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市启秀中学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数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南通市启秀中学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数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南通市启秀中学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数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南通市启秀中学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数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南通市启秀中学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数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南通市启秀中学2024届十校联考最后数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数据4,8,4,6,3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是()A.5,4 B.8,5 C.6,5 D.4,52.“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应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下表是某个小区随机抽查到的10户家庭的月用水情况,则下列关于这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说法错误的是()月用水量(吨)4569户数(户)3421A.中位数是5吨 B.众数是5吨 C.极差是3吨 D.平均数是5.3吨3.如图,在6×4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均为格点,则sin∠ACB=()A. B.2 C. D.4.“车辆随机到达一个路口,遇到红灯”这个事件是()A.不可能事件 B.不确定事件 C.确定事件 D.必然事件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的平分线BF交AD于点F,FE∥AB.若AB=5,AD=7,BF=6,则四边形ABEF的面积为()A.48 B.35 C.30 D.246.如图是根据我市某天七个整点时的气温绘制成的统计图,则这七个整点时气温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A.30,28B.26,26C.31,30D.26,227.已知A样本的数据如下:72,73,76,76,77,78,78,78,B样本的数据恰好是A样本数据每个都加2,则A,B两个样本的下列统计量对应相同的是()A.平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众数8.如图,△ABC纸片中,∠A=56,∠C=88°.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BD.则∠BDE的度数为()A.76° B.74° C.72° D.70°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的顶点在轴上,且,,则正方形的面积是()A. B. C. D.10.“一般的,如果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那么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P21”参考上述教材中的话,判断方程x2﹣2x=﹣2实数根的情况是()A.有三个实数根 B.有两个实数根 C.有一个实数根 D.无实数根11.如图,已知E,F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AB,BC的中点,AF与DE交于点M,O为BD的中点,则下列结论:①∠AME=90°;②∠BAF=∠EDB;③∠BMO=90°;④MD=2AM=4EM;⑤.其中正确结论的是()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12.如图,在RtΔABC中,AB=9,BC=6,∠B=90°,将Δ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A.52 B.53 C.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如图,已知⊙O是△ABD的外接圆,AB是⊙O的直径,CD是⊙O的弦,∠ABD=58°,则∠BCD的度数是_____.14.把直线y=-x+3向上平移m个单位后,与直线y=2x+4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15.如图1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若较短的直角边BC=5,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较长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图2所示的“数学风车”,若△BCD的周长是30,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_____.1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90°,AB=3,BC=2,tanA=,则CD=_____.17.计算5个数据的方差时,得s2=[(5﹣)2+(8﹣)2+(7﹣)2+(4﹣)2+(6﹣)2],则的值为_____.18.不等式组的解集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6分)如图,△ABC内接与⊙O,AB是直径,⊙O的切线PC交BA的延长线于点P,OF∥BC交AC于AC点E,交PC于点F,连接AF.判断AF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若⊙O的半径为4,AF=3,求AC的长.20.(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a≠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第二、第四象限内的A、B两点,与轴交于点C,过点A作AH⊥轴,垂足为点H,OH=3,tan∠AOH=,点B的坐标为(,-2).求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求△AHO的周长.21.(6分)如图1,在Rt△ABC中,∠A=90°,AB=AC,点D,E分别在边AB,AC上,AD=AE,连接DC,点M,P,N分别为DE,DC,BC的中点.(1)观察猜想图1中,线段PM与PN的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2)探究证明把△ADE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连接MN,BD,CE,判断△P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ADE绕点A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D=4,AB=10,请直接写出△PMN面积的最大值.22.(8分)计算:解不等式组,并写出它的所有整数解.23.(8分)在矩形中,点在上,,⊥,垂足为.求证.若,且,求.24.(10分)如图,在电线杆上的C处引拉线CE、CF固定电线杆,拉线CE和地面成60°角,在离电线杆6米的B处安置测角仪,在A处测得电线杆上C处的仰角为30°,已知测角仪高AB为1.5米,求拉线CE的长(结果保留根号).25.(10分)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过点O且与AB、CD分别交于点E、F.求证:OE=OF.26.(12分)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x﹣3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点A(4,n),与轴相交于点B.填空:n的值为,k的值为;以AB为边作菱形ABCD,使点C在轴正半轴上,点D在第一象限,求点D的坐标;考察反比函数的图象,当时,请直接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7.(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2x+1交于点A(1,m).(1)求k、m的值;(2)已知点P(n,0)(n≥1),过点P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直线y=2x+1于点B,交函数的图象于点C.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做整点.①当n=3时,求线段AB上的整点个数;②若的图象在点A、C之间的部分与线段AB、BC所围成的区域内(包括边界)恰有5个整点,直接写出n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据众数的定义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再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出平均数即可【详解】∵4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众数是4;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4+8+4+6+3)÷5=5;故选D.2、C【解析】

根据中位数、众数、极差和平均数的概念,对选项一一分析,即可选择正确答案.【详解】解:A、中位数=(5+5)÷2=5(吨),正确,故选项错误;B、数据5吨出现4次,次数最多,所以5吨是众数,正确,故选项错误;C、极差为9﹣4=5(吨),错误,故选项正确;D、平均数=(4×3+5×4+6×2+9×1)÷10=5.3,正确,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极差的概念.要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才能熟练解题.3、C【解析】

如图,由图可知BD=2、CD=1、BC=,根据sin∠BCA=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BD=2、CD=1,∴BC===,则sin∠BCA===,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正弦函数的定义和勾股定理.4、B【解析】

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判断相应事件的类型即可.【详解】“车辆随机到达一个路口,遇到红灯”是随机事件.故选:.【点睛】本题考查了随机事件,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实际;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5、D【解析】分析:首先证明四边形ABEF为菱形,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对角线AE的长度,从而得出四边形的面积.详解:∵AB∥EF,AF∥BE,∴四边形ABEF为平行四边形,∵BF平分∠ABC,∴四边形ABEF为菱形,连接AE交BF于点O,∵BF=6,BE=5,∴BO=3,EO=4,∴AE=8,则四边形ABEF的面积=6×8÷2=24,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菱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定理,属于中等难度的题型.解决本题的关键就是根据题意得出四边形为菱形.6、B.【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把7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22,22,23,1,28,30,31,中位数是第4位数,第4位是1,所以中位数是1.平均数是(22×2+23+1+28+30+31)÷7=1,所以平均数是1.故选B.考点:中位数;加权平均数.7、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样本A,B中数据之间的关系,结合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标准差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设样本A中的数据为xi,则样本B中的数据为yi=xi+2,则样本数据B中的众数和平均数以及中位数和A中的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相差2,只有标准差没有发生变化.故选B.考点:统计量的选择.8、B【解析】

直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BC的度数,再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BDE的度数.【详解】解:∵∠A=56°,∠C=88°,

∴∠ABC=180°-56°-88°=36°,

∵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BD,

∴∠CBD=∠DBE=18°,∠C=∠DEB=88°,

∴∠BDE=180°-18°-88°=74°.

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确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9、D【解析】作BE⊥OA于点E.则AE=2-(-3)=5,△AOD≌△BEA(AAS),∴OD=AE=5,,∴正方形的面积是:,故选D.10、C【解析】试题分析:由得,,即是判断函数与函数的图象的交点情况.因为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只有一个交点所以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故选C.考点:函数的图象点评:函数的图象问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中考常见题,在压轴题中比较常见,要特别注意.11、D【解析】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BC=AD,∠ABC=∠BAD=90°,再根据中点定义求出AE=BF,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F和△DA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AF=∠ADE,然后求出∠ADE+∠DAF=∠BAD=90°,从而求出∠AMD=90°,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得∠AME=90°,从而判断①正确;根据中线的定义判断出∠ADE≠∠EDB,然后求出∠BAF≠∠EDB,判断出②错误;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出△AED、△MAD、△MEA三个三角形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然后求出MD=2AM=4EM,判断出④正确,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F,再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出AM,然后求出MF,消掉a即可得到AM=MF,判断出⑤正确;过点M作MN⊥AB于N,求出MN、NB,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BM,过点M作GH∥AB,过点O作OK⊥GH于K,然后求出OK、MK,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MO,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求出BO,然后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出∠BMO=90°,从而判断出③正确.【详解】在正方形ABCD中,AB=BC=AD,∠ABC=∠BAD=90°,

∵E、F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

∴AE=BF=BC,

在△ABF和△DAE中,,

∴△ABF≌△DAE(SAS),

∴∠BAF=∠ADE,

∵∠BAF+∠DAF=∠BAD=90°,

∴∠ADE+∠DAF=∠BAD=90°,

∴∠AMD=180°-(∠ADE+∠DAF)=180°-90°=90°,

∴∠AME=180°-∠AMD=180°-90°=90°,故①正确;

∵DE是△ABD的中线,

∴∠ADE≠∠EDB,

∴∠BAF≠∠EDB,故②错误;

∵∠BAD=90°,AM⊥DE,

∴△AED∽△MAD∽△MEA,

∴∴AM=2EM,MD=2AM,

∴MD=2AM=4EM,故④正确;

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则BF=a,

在Rt△ABF中,AF=∵∠BAF=∠MAE,∠ABC=∠AME=90°,

∴△AME∽△ABF,

∴,

即,

解得AM=

∴MF=AF-AM=,

∴AM=MF,故⑤正确;

如图,过点M作MN⊥AB于N,

则即解得MN=,AN=,

∴NB=AB-AN=2a-=,

根据勾股定理,BM=过点M作GH∥AB,过点O作OK⊥GH于K,

则OK=a-=,MK=-a=,

在Rt△MKO中,MO=根据正方形的性质,BO=2a×,

∵BM2+MO2=

∴BM2+MO2=BO2,

∴△BMO是直角三角形,∠BMO=90°,故③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①③④⑤共4个.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仔细分析图形并作出辅助线构造出直角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2、C【解析】

设BN=x,则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AN=9-x,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BD=3,在Rt△BND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设BN=x,则AN=9-x.由折叠的性质,得DN=AN=9-x.因为点D是BC的中点,所以BD=3.在RtΔNBD中,由勾股定理,得BN即x2解得x=4,故线段BN的长为4.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中点的定义以及方程思想,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32°【解析】

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到∠ADB=90°,求出∠A的度数,根据圆周角定理解答即可.【详解】∵AB是⊙O的直径,

∴∠ADB=90°,

∵∠ABD=58°,

∴∠A=32°,

∴∠BCD=32°,

故答案为32°.14、m>1【解析】试题分析:直线y=-x+3向上平移m个单位后可得:y=-x+3+m,求出直线y=-x+3+m与直线y=2x+4的交点,再由此点在第一象限可得出m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直线y=-x+3向上平移m个单位后可得:y=-x+3+m,联立两直线解析式得:,解得:,即交点坐标为(,),∵交点在第一象限,∴,解得:m>1.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15、71【解析】分析:由题意∠ACB为直角,利用勾股定理求得外围中一条边,又由AC延伸一倍,从而求得风车的一个轮子,进一步求得四个.详解:依题意,设“数学风车”中的四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x,AC=y,则x2=4y2+52,∵△BCD的周长是30,∴x+2y+5=30则x=13,y=1.∴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4(x+y)=4×19=71.故答案是:71.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注意隐含的已知条件来解答此类题.16、【解析】

延长AD和BC交于点E,在直角△ABE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得BE的长,则EC的长即可求得,然后在直角△CDE中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详解】如图,延长AD、BC相交于点E,∵∠B=90°,∴,∴BE=,∴CE=BE-BC=2,AE=,∴,又∵∠CDE=∠CDA=90°,∴在Rt△CDE中,,∴CD=.17、1【解析】

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解: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求法,掌握平均数的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8、﹣1<x≤1【解析】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先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口诀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无解).因此,解第一个不等式得,x>﹣1,解第二个不等式得,x≤1,∴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1.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解:(1)AF与圆O的相切.理由为:如图,连接OC,∵PC为圆O切线,∴CP⊥OC.∴∠OCP=90°.∵OF∥BC,∴∠AOF=∠B,∠COF=∠OCB.∵OC=OB,∴∠OCB=∠B.∴∠AOF=∠COF.∵在△AOF和△COF中,OA=OC,∠AOF=∠COF,OF=OF,∴△AOF≌△COF(SAS).∴∠OAF=∠OCF=90°.∴AF为圆O的切线,即AF与⊙O的位置关系是相切.(2)∵△AOF≌△COF,∴∠AOF=∠COF.∵OA=OC,∴E为AC中点,即AE=CE=AC,OE⊥AC.∵OA⊥AF,∴在Rt△AOF中,OA=4,AF=3,根据勾股定理得:OF=1.∵S△AOF=•OA•AF=•OF•AE,∴AE=.∴AC=2AE=.【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OC,先证出∠3=∠2,由SAS证明△OAF≌△OCF,得对应角相等∠OAF=∠OCF,再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出∠OCF=90°,证出∠OAF=90°,即可得出结论;(2)先由勾股定理求出OF,再由三角形的面积求出AE,根据垂径定理得出AC=2AE.试题解析:(1)连接OC,如图所示:∵AB是⊙O直径,∴∠BCA=90°,∵OF∥BC,∴∠AEO=90°,∠1=∠2,∠B=∠3,∴OF⊥AC,∵OC=OA,∴∠B=∠1,∴∠3=∠2,在△OAF和△OCF中,,∴△OAF≌△OCF(SAS),∴∠OAF=∠OCF,∵PC是⊙O的切线,∴∠OCF=90°,∴∠OAF=90°,∴FA⊥OA,∴AF是⊙O的切线;(2)∵⊙O的半径为4,AF=3,∠OAF=90°,∴OF==1∵FA⊥OA,OF⊥AC,∴AC=2AE,△OAF的面积=AF•OA=OF•AE,∴3×4=1×AE,解得:AE=,∴AC=2AE=.考点:1.切线的判定与性质;2.勾股定理;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0、(1)一次函数为,反比例函数为;(2)△AHO的周长为12【解析】分析:(1)根据正切函数可得AH=4,根据反比例函数的特点k=xy为定值,列出方程,求出k的值,便可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根据k的值求出B两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便可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由(1)知AH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O的长,根据三角形的周长,可得答案.详解:(1)∵tan∠AOH==∴AH=OH=4∴A(-4,3),代入,得k=-4×3=-12∴反比例函数为∴∴m=6∴B(6,-2)∴∴=,b=1∴一次函数为(2)△AHO的周长为:3+4+5=12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及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1、(1)PM=PN,PM⊥PN;(2)△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详见解析;(3).【解析】

(1)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PM=CE,PN=BD,进而判断出BD=CE,即可得出结论,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PM∥CE得出∠DPM=∠DCA,最后用互余即可得出结论;(2)先判断出△ABD≌△ACE,得出BD=CE,同(1)的方法得出PM=BD,PN=BD,即可得出PM=PN,同(1)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3)方法1、先判断出MN最大时,△PMN的面积最大,进而求出AN,AM,即可得出MN最大=AM+AN,最后用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方法2、先判断出BD最大时,△PMN的面积最大,而BD最大是AB+AD=14,即可.【详解】解:(1)∵点P,N是BC,CD的中点,∴PN∥BD,PN=BD,∵点P,M是CD,DE的中点,∴PM∥CE,PM=CE,∵AB=AC,AD=AE,∴BD=CE,∴PM=PN,∵PN∥BD,∴∠DPN=∠ADC,∵PM∥CE,∴∠DPM=∠DCA,∵∠BAC=90°,∴∠ADC+∠ACD=90°,∴∠MPN=∠DPM+∠DPN=∠DCA+∠ADC=90°,∴PM⊥PN,故答案为:PM=PN,PM⊥PN,(2)由旋转知,∠BAD=∠CAE,∵AB=AC,AD=AE,∴△ABD≌△ACE(SAS),∴∠ABD=∠ACE,BD=CE,同(1)的方法,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PN=BD,PM=CE,∴PM=PN,∴△PMN是等腰三角形,同(1)的方法得,PM∥CE,∴∠DPM=∠DCE,同(1)的方法得,PN∥BD,∴∠PNC=∠DBC,∵∠DPN=∠DCB+∠PNC=∠DCB+∠DBC,∴∠MPN=∠DPM+∠DPN=∠DCE+∠DCB+∠DBC=∠BCE+∠DBC=∠ACB+∠ACE+∠DBC=∠ACB+∠ABD+∠DBC=∠ACB+∠ABC,∵∠BAC=90°,∴∠ACB+∠ABC=90°,∴∠MPN=90°,∴△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方法1、如图2,同(2)的方法得,△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最大时,△PMN的面积最大,∴DE∥BC且DE在顶点A上面,∴MN最大=AM+AN,连接AM,AN,在△ADE中,AD=AE=4,∠DAE=90°,∴AM=2,在Rt△ABC中,AB=AC=10,AN=5,∴MN最大=2+5=7,∴S△PMN最大=PM2=×MN2=×(7)2=.方法2、由(2)知,△P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M=PN=BD,∴PM最大时,△PMN面积最大,∴点D在BA的延长线上,∴BD=AB+AD=14,∴PM=7,∴S△PMN最大=PM2=×72=【点睛】本题考查旋转中的三角形,关键在于对三角形的所有知识点熟练掌握.22、(1);(1)0,1,1.【解析】

(1)本题涉及零指数幂、负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在计算时,需要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1)先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最后再找出整数解即可【详解】解:(1)原式=1﹣1×,=7﹣.(1),解不等式①得:x≤1,解不等式②得:x>﹣1,∴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1.故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0,1,1.【点睛】此题考查零指数幂、负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23、(1)证明见解析;(2)1【解析】分析:(1)利用“AAS”证△ADF≌△EAB即可得;(2)由∠ADF+∠FDC=90°、∠DAF+∠ADF=90°得∠FDC=∠DAF=30°,据此知AD=2DF,根据DF=AB可得答案.详解:(1)证明:在矩形ABCD中,∵AD∥BC,∴∠AEB=∠DAF,又∵DF⊥AE,∴∠DFA=90°,∴∠DFA=∠B,又∵AD=EA,∴△ADF≌△EAB,∴DF=AB.(2)∵∠ADF+∠FDC=90°,∠DAF+∠ADF=90°,∴∠FDC=∠DAF=30°,∴AD=2DF,∵DF=AB,∴AD=2AB=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矩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矩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4、CE的长为(4+)米【解析】

由题意可先过点A作AH⊥CD于H.在Rt△ACH中,可求出CH,进而CD=CH+HD=CH+AB,再在Rt△CED中,求出CE的长.【详解】过点A作AH⊥CD,垂足为H,由题意可知四边形ABDH为矩形,∠CAH=30°,∴AB=DH=1.5,BD=AH=6,在Rt△ACH中,tan∠CAH=,∴CH=AH•tan∠CAH,∴CH=AH•tan∠CAH=6tan30°=6×=2(米),∵DH=1.5,∴CD=2+1.5,在Rt△CDE中,∵∠CED=60°,sin∠CED=,∴CE==(4+)(米),答:拉线CE的长为(4+)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25、见解析【解析】

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即可得OA=OC,易证得△AEO≌△CFO,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OE=OF.【详解】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AB∥DC,∴∠EAO=∠FCO,在△AEO和△CFO中,∴△AEO≌△CFO(AS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