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汽车电子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2023年汽车电子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2023年汽车电子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2023年汽车电子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2023年汽车电子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汽车电子行业分析报告

2010-2020是智能手机的黄金时代,中国通过给苹果代

工,培养壮大了完整的手机产业链,在此基础上,我们诞生了

以华为、小米、0PP0、VIVO为代表的手机企业,立足中国并

走向世界,反过来又带动了手机产业链的发展,涌现出舜宇光

学科技、歌尔股份等一大批牛股。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与智能手机异曲同工,引进了特斯

拉这条绘鱼,现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领跑世界,必将带动

汽车零部件走向世界,德赛西威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享受汽车

智能化和国产替代的持续双击。

行业空间巨大

(-)汽车电子行业简介

汽车电子行业位于产业链中游,主要针对上游的元器件进

行整合,并进行模块化功能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针对

某一功能或某一模块提供解决方案。由于汽车在生产过程中需

要经过大量试验,对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要求比较高,因此汽车

电子企业与整车制造企业通常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客户粘性

较高。

汽车电子行业产业链结构图

产业徒上游产业61中的产业铤卜渐终端服务

车身和舒适域乘用车:

•希4

•越野乍车出行

•专用途汽车等

智能驾驶X.___________服务

整厂商用车:

生•客车

智能网联系统制­黄早

<________________

新能源及动力专用车:运输

•环卫

•运输服务

底盘控制•

图片来源:经纬恒润招股书,华紫研究整理

(二)汽车行业新三化

随着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把汽车作为一个交通

工具,而是进化到满足用户出行、娱乐、办公、社交、个性化

和身份认同的第三空间,由此带来的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

网联化的一场行业革命。

消费者对汽车需求的变化

汽车定义变化汽车消费者新需求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

智能汽车个性化:车辆能满足个性化需第三出行空间

求,体现使用者的自我意愿

认同:通过车辆凸显社会

地位,为身边人所认同

智能化消费者对车辆对汽车的认知

社交:更亲够的关系的需求升级也会发生改变

将从手机延伸到车辆

电动化舒适:使用车辆

更加舒适和便捷

功能汽车单一出行工艮

蝴来源:罗兰贝格®s咨询公众号,新证券研师斤

(三)汽车电子成本占比持续提升

伴随汽车电子单车成本的增加,其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持

续提升。以乘用车为例,根据赛迪智库数据,乘用车汽车电子

成本在整车成本中占比由上世纪70年代的3%已增至2015年

的40%左右,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60%。随着汽车电子化水平

的日益提高、单车汽车电子成本的提升,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迅

速攀升。预计2022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21,399

亿元人民币,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9.783亿元人民

币。

乘用车汽车电子在整车中的成本占比

70%

全球与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Dlk协会《2020汽车电子研究报告》,华紫研究整理

(四)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长期以来,国际大型汽车电子企业如博世、大陆、日本电

装、德尔福、伟世通、法雷奥等凭借在技术积累、经验等方面

的优势,在全球汽车电子市场份额中位居领先地位,前六家国

外汽车电子一级供应商占据全球汽车电子市场52.1%的份额。

汽车电子一级供应商全球市场规模占比

・博世

・大陆

■电装

45.6%,滤尔福

•伟世通

•法雷奥

・现代摩比斯

采埃孚

•江森

其他

2.6%3.6%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2030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分析》(2020年4月)

坐拥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国产汽车在智能化时代已经开

始领跑世界,随着本土汽车电子技术的成熟,一批本土优质汽

车电子企业,逐渐突破技术壁垒,进入国内外主要汽车主机生

产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一方面,整车厂商降本增效的需求倒逼

其选择本土供应商;另一方面,基于供应链安全、自主可控程

度等考量因素,整车厂需要加强本土汽车电子企业合作。

(五)中国汽车出口增长强劲

中汽协统计的数据显示,1-11月,中国乘用车出口225.1

万辆,同比增长57.8%;商用车出口53.3万辆,同比增长

45.7%o新能源汽车出口59.3万辆,同比增长1倍。中国汽车

出口,继2021年突破200万辆之后,在2022年有望突破300

万辆,保持超过50%的增速。

除了销量的上涨,中国汽车出口的含金量也在上升,2022

年1-11月中国汽车出口价格为1.8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则为

1.6万美元,出口均价有所上升,尤其是在11月,出口单价

更是达到了2万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通过复盘智能手机产业链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

中国汽车产业领跑世界,国产汽车占比持续提升并逐步蚕食国

际市场,中国的汽车产业链必将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本土的

Tierl企业将持续受益。

公司简介

德赛西威成立于1986年,作为国内行业领军者,依托丰厚

的技术、经验及资源积累,前瞻布局新技术,业务板块完整覆

盖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三大领域,已实现新产品的

规模化量产及持续迭代升级,已是中国Tierl的龙头企业。

公司历史沿革

1986年中欧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成立

1989年成为一汽“奥迪”的供应商,正式走向内销市场2010^收购外方全部股份,成立惠州市德赛西威

1992年成立国内市场研发部门,拥有自主开发能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19987999年威迪欧收购飞利浦汽车音响、香港金山股份,2012-201奔在新加坡、欧洲、日本成立海外子公司

中欧成为曼内斯曼威迪欧和德赛集团的合资企业2017年德赛西威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登陆中4班

2001年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集团成立2021年发布全新品牌主张“创领智行”和新品牌标识

起步阶段(1986-2001)

2002年更名为西门子威迪欧汽车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200好德赛西门子VDO工业园奠基,总面积100,000m;

图片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

公司股权结构合理,国企控股,员工持股平台持有

13.5%,既有国企的规范,也有民企的活力,是混合所有制的

优秀代表,公司新的股权激励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公司股权结构

公司的三大板块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中,智能

座舱是贡献营收的主力,但另外两大板块增速明显高于智能座

舱,毛利率也更高,有望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极。如下图所

示,根据2022年中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营收

占比分别为82%/13%/5%,但其毛利占比则分别为

74%/13%/13%,毛利率分别为21.57率23.16%/68.41%,随着

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收入占比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同步提

升。

各业务收入占比(%)各业务毛利占比(%)

■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

数据来源:公司2022年中报,华紫研究整理

业务分析及展望

(一)智能座舱业务

1、渗透率持续提升一一量增

目前中国市场座舱智能配置水平的新车渗透率约为

53.3%,根据IHS数据,从2020年开始,中国市场智能座舱

新车渗透率就将高于全球市场的渗透率,2025年中国市场智

能座舱新车渗透率预计超过75%,而全球市场的渗透率仅为

59.4%o

智能座舱新车渗透率趋势

―中国市场・全球市场

2、单车价值大幅提升一一价涨

传统的座舱产品整体价格基本在2000元以内。而智能座舱

产品更为多元化,除了提供丰富的车载信息和娱乐功能之外,

融入多项人机交互功能,以其典型的配套产品为例,整体价格

提升至6800-13500元,产品价值量较传统座舱产品提升3-6

倍。预计未来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以及产品的加速创新,智能

座舱带来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传统座舱与智能座舱产品对比

传统座舱产品价格区间合计

机械仪表盘500元以内

2000元以内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1500元以内

智能座舱产品价格区间合计

液晶仪表2500-6000元

HUD1500-2500元

_6800-13500元

交互系统1200-2400元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1500-2500元

数据来源:高工智能的公众号,华紫研究整理

3、智能座舱市场高速成长

2021年中国乘用车销量2148.2万辆,根据中汽协预测,

2025年中国汽车销量为3000万辆,中国乘用车销量为2460

万辆,结合IHS关于中国智能座舱市场的渗透率预测及单车价

值提升,测算出2021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为458亿元,

2025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到1093.5亿元,2021-

2025年CAGR达24.3%。

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亿元)

资料来源:HIS,高工智能汽车公众号,中国汽车工业阱会,天风证券研究所

4、公司龙头地位稳固,持续受益

公司智能座舱优势地位稳固,座舱域控进展积极。根据高

工智能汽车数据,3Q22德赛西威在标配中控系统的乘用车市

场中,市占率超过20%,座舱电子Tierl的优势地位稳固。座

舱域控制器方面,第三代域控、4K高清屏等座舱产品产量快

速爬坡,与高通战略合作的第四代智能座舱产品正在紧密开

发,且已获得客户订单,有望成为公司座舱业务新的业绩增长

点。

德赛西威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智能座舱

移动终端,出行路上连接人、车、万物的智能管家

跨域班介

环城构程、可发化、双曲交互_____

XRV2XOLED全怠MMNh我全EHtfl岐"阳BJt自

联网、集成、域内融合

无限可能的驾乘乐趣多网,多屏'多I♦交互融合.就内环城除M.如空5、光线《象国灯等)

carpuyCarirttOTAHUO9MtX.flCCMHKVMFW

本地蚊乐功*说日ME体云”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华紫研究整理

(二)智能驾驶业务

1、渗透率持续提升一一量增

参考天风证券的预测,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1年装机

量数据,到2025年L1/L2级智能驾驶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可达

约60%,而L2+/L3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将稳步提升,到2025年

达到约20%,L1-L3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到2025年合计可达

80%。

我国智能驾驶市场装机量及渗透率

ADASL1/L2装车量(万辆)L2+/L3装车量(万辆)

—■一前装L1/l_2ADAS渗透率前装L2+/L3级自动驾驶渗透率

—ADAS总渗透率

翔斗来源:高工智觞告公众号,伟忠汽峰众号,积证券研胸

2、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除去渗透率提升之外,智能驾驶系统向高阶升级还可带来

单车零部件价值量的快速提升,因此虽然L2+/L3级智能驾驶

的渗透率相比L1/L2级较低,但两者总市场规模接近,且都保

持较快速的增长。参考天风证券测算,前装LLL3级智能驾驶

行业规模有望从2021年的302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合计862

亿元,CAGR可达30%,行业处于高速发展中。

我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及增速

资料来源:高工智能汽车公众号,佐思汽研公众号,天风证券研究所

3、深度绑定英伟达,算力持续领先

公司高级别智驾域控定点项目逐步落地,业绩兑现有望加

速。随着理想L9、小鹏G9、上汽飞凡R7等IPU04的项目定

点进入销量爬坡期,高阶智驾域控的收入贡献有望逐步攀升。

德赛西威将技术节点由域集中式推进至中央计算式,于4月发

布第一代中央计算平台产品Aurora,总算力超过2000T0PS;

8月,公司公告与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打造行

业领先的中央计算机产品,推进关键部件量产落地。

公司是英伟达在中国的唯一Tierl深度合作伙伴,英伟达

于2022年9月发布单颗算力达2000T0PS的下一代高性能芯

片Thor,定位于中央计算式E/E架构下的主芯片,预计将于

2024年实现量产。我们预计德赛西威作为深度合作伙伴,有

望优先供应配套域控产品,继Orin(由英伟达于2019年发布

的一款最新一代汽车自动驾驶智能芯片)后,在下一代英伟达

核心高算力汽车芯片平台上保持竞争优势。

德赛西威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智能驾驶

可靠的车路协同、感知、决策及控制系统,实现安全智能驾驶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华紫研究整理

(三)网联服务业务

“软件定义汽车”预计成为行业重要发展趋势。德赛西威

打造Vcare服务平台,构建车云互联OTA新生态。车载轻应用

全场景覆盖是汽车OTA主要技术趋势。德赛西威Vcare服务平

台已助力一汽一大众、长安马自达、捷豹路虎、奇瑞捷途、福

特、丰田等国内合资品牌、本土品牌以及新造车势力等多车型

实现网联系统升级,为汽车提供全生命周期OTA服务体系。

2021年,公司推出新一代智能座舱交互操作系统蓝鲸

0S4.0。该系统以原子化理念设计,以更加智能的聚合语音、

创新性的社交主题地图、情景智能,为客户打造了全新的视觉

和操作体验,目前蓝鲸0S4.0系统已在合创汽车的新车型上搭

载。

德赛西威欧洲公司成功收购汽车天线测试和服务的领先供

应商ATC(“天线技术中心(欧洲)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有

望进一步整合行业领先的智能天线技术,逐渐覆盖汽车天线领

域全流程完整解决方案能力,拓展网联业务版图。

德赛西威网联服务解决方案

网联服务

以软件和大数据驱动新型商业模式,助力网联创新

系统级软件及全场景应用精准营销和运营

II

I-----1"-I----1II

可定智能安全可拆分全生命冏期败字化

图片来源:公司官网,华紫研究整理

财务与估值分析

(一)财务分析

1、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

德赛西威从2020年开始,营收持续高速增长,契合的正是

国产智能汽车加速发展的几年,2022年三个季度的营收已经

超越2021年全年,在疫情反复的三年,能做到如此成绩殊为

不易。

归母净利润近三年增速有所下滑,除了疫情和供应链扰

动,2022年利润率波动主要由于:1)公司加大备货力度引起

毛利环比下行,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存货余额增加8.02亿元,

同比+72%,环比+1956%。2)持续扩建研发人才队伍带来研发

费用高增,Q3单季研发费用支出4.46亿元,研发费用率达

12.1%,位于历史较高水平,同比+1.5%,环比+0.7%。3)汇

兑损失和银行借款利息致财务费用同比增加。

德赛西威营收及归母净利润

120.00100.00

100.0080.00

60.00

80.00

40.00

60.00

20.00

40.00

0.00

20.00-20.00

0.00-40.00

201720182019202020212022Q3

・收入Ltrill

60.1054.0953.3767.9995.69101.11

■■心母净利润6.164.162.925.188336.92

一营收同比(%)5.85•10.01-1.3227.3940.7560.42

一归母净利润同比优)4.43-32.50-29.7977.3660.7540.89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华紫研究整理

2、盈利能力指标

公司的毛利率总体稳定,2022年有所下滑,反映的还是智

能座舱这一块竞争激烈,原材料成本上升,毛利率从2021年

的24.45%下降到2022年的21.57%。同样的原因,净利率和

净资产收益率也都有所下滑。考虑到供应链问题已经大为缓

解,高毛利的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占比持续提升,公司有望在

2023年提升盈利能力。

德赛西威盈利能力指标

3、三费和研发费用

剔除掉2017年上市,从2018年以来,公司的三费控制的

不错,同比增长远低于营收增长速度,但是研发费用保持高速

增长,拉长维度看,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有助于公司在高

阶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等领域保持领先技术优势,前瞻充分备

货有助于管理芯片等关键部件供应风险,有助于公司长期发

展。

德赛西威三费及研发费用(亿元)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一研发费用一三费同比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华紫研究整理(研发费用对应左轴,三费同比对应右轴)

(二)估值分析

1、横向对比

三家同行中,华阳集团(002906.SZ)偏硬件,中科创达

(300496.SZ)偏软件,经纬恒润(688326.SH)和德赛西威都是

软硬件兼具,但经纬恒润研发服务等收入占比比较高,相对而

言,德赛西威的网联服务和智能驾驶占比较低。从PE(TTM)来

看,四家公司都不低,德赛西威的估值居中,基本上跟四家的

市场地位和毛利率高低相匹配(中科创达除外)。

随着智能化向前推进,现在的整车厂商对零部件企业的要

求越来越高,开始从Tierl像TierO.5进化。2020年6月,

德赛西威大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