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1页
遵义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2页
遵义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3页
遵义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4页
遵义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遵义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 语文 2024.04(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考试开始前,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题卡上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清楚,并在相应位置粘贴条形码。2.客观题答题时,请用2B铅笔答题,若需改动,请用橡皮轻轻擦拭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主观题答题时,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答题;在规定区域以外的答题不给分;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曾大兴《文学地理学概论》)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入手窥探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具体表征和深层意蕴。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从形成因素考察,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或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正如明代袁中道说:“名人托迹之地,江山千载犹香”(《东游记》其十三)。比如成都杜甫草堂,眉山的三苏祠等,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比如黄鹤楼在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诗之后,再经李白、岳飞、毛泽东等人的歌咏,其内涵不断丰富,影响越来越大。岳阳楼的名气也是在不断累积和提升的,先由唐代诗人李白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后定名,继之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明袁中道的《游岳阳楼记》等,岳阳楼的大名历久弥新。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文学创作与文学景观之间关系密切,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这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并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币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而这一集体记忆又唤醒了对该城该地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故文学作品不断得以传播,在古今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云:“人事有代谢,往耒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写下这首著名诗歌后,很多古代诗人在登临岘山的时候,也留下相关诗篇,如张九龄《登襄阳岘山》、李白《岘山怀古》、曾巩《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等。故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是文学景观促进了古典文学的传承与传播。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血脉相连,文学景观是文学家的创作素材,文学作品也依托文学景观而不断丰富。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共生共长,当下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就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文学景观的丰富内涵可以激发作家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其次,文学景观的保护和研究,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为当代弘扬和发展地方文化、深挖和延续地方文高三语文1·(共8页)脉提供积极的指导与借鉴。总而言之,文学景观具有独特性与唯一性,体现出自然与人文的统一。古典文学形塑了文学景观,而文学景观本身既承载了传统文脉,也进一步催生了新的文学作品。(节选自李惠玲《古典文学与文学景观的双向互动》)材料二王阳明是明代著名哲学家,在谪居贵州期间,他以大量的诗文记录谪居生活与贵州风光,汇成了《居夷集》一书,贵州风光因而被赋予文学色彩,部分要素成为了文学景观。谪居生活成就了王阳明,贵州独特的风光促进了阳明心学体系的成熟。本调查主要内容:一是整理出王阳明居黔作品中的贵州文学景观;二是摸清人们对文学景观和阳明文化的了解程度;三是探查人们对“以文促旅”模式和构建该文学景观旅游链的态度;四是对王阳明居黔作品中贵州文学景观旅游链的构建提出优质建议并厘清构建这一旅游链的意义。以下是部分调查数据统计图(参与调查人数为400):(摘编自陈为兵,杨秋萍《以文促旅:王阳明居黔作品中贵州文学景观旅游链构建调查》)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当代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背景下,文学景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种关注是文学景观发展的有利条件。B.一个文学景观的形成不外乎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或叠加效应。一处景观如果与名篇、名人关联就会变得知名。C.有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并成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这会有助于该城该地文脉的传承与发展。D.文学景观能激发作家创作优秀作品,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旅游文化的开发利用,当下应该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调查者多数认为景点如果有名人题诗或作文,会增加自己对景点的兴趣。B.受调查者多数都了解王阳明的作品,说明他们多数都读过王阳明的代表作。C.近九成的受调查者认为王阳明作品中的文学景观应变成旅游景点。D.超过九成受调查者对现在的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或文学底蕴很不满。高三语文2·(共8页)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一第二段所论述的名篇效应或名人效应的-项是(3分)A.苏州的寒山寺因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么垂千古。B.绍兴的沈园,因陆游与唐婉的爱情而代代相传。C.惠州西湖本名丰湖,后因苏轼贬惠州时所写的《赠昙秀》诗称其为西湖,之后才盛传其名。D.史铁生创作《我与地坛》,让地坛为更多人所知。4.下列关于材料一的相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首先引用其他专家学者对文学景观的定义,明确了本文的主要论证对象。B.文章在论述古典文学与文学景观的相互关系时,侧重论述的是文学景观的价值,C.文章先提出论题,再分层次展开论证,最后进行总结,论证结构十分清晰。D.文中直接引用的诗文与相关文化举例增强了说服力,与文学景观之美相得益彰。5.旅游部门准备开发贵州王阳明主题旅游线路,请你结合材料和下面表格的内容,概括分析开发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6分)王阳明贵州文学景观统计表地区作品景观具体地址修文县《何陋轩记》何陋轩龙场龙岗《西园》何陋轩西边院子龙场龙岗《君子亭记》君子亭龙场龙岗山顶《远俗亭记》远俗亭今位置已不可考《宾阳堂记》宾阳堂龙场龙岗《玩易窝记》玩易窝龙场镇新春村《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草庵龙场小孤山附近《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阳明洞修文县城东栖霞山《龙岗新构》龙岗书院龙场龙岗《水滨洞》水滨洞今位置已不可考《游来仙洞早发道中》《来仙洞》游仙洞(今仙人洞)南明区仙人洞路与水口寺路之间《过天生桥》天生桥谷堡镇天生桥村《陆广晓发》陆广河东岸乌江流域修文境内六广段的河道《木阁道中雪》《春行》木阁山龙场与贵阳之间的大山玉屏县《钟鼓洞》钟鼓洞平溪卫之东,今位置不明《平溪馆次王文济韵》平溪卫公馆平溪镇中山路北面凯里市《清平卫即事》清平卫凯里市西北炉山镇黄平县《兴隆卫书壁》兴隆卫黄平县城区福泉市《七盘》七盘岭福泉市南门桥以北的西门河北岸附近黔西县《象祠记》象祠素朴镇灵博社区九龙山贵阳市《南霁云祠》南霁云祠贵阳市中华南路202号内《白云堂》白云堂今位置已不可考《夜宿汪氏园》汪氏园今位置已不可考《书庭蕉》贵阳文明书院贵阳文明书院内《南庵次韵二首》《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南庵寺(今观音寺)南明河甲秀楼翠微阁内(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河上空的银河杜文娟2003年青藏铁路正在加紧修建,格尔木是火车的终点站,这里也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物资转运站。过了昆仑山口,植被逐渐稀疏,雪线愈加走低。同车一位男士指着路边一簇小草,说这草估计有二十岁的草龄。我惊得连连追问,不会吧,不会吧,不过二十公分高的草呀,怎么那样苍老,不是一岁一枯荣吗?有人开始头晕,有人开始吸氧,无人应和我的感慨。青藏公路沿线没有路灯,长途汽车需要停歇,乘客与司机在广袤单调的荒芜雪原行驶容易疲劳,于是日行夜宿成为可能。车刚停稳,原本萎靡无力的乘客呼啦啦下车,纷纷往昏暗的土坯房里钻。睡不着的我摸索着走出土坯房。餐厅的灯还亮着,电视上正在播放藏语版的《西游记》,孙悟空正在翻筋斗。①沱沱河,是孙悟空和玄奘都没到过的地方。我走向旷野,裹紧衣帽,晚风冷硬,星光和车灯引领我走向一座公路桥。桥头立着两块石碑,全都被新旧不一的白色哈达缠绕,一方老旧窄小,一方夫气宽阔。走到近旁,分别是“沱沱河大桥”和“万里长江第一桥”。抬头仰望,繁星流动,越汇越多,如一条逶迤磅礴的大河,在高远的夜空奔流闪烁,气势恢宏,映亮半个天宇。②间或有旋涡状星出现,与江河湖海中的漩涡相似,由四周向中间旋转,外圈、内圈,亮圈、更亮圈,旋着旋着,就旋转成了树杈状,自然天成,无人催促,优哉游哉,渐渐地,又汇入星河,如同走失的孤雁回到了雁阵。眨眼间,有星星炸裂一般迅速亮一下,释放最强亮光,璀璨夺目,艳如夏花,成为亿万颗星中最亮的明星,众星拱卫着她,万众瞩目着她,她傲娇得如同皇冠上的明珠。但仅仅一瞬间,三两秒的样子,又迅即恢复了原样。这昙花一现的整个过程,走完了一颗星最辉煌的高光青春。又一颗星星跃出队伍,或直线,或抛物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局,在天宇划出一道异常明亮的线,随即梦幻一般,彻底消失,如同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这一刻,愈发清楚地认识到,地球的确是圆的,而自己正雄踞地球之巅,被汪洋星海包围,自己也成了一颗星星。原来,那流动的星星之河,就是银河了,那不按规则出牌、突兀逃逸的星星,就是流星吧。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识银河,流淌在地球第三极上空的银河,其间的星辰原来如此纷繁浩瀚。那种势不可当的亘古又年轻的力量,令我久久地震惊和惶惑。如果,如果我是一颗星星,一定被裹挟着去往远方,或前程似锦,或水深火热。如果那银河断崖式下跌,瀑布一样俯冲进沱沱河,我站立的桥梁绝对灰飞烟灭,来有影,去无踪。而时光总是一意孤行,春华秋实,我行我素,不会因为谁的青睐而停歇半分。银河下的沱沱河水,散漫地流淌,白亮亮明晃晃,分不清哪边是上游,哪边是下游,既看不清水深,也望不到岸阔。静静去听,几乎没有水声,反倒是风声叱咤,成为空旷间的主宰。清晨再上路,特别关注与水有关的万物生灵,③一座雪山,一条冰川,一挂冰瀑,一个冰斗,一柱冰笋,一个湖泊,一群藏羚羊,几头藏野驴,一匹孤狼,两只雄鹰,一片草甸,几朵雪莲花。最亲切温煦的,是铺天盖地、肆意任性的水潭、水渠、小溪、水线。它们无不自然随意、漫无拘束、悠然舒缓。快到唐古拉山口的时候,许是积雪融化的缘故,道路泥泞,车辆增多。鲜活的阳光洒满大地,竟然有一小片毛茸茸的小草,草间开着黄色、紫色、白色花朵,花朵大如拇指,小若米粒,无论是草尖还是花蕊,全都顶着晨露,莹琇润泽。换个角度,水珠就有了颜色,每一株小草都有了灵气,每一朵小花都成为仙子,而每一枚露珠呢,当然就是江河高三语文·4·(共8页)

之源,生命之泉。在一个洒满阳光的土坎下,一只灰头土脸的羊子歪着脑袋,仰起脖子,依偎在泥土上,微闭双眼,轻启小嘴,迎接坎上草皮滴落的水珠。羊子的随性惬意,唤醒我初做母亲的记忆,孩子不就是这样吸吮乳汁的吗?④忽而醒了,微眯双眼,张一张小嘴,含一口,忽而入梦,安静恬适。生命不就是这样延续的吗?我肯定也是这样吮吸过母亲乳汁的,母亲也是这样将外婆当作温暖港湾、生命的出发地的。神秘的流星、顽强的小草、小小的羊子,都和人类一样,共同享受宇宙万物的哺育和加持,生生不息,绵延万年。那一刻,思绪绵密悠长。三江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最初一片雪花、一枚晨露、一条水线、一道彩虹,这一切,汇成了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河、川江、荆江、扬子江。如同一个人有多个昵称、乳名、笔名,而只有一个本名,在国际上,她们只有一个名字:长江。就这样,毫无提防地,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江河之源的风花雪月,爱怜每一个生命,珍惜每一缕感受,也由此开启了此后长达近二十年的青藏之旅。(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x.文章开头叙述路上的经历,从“无人应和我的感慨”“萎靡无力的乘客”这些说法可以看出作者对同行人的失望。B.桥头立着的刻有“沱沱河大桥”的那块石碑,老旧窄小,可见沱沱河比长江历史更悠久,是长江的源头。C.“我”由浩瀚的银河想到时光不会因为谁的青睐而停歇半分,因为“我”正在为青春不再而感到悲伤。D.结尾一段,作者利索地收束了全文,其中“长达近二十年的青藏之旅”又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7.下列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句照应上文的《西游记》,引出“沱沱河”这一地名,突出了此处地势偏远的特点。B.②句运用了比喻,将银河中的星星比作江河湖海中的漩涡,生动形象,极具画面感。C.③句一一罗列事物,符合观察的规律,同时这种罗列形成了一种张力十足的语言气势。D.文章多处与④句一样使用短句,短句简洁凝练,工整与变化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8.沱沱河上空的银河给“我”带来了什么感受?请简要分析。(5分)9.杜文娟在采访中曾说,生命禁区中的所有生灵,都稀缺而珍贵,要通过细致描写,赋予生命之上的意义。请分析这种理念在本文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苏舜钦,字子美,参知政事易简之孙。舜钦少慷慨有大志,状貌怪伟。当天圣中,学者为文多病偶对,独舜钦与河南穆修好为古文、歌诗,一时豪俊多从之游。初以父任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县尉。玉清昭应宫灾,舜钦年二十一,诣登闻鼓院上疏。举进士,改光禄寺主簿,知长垣县,迁大理评事,监在京店宅务。康定中,河东地震,舜钦诣匦通疏。范仲淹荐其才,召试,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舜钦娶宰相杜衍女衍时与仲淹富弼在政府多引用一时闻人,欲更张庶事。御史中丞王拱辰等不便其所为。会进奏院祠神,舜钦与右班殿直刘巽辄用鬻故纸公钱,间夕会宾客。拱辰廉得之,讽其属鱼周询等劾奏,因欲摇动衍。事下开封府劾治,于是舜钦与巽俱坐自盗除名,同时会者皆知名士,因缘得罪逐出四方者十余人。世以为过薄,而拱辰等方自喜曰:“吾一举网尽矣。”舜钦既放废,寓于吴中。二年,得湖州长史,卒。舜钦数上书论朝廷事,在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益读书,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善草书,每酣酒落笔,争为人所传。及谪死。世尤惜之。(节选自《宋史·苏舜钦传》)材料二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子美之齿少于余。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摘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气。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趋于古焉。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节选自欧阳修《苏氏文集序》)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五处不给分。(3分)舜钦A娶宰相B杜衍女C衍D时与仲淹E富弼在F政府G多引用H一时闻人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游,文中指游学,与《鸿门宴》中“秦时与臣游”的“游”词义相同。B.召试,文中指皇帝召来面试,这是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C.便,文中意为满意,与《孔雀东南飞》中“便言多令才”的“便”词义不同。D.古文,与下文中的“时文”相对,苏舜钦和欧阳修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舜钦少年时即有大志。在二十一岁那年,玉清昭应宫遭灾,他到登闻鼓院击鼓上疏。之后河东发生了地震,他又往朝廷设置的意见箱中投放了上皇帝书。B.苏舜钦和刘巽因私用公款被以监守自盗罪开除官籍,当时参加宴会的都是知名人士,因这件事获罪流放的有十多个人,这是苏舜钦政治生涯的重大挫折。C苏舜钦在苏州时,常将愤懑的心情表现在诗歌创作中,他的诗歌风格豪放,人们往往为之惊奇。他还擅长书法创作,日常所写的诗歌都被人们争相传看。D.天圣年间的学者依声律、对偶摘引割裂古籍中的语句来写文章,还借此互相夸赞推崇,而苏舜钦与苏才翁、穆参军创作古歌诗、杂文,与流俗不同。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拱辰廉得之,讽其属鱼周询等劾奏,因欲摇动衍。(4分)(2)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4分)14.对于苏舜钦因罪被除名的事,他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20.请结合前面的理论,从语体的角度分析下面的选X的特点。(6分)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成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恩格斯《在马克思幕前的讲话》)(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相濡以沫”这句话出于《庄子》,鲁迅先生常爱引用它,只是断章取义,与这句话的上下文不大有关系。单就这句话看,是一个悲壮动人的场面。一群鱼失了水,干得要死,大家吐出口沫来,彼此互相沾润,借此延长大家的生命。试想,吐出自己仅有的东西来,不但沾润自己,还要互相沾润,那“生的意志”的强固和“群的联系”的强固,不是够得上悲壮两个字的考语吗?鲁迅先生引用这句话,为的是他所处的环境正是一片干地,没有一滴水。他又见和他同在的人所处的是相同的环境,于是自然而然记起这句话。说它是口号,不如说它是信念。他奉行的信念,在一片干地上,所吐的口沫非常之多。我想这么说:鲁迅先生的影响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奉行那“相濡以沫”的信念。21.试解释成语“断章取义”的意思,并分析它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22.下列选项中,“不如”一词的用法与原文加点的“不如”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钟扬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精力做科普?他的学生认为,与其说科普,不如简单地说是他愿意教人。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G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燉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D.翠翠同她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相继兴起,将人类带入了多种传播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对于即将高中毕业的青年一代来说,手机、智能手表等是常用的媒介,在各类社交软件、视频平台上花的时间不少。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借助各种渠道来了解社会,与他人沟通,与群体产生联系,与周围世界交换信息,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理性决策。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运用也会受到多方信息的影响。班级将举行“我们身边的信息传播”主题交流会,请从下面三个方向中选择一个写一篇文章,准备参与交流。方向一:介绍你的某一位家庭成员使用媒介的方式的变化,并谈谈你的思考。方向二:选择-个热点事件,从信息传播的角度进行理性分析与评论。方向三:向同学推荐正确利用网络提升语文学习效率的方法。注意避免条款式的罗列。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能照搬本套试卷中的材料;不少于800字。高三语文·8·(共8页)遵义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参考答案1.B【解析】B项有两处错误,首先是文学景观的形成原文还提到了第四种情况;其次是“一处景观如果与名篇、名人关联就会变得知名”的推断绝对化。A项,材料一第一段说“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选项的转述基于常理作了拓展。C项,材料一第三段说“这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并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而这一集体记忆又唤醒了对该城该地文脉的传承与发展”。选项的转述是合理的。D项是对材料一第四段内容的转述。本题是为了稳考生心态而命制的题目,故而在题目设置上比较简单。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准确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A项是对问题1的直接转述。B项推理不当,数据中近八成的受调查者很了解或有一点了解王阳明的作品,不能说明他们多数都读过王阳明的代表作,因为“有一点了解”是一个模糊的说法;C项,问题中“文学景观与旅游业结合能否引起兴趣”,不能等同于选项所说的“文学景观应该变成旅游景点”;D项,选项中的“很不满”没有依据。3.D【解析】考生要先理解名篇效应或名人效应的语境,原文说“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或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也就是说,主要讲的是古典文学与文学景观生成的关系。A属于名篇效应,B、C属于名人效应。D项,《我与地坛》固然知名,但明显不是古典文学。4.B【解析】选项说“侧重论述的是文学景观的价值”有误,文章在论述古典文学与文学景观的相互关系时,既讲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又讲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并没有侧重论述文学景观的价值。5.有利条件:①王阳明在贵州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②人们对与王阳明有关的文化景观感兴趣;③在修文县,与王阳明有关的文化景观比较集中。不利条件:①王阳明的作品在传播上还不够广泛;②与王阳明相关的贵州文化景观比较分散,且存在不够典型或实地不可考的情形;③当前的旅游业在文化内涵上还存在不足,与阳明文化结合面临挑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理解材料的能力,要求答案一定要能从原材料中找到依据。【评分标准】能够区分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作答,2分。有利条件答出不重复且有依据的两点,一点1分。不利条件答出不重复且有依据的两点,一点1分。【现代文阅读Ⅰ整体命题思路】本次现代文Ⅰ的试题材料综合了论述类、实用类的语篇类型,在试题设置中加大了逻辑推断的比重,同时也在部分题目中有意回归了教材。文化景观的话题,关联了教材中的《家乡文化生活》单元,但并没有局限于遵义本地,而是选取了贵州范围内的材料。在过去数年的高考命题中,高考试题涉及诸如云南建水、贵州江口的具体地域,这是试题与时代生活结合的表现。王阳明是文化史上的知名人物,其在贵州留下的足迹是一笔丰富的遗产,将相关材料作为命题材料,也是要体现对本省文化发展的关注。在过去遵义的一些试题或试题分析中,沙滩文化、海龙屯等也有所涉及,这也是在启示考生,语文试题材料的选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平时的阅读、思考的视野要更开阔一些。各校平时训练的试题里面有一些难度较大的学术文章,作为4月份的考试,我们有意在现代文Ⅰ中选取了阅读难度相对较低的语篇,也是希望同学们能够调整好做第一道大题的心态。选材简单,相关的题目的思维含量却并没有降低,尤其是主观题,作为信息整合的题目,考生需要在考场上快速准确提取信息整理信息。虽然我们在评分细则中有意降低了难度,还是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体会参考答案所列要点与原材料的对应关系。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共8页)

6.D【解析】A项,选项说“失望”有点过度解读,“无人应和我的感慨”“萎靡无力的乘客”之类的叙述其实是一种日常叙述,并没有特别表达失望之情。B项老旧窄小的石碑无法得出沱沱河比长江历史更悠久的结论,只能说明沱沱河的石碑比长江那块石碑修建得更早。C项“我”正在为青春不再而感到悲伤错误,只能说明“我”由银河联想到时光的流逝。【命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散文的阅读鉴赏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关注到散文的细节,理解与分析相关内容,题目选取文中一些重要信息做了进一步的说明、阐释、推理,既可考查考生对文学类文本关键信息的敏感性,又提示考生对相关问题有所注意。7.B【解析】②句星星的形状和江河湖海中的漩涡形状相似,并不是把星星比作了漩涡,所以没有运用比喻。【命题思路】本题关联2023年新课标Ⅰ卷现代文阅读Ⅱ陈村《给儿子》第7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提高考生的审美鉴赏能力。A项考查句子的作用,B项考查修辞手法,C项考查量词的使用,D项考查句式和语言特点。8.①“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识银河,星辰纷繁浩瀚,这种亘古又年轻的力量使“我”震惊;②宇宙星辰的浩大引发了“我”对被裹挟、灰飞烟灭和时光流逝的联想,使“我”惶恐。【解析】文本“令我久久地震惊和惶惑”是银河给我带来的感受,但题干要求简要分析,考生则需要答出“震惊”和“惶恐”分别形成的原因。“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识银河”“其间的星辰原来如此纷繁浩瀚”“那种势不可当的亘古又年轻的力量”等句子可以解释震惊的原因。“如果我是一颗星星,一定被裹挟着去往远方”“如果那银河断崖式下跌,瀑布一样俯冲进沱沱河,我站立的桥梁绝对灰飞烟灭”“而时光总是一意孤行”“不会因为谁的青睐而停歇半分”等联想是“我”惶恐的原因。最后将这些句子进行归纳整合则可得出答案。【评分标准】第一点答出“震惊”1分,答出原因2分;第二点答出“惶恐”1分,答出原因1分。【命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段落内容的概括和梳理能力。可关联2023年新课标Ⅰ卷现代文阅读Ⅱ陈村《给儿子》第8题:“‘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9.示例:①描写小草时与文章开头“二十公分高的”“苍老”的小草进行对比,运用色彩渲染花朵的绚丽多姿,运用比喻写出花朵的形态大小,运用露珠衬托小草和花朵,使其具有生命力。②运用动作细节描写,例如“歪着、仰起、依偎、微闭、轻启”等,细致刻画羊子喝水时随性惬意的神态。③小草和花朵因河水的滋润而有生机有灵气,羊子吮吸水珠正如孩子吮吸乳汁,水滋润了万物、延续了生命,宇宙万物在水的哺育和加持下,生生不息,延绵万年。【解析】依据题干,学生可以找到三个作答关键词:“生灵”“细致描写”“生命之上的意义”。“生灵”指明对象,是有生命的事物,可选小草、花朵、羊子等,因此答描写银河的相关内容不得分;“细致描写”指明艺术手法,考查学生对表达技巧的赏析;“生命之上的意义”考查主题思想,作者由小草、花朵和羊子等联想到了江河之源的意义,正是因为水的哺育,生命才得以延续。【评分标准】答描写银河的相关内容不得分。答出小草、花朵的表达技巧得2分,答出羊子的动作细节描写得2分,答出水的哺育让生命得以延续等主题思想得2分。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在所给答案之外,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参考答案展示略细致,对考生的答案要求可略降低,只要考生能明显答到题干要求的内容即可合理给分,如:第①点能指出描写对象,并结合一种手法分析即可得2分;第③点能举出生命的例子并指出内涵即可得2分。高三语文参考答案·2·(共8页)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主题、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现代文阅读Ⅱ整体命题思路】试题材料选编自杜文娟同名散文《沱沱河上空的银河》,这是一篇游记散文,可关联教材篇目《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本文在新教材中已经替换为茅盾《风景谈》)。文章背景涉及青藏铁路修建,关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而作者在进藏途中夜观银河的经历,引发了对江河之源、生命之泉的思考,文中江河哺育万物、生命延续传承等思想让学生能够更加关注自然万物、珍爱生命,符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精神。本题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下,着重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知识面与文学素养,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10.CEG【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包括实词的理解、句式的运用、文意把握、文言语感等。试题设置八个断句点,要求考生选取三个正确的断句点。原文:舜钦娶宰相杜衍女,衍时与仲淹、富弼在政府,多引用一时闻人。句子大意为:苏舜钦娶宰相杜衍的女儿为妻,杜衍当时与范仲淹、富弼在朝中,多引荐一些一时有名的人物。苏舜钦娶了宰相杜衍的女儿为妻,故C处断;“衍”即杜衍,作后一句的主语,故D不能断;仲淹和富弼是两个人,故E处断;如果F断掉语意不完整,故G处断;“一时闻人”作“引用”的宾语,故H处不能断。故正确断句点为CEG三处。11.A【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中“词义相同”错。文中的“游”指游学,可以由“多从之游”的“从”判断出。《鸿门宴》中“秦时与臣游”的“游”指交往,是张良在回答刘邦“君安与项伯有故”的问题,所以两处词义不同;B项中召试的意思就是皇帝召来面试,为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文中也是这个意思,选项正确;C项中所涉及的原文为“御史中丞王拱辰等不便其所为”,“便”为动词,作满意讲。而《孔雀东南飞》中的“便”意为言辞敏捷,所以二者词义不同,选项正确;D项中的“古文”与下文的“时文”相对,且苏舜钦年轻时即不顾流俗耻笑,和穆修一起提倡古文,比尹洙、欧阳修等开始提倡的古文运动都早,在材料一与材料二中也都有所体现,选项正确。古文是一种文体名,原指先秦两汉以来用文言写的散体文,相对六朝骈体而言。后则相对科举应用文体而言。唐韩愈、宋欧阳修等皆曾大力提倡古文,反对骈骊的文体与文风。12.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C项中“日常所写的诗歌都被人们争相传看”错误。原文为“每酣酒落笔,争为人所传”,句子大意为苏舜钦每次酒酣动笔所写的字都被人们争相传看,选项有意混淆了前面与诗歌创作有关的内容,故选C。13.(1)王拱辰侦察到这个情况,就暗示他的下属鱼周询等人上疏检举苏舜钦,想趁机动摇杜衍。【评分标准】共4分;译出大意1分,“廉”“劾奏”“摇动”各1分,意思对即可;“廉”意为侦察、考察、查访,“劾奏”意为上疏检举、弹劾,“摇动”意为动摇、打击。(2)当时的人很是非议嘲笑他们,但苏子美并不理会。【评分标准】共4分;译出大意1分,“非”“而”“顾”各1分,意思对即可;“非”意为反对、非议、责难,“而”表转折,“顾”意为理会、关心。14.①世人:认为判罪过于苛刻;②王拱辰:高兴,认为已将对手一网打尽;③欧阳修:叹息流泪,感到可惜。【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信息的归纳提炼能力。本题关键在于对题干的理解。对应文本内容有:材料一“拱辰等方自喜曰:‘吾一举网尽矣。’”,“世以为过薄”;材料二“此其可以叹息流涕”。答题时应抓住关键信息,不要有遗漏,提炼出各方的不同态度。概括出一点给1分,三点给3分,可适当分析,但答案中一定要有概括意识。高三语文参考答案·3·(共8页)【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苏舜钦字子美,是参知政事苏易简的孙子。苏舜钦少年时即慷慨有大志,状貌也长得奇怪魁伟。宋仁宗天圣年间,学者们写的文章都有追求对偶多的毛病,只有苏舜钦和河南穆修喜欢写古文和歌诗,一时的豪俊之士都跟着他们去游学。苏舜钦开始做官是以父亲的关系任补太庙斋郎,后调任荥阳县尉。玉清昭应宫遭灾,苏舜钦这时年正二十一,到登闻鼓院击鼓上疏。苏舜钦考取了进士,改任光禄主簿,知长垣县,又迁大理寺评事,监督在京的店宅事务。仁宗康定中,河东发生了地震,苏舜钦往朝廷设置的意见箱中投放了上皇帝书。范仲淹向仁宗推荐苏舜钦的才能,仁宗皇帝召苏舜钦面试,委任他为集贤院校理,监督进奏院。苏舜钦娶宰相杜衍的女儿为妻,杜衍当时与范仲淹、富弼在朝中,多引用一些一时有名的人物,想改革朝中政事。御史中丞王拱辰等不满意杜衍他们的行为。适逢进奏院祭神,苏舜钦与右班殿直刘巽用了卖旧文件的公家的钱,晚上大会宾客。王拱辰侦察到这个情况非常高兴,就暗示他的下属鱼周询等上疏检举苏舜钦,想趁机动摇杜衍。皇帝把这件事情下到开封府去审理,于是苏舜钦和刘巽都以监守自盗罪被开除官籍,当时参加宴会的都是知名人士,因这件事情得罪和被流放四方的有十几个人。当时的人都以为这件事情处理得过于苛刻,可是王拱辰等却高兴地说:“我们这一次一网把他们打尽了。”苏舜钦既被废除,居在吴中。第二年,苏舜钦得任湖州长史,不久去世。他数次上书论述朝廷的政事,在苏州买水石做沧浪亭,更加发奋读书,经常把他愤懑的心情表现于诗歌中,他的诗歌非常豪放,往往使人为之惊奇。他又善于草书,每次酒酣动笔,所写的字都被人们争相传看。及他贬谪而死,世人都惋惜他。材料二我的朋友苏子美死后四年,我才从太子太傅社公家里得到他生平的文章遗稿,收集抄录这些遗稿,把它编成十卷。可叹我的(朋友)子美,因为一顿酒饭的过失,以致被罢官为民,流落(异乡而)死。这真是值得叹息流泪,使人替当代那些担任要职应该为国家欢喜地培育优秀人才的仁人君子们感到可惜啊。子美的年龄比我小,可是我学习古文在他之后。天圣年间,我被主考官取为进士,见到当时的学者专门根据声律对偶摘引割裂古籍中的语句写成文章,称为时文,借此互相夸赞推崇.但唯独子美和兄长才翁以及穆参军伯长,创作古歌诗杂文,当时的人很是非议嘲笑他们,但子美不理会。此后,天子担忧时文的弊端,发布诏书教导勉励学者学习古文,从此那种(推崇时文的)风气渐渐停止,学者逐步趋向写古文了,只有子美在当代学者都不写古文时却努力去写,他始终独自坚持,不被世俗的追求舍弃牵制,真可以算得是个具有独立见解的人了。【附注】登闻鼓:古代帝王为表示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许臣民击鼓上闻,谓之“登闻鼓”。[guǐ):匣子。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意见箱。廉:通“規”。考察,查访。古代有“廉察使”之类的官职。苏舜元(1006年-1054年),字叔才,后改字才翁,苏舜钦之兄。【文言文命题理念】题目材料属于结构化文本,材料出自《宋史·苏舜钦传》《苏氏文集序》。所选部分都同样论及苏舜钦政治生涯遭受打击之事,选材上有相同之处。但《宋史·苏舜钦传》以讲述客观事件为主,《苏氏文集序》则是以欧阳修作为朋友表达对苏舜钦的思念、惋惜为主,两篇选文在表达方式上大有不同。选文文字较为浅易,且当中所体现的欧阳修爱才惜才,苏舜钦对古文的钻研、拥有独立见解等方面,都十分适合作为考查材料。试卷随文设题,逐次考查考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实词及文化常识的理解判断能力、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归纳提炼能力,注重考查考生对内容的层次和全面性的理解能力,既体现考教衔接的要求,又注重既有知识点的延伸与拓展。高三语文参考答案·4·(共8页)15.B【解析】“燕山”是一个与战争有关的意象,但在诗歌中并不能说“反映出了战事的紧急”。“燕山铭”即东汉时期打败北匈奴时著名的燕然勒功的典故。最后两句的句意为:少年得知外族入侵、边境告急的消息,义愤填膺,浩气冲天,义无反顾地从军赴边,英勇杀敌,立志要像窦宪那样驱逐鞑虏,“刻石燕然”。16.①内容上:与前面的氛围形成对比,悬念顿生。少年在青槐夹道的路上突然看到呈报紧急公文的白马如流星般飞驰而过,情绪和气氛都突然变得紧张。②结构上:承上启下。一二句写送客离别,后四句写边关紧急的战事与上战场的急切,三四句使得整首诗节奏张弛有度,过渡自然。【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3分,两点给6分;必须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翻译出大意给2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古代诗歌整体命题理念】本题选取王昌龄的古体诗《少年行》作为阅读材料。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盛唐时期知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慷慨豪迈,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后人称其为边塞诗的先驱。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纵观全诗,写景叙事,有条不紊,形象地突出了少年游侠仗义豪爽的勇武性格。“气高轻赴难”,意气沛然,充塞耳目。“谁顾燕山铭”更是豪气干云,铮铮有声,反映了盛唐强盛的国威和广大有志之士积极向上,建功立业的时代精神。客观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对诗歌表达方式的认知。同时与教材中高适的《燕歌行》进行对比,体现考教衔接的要求。主观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诗句的鉴赏能力。同时呼应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投长沙裴侍郎》一诗的题目,需要考生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对诗句在诗歌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17.(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2)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3)示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评分标准】错、缺、多字均不给分。(3)题如果有其他合理答案,一定要详加验证。18.D【解析】A项是病句,类型为句式杂糅,直接删掉“的地方”即可。B项用词准确、严谨,因此该项正确。D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引号中引用的是完整的句子,因此句号应该在引号内。所以答案为D项。C项表示的是列举未尽。“等”字在中文里主要有两种用法,分别是表示列举未尽和表示列举后煞尾。第一种用法的“等”字用于部分列举,有省略或替代未列举部分的作用。未列举部分可能因不重要或因项目太多而不必一一列出,或因知道得不清楚而无法列出。例如:本次列车开往深圳,途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等地。第二种用法,“等”字用于全部列举,有语气停顿、加以强调的作用。后面往往带有前列各项总计的确切数字。例如,在列举河流名称时:“我国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四大河流”。此外,“等等”的重叠形式也表示列举未尽,但不能用于列举后煞尾。【命题思路】本道客观题是一道综合考察题。考察了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发现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予以纠正的能力。还考察了语言特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特殊字词的用法等知识点。考点多样,难度较大。本题采用随文设题的形式,可有效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本次出于随文设题的考虑,并没有单独考查病句,平时训练的时候,老师们依然要依托于高考真题进行病句修改系统训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5·(共8页)19.①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②口语和书面语用于不同的语言环境(场合)【解析】第①句是总括性的句子,后文提到“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补写的句子有这两个关键词则算正确。第②句是对冒号后内容的概括,后文分别提到了口语与书面语的使用场合和环境,补写的句子里涉及“不同的语言环境(场合)”则算正确。【评分标准】一个空2分,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命题思路】本题需要考生在准确理解上下文文意的基础上推断并补写空缺的内容,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逻辑能力及语句衔接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第3条要求:“通过梳理和整合,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20.①这篇演讲稿的语体色彩是书面语;②以长句为主,用语周密、严谨;③用于追悼会,场合郑重、庄严,表达出了作者对马克思深深的敬佩之情。【解析】首先判断《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语体色彩是书面语,结合前面的材料可以从三个角度分析:一是书面语结构完整,长句较多;二是靠文字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三是用在比较严肃的场合。【评分标准】答出语体色彩是书面语得2分,从句式角度分析正确得2分,答出使用的场合及特点得2分。【命题思路】综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准确表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语言文字运用Ⅰ整体命题思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言积累与建构”的课程目标,要求考生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根据这一目标,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积累与言语运用能力。材料涉及口语和书面语,关联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第三个活动“把握词语的语体色彩”,第20题则关联教材必修下册第五单元恩格斯的一篇悼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能力,借助已有知识,辨析具体语境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等。本题有助于引导考生增强考生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本题采用随文设题的形式,可有效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21.①断章取义的意思是: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段或一句的意思。②文中指鲁迅先生使用“相濡以沫”来表达自己的信念,而不顾其在《庄子》中的上下文语境。【解析】“断章取义”这个成语我们在生活中是常作为贬义词来使用的,这点可能会对考场上的学生带来一定的干扰。本题本质上考的是对成语的实际用法的理解,符合现实生活中理解成语的现实,需要考生在考场上解决实际问题。【评分标准】能够解释清楚成语的意思,2分;能够准确指出成语在文中的具体意思,2分。22.A【解析】原文的“不如”是一个关联词,属于选择复句“与其⋯⋯不如⋯⋯”中的一部分,原文中“与其”这个词省掉了,但语气是明显在的。选项A中的“不如”也是选择复句中的关联词。B项中的不如是“比不上”,C项中的“不如”也是表示选择,但属于单用,并没有与“与其”合用。D项的“不如”也是“比不上”的意思。【语言文字运用Ⅱ整体命题思路】试题材料选自叶圣陶《“相濡以沫”》,原文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而作。课程标准的推荐篇目中有叶圣陶先生的散文,此处的选段从内容与篇幅上来说均适合作为试题材料。两道题均为随文设题类的题目,符合语言文字运用考题的最新考查动向。成语的填空平时各校考得也比较多,本次基于文本作了一点变通,与2023年全国甲卷考查成语的方式也有相通之处。第22题选项的材料全部选自统编教材,也是希望能够提醒老师们,在后期的备考中,有必要设置一些阅读课,让学生回头“翻翻”教材,增加对教材内容的印象,降低考场上遇到教材相关内容时的陌生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