肉类当时基本上自给有余,它进口的农产原主要是棉花、生丝、羊毛、亚麻和木材,这些主要用以供应日益发展的工业,以便出口制成品。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的农业由繁盛转入长期而深刻的危机之中。当时世界市场上出现了有极大竞争优势的外国产品,如美国产品。英国奉行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放任的政策,农业急剧衰退,粮食生产滑坡,而人口却在增加,因此只好越来越严重地依赖国外粮食的进口。——摘编自汪建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农业之盛衰》材料二“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中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粮食年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即将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建设的成就及特点。(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农业为例,简析现代农业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答案〗(1)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农业收入增加;粮食和牲畜产量高。原因:经营农业的观念的更新;工业革命的推动或近代科技的发展;海外市场扩大。(2)成就: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全脱贫;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任答3点即可)特点:成就巨大;政府发挥重要作用;任务(或目标)明确;涉及面广。(3)问题:农业发展中农民的利益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农业动力问题。〖解析〗【小问1详析】表现:根据材料一“英国耕地面积扩大了464119英亩”可以得出耕地面积扩大;根据材料一“在国民总收入,农、林、渔业的收入从7550万镑增至11880万镑”可以得出农业收入增加;根据材料一“英国每公顷土地小麦和稞麦的平均产量为25公担,比法国多一倍。英国屠宰的牲畜每头得净肉250公斤,是法国的1.5倍”可以得出粮食和牲畜产量高。原因:根据材料一“当时经营农业也像经营工业一样,种子、肥料犹如原料,投到土地上正如投到工厂生产上。”可以得出经营农业的观念的更新;根据材料一“农业投入的增加也推进了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并结合所学,1846年-1865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可以得出工业革命的推动或近代科技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它进口的农产原主要是棉花、生丝、羊毛、亚麻和木材”并结合所学,英国殖民地广阔,海外市场扩大,经济作物和原材料可以进口,有利于保障粮食作物等的种植面积。【小问2详析】成就:根据材料二“农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可以得出农民收入提高;根据材料二“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可以得出农村贫困人口全脱贫;根据材料二“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可以得出农村居住条件改善;根据材料二“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即将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可以得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特点:根据材料二“‘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中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并结合所学,我国把农业农村建设纳入五年计划中,体现了政府发挥重要作用并且成就巨大;根据材料二“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可以得出任务(或目标)明确;根据材料二我国农业农村建设涉及到粮食增收、农民收入提高、脱贫、居住环境的改善等,可以得出涉及面广。【小问3详析】根据材料一“英国奉行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放任的政策”可以得出农业发展中农民的利益问题;根据材料一“农业急剧衰退,粮食生产滑坡”,可以得出存在农业动力问题;根据材料一“只好越来越严重地依赖国外粮食的进口。”并结合所学可知,过分依赖国外粮食进口会带来粮食安全问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日本政府于1872年颁布《学制》,规定女子与男子一样要入学接受教育。一批女性教育家开始崭露头角。下田歌子是日本“良妻贤母”教育的集大成者,也是日本第一位从事中国女性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下田歌子的女性教育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办以贵族女性为主的桃夭女塾,侧重培养良妻贤母。这是下田歌子进入教育界的开端,也是日本专门女子教育的起步。第二阶段:随着女子教育需求的扩大和地方私学的发展,昭宪皇太后设立皇族及上流女子的专门学校,任命下田歌子协助办理并代任校长。第三阶段:1893年下田歌子受皇室支持考察欧美国家女子教育,她发现英国的大众女子也可以接受正规教育。受此影响,下田歌子将女子教育的范围扩展至中下层妇女,并延伸到留日女子。——摘编自甘康丽、叶宋敏《清末民国初年留日女性与明治维新时期新女性的比较》(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下田歌子女性教育的特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近代日本女子教育发展的因素。〖答案〗(1)特点:在政府法律制度保障下,逐步推行;教育范围由贵族逐渐向大众扩展;西方思想和日本传统相结合;影响范围扩展至留日女性。(2)因素:明治维新的推动;皇室的支持;西方思想的影响;日本传统思想的逐渐瓦解;女性意识的觉醒。〖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根据材料“日本政府于1872年颁布《学制》,规定女子与男子一样要入学接受教育。一批女性教育家开始崭露头角。”可推出在政府法律制度保障下,逐步推行;根据材料“第一阶段:创办以贵族女性为主的桃夭女塾,侧重培养良妻贤母。”“1893年下田歌子受皇室支持考察欧美国家女子教育,她发现英国的大众女子也可以接受正规教育。受此影响,下田歌子将女子教育的范围扩展至中下层妇女,并延伸到留日女子。”可推出教育范围由贵族逐渐向大众扩展,影响范围扩展至留日女性;根据材料“1893年下田歌子受皇室支持考察欧美国家女子教育,她发现英国的大众女子也可以接受正规教育。”可推出西方思想和日本传统相结合。【小问2详析】因素:根据材料中时间信息“1872年”可推出明治维新的推动;根据材料“第二阶段:随着女子教育需求的扩大和地方私学的发展,昭宪皇太后设立皇族及上流女子的专门学校,任命下田歌子协助办理并代任校长。”可推出皇室的支持;根据材料“1893年下田歌子受皇室支持考察欧美国家女子教育,她发现英国的大众女子也可以接受正规教育。”可推出西方思想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从传统思想受到冲击以及女性力量的崛起等角度进行分析。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天津达仁堂大事记时间事件1912年达仁堂始建于北京,其创始人长期在北京同仁堂工作1914年迁到天津并最终确立“达则兼善、仁者爱人”的企业理念1917年先后在北京、大连、上海、香港等地设立18家分号1934年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立机器化中药工厂全面抗战时期达仁堂各分店所在地大都沦陷,其业务也因此受到影响解放战争时期在通货膨胀和苛捐杂税的影响下,生产也每况愈下,濒临破产1954年成立达仁堂国药有限公司1955年达仁堂率先实现了公私合营1966年达仁堂牌子被砸,后改名天津第二中药厂1980年恢复了达仁堂牌号1980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在人才、技术、管理、装备、产品等方面形成强大阵营20世纪90年代荣获全国优秀管理奖,成为国家一级企业,全面投入中药现代化进程当中,被国家确定为“中华老字号”2001年在上海成功上市——摘编自唐廷猷《中国药业史》从材料中提炼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达仁堂与中国社会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答案〗示例一论题:新中国成立后天津达仁堂获得新生。

阐述:天津达仁堂是有百年悠久历史的民营中药企业,在近代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天津达仁堂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改变旧的管理体制和方法,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改革开放后,天津达仁堂发扬创新精神,努力进行改革,完成了向现代化工厂制的过渡,促进了中医药生产经营的大发展、大变革。进入21世纪,在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的背景下,天津达仁堂成功上市,逐渐成为国际知名企业和中国中医药的一张“名片”。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达仁堂积极迎接社会变革潮流,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经营的转型中获得了新生。

示例二论题:天津达仁堂是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缩影。

阐述:天津达仁堂是有百年悠久历史的民营中药企业,在近代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20世纪初,在政府激励政策下并借助一战提供的发展时机,天津达仁堂起步迅速,发展良好,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30年代中期,南京国民政府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天津达仁堂抓住发展时机,积极革新,采用机器化大生产,推动中医药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全面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受频繁战争影响以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天津达仁堂发展陷入绝境。

天津达仁堂诞生和成长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下,长期在夹缝中生存,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也是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缩影。只有在新中国,民族企业才能真正迎来发展的春天。

(“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首先,阅读材料,从中提炼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达仁堂与中国社会变化这一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如根据材料中“1912年,达仁堂始建于北京,其创始人长期在北京同仁堂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在通货膨胀和苛捐杂税的影响下,生产也每况愈下,濒临破产”“1955年,达仁堂率先实现了公私合营”“1980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在人才、技术、管理、装备、产品等方面形成强大阵营”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拟定论题——新中国成立后天津达仁堂获得新生;确定论题后,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展开论证,如通过对比达仁堂在近、现代的发展状况,分析达仁堂的发展与时代变化的关系;最后在史实论述基础上,升华认识,如说明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达仁堂的发展,说明民族工业只有在国家独立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发展;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论题明确,论证充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俾斯麦在完成德国统一后认识到工人对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必须的,他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人赔偿法》《伤残和养老保险法》以及《雇员保险法》《帝国矿工保险法》等。俾斯麦型社会保障模式是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就并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实行的。除失业保险由联邦劳工局承担外,其他社会保险的经办机构均不隶属于政府。社会保险最大部分由雇主与雇员共同交纳,双方负担的比例,视险种的不同有所区别,政府在收支不平衡时给予酌情资助。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尽缴费或劳动的义务。——摘编自唐紫叶《俾斯麦式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材料二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创设,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福利制度在财政、就业、社会稳定、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了危机。因此西方国家对福利制度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整措施。除了养老、医疗、失业、社会救济等基本项目外,其他项目逐步削减。美国将社会福利改称工作福利,意味着取得福利收入和服务也要同个人的工作贡献挂钩。荷兰、比利时等国采取对申领福利补助的公民规定一些附加条件的办法,用以促进相关人员的劳动愿望,减少非正常失业人口。英国福利调整的主要特点是私有化,扩大福利提供领域的市场成分。——摘编自《论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及借鉴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创立社会保障福利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福利制度的变化及其积极影响。〖答案〗(1)特点:以劳动者为核心重视社会保障立法建立政府、雇主(企业)和雇员(个人)之间责任共担机制受保障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实行自治管理。(2)变化:削减福利项目加强福利服务管理严格把控福利发放的资格条件公共福利事业私有化、市场化。积极影响:推动福利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缓解“滞胀”,有利于社会稳定。〖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根据材料一“他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工人赔偿法》《伤残和养老保险法》以及《雇员保险法》《帝国矿工保险法》等”可以得出以劳动者为核心,重视社会保障立法;根据“俾斯麦型社会保障模式是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就并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实行的”可以得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根据“除失业保险由联邦劳工局承担外,其他社会保险的经办机构均不隶属于政府”可以得出实行自治管理;根据“社会保险最大部分由雇主与雇员共同交纳……政府在收支不平衡时给予酌情资助”可以得出建立政府、雇主(企业)和雇员(个人)之间责任共担机制;根据“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尽缴费或劳动的义务”可以得出受保障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小问2详析】变化:根据材料二“除了养老、医疗、失业、社会救济等基本项目外,其他项目逐步削减”可知,削减福利项目;根据“美国将社会福利改称工作福利,意味着取得福利收入和服务也要同个人的工作贡献挂钩”可知,加强福利服务管理;根据“荷兰、比利时等国采取对申领福利补助的公民规定一些附加条件的办法,用以促进相关人员的劳动愿望,减少非正常失业人口”可知,严格把控福利发放的资格条件;根据“英国福利调整的主要特点是私有化,扩大福利提供领域的市场成分”可知,公共福利事业私有化、市场化。积极影响:根据材料“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福利制度在财政、就业、社会稳定、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了危机”并结合所学从推动福利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缓解“滞胀”,有利于社会稳定等角度分析。江苏省2023年高考押题卷(一)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据《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大司徒“以乡八刑纠万民”,“八刑”指的是“不孝之刑”“不睦之刑”“不姻之刑”“不弟之刑”“不任之刑”“不恤之刑”“造言之刑”“乱民之刑”。这说明西周时期()A.重视维护伦理秩序 B.外儒内法理念初步形成C.贯彻明德慎罚原则 D.礼乐制的教化功能突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周朝统治者对所谓不“孝”、不“睦”、不“姻”、不“弟”(悌)等八种人所加的刑罚,结合所学可知孝敬父母、兄友弟恭、婚丧嫁娶等属于伦理秩序方面,这说明西周时期重视维护伦理秩序,A项正确;儒学产生于春秋时期,西周时期一般说是“礼”或“礼制”,排除B项;明德慎罚的意思是提倡尚德少用刑罚,材料则是在表达用刑,排除C项;材料是在表达用刑,而不是教化,排除D项。故选A项。2.史载,司马迁曾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过调查,他根据史籍记载和少数民族传说构建起了少数民族的历史系统。如《史记·三代世表》称:“蜀王,黄帝后世也,至今在汉西南五千里,常来朝降,输献于汉。”司马迁的观点()A.符合中国古代文明史发展事实 B.利于促进华夏民族的心理认同C.推动了中原与边疆的民族交融 D.服务于汉武帝政治大一统需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司马迁在构建少数民族历史系统时将少数民族归为黄帝后代,这有利于促进华夏民族的心理认同感,B项正确;司马迁根据传说撰史,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古代文明史发展事实,排除A项;司马迁的观点不能直接推动中原与边疆民族的交融,排除C项;服务于汉武帝的政治大一统并非材料表达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3.北宋中晚期,褪去浮华的极简主义孕育在定窑瓷器的刻花、构图、纹样之中。重莲瓣纹代表君子的气节和风度,作为佛教文化的代言而被广泛使用;其刻花装饰有别于前期的浮雕形式,独具一格;尚简素雅的印花图案自然严谨,活泼生动。这些现象()A.体现出了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 B.显示出文化交融推动艺术的多样C.成为宋代理学产生的历史根源 D.促进中国文化和外来文明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北宋中晚期,……重莲瓣纹代表君子的气节和风度,作为佛教文化的代言而被广泛使用;……尚简素雅的印花图案自然严谨,活泼生动。”可知,材料体现出宋代定窑瓷器装饰图案既有佛教风格,也有道教、儒教的痕迹。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时佛教和道教思想在发展中同儒学相交融,对这一时期的艺术品产生重要影响,定窑瓷器图案装饰的变化呈现出三教融合的特征,B项正确;题干只能体现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传播,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无法得出,排除A项;理学产生源于宋代独特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矛盾,排除C项;材料现象是中国文化受外来文明影响的结果,而不是推动外来文明发展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4.下表是有关利玛窦来华的部分史料。据此可以认定的史实是()史料出处(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大西洋利玛窦进方物《明史·神宗本纪》明神宗时,西洋人利玛窦等入中国,精于天文、历算之学,发微阐奥,运算制器,前此未尝有也《明史·天文志》(《几何原本》)西洋人欧几里得撰,利玛窦译,而徐光启所笔受也。……光启序称其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非虚语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A.利玛窦对当时西学东渐作出了贡献B.中国传统科技开始实现近代化转型C.利玛窦是最早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D.西方近代科技受到社会的普通认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明神宗时,西洋人利玛窦等入中国,精于天文、历算之学,发微阐奥,运算制器,前此未尝有也”“(《几何原本》)西洋人欧几里得撰,利玛窦译,而徐光启所笔受也。……光启序称其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非虚语也”可知,利玛窦来华在中国传播了西方的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知识,有利于西学东渐,A项正确;在明代,中国传统科技并没有随着来华传教士带来的西学东渐而向近代化转型,排除B项;据材料内容可知利玛窦是明代来华的传教士,但无法得出其是最早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排除C项;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代以来的西学东渐仅局限于徐光启等部分官僚士大夫之间,并未受到社会普遍认可,排除D项。故选A项。5.下表是清代前中期土地与人口变化情况表()时间民田总数(公项)全国人口统计(亿)顺治十八年54925771.2-1.5康熙二十四年60784291雍正二年72364291.2-1.4乾隆三十一年78071562嘉庆十七年79210612据此可知,清代前中期A.重农抑商限制人口流动 B.社会安定促进人口增长C.精耕细作抑制荒地开垦 D.盛世局面潜伏社会危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前中期民田增长逐渐放缓,但人口增长迅速,体现了尖锐的人地矛盾,反映了此时盛世局面潜伏社会危机,D项正确;古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人口流动,保护小农经济,但材料内容未涉及人口流动,排除A项;虽然材料体现了全国人口不断增长,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人地矛盾,排除B项;民田总数增长逐渐放缓,并不是因为精耕细作抑制荒地开垦,而是实际耕地面积的开垦达到了极限,排除C项。故选D项。6.19世纪70年代,郭嵩焘作为清王朝使者出访英国,他向英女王行的是三鞠躬礼,而不是中国官场的跪拜礼。在他所著的《使西纪程》一书中,他完全放弃了之前传统士大夫对西方人贬低的写法,他笔下的西方人大都或文雅、或矫健。这表明他()A.具有较明确的近代意识 B.奉行“中体西用”原则C.积极学习英国外交礼仪 D.崇尚发达“西式”文明〖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他向英女王行的是三鞠躬礼,而不是中国官场的跪拜礼。”“他完全放弃了之前传统士大夫对西方人贬低的写法,他笔下的西方人大都或文雅、或矫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郭嵩焘在《使西纪程》中盛赞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张中国应研究和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其书中摒弃了中国传统的华夷观,对西方人不再带有偏见,尊重西方礼节,说明这一时期他的思想具有较明确的近代意识,A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积极学习”用词过于夸张,不能因为郭嵩焘向英女王行的是三鞠躬礼,就断定他积极学习英国外交礼仪,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判断郭嵩焘是否“崇尚”西式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7.20世纪初某知识分子曾说:“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个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道路……努力前去为人类活动,做出一点有益人类的工作。”这段材料可以说明()A.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国人从俄国十月革命中受到启发C.民主价值观的重建获得广泛认同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已经明确〖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初”“黑暗的中国”“分得那曙光的一线”“新人生的道路”等信息可知,材料阐述的是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国人受到启发,“努力前去为人类活动,做出一点有益人类的工作”,B项正确;“辛亥革命导致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阐述的只是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统治,没有说开创新的道路以及对人类的贡献,而且最终它失败了,不符合“新人生的道路”“为人类活动”,排除A项;“广泛认同”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明确的,排除D项。故选B项。8.1935年,国民党通过了《请积极发展民营重工业以充实国力案》《青年党员应急施军事训练案》《西北国防之经济建设案》《提请在困难严重时期应集中一切力量充实国防建设案》等二十多个经济、军事方面的提案。这反映出当时的国民政府()A.意在加紧对陕北红军的进攻 B.放弃了对日妥协的幻想C.加大政府对经济统制的力度 D.根据形势调整内外政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35年,国民党通过了《请积极发展民营重工业以充实国力案》《青年党员应急施军事训练案》《西北国防之经济建设案》《提请在困难严重时期应集中一切力量充实国防建设案》等二十多个经济、军事方面的提案。”可知,国民党意图通过加强重工业和国防军事建设以应对日本侵华,这是国民政府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内外政策的表现,D项正确;国民党通过这些提案是为抗日战争提供国防和物质基础,是为了应对日军侵华,并非为了加紧对陕北红军的进攻,排除A项;七七事变前,蒋介石一直希望国际社会干预日本侵华,这本质上是对日妥协,排除B项;材料所述措施并非是加大政府对经济统制的力度,而是应对日军侵华所做的准备,排除C项。故选D项。9.194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军事管制问题的指示》,决定在新收复的城市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城市实行全面军事上的强制管理和控制,以领导群众建立革命秩序,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和肃清国民党政权残余势力,进行民主建设。据此可知,对城市实行军事管制旨在()A.提升人民解放军的城市管理能力 B.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物质基础C.创造城市稳定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D.进行建立人民政权的初步尝试〖答案〗C〖解析〗对城市实行军事管制,以领导群众建立革命秩序,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和肃清国民党政权残余势力,进行民主建设,这是为了稳定城市秩序,为城市稳定和发展创造条件,C项正确;A项不是目的,排除A项;恢复经济才能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物质基础,排除B项;对城市进行军事管制不属于建立政权,而且最初的尝试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召开的上海市民代表会议,排除D项。故选C项。10.1955年《河北日报》载:“在一九五二年前,国家每年要给这村发放五万斤以上的救济粮和一百几十套寒衣。虽然国家这样支持,还有四户不免讨饭吃……如今,这些人都能有上千斤余粮,赎了房、地;没有房子的盖上了房子,破旧的房子翻盖一新。”这说明()A.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B.国家工业建设成就辉煌C.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建构加速 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2年后,河北某农村改变了之前靠吃国家救济和贫穷的历史,粮食产量提高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很多。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把农民个体经济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生产关系发生了变革,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因此材料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所取得的显著成就,A项正确;国家工业化建设是在城市进行,而材料是反映农村的情况,排除B项;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在改革开放后进行的,排除C项;1956年中共八大宣布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而材料是1952年以后,排除D项。故选A项。11.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组成。2017年7月,香港、澳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共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实施这一发展战略立足()A.“一国两制”的理论创新 B.对外开放的区域性扩展C.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D.加速我国内地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香港、澳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共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有利于香港、澳门与广东省部分地区开展合作,协调发展,C项正确;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部分地区,“一国两制”主要在香港、澳门实施,排除A项;对外开放指的是对其他国家开放,而香港、澳门属于中国领土,排除B项;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是香港、澳门、广东省的部分地区之间的合作,其目的不是加速我国内地经济发展,而是促进这些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2.莎士比亚在其作品《李尔王》中写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痛噬人心”“疯子带瞎子走路,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病态”。这反映出作者()A.对人性的反思和弘扬人文主义精神B.对封建神学笼罩下的病态社会深恶痛绝C.资本主义萌芽状态下对理性追求D.对宗教教会精神独裁的揭露与批判〖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不知感恩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痛噬人心”“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病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对过分张扬的个性和人的自然本性进行了反思,认为人不仅要有情感,还要有道德,从而提高了人性的高尚和尊严,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作者的反思,“深恶痛绝”的表述程度过重,而且与“封建神学”无关,排除B项;“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排除C项;“对宗教教会精神独裁的揭露与批判”是宗教改革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3.有学者对近代欧洲社会发展变化的描述如图所示。该学者的描述反映出,当时欧洲()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有一种新的信仰在增强,即认为人类可以对环境加以控制和计算。防备风险的保险公司迅猛发展起来。医生们加紧攻克各种流行病,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17世纪晚期发明的·简报"开始刊登“失物招领”消息,因为没有必要把这类事情留给民间的那些诡计多端无事生非的法师去解决。A.启蒙思想引发社会观念的变化 B.工业革命提升民众社会生活质量C.科学革命成果已经普及到民间 D.民众精神面貌引领新的知识潮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越来越多迹象表明有一种新的信仰在增强,即认为人类可以对环境加以控制和计算。防备风险的保险公司迅猛发展起来。医生们加紧攻克各种流行病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17世纪晚期发明的简报“开始刊登“失物招领“消息,因为没有必要把这类事情留给民间的那些诡计多端无事生非的法师去解决”表明启蒙思想引发社会观念的变化,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会观念的变化,BCD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项。14.苏联学者指出,赫鲁晓夫1957年“这样全面的工业改革,不言而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报刊上对改革计划的种种分析,不能代替实际的尝试”。该学者认为赫鲁晓夫改革()A.未经充分准备急于求成 B.缺乏明确具体的改革思路C.打破传统体制不合时宜 D.未能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应该经过几个州若干年试点后,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报刊上对改革计划的种种分析,不能代替实际的尝试”等可知,苏联学者认为赫鲁晓夫1957年改革未充分准备,仓促进行,急于求成,A项正确;材料强调改革未经充分准备,仓促进行,急于求成,并不评论改革是否缺乏明确具体的改革思路,排除B项;赫鲁晓夫没有打破传统体制,排除C项;材料强调改革未经充分准备,仓促进行,急于求成,并不评论改革是否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15.2019年8月28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获得英国女王的批准,让下议院在9月9日至12日期间择日休会,直至10月14日,以便兑现其按时脱欧的承诺。这表明,英国A.首相应与国王意见保持一致 B.脱欧必须得到女王的批准C.国王、首相与下院三权分立 D.议会对脱欧不存在意见分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获得英国女王的批准,让下议院在9月9日至12日期间择日休会,直至10月14日,以便兑现其按时脱欧的承诺”可知,国王具有停止议会的权力,说明脱欧必须得到女王的批准,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首相要获得女王批准,两者意见不一定一致,排除A项;三权分立指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分立,国王是虚君,统而不治,排除C项;据材料信息可以说明议会对脱欧问题存在分歧,排除D项。故选B项。16.有学者提出了“把全球化历史化”的观点。在全球化浪潮面前,经济落后地区的本土文化认同面临危机,而这种危机感反过来威胁经济合作的稳定性。因此,人们热切地想要了解世界一体化的起源与过程,希望从人类历史中寻找解决冲突的智慧。据此可知,全球史()A.是时代和社会需求的产物 B.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C.消除了不同地域文化差异 D.促进南北经济均衡发展〖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适应全球化进程,加强经济合作的稳定性,人们迫切希望了解世界一体化的起源与过程,关注全球化历史,促使“把全球化历史化”观点产生,反映出全球史是时代和社会需求的产物,A项正确;人们关注全球化历史,是世界一体化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B项;消除了不同地域文化差异的说法太绝对,且与事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把全球化历史化”的观点和全球史促进了南北经济均衡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46-1865年英国耕地面积扩大了464119英亩。当时经营农业也像经营工业一样,种子、肥料犹如原料,投到土地上正如投到工厂生产上。农业投入的增加也推进了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在国民总收入,农、林、渔业的收入从7550万镑增至11880万镑。19世纪50年中叶,英国每公顷土地小麦和稞麦的平均产量为25公担,比法国多一倍。英国屠宰的牲畜每头得净肉250公斤,是法国的1.5倍。英国的粮食和肉类当时基本上自给有余,它进口的农产原主要是棉花、生丝、羊毛、亚麻和木材,这些主要用以供应日益发展的工业,以便出口制成品。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的农业由繁盛转入长期而深刻的危机之中。当时世界市场上出现了有极大竞争优势的外国产品,如美国产品。英国奉行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放任的政策,农业急剧衰退,粮食生产滑坡,而人口却在增加,因此只好越来越严重地依赖国外粮食的进口。——摘编自汪建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农业之盛衰》材料二“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中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粮食年产量连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即将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建设的成就及特点。(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农业为例,简析现代农业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答案〗(1)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农业收入增加;粮食和牲畜产量高。原因:经营农业的观念的更新;工业革命的推动或近代科技的发展;海外市场扩大。(2)成就: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全脱贫;农村居住条件改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任答3点即可)特点:成就巨大;政府发挥重要作用;任务(或目标)明确;涉及面广。(3)问题:农业发展中农民的利益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农业动力问题。〖解析〗【小问1详析】表现:根据材料一“英国耕地面积扩大了464119英亩”可以得出耕地面积扩大;根据材料一“在国民总收入,农、林、渔业的收入从7550万镑增至11880万镑”可以得出农业收入增加;根据材料一“英国每公顷土地小麦和稞麦的平均产量为25公担,比法国多一倍。英国屠宰的牲畜每头得净肉250公斤,是法国的1.5倍”可以得出粮食和牲畜产量高。原因:根据材料一“当时经营农业也像经营工业一样,种子、肥料犹如原料,投到土地上正如投到工厂生产上。”可以得出经营农业的观念的更新;根据材料一“农业投入的增加也推进了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并结合所学,1846年-1865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可以得出工业革命的推动或近代科技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它进口的农产原主要是棉花、生丝、羊毛、亚麻和木材”并结合所学,英国殖民地广阔,海外市场扩大,经济作物和原材料可以进口,有利于保障粮食作物等的种植面积。【小问2详析】成就:根据材料二“农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可以得出农民收入提高;根据材料二“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可以得出农村贫困人口全脱贫;根据材料二“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可以得出农村居住条件改善;根据材料二“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即将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可以得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特点:根据材料二“‘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中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并结合所学,我国把农业农村建设纳入五年计划中,体现了政府发挥重要作用并且成就巨大;根据材料二“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可以得出任务(或目标)明确;根据材料二我国农业农村建设涉及到粮食增收、农民收入提高、脱贫、居住环境的改善等,可以得出涉及面广。【小问3详析】根据材料一“英国奉行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放任的政策”可以得出农业发展中农民的利益问题;根据材料一“农业急剧衰退,粮食生产滑坡”,可以得出存在农业动力问题;根据材料一“只好越来越严重地依赖国外粮食的进口。”并结合所学可知,过分依赖国外粮食进口会带来粮食安全问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日本政府于1872年颁布《学制》,规定女子与男子一样要入学接受教育。一批女性教育家开始崭露头角。下田歌子是日本“良妻贤母”教育的集大成者,也是日本第一位从事中国女性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下田歌子的女性教育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办以贵族女性为主的桃夭女塾,侧重培养良妻贤母。这是下田歌子进入教育界的开端,也是日本专门女子教育的起步。第二阶段:随着女子教育需求的扩大和地方私学的发展,昭宪皇太后设立皇族及上流女子的专门学校,任命下田歌子协助办理并代任校长。第三阶段:1893年下田歌子受皇室支持考察欧美国家女子教育,她发现英国的大众女子也可以接受正规教育。受此影响,下田歌子将女子教育的范围扩展至中下层妇女,并延伸到留日女子。——摘编自甘康丽、叶宋敏《清末民国初年留日女性与明治维新时期新女性的比较》(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下田歌子女性教育的特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近代日本女子教育发展的因素。〖答案〗(1)特点:在政府法律制度保障下,逐步推行;教育范围由贵族逐渐向大众扩展;西方思想和日本传统相结合;影响范围扩展至留日女性。(2)因素:明治维新的推动;皇室的支持;西方思想的影响;日本传统思想的逐渐瓦解;女性意识的觉醒。〖解析〗【小问1详析】特点:根据材料“日本政府于1872年颁布《学制》,规定女子与男子一样要入学接受教育。一批女性教育家开始崭露头角。”可推出在政府法律制度保障下,逐步推行;根据材料“第一阶段:创办以贵族女性为主的桃夭女塾,侧重培养良妻贤母。”“1893年下田歌子受皇室支持考察欧美国家女子教育,她发现英国的大众女子也可以接受正规教育。受此影响,下田歌子将女子教育的范围扩展至中下层妇女,并延伸到留日女子。”可推出教育范围由贵族逐渐向大众扩展,影响范围扩展至留日女性;根据材料“1893年下田歌子受皇室支持考察欧美国家女子教育,她发现英国的大众女子也可以接受正规教育。”可推出西方思想和日本传统相结合。【小问2详析】因素:根据材料中时间信息“1872年”可推出明治维新的推动;根据材料“第二阶段:随着女子教育需求的扩大和地方私学的发展,昭宪皇太后设立皇族及上流女子的专门学校,任命下田歌子协助办理并代任校长。”可推出皇室的支持;根据材料“1893年下田歌子受皇室支持考察欧美国家女子教育,她发现英国的大众女子也可以接受正规教育。”可推出西方思想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从传统思想受到冲击以及女性力量的崛起等角度进行分析。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天津达仁堂大事记时间事件1912年达仁堂始建于北京,其创始人长期在北京同仁堂工作1914年迁到天津并最终确立“达则兼善、仁者爱人”的企业理念1917年先后在北京、大连、上海、香港等地设立18家分号1934年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立机器化中药工厂全面抗战时期达仁堂各分店所在地大都沦陷,其业务也因此受到影响解放战争时期在通货膨胀和苛捐杂税的影响下,生产也每况愈下,濒临破产1954年成立达仁堂国药有限公司1955年达仁堂率先实现了公私合营1966年达仁堂牌子被砸,后改名天津第二中药厂1980年恢复了达仁堂牌号1980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在人才、技术、管理、装备、产品等方面形成强大阵营20世纪90年代荣获全国优秀管理奖,成为国家一级企业,全面投入中药现代化进程当中,被国家确定为“中华老字号”2001年在上海成功上市——摘编自唐廷猷《中国药业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